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羊过桥》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羊过桥》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顺数、倒数、数序和接着数的实际运用,学会使用各种数数方法。
2、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幼儿数数的兴趣和能力,逐步训练逆向思维。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会顺数和倒数
材料准备:磁性教具、涂涂圈圈
重点和难点:
能根据所给物体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数数
1、出示5只篮子,让幼儿数数。再放上5只篮子(有的上面有萝卜),一共有几只篮子?
2、讨论:在刚才的数数中,我们用了哪些数数方法?
小结:我们用了顺数、接着数的方法。开始数数可以顺数、当再添上同种东西时,我们可以用接着数的方法数出总数,所以各种数数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二、小羊过桥
1、这是一座怎样的桥?桥上的数字两边也一样吗?
2、这桥上的数字表示什么?(表示桥上的台阶一共有多少)
3、幼儿和老师一起帮小羊过桥(上去:1-2-3-4-5-6-7-8-9-10,下去:10-9-8-7-6-5-4-3-2-1)
4、提问:我们在帮小样过桥时用到了那些数数方法?是在什么地方用到的?
5、老师提问:小羊走到第6阶台阶时,它累了,想休息?;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来放小羊的位子, 提问:小羊刚才什么地方休息?这个数数方法叫什么(数序)
小结:我们今天运用的各种数数方法,帮助小羊过桥。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用,我们掌握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三,小动物过桥
1、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剪下桥和动物,进行操作摆弄巩固各种数数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羊过桥》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406字。
第二篇:中班数学:《小羊过桥》教案设计
中班数学:《小羊过桥》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序数,理解10以内的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还是倒数,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在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并学会大胆表述操作结果。
3.对生活中运用顺数、倒数的事例感兴趣,在游戏活动和生活中,学会运用顺数、倒数。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羊过桥图片一张,小羊卡片一张,操作材料(数字卡片)、积木、彩色串珠、扑克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环境准备: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区角中增加适合幼儿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
教师:一天,小羊想到大象家作客,一条大河挡在中间,要翻过一座五彩的高桥,工人叔叔是怎样设计这座桥的?
(幼儿自由议论,教师总结)
教师:这座桥上桥的第一个台阶是用1块砖砌成,第二个台阶用2块砖砌成,……第十个台阶用10块砖砌成。每级台阶最上面一块砖上写的1-10分别表示什么呀?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1可以表示有1块砖,也可以表示第一级台阶。2,3,……
(二)基本部分:数台阶
1.幼儿和老师一起数台阶,发现上桥和下桥的不同。
教师:小羊开始过桥了(教师将图片小羊放在第一级台阶上)我们一起帮它数一下,上桥时走了几级台阶?
幼儿:1-2-3-4-5-6-7-8-9-10,下桥:10-9-8-7-6-5-4-3-2-1
教师:小羊觉得过桥真有意思,想再过一次,小朋友可以一起帮它加油。(请幼儿自己上台操作图片小羊)
走了两次啊,小羊觉得很奇怪,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地方奇怪?
(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总结顺数和倒数,分组多次练习顺数、倒数。
(1)教师总结:我们数数时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倒着数就是从较大的数一个按一个往较小的数连续数下去。
(2)上桥时教师顺数,下桥时幼儿倒数,再轮换。
(3)幼儿分组,如第一组12345,第二组678910,第三组109876,第四组54321.在交替数。
3.小羊回家了,又路过了桥,再次巩固复习。
将图片小羊放在第五级台阶上,小羊回家时已经走在第五级台阶上了,小朋友帮她继续上桥、下桥好吗?
