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音乐教案《一只狼》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一只狼》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替换词的方法创编并演唱歌曲,根据歌词内容能快速反应,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狼、羊、枪,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巧妙与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一只狼》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这节音乐活动《一只狼》是一节可以随着歌曲玩游戏的一节音乐活动,游戏中幼儿在三个角色中不断转换,他们可以多次边唱边玩。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快速反应的智能游戏,这个游戏对歌唱有推进作用。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狼、羊、枪。
2.用替换词的方法创编并演唱歌曲,根据歌词内容能快速反应。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巧妙与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头饰、九宫格、“狼、羊、枪”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讲故事:在高高的山上住着一只狼,听,他来了!教师唱歌曲:一只狼,下山进村庄,东张西望,东张西望,想要吃羊,想要吃羊,看见了,那是什么呀?看见了,那是什么呀?
教师:刚才,歌曲里唱的是谁?
幼儿:一只狼。
教师:它要到哪里去?想要做什么事情?
幼儿:到了村庄,想要吃羊。
教师: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找羊的呢?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听一听歌里的是怎么说的。
教师:谁来告诉我,狼是怎么找羊的?
2、教师范唱歌曲,重点理解东张西望的意思。
教师:东张西望是什么意思?谁能学一学东张西望的样子?
幼儿自由做动作。
3、教师演唱歌曲,加入东张西望的动作。
教师:我来唱歌,请你们来教我做东张西望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
教师:会唱的可以跟我一起来唱一唱喔!
2、幼儿演唱歌曲。
教师:我不唱,你们唱,但我会用动作提醒你们。
三、根据情境,逐一创编歌词演唱: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狼看到羊的歌词。
教师:我就要来说一说关于这只狼的故事了。有一天,狼下山进村庄,东张西望想要吃羊,终于看到了,狼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呢?
幼儿猜测:羊、乌云、羊圈、人……教师唱:听“看见了,那是什么呀?看见了,那是一只羊。”(教师出示羊的图片)狼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是一只羊。
教师:第一次进村庄就看见羊了,狼好幸运啊!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狼看见羊的事情吧?
2、引导幼儿加入羊的动作。
教师:刚才大家在唱歌的时候,我还做了一个羊的动作,我是唱到哪个字的时候做这个动作的?
3、幼儿和教师一起唱羊的歌曲。
教师:唱到羊我们就要变成羊的样子。
4、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枪的歌词。
5、引导幼儿加入打枪的动作。
6、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狼的歌词。
四、通过游戏,学唱歌曲。
1、介绍九宫格教师:今天这只狼跑到我的九宫格上来了,当我翻九宫格后,翻到谁,我们就要唱谁。唱出它的时候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
2、教师翻九宫格,演唱歌曲加入动作。
3、教师扮演狼,个别幼儿转转盘,大家随乐游戏。
教师:这次狼又会遇到谁呢?用动作来告诉我。
4、回忆游戏玩法,明确游戏规则。
5、教师当狼,随乐游戏。
6、幼儿当狼,完整游戏。
【教学反思】
第一步当然是研究文本。我喜欢每读一遍有了想法,及时记录,这样汇总起来便是可贵的备课材料。反复读了几遍课文,有了一点认识,那就是:1、这是一场较量,形式紧迫,扣人心弦;2、屠户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的,让人感同身受。但是这些认识终让人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龄为何把这件事记录于书呢?”“有什么深意吗?”“教材选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选进教材?”
