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快乐歌》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快乐歌》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寓意,学习《快乐歌》的歌词,体验《快乐歌》带来的开心的感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快乐歌》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快乐歌》的歌词。
2.用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寓意。
3.体验《快乐歌》带来的开心的感受。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水彩笔一支、画有快乐笑脸和小手的图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快乐的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高心吗?为什么很高兴?
2、鼓励幼儿自由说说高兴的事情。如:好朋友和我一起做游戏了,我和小伙伴一起看图书、听故事了。
3、教师:看来大家都很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快乐歌》吧!
二、完整地倾听《快乐歌》两遍
1.第一遍欣赏: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看图片。
——教师:你们在听的时候,感到快乐了吗?(引出歌曲的名字)
2.第二遍欣赏:用拍手的形式表现歌曲节奏。
——教师:真是一首快乐的歌,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拍拍手吧!
三、讨论歌曲表达的意思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代表笑脸和小手的图卡。
3.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高兴)
4.教师:这是一首很快乐的歌,我们心里高兴的时候,可以边唱歌边跳舞!
四、学唱歌曲
幼儿跟唱歌曲2~3遍。
——教师:小朋友们一定很想唱这首歌了,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轻声唱一唱吧!
——幼儿跟唱数遍。教师应注意幼儿的音准和咬字是否清晰。
五、创编动作
1、幼儿讨论。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拍拍手,我们还可以怎样表达高兴和快乐呢?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如:跺跺脚、拍拍肩、摸摸脸、哈哈笑、抱一抱等。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立即用简笔画出他们的想法。
2、大家一起唱一唱。
——教师:我们把开心时的动作创编到歌曲里去吧!
——教师用图卡示意幼儿表演唱:“如果感到快乐,你就╳╳;如果感到快乐,你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体验《快乐歌》带来的开心的感受,用仿编的方式对快乐的心情表达,音乐一响起幼儿就很兴奋,在后面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主动站起来边唱边做动作,并邀请幼儿与同伴一起作游戏,最后让幼儿把拍手换成了其他动作效果也非常不错。
本文扩展阅读: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从内心由内到外感受到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第二篇:欢乐歌教学反思
篇一:欢乐歌教学反思
《欢乐歌》教学反思
胡晓萍
《欢乐歌》这首牙买加民歌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本中,难度不高,只有4个乐句,但是它是以轮唱歌曲的要求出现的,编者的意图也就非常明了了。有人这么定义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有过轮唱经验的人都知道,轮唱的难点于,同一曲调要有规律的错开,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受到另一声部的干扰。通过三年级4个班级的轮唱教学,轮唱的效果还不错,总结为以下点:
1、先唱后听。歌曲《欢乐歌》第一遍为齐唱,第二遍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对于只有4乐句的歌曲,齐唱是很容易的。然而对于没有轮唱的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先听,他们必定会跟着大声的演唱,只能感觉歌曲的演唱很乱,对学唱没有很大的作用,而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该先进行轮唱练习后,再让学生安静的聆听录音中的范唱,听听轮唱此起彼伏的效果,还可以边听边找找自己演唱的声部,这时的聆听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至始至终轻声唱。轮唱最怕声部抢,特别是初学时,生怕自己声部弱。教师要特别强调,两声部不比声音的响亮,而是比声音的整齐,这就需要时刻提醒用悄悄话的声音进行演唱练习。
3.先唱旋律后填词。这首歌曲的旋律前后句相同,如果单声部演唱,非常简单,但是却同时给轮唱带来了很大的音准问题。因此,先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再进行这一部分旋律的轮唱,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高,很好的解决演唱的音准问题。
4.教师指挥手口并用最重要。初学轮唱时,教师千万不能用琴伴奏,因为这时,教师双手的正确指挥远比被困在琴上重要的多。双手指挥的同时,教师还要配以夸张的口形在每句的开头,给两个声部轮流提示。
