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共5篇)

时间:2019-10-08 09:0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

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好坏都离不开“钱”,由此,人类对“钱”的占有欲也就显而易见,围绕它会引发很多故事。下面我想请一、二位同学就你周边已发生的关于“钱”的故事,到讲台上跟大家说一说。(注意表意清晰,观点明确)

过渡:(简评讲述情况)大家已熟悉了周边的某些人围绕“钱”而发生的或喜或悲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近19世纪的法国,看看莫泊桑笔下的人物故事。

二、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位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俄国的、美国的。

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 》。

2、给加点字注音。

别墅()阔绰()撬开()栈桥()褴褛()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拮据 褴褛 阔绰

恭维 张皇 端详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100字以内)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学生讨论: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小结:盼——赞——见——躲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第25到38段,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1、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然后我们来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菲利普夫妇: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无情。

克拉丽斯:精细、刻薄、泼辣。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对于“我”的认识: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2、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精读品析

一、本文有几处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二、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2、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

3、小说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4、“我”在整篇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拓展探究

一、小说在叙事和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我回答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来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二、研读课文,归纳主题

1、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金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教师出示四种主题说。学生分析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三、拓展延伸

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

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

第二篇:我的叔叔于勒课文

我的叔叔于勒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我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

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 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第三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师:鄢炼炼

授课班级:初三(3)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探究小说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在逐步深入分析中探究主题;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行为态度变化的基础上思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关系难以避免,但我们也并不能就因此丧失自己的良心。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小说主题;在理解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行为态度变化的基础上思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关系难以避免,但我们也并不能就要丧失自己的良心。教学步骤:

一、回顾

小说人物及故事情节

二、问题研究

1、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即主人公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试分析人物性格。明确:重点刻画人物是菲利普夫妇。主人公不是于勒,而是菲利普夫妇。

对于勒的正面描写寥寥几笔,但小说是紧紧围绕他的命运变化展开的,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他的存在是为展开故事情节服务的。

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在所用笔墨最多,是作者着重刻画以表达主题的对象,菲利普夫妇是全文的主人公。

人物性格分析:菲利普夫妇——冷酷、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 菲利普——虚荣、冲动、没有主见

菲利普夫人——小气、精明、刻薄、泼辣

2、人物描写方法:对于勒运用了语言、外貌、神态描写,对菲利普夫妇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

3、少年——“我”即若瑟夫和成人——父母即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我”同情和怜悯于勒叔叔。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发生了三次转变——于勒叔叔年轻时挥霍金钱,吃光了自己的还大大占用了父亲的那部分,是父母眼中的恐怖;去美洲之后发了财,又成了父母眼中的希望,连写来的信都成了“福音书”;最后得知他落魄不堪又害怕他重新回来拖累他们,尤其是母亲新恨旧怨一起发作,破口大骂。

4、从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来看,他们的行为值不值得我们去学习。是不是就该对父母进行体无完肤的道德批判?你如何看待父母对叔叔的这种态度变化?结合这一点思考小说的主题。

明确:不值得学习。父母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确实让人看不到亲情的成分在里面,更多的是金钱利益关系,这种态度变化让人看到金钱腐蚀人心腐蚀亲情的力量,从这一点来看,父母的人性受到金钱的严重扭曲,其行为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轻易给父母直接扣上没有道德没有良心的帽子。小说当中,父母也有自己的难处,因为叔叔曾经的挥霍致使一家人生活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而父母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所以才会如此看重金钱,金钱是使一家人能过得舒适的物质基础。叔叔在第一封信中承诺要偿还父亲的损失,第二封信中又承诺发了财就回哈佛尔,是叔叔给了家人期盼的希望,如果没有这些承诺,估计父母也不会期盼能得到补偿,也不会拟定上千种计划,更不会在遇见之后,尤其是母亲出现情绪失控——暴怒。全家人把叔叔当作摆脱生活困境的救命稻草,这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小人物生活的心酸。所以这篇小说的主题应该有两方面:既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金钱利益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三、课堂小结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正确认识金钱的作用,钱是生活的物质基础,但是不能因为钱而扭曲自己的人性,应珍惜亲情。

四、作业布置

练习册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文中人物有正确的评价。教学重点

1、准确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趣入题

生活在哈佛尔的菲利普一家每逢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港口来,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导入课题:那么于勒到底是谁呢?为什么全家人那么热切地期盼他回来?

二、寻读,梳理情节

教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小说中的原话, 点明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血缘关系。请你跳读小说,“我们”都是怎样称呼于勒的?

“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引导学生理清小说思路)交流反馈,培养学生跳读提取信息的习惯。

教师:真棒!同学,你真是细心的小读者找出了这么多对于勒的称呼呀!“我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对他是什么态度?

(穷)赶——(富)盼——(穷)躲。

教师归纳:这些称呼皆因于勒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称呼代表了我们一家对于勒的不同态度,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追问:同学,你觉得于勒“可怜”,菲利普夫妇“可恨”吗?

教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再读一遍文章,从文中找答案吧!

