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慈母情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谴词用句方面的精妙。
3、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围绕“课文哪些地方会让我鼻子一酸?”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慈母的善良与慈祥。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心底感受到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并能发自内心对母亲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慈母情深(板书)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这个“深”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满怀深情的走进这位母亲,走进慈母的深情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深”
1、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用一个词和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一: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忙碌 攥
2、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二: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了(忙碌),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齐读)
3、学习字词,理解词语。
⑴“龟裂”什么意思。师引导:看见过“龟裂的手”吗?
⑵“攥”是什么动作?它的意思是?(生在手中写攥字,写完握起来) ⑶“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你有过向父母要钱鼻子一酸的感觉吗?(没有)围绕一个问题:我原本是来要钱的,为什么我的想法改变了?展开5-25自然段的教学。
过渡: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有少,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说我应感到开心才对,但作者却“鼻子一酸”,想哭!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认认真真画下来,在书旁边写上批注。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深”
(一)、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汇报,反馈:
1、工作环境的恶劣
课件三: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生谈理解。
⑵、师引导: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什么感觉?你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吗?(不愿意)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这句话。
⑶、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从他进去就没停过,你能找出证据吗?(生快速的默读课文,寻找依据)是的!母亲无论是春夏秋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生共同齐读)
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不仅要忍受“震耳欲聋”的噪声,还有车间炙热的环境与污浊的空气。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到鼻子一酸?
2、瘦弱、疲惫
课件四: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⑴、师生合作读这段话。 师引导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给个手势,给他们一个停顿)
⑵、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这样写的好处?
引导:课件五:A、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B、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生反复的读三个句子,体会其不同的写作效果。师从读句子的语速上引导第一个句子就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每个动作都是那么清楚,那么细致。)
(3)师读句子,提问: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怎样的脸?怎样的眼睛?
⑷小结:我看到母亲瘦成这样,憔悴成这样,我能不鼻子一酸吗?还有哪一处说明我的鼻子一酸?
3、忙碌
课件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⑴、生读句子,谈理解。
⑵、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哪?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不换成别的词语?
引导: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迅速又弯曲了背,转眼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反复的读出 “四个立刻”更能体会到母亲的忙碌,辛苦)
⑶、你能读出忙碌的感觉么?(自由读,读出“迅速”的感觉)
小结:如此简洁的语言,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忙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慈母情怀。
(5)其实母亲的忙碌还远远不止这些,课件七: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 【此处,补充资料的出示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与“一元五角钱”中蕴涵的慈母深情。】
⑹、提升、总结:这就是母亲,作家用他妙笔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母亲的那份爱。
4、通情达理 ⑴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八:A、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B、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⑵从“皱皱的毛票”“龟裂”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塞”是怎么的“塞”?(充满期待的、紧紧的、慈爱的、慷慨的、毫不犹豫的 )
⑷教师深情述说:孩子们,你看母亲每月的工资才27元,这一元五角对母亲来说就是她一天多的劳动,最起码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换来的血汗钱呀!此时,母亲却把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拼死拼活赚来的钱掏给了“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深”。
1、这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这无私而伟大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中,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读题――慈母情深
2、朗读课后写给母亲的一首诗 <纸船�D�D寄母亲>,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心里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3、作业: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
篇2:《慈母情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3.把这些词语分两类板书。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反复品读,深入咀嚼文字,领会个中情感,感受母亲之苦。
(1)体会重点词语:
(2)出示补充文本,进一步体会母亲辛苦。
(3)学生谈感受,充分融入自己的体验,再读重点句子。
四、回读课文,拓展意象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五、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2.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3.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六、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出示课件:梁晓声简介
2.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4.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3:《慈母情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片,谈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词语,想象画面。
( )的噪声 ( )的脊背
( )的口罩 ( )的眼神
( )的毛票 ( )的手指
三、默读课文,交流读后收获
四、质疑“我挺高兴她爱看书的!”感受母亲的深深情怀
1.质疑
2.从母亲的语言中感受母亲支持我读书
3.通过联系母亲工作环境和挣钱辛劳感受母亲支持读书的不容易,来领悟慈母深情。
预设一:七八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的意思,体会母亲的工作环境恶劣。
通过联系文章内容感受“震耳欲聋”的噪声没有停止过。
预设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学生针对句子不懂的地方提问题,老师相机引导。
预设: 为什么每句话后面都带上“我的母亲”?