5.齐唱轮唱做比较。当熟悉了歌曲的轮唱后,对歌曲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齐唱—轮唱—齐唱,简短的歌曲进行3次不间断的演唱,增强了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6.巩固练习很有趣。在快要结束教学是,我让学生挑了几首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歌曲,进行轮唱,如果每首都要完整演唱,即使时间允许,从歌曲难度上来说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当学生选好曲后,教师只要指挥他们演唱歌曲的第一、二句就可以了。这样做,只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很强,它可以用在每一首歌曲的演唱,至于哪一些歌曲适合轮唱,那就以后再慢慢学习了。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进行最初级的合唱练习,令我非常高兴的是,学生和我的感觉一样:虽然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唱这首《欢乐歌》,但是,四十分钟过得很快。这也许就是合唱的魅力了,合唱是最难的演唱,但它也被称是最美的人声。也有很多学生告诉我,这节课下课后觉得非常累,我想,这是因为,合唱是一种需要你全神贯注去做的事情,要同时看指挥、听声部、唱歌曲,一秒的不留神都会让使你的合唱集体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甚至会影响合唱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编排了许多合唱作品。音乐教师都普遍认为合唱教学非常难,这是事实,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化难为乐”,这是我想努力做到的。篇二:欣赏《欢乐歌》_姜婷婷
欣赏《欢乐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苏少版教材十一册的第四单元“丝竹流韵”。本课着重欣赏了民乐合奏《欢乐歌》,并借助《欢乐歌》使学生了解“江南丝竹”这种音乐体裁,拓展部分欣赏了轻音乐《紫竹调》,以江南水乡音乐为主线,通过听、看、唱、动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寻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欢乐歌》这首乐曲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旋律流畅由慢渐快,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面,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欢乐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通过欣赏《欢乐歌》认识一些民族乐器,熟悉、了解“江南丝竹”这种器乐体裁以及丝竹乐队的组合。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段欣赏《欢乐歌》,熟悉主旋律,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民乐合奏《欢乐歌》和轻音乐《紫竹调》加深学生对江南音乐风格特征的了解,激发他们探寻江南水乡音乐文化奥秘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聆听并分析民乐合奏《欢乐歌》,以及引导学生了解“江南丝竹”这种器乐体裁。难点则是对乐曲主旋律的熟悉及认知。
五、教学方法
运用观赏、模仿、示范、讲解、表演等方法来执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江南水乡风光图。(互联网下载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刚才画面上的地方好多同学可能都去过、看过,你们知道是哪里的风光吗?
生:?? 师:能描述一下吗? 生:??
二、欣赏《欢乐歌》
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这样赞美过江南的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不光有如此秀美的风景还回荡着如绵绵江南雨般的丝竹音乐。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欢乐歌》,请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初听《欢乐歌》)
生:??
2、师:听得真仔细!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其中的一些乐器。(互联网下载乐器图片)
4、师:在刚才演奏的丝竹乐队中你们知道哪些乐器属于“丝”哪些乐器属于“竹”?
生:??
5、同学们说的很好!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是这样的:“丝”一般指二胡、琵琶、扬琴等为代表的乐器,“竹”是指以笛子、箫、笙等为代表的乐器,还有一些如鼓、板鼓、碰铃等乐器为它伴奏。师:有没有听出乐曲的情绪变化? 生:??
6、师:不错!谁来说说“慢”表现的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一重场景呢?“快”呢?下面让我们再来分段听一听,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两段不同的情绪变化。
生:??
7、师:(听乐曲多媒体展示)它分为两段,第一部分为慢板和中板,旋律平
缓柔和,第二部分为快板,情绪热烈欢快。
8、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乐曲中始终有一段主旋律在反复出现?今天,我们特意请来了梁老师用笛子来给大家了演奏一下主旋律。大家欢迎!
9、师:梁老师的演奏真棒!想不想在听一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笛子哼唱!
