第一篇:小班科学教案《虫儿虫儿草地玩》及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小班科学教案《虫儿虫儿草地玩》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爱护虫子和草地的方法,知道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从而产生爱护草地的情感,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虫儿虫儿草地玩》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从而产生爱护草地的情感。
2、学习爱护虫子和草地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怎样爱护虫子和草地。
难点:理解不良行为对虫子和草地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带幼儿到草地玩耍,获得有关草地的感性经验。
物质准备:分别贴着红、黄、绿标志的透明瓶子三个,指偶6个(欢笑的、哭丧的蚯蚓、蚂蚁、西瓜虫各一)
【教学过程】
一、探索: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
1、组织幼儿讨论:小虫子最喜欢在哪里玩?
2、实地观察:在哪里玩的小虫子最多。(带领幼儿依次在走廊、塑胶地、草地上找小虫子。)
3、师生一起围坐在草地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虫子最喜欢在草地玩。
二、探索:虫子希望我们爱护草地
1、指偶表演
“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蚯蚓、小蚂蚁、西瓜虫。”
①出示指偶小蚯蚓。引导幼儿问小蚯蚓:小蚯蚓,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以小蚯蚓的口吻说:“我们喜欢在草丛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欢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把我的朋友晒死了。我好伤心啊。我怕我也会被太阳晒干的。呜――呜――呜――。”
②出示指偶小蚂蚁。引导幼儿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用小蚂蚁的口吻说:“我喜欢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挡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外面过夜,好难过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虫,问西瓜虫为什么哭。
教师用西瓜虫的口吻说:“呜――呜――,我很喜欢在草地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乱蹦乱跳,万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会被踩扁、没命的,我好害怕啊!”
2、组织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使小动物不伤心呢?
让幼儿告诉小动物:“小蚯蚓,我以后不拔草啦。”“小蚂蚁,我以后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里。”“西瓜虫,我以后不在草地上乱蹦乱跳,我轻轻走。”
3、出示欢笑的指偶“蚯蚓、蚂蚁、西瓜虫”:谢谢你们。
4、提问:你们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见其他人没有做到怎么办?
结束:跟草地说“再见”,跟小虫子说“再见”。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春暖花开,草地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但幼儿爱护小草的意识不强,可是草地上的小虫子,如蚯蚓、蚂蚁、蜘蛛却使他们留连往返。本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利用他们爱小虫,进而引导他们爱草地,把幼儿对小虫的情移到对草地的爱。活动中去找一找,哪里虫子最多,使他们知道草地是虫子最爱玩的地方,我们应该爱护草地,通过拟人化的指偶表演,使幼儿了解拔草、挖泥对草地和虫子的危害,进一步从知、情、行上教育他们爱护草地。本设计有三点特色:第一,走出教室,融入自然,户外教学使幼儿身临其境,增进了幼儿对草地、虫儿的情感。第二,以情带行,情行并重。第三,动物拟人化,幼儿学科学时,喜欢将探索对象拟人化,与他们一起共欢乐、共忧愁,活动中把蚯蚓、蚂蚁、西瓜虫做成指偶,画上表情,加以拟人化。
二、效果分析
在寻找小虫子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十分安静、投入。找到小虫时的惊喜、兴奋,表达交流思维活跃,能正视自己的损害小草行为并表示马上改正,结束时跳得轻、跑得慢,爱护小草的情感增强,约束意识浓烈,表现为行为改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一件偶发事件:一位幼儿在草地边的塑胶地上捡到一条干死的蚯蚓。蚯蚓为什么会死呢?幼儿议论纷纷,百般猜测。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一反面例子,让幼儿明白:蚯蚓是被太阳晒干身上的水分才死的,如果蚯蚓不在塑胶地上,躲在草地里,就不会晒死,蚯蚓需要草地,我们要爱护草地。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幼儿爱护草地对虫子很重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本文扩展阅读:草地是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2,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基地。
第二篇:幼儿园社会教案-虫儿虫儿草地玩
虫儿虫儿草地玩
活动目标:
1、知道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从而产生爱护草地的情感。
2、学习爱护虫子和草地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怎样爱护虫子和草地。
2、难点:理解不良行为对虫子和草地的危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幼儿到草地玩耍,获得有关草地的感性经验。
2、物质准备:分别贴着红、黄、绿标志的透明瓶子三个,指偶6个(欢笑的、哭丧的蚯蚓、蚂蚁、西瓜虫各一)。
教学过程:
一、探索: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
1、组织幼儿讨论:小虫子最喜欢在哪里玩?
