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蚂蚁教案
一、导入
1、师;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
2、师:看完了视频,蚂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说:蚂蚁个子小、团结互助、相互关心等等
师: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令人可敬可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蚂蚁的救助》。
3、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齐读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师:(把救助两字打上红点,请问什么是救助? 生:相互帮助、援助、帮助、救援等等 师:蚂蚁的救助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蚂蚁们相互救助……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蚂蚁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七课,双手拿着书,请自由的、快速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开始吧!
生:读…….师: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说
生:…….三、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又是什么事引起了蚂蚁的相互救助?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边说边出示自学提示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题。生: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小组合作吧!反馈
师:通过你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生: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也就是什么事引起了蚂蚁的相互救助?指名找句子,指名读,女生读。板书:浇水
师:“我”是怎么做的呢?找句子,指名读,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没有施救的原因?着陆什么意思?指名答,请男生们来读读。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师:在作者的心目中,花盆里的水渗下去,就可以自由活动,可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那是什么事呢?指名找句子,(处境危险)齐读
板书:落难
师:过渡,我看到蚂蚁的处境这么危险,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生:找,读句子 师:我准备怎么做呢? 生:找句子,读句子
师:过渡,正当我准备好救助落难的蚂蚁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是意想不到?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师:究竟是一件怎样意想不到的事呢?指名找。
师:我放弃了与蚂蚁争功的机会,把机会留给了它们。因为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景后非常意外。作者对自然界那种生命和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精神和敬重之情。静静地当一个旁观者,看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师: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请同学们到第四自然段中找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板书:救助
生:找句子,读句子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 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课件)
师:在救助蚂蚁的时候,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被救助者,自己也在努力地逃出险境。极力配合,相当的努力。出示对比的句子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把奋力改成用力,挣出能不能换成爬出?
生: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师:过渡,蚂蚁被救出后,有哪些举动,请你找出蚂蚁动作的词,你从它们的举动,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件)发现两只蚂蚁被救出后不是立即仓皇逃命,而是显得非常冷静和警觉。
生:非常小心、谨慎、生怕有危险等等
师:过渡,按理说,落难的蚂蚁被救之后,应该马上逃离这个危险之地,可是,这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那它在忙着什么呢?指名找----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我”看到落难的蚂蚁,又是怎样想,怎么做的?学生找—读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师: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很小心,认真…..很细心,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当给蚂蚁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师:当看到被埋在泥土里的蚂蚁得救了,又有怎样的举动呢?出示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动作快、像亲人一样、抚摸等等
师:亲吻触抚、试图、衔、碰,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生:被救的蚂蚁会说:终于得救了,今天太险了,真被吓了一跳,害怕以后再也见不着你们了。。它的同伴又会说什么呢:没事了,我们现在都安全了,脱离危险了,我们胜利了,等等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感受到了蚂蚁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确实让人感动。可能是在交换信息或是庆贺自己的胜利等等。板书:脱险
师:蚂蚁们的互相救助之举,一幕幕精彩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为这动人的时刻再来读读吧!
(6)配乐齐读第四自然段。学习第三部分:
(1)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指名读板书:启示(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板书: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归纳板书。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3、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小蚂蚁,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板书:
7、蚂蚁的救助
浇水
脱险
救助
落难
启示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第二篇:蚂蚁教案
蚂蚁
教学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构造。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懂得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教学重点: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蚂蚁、放大镜、白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
你们平时在那些地方见过蚂蚁?(草地上、花坛中)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和研究蚂蚁。(板书课题)
二、观察蚂蚁的生活
1、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蚂蚁的生活
(1)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
蚂蚁的生活环境?蚂蚁的身体外形?蚂蚁怎样搬运食物? 蚂蚁怎样交流信息?蚂蚁怎样排队行进?蚂蚁遇到食物时的反应(2)学生光看视频
2、交流讨论
3、汇报
4、师小结
三、观察蚂蚁
1.小蚂蚁为了和我们一起上课,从熟悉的家园来到这儿,我们作为小主人,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学生回答)观察完成后我们应该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向学生渗透珍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怎样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提出观察要求:(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2)不要伤害蚂蚁(3)认真观察、做记录(4)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3小组合作观察,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1)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2)蚂蚁的头上有什么?(3)蚂蚁的胸部有什么?(4)蚂蚁有几条腿?
4、小组交流讨论观察结果。
5、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四、画蚂蚁,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1、生画蚂蚁。
2、展示交流。
五、进一步观察蚂蚁
1.猜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请在动物王国里寻找谜底。2.请同学们翻开书P35自学最后一步分进一步观察蚂蚁。
思考: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并排成整齐的队伍走相同的路,它们的路线图美不美
3、师: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破环它们美丽的“造型”,那样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找不到家了。
4、教育学生要像蚂蚁那样遵守纪律。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关于蚂蚁的什么知识?
2、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蚂蚁身体。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研究下去?请同学们回家以后继续观察蚂蚁
第三篇:蚂蚁教案(精选)
《蚂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映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对学生进行不伤害小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蚂蚁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回答)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它们都是黑色的吗?都长的一个样吗?(让学生思考)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蚂蚁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看一看蚂蚁倒是是什么样子的。(播放视频)2.问题探究
师:视频播完了,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的是否仔细(出示图片)谁能说一说蚂蚁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还有吗?(学生头上有触角)那胸部有什么呢?(学生回答有足)看来同学们看的都非常仔细。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蚂蚁的大家庭(出示图片,并介绍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各自的职责)看完了蚂蚁的大家庭,我们在来认识几种其它蚂蚁的种类。(出示图片)师:看了这么多的蚂蚁种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学生回答)下面看蜜蜂、蝴蝶,它们和蚂蚁有什么共同点吗?(出示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汇报
师:它们身体都分为头、胸、腹,头上都有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像这样的动物就叫做昆虫。3.火眼金睛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昆虫,看看老师找的这些动物,哪些事昆虫呢?(出示图片)小组讨论、汇报
四、拓展
师:(出示昆虫手工作品)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昆虫,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用橡皮泥、卡纸,自己制作一个漂亮昆虫的模型好吗?
第四篇:蚂蚁教案
学科学《蚂蚁》设计教案
博泸小学 曾维琼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五、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六、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
七、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
八、发布下一节课举行“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第五篇:蚂蚁教案
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这是本单元要专门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教师适时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通过小组研讨——说蚂蚁达到学习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