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昆虫教案反思
《小班昆虫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昆虫教案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设计《花园的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1、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初步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2辆玩具汽车,5本图书(实物),教学挂图(二)中的3只蝴蝶、4只蜜蜂、5只瓢虫等(贴绒动物),教学挂图(二)中花朵和草地的背景图。
学具:幼儿用书第5页《背景图(一)》、第6页《背景图(二)》,第9~10页《数群卡》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口报应用题。
教师边演示实物边讲述应用题。
教师先出示1辆汽车玩具,再出示1辆汽车玩具(快思 www.xiexiebang.com)。
师:小明有1辆汽车玩具,爸爸又送给他1辆汽车玩具。
师:小明一共有几辆玩具汽车?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二、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师在花朵的背景图上先出示2只蝴蝶,再出示1只蝴蝶。
师:花朵上飞来了2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蝴蝶。
师:花朵上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在花朵的背景图上先出示1只蜜蜂,再出示3只蜜蜂。
师:谁能把刚才老师摆蜜蜂的事讲给大家听听?你还能问一个什么问题呢?
师: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如“花园里有1只蜜蜂,又飞来了3只蜜蜂,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蜜蜂?”
教师在树干的背景图上先出示4只瓢虫,再出示1只瓢虫,请幼儿用三句话讲述应用题的题意。
三、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实物或贴绒教具,引导幼儿用所出示的实物或贴绒教具编一道应用题,要求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即能用三句话编一道题目来考考大家,说清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提出问题。
四、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利用草地背景图、数群卡编讲应用题。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利用散步、上下楼梯、发放点心、体育活动的机会,引导幼儿用三句话表述应用题,并进行解答;或是利用这样的教学形式进行口报减法应用题的学习。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小班教案《昆虫运动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1、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模仿昆虫的动作姿态,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昆虫运动会的故事情节,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难点: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以作出判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及头饰、昆虫课件
活动过程
一、律动。《去郊游》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那我们赶紧准备好一起去郊游吧。
二、说一说:
1、在大自然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虫虫?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虫虫,我们看一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三、总结虫虫一样的地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嘴,一对触角,眼睛,具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膀)像有这样特征的小虫虫就叫昆虫。
四、讲述故事《昆虫运动会》,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师:夏天来了,昆虫们要在这美丽的季节开个运动会,小昆虫们都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有哪些昆虫来参加那?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贴出图片)
提问: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
(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主要特征)
3、(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他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4、为什么毛毛虫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那?
5、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五、活动延伸:模仿游戏
模仿昆虫动作姿态比赛,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协调性。
教学反思:
多元整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内容我们也把学习活动的内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把孩子对昆虫积累的经验和对体育运动有那些等方面经验的收集进行有机整合,使孩子对两个不同的内容出发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便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
活动目标也是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把对昆虫特征的感知与不同运动的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还要寻求不同运动的玩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更能适合这个昆虫参加比赛。
还有组织形式的有机整合,活动中通过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运动,使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表现得欲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经验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班昆虫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6200字。
第二篇:教案小班昆虫
小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粘贴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沿线撕圆形,发展小肌肉动作以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练习用两种颜色间隔连续拼贴,再简单添画,表现毛毛虫的外形特征。教学重难点:
重点:间隔拼贴毛毛虫的外形特征。难点:用两种颜色间隔连续拼贴。活动准备:
1.毛毛虫范例图,画有圆形的方形红、黄纸若干,黑色蜡笔。剪好的树叶每人一份。
2.有关毛毛虫变蝴蝶的录像。活动过程
一、播放毛毛虫变蝴蝶录像引起幼儿做毛毛虫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小朋友看看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师:你看到了什么?(毛毛虫变成了漂亮的蝴蝶)哦,原来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毛毛虫变成的。你喜欢这些漂亮的蝴蝶吗?
师:我也喜欢,所以啊,老师做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希望它以后也变成漂亮的蝴蝶。(出示范例)
二、幼儿观察并说说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条毛毛虫是什么样的?
提问:(1)毛毛虫的头上长着什么?(两只眼睛、一张嘴巴、两个触角)(2)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有两种颜色,一种红色一种黄色间隔贴的)(3)这条毛毛虫有几片圆片片?(4)身体下面还长着什么?(许多小脚)教师小结:这条毛毛虫的身体是用6片圆形纸拼接起来的,一个红色一个黄色间隔连接贴在一起。在最后一个圆形上画上眼睛、嘴巴、触角,在其它圆形下面画上脚。一条可爱的毛毛虫做好了。
三、学习尝试撕纸、粘贴毛毛虫。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条毛毛虫呢?