(教师再将图片小羊放在另一级台阶,幼儿接着数。也可请幼儿上黑板操作)
总结:小羊觉得过桥真有意思,这里面还藏着顺着数和倒着数的秘密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顺着数和倒着数的例子:新年倒计时,交通红绿灯。顺数和倒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一些事情。
(三)结束部分:游戏巩固
看谁搭得长,在游戏中体验倒数的紧张刺激
1.倒计时10秒钟搭积木,分别选拔出每组第一名。
2.每组第一名进行总决赛,决出冠军、亚军。
3.幼儿倒计时整理积木。
四、活动延伸
(一)可选用正方体积木作砖,凹形积木或尺作桥板,让幼儿自己动手砌小桥。亦可几人一起合作用许多小方块砌高桥,从中培养协作精神,个别或合作砌桥完成后玩上下桥数台阶游戏。
(二)在区角中添加彩色串珠、数字卡片以及扑克供幼儿自主操作练习。
“彩色串珠”:请幼儿将彩色串珠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然后点数每串串珠的数量,并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再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数下来。感知倒着数是越来越少。
“扑克接龙”:将扑克牌按顺序(可以顺数、可以倒数)排列接龙。
“数字卡片”: 小数字排队,让幼儿观察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发现这个规律的小朋友,可以把空格处的小数字填上。
(三)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如上下楼梯、上下山坡时学习顺着数、倒着数、接着往下数等。
五、活动分析
(一)设计意图分析
1.活动内容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羊过桥》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过桥是每个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幼儿喜欢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特点,选择、设计、组织活动,满足幼儿生活、成长需要,做到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
合理的故事情节和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目标要求,满足了幼儿情绪上逐渐高涨的表现要求,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既享受了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了表现能力,又掌握了顺数和倒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去了解新鲜事物,具有了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当自己帮助了同伴则感到愉快。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并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笔者创设了帮助小羊一起过桥的情境,在帮助小羊过桥的过程中,学习10以内的顺着数和倒着数。
3.设计理念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式,切忌使用单一的说教形式,而应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形式多样化,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发生质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笔者对数学活动设计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创设小羊过桥的情境,通过上桥顺数,下桥倒数的编排,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顺数和倒数的知识。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启发幼儿思考如何顺数与倒数的区别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目标分析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为达到数学教育最终的目标,我确定了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活动目标为:1.复习序数,理解10以内的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还是倒数,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2.在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并学会大胆表述操作结果。3.对生活中运用顺数、倒数的事例感兴趣,在游戏活动和生活中,学会运用顺数、倒数。
目标1是认知类目标。通过观察彩虹桥特点复习序数,导入活动。而后重在鼓励幼儿在情境中学习、理解、掌握顺着数和倒着数。
目标2是技能类目标。通过各种操作练习形式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的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并学会大胆主动的参与表述。
目标3是情感类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表现能力。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兴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倒着数的学习,笔者安排了多种形式的顺数与倒数的练习。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达成重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倒着数,要求思维有一定的可逆性。在倒着数的时候,要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倒着数的意义和概念。
(三)活动准备分析
根据选材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本次活动准备分为经验准备、物质准备和环境准备。
首先是经验准备。《纲要》指出:教学设计要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既要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又要提供新的经验。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并且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导幼儿学习顺数和倒数可以进一步建立巩固他们的数概念,并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逆向思维能力)。
其次是物质准备。有操作材料(数字卡片)、多媒体资料、积木、彩色串珠、扑克等,材料丰富而且功能性强。
最后是环境准备。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区角中增加适合幼儿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操作材料。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这样能让幼儿都在教师的视野内,老师更好的关注幼儿的同时,幼儿也能更方便更直观的接触教师,更有利于活动中师生互动。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发现。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做个好孩子并不难》这个主题中的一节活动。之所以我选择它,主要是来着我班的孩子们有时喝完水后,将水杯随手一放,下一次喝水时找不到杯子了;自己玩的玩具弄的乱七八糟;孩子不认识自己的东西;每天都有丢东西的现象;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差;孩子自己的衣服也不会叠,即便叠了,放的时候也放乱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责任心的培养是很必要的。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孩子自己整理与归类,形成良好的分类、整理习惯。孩子们往往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中受益,有次让我选择了此活动。
我为此活动设立了两个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命名和进行分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
2、学习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根据目标我为此活动的重难点定为: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我以观看ppt拉开了活动,想要观看这些图片使幼儿感觉到“乱”这个词,激发起幼儿整理的欲望。接着是豆豆家很乱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类物品的图片,请幼儿说说物品的'名字并说说它们的用途,这里反复的要求幼儿说它的用途有点啰嗦。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到这环节是否先将这些物品出示在三张背景图上,请幼儿分类,再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的?第二环节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类,请幼儿自己把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间房间里,并说说它的用途给物品分类,有幼儿在说水壶是放在煤气灶上烧的,我没有准确的找到这点,提及幼儿物品摆放的合理性。第三环节是我会整理,我在请幼儿放了5种物品后说:“这里还有许多物品,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有次过渡到幼儿自己整理,我要求幼儿每放一种就说说它的用途,贴的时候要整齐贴,小心叠放,经过孩子讨论而得出的结果,孩子们的印象也比较的深刻,也知道去遵守这个规则。
幼儿有序的来到自己的位置前边贴边有幼儿说:“怎么没有台灯?”,幼儿操作的材料与我之前示范的材料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的检验幼儿学会的程度,我把整理的物品换了,操作环节孩子们边说边做,兴致很高。