2、实地观察:在哪里玩的小虫子最多。(带领幼儿依次在走廊、塑胶地、草地上找小虫子。)
3、师生一起围坐在草地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虫子最喜欢在草地玩。
二、探索:虫子希望我们爱护草地
1、指偶表演
“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蚯蚓、小蚂蚁、西瓜虫。”
①出示指偶小蚯蚓。引导幼儿问小蚯蚓:小蚯蚓,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以小蚯蚓的口吻说:
“我们喜欢在草丛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欢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把我的朋友晒死了。我好伤心啊。我怕我也会被太阳晒干的。呜――呜――呜――。”
②出示指偶小蚂蚁。引导幼儿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用小蚂蚁的口吻说:“我喜欢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挡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外面过夜,好难过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虫,问西瓜虫为什么哭。
教师用西瓜虫的口吻说:
“呜――呜――,我很喜欢在草地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乱蹦乱跳,万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会被踩扁、没命的,我好害怕啊!”
2、组织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使小动物不伤心呢?
让幼儿告诉小动物: “小蚯蚓,我以后不拔草啦。”
“小蚂蚁,我以后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里。”“西瓜虫,我以后不在草地上乱蹦乱跳,我轻轻走。”
3、出示欢笑的指偶“蚯蚓、蚂蚁、西瓜虫”:谢谢你们。
4、提问:你们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见其他人没有做到怎么办?
三、结束:跟草地说“再见”,跟小虫子说“再见”。
效果分析:
在寻找小虫子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十分安静、投入。找到小虫时的惊喜、兴奋,表达交流思维活跃,能正视自己的损害小草行为并表示马上改正,结束时跳得轻、跑得慢,爱护小草的情感增强,约束意识浓烈,表现为行为改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一件偶发事件:一位幼儿在草地边的塑胶地上捡到一条干死的蚯蚓。蚯蚓为什么会死呢?幼儿议论纷纷,百般猜测。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一反面例子,让幼儿明白:蚯蚓是被太阳晒干身上的水分才死的,如果蚯蚓不在塑胶地上,躲在草地里,就不会晒死,蚯蚓需要草地,我们要爱护草地。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幼儿爱护草地对虫子很重要。文档仅供参考
爸爸妈妈的用品
活动目标:
1、尝试着将爸爸妈妈的用品分类并学着模仿爸爸妈妈的日常行为,关注亲近我们的爸爸妈妈。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由一定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老师一家的照片
收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放在娃娃家中
爸爸妈妈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我的爸爸妈妈”
出示教师一家的照片,向幼儿介绍教师的家人,告诉幼儿教师最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爸爸妈妈。
三、寻找、分类爸爸妈妈用的物品。
1、小红家里有许多爸爸妈妈用的东西,你们去帮小红把爸爸妈妈藏起来的东西找出来好吗?
2、幼儿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按爸爸妈妈的标志分别摆放。
3、找找摆放的是否正确。
4、说说自己找到的东西是爸爸用的还是妈妈用的,并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用用看。
四、幼儿装扮爸爸妈妈
今天爸爸不在,妈妈也不在,你们想不想也来做爸爸妈妈呀,那我们就用爸妈妈用的东西来到娃娃家来扮爸爸妈妈。
五、你们愿不愿意把做爸爸妈妈的样子拍下来,如愿意,教师为幼儿拍照片。
六、整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
哎呀,爸爸妈妈要回来了,我们快把娃娃家整理一下,把你们刚刚找到的东西放到原来的地方,小红的家真干净!