师:好的,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材料,你们猜,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什么?(圆片片)
师:画有圆形的方形纸。咦,这可不是圆形呀,怎么办呢? 请个别尝试撕圆,大家一起想办法,怎么样把圆撕下来。全班一起尝试撕圆。
教师进行示范撕圆形,幼儿仔细观察。
师:先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两手的食指和拇指要靠拢,捏在针孔边上,延着针孔往下撕,一个圆形撕好了。
师:现在请6个小朋友一起上来试试看,好,6片圆形撕好了,现在我们来做毛毛虫了。
教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张树叶,再挑选一张红颜色的圆片片撕下圆片片后面有双面胶,我们将双面胶上的纸撕掉,放到框里面,然后把圆片片贴在树叶上,注意要将圆片片贴在树叶的一端,然后再拿一张黄色的圆片片,一张一张连接起来,要压住一点点,现在老师贴了一张红色的一张黄色的,接下来请小朋友来完成。真不错毛毛虫拼成了,不要忘记在最后一张圆片片上画上毛毛虫的眼睛、嘴巴和触角,在其它圆片上画上脚。
四、全体幼儿操作粘贴毛毛虫。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将撕下来的废纸放在盆子里。
2.指导幼儿将圆片片一张一张连接起来粘贴成毛毛虫,要一张红色一张黄色间隔着贴。
3.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明确粘贴的方法,降低操作难度,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快乐地投入粘贴活动。师:4个圆片片贴成的毛毛虫也很可爱,5个圆片片贴成的毛毛虫也很漂亮。
五、讲评(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到事先准备好树上)
展示幼儿的作品,幼儿相互欣赏。提问:你的毛毛虫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条毛毛虫?为什么?
师:过些时候啊,这些毛毛虫就会变成漂亮的蝴蝶了,现在我们学蝴蝶飞回教室吧。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我认为的重点是:体现毛毛虫的外形特征。难点是:用两种颜色间隔连续拼贴。但是在活动中最难的地方是撕圆的方法,纠结了很长时间,原因是我在课前没有让小朋友试试看,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操作,我高估了小朋友的能力,最后在小朋友自己的尝试中得出了一个撕圆的好方法,最后目标达成度还算不错。在以后类似的教学活动前,让个别孩子先试试看还是必须的,这样教学质量会更好。
第三篇:幼儿园昆虫教案
幼儿园昆虫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蟋蟀、螳螂,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重点:
了解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仔细观察蟋蟀、螳螂间的异同,并能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在生活中见过螳螂、蟋蟀;
(物质准备):
1、画有螳螂、蟋蟀的记录板6块、表征圆点若干;
2、课件、蟋蟀叫声音频、蟋蟀&螳螂生活习性的音频;
3、展示板(空间准备):幼儿围半圆&围桌坐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一)猜螳螂提问:身穿绿衣裳,挥舞大刀忙,左一下右一下,消灭害虫美名扬!这是谁呀?
(二)猜蟋蟀提问:家住暗角落(播放课件),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窸窸窣窣叫。(播放音频)听,它还会唱歌呢!
二、幼儿观察、操作、比较、感知蟋蟀与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并分组记录表征螳螂和蟋蟀腿、翅膀的数量。
(一)幼儿观察图片,分享各自发现,了解蟋蟀、螳螂的不同之处。提问
1:看一看蟋蟀、螳螂分别长得什么样子?它们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螳螂和蟋蟀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身体的颜色不一样;螳螂前腿有大刀一样的武器,头呈三角形,这是蟋蟀没有的;而蟋蟀能发出好听的叫声,螳螂却不能。
(二)幼儿操作、记录,并分享交流蟋蟀、螳螂的相同之处。
过渡语:但我们也发现了它们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各自有翅膀和腿,到底有几对翅膀和几条腿呢?请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一看,用贴圆点的方式记录下来。
(观察要求:2名幼儿为一组,观察、表征蟋蟀与螳螂腿和翅膀的数量,请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与表征进行分享)提问: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它们的腿有几条?翅膀有几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最短的时间把螳螂和蟋蟀翅膀、腿的数量观察的又快又准确,发现原来蟋蟀、螳螂分别都有6条腿、2对翅膀,都会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播放视频)
提问1: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提问2:蟋蟀和螳螂各自有什么本领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播放视频)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有自身的保护色,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它是益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者砖块的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农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过渡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又了解了蟋蟀和螳螂更多的小秘密,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昆虫,春天到了,它们也开始出来活动了,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多去观察、探索更多昆虫的小秘密,有时间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延伸活动:
1、鼓励家长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认识、了解更多的昆虫,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2、在科学区,投放其它相关昆虫的标本,供幼儿观察、学习。
幼儿园昆虫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二、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三、教学过程:
1、什么是昆虫(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幼儿园昆虫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幼儿园昆虫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活动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园昆虫教案5
活动目标:
1、巩固学习5以内的分成,初步学习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理解应用题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3、能够用语言描述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数学操作材料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ppt导入
1、师:看小明爸爸给小明买了几件T恤?(5件)
2、师:这些T恤都一样吗?可以按照那些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记录?(有爱心和没有爱心;圆形和三角形;椭圆形和正方形;大小不同)
3、师:按照有爱心和没有爱心:5可以分成几和几?
按照圆形和三角形:5可以分成几和几?
按照椭圆和正方形可以怎么分?
按照大小应该怎么分?谁上来分一分,写一写?