为什么简单的转身动作却让人感受如此漫长?
为什么母亲的口罩是褐色的?
预设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学生自由读,读书感受。
从“立刻”感受母亲忙碌,争分夺秒地挣钱。
五、小结:此时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六、随文练笔,诉说真情
那一天,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大人了!作者心里会想什么?
七、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欣赏冰心《纸船》
篇4:《慈母情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上身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父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还有这样一位贫穷的母亲:用龟裂的手指细数着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那么坦然从容地把钱塞到了视书如命、渴望得到一本心爱的长篇小说,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的儿子的手中。这是怎样感人的一幕啊?请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走近母亲,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文章――《慈母情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测:指名朗读课文并评价。
3、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的。(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巡回指导。)(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和段落,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六,慈母情深,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5:《慈母情深》教案
一、导入
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深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童年,去认识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划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的内容
重点词语:祈祷 疥疮 号啕 呵斥 怂恿 桀骜不驯 惴惴不安 捅 毡絮 龟裂 干瘪 竹篾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师: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学生回答
师:其中重点描写的是――找母亲要钱买书,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语句
1、母亲的工作环境:
一个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潮湿阴暗,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说明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挣钱的不容易)
2、此环境下母亲的形象:
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在缝纫机板上;眼神儿疲竭;指尖龟裂(说明母亲的劳累、辛苦)
3、挣钱如此辛苦的母亲,面对要钱买“闲书”我是怎样做的?
母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并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说明母亲的通情达理)
师:这是一个母亲给予儿子的力量,正是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这就是咱们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可以说作者的成功正是源于――慈母情深)
篇6:《慈母情深》教案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让学生说出作者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场景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用恰当的语言”要求学生有对象意识,和父母沟通时尊重父母,表达时注意使用恰当的措辞、语气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时,要注意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舐犊情深。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能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8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40个词语。
2、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阅读:
1、默读课文,能通过文章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
2、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了解巴德父母对同一首诗的不同评价的原,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两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4、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5、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6、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口头表达: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书面表达:
1、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2、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3、给父母,或朋友,或其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事。作者在为一元五角的书去找母亲,最后得到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母亲》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奖。
梁晓声幼年家境贫寒,19岁时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导员,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他的作品选材广泛,思维独特,文笔跌宕,情感真挚,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泥土气息浓郁的现实生活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染并教育着读者,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了解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知道那时一元钱能买什么;认识文中提到的“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等物品;搜集梁晓声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第六单元导语页的图片)引导: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课件出示:舐犊情深;老牛舐犊;骨肉至亲;情深似海;血浓于水。
(2)导入:今天我们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舐犊情深。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引读: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齐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素)引读: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齐读)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深”字用红色粉笔写)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描绘画面。
(1)引导:看到“慈母”两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母亲的形象?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
预设一:我会想起孟郊的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预设二:我会想起孟子的母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过渡:那么作者笔下慈母情深的画面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慈母情深》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课前通过看导语页,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揭示课题环节,先读“慈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或读不准的字词标注出来。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失魂落魄;辞退;颓败;忙碌;耽误;酷暑;噪声;压抑;震耳欲聋;脊背;衣兜;龟裂;权利;鼻子一酸。
①检查认读情况,注意:“辞、噪”都是平舌音;“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ūn,不读��uī。
②易写错的字:“抑”右边是“�n”,不要写成“卯”;“酷、酸”左边都是“酉”,不是“西”;“脊”上面不是“火”。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出示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起因:“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经过: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知道“我”是要钱买书后,母亲用她那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然后立刻又陷入忙碌状态。
结果:“我”鼻子一酸,拿着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一顿,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青年近卫军》。
①指名读文填空。
②随机指导重点词语的理解。
预设一:理解“龟裂”,出示图片。
预设二:了解《青年近卫军》,它是20世纪60年代时曾风靡全国的小说,作者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该小说讲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
(4)师小结: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导质疑:读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仅仅只是“一元多钱”,“我”却认为是“这么多钱”?为什么“我”想要那本书想得失魂落魄,却不敢向母亲要钱买呢?为什么母亲会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呢?
