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章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讨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自然段(二至十四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适宜于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点包含两个互相联系的阅读理解过程。一是细读重点段,真正把重点段的思想内容读懂;二是以重点段内容为核心,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时,不要忽视第二个过程,以免学生产生“理解课文,只要读重点段就行了”的错觉。学习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知道大致内容。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识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半亩、品尝、吩咐、茅亭、榨油、石榴”等词语。
3、理清课文线索,知道大致内容。【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选美的故事)。
师:有一天,水果们在进行选美比赛,赛场上热闹非凡。桃子说:“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老人小孩都喜欢我。”石榴抢过话头:“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瞧我长得多新鲜,红彤彤的,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苹果不同意的嚷道:“说起选美,当然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一身鲜艳的衣服,不管到哪,都是焦点。”落花生慢慢地说:“其实这次选美我不想来的,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你们会选谁做冠军?为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师引:也许学了今天的这一课之后,对哪个做冠军我们会有一个一致的想法。(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把课题齐读两遍吧。(生齐读)师:看了课题,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质疑“落”,让学生明白其实“落花生”就是“花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现在把课文大声地读下去一遍,并圈出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
2、认字读词:
⑴ 教师呈现词语,全班齐读。⑵
自由读。⑶
男女比赛读 ⑷ 全班齐读
3、读通课文:
过渡语:我们已经把这些生字拦路虎解决了,现在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一起把这篇课文流利地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解决。(生由读课文)
2、生交流汇报。(师小结并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四、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1、学生自己尝试划分并概括大意。
2、汇报交流。
五、课堂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词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生字新词一遍。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本课详写的是“议花生”这段。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段。
二、品重点段,体会所表达的意思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第3—15自然段。
2、师引:文中有几个人在谈花生?
3、思考: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学生口头说)
4、汇报交流。
5、分角色朗读第三段,并思考:父亲是怎样议论花生的?
6、学生画出相关句子。
7、品析父亲议论花生的话。(1)教师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2)指名读句子、全班齐读。
(3)完成填空: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说()最可贵。(4)找一找句子中的重点词语。(5)学生汇报。
(6)再读父亲的话,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7)师小结: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8)过渡: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生回答:教育孩子)
(9)讨论: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8、体会花生的品格
(1)师引:父亲的意思孩子们明白了吗?(学生找并画出相关句子)(2)教师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3)全班齐读。
(4)设疑:①什么是“有用的人”? 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是有用的人吗?(生汇报: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
②那什么叫“只讲体面”?你看到或听到过“只讲体面”的人吗?(学生回答:在公车上看到一个打扮时髦的阿姨,坐在老弱病残孕座位上不给旁边的老人让座„„)(5)小练笔:
我们的周围也有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默默工作的人,他们都有谁;还有一些象花生一样朴实无华但作用很大的事物,又是哪些东西。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例子来写一写吗?
①直抒胸怀。
赞美你,(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②借物喻人。
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默默无闻的小草)
三、小结
师:是的,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本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有一个笔名也叫落花生,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的笔名,他说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奉献。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课后反思:
教学中不能仅仅体现孩子的独特感受,对于儿童认知水平上的局限性,必须“给予”的东西,不能期待他不学就会,好比从未使用过筷子的婴儿,只有教他使用方法,今后才能摸索出更适合他使用的技巧。对于课文中花生的样子,生长情景,我不但让他们观察生长图,还告诉他们花生种植条件。在这基础上孩子通过上网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花生的实用价值,对“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句话才有自己更深的理解,也才能引经据典证明“外表好看又有实用更好”。
综上所述,阅读课教学要引导孩子独特体验,变“你应该学会的”为“我能够学会的”是根本,但不排除教师合理的传授,及时的给予。“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还要给他渔具,让他马上去“渔”。那时兴趣也有了,技能也有了,阅读的自信心就能逐步提高。
第二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二)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精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
1.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好味道。2.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3.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4.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由第4则谜语引出课题《落花生》
(二)基础知识积累
1.根据学生的预习,要求解释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与花生有什么不同? 花生是一种草本植物,花是黄色。花垂落在地面,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
2.作者介绍(需详细):许地山: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的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造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四组词:吩咐 石榴 尝尝 便宜 这四组词的共同特点是后一个字的读音是轻声,要让同学多读仔细记。
(三)精读课文
1.请学生再读一遍全文,看看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完成这个填空:(按课文顺序及例子填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重点讨论“议花生”这一部分。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议花生”? 3——14自然段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老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部分来读一下,有哪位同学愿意?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听,思考一下这部分到底在议论什么东西呀,有哪些句子是自己不理解的。
“父亲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说?”,大家找一找姐姐是怎么说的,哥哥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说的?