二、学习解答加法应用题
1、师:小明有一辆小汽车,他的爸爸又给他买了一辆,那么小明一共有几辆小汽车呢?
2、师: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添加、合并、加起来)
3、师: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小明现在一共有几辆小汽车。教师写出算式1+1=2,并让幼儿认识“+”“=”。
三、看图描述,解答加法应用题
1、师:小明去草地上秋游,看到草地上有两只兔子,又来了一只兔子,那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呢?谁能用我们之前学到的“+”“=”把这个故事用算式表示出来?(请小朋友上来列算式,然后大家一起念一念算式)
2、继续播放PPT,看这幅图上小明看到了什么?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三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3、幼儿回答:小明看到草地上有2只羊,又来了2只羊,草地上一共有几只羊?
4、师:草地上一共有几只羊呢?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请小朋友上来列算式)
四、幼儿操作
1、师:看看,说说图上有几颗纽扣?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各有几个?请看图按照标记分了记录。
2、请小朋友看下面的三幅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说一说,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评价
师幼共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幼儿园昆虫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常见昆虫名称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2、培养观察辨别细节的能力,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各种工具在校园里捕捉过昆虫,和爸爸妈妈参观过昆虫馆。
2、材料准备: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回忆。
最近你们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昆虫馆,请给大家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亮眼睛二: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从以下图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为自己当上昆虫小博士而高兴。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活动过程:
1)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昆虫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森林里面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昆虫音乐会,有很多昆虫都要来参加,你觉得会有哪些昆虫会来呢?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 XXX︳XX- - -︳,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幼儿园昆虫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昆虫,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2、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激发幼儿喜爱和关心昆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搜集昆虫的资料、图片、图书。
2、活动前教师带幼儿捕捉昆虫。
3、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呀?
2、教师出示昆虫,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昆虫,说一说你见过那些昆虫,叫什么名字。
3、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
(2)、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
4、幼儿自由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十分钟之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查到的答案,教师做记录。
5、教师出示昆虫和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找出哪些是昆虫。
6、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那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
7、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益虫放回到大自然中。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昆虫标本。
幼儿园昆虫教案9
【活动目标】
乐于学儿歌,能愉快地和大家一起说儿歌。
乐于参加“找朋友”的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前把花儿、蝴蝶、蜜蜂的图样(见材料制作)做成头饰。
《花儿的世界》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8-19页。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小组
向幼儿提问:花儿喜欢跟谁做朋友?
出示电子书或幼儿用书,与幼儿一起读儿歌《和昆虫做朋友》,教师边指汉字边带领幼儿读:
和昆虫做朋友
花儿和蝴蝶是好朋友,
花儿和蜜蜂是好朋友,
好朋友,招招手,
来玩游戏不要走。
向幼儿提问:
谁跟蝴蝶和蜜蜂是好朋友?(花儿。)
为什么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好朋友?(花儿给蝴蝶和蜜蜂提供食物。)
请幼儿戴上花儿、蝴蝶或蜜蜂的头饰玩“找朋友”游戏,“蝴蝶”和“蜜蜂”需分别找“花儿”,二人一组,手拉手说儿歌。当说完儿歌后,他们可以找另一朵“花儿”做朋友。
活动评价
能说儿歌《和昆虫做朋友》。
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建议:
准备头饰时,“花”的头饰要多一些,基本上是“蜜蜂”和“蝴蝶”头饰的总和。
幼儿园昆虫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感知左右对称。
2、在理解对称概念的基础上帮助瓢虫装扮翅膀并体验装扮的快乐。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
理解左右对称的表现形式,(即:左右图案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相同)活动难点:运用对称的方法装饰小瓢虫
活动材料:
ppt、幼儿操作瓢虫、黑点粘纸、贴有数字(4、6、8、)的展示板
活动过程:
●意图:引出话题
1、(播放ppt1、2)幼儿观察图片,感受舞会的欢乐气氛。
2、(播放音效)幼儿观察舞会上哪些昆虫没有来。
●意图:初步感知对称1、(播放ppt3)提问:小蝴蝶怎么哭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过渡语:我这里正好有三件蝴蝶的衣服,你们觉得哪一件最漂亮最特别。
3、(播放ppt4)引导幼儿观察第二件衣服左右的颜色、花纹、位置。
4、总结:原来左边和右边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完全一样,这样的表现方式叫做左右对称。对称的图案会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漂亮。
5、(播放ppt5)过渡语:谢谢你们我的朋友,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今天一定是舞会上最美丽的一只昆虫。小蝴蝶穿上对称的衣服,开心的飞走了。飞呀飞,小蝴蝶发现周围有许多东西也是对称的,你们发现了没有?