最后我请已完成的幼儿先自我检查,说说你放每种物品的用途,到集体检查,这里我使用了投影仪,但是我让幼儿都拿着自己的作业本,孩子们的心很容易分散,所以很多孩子边观看上面的本子,边对照自己的本子,检查的不是很仔细,如果检查时把孩子们的本子夹起来,请先完成的幼儿帮忙检查,到共同检查,可能检查的效果更好,这些要注意的地方我一定在第二次活动中改正,我相信通过整理、改进,孩子们对放东西时更注重合理了寻求更好的方法,我相信下次活动,我和孩子们学的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2
设计意图
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结合《指南》精神、幼儿兴趣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感知数量与动物餐会的情境相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情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和数学的趣味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复习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了解7以内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匹配实物。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物图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游戏“小猴摘水果”导入。
1、今天是小动物们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带给小伙伴们尝一尝。于是他来到了果园:看一看小猴的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PPT,如图一,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7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是不是7个苹果呢?我请××来数一数。7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梨树上有几个梨子?大声告诉刘老师。它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结:我们的数字7可以表示7个苹果,也可以表示7个桃子。数字7的本领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过小动物分食物和装盘子的游戏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桉数匹配实物。
1、感知食物的数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们猜猜他摘了几个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么多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猫也来了,它带来了几条小鱼呢?五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来参加聚会了?她带来了几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动物分食物
这时,小鸡们也来参加聚会了。来了几只小鸡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小鸡什么都没有带,小动物们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鸡吃。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分给小鸡,才是正好每只小鸡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小鸡有食物了,这时又来了几只小狗?那谁的食物可以分给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3、分组练习:小动物装水果。
最后,小狐狸也来参加聚会了,可是食物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狐狸装食物吧。装之前,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几个食物呢?(7个)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个食物,有的需要6个食物。请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帮它装好食物。
三、结束部分
数一数食物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盘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几根?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我们一起把水果带回教室给小狐狸吃吧。
活动延伸
进餐前通过数碗,进一步巩固按数取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人数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数量间的关系。
快乐餐会(感知7以内数量)微反思
本次活动,全程以故事展开,加上故事环节以小动物为主,幼儿比较感兴趣。首先通过数一数果园里的水果复习数量6,幼儿通过跟着老师点数来完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教师通过快乐餐会这一情景,与幼儿一同感知7以内数量,通过数香蕉、数苹果、数小鱼等,引导幼儿感知数量7,理解数字7可以代表任意7个物品。
在动画效果设置上,我们选用超链接、路径等技术创设动态场景,以此来调动幼儿兴趣。结尾处教师通过幼儿无声操作为观看者营造人机互动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整体来看,我觉得本节活动思路新颖,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运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3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不受椭圆形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干扰,寻找生活中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圆形。
(二)材料投放: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短轴为15厘米的椭圆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椭圆形卡片,初步感知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一)引导语:图形王国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椭圆形卡片)看,它像什么?引导幼儿对椭圆形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两头都是弧线,像个蛋。
(二)师幼共同小结,并给图形命名:没有角,由一条弯弯的它的名字叫椭圆形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一样的圆圈,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二、比较、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一)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圆形卡片和一张椭圆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的办法发现椭圆的两头比圆形长一些。
(二)引导幼儿分别将两个图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引导他们发现折痕的长短不一样。
(三)小结: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一样长。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找椭圆形》,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图形连连看》,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幼儿添画。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5
在本节课之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等,本节课在小朋友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分类的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思考:
这一节数学活动课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本节课以图形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不同点,从颜色、形状、大小,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图形找朋友的游戏,逐步深入,通过PPT的操作让幼儿更直接的去感受,幼儿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
不足之处:
1、在图形找朋友游戏时次数玩得不多,一些孩子都没玩到,有些失落。
2、电脑上操作演示的东西可以丰富些。
作为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己在教学中的领悟和体会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需要自己平时慢慢思考,慢慢积累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6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2、活动环节紧凑,教学层次比较清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时间分配合理。
