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_201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4.3合理发展交通运输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第2课时)
课题:八上《
交通运输网》(第2课时)导学案
做课人
年级
八年级
日期
学案编号
课题
交通运输网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说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优势和不足。
2.能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3、了解中国公路和航空港的分布特点。
学习重点:我国主要的内河航线和沿海的主要港口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
当堂达标
课堂流程:
一、复习巩固:
现代交通运输
1.方式:、、、、五种方式。
2.作用: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的运输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
3、说出图中铁路线的名称:
二、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细读课文,了解我国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和航空运输等。
(二)自主学习: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多、快、好、省”,即运量大、运输速度快、安全性好、运价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而不能只考虑速度、运量、运价等因素中的某一个。但许多时候只能重点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方式
读下表资料结合第95页活动,对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速度、运价、运量上进行比较。
(a)从上海到南京的交通费用比较
火车
飞机
汽车
轮船
50元
360元
88元
30元
(b)不同运输工具一般时速比较
火车时速
60~~~~100千米
汽车时速
40~~~~60千米
海轮时速
30~~~~40千米
飞机时速
400~1000千米
(c)不同运输工具运量比较
一艘散装货轮
一次运量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
一列货运列车
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
一辆载货卡车
一次运量可达几吨
一架大型客机
一次可搭载乘客400人以上
(1)、运价:陆运、空运、水运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
(2)、速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从快到慢的顺序是
>
>
>
(3)、运量:火车、轮船、汽车、飞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1、归纳以上的学习内容试着完成下表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速度快慢
运量大小
运价高低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2、填表,下列货物需从下面起点运到终点,用什么运输方式最合适(在表中用√表示)
货物类别和数量
起点至终点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两箱急救药品
北京—拉萨
一吨活鱼
密云水库—北京城区
五十吨钢材
上海—拉萨
一万吨海盐
天津—上海
十万吨大米
武汉—上海
3、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______的高低、______的快慢、______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
合作探究
4、读95页课文结合插图分析讨论选择运输方式应考因素?
5、客运和货运在选择运输方式时有何不同?
6、分组探究95页活动内容
(1)、贵重或急需,数量不大,远途用,运输。
短途易变质,数量不大,用
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途,用
运输。
(2)、活动2,选择哪种交通分别
阅读课本P9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公路网与高速公路
阅读P94图4-3-3,分析我国公路网的分布特点。
1.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出行时周边有什么重要的公路?
2.看一看、说一说:我国公路网的分布特点?
2.议一议:
我国高速公路为什么多修建在东部地区?
阅读“航空运输”
1.自学课文P94图4-3-4:
(1)航空运输有哪些特点?
(2)在什么情形下,宜采用航空运输?
2、读‘中国主要航空港和航线分布”图,熟悉我国主要的航空港:
我国拥有最多航线的三个航空港是哪三个?
三、交流展示:
读P95活动2
四、重点难点巩固:
小结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五、当日作业:
设计旅行线路:暑假期间,某个中学生夏令营组织一次旅游,打算游览八达岭长岭、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山陵、苏州园林、长江三峡、都江堰,最后到上海。请为他们设计一条最便捷又经济的旅游路线。(分组选优)
六、达标检测
一、填空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等,现代交通工具有、、、等。
2、各种运输方式中
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两吨急救药品尽快从北京运到汶川地震灾区选择()运输。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轮船
4、根据下列情境,判断应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较为合理,并做简单归纳。
(1)、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的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送到,选择
运输。
▲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不大的,多由
运输。
(2)、一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到城区用
运输。
(3)、送几百千克葡萄到市场出售,用
运输。
▲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
运输。
(4)、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用
运输。
(5)、一万吨海盐从天津的长芦盐场运往上海,用
运输。
(6)、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用
运输。
▲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用
运输。
二、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际航空港:①,②
沿海港口:③
④
铁路枢纽:⑤
⑥
2.纵观我国南北的铁路干线中,与长江“黄金水道”交织,便于水路联运的有
线、线和
线。
教学反思:
让学生主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采用使学生手动、口动、脑动的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效果颇好。
2014_201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文化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说说世界遗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导入新课
提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已经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看看下面的图片是我国什么地方的?