10、师:感谢梁老师的演奏!同学们想不想也来演奏一下呢?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欢乐歌〉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队的演奏模仿动作。(互联网下载视频)
三、拓展欣赏《紫竹调》
1、师:欣赏完〈欢乐歌〉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喜欢上江南丝竹了?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演奏风格与江南丝竹极为相近的轻音乐〈紫竹调〉。一起来听听看!听完说一说乐曲的情绪(初听乐曲)提醒学生乐曲中的乐器变化 生:??
2、师:这首轻音乐《紫竹调》旋律优美抒情,曲调流畅!下面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轻音乐《紫竹调》和我们刚才欣赏的民乐合奏〈欢快歌〉,用这边四个词组中哪些适合概括这两首作品的风格?
生:??
3、师:你们的感受非常准确!清新幽雅,流畅柔婉正是江南音乐的风格。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紫竹调》,感受一下江南音乐的优美旋律!(互联网下载相关视屏)
四、教师小结
江南是一幅画,江南是一首诗,江南更是一首歌。让我们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中结束今天的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纯欣赏的课型,是尝试也是挑战,对于我而言,没有听过一节这样的课更没有上过,刚开始准备时我就一直在思索着该如何去上?怎样才能上好?在组内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为之收集大量的资料,因为本单元与江南有关,首先想到了江南的美景,因此通过网络下载了一些有关江南水乡的图片组合作为导入,更以白居易的名句描绘出江南之美,同时引发学生探索江南水乡文化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出丝竹音乐,通过听赏《欢乐歌》,利用网络下载了其中一些如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的图片、音色供学生欣赏和聆听,以及观看《欢乐歌》的现场演奏的视频,了解、熟悉并且喜欢上这种具有特色的器乐体裁——江南丝竹。在熟悉《欢乐歌》主旋律这一环节,由于考虑到比较难唱,我请了梁老师用笛子为学生进行演奏,让他们跟着哼唱,降低了学唱的难度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遵循了教学目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各项教学内容能做到有铺垫,有高潮。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每一次都有新的创造,但也会留下一些遗憾。例如:安排学生二胡演奏的时间太短,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彻的还不够到位,在模仿乐队演奏环节如果能加进学生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就更好了!篇三:欢乐歌说课稿
初二音乐第五单元《欢乐歌》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欢乐歌》,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从聆听入手让学生感受“丝竹乐”。
2、欣赏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聆听和哼唱主旋律的音乐
实践中,分析乐曲。
二、说教材
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说。
1、教材分析
《欢乐歌》属于中华民族器乐曲中的“丝竹乐”,旋律具有江南丝竹清新流畅、典雅细腻的风格特点。乐曲采用将“母曲”放慢加花变奏的手法发展而成,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2、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比七年级有了提升,但偏爱流行音乐。本节课引导他们去欣赏中华民族音乐“丝竹乐”,希望学生通过欣赏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能主动去聆听,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3 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解民族器乐音乐发展手法中的“变奏”,知道《欢乐歌》用到
手法。
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点,听辨出乐曲《欢乐歌》的主奏乐器。对江南丝竹音乐感兴趣,能主动去聆听江南丝竹音乐,的“美”。
4、教学重难点
课的重难点:
乐风格特点,听辨出乐曲《欢乐歌》的主奏乐器与变奏。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取的教法和学法是
用歌曲欣赏、问题讨论、引导、及时评价等方法教学。
过音乐欣赏、合作、探究、展示等方法进行学习。
为四个环节)
(一).知识链接:
器乐形式。是一种丝弦与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
胡、琵琶、扬琴等 竹管乐器:笛子、笙、箫等
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知识目标:初步了了放慢加花的变奏能力目标:能感受情感目标:身为江南人,能并体会到丝竹音乐结合学生的实际本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为克服重难点我采(1)教法:教师采(2)学法:学生通
四、说教学过程(分丝竹乐:中国传统(1)丝弦乐器:二(2)乐种有“江南(3)丝竹乐特点:
①小:小型重奏 ②轻:音乐轻快 ③细:风格细腻
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
富的表现形式。
(1)变奏手法有:节奏(疏、密)变化、速度(快、慢)变化、力度(强、弱)变
化、音色变化及旋律的放慢加花等。
(2)放慢加花:是将母曲的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放慢,并将旋律加花装饰,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本上没有的,但与本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自习填空 1.江南丝竹流行于______ 一带。主要乐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音乐具有______ 的特点。
2.中华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一般分为______ 组、______ 组、______ 组、______ 组。二胡属于______组乐器,笛子属于______组乐器,扬琴属于______组乐器,鼓属于______组乐器。
3.“放慢加花”这种变奏手法是将______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______,并将旋律______,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课本上和知识链接上的知识点,加强他们对本课学习内容上的认识.>
(三).合作展示
(1)初步聆听《欢乐歌》:
聆听《欢乐歌》,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中出现的乐器哪些属于“丝”哪些乐器属于“竹”?