3、创设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并以这一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4、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本次活动中,最直接的数学概念就是双维排列,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活动的价值程度。所谓双维排列就是指通过一个双维度的排列表,培养幼儿进行多重分类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只是数学类概念教学中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其最终目的还是二维分类。因此,在实施本活动前,必须明晰分类、层级分类、多重分类等相关的概念。
2、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割裂。活动过程中,尽管教师按照导入复习、帮小绿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序展开活动,孩子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它与活动目标是割裂的。
3、教师的控制意识强,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的全权传授。本次活动中的分类教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双维列表的特征,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幼儿进行多重分类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在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活动中,应以幼儿的自主性操作为主,教师的指令性操作为辅。
4、操作材料单一,层次性、目的性和干扰性不强。本次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种类和颜色两个特征,对中班孩子来说层次性不强、干扰性不够,同时,因为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二维分类的多重分类,孩子还有对同一批物体如长短、款式等不同特征的上衣、裤子进行分类的过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虑材料的目的性和层次性。
5、活动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的作用不明显。活动中,教师适时、正确的评价能起到鼓励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经验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盖印章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予以评价,这样的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在活动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7
本次活动是在自勤老师一研活动《认识梯形》的基础上,经过集体评议、反思之后的二次教研活动。我们保留了一研活动的基本框架,并且进行了一些改进,通过串联故事情节和增加游戏活动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的流程非常清晰、流畅,循序渐进地推进,使得孩子对梯形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加深巩固。我们始先让孩子通过“寻找小兔房子的几何图形”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梯形”来引导他们对梯形的认识。接着,我们进行了“寻找小兔家周围的梯形”,并通过操作验证,探索摆放位置不同的梯形的效果。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给小兔子准备梯形的饼干”,使得活动更加轻松愉悦,同时又能寓教于乐。由于我们认为“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准备了一个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来寻找生活中的梯形。我特意在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拍摄了一些梯形,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扩展到了日常生活中。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愉快地参与其中,并且踊跃发言。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但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克服和改进:
1、目标的设定过于泛化,应注意本次活动的可操作性。
2、应从孩子的思维角度考虑小环节的设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因素。
3、游戏环节中个别幼儿验证时,要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4、注重提问的有效性,避免一些封闭性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妈妈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妈妈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妈妈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妈妈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妈妈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妈妈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妈妈要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妈妈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妈妈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妈妈哦!)——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妈妈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妈妈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妈妈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反思
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0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1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实物数量,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5种动物玩具(猫、狗、鸡、鸭、羊),每种动物1-5只不等,5座积木搭成的小房子,门前有相应数量的食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布置好的动物园,要求幼儿仔细看,有几种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
2、点数房子,看看房子有几座,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再点清每家的动物有几只,看看房前的.食物是否刚好每只动物一份。
3、游戏“学动物叫”。小朋友当饲养员,检查动物和食物是否一样多,对了就学动物叫,叫的次数要和动物的数量一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3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在观察水果和数字的同时,培养对事物的专注、记忆能力。
3.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塑封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引起兴趣。“这是谁呀?小熊在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果子,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二、水果游戏
(一)猜猜水果身上的数字
1、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个不同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在5—10之间的,你们知道5—10之间有哪几个数字呢?
A、苹果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我的数字就是5”。
提问:“苹果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刚才苹果怎么说的?
B、梨子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
C、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
D、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
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和菠萝谁是9谁是10呢?”
樱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小,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
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提问:你是怎么记住的`?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二)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
4、小结:水果是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来排的。
5、还有没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会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呢?
三、拼贴水果
1、教师讲解作业。
小熊在果园里还摘了许多的果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数字是几?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够吗?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老师手里的会是什么水果呢?