展示图片:蒙古包、窑洞:
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它们的房屋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自查,向老师反映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谈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提前了解学情。
利用图片和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衔过渡
我国悠久的历史,积淀着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我国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首先了解我国的服饰文化。
自学与探究
一、地理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展示图片:傣族服饰、藏族服饰(藏袍)、蒙古服饰、苗族服饰:
教师以典型服饰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1、学生欣赏服饰文化差异
2、了解服饰图片是那个民族的,这些民族的分布地区,各地区的气候特点
3、分别比较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所分布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我国还有那些民族服饰。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服饰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傣族:南方
丝绸
短袖
藏袍:高原
毛织
肥大
-----
总结:服饰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的结果。
通过图片展示增强学生的感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服饰既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又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标志。
二、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以典型食品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探讨:1、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反映的是哪些地区的饮食文化?
2、为什么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南方地区以米饭为主,牧区居民以肉奶为主?
3、我们枣庄主食以什么为主。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饮食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北方地区:
种植小麦为主,多吃面食,如水饺、饼、馒头、面条。
南方地区:种植水稻为主,以米饭为主。
西北牧区:肉奶等畜牧品占饮食很大比重。
枣庄:北方
面食
总结:饮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物产密切相关,是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的结果。
通过图片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知道我国饮食文化的差异,让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农业知识分析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三、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
2.北方民居为什么墙体厚,窗户小?
3.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屋顶坡度大的原因?
4.竹楼为什么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
4、窑洞这一特色民居形成的原因与黄土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民居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小。
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墙体薄,窗户大,屋顶坡度大。
蒙古包:易于拆装,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
窑洞:建于黄土层,冬暖夏凉
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民居特点,从气候、地形等地理方面进行分析,锻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探究:比较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影响的地区差异:
展示图片:贵州的苗族山寨与山西平遥古城:
引导学生观察:
二、分析它们的位置与当地的地形区、气候
三、两地建筑的材料,结构
3、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拓展:
谈谈你对南船北马这一传统运输方式的理解。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自己对民居差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
贵州苗寨:云贵高原,南方
夏季炎热多雨
地形崎岖
盛产竹木
吊脚楼
山西平遥古城:黄土高原
北方
冬冷夏热
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砖瓦结构
总结: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密切相关,是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的结果。
学生说出我国传统运输方式的缘由。
锻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了解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衔过渡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地方特色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特殊魅力所在,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自学探究
合●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1、读图查找我国主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旅游业在丰富人们生活、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3、说出地方特色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分析图中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5、结合枣庄当地实际,就如何发展地方旅游业各抒己见。
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认识:
找出我国的主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旅游业的收入结构中,景区演艺联票占比逐步增加,门票收入占比下降。
总结:
特色文化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旅游的发展传播了特色文化。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起来。
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当地如何发展旅游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系小结
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地方特色文化
地理环境对
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丰富多彩
文化的影响
对民居文化的影响的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面不能反
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2、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
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
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山
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
3、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D.青藏高原饮食习惯
4、将下列各种民居形式与分布地区和特点连线。
分布地区
民居形式
特点
内蒙古牧区
窑洞
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墙体厚重,多青砖灰瓦
华北地区
四合院
易于拆装,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
黄土高原
竹楼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坚实的崖面上挖掘而成云南西双版纳
蒙古包
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饲养牲畜
【教学反思】
通过对展示图片进行分析探究,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紧紧围绕学生探知展开,学生从知差异、探根源探究地理环境对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学习中教师及时结合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评价。对有争议的问题给予帮助指导。最后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谈谈枣庄当地如何发展旅游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建设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