●意图:寻找对称
5、(播放ppt6)幼儿寻找图片中对称的事物,特别讨论两棵大树是否都对称。
●意图:表现对称
1、(播放音效、ppt7)过渡语:是谁在花丛里说悄悄话?原来小瓢虫正在用小黑点装扮自己的翅膀,他们也想学小蝴蝶穿一件左右对称的衣服。(播放ppt8)看,小瓢虫的一只翅膀已经打扮好了,可是右边翅膀上的黑点怎么贴才可以和左边的翅膀对称呢?(关注黑点的数量、大小位置)2、操作要求:出示小瓢虫和操作粘纸。我这里有许多大小不一样的小黑点粘纸,请你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小瓢虫,先看看它左边翅膀上的小黑点的数量、大小以及点子的位置,然后用对称的方法装扮它另一只翅膀。不要弄错哦!
引起小朋友操作的愿望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4、集体检验●意图:尝试分类 体验快乐1、过渡语:小瓢虫邀请你们一同参加舞会。
2、引导幼儿根据点子送小瓢虫到相应的花盆。看看花盆上有什么标记?(瓢虫照片和数字)你的小瓢虫应该坐在哪里呢?请幼儿根据瓢虫的小点摆放。看看有没有小瓢虫坐错位置啊?
3、舞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倒计,迎接舞会的开始。
4、幼儿一同倒数,和昆虫一起狂欢跳舞。
幼儿园昆虫教案11
【教材分析】
秋意渐浓,草从里呢喃的秋虫常常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户外活动时也常常会看到幼儿三五成群地在草丛、墙角凝神观察、讨论。活动选取了蟋蜂、螳螂这些幼儿能接触到的常见小昆虫,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昆虫的外形和习性,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观察蟋蟀、螳螂,观察、比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重点)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难点)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画有蟋蟀和螳螂的记录纸、记录笔7套。
3.幼儿学习材料《走进秋天》。有关螳螂和蟋蟀的`视频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迷语,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请幼儿猜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谜语。
蟋蟀的谜语:头长两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爱打架,赢了唧唧叫。螳螂的谜语:头戴绿帽,身穿绿袍,腰细肚大,手拿双刀。
2.出示昆虫蟋蟀、螳螂,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二、幼儿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相同与不同。
1.幼儿分组观察,记录发现结果。幼儿自由分组观察蟋蟀和螳螂。
组内选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记录纸上表征出来。并将两者的相同点用笔圈记出来。
2.幼儿展示观察记录,分享交流。
提问: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蟋蟀和螳螂都属于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对足,成虫有翅膀。它们不同点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敌,蟋蟀是害虫,螳螂是益虫。蟋蟀会鸣叫,螳螂则不会。
3.游戏:我学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学习蟋蟀和螳螂的动作特点。重点引导幼儿模仿螳螂挥舞前肢捕捉猎物。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习性。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昆虫。
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
2.观看有关蟋蟀和螳螂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习性。
2.小结: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砖块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虫。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许多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
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相关的绘本,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幼儿园昆虫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滚动玩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审美能力。
2、尝试强生活中的东西变成有趣的玩具,体验滚动玩具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滚动灵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情境设置、制作方法演示、学生作业音乐等)2、教师示范用工具材料(彩色纸,剪刀,双面胶)3、范品(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摇滚小精灵)4、教室中间放一块斜板。
一活动激趣
1、今天一上课老师就看到同学们的桌子上摆了不少东西,都是些什么呀?(易拉罐、薯片筒等)
2、把你带来的东西放到教室中间的斜板上来玩一玩好吗?(3-4个) 3-4个学生台前滚动自己带来的物品。
3、老师今天也搬来了一个汽车轮胎,谁愿意帮我把它从讲台这边搬到那边?
4、谁还有更好的办法搬动它呢?(生尝试滚动)你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滚的方法呢?原来滚动可以更省力。
5、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滚动?(生答)对了,能滚动的东西可多了。(课件图片1:能滚动的物体的图片,例如:球,轮胎,环等)
6、这些能滚动的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对。不是圆形的东西方便滚动吗?是的,剪刀,书本等都不方便滚动。 观看一些能滚动的物体的图片。找出能滚动的物品的共同特点
7、杂技团的叔叔阿姨们根据圆的东西能滚动的原理编排了一个杂技叫滚动地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表演吧!(课件图片2)瞧!他们滚得多有意思啊!
8、杂技团要编排更多这样的节目,需要招聘一些会滚动的小精灵来表演,彩色纸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去应聘,这是怎么回事呢?
9、我们来看看彩色纸是怎样变成会滚动的小精灵的。(课件演示)先用剪刀剪出小青蛙的头部和身体,然后把头和身体粘贴起来,再剪出小青蛙身体的其他部分粘贴上去,这样一只小青蛙就剪贴好了。然后将一根纸条粘贴成圆环,将小青蛙粘贴进去。这样一个会滚动的小精灵就做好了。!(课件图片)这些会滚动的小精灵都是用这个方法做成的。瞧他滚动得多有意思啊!我们也来做一个会滚动的小精灵,和他们玩一玩好吗?板书课题:会滚动的小精灵
二体验探索
1、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精灵好吗?首先做什么?请学生来卷贴纸条,然后呢?剪出中间的形象,老师准备剪贴一个太阳小子,我用绿色剪出太阳的外形,然后用黄色贴出太阳的脸。这个太阳的脸上还少了点什么?鼻子和眼睛,请一个同学来把它画上好吗?最后将太阳粘贴到纸环上,小精灵就做完了。
2、这些小精灵都是用这个方法做的。(出示范品)谁愿意上来玩一玩?(在玩耍中欣赏范品并开拓眼界)
3、刚才看了这么多的摇滚小精灵都是用彩色纸制作的,可不可以用别的材料,别的方法来制作摇滚小精灵?比如:这个卫生纸筒,可不可以让它变成摇滚小精灵?怎么变?你们手中的其他材料呢?