2、幼儿动手拼水果。
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3、教师评价作业。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四、品尝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数的游戏,那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选材还是比较好的,比较贴近生活,而且课堂上内容大部分孩子都会。只是我自己觉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顾小朋友课堂上的呼应,所以感觉离孩子有些远。另外,由于我选择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纪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见投影仪,很新鲜,一直跑到投影仪处张望。同时,听课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几点建议:水果的对话可以录在课件里,不需要老师一直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4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5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2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3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2、活动环节紧凑,教学层次比较清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时间分配合理。
3、创设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并以这一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4、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本次活动中,最直接的数学概念就是双维排列,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活动的价值程度。所谓双维排列就是指通过一个双维度的排列表,培养幼儿进行多重分类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只是数学类概念教学中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其最终目的还是二维分类。因此,在实施本活动前,必须明晰分类、层级分类、多重分类等相关的概念。
2、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割裂。活动过程中,尽管教师按照导入复习、帮小绿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序展开活动,孩子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它与活动目标是割裂的。
3、教师的控制意识强,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的全权传授。本次活动中的分类教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双维列表的特征,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幼儿进行多重分类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在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活动中,应以幼儿的自主性操作为主,教师的指令性操作为辅。
4、操作材料单一,层次性、目的性和干扰性不强。本次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种类和颜色两个特征,对中班孩子来说层次性不强、干扰性不够,同时,因为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二维分类的多重分类,孩子还有对同一批物体如长短、款式等不同特征的上衣、裤子进行分类的过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虑材料的目的性和层次性。
5、活动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的作用不明显。活动中,教师适时、正确的评价能起到鼓励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经验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盖印章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予以评价,这样的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在活动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妈妈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妈妈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妈妈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妈妈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妈妈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妈妈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妈妈要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妈妈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妈妈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妈妈哦!)——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妈妈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妈妈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妈妈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5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6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是“找相同物体的匹配”,属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来体现出课标的精神,还是值得探索的。于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复推敲每个环节,改变了一些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鸡、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在讲述中也用了动物的语言来吸引孩子。开始以春天谈话导入,一些小动物秋游了,引出教学第一目标:
手口一致的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用“几只老鼠和我们做游戏”、“三只小鸡叫几声呢?一起学学看”、“哪个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来告诉青蛙一家有多”、“小朋友真能干,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了,他们都是谁呀?都多少呢?大家帮他们数数,可以在心里数,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小声的说说,数完后,请举手告诉大家。”等不同形式的游戏玩法,积极的启发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掌握目测两只、数出三只,点数出四——6只的物体数量。游戏结束了小动物也累了,它们要我们会动脑子有爱心的小朋友送它们去休息,请把我们数量一样多的动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二教学目标:相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进行归类。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楼上的小动物和楼下的小动物的数量有没有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找出来,用连线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做对了,请奖励一个红苹果。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反思: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动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动物找春天和小朋友游戏——休息——回家的故事情节串联起了三个学习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鱼、小鸟、蚂蚁和青蛙的运动方式,发展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2.体验与同伴在一定范围进行追逐游戏的快乐。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鱼、小鸟、蚂蚁、青蛙动物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2个。
2.场地布置:在场地四角分别放4张椅子,分别挂上小河、鸟窝、草地、池塘的图片,代表动物们的家。
3.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四散站立在场地上,做准备活动。
2.幼儿相互介绍并模仿自己所扮演得小动物。
3.引导幼儿按照所扮演得小动物的运动的方式,找一找自己的家。
4.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1)教师引出游戏情节:“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幼儿扮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活动。教师扮大灰狼出现,“小动物”按自己的运动方式快速回到各自的“家”。
(2)游戏规则:“大灰狼”出现后继续按所扮动物的运动方式“回家”。
(3)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表扬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在“大灰狼”出现后能继续按规则游戏。
(4)幼儿交换头饰,大灰狼由多名幼儿扮演,以提高游戏难度。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继续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教学反思: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活动多一些,忽略了幼儿纪律的养成。
本文扩展阅读: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不受椭圆形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干扰,寻找生活中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圆形。
(二)材料投放: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短轴为15厘米的椭圆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椭圆形卡片,初步感知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一)引导语:图形王国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椭圆形卡片)看,它像什么?引导幼儿对椭圆形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两头都是弧线,像个蛋。
(二)师幼共同小结,并给图形命名:没有角,由一条弯弯的它的名字叫椭圆形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一样的圆圈,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二、比较、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一)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圆形卡片和一张椭圆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的办法发现椭圆的两头比圆形长一些。
(二)引导幼儿分别将两个图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引导他们发现折痕的长短不一样。
(三)小结: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一样长。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找椭圆形》,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图形连连看》,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幼儿添画。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反思
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0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是“找相同物体的匹配”,属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来体现出课标的精神,还是值得探索的。于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复推敲每个环节,改变了一些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鸡、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在讲述中也用了动物的语言来吸引孩子。开始以春天谈话导入,一些小动物秋游了,引出教学第一目标:手口一致的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用“几只老鼠和我们做游戏”“三只小鸡叫几声呢?一起学学看”“哪个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来告诉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干,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了,他们都是谁呀?都多少呢?大家帮他们数数,可以在心里数,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小声的说说,数完后,请举手告诉大家。”等不同形式的游戏玩法,积极的启发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掌握目测两只、数出三只,点数出四--6只的物体数量。游戏结束了小动物也累了,它们要我们会动脑子有爱心的小朋友送它们去休息,请把我们数量一样多的动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二教学目标:相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进行归类。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楼上的小动物和楼下的小动物的数量有没有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找出来,用连线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做对了,请奖励一个红苹果。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动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动物找春天和小朋友游戏——休息——回家的故事情节串联起了三个学习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1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大象的晚餐”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3
