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1-04-19 12: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2、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58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找规律》含反思》:中班教案《找规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找规律》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教案《蜈蚣叔叔的袜子》含反思》:中班教案《蜈蚣叔叔的袜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故事中动物的特征,体验故事内容的幽默与有趣,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排序具有一定的规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蜈蚣叔叔的袜子》含反思教案吧。

第二篇:中班数学活动:量一量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上午第一节 科目:科学 班级:中三班 课题:数学活动:量一量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2、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第三篇:量一量,教案反思

篇一:《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准备要充分。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完了记录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放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师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师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篇二:集体备课教案及反思量一量比一比

量一量,比一比

绵阳市西山路小学----刘骄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的物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

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材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2.教学难点:借用身边的事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课前准备:

1.提前分好小组。2.准备好测量记录表。3.准备好测量工具。

4.提前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各种工具。

旧知复习,引起冲突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个长度单位,谁来说说看?谁能比出1厘

米?那1米呢?

学生用手分别比出1厘米,1米,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

明确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师:孩子们比得真好,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能比出60厘米吗? 如果老师告诉你课桌的长约为60厘米,你能比吗?

孩子们,要了解生活中其它事物的长度,只记住1厘米和1米,够吗?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明白只记住1米和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其他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的这些常见的物体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师:今天我们量一量,比一比身边熟悉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老师希望孩子们通过这节课不仅能熟悉身边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还能用这些长度和高度去估计我们没法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或高。(板书:量一量,比一比)

引入新课,揭示主题

量一量,建立长度概念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哪些长度或高度了呢? 请你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我们熟悉的事物,你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和

高度呢?并且我们还要将他们测量出来。

熟悉的物体有很多,但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要全班一起来合作测量出我们这些物体的长度,我们已经分成了10个小组,组内讨论你们最想选择测量的是哪一个物体?

汇报分小组任务

你们手中已经拿到了我们今天的任务单,请你们把小组选择的测量物体写

(1)师:孩子们,你们选择物体的长度和高大概有多少,你们能先估一估吗?请

你写在记录单的相对应估一估一栏,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单上合适的长

度单位。

想要知道估得准不准确,该怎么办?下面进行我们的测量活动。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小组讨论,根据每个小组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说说原因。

(3)测量活动

明确任务和分工,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把结果记录在表上。测量完请迅交回测量工具,小组整理数据完后,请坐好!比一比,哪组测得准确,哪组纪律最好,哪组最先完成任务。测量完毕,对小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误差大,利用错误资源进行纠正,确定正确地结果。

孩子们的测量方法可能不规范,那么这些测量出来的结果也只是一个较为接近的数,为了以后用起来方便,我们把这这些测量结果看成整十数。

刚才我们已经用测量工具了解我们身边熟悉的物体长度和高度,但如果我们还想知道其他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有时测量也不是很方便,该怎么办呢?

比如:我们刚才测量过门的高度了,在测量的时候小朋友就发现自己的身高够不着,那如果想要知道我们教师的高,测量就不方便了,你能想个什么样的办法,不测量就能知道教室的高大概是多少呢?(小组讨论)

在不方便测量的时候,我们更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寻找身边已经知道物体长度或高度作标准去比一比,估一估。那么今天我们测量的就是身边熟悉的物体,你觉得记住他们的长度或高度有用吗?

记一记,深化长度观念。

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让孩子明白熟悉的物体可以作为测量标准去估计其

他的长度或高度。

用一用,深化数学经验

快看啊!可爱的小精灵给孩子们带了一个神秘的任务盒子,想打开吗?

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如果不用尺子,你们会用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为测量标准,来描述这个长度吗?

让学生利用已知的身边的事物对6米进行描述。(以一庹长等作为标准来描述)突出以什么作为标准,量的结果大约是6米。

想要感受一下以一庹长为标准,鳄鱼的身长是多少吗?

先出示一庹长图,再出示肩宽图,让孩子们比较哪种方法更合适、更方便?

