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精选5篇]

时间:2021-03-31 11: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

第一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

一、彩色鱼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彩色纸、纽扣、剪刀、针线。

制作方法:

1.用布料剪出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鱼若干条。

2.用彩色纸装饰鱼的身体,并在鱼的眼睛部位剪出一个扣眼。

3.用针线将纽扣缝制在鱼的尾部,根据意愿将许多鱼连扣在一起。

玩法:

l.扣纽扣。锻炼手部小肌肉群,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排序。根据颜色、大小有规律地排序,提高排序能力。

3.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可以边扣纽扣边说:“l添上1就是2,2添上1就是3……”,或者边解纽扣边说:“10去掉1就是9,9去掉1就是8”,依次类推。

二、花头饰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硬纸板、强力胶、剪刀、订书机、松紧带、纽扣、针线。

制作方法:

1.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长条形(约一个头围的长度),用强力胶将布料粘贴在硬纸板的外层做成头饰圈。

2.剪一条长度为4厘米的松紧带,用订书机将其分别固定在头饰圈的头尾两端。

3.按适当的间距将纽扣缝制在头饰圈上。

4.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花的形状,用强力胶将面布花贴在纸花外层,并在花蕊处剪出一个扣眼。

玩法:

1.扣纽扣。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表演故事。可以自由选择花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如《三只蝴蝶》,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表演。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这篇文章共1593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给小动物喂食》含反思》:小班教案《给小动物喂食》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地进行4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给小动物喂食》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教案《糖果游戏》含反思》:小班教案《糖果游戏》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形式多样、有趣的操作,激发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对1和2的点子卡片进行实物糖果的匹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糖果游戏》含反思教案吧。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颗纽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颗纽扣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纽扣的多个特征进行匹配,促进幼儿多角度思维的发展。

2、初步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感受物归原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画面。

2、人手一份与故事描述相同塑封的动物图像和可以匹配的纽扣。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名称

1、介绍故事名称,找找自己身上的纽扣。

2、说说自己身上有几颗纽扣,是不是相同。

二、按故事线索参与讨论

(一)小老鼠发现了纽扣

1、看看说说纽扣什么样。(教师归纳:“这是一颗白色的、圆圆的纽扣,纽扣上还有两个小洞,它会是谁的衣服上掉下来的呢?)

2、掉了纽扣的朋友一定很着急,该怎么办呢?

(二)小老鼠去问小狗

1、小老鼠问小狗:“这颗纽扣是你掉的吗?

2、发现纽扣不是小狗的。

3、小狗说:“我真的掉了一颗纽扣,但是,我掉的纽扣是黄色的,不是白色的。谢谢你!

4、小老鼠就去找掉了白色纽扣的朋友“谁掉了白色的纽扣?”

(三)小老鼠去问小兔

1、小老鼠问小兔:“这颗白色纽扣是你掉的吗?

2、发现颜色相同,但是形状不同,不是小兔的。

3、小兔说:“我真的掉了一颗纽扣,但是,我掉的纽扣是方形的不是圆形的。谢谢你!

4、小老鼠就去找掉了白色圆形纽扣的朋友“谁掉了白色的圆形纽扣?

(四)小老鼠去问蟋蟀

1、小老鼠问蟋蟀:“这颗白色圆形的纽扣是你掉的吗?

2、发现虽然颜色和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不是蟋蟀的。

3、蟋蟀说:“我真的掉了一颗纽扣,但是是一颗小纽扣,不是大纽扣。谢谢你!”

4、小老鼠就去找掉了白色圆形大纽扣的朋友“谁掉了白色的圆形大纽扣?”

(五)小老鼠去问大象

1、小老鼠问大象:“这颗白色圆形大纽扣是你掉的吗?”

2、虽然颜色、形状和大小相同,但是洞孔不同,不是大象的。

3、大象说:我真的掉了一颗纽扣,但是,我掉的纽扣上有四个钮洞不是两个钮洞。谢谢你!”

三、归纳提升,破解悬念

1、动物们都愿意帮助小老鼠一起去找纽扣的失主。

2、共同描述纽扣的特征:“白色、圆形、大大的,中间有两个小纽洞。”

3、大家正在寻找时,发现小老鼠妈妈的衣服上少了一颗纽扣。

4、共同比对,重复特征,发现这颗纽扣正是小老鼠妈妈掉落的纽扣。

四、操作尝试,迁移运用

1、小老鼠想:我的朋友们都掉了纽扣,让我再来帮助他们找回纽扣吧。

2、运用操作材料进行匹配。

3、看看说说:动物们都找回自己的纽扣了吗?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趣味纽扣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趣味纽扣

作者:罗丽芳 来源:《幼儿教育》2004年第3期 上传时间:2014-02-12

一、彩色鱼 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彩色纸、纽扣、剪刀、针线。制作方法:

1.用布料剪出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鱼若干条。

2.用彩色纸装饰鱼的身体,并在鱼的眼睛部位剪出一个扣眼。3.用针线将纽扣缝制在鱼的尾部,根据意愿将许多鱼连扣在一起。玩法:

l.扣纽扣。锻炼手部小肌肉群,提高自我服务能力。2.排序。根据颜色、大小有规律地排序,提高排序能力。

3.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幼儿可以边扣纽扣边说:“l添上1就是2,2添上1就是3„„”,或者边解纽扣边说:“10去掉1就是9,9去掉1就是8”,依次类推。

二、花头饰 材料与工具:

各色布料、硬纸板、强力胶、剪刀、订书机、松紧带、纽扣、针线。制作方法:

1.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长条形(约一个头围的长度),用强力胶将布料粘贴在硬纸板的外层做成头饰圈。

2.剪一条长度为4厘米的松紧带,用订书机将其分别固定在头饰圈的头尾两端。

3.按适当的间距将纽扣缝制在头饰圈上。

4.将硬纸板和布料剪成花的形状,用强力胶将面布花贴在纸花外层,并在花蕊处剪出一个扣眼。玩法:

1.扣纽扣。提高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

2.表演故事。可以自由选择花头饰进行故事表演,如《三只蝴蝶》,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表演。

第四篇: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活动一

活动名称:感知5以内数量(数数有几个)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并用点子表示数。

2、愿意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进行少量判断的经验。材料准备:教具:感知5以内数量一套。

学具:分图形做标记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实物),这上面有什么?有多少?数数有几个?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它,用几个点子来表示呢?

b、请1——2位幼儿上来画点子,画好后放在实物卡下面。

c、在玩游戏时,卡片是几,就用几的点卡表示,并且一边数一边说:“*个小鸡我用*个点表示”。(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我们还要玩前面的游戏“分图形做标记”“按规律排列”。(3)常规提醒

幼儿操作时边玩边做,做完后材料收拾好离开。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用点子正确表示。

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游戏参加人数。

(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自己的新活动。(3)表扬学习中按要求活动的幼儿。

活动二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1-5(身上的数)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方便后面小朋友操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感知过1-5的数量。

材料准备:教具:1-5的实物卡一套,1-5的数字卡一套。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数量为1-5的实物卡6套,1-5的数字卡6套)数数有几个一组、排序一组、按规律排序一组、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1)学习新游戏:

教师逐一出示1-5的实物卡:“这张卡片上有几个东西?”(1个)“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来表示?”(1)(出示1的数字卡)

“1像是什么?1表示什么?”(依次认识数字2-5,以同样方法)(2)提出操作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要相对应。(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操作的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实物卡拿出对应的数字卡认一认、读一读、数一数。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2)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

(3)教师小结:表扬能主动收拾,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三

活动名称:认识数字6、7(小鸡捉虫)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巩固认识1-5,感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基数意义。

2、遵守分组操作的规则,爱惜操作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数字1-5 材料准备:教具:数字卡6、7 实物卡6、7 学具:认识数字6、7:数字卡1-7各六张,实物卡1-7各六张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排顺序一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6的实物卡:“这张卡上有几样东西?如果要用数字表示用几?这是数字几?”(6)“6像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同样方法认识7)(2)提出要求: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一读认一认。(3)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先摆实物卡,再插数字卡,读读数字是几。

3、评价小结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表扬遵守操作规则的幼儿。

活动四

活动名称:去掉不同类的,找出相同类的(盖住不一样的)活动目标:

1、能正确区分不同的类别,并去掉不同类的物体。

2、能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有分类物体的基础。

材料准备:教具:“去掉不同类(盖住一个不同的及盖住两个不同的)各一张实物卡。

学具:认识数字1-5(一组);认识数字6-7(一组)感知5以内数量(一组);去掉不同类的(二组)(吃,穿,玩,用,洗涤用品类)。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实物卡,(水果类)这里面是什么?有哪些水果?哪样东西不是水果?怎么办? b、提出今天的游戏名称及要求:

引导幼儿辩认出是哪类物体,找出不同的物体,用瓶盖盖住。如果是两个不同类别的,就用瓶盖盖住两个。

c、请一位幼儿来,演示玩法,并进行操作过程。如:这是洗涤用品类,汽车不是洗涤用品应盖住。(2)介绍小组活动内容:

除了玩新游戏“去掉不同类”我们还要玩“认识数字1-5”“认识数字“6-7”(3)常规提醒: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玩后将材料放回原处再离开。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的游戏。知道幼儿正确区分别类。找出不同类的。3、活动小结

(1)了解新活动的人数。(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新活动。(3)表扬活动中遵守规则的幼儿。

活动五

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它是谁)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能说出名称和区分,并做标记。

2、乐意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见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长方形若干、纸、笔、分类盒、其他形状。