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内容:
《时钟》
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5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制定方案时,我参考了我们班级的学习特点,并提出了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如何通过故事教学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活动结束后,我针对活动中的情况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故事阅读和讲述的活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时间太短,导致很多幼儿没有机会来讲述故事。通过分析情况,我意识到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作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种差异,并相应地调整策略。因此,我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通过调整形式,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来讲述故事。首先,让能够理解图意的幼儿自己来讲述故事;然后,让理解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分享或者让学习进度相似的幼儿互相交流。通过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幼儿们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提高。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经过分析,我发现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虽然我提出了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来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我发现设计的环节大多比较传统,没有明显体现出对“阅读”的要求,而且“阅读”和“表演”的'分量也没有明确的轻重。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需要调整环节,使之与目标一致。我的建议是,在幼儿初次阅读后,安排幼儿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可以让幼儿积累更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特定的阅读顺序进行阅读活动,将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调整,我们可能会更好地达到目标,更有助于解决问题。请您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设计意图
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结合《指南》精神、幼儿兴趣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感知数量与动物餐会的情境相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情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和数学的趣味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复习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了解7以内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匹配实物。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物图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游戏“小猴摘水果”导入。
1、今天是小动物们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带给小伙伴们尝一尝。于是他来到了果园:看一看小猴的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PPT,如图一,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7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是不是7个苹果呢?我请××来数一数。7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梨树上有几个梨子?大声告诉刘老师。它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结:我们的数字7可以表示7个苹果,也可以表示7个桃子。数字7的本领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过小动物分食物和装盘子的游戏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桉数匹配实物。
1、感知食物的数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们猜猜他摘了几个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么多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猫也来了,它带来了几条小鱼呢?五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来参加聚会了?她带来了几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动物分食物
这时,小鸡们也来参加聚会了。来了几只小鸡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小鸡什么都没有带,小动物们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鸡吃。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分给小鸡,才是正好每只小鸡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小鸡有食物了,这时又来了几只小狗?那谁的食物可以分给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3、分组练习:小动物装水果。
最后,小狐狸也来参加聚会了,可是食物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狐狸装食物吧。装之前,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几个食物呢?(7个)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个食物,有的需要6个食物。请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帮它装好食物。
三、结束部分
数一数食物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盘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几根?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我们一起把水果带回教室给小狐狸吃吧。
活动延伸
进餐前通过数碗,进一步巩固按数取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人数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数量间的关系。
快乐餐会(感知7以内数量)微反思
本次活动,全程以故事展开,加上故事环节以小动物为主,幼儿比较感兴趣。首先通过数一数果园里的水果复习数量6,幼儿通过跟着老师点数来完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教师通过快乐餐会这一情景,与幼儿一同感知7以内数量,通过数香蕉、数苹果、数小鱼等,引导幼儿感知数量7,理解数字7可以代表任意7个物品。
在动画效果设置上,我们选用超链接、路径等技术创设动态场景,以此来调动幼儿兴趣。结尾处教师通过幼儿无声操作为观看者营造人机互动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整体来看,我觉得本节活动思路新颖,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运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2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应如何开展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比如,本周小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能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颜色的物体”。那么,小班教师在当周设置计算活动区时,就应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提供材料。
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所需的重要手段。
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他们对活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兴趣。而到了大班,他们的学习目的性能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小班和大班认知特点不同,同样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师利用印章、实物练习数的组成,效果很好。
因此,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幼儿各阶段的认知特点。
在以中班数学《排一排》活动为例来说明一下,《排一排》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在第一个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五个大小不同的西瓜图片,首先让幼儿知道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让幼儿想办法,如果要把西瓜从小到大排一排,怎么办?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
2.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例如: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大树的图片,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是对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一个升华。
3.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三个活动中,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盒子的薄厚,这也是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游戏法、寻找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物体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幼儿不同粗细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由粗到细排列,引导幼儿每次从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为止。然后,再按由细到粗的顺序把树木一棵棵收起来,放回原处,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总之,本节课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上述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本节课,虽然从整体上看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整节活动,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我想这是我设计活动的一个误区。
2.活动中,孩子的兴致不高,游戏活动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觉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待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要根据各个幼儿的实际水平;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于幼儿主动活动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学习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并且,养成喜欢动手操作、爱动脑思考,具有求知欲望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给幼儿一个空间,让他们永远向前;给幼儿一个条件,让他们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并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五台电脑,幼儿人手一根藏有数字标记的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以绘本《真正的魔法师》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加魔法师考试的挑战。
教师:前几天我们看了一本叫《真正的魔法师》的书,今天魔法学校的校长说他们的法术柜考试开始了,你们想不想去挑战一下他们的法术柜考试?如果挑战成功了,你们就能成为真正的小魔法师,还能得到魔法学校神奇的魔法棒呢。
2、引导幼儿排队接受挑战。
教师:我们来看看,法术柜考试一共要闯几关呢?