解决了这些问题,才算读透了文本。
于是我又分析了教参。教参对本文主旨的解读让我欣喜。教参倾向于本文并无深意,只是故事奇异,这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于是我又在书上写下了一句话:3、蒲松龄作此文,盖因狼之奇异:与人一样的心机。
接下来我又找出《聊斋志异》,找出《<狼>三则》。慢慢品读几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编者为什么三则单选这一则了:这一则最长!换句话说,这则故事写得情节最曲折、最丰富、最生动。
我又找出袁行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了一流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认识。读着读着逐渐明白情节曲折正式《聊斋志异》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龄对人物的刻画是无比的惟妙惟肖),而《聊斋志异》的成就却是在文言小说极度衰微之时蒲用文言这一高度精炼的语言所达到的。鲁迅说它“以传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着对它情节曲折的高度评价。
至此,这篇小说的特质我基本已经把握,那就是:内容奇异(狼狡诈似人),情节曲折,文笔简练。
那么紧接着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能够把握好这篇小说的特质呢?
我曾经查找过一些名家讲《狼》的实录,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样,何况评优课我必须有自己的创意呀。我再次阅读文本。领悟到可以用朗读来贯穿教学,情节的曲折问什么非要说呢?朗读也是可以体味到的呀!于是最初的简略的教学设计便诞生了。
本文扩展阅读:狼(拉丁名:Canis lupus Linnaeus),保护等级有“三有”保护动物。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齿式为。
第二篇: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歌唱教学活动大班《一只狼》教案
一只狼
年龄班:六班
周宁娜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狼、羊、枪。
2.用替换词的方法创编并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快速反应对应角色的任务。
3.遵守转盘游戏规则,克制自己,将转盘角色用唱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活动准备:
1.狼头饰、游戏转盘、狼、羊、枪的图片(附1)。2.曲谱《一只狼》(附2)。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歌曲
(1)以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高高的山上住着一只狼。听——它来了!
(2)教师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线索。
——刚才歌曲里唱的是谁?它要到哪里去?想要做什么事情?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找羊的呢?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说的。
(3)教师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理解“东张西望”的意思。——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寻找羊的?“东张西望”是什么意思?谁能学一学狼东张西望的样子?
(4)教师演唱歌曲,加入东张西望的动作。2.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
(2)幼儿演唱歌曲。
(3)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幼儿再次演唱。3.根据情境逐一创编歌词演唱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狼看到羊的歌词。
——有一天,狼下山进村庄,东张西望想要吃羊,终于看到了,狼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呢?(幼儿猜测)听“看见了,那是什么呀?看见了,那是一只羊。”狼看到的是什么?
一(出示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见了,那是一只羊。”今天狼儿的运气怎么这么好,下山就看到了美味的羊。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引导幼儿加入羊的动作。
——刚才大家在唱歌的时候,我还做了一个羊的动作,我是唱到哪个字的时候做这个动作的?
(3)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羊的歌曲。(4)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枪的歌词。(5)引导幼儿加入打枪的动作。(6)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狼的歌词。(7)引导幼儿加入抱抱的动作。4.通过转盘游戏,学唱歌曲(1)介绍转盘的使用方式。
——今天这只狼跑到我的转盘指针上来了,当我转动转盘后,转盘的指针对着谁,我们就要唱谁。唱出它的时候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
(2)教师转转盘,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加入动作。(3)配班教师扮演狼,个别幼儿转转盘,大家随乐游戏。
(4)回忆游戏玩法,明确游戏规则。游戏玩法:
①转转盘的幼儿在音乐开始前转动转盘,转盘指针指到“羊、枪、狼”中任意一个角色就代表坐在圈上的幼儿集体扮演这个角色。②下山进村庄的狼的扮演者是不知道大家要扮演的角色的。③音乐响起时,下山进村庄的狼围着幼儿坐成的圈慢慢走,等唱到“看见了”的时候要找一个朋友面对面站好,面对面的朋友可以起立退到椅子后面,等大家唱完“看见了,那是一只狼(羊、枪)”的时候,两人要快速反应是追是躲,还是抱抱打招呼。