(2)唱一唱《欢乐歌》的母曲主旋律。
(3)复听《欢乐歌》:
1、从旋律、节奏、乐器音色、放慢加花等音乐要素分析《欢乐歌》的变奏。
2、说一说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和学唱旋律的音乐实践中,理解乐曲的音乐要素、音乐风格等特 征.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并积极展示,使被动欣赏成为主动欣赏,教师给予引导。>
(四).教师小结与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错误得到纠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最后为校本作业
课外下载聆听一首江南丝竹音乐,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点,报至课代表处登记。篇四:合唱教学《欢乐歌》教学反思
合唱教学《欢乐歌》教学反思
合唱教学《欢乐歌》教学反思 其实早就应该写下这篇反思了,总有惰性,一直没能提笔写起。今天一人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终于决定拿出笔来记下心中的想法。从去年“六要素”教学比赛开始,才认真地研究过《欢乐歌》这一课。去年“六要素”比赛时,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不是完全熟悉了,只是浅浅地研究了一下,为了比赛而去比赛,只是知道在这首歌的第四乐句是后半拍起,把这一点当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上课时反复对此乐句进行练习,结果课上轮唱效果并不好。后来听得前辈老师的授课,才明白此课最重要的难点是节奏,是整首歌曲节奏的稳定性。因为歌曲本身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要学生进行单声部演唱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要他们进行二声部轮唱,能稳定节奏才是最重要的,节奏稳定了,这节课重难点即解决了,此课才算完成了。在去年赛课后,本人又有幸任教三年级,在三年级下册中又再一次接触到了《欢乐歌》这首轮唱歌曲。这次我再次研究教材,总结上次赛课的经验,在常规课中对学生进行班级合唱基础练习,并请出“节拍器”来稳定学生节奏,通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好这首歌曲。于是在今年片区“六要素”比赛中,我又再次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比赛内容。片区课题是由赛课老师自行决定的,我放弃选择单声部简单歌曲,而选择这首二声部轮唱歌曲,就是想检验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效果。片区赛课地点是在兄弟学校,我提前一天询问了兄弟学校三年级任教老师这班学生的情况,是否接触过此类歌曲,答案是否定的。这班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轮唱歌曲,只是在二年级时唱过《多年以前》这首歌曲。于是上课前我又重新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尽量把简单的东西简单化,把原来设计的节奏练习“ta ta ti i li ta ti i li ti i li ta a ”改为 “ 嘿 嘿 嘿 嘿 嘿嘿 嘿 嘿 嘿 嘿— ”,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节奏。此时我又请出“小指挥”来协助我指挥大家,一个“小指挥”不够,我就请出了两个“小指挥”,一个人指挥一个声部。当然“小指挥”是班级节奏感乐感都相对较好的学生。最后这节课在我“精心”的设计下,算是完成了。但在进行轮唱练习时,演唱二声部的学生总还是不大稳定,所以导致歌曲轮唱有时能完成,有时却完成不了。所以要唱好轮唱歌曲,节奏还是最重要的,同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为了走过程而走过程,应该是确保上一个环节已完成的情况下再继续往下一个环节。班级合唱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长期的在班级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向前摸索、研究,才不会退步。相信在以后的班级合唱中,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做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真正享受合唱带来的美!篇五:课题《采茶舞曲》《欢乐歌》
课题:《采茶舞曲》《欢乐歌》
教学对象:7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钢琴
设计思路: 1.学唱《采茶舞曲》,细心聆听录音及范唱颇为重要。在聆听音乐时,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及方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欢乐歌》的音乐情绪,辨认它都使用了哪些乐器,认识它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2.由于歌曲的旋律颇为婉转细腻,在演唱的准确性及流畅性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困
难。为此,在学唱初期可适当地放慢一些速度,待有把握时再将速度还原。
3.为把握歌曲的风格,要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细致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解决这类技能问题时切勿陷入纯技能的专业训练之中。相反,要在表现音乐情感、刻画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例如:比较“春天呀满山新茶吐芬芳”一句,有无顿音?其情感表现与艺术效果有何不同?比较后,引导学生在追求准确表达歌
曲情感及美的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去唱好连音与顿音。