小结: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其他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加直观清楚的知道其他事物的到底有多长,有多高。

练习: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总结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高度。

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效果预测

预设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能估计和测量熟悉身边一些事物的长度,能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标准)表示未知的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教学反思

本次实践活动课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在课前相应的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自愿为前提,为学生提前分好了小

组,明确了小组各成员在实践活动课中的任务,都有测量活动的机会。其次,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准备了足够数量的活动记录单、米尺、卷尺、皮尺、软尺等。最后,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活动素材,也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积累数学经验。

本次课注重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在活动进行时,出现了很多种问题,如:不同的学生可能测得的数据不同,如何认识整理这些数据,怎样把数据以恰当的方式记录下来等,这些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的。当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时,如何选择恰当的“单位”,这些“单位”如何累加在一起,如果不够用怎么办等问题,都在活动中出现。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关注,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讨论了问。这样的活动过程的指导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智慧,还提高活动实践的实效性。

经历了数学活动未必就获得了数学经验,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对实践活动有内省和反思的过程。在本次课的活动中,老师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反思,并了解学生是否熟知了一些常见长用的“测量标准”、掌握测量方法、形成了对某些“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等。我们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本次课的收获,并以数学故事的形式让孩子记录下来,提升数学经验。

篇三: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反思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要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本节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量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比是量的升华,在比的过程中学生能构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体会量的本质,发展长度观验。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在测量之前先估测、步测同时注意把测量任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测量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每人“身上的尺”长度不一,并通过举例、估测来体会身上的尺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选择测量的物体时,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肩宽、步长、两臂展开的长、教室长、讲台长等,有了这些长度表象作为参照,就为后面用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度去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打好了基础。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学生测量活动之前,我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对所要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并将估测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调整学生对物体长度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但从学生记录的数据来看,部分学生估测时随意性还是比较大。

在开展活动课前,我还曾有担忧,因为活动课的变化因素太多了,学生会太吵、太热闹,但结果比我预想中还好,大家兴趣很好,都积极合作,这应该归结于课前准备和安排吧。我觉得,教师对各项活动准备充分,对学生活动情况的预测到位。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到位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想,只要肯用心,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准备要充分。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完了记录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放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师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师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第五篇:《量一量》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引入新课,这点做得比较好,学生也很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中。我利用两张一大一小的白纸,提出疑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前面刚学过的比较面积的方法:剪拼、摆实物、画格子,紧接着我提出用摆实物或画格子的方法我们要注意什么?大小一样(因为上节课学生已经找到这一点)然后我出示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问学生你觉得用哪种图形来摆好呢?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选择正方形,一学生说因为正方形没有空隙,简便,我马上补充到也就是说正方形能密铺,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也乘势表扬了该学生,你真能干,和我们数学家想的一样!然后再引出用正方形来定义面积单位。此环节,我觉得我的提问到位,学生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回答问题干脆利落,也没有费多少时间。这是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所以有效的教师提问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在教学的过程中放手不够。在教学完1 cm2后,教学1dm2,1m2应放手,让学生根据1 cm2的内容来类比出1dm2,1m2的定义、写法以及读法,不应由老师来包办。教师只是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到用1 cm2来测量课桌桌面的大小太麻烦了,麻烦在测量次数太多,所以要有更大点的面积单位1dm2,以及用1dm2来测量黑板面的面积也是太麻烦了,所以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1m2,彻底让学生感知到测量的需要而出现更大点的面积单位,是为方便我们解决问题。而且在1m2时没让学生感知到位,虽然用了四根长一米的直尺来摆出1m2,但学生没有真实的感知到1m2到底有多大,可以马上请几个学生在1m2的地面上站一站,看能站多少个学生,再利用课本上的情景1m2 大小的地面能画多少个脚印,那样学生更能感知到1m2到底有多大。

3、板书没有跟上。一怕书写定义浪费时间,二是以为课件出示就可以不用板书定义了,所以没有及时将1cm2的定义书写在黑板上,也导致了学生不能根据1cm2的定义来定义1dm2以及1m2,更不能知道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定义其实是类似的,只是个别的单位换一换就可以。

教学是一条长长的路,在教学的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以及学习。

下载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内容:第88-89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学情分析: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 量一量教案 苏教版

    量一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54-55页 教学目标 1、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 体的长度。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3、培养学......

    苏版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教案

    课题:量一量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常用尺,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通过对长方形各条边以及折痕的测量,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培养学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优秀教案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的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10以内数,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2、启发幼儿能根据图形的标记变化进行数数。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能......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公开课详案《坐火车》及教学反思(五篇)

    中班优秀数学公开课详案《坐火车》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正确区分比这个数多1或少1的数,巩固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会表示10以内的数量,通过在创设的游......

    二年级数学上册 量一量教案2 苏教版

    量一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 教学目的: 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

    中班科学《漫游魔法王国》活动设计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马红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