(5)教师扮演狼,随乐游戏。(6)幼儿扮演狼,完整游戏。(7)反馈游戏问题,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反思: 1.体验唱游活动带来的快乐从三个方面把握唱歌和玩游戏的尺度:
(1)游戏和歌曲情境相互匹配。
《一只狼》的游戏灵感来源于“人、枪、虎”游戏。本次活动中,根据歌词内容教师将原来的“人、枪、虎”调整为“羊、枪、狼”。游戏中幼儿在三个角色之间不断转换,他们可以多次边唱边玩。(2)游戏与歌唱的比重要协调。
一节活动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幼儿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这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教师设定的r!羊、枪、狼”游戏比较难,是一个需要幼儿快速反应的智能游戏,因此歌词一定要简单,降低幼儿边游戏边唱歌的学习负担,促进幼儿快乐游戏。
(3)游戏对歌唱要有推进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引入了转盘游戏。转盘这一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如超市、楼盘开奖等。转盘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促使幼儿对结果产生好奇。幼儿有了对结果的好奇心,就会想以最快的速度知道“狼看见了谁”,从而满足好奇心。因此,幼儿才会一遍遍、一次次地想去转转盘,去唱歌。2.激活智能游戏带来的兴趣
转盘游戏激发了幼儿对歌曲结束时到底唱什么的好奇心,每次唱的结果都有可能不一样,唱完整首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过程。当然,在一个活动中光有好奇心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好胜心。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好胜心又是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教师设计活动中的智能游戏:当狼看到羊的时候要去捉;当狼看到枪的时候要跑;当狼看到狼的时候要抱抱。这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不仅需要幼儿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还要幼儿具备一定的克制能力,即知道在转盘转出结果时不能揭露答案,必须等到歌曲演唱到最后才能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快速反应与克制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一大挑战,在孩子们做到这两点的时候,他们获得的成功体验是巨大的。同时,幼儿在这次边唱歌边游戏的体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会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今后的歌唱、游戏、音乐等活动中,更加积极的面对各种活动、面对人生。
第三篇: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歌唱教学活动大班《一只狼》教案
大班音乐教育活动:一只狼
周宁娜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理解歌词,学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狼、羊、枪。
2.用替换词的方法创编并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快速反应对应角色的任务。
3.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一只狼》的游戏玩法和游戏规则,并能将转盘角色用唱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听过故事《狼和羊》,了解大致情节。
(二)物质准备:
教具:
1、狼头饰、游戏转盘、狼、羊、枪的图片(附1)。
2、曲谱《一只狼》(附2)。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高高的山上住着一只狼。听——它来了!
二、基本部分
(一)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线索。
——刚才歌曲里唱的是谁?它要到哪里去?想要做什么事情?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找羊的呢?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理解“东张西望”的意思。——进了村庄后,狼是怎样寻找羊的?“东张西望”是什么意思?谁能学一学狼东张西望的样子?
3、教师演唱歌曲,加入东张西望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演唱。
2、幼儿演唱歌曲。
3、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幼儿再次演唱。
(三)根据情境逐一创编歌词演唱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狼看到羊的歌词。
——有一天,狼下山进村庄,东张西望想要吃羊,终于看到了,狼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呢?(幼儿猜测)听“看见了,那是什么呀?看见了,那是一只羊。”狼看到的是什么?
一(出示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见了,那是一只羊。”今天狼儿的运气怎么这么好,下山就看到了美味的羊。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引导幼儿加入羊的动作。
——刚才大家在唱歌的时候,我还做了一个羊的动作,我是唱到哪个字的时候做这个动作的?