4.在情感表现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要求,应该怎样安排它的力度层次呢?”
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演唱并选择一两种大家满意的处理意见。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导入,让同学们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通过倾听和演唱,了解江南音乐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同学们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一些显著的特征。
教材分析:《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音乐中揉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
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采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欢乐歌》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江南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1、乐曲导入及学生欣赏体验。在大屏幕上播放江南水乡的画面和苏州园林的画面,同时由教师用曲笛、萧或钢琴演奏乐曲《欢乐歌》作为对画面的一种音乐上的描述。听江南风格的乐曲,看江南美景,形成视听的统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江南音乐。
2、乐曲介绍:《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乐曲的旋律流畅明快、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这首乐曲采用将母曲放慢加花变奏的手法发展而成。
3、提问与讨论:(1)、这首乐曲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段音乐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感受?
(3)、它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圆润、细腻、婉转悠扬是江南音乐的普遍特点。
(4)、这种音乐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试着说一些北方和南方的方言,共同讨论“语言对形成音乐风格所等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4、引导学生唱唱《欢乐歌》的旋律片段,逐段地感受、体验其速度、旋律上的联系与变化,认识、理解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乐曲的结构。
5、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认真的聆听《采茶舞曲》并试着打一下节拍。
6、师生共同讨论《采茶舞曲》的音乐特点
(1)、歌曲的音调流畅而柔美。
(2)、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
(3)、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采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
7、再次认真的聆听《采茶舞曲》再次感受乐曲带来的那份流畅和柔美。初步掌
握作品的节奏和曲调。印证讨论的结果。
8、学唱《采茶舞曲》。适时地纠正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如:第三小节的附点,第十五小节的切分等„„
9、讨论与演唱:请几位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采茶舞曲》。
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中的情感:
(1)以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作为这首作品的演唱基调。
(2)歌曲的前四句歌词要唱得轻巧抒情。
(3)后六句则要唱得跳跃活泼、清新明快。
10、演唱《采茶舞曲》教师分发小打击乐器 演示打击乐器的固定节奏:铃鼓:0ⅹ0ⅹ 碰钟:ⅹ— 梆子:00ⅹ0 教师演奏钢琴,学生们按照讨论的结果所设定的演唱要领来演唱《采茶舞曲》。个别同学演奏小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和伴奏。
11、课堂总结学:学生复述江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学生复述《采茶舞曲》的演唱要领。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蘑菇》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蘑菇》及教学反思范文1
活动目标:
1、学会沿针孔轮廓撕蘑菇伞,掌握撕的技能。
2、激发幼儿相互合作,帮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幅(图下防有兔妈妈和小兔劳动的场面,图上防画有乌云雨点。)
2、两张半幅图(一张是阴天,一张是晴天,可覆盖大背景图的上方。)
3、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大纸一张,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幼儿操作纸若干、浆糊、抹布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大背景图(晴天覆盖乌云和雨点)。
1、提问:(1)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天气怎么样?