设计意图:从本课学生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和多音字入手,检查预习情况,再以填空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掌握,巧妙渗透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充分质疑,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学而导,使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更感兴趣。
板块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回顾小结,引发期待。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知道了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家庭、那样的书价和“我”是那样渴望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满怀着对书的渴望,作者走进母亲工作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样的工作环境和怎样的母亲?他又有着怎样的心情?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
2、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读写词语,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借助文字,想象场景,从细节中感受“慈母情深”。
2、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对比、反复的手法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忆旧引新,揭示目标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慈母情深》,了解到“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这位母亲的慈爱之心和舐犊之爱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忆旧引新,再次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本节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
板块二、走进场景,体会艰辛
1、走进场景,了解母亲工作的地方。
引导: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挣钱的那个地方。那是什么样的地方?
课件出示: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2、仔细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怎么样?生自由读,谈体会。(小,吵,热)
预设:厂房不足二百平方米,与生活中的小型会议室、室内篮球场相比,这么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还有七八十个女人和堆积如山的货物,我体会到厂房的狭小。
3、课件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真切感受缝纫机转动时发出的那种震耳欲聋的声响。
师:静静地聆听,这是什么声音?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个声音放大七八十倍,在这样的噪声下你有什么感受?
师:什么样的描写让你们有这样的感受?聚焦这段文字,对于作者的写法,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七八十”这个词在这里反复出现了多次。
4、调动体验,体会反复的写法,指导朗读。
引导:狭小的空间,不能开窗,七八十只灯泡照射着,七八十个人身体散发的热量,“我”体会到酷热难挡的滋味。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觉得怎么样?(难受,受不了,想逃离……)可母亲却在这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工作,母亲怎么受得了?你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辛苦,难挨……)
5、师小结:这就是慈母的心,这就是慈母的情。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场景越压抑,越闷热,越嘈杂,就越能体现――“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内容包含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又能调动多种情感体验。这个部分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感受厂房的狭小;播放音频、视频来直接冲击感官,感受环境的嘈杂;调动生活体验,感受狭小屋子里酷热难挡的痛苦。这样以多种形式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板块三、走近母亲,感受深情
1、关注细节,体会心情。
课件出示: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生默读思考:
(1)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再次读出了空间的狭小,读出了这里很昏暗,白天都要开着灯,从一个“烤”字中再次读出了热,从“极其瘦弱”中读出了母亲的瘦弱……
(2)作者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仔细体会一下。(在那样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都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不能完全确定那是母亲,语气中带有疑惑。)
2、品读细节,感受形象。
师:“我”看到的母亲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生反复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师引导分析:
①背直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背?(弯曲的背,僵硬的背,麻木的背……)想象一下:以前母亲的背在“我”心里是怎样的?(挺拔的,笔直的……)现在为什么这样了?(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②转过身来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脸?(疲惫的、粗糙的、苍老的脸……)在“我”心里,母亲的脸应该是怎样的?(红润的,光洁的,白皙的……)为什么会这样?(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③母亲的眼睛望着“我”,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眼睛?(疲惫的、无神的、布满血丝的眼睛……)在“我”心里,母亲的眼睛应该是怎样的?(明亮的,有神的,清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3)对比阅读。
课件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比较体会:把课文中三个“我的母亲”去掉前两个,比较着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心里难受……)
(4)练习朗读: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然后指名读一读,共同评议。
(5)分角色读好“我”与母亲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课件出示:
“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师: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预设一:对话时“我”的犹豫和母亲的毫不迟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话中的省略号,表现出“我”说话时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母亲恰恰相反,说话时简单干脆,因为她正在干活,没时间闲聊。