4、这里有薯片筒,易拉罐,一次性纸杯,圆形铁盒,卫生纸筒等制作的摇滚小精灵,老师把它们发给每个小组,拆开来看一看。 (拆分范品,欣赏讨论制作方法)
5、你准备怎样做一个什么样的会滚动小精灵呢?用什么材料制作?(学生讨论:明确自己的想法,或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
三创作表现
1、交代要求:制作一个和多个能滚动的小精灵,做得新颖,有趣,滚动灵活。
2、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
3、做完后可在教师中间的斜板上滚动玩耍。
四展示评价
1、展示,请放到讲台前的展示台上。
2、评价(自评,师评)实物投影仪(学生说说自己的小精灵有什么特点。)
3、玩耍,3个一批到斜板上滚动自己的小精灵。
4、总结:今天大家做出了很多有趣的能滚动的小精灵。真不错!从这堂课中我们知道了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和双手,去观察,发现,创造出更美的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能摇一摇的小精灵。
教学后记:
本教案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三册《摇滚小精灵》的活动一的教案, 是基于新课程理念设计的,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探索本课的知识。
在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对玩轮胎发现滚动的知识,猜一猜纸是怎么滚动的,讨论自己要做什么,拆分范品发现其他材料制作小精灵的方法等自主学习的环节很感兴趣,再加上情境的渲染,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学生作业效果都比较好。
幼儿园昆虫教案13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认识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天敌的作用。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2、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二)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或老师通过讲述文字资料(动物自我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虫虫,出现有关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三)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动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视频,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1)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2)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3)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医学专用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四)昆虫天敌的运用:
1、“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2、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3、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活动反思: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昆虫教案14
活动设计背景
这次活动是在主题“有趣的昆虫”背景下的一堂制作课。我发现我班幼儿对蜻蜓特别感兴趣,他们在区角活动时,也会在美工区画蜻蜓,舞蹈区学做蜻蜓飞等等,趁者孩子对蜻蜓的喜欢,于是我就想设计了一些关于蜻蜓有关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亲手操作,对蜻蜓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2.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制作带来的成功满足感和快乐。
3.能够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蜻蜓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的去探索,挖掘更多更好的昆虫知识,丰富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系统,有序的昆虫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认识蜻蜓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蜻蜓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说说、做做、玩玩,体验制作蜻蜓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吸管、彩色卡纸、剪刀、胶水、记号笔、背景音乐、蜻蜓图片、制作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最近,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举办一场昆虫玩具比赛,老师呢准备了一件作品去参加。
2.让幼儿猜猜准备了什么昆虫玩具?
3.蜻蜓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4.组织幼儿重新观察,说出蜻蜓的身体组成部分。我们来找找蜻蜓的身体有些什么部分组成(出示蜻蜓图片)
5.小结:蜻蜓眼睛是大大的,翅膀是细细长长的,身体也是细长的。
二、制作蜻蜓
1.启发幼儿也做个蜻蜓参加比赛。
2.制作蜻蜓需要些什么?
3.我们要先做哪一个部分?
4.剪翅膀和眼睛:卡纸对折,用记号笔在上面画上一个细细长长的翅膀,把它剪下即可,眼睛采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制作图)
5.动作示范吸管的使用:左手捏吸管,幼儿用剪刀剪
6.尾巴可以做什么动作呢?(幼儿自由探索)
7.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剪刀
8.个别指导
三、成功体验
带领幼儿到室外操场上,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玩玩具蜻蜓。
幼儿园昆虫教案15
教材分析:
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飞出来了,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自然界中的昆虫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生物,有趣的昆虫会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用昆虫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定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有趣的昆虫》主题中的一个活动,主要通过昆虫搬新家让幼儿找出各个昆虫家所在的位置,从而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使幼儿获得一些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目标:
1、利用昆虫排队、昆虫回家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能用序数词表示昆虫在楼层中的位置。
2、通过昆虫搬新家,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3、培养幼儿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
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会用序数词表示。
活动难点:
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认识各种昆虫,知道各种昆虫的名称。
物质准备:
1、多媒体一套;
2、带有门牌号标签的各种昆虫图片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3、纸制多层平面楼房4幢(1幢2层2间,2幢5层2间,3幢3层3间,4幢4层3间)。
活动过程
一、昆虫排队,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昆虫飞到草地上,说说昆虫飞来的先后次序,数数有几只昆虫?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懒惰虫》教案及反思
教科院12级学本2班 12131020211 郭正强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并较自然地进行歌唱。
2、能在歌曲结束时,及时模仿动物叫声或用语言对问句并作出相应的回答。
3、不愿意做懒惰虫,乐意做一个勤劳的孩子。活动准备:
一只毛茸茸的小鸡玩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座位排成“圆形”,并玩过“点兵点将”游戏。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蜜蜂做工》。
驾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从活动室外面飞进教室,并在教室里边唱歌边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点兵点将”游戏。
(1)教师出示小鸡玩具,问小鸡:“你是小小鸡,你是一只小小鸡?(小鸡没有回答)。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能帮助小鸡回答吗?(如: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声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师边用《懒惰虫》歌曲旋律唱问:你是小小鸡„„“边逐个对座位上的幼儿点小鸡。歌曲唱完,被点的最后一名幼儿站起用“叽叽叽”叫声表示回答。(4)由幼儿建议,教师边唱其他小动物边点兵点将,鼓励和表扬幼儿大胆地利用相应的叫声进行回答。
三、学唱歌曲《懒惰虫》。
(1)看图片,并用语言表现对懒惰虫的理解。“懒惰虫是什么样的人?”(2)边玩游戏边听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教师边唱边点人,唱完后提问:“懒惰虫什么地方痛?”
