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琥珀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3、归纳琥珀的形成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2、在讨论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琥珀的成因及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明确琥珀的形成条件。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琥珀形成科学研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琥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来说一说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屏幕出示】判断题(1)琥珀是松脂球。(×)
为什么是错的?(琥珀是经过松脂球和松脂球化石这两个阶段才可以形成的)(板书:松脂球、化石)
(2)琥珀的形成差不多是一万年。(√)(3)琥珀只可以做装饰品。(×)(4)海洋与琥珀的形成有关。(√)(5)琥珀里都要有两只小虫子。(×)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琥珀里都要有两只小虫子吗?(不是)为什么呢?所以说像我们文中这块里面有两只小虫子的琥珀是很少见的,想看看它吗?
【屏幕出示】琥珀图片
2、同学们,这就是文中的那块琥珀,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假如你是一位讲解员,你能向大家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吗?
评价: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
3、文中哪一个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4、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5、谁来读一读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6、通过你的朗读,你觉得这块琥珀里的蜘蛛和苍蝇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样吗?(一样)
7、但这只蜘蛛和苍蝇可不一般,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万年以前。
8、一万年前的事是科学家亲眼所见吗?(不是)那就只能是(推测)。
9、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推测出什么?
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简要学习琥珀的发现部分
1、这块琥珀是谁在哪里发现的?
2、自由读一读琥珀的发现这一部分,找到答案。
3、谁来说说是谁在哪里发现的?通过父子的对话,你知道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这是一块(珍贵的、罕见的、少见的、独一无二的)琥珀。
四、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琥珀的形成过程及条件
1、(过渡)是啊,这是一块很少见的琥珀,它的形成都需要哪些条件呢?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科学家,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请科学家们默读课文的2—12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松脂球和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完成你手中的科学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
3、【屏幕出示】科学研究报告单
(1)、哪位小科学家来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2)、哪位小科学家来说说琥珀的形成都需要哪些条件? 形成条件预设:
a、热
书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什么?
天气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暖暖的、火热、热辣辣)谁能把这几个词读一遍,评价朗读。要读出越来越热的感觉。齐读一遍。现在我们把这几个词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如果这个夏天不炎热,阴天或雨天,还会有这块琥珀吗?所以说天气炎热是琥珀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板书:热)那么形成琥珀还有哪些条件呢?
b、松树 为什么必须是松树呢?是老杨树或老柳树行吗?(只有松树才有松脂)看来松树也是个重要条件。还有吗?(板书:松)
c、蜘蛛和苍蝇巧遇
是啊,这两个小家伙使这块琥珀变得特别了,我们一起来见证它们生命的最后时刻。
【屏幕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可怜、巧……)你从哪几个词可以感受到这件事太巧了?
现在我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要注意表示巧的词我们要读得稍微重一点。如果事情不这么凑巧,会怎样?看来蜘蛛和苍蝇的巧遇也是琥珀形成的重要条件。(板书:遇)
作者展开了合理地想象和推测,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请你也大胆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
d、松脂不停地滴
(过渡)到这里我们就能说这块松脂球形成了吗?松脂球形成还有哪些条件?
只滴一滴行吗?会形成球吗?