预设二:“我”不忍心向母亲要钱,但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些迟疑和懊悔的。
3、感受母爱的无私。
引导:母亲在那样的环境里艰辛地工作,可听说“我”是要钱买书,而且是一大笔钱,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片段。
课件出示: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①小声读片段,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即使家境贫穷,母亲也十分支持“我”看书。)
②关键词理解:“揉得皱皱的、龟裂、塞”等词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写?(“揉得皱皱的”说明钱攒了很久,而且母亲工作忙碌没空整理;“龟裂”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艰辛;从“塞”字看得出母亲生怕“我”不要,硬塞给“我”。)
③体会情感:给了“我”钱买书后,母亲更要起早贪黑地工作,更要节衣缩食地生活。此时,如果是你,你会说些什么?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课文。
(2)出示课文片段。
课件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①自由朗读,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用了四个“立刻”)
②换词理解:“立刻”可以换成什么近义词?(马上,迅速)你觉得把其中三个“立刻”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行吗?为什么?(不能换,四个“立刻”连用更能体现出母亲动作的快,争分夺秒。)
③提问思考: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拼命,这样争分夺秒?你体会到了什么?(贫苦,艰辛……)
④深情引导:为了“我们”兄妹能吃饱饭,能上得起学,母亲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操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工作着,这哪里是工作呀,这分明是在拼命啊!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敬佩,对母亲的尊重,对母亲的心疼,再来读一读。
⑤朗读体会: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情感?(一个比一个读得快些,一口气读完)自由练读后,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动词来理解重点语句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母亲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支持“我”买书,快速塞钱给“我”,生怕“我”不接受,从中能感受到她深深的母爱。母亲给了钱后的一连串“立刻”,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母亲动作的快速和争分夺秒,再次加深对母亲工作辛苦的感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那种深切无私的爱。
板块四、感恩母爱,感悟成长
1、回顾前文:看到母亲如此艰辛,如此操劳,却把要买书的钱不由分说地塞给了“我”,“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读中体会: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作者此时心情是怎样的。(难过,心疼……)
(2)想象体验:“我”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应该怎么做?(懂得体谅、懂得心疼、懂得照顾母亲)所以这一次的钱“我”拿来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但是遭到了母亲的数落,母亲最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3)理解句义:为什么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预设:因为这钱来得太不容易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已经不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引导: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那天,梁晓声在文中结尾说――(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那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那天,我用这笔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然后又给我凑足了书钱。而我再不敢辜负母亲,于是……
那天,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后来,中国文坛便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梁晓声。
3、出示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梁晓声,生于1949年,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
4、出示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后,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后来,我终于成了大作家。――选自梁晓声的《母亲》
5、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母亲》,将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适时适量的资料穿插会对理解课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一板块出示作者简介与《母亲》的选段,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作者最想表达的心声,懂得教材选用此文最大的教育意义。
板块五、升华情感,读中学写
1、拓展诗文,升华情感。(课件出示:可怜天下父母心)
(1)孟子回想起孟母当初不惜三迁,为儿择邻处的事,鼻子一酸。
(2)孟郊看到“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这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令他鼻子一酸。
(3)张炜月第一次抱母亲,发现抢着干重活累活的母亲居然这么轻,这种一生任劳任怨的爱,令他鼻子一酸……
2、链接生活,读后练写。
课件出示: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把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读中学写,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经历,既能使学生深入体会“慈母情深”,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我紧扣单元重点,注重引导学生梳理场景和细节描写,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具体操作如下:
1、以读促悟,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读中去品味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在读中去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如对描写环境恶劣这一部分反复品读,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母亲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母爱的无私,从而激发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崇敬之情。