教师:每一组上刚好有四个小朋友,正好每个小朋友可以闯一关,那么你们商量一下,谁来闯第一关,谁来闯第二关,把小凳子上的数字贴到胸口。
二、轮流闯关,准确辨别数序。
(一)第一关:小魔法师排队。
1.出示第一关题目,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排队要求:按从矮到高的顺序给10个小魔法师排队。 2、个别幼儿尝试示范,小结排队要点:小魔法师的脚要站在同一线上。 3、幼儿操作:给十个小魔法师排队,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二)第二关: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学习6以内的序数。 1.出示“法术柜子”,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明信片在法术柜子从下往上数第6个抽屉中。 2、幼儿操作,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正确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三)第三关:找出法术柜子的钥匙。学习7以内的序数。
1.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钥匙在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 2、幼儿操作:找出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四)第四关:找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学习10以内的序数。
1.出示“法术柜子”,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在上往下数第3层的衣柜中,从左边数起第10件衣服里。
2、幼儿操作,找到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三、迁移经验,有序排队。
1、幼儿根据魔法棒上的数字,按从1-10的数序排队。
教师:你们想去魔法学校吗?那怎么去呢?引导幼儿根据魔法棒上的数字排队。 2、幼儿随音乐出发去魔法学校。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数学区中投放相应操作材料。
2、家园配合:在生活中请幼儿按类似的提示帮助成人取放物品。
真正的魔法师
——中班数学活动《真正的魔法师》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往,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无视儿童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幼儿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而《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整个活动创设情境以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认识9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给小魔法师排队,找明信片,找钥匙,找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四道关,第一关,接触序数,将9个魔法师从矮到高地排队。第二关,从下往上数第6个抽屉,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从方向和数量这两个纬度来学习6以内的序数。第三关,在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中找出钥匙,即从大小、方向和序号这三个纬度来学习7以内的序数。第四关,则设置了两个不同方向、两个代表不同意义的数来考验幼儿,完成10以内序数的学习。以及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逐层递进。
本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的课件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做到层层递进,突出重难点。活动过程中,电脑与课件可以说是我唯一的教学具,课件的特点是突出了操作性与交互性。其中,我使用拖曳功能让幼儿为小魔术师排队,寻找明信片这一关,可以在大家验证是否正确以后,以形象的关上抽屉重新寻找的方式进行改正,非常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课件还帮助我设下了牢牢抓住幼儿注意力的玄机,“根据提示到底会找到什么”,让幼儿的好奇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充满斗志。幼儿始终沉浸在过关游戏情境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4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在观察水果和数字的同时,培养对事物的专注、记忆能力。
3.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塑封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引起兴趣。“这是谁呀?小熊在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果子,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二、水果游戏
(一)猜猜水果身上的数字
1、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个不同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在5—10之间的,你们知道5—10之间有哪几个数字呢?
A、苹果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我的数字就是5”。
提问:“苹果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刚才苹果怎么说的?
B、梨子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
C、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
D、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
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和菠萝谁是9谁是10呢?”
樱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小,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
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提问:你是怎么记住的?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二)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
4、小结:水果是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来排的。
5、还有没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会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呢?
三、拼贴水果
1、教师讲解作业。
小熊在果园里还摘了许多的果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数字是几?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够吗?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老师手里的会是什么水果呢?
2、幼儿动手拼水果。
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3、教师评价作业。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四、品尝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数的游戏,那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选材还是比较好的,比较贴近生活,而且课堂上内容大部分孩子都会。只是我自己觉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顾小朋友课堂上的呼应,所以感觉离孩子有些远。另外,由于我选择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纪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见投影仪,很新鲜,一直跑到投影仪处张望。同时,听课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几点建议:水果的对话可以录在课件里,不需要老师一直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妈妈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妈妈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妈妈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妈妈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妈妈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妈妈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妈妈要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妈妈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妈妈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妈妈哦!)——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妈妈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妈妈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妈妈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6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6以内数的计算。
2、培养幼儿的口算能力。
3、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题卡。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看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动物们准备出去郊游。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急,它们过不去,这时长颈鹿伯伯说;回答出问题我就让它们过去6+1=、2+2=/4+1=.