第三篇:小学虫儿飞教学设计
篇一:《虫儿飞》教案
唱游课教案《虫儿飞》
授课教师:倪艳玲
教学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教学重点:
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教学难点:
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学情分析:
培
(五)班是培智班唱游课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共有学生10人,其中智障生7人,脑瘫学生3人。班上大部分学生唱歌发声及节奏掌握都较好。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学生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视频、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预备起势
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
学生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学生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 xx x x|x — x —|,引导学生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学生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学生与教师一起指划学唱歌曲。
2、教师节奏伴奏,学生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学生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学生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学生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学生边唱歌边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三环三促”教学设计表 篇二:《虫儿飞》教案
唱游课教案《虫儿飞》
授课教师:姜蒙月
教学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教学目标:
1、学生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教学重点:
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教学难点: 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学生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虫儿飞》ppt、音乐视频。教学过程:
一、预备起势
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学生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 xx x x|x — x —|,引导学生做动作。
2、教师出示ppt,引导学生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ppt,请学生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学生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学生与教师一起指划学唱歌曲。
2、教师节奏伴奏,学生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学生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学生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学生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学生边唱歌边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三环三促”教学设计表
荆州特校课堂观察量表
篇三:音乐教案虫儿飞
音乐教案《虫儿飞》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学习歌曲,感受歌曲舒缓、忧伤、轻柔的旋律。
2、通过故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舒缓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够掌握节奏卡x xx x x xo x,能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第四篇:师讯网推荐—幼儿园托班社会教案《虫儿虫儿草地玩》
“我们喜欢在草丛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欢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把我的朋友晒死了。我好伤心啊。我怕我也会被太阳晒干的。呜――呜――呜――。”
②出示指偶小蚂蚁。引导幼儿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用小蚂蚁的口吻说:“我喜欢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挡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外面过夜,好难过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虫,问西瓜虫为什么哭。
教师用西瓜虫的口吻说:
“呜――呜――,我很喜欢在草地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乱蹦乱跳,万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会被踩扁、没命的,我好害怕啊!”
2、组织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使小动物不伤心呢?
让幼儿告诉小动物: “小蚯蚓,我以后不拔草啦。”
“小蚂蚁,我以后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里。”“西瓜虫,我以后不在草地上乱蹦乱跳,我轻轻走。”
3、出示欢笑的指偶“蚯蚓、蚂蚁、西瓜虫”:谢谢你们。
4、提问:你们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见其他人没有做到怎么办?