3、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羊的歌曲。
4、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枪的歌词。
5、引导幼儿加入打枪的动作。
6、引导幼儿创编,狼看到狼的歌词。
7、引导幼儿加入抱抱的动作。
(四)通过转盘游戏,学唱歌曲
1、介绍转盘的使用方式。
——今天这只狼跑到我的转盘指针上来了,当我转动转盘后,转盘的指针对着谁,我们就要唱谁。唱出它的时候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
2、教师转转盘,演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加入动作。
3、配班教师扮演狼,个别幼儿转转盘,大家随乐游戏。
4、回忆游戏玩法,明确游戏规则。附:游戏玩法
(1)转转盘的幼儿在音乐开始前转动转盘,转盘指针指到“羊、枪、狼”中任意一个角色就代表坐在圈上的幼儿集体扮演这个角色。
(2)下山进村庄的狼的扮演者是不知道大家要扮演的角色的。(3)音乐响起时,下山进村庄的狼围着幼儿坐成的圈慢慢走,等唱到“看见了”的时候要找一个朋友面对面站好,面对面的朋友可以起立退到椅子后面,等大家唱完“看见了,那是一只狼(羊、枪)”的时候,两人要快速反应是追是躲,还是抱抱打招呼。
4、教师扮演狼,随乐游戏。
5、幼儿扮演狼,完整游戏。
6、反馈游戏问题,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反思: 1.体验唱游活动带来的快乐从三个方面把握唱歌和玩游戏的尺度:
(1)游戏和歌曲情境相互匹配。
《一只狼》的游戏灵感来源于“人、枪、虎”游戏。本次活动中,根据歌词内容教师将原来的“人、枪、虎”调整为“羊、枪、狼”。游戏中幼儿在三个角色之间不断转换,他们可以多次边唱边玩。
(2)游戏与歌唱的比重要协调。
一节活动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幼儿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这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教师设定的r!羊、枪、狼”游戏比较难,是一个需要幼儿快速反应的智能游戏,因此歌词一定要简单,降低幼儿边游戏边唱歌的学习负担,促进幼儿快乐游戏。
(3)游戏对歌唱要有推进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引入了转盘游戏。转盘这一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如超市、楼盘开奖等。转盘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促使幼儿对结果产生好奇。幼儿有了对结果的好奇心,就会想以最快的速度知道“狼看见了谁”,从而满足好奇心。因此,幼儿才会一遍遍、一次次地想去转转盘,去唱歌。
2.激活智能游戏带来的兴趣
转盘游戏激发了幼儿对歌曲结束时到底唱什么的好奇心,每次唱的结果都有可能不一样,唱完整首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过程。当然,在一个活动中光有好奇心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好胜心。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好胜心又是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教师设计活动中的智能游戏:当狼看到羊的时候要去捉;当狼看到枪的时候要跑;当狼看到狼的时候要抱抱。这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不仅需要幼儿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还要幼儿具备一定的克制能力,即知道在转盘转出结果时不能揭露答案,必须等到歌曲演唱到最后才能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快速反应与克制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一大挑战,在孩子们做到这两点的时候,他们获得的成功体验是巨大的。同时,幼儿在这次边唱歌边游戏的体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会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今后的歌唱、游戏、音乐等活动中,更加积极的面对各种活动、面对人生。
第四篇:大班音乐教案:雪莲花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雪莲花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标:
1、熟悉并喜爱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2、了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情绪,学会演唱歌曲。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准备:
维吾尔族服饰若干套歌曲:《雪莲花》、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1、今天段老师要带你们到遥远而美丽的新疆去看一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听一听那里优美动听的歌曲,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我走进新疆吧!
2、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发声练习
1、跟老师学一首很简单的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C—G模唱歌曲。
(三)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
1、你见过维吾尔族的人吗?她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介绍维吾尔族的民族服饰:马家、长裙、帽子。
3、维吾尔族的女孩子喜欢梳着一头的小辫子,一般来讲,梳了多少个小辫子,就证明这个女孩子有几岁了。
4、平时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中也有新疆的特产,你知道是什么吗?。(葡萄干、羊肉串等)
5、新疆人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他们用这种方式歌唱美好的生活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6、听几首新疆的音乐:说一说这几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学习歌曲
1、新疆还有一种特别珍贵的草药叫雪莲花,这中草药不畏严寒,生长在雪山上,因此特别珍贵
2、听歌曲《雪莲花》。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3、再听老师唱一遍歌曲,说说歌曲内容。
4、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5、老师还编了一个新疆的小舞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学一学?