答:姐姐:花生味美。哥哥:可以榨油。我: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花生有那么多的好处,那父亲又是怎样议论花生的?
答: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是父亲对花生的议论,你们仔细找一找父亲是怎样评论桃子、石榴、苹果的?请同学来回答。父亲是这样评论桃子、石榴、苹果的。那你们觉得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品性?
答:爱慕之心、爱炫耀、高调„„ 那我们再看看他是怎样评论花生的?
答:“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通过这句话,我们又可以看出花生有哪些品性呢? 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虚名„„ 刚才我们兄弟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父亲说的这一好处是极其重要的,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有惹人喜欢的外表,但它一样结出硕硕果实,把果实奉献给人类,它的这一品格是极其重要的、可贵的。那父亲通过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想告诉他的孩子什么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父亲又说了什么?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花生的不好看是指——“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外在形象。很有用是指——指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内在美。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做一个具花生品格的人。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那他的孩子是否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儿女是怎么说的?
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更应该注 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有用的人:人要活得实在做对社会贡献、对别人帮助的人,不要做只讲究体面而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帮助及贡献的人。那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人是有用的人,哪些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你们从今往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答:有用的人如清洁工、警察、快递员、老师„„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如贪官污吏、现在社会上的啃老族„„
同学们仔细看文章末尾最后一段:“我们的谈话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本文(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 答:袁隆平、杨振宁、江姐、詹天佑„„
(四)课后作业
有一种植物,叫仙人掌。它的生命力很顽强,生长在干燥少雨的地方,大部份都有粗大的茎干和尖细的刺。你知道仙人掌粗茎干和尖细的刺都有什么功能吗?把其他植物嫁接在仙人掌上,仙人掌还会无私地把自身的营养贡献出来。请你找出它的一个特点,仿照 《落花生》的写法,借物喻人,讲明一个道理。
第三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2、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______”开头,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教学难点:
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______”开头,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
二、预习检测: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按课文顺序填空)
(种花生)
()
()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2、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______”开头,写一段话。
四、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思考:
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议论花生的?父亲又
是怎么说的?
2、父亲拿什么与花生进行对比?
3、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五、小组交流:
1、小组内交流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每组都从一号开始发言,然后依次进行补充,组长最后做总结。
2、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3)、“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象落花生一样的人和物,让我们懂得:做人 要做有用的人。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七、小练笔
落花生,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堂检测
1、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______。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__________,把它们的果实____枝上,______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____之心。
2课文采用了_____的写法,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的人.
第四篇:落花生 教案
落花生
南充市嘉陵区大通小学
邓华蓉
欣赏片段 师:今天,看到同学脸上洋溢的笑脸,很高兴,送你们两幅画:梅花、竹子。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出示诗句)
读出来: 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出示句子)
生:齐读: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师: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敢接受挑战吗?
生:齐读课题《落花生》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落花生是什么?
师:出示花生实物和图片,介绍花生:唯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所以叫落花生,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花生。
师:打开课文,认真仔细读课文,画出里面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
师:谁来读?(生字套红)
居然
炸油 吩咐 茅亭 价钱 便宜 石榴 体面 爱慕 矮小 分辨
指名读
师:读得真准,再找个同学读。
师:字音读得真准,看榨和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木字旁。
师:茅亭的“茅”怎么记住呢?
生:(略)
师:拿出手来一起书空写。
师:把这些字放进课文里,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内容。
生:读:“他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
师:他说的在议花生,还写了什
生:种花生
师:还写了收花生。谁来读第一段。看他们怎样种花生收花生的?
指名读第一段
师:说一说你读时心情怎样?