学具:认识长方形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像什么?”(2)师:“这个长长的,方方的,叫长方形。”

(3)出示其他图形和长方形在一起,提醒幼儿进行区分做出标记。(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分组活动:

重点指导新游戏,指导幼儿找出长方形,认一认,并和其他图形分开,做上标记。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2)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六

活动名称:认识拓展ABB(智慧宫)活动目标:

1、学习按半范例按照ABB模式排列物体,感知物体的排列顺序。

2、做完能主动收拾材料,以方便后面同伴使用。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学过按一一规律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大圆4个,正方形8个,半范例

学具:按规律排列两组(排形状,排花片各一组)

大小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一组 分图形做标记两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出示圆形和正方形以及排序板:“圆形和正方形要排队,先站1个圆形,后面站两个正方形,按照这种顺序一直排下去。”(2)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叫“按规律排序”。(3)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和操作方法、规则。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引导幼儿按ABB规律排序,提醒幼儿收拾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玩新游戏人数。

(2)教师小结,表扬会排,能主动收拾的几位幼儿。

活动七

活动名称:认识前后、里外(快乐游乐场)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里外、前后位置,初步感知方位。

2、能仔细观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每天前后排队

材料准备:塑料筐、篮球、排球、玻璃瓶、乒乓球、羽毛球、动物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认识前后:

(1)篮球在前,排球在后:“桌上一个篮球,一个排球,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2)玩具小兔在前,小狗在后:“小狗和小兔排着队来了,小狗站在哪,小兔站在哪?”(3)请两幼儿排队:“XX站在哪,XX站在哪?”

(4)小结:“两个物体排在一起或两个人站在一起,排在前面位置的是前,排在后面位置的是后。”

2、认识里外:

(1)筐里一个篮球,外面一个排球:“篮球在筐的什么地方?排球在筐的什么地方?”(2)玻璃瓶里一个乒乓球,外面一个羽毛球:“乒乓球在哪里?羽毛球在哪里?”(3)筐里放小狗,外面放小兔:“小兔在哪里?小狗在哪里?”(4)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3、小结。

一个物体被放在或包在另一件物体的里面,我们讲叫做里,放在或摆在物体外面,我们叫做外。

活动八

活动名称: 7以内数比多少(比多少)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7以内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学习并愿意尝试和同伴合作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3、能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会对应摆放物体。

材料准备:教具:筐一个,里面装有2种实物各20个,骰子1个(点数是7以内),排列板1 个,小盘子2个。

学具:7以内数比多少两组

按规律排序一组 认识数字1-7一组 去掉不同类的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游戏,名字叫“比多少”。谁愿意和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仔细看我们是怎么玩的。

(2)教师一边出示小筐一边说:“这个小筐里有两种东西,(问合作游戏的小朋友),你选哪一种?(幼儿选择)那另一种就是我的,你用你选的东西游戏,我用我选的东西游戏。”(3)师:我们每人拿一只小盘子,把自己选的实物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4)师:谁先投骰子?

师生共同商量,然后按顺序轮流投骰子,投到几就在筐里取几个自己选的东西,一一对应放在排序板上进行比较,边比边说:“几多几少”,多的一方,就将多出来的实物放到自己的盘子里,作为赢来的东西,剩下的就放在筐里。直到有一方筐里取不出那么多的实物为止。(5)两人最后可以比一比谁赢的东西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师:这个新游戏叫什么名字?几个人玩?怎么玩? 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规则。

(2)幼儿两两合作玩“比多少”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一一对应比多少,会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游戏。

3、活动评价:

师:你是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

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规则,判辩谁赢,讨论:如果两人要比的实物一样多时怎么办(送回筐中)。

活动九

活动名称:7以内的数量排序(小猴子摘水果)活动目标:

1、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能根据实物卡片上的数量匹配相应的点卡。

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感知过7以内的数量,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排序。

材料准备:教具:背景图两幅;1——7的水果卡片;1——7的点子卡片。

学具:水果卡片12套;点子卡片24套;小火

车卡片6套。活动过程:

1、小猴子摘果子(出示一片树林)

(1)师:小猴子家里有一个果园,它在果园种了许多水果,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果树?(梨树、苹果树)

(2)师:秋天到了,这些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些水果全部摘下来,放在盘子里。但是每个盘子里只能放一种水果。(请幼儿上台摘水果)

(3)师:这次听听小猴子让我们摘什么水果,分别摘几个?(请帮我摘6个梨子,7个苹果)

2、给水果排队

(1)师:小猴子想请小朋友帮它把这7盆水果按数量顺序排队,应该怎么排呢?(个别幼儿操作,提醒幼儿要排在红旗的后面,红线的上面)

(2)师小结:像这样按1个柿子,2个石榴,3个橘子,4个芒果,5个琵琶,6个梨子,7个苹果排队的一个比一个多,我们按数量递增(或由少到多)顺序排列。(3)师:水果排好了,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水果的数量,送相应的点卡。

3、分组练习

(1)第一组:给水果排队“请你给这些水果排队,排好后送上相应数量的点卡。

第二组:开火车“请你把车厢按照点子的顺序排在火车头的后面。

第三组:数数有几个三角形(复习)

第四组:给最多的打勾(复习)(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1)展示幼儿作品。

(2)引导幼儿示范自己的排列方式。(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排队的?)