6、下次课咱们就来学学这个小舞蹈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风格的儿歌。最初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里学唱的。简洁的曲子,朴素的真情,把人带到辽远的北疆,一片深情寄予边防军。
第五篇:《捏面人》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捏面人》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捏面人》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辅导材料和你表现动物或人物。
2、初步尝试自己的泥塑动物及人物上色。
活动准备:
1、玩具小动物,动物图片、泥、泥工板、辅助材料(雪花片,牙签、小珠子等)油画笔,颜料。
2、幼儿已有使用油画笔的经验。
3、参观动物园,对一些常见的小动物的外形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回忆参观动物园的经验。
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身上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
二、请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玩一玩。
1、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重点请幼儿观察头、身体及其他特征明显的部位)
2、看看它身上有哪些颜色?
三、请幼儿说一说画画中的泥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你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怎么解决?(可以看看玩具,图片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四、幼儿尝试制作。
1、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辅助材料。
2、幼儿完全制作好了再上色。
3、提醒幼儿上色时,注意保持小动物形象特征的清新。
4、鼓励幼儿捏一个以上的泥塑作品。
五、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六、活动评价。
1、能用泥捏一个动物或人物。
2、幼儿能用颜色给自己的泥塑小动物或人物。
《捏面人》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幼儿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听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 各种捏好的面人造型图片(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和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等)、多媒体课件。
3、空白纸四张、笔。
【活动过程】:
1、观看各种面人造型图片ppt,引出歌曲。
1)播放《西游记》片尾曲的音乐,导入活动
教师:徒弟们,跟师傅一起去西天取经哦(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活动室,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找到座位坐好)
2)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各种各样的面人,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见过捏面人吗?说说看你们都见过什么面人?
教师:你们见到的`这些面人是谁捏出来的呢?
教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的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都捏了些什么?(播放课件)
教师:老爷爷捏了哪些面人呢?(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慢羊羊、灰太狼、红太狼、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等)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太多了,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教师边做动作边引出歌词: “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引导幼儿跟教师学念这句歌词。
2、熟悉歌曲《捏面人》旋律与主要内容。
1)教师范唱歌曲,在“捏一个xx x|x x |x -”部分时,只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中的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形象,并不唱。
2)请幼儿猜猜:“爷爷都捏了什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
幼儿先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猜出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部分歌词。教师再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出现的先后顺序。
3)幼儿看图片随伴奏按节奏边做动作边念“捏一个xx x |x x |x -”部分的歌词。
4)教师和幼儿随着钢琴的伴奏按节奏完整的边做动作边念整首歌词。
5)完整学唱歌曲《捏面人》。
?8?5 师生相互扮演老爷爷与面人,幼儿边看图片教师边用动作提示幼儿各部分的歌词内容。
?8?5 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逐步学唱歌曲2~3遍。
3、按故事主题创编部分歌词。
1)师幼讨论故事主题。“老爷爷捏的是什么故事?(《西游记》的故事)那你想编一个什么故事呢?”(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参加讨论 )
2)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尝试对“捏一个xx x |x x |x -”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教师将幼儿的创编简化成图,画在空白纸上,并按序排好在黑板上。
3)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教师鼓励幼儿加快速度演唱歌曲。
5) 教师逐一抽去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学会演唱。
6) 在没有图片的提示下,幼儿完整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表演歌曲。
一部分幼儿扮演老爷爷,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面人进行“捏面人”活动。表演老爷爷的幼儿可随意的把表演面人的幼儿“捏”成任意造型。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角色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在本节活动的难点部分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幼儿喜爱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幼儿提供素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以及大胆表现的能力。活动中幼儿创编出了“捏一个喜羊羊在跑步;捏一个美羊羊在化妆;捏一个懒羊羊在睡觉;捏一个沸羊羊在举重……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图片和脱离图片,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活动结束后我又利用下午活动的时间巩固练习了这首歌曲,幼儿能完整、正确的唱出整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