三、结束:跟草地说“再见”,跟小虫子说“再见”。
效果分析:
在寻找小虫子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十分安静、投入。找到小虫时的惊喜、兴奋,表达交流思维活跃,能正视自己的损害小草行为并表示马上改正,结束时跳得轻、跑得慢,爱护小草的情感增强,约束意识浓烈,表现为行为改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一件偶发事件:一位幼儿在草地边的塑胶地上捡到一条干死的蚯蚓。蚯蚓为什么会死呢?幼儿议论纷纷,百般猜测。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一反面例子,让幼儿明白:蚯蚓是被太阳晒干身上的水分才死的,如果蚯蚓不在塑胶地上,躲在草地里,就不会晒死,蚯蚓需要草地,我们要爱护草地。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幼儿爱护草地对虫子很重要。
第五篇: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落叶》案例反思
水务局幼儿园 岳鹏坤2011.11.我们幼儿园座落在美丽的玉渊潭公园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每到秋
季来临,各种花草树木的种子、果实、叶子随处可见,光园内就有石榴树、松树、柿子树等多种植物。这些都是孩子们操作的好材料,结合课程组推荐的《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我开展了《落叶》这一科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实践,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启蒙教育。
一、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兴趣
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给幼儿提供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幼儿一定很投入。所以我以落叶为材料,开展了一次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因为园内植物很多,落叶随处可见,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总是被地上的落叶吸引,常常有孩子捡来颜色鲜艳的叶子送给我,班里的桌椅下,孩子们的口袋里也时常出现落叶的身影,它们都是孩子们偷偷带回来的,孩子们对落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准备阶段我与家长链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公园里、家周围、来园的路上,收集落叶,种类尽量多一些,然后把收集到的落叶带到幼儿园投放到科学角。这样材料得到了丰富。收集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过程,使幼儿对落叶有了初步的认知。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将幼儿摆在主体的位置,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捡各种落叶。面对草地上厚厚的落叶,他们
兴奋无比,有的跑上去踩一踩,有的摸一摸,有的踢一踢,更有的直接躺在了上面感受落叶的松软,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观察、探索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姿。也收集了大量落叶。
面对我们一起收集的落叶,大家开始了观察、讨论,以往我会把每一个环节
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等等考虑的特别细致,可现在通过对《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的学习,我会思考出大致几个环节,几个问题,每一个环节具体要做什么,要看孩子们的反应,灵活应对,要让孩子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减少一直是老师牵着孩子走的现象。现在孩子们使用自己找来的材料进行探索,他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此刻作为教师要做的是观察他们的行为,聆听他们的想法,跟随他们的思路,适时的抛出引导他们的问题。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没有压力,敢说,敢做,能将自己的认知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发现了落叶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三、做幼儿的帮助者,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育方案
和孩子们一起到公园捡落叶,可当孩子们面对草地上那厚厚的,松软的落叶时,他们都跑到草地上跑啊,跳啊,踢啊,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他们此刻感兴趣的不是捡落叶。我赶快变换教学形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感受满地的落叶,把捡落叶推迟,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四、容许“儿童的科学”中包含不科学的成分,保护幼儿绝妙的想法
在活动中,孩子们讨论到了“树叶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来”,有的孩子说,是被风爷爷吹下来的,有的孩子说,小树叶太顽皮了,它们想跑去别的地方玩。很显然它们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他们不知道树叶落下来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允许幼儿去想象,猜测落叶的秘密,这样也许会导致幼儿一些“错误”认识,但是它作为幼儿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要有意义得多。我们应容许“儿童的科学” 中包含某些不那么科学的成分,即泛灵论,实在论,人为论等思想。帮助幼儿产生绝妙的想法并对拥有这些想法充满信心,具有证据。这不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所期待的吗?
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科学启智的理念,我比以往进步了很多,孩子们不单单在落叶的活动中认识了落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总是担心“我不讲,他们会知道吗?”,“再放纵下去会不会偏离了主题?”等等。对自己角色作用把握的还不是很好,还不是十分放的开。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将主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灵活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成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
最后,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课题,感谢课题组的培训,感谢我们园领导的大力支持,“科学启智”这条道路,我会坚持走下去!走好!篇二: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数学)
东郊幼儿园翁雯雯 活动目标:
1、能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将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1)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 2)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
3)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趣
1、出示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图形回答问题)
2、教师扮演图形妈妈自我介绍:我是xx图形妈妈。引导幼儿跟图形妈妈问好,加深印象。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
1、教师继续扮演引趣:我们的图形宝宝们还没有回家,小朋友能帮帮我们吗?要是看到图形宝宝请送它们回家
2、出示带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提问:小朋友说说哪座房子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
3、请图形妈妈回家等图形宝宝(教师用大图形示范,学说句式:我送xx回家)
4、在教室里找找图形宝宝。引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找调皮的图形宝宝藏在哪里?