三、品读,剖析人物

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味欣赏下面的语句,揣摩菲利普夫妇在希望有时及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教师提示批注:原文:我父亲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突然好像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身边的女儿女婿。批注: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原文: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么胡说八道?”

批注:“吞吞吐吐”一词,表现了母亲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恐惧心理。)①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是个有办法的人。” 明确:运用语言描写,表达了母亲对于勒的期望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她对改变贫穷生活的强烈渴望,也由此看出了她的自私与唯利是图 ②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明确:“这个贼”一词,表现了母亲对于勒的厌恶之情。“重新”一词,写出了母亲害怕于勒回来给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甚至害怕二姐的婚事会因此告吹的恐惧心理,表现了母亲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③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明确: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父亲对发了财的于勒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之情。

④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明确:无钱的于勒使父亲说话都变的结巴,异化的神态、语无伦次的话语形象的刻画了父亲恐慌的心理。

教师归纳:地位变,称呼变;态度变了样,亲情变了味,一切都因金钱在变。

教师:菲利普一家是过着俭朴勤劳生活的小市民家庭,拮据的生活让他们变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他们平凡,但有梦想,就是希望于勒富有后归来改善全家的生活。同学,你还会觉得于勒“可怜”,菲利普夫妇“可恨”吗?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当你站在他们的面前时你最想说什么?

于勒,我想对你说:菲利普夫妇,我想对你说:(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归纳: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无奈之处。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于勒生活坎坷,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这种种的现象尽收一个人的眼底,他便是若瑟夫。品读第42、45自然段,说说若瑟夫是怎样的形象?

动作描写的体会: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明确:从若瑟夫重复的动作,看出他对于勒的同情。以及他所观察于勒的外貌,看出若瑟夫对于勒的怜惜。心理描写体会: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明确:三个呼喊同指一个人,若瑟夫反复默念,“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所以若瑟夫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若瑟夫小小年纪能如此的纯真、善良、有同情心、富有正义感值得我们向他学习,为他点赞!他和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和唯利是图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双方的性格。这也正是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他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通过对小说的学习,学生潜移默化中情感渗透,激发学生的同情、善良之心。)

小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

四、续写,主题升华

同学,生活或许比小说更要丰富多彩。生活的未知性和可能性需要我们调动全部的智慧去应对。于勒的命运、菲利普一家的命运是如此牵动着我们的心怀,这份牵动就可能滋养我们青春的情怀积淀为我们青春生命的智慧。这就是经典阅读的魅力。小说意味深长的写了我们一家躲开了于勒。请你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进行创造性描绘,续写小说的结局:

(二选一)(1)两年后,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回来了„„(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

四、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8.5~1893.7.6),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达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之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师居斯塔夫·福楼拜。10年间,他完成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六、拓读,作业实践

1、本文被选入教材的时候删去了开头和结尾,我们再来看一看你又会读出什么—— 开头: 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向我们要求布施。我的同学若瑟夫给了他一枚值五个金法郎的银币。我吃惊了。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故事„„

结尾: 这就是你会看见我有时候拿出一块值得一百铜子儿的银币施给流浪者的理。

第五篇: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又从富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心理。

《我的叔叔于勒》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我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拓展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高卢人日报》上,后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这篇小说在选为课文时,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

在分析这篇小说之前,我们先把课文删掉的部分补全。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人教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题干是:

这篇小说在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现照录如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保留与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与教学用书》提供的解答是: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叙事手法的效果。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可以使读者对人物心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删去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

笔者的观点是,为了这篇小说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应该加上这些内容。

小说是讲故事的,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能成为好小说。偏激一点说,判断一篇小说艺术性高低的关键不在于讲什么,而在于怎么讲。

这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在当时甚至现在,并不鲜见,也并非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发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仅仅靠讲这个兄弟对面不相认的故事(比如把题目改为“于勒的故事”或“菲利普一家和于勒的故事”等),可能就不会列入世界经典小说之林。它的艺术性和打动人心的力量,除了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讲述的方式很特别。

特别之处在哪里呢?就在于开头和结尾,这篇小说整体上采用了多重视角的转换。首先是“我”的视角。“我”因同伴若瑟夫给了一个白胡子穷老头五法郎银币而诧异,于是引出了若瑟夫所讲的故事,之后转入若瑟夫的视角。但课文节选部分的叙述视角其实不是成年的若瑟夫,而是回忆中小若瑟夫的视角,这是叙述的主要视角。结尾又转回到成年若瑟夫的视角。整篇小说的结构浑然一体,去掉首尾,就不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那么这种视角的转换和儿童视角的运用,妙处是什么呢?一是增加了小说的“可信度”,使读者能以最近的距离来观察故事中各个人物的表现,给人以现场感和真实感;二是增加了小说的“反思度”,使读者能从一个儿童的角度来看待并反思成人世界的丑事,更重要的是,小说所展现出的若瑟夫对待于勒们的心理和感情,是从小到大一以贯之的,这就与文中菲利普夫妇的表现拉开了距离,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小说具有了更深的意蕴。