提问:(1)呀!一会天气要怎么啦?
(2)小兔们淋了雨会怎么样?
(3)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使小兔们淋不到雨呢?
3、教师小结幼儿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做伞送给小兔们,好不好?
(三)教师讲解示范撕伞的方法。
(1)教师着重示范讲解撕伞。
(2)伞撕好了,那怎样送给小兔呢(启发幼儿说出伞应送到小兔的头上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的要求(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五)活动评价。
(1)小朋友们看,哪一把伞最好看?为什么?(幼儿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刚才呀!小兔们得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他们非常高兴,还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那平时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不管是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轮廓纸,继续提高幼儿嘶和贴的技能。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帮助。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估计一般孩子能完成的,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孩子们困难重重,有的甚至手足无措。我仔细分析了原因:首先,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动手能力方面几乎都没有重视过培养,做任何事都是大人一手操办的,导致这些这些孩子一遇到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就显得很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只会说“老师,我不会”。他们的撕纸有些其实就是“拉”纸,这对于小班的孩子确实有些困难,需要空间概念和手部力量及手眼协调等能力,所以我想多练习就能提高他们这方面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孩子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
小百科:蘑菇称为双孢蘑菇,又叫白蘑菇、洋蘑菇,隶属于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较广泛、产量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很多国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国总产量占世界第二位。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蘑菇》及教学反思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85%幼儿能撕2-3cm长度的纸,15%的幼儿依靠帮助也能完成,并粘贴在蘑菇房相应的位置上。
2.锻炼幼儿小手肌肉群、发展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墙上、地板各画2间蘑菇房学具供幼儿用的彩色纸、浆糊、抹布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撕贴过程动作较协调
教学难点:逐步掌握撕纸要领
教学过程:
1.启发幼儿观察:这几间新建的小动物蘑菇房有的地方还不是完美,需要请小朋友帮助装修。
2.装修的内容是:房顶和栏杆
3.教师讲解示范
房顶:
把小肥猪卡片白色的地方撕掉,然后粘贴。
把小猴哥哥卡片深绿色的地方撕掉,然后粘贴。
栏杆:把彩色纸撕开,然后粘贴。
撕纸要领: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4.要求:粘贴动物卡片(贴斜和倒均可)、栏杆(竖横均可)。
5.布置作业:装修小肥猪、猴哥哥的蘑菇房,做好栏杆保护小花小草。
6.讲评:分别讲蘑菇房和栏杆的装修情况。猴哥哥、小肥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让幼儿感受、体会“帮助”后的愉快心情。
课后评析:
1.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风格,表现在:把蘑菇房画在地上,席地作业,幼儿回归大自然,回归地上(在地上作业的比在墙上作业的次数要多);破坏思维的定势,蘑菇房不一定是小兔的家,蘑菇房也会是小猴小猪的家,等等。
2.教学环境和过程拌随着轻松、愉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作业。
3.难点的地方,选用幼儿易读易记、朗朗上口的重叠词“撕一撕、移一移”进行示范和幼儿模拟练习。
4.建议:美术作业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入无限的想象力,让我们的家园热闹起来。蘑菇家园里可以有着许多的蘑菇房子,许多的小动物和小花小草。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蘑菇》及教学反思范文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半圆形和椭圆形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
2.学习用多种颜色的圆点菇,颜色要涂得浓,增强美感。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小兔图片、范画。
2、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圆的圆,扁的扁,有的像房子,有的像花伞,一个又一个,地上长出一大片,小白兔呀真喜欢。这是什么呀?小兔为什么喜欢蘑菇?