5、引导幼儿将不同的图形宝宝送回相应的家,并试着一边送一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6、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回家。其他幼儿评价
三、指导幼儿操作材料《我送图形回家》
1、分发材料,让幼儿分组按照标记,把图形分类。
2、要求边送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按图形分类的活动,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我设计的是图形妈妈来求助,我采用了拟人化的图形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小班的孩子们能顺利地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环节较为顺利。
二、第二个环节中送图形宝宝找家。原来我设计的是引导幼儿对房子进行观察,发现房屋上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志,从而确定是哪个图形的家。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可能对小朋友们不是太了解,可能是我对问题阐述得不够清楚,幼儿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发现房子里没有图形宝宝。孩子们有模仿性,一个小朋友这样回答后,再提问了两个小朋友就还是一样的回答。我有些乱了阵脚,但我还是顺着孩子们的话往下接:“对,图形宝宝们都不在家,所以要请小朋友帮忙。老师发现啊这座房子上有正方形的标志,我想这应该是正方形的家,你们同意吗?”幼儿们终于发现了房子上的窗户和屋顶上的图形标志不一样,这个部分才得以顺利进行下来。
三、第三个环节通过孩子们自主操作送图形宝宝回家,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在实践中复习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图形。这一部分开始后幼儿的情绪高涨,都争着要去送图形宝宝。我适时提出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不能大声叫,会吓跑图形宝宝。有课的前部分的铺垫,幼儿都能很准确地把图形送回家。
四、最后一个环节我投放一个图形分类表和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送图形回家。幼儿操作完成得很好,我自己对这个环节有个遗漏,忘了提醒幼儿要边送边说。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活动材料的精心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但在课后,也从授课过程中折射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没注意的一些习惯。比如在课的中间对问题的表达可能不够清晰到位,导致幼儿不理解我的意图。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多多注意,不断改进,向其他老师们多多学习。篇三:小班科学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旺旺糖果屋》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2.初步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袋子若干个(贴有2-5的圆点);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糖果;小熊手偶1个;动物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2.难点:按货架上箩筐的标记归类摆放糖果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小熊的“旺旺食品店”要开业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只快乐的小胖熊,下午我的“旺旺食品店”就要开业了,这就是我的招牌,上面有我的店名《旺旺糖果屋》,上面还有什么?(气球、糖果、糖纸)有几个?食品店里的糖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兔子、小猫、小青蛙、小鸭子)
“有几只兔子?几只小青蛙?几只小猫?几只小鸭子?”
“两只小猫和招牌上的什么东西一样多?三只小鸭子和谁一样多?四只小兔和谁一样多?五只小青蛙和谁一样多?”
“小动物们说要帮助小熊包装糖,小朋友愿意一起来帮助小熊吗? 2.帮助小猪装糖:
(1)“包装时,小朋友要先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圆点?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就装上和圆点一样多颜色相同的糖。”
(2)教师示范
如:上面有5个黄色的圆点,装5颗黄色的糖果(正确示范)
上面有4个蓝色的糖果,装3颗蓝色的1颗红色的(错误示范),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纠正,再次强调装糖要求,装与圆点颜色和数量一样的糖果。(3)幼儿操作
请每位幼儿装一袋糖果,装好检查好后拿着糖果袋回到位置上。3.帮助小熊将糖果按货架上箩筐的标记归类摆放好。
(1)请幼儿看看货架上的箩筐上有什么标记?(画有糖的卡片标记、数字2、3、4、5)
(2)这些箩筐有什么标记?(颜色不同)
(3)提出糖果摆放要求:红颜色两个糖就摆在和它一样颜色一样多的箩筐里
(4)幼儿分组按标记摆放。4.结束
小朋友为小熊包好了这么多的糖果,小熊要感谢你们请你们吃糖果,你们先去洗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幼儿很投入,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根据教师设置的情节轻松地进行活动。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幼儿在装糖果操作的时候,应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在此环节结束时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能针对幼儿的错误进行纠正,得到再一次的巩固。最后一个环节时间太长,不用每个箩筐都检查,代表性的检查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