这里有一个矛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转变是因为受金钱关系的影响,那么为什么小若瑟夫直至长大成人,对待亲人和穷人的态度却与父母截然相反呢?不是说近墨者黑吗,何以他独出淤泥而不染?笔者认为这个矛盾是理解小说的一个关键点。

莫泊桑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他更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对社会和金钱的批判,但更有对人性和人情的揭示,后者更能表现出一个作家的伟大。其实从“我的叔叔于勒”这个小说题目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温情。这个题目除了揭示出小说所用的儿童视角外,还暗示了作者的一种同情倾向。人们原先过多地强调这篇小说对金钱关系的批判,而忽略了其中隐含的对人情、人性、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由这种思考所产生的文本意蕴的深化。

当我们带着一种“同情的理解”,从小人物的视角来阅读小说时,就会发现:于勒的可恨中有可怜之处,因为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并没有完全泯灭;菲利普夫妇的可鄙中有无奈之处,因为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了其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当我们这样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不自觉地和小若瑟夫站在了同一立场。小若瑟夫看待这一切,没有利益和利害关系的考虑,他不会也不可能站在一种居高临下的道德高度批判父母的表现,也不会用父母的受金钱所迷的眼光来看待他的叔叔。他只是用儿童易感的心来如实地看待、感受亲人的表现,这和现实主义所强调的不动声色的描写发生了巧合,作者也正好利用这种巧合(实际上是作者的故意安排)来隐藏自己的倾向,只着力于场面和细节的描写。小若瑟夫的立场越纯粹,从他的视角看过去的一切就越真实、越细致,他的感受和父母的感受的对比就会越鲜明,二者之间产生的张力就会越强烈。当小若瑟夫在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时,这篇小说内在情绪的紧张点达到了最高潮。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在现实面前权衡利害关系,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错,但是,当这种考虑和亲情发生冲突时,就会对一个人的心灵发出拷问。如果这个心灵已完全被金钱异化,它就会像葛朗台对待女儿或刘老板对待虎妞那样无情,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这篇小说的深刻性在于写出了人的心灵和人际关系被金钱和利益所异化的过程。

菲利普夫妇一家是过着简朴(“家里样样都要节省”)、勤劳(“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生活的小市民家庭。他们平凡,但有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于勒富有以后归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于勒“大大占用了”哥哥应得的那部分遗产,但他的哥哥似乎也没采取什么过激的措施,只是“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打发到美洲去,而他也有感恩的表现,尽管只是写了两封信。故事的戏剧性场面出现在船上,菲利普夫妇由惊慌失措到“暴怒”绝情,片刻间完成了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并无情地避开了于勒。站在他们的立场,其举动是合理的。但小若瑟夫呢,他所站的立场却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情。一方是金钱理性,一方是血缘亲情,分开看各有各的道理。可这一切是从小若瑟夫眼中看过去的,因此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复杂的对应关系。发生在成人世界中的似乎平常的一件事,由一个孩子的眼睛看过去,就放大了这件事悖离人情的一面,使它的乖谬性和冷酷性突显出来。可以说,儿童视角的叙述刷新了读者看待人际关系的价值坐标,撕破了蒙在读者心灵上的世俗之网,使读者格外敏锐地感受到这种破坏的强度,从而进入审美反思状态。

然而,这篇小说最打动人也最令人深思的还不仅于此,还有小若瑟夫的表现。小若瑟夫面对穷苦的叔叔,不是只在心里表示同情,而是果断地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这对小若瑟夫而言,是个了不起的举动,只要想想他有怎样的父母,就不难明白这一点。小若瑟夫的举动,可以说是出于下意识的同情,但他成年以后,对素不相识的乞丐,还要大加施舍,这说明什么呢?

这是小说的亮色所在,说明作者对人性、人情的期待和信心。金钱关系并没有,也不能腐蚀一切,若瑟夫就是一个例证。在他身上,美好的人性战胜了金钱对人的异化。而且,小说结尾若瑟夫还对“我”强调:“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也就是说,若瑟夫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也会如此。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这让我们在看到社会黑暗、感到人际关系冷酷的同时,更看到、感受到一种来自人性底处的洁白和温暖。让学生感悟到这一点,比让他们只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可鄙,作用要大得多,效果要好得多。

由此看来,这个结尾(包括开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加上的。至于说“删去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这似乎没有多少说服力。加上开头和结尾,我们才更信服王富仁对《我的叔叔于勒》(《语文教学与文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页)的一段解读:

它可以让一代代的儿童都不要忘记、更不能轻视自己少年时期的人生观察和人生体验,并把自己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

所以教学这篇小说,应重视小若瑟夫这个形象以及小说的叙述方式。从这里入手,或许能更接近艺术和人性的秘密。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定稿)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识记文章字词知识,了解文学常识。 2、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人教版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精选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方法指导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又从富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标: 一、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二、认识“金钱置于亲情之上”的主题。 三、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教学过程: 一、 利用名言导课: 金钱能够......

    我的叔叔于勒 人教版九年级上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专题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2、过程与方法: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

    我的叔叔于勒(六)人教义务版 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示例之四 教学目的 一、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二、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三、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

    九年级语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