活动十

活动名称:1——20数数(毛毛虫)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数数,从1——20,知道20里面有两个10。

2、活动结束会收拾整理好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平时有数数的经验。材料准备:教具:吸管若干。

学具:数数1——20一组;7以内数量排序一组;去掉相同的一组;7以内数比多少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吸管若干),教师这里有许多吸管,到底有多少个呢?用什么方法知道? b、请1——2位幼儿上来数一数吸管有多少个。(幼儿上台操作,手口一致数数)

c、师:一共20根吸管,20根吸管里面有几个10呢?(幼儿再次上台操作)教师介绍游戏:先数20根吸管,然后再数10根吸管,看看有几个10。(2)介绍其他组游戏内容

除了今天的新游戏“数数”,我们还请小朋友玩一玩,7以内数量的排序,比多少,找不同的游戏。(3)常规提醒

下朋友数数时手和口要同时进行,数到20为止。游戏玩好后,用皮筋将吸管捆在一起,便于下面的小朋友玩。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数数,指导20里面有2个10.3、活动小结

(!)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一个幼儿上来再演示一遍。(2)表扬活动正确操作,守规矩的幼儿

活动十一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梯形在哪里)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过长方形

材料准备: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的元素的图片或物体

学具:1.找梯形:不同形状图片,数字卡

2.给梯形涂色:画有梯形和其他图形的操作单,彩笔

3.送梯形回家:营造草地情景,上有各种图形、贴有梯形标记的小筐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房子,认识梯形。

(1)师:“这房子墙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顶是什么形状?(梯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说出两者异同:“梯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两条边一样长,梯形四条边不一样长。”(3)出示各种图形,幼儿找出梯形,并能说出基本特征。

(4)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出示相应图片或实物)

2、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找梯形,把藏在筐里的梯形找出来,数数几个,放上数字卡。(2)给梯形涂色:在操作单上找到梯形,把它们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3)送梯形回家,把草地上的梯形宝宝送回家。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点数梯形数量。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1)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在哪里找到了几个梯形宝宝?”(2)教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二

活动名称:认识梯形变式(多变的梯形)活动目标:

1、能用梯形拼出一幅图案或在梯形上添画,创作新的造型,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2、能发挥想象力,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梯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学具:1.梯形拼贴画:不同大小、颜色的梯形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有各种图形、数卡 3.梯形画:画有梯形的纸、彩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梯形画,引发兴趣。

(1)师:“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数数这幅画上有几个梯形?”(2)请幼儿讲述。(3)讨论:我想拼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自己想拼一个什么画?怎样拼?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梯形拼贴画:用梯形拼成一幅画或图案。

(2)给梯形涂色:操作单上给梯形涂色,数数有几个梯形,在旁边放上相对应的数卡。(3)梯形画:根据画纸上梯形的大小、方向想象它像什么,进行添画,创作出新的梯形。(4)教师重点指导拼贴梯形和梯形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专心创作。

3、交流操作结果。

(1)师:“你画了一幅什么画?梯形变成了什么?”(2)展示部分作品,请幼儿介绍。(3)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三

活动名称:高矮排序(娃娃排队)活动目标:

1、会比较7以内物体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来排序。

2、能主动参与新活动,并按要求操作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经能分辨出高矮。

材料准备:教具:高矮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娃娃图片。

学具:娃娃排队一组;数数(1—20)一组;7 以内数量排序一组;数数有几个一组。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游戏

a、师:(出示7个娃娃),有几个小娃娃?他们想排成一队,请小朋友来帮他们排排队,好吗? b、请1——2名幼儿为娃娃排队

师:说说你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讲出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c、介绍新游戏“娃娃排队”,提出排队的要求,在排序板上,看清标识,给娃娃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队。(2)介绍其他组游戏

师:除了娃娃排队游戏,还有梯形变式,数数(1——20),7以内数量排序等。(3)常规提醒:小朋友操作游戏后,将材料摆放好。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排队。

3、活动小结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玩的新游戏,并请幼儿上来演示一遍。(2)表扬按规则游戏的幼儿。

活动十四

活动名称:ABC、AABB模式 活动目标:

1、能按半范例以ABC、AABB模式排列物体,感受物体不同的排列顺序。

2、爱惜游戏材料,遵守操作的规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排过ABB模式

材料准备:教具:半范例板ABC、AABB模式,各种图形若干

学具:ABC、AABB排序各一组、半范例板12个、各种图形若干

按数量分类记数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出示ABC半范例板:“这上面是什么形状?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按照它们的顺序,后面应该排谁?”(2)请幼儿讲述、排序(3)以同样方式排列AABB模式