2、有一天,小白兔拿了一只篮子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它一边唱歌一边走,走了好长一段路,快到树林了,突然太阳公公被乌云遮住了,下起了小雨,小白兔说:“我雨伞也没带,怎么办呢?”他动了动小脑筋,微微一笑,就一直往前跑,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白兔来到了什么地方避雨?
3、噢,原来小白兔来到了蘑菇地里避雨,小兔喜欢吃蘑菇,大蘑菇还可以用来避雨、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所以小兔子可喜欢蘑菇了。可是,小兔子说最近很少下雨,森林里都很少蘑菇,它们都要饿肚子了,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画些蘑菇送给小兔子。
二、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是什么样子的?蘑菇怎么画呢?(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示范画几个蘑菇:先画半圆形或圆形的蘑菇顶,再画细一些的蘑菇柄,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然后给蘑菇顶蘑菇柄上漂亮的颜色。
3、带领幼儿边说边画: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边说画蘑菇的方法边一起来画画蘑菇。(书空练习)
三、幼儿作画,巡回指导
1.发放绘画工具,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作画:今天老师要看看那些小朋友画得又快又好。
2、鼓励幼儿大胆落笔,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画得多,并注意顶和柄的衔接。
2、会用多种颜色给蘑菇画上漂亮的花纹。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画好蘑菇顶。
四、讲评作品
1、收拾作画工具。
2、老师以小白兔的口吻表扬画得多而漂亮的小朋友:小朋友,谢谢你们画了这么多漂亮又美味的蘑菇送给我们。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涂色课,由于小班孩子刚开始接触颜色,所以我并不要求他们认识颜色,先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知道变换颜色去涂。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懒惰虫》教案及反思
教科院12级学本2班 12131020211 郭正强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并较自然地进行歌唱。
2、能在歌曲结束时,及时模仿动物叫声或用语言对问句并作出相应的回答。
3、不愿意做懒惰虫,乐意做一个勤劳的孩子。活动准备:
一只毛茸茸的小鸡玩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座位排成“圆形”,并玩过“点兵点将”游戏。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蜜蜂做工》。
驾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从活动室外面飞进教室,并在教室里边唱歌边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点兵点将”游戏。
(1)教师出示小鸡玩具,问小鸡:“你是小小鸡,你是一只小小鸡?(小鸡没有回答)。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能帮助小鸡回答吗?(如: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声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师边用《懒惰虫》歌曲旋律唱问:你是小小鸡„„“边逐个对座位上的幼儿点小鸡。歌曲唱完,被点的最后一名幼儿站起用“叽叽叽”叫声表示回答。(4)由幼儿建议,教师边唱其他小动物边点兵点将,鼓励和表扬幼儿大胆地利用相应的叫声进行回答。
三、学唱歌曲《懒惰虫》。
(1)看图片,并用语言表现对懒惰虫的理解。“懒惰虫是什么样的人?”(2)边玩游戏边听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教师边唱边点人,唱完后提问:“懒惰虫什么地方痛?”
(3)倾听教师第二遍范唱,然后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动身体,双臂抱紧等)
(4)秒年 用手指两拍一下做点人动作,边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四、游戏《懒惰虫》。
(1)学习用语言和动作,坚决大胆地表现对懒惰虫的否定。教师:你们是不是懒惰虫?幼儿:我不是懒惰虫。
(2)介绍游戏玩法:教师或幼儿扮演点人者,边唱歌边点数寻找懒惰者,当歌曲唱完后,被点到这,必须站起来,大声地否定:“我不是懒惰虫”。(3)讨论活动:你喜欢懒惰虫吗?为什么?激励幼儿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
学习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词:刚才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做挠痒痒的游戏,可开心了!咦,有一条毛毛虫还在睡懒觉呢,大家都去叫它:“醒来啦,太阳出来啦!”可是它却说:“哎哟,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么叫他都不愿意起床,不愿意做事请。大伙儿生气了,就叫他“懒惰虫”。大树爷爷笑眯眯:“别着急,我来试试”。
2、清唱示范歌曲。
提问:大树爷爷用什么办法把毛毛虫叫醒了?为什么毛毛虫听了大树爷爷的歌会很快起床做事?你听到大树爷爷唱了些什么?