找到体现松脂不停地滴的句子【屏幕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滴)
(3)小组讨论还原松脂球化石的形成条件
(过渡)小科学家们,到此我们已经还原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那么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谁能说说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形成条件预设:
a、几百年、几千年……说明必须要长时间才能形成化石(板书:长)b、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升上来……说明必须要有地壳的运动(板书:升)
c、海水把陆地淹没了……说明必须要有海水淹没森林才能让松树腐烂,松脂球埋在地下(板书:淹)
d、松脂球埋在海沙下面……说明松脂球必须埋在地下,否则随海水冲走,就不会形成化石(板书:埋)
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及条件,同学们认真阅读、积极合作,终于完成了我们手中的科学报告,老师希望这份科学报告可以作为我们科学探索的开始,继续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与神奇。
第二篇:琥珀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3.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授课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解题: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琥珀?(老师引导学生读读预习提示。)随后补充: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看到课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有价值的问题,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有什么用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三、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围绕着课题,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
1.围绕着“琥珀”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老师在学生阅读思考完后,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理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过程——发现——价值
2.根据板书的提示,给这篇文章分段。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就水到渠成地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篇文章共分四段。
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段是第2到第13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第三段是第14到第17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第四段是第18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四、找出作者的想象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预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画批。
2.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提问: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老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五、认识科学价值
1、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4、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六、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最主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
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七、师小结
生复述蜘蛛、小苍蝇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 板书设计:
琥 珀
时间——过程——发现——价值
推 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二、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三、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刚扑上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琥珀的样子就是提纲(4)想象的依据;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最毒,气温最高,松树才能渗出松脂,并且不断地往下滴,这是提纲(2)想象的依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约摸”就是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所以说“约摸算来”。但这个推测、估算又是有根据的,比较准确。从下文看,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合起来时间约摸有一万年了。
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因为由松脂球变成化石就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埋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海在很远的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七)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第三篇:琥珀教案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以图片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
(五)回到第四段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要检查一下预习的效果。请看判断题,看谁反应快。
1)琥珀是松脂球。错
2)琥珀的形成差不多要一万年。对
3)琥珀里都要有两个小虫子。错
4)海洋与琥珀的形成有关。对
5)琥珀只可以做装饰品。错
(三)复习质疑。
1.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这就是琥珀,漂亮吗?
师:说说这块琥珀的样子。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小东西和我们常见的苍蝇和蜘蛛一样吗?(一样)
师:但这只苍蝇和蜘蛛可不一般,因为他们生活在—
齐读最后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出示投影)
师:一万年前的故事,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师:说得对。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但这个想象是有证据的,你认为的证据是什么?(琥珀)
师:对。这两种想象都值得我们学习,前面的想象是文学家的想象,它追求的是美;文中的想象,即“推测”是科学家的想象,科学的想象追求的是真。
板书文学的想象——求美
科学的想象——求真
师:我知道我们很多同学有很远大的理想,有些想以后成为一名文学家,有些想当一名科学家。那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科学家也要会欣赏美,要学一点文学;文学家也要学会怎样求真,有一点科学的思维。
(四)学习故事的前半部分
1、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学家,发挥文学家的想像,看看有什么感受。
听范读,闭目想象故事中的画面.说感受(文学的想象):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五)、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六)、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8,9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10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3.默读第2到第10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播放投影片)
4.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放投影片)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学习第三段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3、同学们,课文我们差不多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后根据课文的内容,再加上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第四篇:琥珀教案
《琥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一些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出示化石投影)松柏树脂的化石,非常漂亮,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检查阅读。
3、再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什么特点?
4、检查阅读。
三、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体会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被发现的。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认真阅读学习课文2—17自然段,体会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并用小组喜欢的表达呈现方式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写或画在白板上。
3、小组交流。
4、各小组相互参观学习成果(大动)。
四、总结全文
通过小组学习,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同时,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就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价值。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会有所发现。
第五篇:琥珀教案
<<琥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秦中心小学 李玲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故事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四部分
1.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这就是琥珀,漂亮吗?
师:说说这块琥珀的样子。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小东西和我们常见的苍蝇和蜘蛛一样吗?(一样)
生默读最后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出示投影)
(三)听故事,说感受
1.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学家,发挥文学家的想像,看看有什么感受。听范读,闭目想象故事中的画面.2.说感受: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四)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 生试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说句子。
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8,9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10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挣扎。老师然后追问:从琥珀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两个小东西做了垂死的挣扎?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5)最后松脂继续滴下来......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形成这个奇异的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五)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课件出示表示时间的句子,生通过引度读,体会时间漫长。2.生自读文章13段,找出其他形成条件,师小结地壳变动。
3.指导生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六)总结全文:
1、正因为苍蝇、蜘蛛、松脂的巧合,还要经过一万多年的漫长时间,所以我们说这块琥珀是很少见的,它具有很高的价值:生齐读价值。
2、练一练:(课件出示题目,生举手回答)
3、布置作业: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后根据课文内容,再加上自己的推理和想象,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朋友和父母,并把这种推理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七)结束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小东西在琥珀里得到了永生。所以生和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