(4)提出操作要求:先看到范例板上几个形状是什么顺序,然后按此顺序排下去。(5)介绍其他组游戏名称、玩法。常规提醒:不随意下位,主动遵守规则。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提醒幼儿仔细看范例板,正确接排。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操作自己的排法。(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十五

活动名称: 7以内按数量分类计数 活动目标:

1、能按7以内的数量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数量,认识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

2、能独立完成作业,做完主动收拾活动材料。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已认识过7以内数字

材料准备:教具:3-7的数字卡各一张、实物卡各3-4张

学具:按数量分类,计数一组:3-7的实物卡各3-4 张共6套、3-7的数卡各6张、分类盒6个

梯形涂色一组 5以内数量排序一组

高矮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学习新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各实物卡:这些图上哪些图上的东西数量是相等的,请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一起。

(2)请幼儿讲述操作,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给图片分类。

师:“这些图片上的东西有几个?(3个)如果用数字表示,可用数字几?(3)”(以同样方式提问4-7的内容)(3)介绍名称与要求:

按数量分类记数:要先把图片分类,再用数字表示数量。(4)介绍其他组游戏和操作要求。

2、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鼓励幼儿先把相等数量的图片放在一起,再用数字表示,提醒幼儿做完收拾好材料。

3、评价活动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十六

活动名称:7以内数量守恒(送信封)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物体。

2、按要求收拾活动材料和还原。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有关7以内物体的分类。材料准备:教具:信封、实物卡片若干。

学具:高矮排序一组;ABC、AABB模式排列

一组;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梯形变式一组。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活动

a、师(出示7以内的实物卡片)这上面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b、请1——2位幼儿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

师:请你找一找哪些卡片是7个?(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排列形式)c、介绍新游戏“7以内数量守恒”玩法

师:找出是7的实物卡片,把它放入数字“7”的信封中。(2)介绍其他组的游戏

除了新游戏,今天我们还要玩“高矮排序”“梯形变式”“ABC、AABB排列”等等。(3)常规提醒:活动完后将材料放入筐中,再去玩其他的游戏。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判断7的数量物体。

3、活动小结

(1)请一位幼儿上前来演示游戏的玩法,大家来判断。(2)表扬动脑筋,认真操作的幼儿。

活动十七

活动名称:拼图乐(图形组合)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

2、发挥想象力,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认识过各种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教具: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若干。

学具:拼图乐一组 排顺序一组

分类计数一组 按规律排列一组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1)学习新游戏。

①出示拼好的范例:这是什么?用什么拼成的?上面都有哪些图形? ②幼儿观察画面,说出几何图形名称。

③介绍要求: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出一幅完整的画。介绍其他组游戏,提出常规要求。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玩新游戏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

3、评价小结。

(1)了解幼儿玩新游戏人数。

(2)请一幼儿展示自己的拼图。

(3)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十八

活动名称:按特征分类计数(海陆空)活动目标:

1、能够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能按规则操作材料,结束时收拾摆放好。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进行过有关分类的练习。材料准备:教具:按特征分类并计数一组

学具:拼图乐一组 7以内数量守恒一组 按特征分类一组 ABC、AABB模式排序一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1)学习新活动

a、(出示图片)师:这上面有什么?(鱼、鸟、狗等),你能找一找在天空中飞的动物有哪些?在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哪些?在海里生活的动物有哪些? b、请1——2位幼儿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的动物出来。c、教师介绍新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师:新游戏名称叫“按特征分类计数”,游戏玩时,将动物分类找出放入分类盒中,并插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介绍其他组游戏

如:拼图乐,7以内数量守恒,ABC、AABB模式排列的游戏。(3)常规提醒

先玩新游戏,玩好后将材料收拾摆放原位再跑组。

2、幼儿分组游戏

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帮助幼儿正确分类并计数。

3、活动小结

(1)请1——2位幼儿操作新游戏玩法。(2)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第五篇: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第 1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五、小结: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23

学会大小、轻重的比较。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和的意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教具:天平、气球、篮球、苹果。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你们知识我们身边有哪些大的、小的东西吗?

二、创设情境,感知大小、轻重

1、豆豆家有什么好吃的?

2、你们能不能比较谁重、谁轻?

3、学生讨论回答。

三、课堂练习

1、学生做“想想做做”

2、这三个套环谁大、谁小?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89

第6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四

认识左右 教学要求: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左右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物体之间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上课发言时要举右手,请你们举右手。那么你们说一说另一只手是什么手?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课本的左边和右边,再回答。

2、大家看书上图,仿照上面的例子说一说其他的物体。

三、课堂练习

1、请说出你的左边是谁?右边呢?