三、情景游戏——唤醒小动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不肯早起,爱睡懒觉,你们愿意去帮助他们吗? 活动反思:
歌曲《懒惰虫》诙谐、幽默,旋律流畅,歌词生动,适合小班幼儿。歌曲虽然以“反面形象”出现,但他的教育意义是很显现的,教育孩子做一个勤奋的人。“勤奋”的概念很宽泛,对于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难度,想到班级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现象,因此,我把音乐中的“懒惰虫”特指为不愿早起,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负面影响,我又赋予歌曲《懒惰虫》一个特定的功能,即“唤醒功能”,大树爷爷轻轻一唱,爱睡懒觉的毛毛虫就起床了。多神奇,一首歌变成了一个好办法。基于这两个重新赋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贯穿活动始末,有了反复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发了孩子不当懒惰虫的想法,同时帮助孩子感受体会了歌曲的诙谐情趣。新授歌曲必须要有七八遍的反复跟唱,才会被孩子接受熟悉。单调机械的模唱显然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唤醒小动物”,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学会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儿都沉浸在“帮助唤醒”的角色中,尽情地反复自觉地吟唱。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在学唱新歌,而是在游戏。
第五篇:《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其实早就应该写下这篇反思了,总有惰性,一直没能提笔写起。今天一人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终于决定拿出笔来记下心中的想法。
从去年“六要素”教学比赛开始,才认真地研究过《欢乐歌》这一课。去年“六要素”比赛时,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不是完全熟悉了,只是浅浅地研究了一下,为了比赛而去比赛,只是知道在这首歌的第四乐句是后半拍起,把这一点当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上课时反复对此乐句进行练习,结果课上轮唱效果并不好。后来听得前辈老师的授课,才明白此课最重要的难点是节奏,是整首歌曲节奏的稳定性。因为歌曲本身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要学生进行单声部演唱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要他们进行二声部轮唱,能稳定节奏才是最重要的,节奏稳定了,这节课重难点即解决了,此课才算完成了。
在去年赛课后,本人又有幸任教三年级,在三年级下册中又再一次接触到了《欢乐歌》这首轮唱歌曲。这次我再次研究教材,总结上次赛课的经验,在常规课中对学生进行班级合唱基础练习,并请出“节拍器”来稳定学生节奏,通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好这首歌曲。于是在今年片区“六要素”比赛中,我又再次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比赛内容。片区课题是由赛课老师自行决定的,我放弃选择单声部简单歌曲,而选择这首二声部轮唱歌曲,就是想检验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效果。片区赛课地点是在兄弟学校,我提前一天询问了兄弟学校三年级任教老师这班学生的情况,是否接触过此类歌曲,答案是否定的。这班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轮唱歌曲,只是在二年级时唱过《多年以前》这首歌曲。于是上课前我又重新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尽量把简单的东西简单化,把原来设计的节奏练习“tatatiilitatiilitiilitaa”改为“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节奏。此时我又请出“小指挥”来协助我指挥大家,一个“小指挥”不够,我就请出了两个“小指挥”,一个人指挥一个声部。当然“小指挥”是班级节奏感乐感都相对较好的学生。最后这节课在我“精心”的设计下,算是完成了。但在进行轮唱练习时,演唱二声部的学生总还是不大稳定,所以导致歌曲轮唱有时能完成,有时却完成不了。所以要唱好轮唱歌曲,节奏还是最重要的,同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为了走过程而走过程,应该是确保上一个环节已完成的情况下再继续往下一个环节。
班级合唱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长期的在班级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向前摸索、研究,才不会退步。相信在以后的班级合唱中,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做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真正享受合唱带来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