(3)倾听教师第二遍范唱,然后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动身体,双臂抱紧等)
(4)秒年 用手指两拍一下做点人动作,边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四、游戏《懒惰虫》。
(1)学习用语言和动作,坚决大胆地表现对懒惰虫的否定。教师:你们是不是懒惰虫?幼儿:我不是懒惰虫。
(2)介绍游戏玩法:教师或幼儿扮演点人者,边唱歌边点数寻找懒惰者,当歌曲唱完后,被点到这,必须站起来,大声地否定:“我不是懒惰虫”。(3)讨论活动:你喜欢懒惰虫吗?为什么?激励幼儿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学习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词:刚才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做挠痒痒的游戏,可开心了!咦,有一条毛毛虫还在睡懒觉呢,大家都去叫它:“醒来啦,太阳出来啦!”可是它却说:“哎哟,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么叫他都不愿意起床,不愿意做事请。大伙儿生气了,就叫他“懒惰虫”。大树爷爷笑眯眯:“别着急,我来试试”。
2、清唱示范歌曲。
提问:大树爷爷用什么办法把毛毛虫叫醒了?为什么毛毛虫听了大树爷爷的歌会很快起床做事?你听到大树爷爷唱了些什么?
三、情景游戏——唤醒小动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不肯早起,爱睡懒觉,你们愿意去帮助他们吗? 活动反思:
歌曲《懒惰虫》诙谐、幽默,旋律流畅,歌词生动,适合小班幼儿。歌曲虽然以“反面形象”出现,但他的教育意义是很显现的,教育孩子做一个勤奋的人。“勤奋”的概念很宽泛,对于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难度,想到班级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现象,因此,我把音乐中的“懒惰虫”特指为不愿早起,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负面影响,我又赋予歌曲《懒惰虫》一个特定的功能,即“唤醒功能”,大树爷爷轻轻一唱,爱睡懒觉的毛毛虫就起床了。多神奇,一首歌变成了一个好办法。基于这两个重新赋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贯穿活动始末,有了反复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发了孩子不当懒惰虫的想法,同时帮助孩子感受体会了歌曲的诙谐情趣。新授歌曲必须要有七八遍的反复跟唱,才会被孩子接受熟悉。单调机械的模唱显然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唤醒小动物”,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学会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儿都沉浸在“帮助唤醒”的角色中,尽情地反复自觉地吟唱。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在学唱新歌,而是在游戏。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发现所吹的泡泡有大有小。
2、透过泡泡来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发现和游戏的快乐。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每人一小罐肥皂水,一根吸管;几张泡泡的图片。
经验准备:课前让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
重点难点:
发现所吹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能透过泡泡观察身边的事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教师示范,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和老师吹泡泡的方法。
二、吹泡泡。
1、为每位幼儿一罐肥皂水和一根吸管,尝试吹泡泡。
2、请吹的大、小不同的幼儿介绍自己吹泡泡的方法。
3、幼儿再次尝试吹泡泡。
4、幼儿两两结伴,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谁吹的泡泡小。
三、看泡泡
1、请幼儿观察肥皂泡在阳光下变成什么颜色了。(七彩的)
2、请幼儿尝试在瓶口吹一个大泡泡,把这个大泡泡做为照相机,透过它观察周围的世界。
四、抓泡泡
1、教师吹泡泡,小朋友们抓泡泡。
2、请幼儿看看泡泡抓到后有什么变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体育活动,通过玩泡泡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开始,我是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从而激发幼儿对这节活动产生兴趣。教师示范吹泡泡的过程中,调动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高兴地连跳带说使劲拍手,有的幼儿还说:“老师我拍的好不好。” “真好,你真棒。”
在看泡泡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兴趣更高。张光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吹的泡泡像气球,真漂亮。”哲宇跑过来说:“老师我吹出了许多泡泡,一层一层的真好看。”每位幼儿都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最后,在和孩子们玩泡泡的过程中,幼儿你追我赶的玩的非常尽兴,小思琦跑过来说:“老师看,泡泡在我手里破了,真好看。”喜欢抢镜头的张玉莹说到,老师我的泡泡落在身上都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整个活动完成的非常成功。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2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理解儿歌内容,喜欢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创编儿歌。
3、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随音乐走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甘老师。刚才我们走进教室时放了一首歌,哪个小朋友听到歌里宝宝们唱了什么呢?