2、游戏老师说学生具体操作。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0

第 7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五、认数1——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5以内的个数,理解1——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各数。

2、掌握1——5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的含义。

(一)认识1—5 教学重难点:

1.会读、会写1——5各数 2.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

2、动手操作,摆一摆。3.拨一拨.4.写一写.5.说一说.6..练习:想一想,做一做,1—4题。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8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五、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5以内的个数,理解1——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各数。

2、握1——5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还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 排第2是谁? 第5是谁?

3、戏:寻找宝物

教师将一个金苹果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1个,叫学生寻找 教师将一个金雪梨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4个,叫学生寻找 教师将一个金钥匙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7个,叫学生寻找 4、游戏: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将孙悟空及各种妖怪的头饰摆成一行,让学生选。5、游戏(买东西)

将各种要买的东西排成一行,选一选你要买什么东西。

(二)想一想做一做:1—5题。

(三)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四)本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再交流。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9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教学重难点:

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

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创设,探新知:

1、教学例1: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够将事做好的。”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第二天,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Ⅱ老四采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2、学例2及0的写法。

①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说。②教写0。

3、教学例3: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谈一谈。

(三)多样练习: 想一想做一做:1—4题。

(四)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0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四)认识 =、>、<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握1——5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1、“ = ”①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写法“ = ”。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2、教学“>”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③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④小结。

3、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1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五)认识6—9 教学目标:

1、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

2、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且会写6——9.教学过程:

1、认识6—9。

①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②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③找数字卡。

④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1题。

2、学写6—9。

3、巩固深化:

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

4、总结评价,归纳。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2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认识6——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学会认识6——9各数字,并会写;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多用实物,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式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

重点:熟练认识6——9,并会写。

难点:运用6——9的数字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突破:利用实物和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活动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第2题所示的卡片,学具、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卡片,让学生回答卡片上的事物的数量。

二、创设情境,新课教学

1、从图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数。

2、引导学生从小朋友、长颈鹿和圆圈的角度数数,并抽象出6——9的数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学会写法,巩固新知

1、书中“想想做做”第3题。

2、书中“想想做做”第5题。

四、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13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写10,理解十以内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1、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

2、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

4、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

5、写10比赛。

6、总结。

二、巩固深化:

①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认数,数数。

②游戏2—4题。

总结谈话: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4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练习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即6——10各数字的读写。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读,写6——10.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学生各自数10根小棒,看破谁数快。

2、老师说数字,学生举相应数量的小棒。

3、数一数本组有多少人,你是第几?

二、复习数数

1、学生用学会的数说一句话。

2、仔细数数书上图,再填数字。

三、复习几和第几

1、池塘边游一群鸭,快来数一数它们到底有多少只?哪些是戴帽子?

2、数完鸭,再来数花。(第4题)

四、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学生做第5题。

2、学生做第6题。

五、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5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课 题: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

二、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介绍自己的作品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三、动手摸索:

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四、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五、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六、小结。

巩固认识:

想想,做做:1—3题。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6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

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2、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3、组织活动:

①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②堆一堆:A操作。B讨论交流。C学生评价。

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

③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

B分小组堆。

④搭一搭:A学生操作。看看谁堆得高?

B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C;评选优秀设计师。

⑤数一数:A投影出示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

4、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0

第 17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一)2—5的分与和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2.3.4.5个数的分与合。教学过程: 一.激趣铺垫:

1、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践操作:

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a)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

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2.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3.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4.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三.想想做做:1—5题。

四.总结评价。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8 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二)6、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展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

1.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a)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

b)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3.独立完成6—8题。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19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8、9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8、9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展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有序地思考8、9的分与合。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操作向有序思维过渡。教学准备:小棒、点子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写出6与7的分与合。

二、导入新课

1、拿出准备好的4个点子卡片,问学生是多少点,并让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相应数字卡片。

2、再出示一张4个点子的卡片,再让学生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并数一数已经出示的卡片的两张卡片上一共有多少个点? 3、8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的?

4、同理教学数字9。

三、教学游戏:

让两个学生一组,准备好点子卡片。由其中一个学生出示一张点子卡片8点或9点,另一生出示两张卡片,要求后面学生的总点子数是8或9,出对了后,两人再交换角色。

四、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20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

(三)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教学过程:

1.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③小结。

3.巩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4.练习一独立完成。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21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学习的2——10的分与合,加深对2——10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利用形象的图片和数字相结合,分析2——10各数的分与合,巩固2——10各数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2——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运用2——10的分与合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讲,并试着回忆2——10的分与合。

2、学生加快各数的组成。

二、引入新课

1、练习第1题。

2、练习第2题。

3、练习第4题。

三、方法讲授

在我们做一道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懂这道题的要求——让我们做什么?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再进行做题。

四、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22 课时

执行时间:

单元测试(题见AB卷)此略。

第 23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八

加和减

(一)5以内的加法。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3可以分成()和24和1合成()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