2、在体会“慈母情深”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从中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作者由母亲的爱而感到深深的责任,他对母亲有心疼、有敬重、有感恩、有责任,由爱而懂得回馈,知道感恩,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3、资料的适时补充与穿插,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上也有帮助,可以填补文字的空白,对课文情感的挖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由学习到运用。由作者“鼻子一酸”的经历,联想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并写一写,这样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教材只是个例子”的辐射作用。
课后作业
(1)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一带的zào yīn()非常大,让人忍受不了。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uán lì()和义务。
二、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词语。
1、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心神不定,极度惊慌)。__________
2、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填空。
A、贫苦的母亲
B、辛劳的母亲
C、通情达理的母亲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忙状态碌。()
(2)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zhēng zhèng)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音或字。
2、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你对她的感情是怎样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噪音
2、权利
二、
1、失魂落魄
2、震耳欲聋
三、
1、A
2、B
四、
贫穷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儿子买书
感激、热爱、崇敬
五、
1、zhēng、振
2、A
3、“我”为了要钱去工厂里找母亲。
六、
示例:我的母亲热情大方,心地善良。
我非常喜欢我的母亲。
篇7:《慈母情深》教学教案
《慈母情深》教学教案
读懂课文内容,捉住描写母亲外貌、行动、语言的重点句、段,领会母亲的的慈祥与仁慈,感遭到“慈母情深”。
【讲授重点】
如何经过多种方法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情深”,进步阅读本领。
【课时摆设】
一课时。
【课前预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讲授过程】
一、朴实引入,感悟解题
同砚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
一、齐读课题。
二、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导入新课古代描写爱情的诗句
一、播放孟郊的《游子吟》,提问:同砚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一首诗吗?(学生答复,然后与学生一起朗读)
三、母爱是平常的,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巨大的,只需你怀着一颗戴德地心,肯定会发明这平常中的巨大会到这一点,再读课题。经典诗句
二、提问:诗歌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对母爱的赞颂)
三、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父爱的巨大与无私,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梁晓声写的体现母爱的文章――《慈母情深》(板书“一八*、慈母情深”)古代描写幸福的诗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描写慈母情深的'诗句
一、让同砚们自在朗读课文,相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变,把文中不懂的词语和生字划出来。
二、小组举行交换,相互改正读音,以及讨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变。
三、辨别讲解三个生字,分外是“攥”字,运用行动去讲解,其次辨别举行组词。并对“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举行表明,并教会学生自学词语的意思。
四、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题眼:“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古代描写美女的诗句 古代描写女子的诗句
三、母爱是平常的,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巨大的,只需你怀着一颗戴德地心,肯定会发明这平常中的巨大会到这一点,再读课题。
篇8:《慈母情深》优秀教案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篇9:《慈母情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龟裂、竟然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想象写话,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播放歌曲,听出来了吗,这是什么歌?怎么听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
出示词语:失魂落魄、疲惫、龟裂、攥。
理解失魂落魄。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感受家穷
读读课文1~4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事而失魂落魄?
重点学习句子: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四、学习5~29自然段,感受母爱
1、自由读5~29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体会慈母情深:
⑴慈悲母瘦小苍老的形象。
⑵慈母肩负的生活压力。
⑶慈母艰辛忙碌的工作。
⑷慈母伟大无私的付出。
2、学习竟然感受母爱:
竟然是什么意思。透过竟然你感受到什么?
寻找文中的意外之事。
写话说话感受母爱:
⑴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
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⑵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深情地对我说:。
3、交流。
五、结课激情,升华情感
介绍我的成就,抒发情感:
是啊,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只有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能力爱护孩子,让他有出息,过上自己觉得最幸福的生活。这一切的恩情我们怎能忘却呢?我知道此时此刻,你们正想着自己的母亲,孩子们就让歌声带去我们对母亲最真挚的祝福,和最衷心的感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