师:哦,她们在吹泡泡,今天,我们这来了几位小客人,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吧?
(播放课件,师幼共同欣赏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
师:图片看完了,小客人都有谁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师:大哥哥,大姐姐们玩的多高兴啊,你们喜欢玩泡泡吗?
二、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讲述。
1、教师吹泡泡让教室充满泡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老师还给我们的宝宝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师:那先请宝宝们把眼睛闭上,我才能请他出来哦。(教师吹泡泡)。
师:宝宝们快看,谁来了?
2、让幼儿自由捉泡泡并引导幼儿观察泡泡。
(1)、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大小
师:每一个泡泡长的都不一样,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长什么样子吧?
(教师吹泡泡)
师:泡泡都长什么样子呢?
(2)、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颜色
师:快看看,我们的泡泡宝宝还穿了很多漂亮的衣服,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哇,宝宝们的眼睛真亮,看到这么多颜色的泡泡,那我们用一个很好听的成语来形容这些漂亮的泡泡,那就是五颜六色。、
师:五颜六色还能形容什么?(五颜六色的衣服……)
(3)、教师吹泡泡,让幼儿去捉泡泡,并发现用手去捉泡泡,泡泡不见了。
师:我们的泡泡可厉害了,他们还会飞呢,看,泡泡飞走了,我们一起去捉泡泡玩吧,捉泡泡了,捉泡泡去了。
师:咦,你们捉的泡泡哪去了啊?
3、让幼儿边回忆边初步学习儿歌内容
师:甘老师刚刚吹的泡泡是不是跟图片上的一样呢?
师: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
师:泡泡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漂亮吗?
(教师小结:五颜六色真漂亮)
师: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4、播放图片五,让幼儿欣赏儿歌。
(1)幼儿欣赏
师:老师把刚才和泡泡玩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播放图片五,幼儿欣赏儿歌)
师:他是怎样念的呢?
(2)师幼共同朗诵儿歌
5、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1)、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师:儿歌里的泡泡飞到手心上就不见了,还能飞到哪里去?甘老师要请几位能干的宝宝来吹泡泡,其他宝宝和甘老师一起来看看泡泡还能飞到哪?(部分幼儿吹泡泡,其他幼儿观察泡泡飞到哪)
(幼儿自由回答)
师:哦,泡泡飞到了这么多的地方,甘老师可厉害了,我还能把泡泡飞到的地方编到儿歌呢?你们想听吗?
(把泡泡飞到的地方替换“飞到头发上”)
(2)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请我们所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走到中间来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三、结束活动(播放图片六)
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吹一下。教室里飞满了泡泡,我们一起去操场上吹一吹,看一看,泡泡还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再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好吗?
教学反思:
游戏化是快乐发展课程中小班主要的活动方式,本活动正是利用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的。重点是让幼儿能认真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难点是让能理解儿歌内容,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创编儿歌。
在活动前,我让幼儿观看图片,吸引孩子们对活动产生兴趣。在请泡泡出场时,先请幼儿闭上眼睛,是为了给幼儿增加神秘感,以吸引幼儿的兴趣。我让泡泡充满整个教室这一过程,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考虑到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有限,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泡泡上,所以前两次吹泡泡,我都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泡泡的大小和颜色,第三次吹泡泡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用手去碰泡泡时,泡泡不见了,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探索能力。小班幼儿的认识靠行动。接着再结合刚才和泡泡玩游戏的印象来欣赏儿歌的方式,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最后创编儿歌环节中,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提问“泡泡除了飞到手心上还能飞到哪去了?”激发幼儿了思维力和想象力,再把自己的答案编到儿歌里。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孩子们看泡泡、捉泡泡、说泡泡,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发现后表达,在表达后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儿歌内容,而且学习的兴趣非常深厚。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由于有了前面游戏的铺垫,孩子们创编思路开阔,创编内容生动,整个活动淡化了“课”的痕迹。
总之,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通过整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更增进了和老师的感情。他们的想象力也充分地得到了发挥,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3
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很喜欢的一个游戏,幼儿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而有趣的泡泡也蕴含着许多的科学教育价值:“圆形的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那么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根据小班幼儿好奇、爱玩游戏的特点,本次活动教师创设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标:
1.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2.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实验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
2.物质准备:泡泡水、瓶子、用铁线拗成的三角形吹泡泡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水及圆形吹泡泡工具,引发幼儿兴趣。
(一)教师吹泡泡唤起幼儿的回忆。
(二)师:圆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二、出示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一)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的形状。
(二)幼儿猜想:你们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
三、自由探索,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一)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二)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猜想记录表上。
(三)交流分享:
1.你发现了什么?