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24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5以内的减法—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8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25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有关0的加、减法—教科书第44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0= 5 左边一盆开右边一盆一朵两盆一共 的朵数也没有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0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26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和是6、7的加法—教科书第48页的例,第48~4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27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

6、7减几—教科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1)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2)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35、“想想做做”第6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28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学习的数的加减法,加深对之理解,强化对知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懊丧设计,让学生在游戏和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重视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系,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利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游戏

1、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互相出示数字卡片,抽考、复习数字卡片。

2、评讲练习三第1、2题。

二、复习7以内的加、减法

1、练习第3题。

2、评讲。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练习第7题。

四、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29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科书第54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4~5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和市8的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土,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1)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用卡片逐题出示 “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6

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3、“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30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 教学目标:

1.学会用9的组成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 2.通过一图四式,初步体会加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学会用9的组成计算有关9的加减法.

2.通过一图四式学习,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根据这种联系推想其他的算式和得数.

教具学具准备:1.9的组成卡,羽毛球图,磁力板和9根小棒.

2.学生准备:9根小棒、9个图片(6红3黄)、9个三角形(5绿4红)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算式,说得数

3+5 2+6 6-2 7-4 8-5 8-6 8-4 1+7 4+3 8+0 2.9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教学8+1、1+8和9-

1、9-8(1)出示羽毛球图.

①看到这幅图,你首先想到它表示什么意思?(左边8个羽毛球,右边1个羽毛球,一共有几个羽毛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8+1=9 ②看到这个算式,还能再列出一个算式吗?(1+8=9)(2)在8个羽毛球和1个羽毛球之间放根小棒或显示虚线.

①现在这幅图又表示什么意思?(从9个羽毛球里去掉1个羽毛球还剩几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板书:9-1=8)

②这幅图还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板书:9-8=1)

(3)拿掉刚才放的小棒或去掉虚线,使图恢复原状.

①通过观察这幅图,我们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通过一幅图列出了四个算式.现在看着这四个算式说一说,这幅图都表示了哪些意思?

(引导说出,8+1=9 1+8=9都表示8个羽毛球与1个羽毛球合起来是9个羽毛球.9-1=8表示从9个羽毛球里去掉1个还剩8个,9-8=1表示从9个羽毛球里去掉8个还剩1个.)

②齐读这4个算式.

③引导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

竖着看,8+1=9,1+8=9调换相加两个数位置的得数不变.9-1=8,9-8=1是从9里去掉1个还剩8个,从9里去掉8个还剩1个.

横着看,两个数相加得9,从9里去掉其中相加的一个数,得另一个数.(4)去掉直观图,推想4个算式的得数.

①没有图要算8+1等于几该怎样想?(想,因为8和1组成9.所以8+1=9)②要算1+8呢?(想,组成或者想调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③要算9-1等于几怎么办呢?(想,因为9是由1和8组成.所以9-1=8或1和8组成9.所以9-1=8)

④要算9-8呢?

2.引导摆学具,学习7+2、2+7和9-

2、9-7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摆学具.先摆7根小棒,离开一段距离再摆2根小棒. ①看着自己摆的学具,同学们互相讨论—下,说说这幅图都表示了哪些意思? ②汇报讨论结果.这幅图表示的每一个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7+2=□ 9-2=□ 2+□=□ 9-□=□ ③指算式说出列出了几个算式?几个是加法?几个是减法? ④请同学们把书上算式中□里所缺的数填好.

⑤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读数并提问:你是怎样办的? ⑥通过摆这幅图,比较列出的四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⑦齐读这4个算式.

3.动手摆学具,学习6+3、3+6和9-

3、9-6(1)请同学们用红色圆片代替书中的深色黄圆片.照书上的样子先摆6个红圆片,再摆3个黄圆片.

(2)看着自己摆的学具,说一说这幅图都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列出哪几个算式?

(3)请同学们说一说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6+3=□ 9-3=□ 3+□=□ 9-□=□(4)请同学们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5)集体订正.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要计算这些算式是怎样想的?(6)齐读这4个算式.

4.自己摆学具,学习5+4、4+5和9-

4、9-5(1)请同学们照书上的样子摆三角形,想一想这幅图表示的意思然后根据列式把□里所缺的数填好.

(2)在学生摆教具、思考时,教师板书:

5+4=□ 9-□=□ □+□=□ □-□=□

(3)指名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4)齐读这4个算式.

5.小结: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一幅图列出4个算式,也就是一图四式,其中有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所有这些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板书,得数是9的加法)这些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板书,9减几的减法)引导学生总结课题并板书“和”字.(讲逐步减少,并逐步加大,逐步增强,学生独立练习,逐步提高.)