母鸡大婶还想考一考小朋友们,一只母鸡用数字来表示,生:一只母鸡用数字“1”表示一只公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一只公鸡用数字“1”来表示,那现在一共有几只鸡用加法还是减法?生:加法。这时母鸡大婶又叫来了两只小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用数字“2”来表示。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我们来用加法来计算,1+1+2=4.
刚才我们小朋友是数出来的,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计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头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上第三个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的结果。
池塘里有2只小鸭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又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有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列出算式2+2+2=6
【活动延伸】
聪明的宝宝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动结束】
游戏:放风筝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本文扩展阅读: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加法也分小数加法,分数加法及整数加法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8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9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鱼、小鸟、蚂蚁和青蛙的运动方式,发展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2.体验与同伴在一定范围进行追逐游戏的快乐。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鱼、小鸟、蚂蚁、青蛙动物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2个。
2.场地布置:在场地四角分别放4张椅子,分别挂上小河、鸟窝、草地、池塘的图片,代表动物们的家。
3.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四散站立在场地上,做准备活动。
2.幼儿相互介绍并模仿自己所扮演得小动物。
3.引导幼儿按照所扮演得小动物的运动的方式,找一找自己的家。
4.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1)教师引出游戏情节:“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幼儿扮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活动。教师扮大灰狼出现,“小动物”按自己的运动方式快速回到各自的“家”。
(2)游戏规则:“大灰狼”出现后继续按所扮动物的运动方式“回家”。
(3)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表扬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在“大灰狼”出现后能继续按规则游戏。
(4)幼儿交换头饰,大灰狼由多名幼儿扮演,以提高游戏难度。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继续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教学反思: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活动多一些,忽略了幼儿纪律的养成。
本文扩展阅读: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1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2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实物数量,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5种动物玩具(猫、狗、鸡、鸭、羊),每种动物1-5只不等,5座积木搭成的小房子,门前有相应数量的食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布置好的动物园,要求幼儿仔细看,有几种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
2、点数房子,看看房子有几座,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再点清每家的动物有几只,看看房前的食物是否刚好每只动物一份。
3、游戏“学动物叫”。小朋友当饲养员,检查动物和食物是否一样多,对了就学动物叫,叫的次数要和动物的数量一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大象的晚餐”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4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有意注意时间短,根据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我用三个有趣的游戏来构建活动的新授、巩固、练习三个环节,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组织了这节数学教育活动——“帮小动物找家”,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活动目的:
1、练习点数并感知5以内数字与物的关系.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参加表演活动的兴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助人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头饰(动物、数字)若干,自制车票若干,气球卡片录音机、光盘…
知识经验准备:儿歌《小火车》、游戏“找朋友”、“开火车”..环境创设:
1、小动物城堡
2、“开火车”的游戏场景
四、活动过程:
1、律动:请你向我这样做!(吸引幼儿注意力,准备上课)。
2、制造情景:两个找不到房子的小动物和漂亮的水果房子,通过制造的情景老师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这来了两个小客人,他们是来看自己的新家的——你们看…..幼:五个漂亮的水果房子出示并做介绍:“我是苹果房子,上面有2个气球,拿有2个气球的小动物可以住进来”。新授:帮小动物客人找家的环节…..(从而让幼儿了解找家的规则)
3、游戏(1):“小动物找家”——让小朋友自己做小动物去找房子。(完成活动的内容)
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真棒,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小动物了,我们自己鼓鼓掌吧!你们帮助了小动物高兴吗?小动物得到你们的帮助很开心,也非常的感谢你们,看来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是不是?
4、游戏(2):“开火车”——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房子所用的车票,由老师带领去看动物城堡….(放音乐开火车)。
师:小动物为了表示感谢邀请我们去动物城堡去做客来让我们开着火车出发了…!(游戏的目的是巩固练习…)
5、师:小朋友我们今天这么高兴,和小动物来一起做个游戏吧,让我们和小动物做朋友…..游戏(3)“找朋友”——一半小朋友带动物头饰拿气球,一半小朋友带数字头饰,一起找朋友,这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数字与点数其相同数量的实物图卡。
五、活动延伸:
1、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2、在生活、活动游戏中学习5以内的排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5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