2.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
3.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和你原来想的一样吗?
(四)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小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4
活动目标
练习按节奏的走圆圈和按信号变换动作,首位的要求是把握节奏感,随着宝宝对动作与儿歌的不断熟悉,可以加快节奏,还可以随时变换指令,考验宝宝的反应与执行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熟记吹泡泡的儿歌跟动作;在做动作的时候强调慢慢走,慢慢蹲,手之间不要用力的拉;让幼儿在表演的时候感受到快乐。
难点:动作的时候力求整齐协调。
活动准备
“吹泡泡”的儿歌 , “手拉手儿走走”的音乐。
活动过程:
先温习老师以前教过的儿歌“手拉手儿走走”。然后让小朋友自己组织围成两个大圆圈,边唱儿歌边表演动作。最后讲解新的游戏:“吹泡泡”。组织三个幼儿跟手拉手成圆圈,并沿一致方向慢慢走动。老师教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手拉圆圈往中间走)“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手拉手往后退成一个大圆圈),“泡泡飞低了,泡泡飞高了,嘭,泡泡吹破了,变成许多小泡泡”……
教学反思
1、这个活动室我自己在亲子乐园的读书上偶尔看见的,觉得挺适合老师跟孩子一起完成。如果有爸爸妈妈的参与氛围会更加愉悦,或则在有亲子活动的时候,很多个家庭做这个游戏效果也会很棒。
2、我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教学形式上有点生硬,如果在教学前先可以给孩子播放一段生动的音乐观看一段类似的视频,那孩子们的热情会一下子调动起来,只是我们学校的条件太有限。
3、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都参与了游戏, 孩子们在与老师跟同伴之间的互动中掌握了游戏的技巧,增进了友情。
4、在游戏中,我慢慢走出来,放手在一旁观看孩子们自己活动。由此游戏活动联想到“手拉手儿走走”的游戏,在教学的.时候我是先完成的这个游戏活动,再教新的游戏。
5,、孩子们在活动中把自己扮成了许多小泡泡,感觉很开心,愉快。看到他们高兴我也很开心。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小游戏的学习热情,促进孩子之间情感交流,考验宝宝的应变能力与协调能力,设计了此活动。在游戏中感受圆圈可以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的魅力。
小百科:吹泡泡,是一种儿童玩的游戏。是一种很流行的游戏。玩这种游戏的通常是小孩子。
幼儿园小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5
活动目标:
1.学习与同伴手拉手,按照儿歌的节奏向圆心和圆外走。
2.借助标记、周围同伴的位置等为参照物,快速站圆圈。
3.在游戏中体验吹泡泡、追泡泡、拍泡泡的乐趣。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吹泡泡用的肥皂水和泡泡枪、一块有圆圈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泡泡、追泡泡。
(1)教师出示肥皂水和泡泡枪,引起幼儿兴趣。
(2)交代游戏要求,提醒小朋友追泡泡的时候要当心,不能撞在一起。告诉幼儿老师会在这里吹泡泡,也会在那里吹泡泡,小朋友要到不同的地方追泡泡。
(3)教师吹泡泡,幼儿玩追泡泡的游戏。
二、游戏“吹泡泡”
(1)教师:今天,我们班级也有很多调皮的泡泡,它们还会连在一起变成大泡泡呢!这些大泡泡,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很好玩,你们想不想试试?
(2)交代幼儿名称以及玩法:你们都是我吹出的泡泡,现在你们这些泡泡要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泡泡。我们一起念儿歌,让泡泡变大、变小。当听到老师说:“皮球回来了!”小朋友找圆圈,然后快速站到圆圈上。
(3)引导幼儿玩游戏,边用语言提示幼儿: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提示,变成大泡泡的时候,泡泡不能破,不能漏气,要是漏气了,这个大的泡泡就没有了,吹小泡泡的时候不能挤在一起……游戏进行1--2次。
(4)表扬快速回到圆圈上的幼儿,并提问: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能够快速回到圆圈上呢?开展游戏1--2次。鼓励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念吹泡泡的儿歌。
三、放松活动:小孩,小孩真爱玩。
活动前,老师提醒小朋友:老师请小朋友摸什么,小朋友只能摸以下就快快跑回来。活动结束后,表扬快速回来,而且不撞到别人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做了简单的吹泡泡的安全提示,让幼儿注意几个不安全的因素,然后引导请幼儿猜测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从而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我让孩子们带上泡泡水来到护外玩吹泡泡,启发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在吹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跑来告诉我泡泡飞到天上去了。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通过亲身体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体验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活泼、大方,乐意交往,善于合作等终身受益的个性品质。他们尽情地运用多种感官充分体验,获得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终身有益的学习品质。他们不断体验快乐和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保持着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获得了对生活、对学习、对社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构建完美人格。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