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9的加、减法,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随堂练习:1.开展小竞赛(每组选出4人,举行接力赛.)完成49页“做一做”. 8+1= 7+2= 6+3= 5+4= 1+8= 2+7= 3+6= 4+5= 9-1= 9-2= 9-3= 9-4= 9-8= 9-7= 9-6= 9-5=

订正结果.公布比赛成绩.

2.想一想:□+□=9、9-□=□

四、布置作业

1.用9根小棒摆成两份,看图列出两个加法和减法算式.

2.说一说得数是9的加法有哪几个?再说一说9减几减法有哪几个?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31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学习的8、9的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度;让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老师采用启发引导式和个别重点辅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8、9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生活情境,应用本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9根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加、减法的概念,提出问题。

2、口算:9-4 7+1 8+1 8-6 8-5 9-5 9-2 4+4 3+6

二、引入新课

1、练习第2题。

2、练习第3题。

3、练习第4题。

三、方法讲授

在我们做一道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懂这道题的要求——让我们做什么?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再进行做题。

四、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0

教学后记:

第 32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教科书第5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6~5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教学准备:花片10个、数学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并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1)

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2)

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五、巩固深化

2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1)

师生同做。(2)同桌互做。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课外延伸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33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求未知数——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求未知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指挥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3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10 揭题:这个()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里应填2?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10

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4、“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34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连加、连减——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41、教学例1。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35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加减混合——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有着多样性和灵活性特点。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36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度;让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老师采用启发引导式和个别重点辅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生活情境,应用本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0根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加、减法的概念,提出问题。

2、口算:10-4 7+3 8+1 10-6 10-5 9-5 10-2 4+6 3+6

二、引入新课

1、练习第2题。

2、练习第3题。

3、练习第4题。

三、方法讲授

在我们做一道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懂这道题的要求——让我们做什么?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再进行做题。

四、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37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复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度;让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老师采用启发引导式和个别重点辅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应用本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0根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加、减法的概念,提出问题。

2、口算:4+6 7+3 8+1 10-6 10-4 10-5 9-5 10-2 3+6

二、引入新课

1、练习第1题。

2、练习第3题。

三、方法讲授

在我们做一道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懂这道题的要求——让我们做什么?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再进行做题。

四、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第 38 课时

执行时间:

课 题: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单元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熟练地掌握求未知数以及连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老师采用启发引导式和个别重点辅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本课的学习,应用本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0根小棒、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求未知数及连加、减混合计算。

2、口算:7+()=10 4+6 8+()=10 7+3 8+1 10-6 10-4 10-5 9-5 10-2 3+6()+5=10()+6=10

二、引入新课

1、练习第4题。

让学生看清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列出四道加、减法的算式。

2、练习第6题。

3、练习第9题。

三、方法讲授

在我们做一道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懂这道题的要求——让我们做什么?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再进行做题。

四、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0

下载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纽扣》[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上学期评语

    小班上学期评语 1、 一声响亮的“老师,早上好”,不用看就知道是你,我们的礼仪宝宝。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不跟同伴发生争执;同时你是个能干的孩子,吃饭、穿衣、入厕样样事情都能做......

    小班上学期评语

    xx小朋友:你知道吗?老师喜欢你那甜甜的声音,灿烂的笑容,最近你越来越活泼了,你比以前更大胆、更自信了,真让老师高兴。上课时听到你响亮地回答声,看到你一脸的喜悦,老师也分享着你的......

    小班上学期评语

    可爱的你每天能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跟大家一起学本领,做游戏。你很能干,总是早早地吃完自己的饭菜,还会自己穿衣裤,自己盖被子,真了不起! 如果你做事能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恒心......

    小班上学期评语

    小班上学期评语 1、一声响亮的“老师,早上好”,不用看就知道是你,我们的礼仪宝宝。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不跟同伴发生争执;同时你是个能干的孩子,吃饭、穿衣、入厕样样事情都能做得......

    小班上学期评语

    杜奕涵:你是一个能干的女孩子,现在能愉快地上幼儿园了。愿意吃早点了;上课时能专心听讲,会选择鲜艳、漂亮的颜色来涂色,涂得很均匀哦;你还是我们班的拍球大王呢,一次能拍好几百个。......

    小班上学期评语

    小一班评语 1、吕欣泽:你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小精灵!虽然由于身体原因,你只和老师相处了两个月,但是老师发现你能说会道,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哦!因为你能说会道,所以老师最喜欢和你聊天......

    小班上学期评语

    有礼貌的小超群,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快乐的与小朋友游戏、玩耍。虽然你顽皮,但老师从你画的漂亮又整洁的画中,响亮完整的发言中,又快又正确的数学操作中,看出小超群其实......

    小班上学期评语

    张语卿:老师很喜欢你那甜甜的声音、灿烂的笑容,你比以前更大胆、更自信了,真让老师高兴,看!你的小手又高高地举起来了,仿佛对老师说:“我知道,让我来!” 你舞姿优美,歌声动听,你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