生:他们很高兴,从这些词看出来“居然、竟然”,后园一直是空的,母亲决定种花生,我们就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又没有怎么管它,竟然收了,特别地原来是荒着的,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你从这里还能看出花生一种什么力量?
生:花生长的非常好。
师:还能看出什么呢?
生:花生的存活力很强。
师:对,生命力很顽强。读一读这句话,还感受到什么?屏幕出示:“我们姐弟
收获了。”
师: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带着高兴心情读。
再指名读
师:居然什么意思呀?
生:很惊讶地。
师:生活当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心情,说一句话我听听。
生:我看了松树虽然没有米兰的清香味,却抵挡了寒冬。
齐读
师:花生的生命力让我们惊叹,我们感到惊奇,母亲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师:这一收获居然要用节来收获,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呀。
师:读3——5自然段,可以自己读,可以合作读。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
师:你们爱吃花生吗
生:爱。(齐声回答)
师:你们这是异口同声,不是议论纷纷。
生:(议论纷纷地说大家的话。)
师:孩子们,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生:读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挖起来才知道。
师:读得字正腔圆。
再指名读。
师:这是一位有点文弱的父亲。
师:(出示图片)看,看到什么了?
生: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师: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会说,看,我多漂亮,花生,你看都看不见。你不像我们,鲜红嫩绿的,你要挖起来才看得到。
齐读
师:父亲讲的和我们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生:父亲说的和我们不一样,他说花生很有用。
师:父亲强调的是什么?
生:默默无问,朴实无华的。
师:你更喜欢哪个?
生:喜欢花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师:你最能体会父亲的心。父亲怎样说苹果的?
生:读父亲的话。
师:苹果和桃子挂在枝头好不好呢?
生:挂在枝头显示自己很美丽。
生:他们怕没成熟就会被摘走,所以要高高挂起来。读句子。
师:他们高高挂着,需样仰视才能看见,你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显示自己,苹果说:“你们快看了,我们多美!”石榴说:“去去去,我最美。”桃子说:“我可是水分最多。
师:你都会编一个童话了,花生是不是很生气,很自卑呢?
生:外表不好看,很有用。
师:父亲的话所体现的正是这位同学想说的,父亲接着说:
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我的体会是怎样的?
生:一起读
师: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我”的感受的话。
师:体面是什么意思?
生:指漂亮、好看、美丽的意思。
师:体面有错吗?
生:没错
师:讲体面有错吗?
生:没错。
师:只讲体面对不对呢,说理由。
生:不对,因为人只讲体面,没有实际作用。
师:那我把自己藏起来,行不行?
生:也不行,要展示自己的才能。
生:你只有展示自己,别人才能认识你。
生:只有展现自己,别人才能发现你,展现自己之前,虽然善于表达的人,也不要太默默无闻。
师:你们说的是自己的理解,文中“我”是怎么认为的?
生:我就觉得人不能只讲体面,因为我们要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不要过于张扬,不然别人不会认为你是非常优秀的人。
师:不要做只讲体面,对人没有作用的人,反过来要做什么样的人?
生:又讲体面,又对别人有用的人
师:板书 做一个有用的人
师:我们知道许地山出生于1893,100多年前,他有这样的体会,那么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了父亲的话又有什么感受呢?写下来。
生:我觉得人要做 城市的人,想花生,不能自大,不能做苹果
虽然外表很大,但对人用处不多。
生:一个人要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人,但是也要善于表现自己,别人才会发现他们
花生开始是带着泥土的,不像荷花一尘不染,我们要像花生脚踏实地,也不能像花生那样不讲体面。
生:老子说:上善若水。卑微的水们组成了辽阔的大海,水利于万物但却不争其大,这种品质是非常好的。
生:花生矮矮的长在地里,深藏不露,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新世纪,如果你不像苹果、石榴、桃子展现自我,那么你的才华将被埋没。是的,人也应该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骄傲,不张扬。但是我们与时代相遇见,不是我们选择时代,而是我们还要适应时代,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应把握住展现才华的机会。因为一个成功的人,也是一个会抓住机会,展现自我的人。
师: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再回到收获节上,读我的体会地句子
指名读。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师:带着对作者的敬意齐读全文。
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他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荐阅读,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第五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卡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15.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分别觉得花生有哪些好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