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优秀教案《小袋鼠找妈妈》及教学反思
《小班体育游戏优秀教案《小袋鼠找妈妈》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体育游戏优秀教案《小袋鼠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听指令扮演角色,做动作。
2、练习双脚跳着前进,锻炼退步肌肉。
游戏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招呼小袋鼠们围在妈妈身边。
2、开始游戏
(1)袋鼠妈妈与小袋鼠谈话。
“孩子们,你们在妈妈的口袋里长大了,该出去练练本领了,好不好?”
(2)“妈妈”带着孩子在场地上练习袋鼠跳,注意手势动作,指导幼儿双脚并拢跳,向前蹦,帮助不会跳的小袋鼠。
(3)袋鼠妈妈走到离小袋鼠不远的另一端场地大喊:“小袋鼠乖乖,快快跳到妈妈这里来。”。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小袋鼠听到妈妈叫,立刻双脚并拢跳着前进来到妈妈身边。
(4)教师不断选择离幼儿不远的场地招呼小袋鼠跳着来找妈妈。反复,熟练后,结束游戏。
指导要求:
学小袋鼠,双手做弯曲状放在胸前并且双脚并拢跳。当老师说“小袋鼠们去活动活动身体吧”,小袋鼠们可以在“草地上”到处跳;等到老师说“小袋鼠,快快到妈妈这里来。”幼儿立马学小袋鼠的动作跳到妈妈身边,并且嘴巴里说“妈妈,妈妈,我在这里。”
教学反思:
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都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重、难点突出,幼儿的学习劲头也很足,尤其在竞赛过程中能遵守游戏的规则进行,秩序较好。但在动作讲解过程中有点乱,有点急于求成。整个活动的运动量较少,应该多给孩子运动,增加锻炼身体的热情。
小班体育游戏优秀教案《小袋鼠找妈妈》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669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小鸡找朋友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小鸡找朋友
目标:
练习从70厘米高的障碍物下钻过。准备:
1.小鸡头饰若干个(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2.长橡皮筋两条。场地布置如图。过程: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扮小黄鸡,另一组扮小花鸡,戴上头饰分别站在自己的家里。教师扮鸡妈妈站在场地中间的草地上。2.游戏开始,“鸡妈妈”说:“小黄鸡,小花鸡,快出来找食吃吧!”“小黄鸡”、“小花鸡”就从家里钻过鸡棚门(橡皮筋),到草地上边叫边四散地找食物吃。待“鸡妈妈”说:“我们吃饱了,大家回家吧!”“小鸡”分别钻回家休息。过一会儿,“鸡妈妈”又说:“小黄(花)鸡去找小花(黄)鸡做游戏吧!”“小黄(花)鸡”就钻出家,边跑边叫钻进“小花(黄)鸡”家,找一只“小花(黄)鸡”一起钻出家去游戏,最后“鸡妈妈”说:“时候不早了,大家快回家吧!”“小鸡”分别钻进自己的家里休息。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设计::废品再利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的玩具档次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如:电动汽车、飞机、坦克大炮等,但是,幼儿对这些高档玩具,往往是刚买来时,新鲜一会儿,过后放在一边很少再玩。有些家长以为,现在的孩子就是不理解家长的心,不懂得珍惜玩具。
其实,我们认为,根本的原因,不是孩子不珍惜玩具,而是这些高档的玩具,除了外形好看省事以外,并没有多少可让孩子进行创造性摆弄、操作的空间。孩子喜欢的是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制做的玩具,百玩不厌,而且在玩耍过程中,还要根据要求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造。
我们所说的废旧物品不是垃圾,而是一些陈旧的、无法正常使用的、无毒无味安全卫生的物品,通过师生装饰、改造,从而用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体育活动中用的:废旧的汽车轮胎;用饮料瓶做成的拉力器、飞镖;用捆扎包装箱的包装绳做成的球;用报纸做成球在外面罩上方便袋形成的球,可以让小班幼儿当足球踢;用挂历纸做成的纸棍等。
1.轮胎:
将废旧的轮胎冲洗干净,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段,凉干后既可玩。
玩法:
幼儿可将轮胎立起,双手交替滚动向前走、跑;
借助滚动的惯性,幼儿可从轮胎的后面骑跳到轮胎的前面;
幼儿蹲下,轮胎立在背后,双臂弯曲钩住轮胎做乌龟的壳,幼儿就像一只小乌龟;
将若干轮胎倒下,排成一行,幼儿可在上面跑、跳、爬;
将若干轮胎立起排成一行,形成山洞,幼儿可用来钻山洞;
将第一个轮胎平放下,第二个轮胎斜靠在上面,第三个、第四个依次类推。由于轮胎的不稳定性,幼儿爬时,能锻炼幼儿肢体的平衡性。
将三—四个轮胎摞起来,幼儿可进行攀爬、压腿等动作练习。
2、饮料瓶:
取四个饮料瓶,在饮料瓶上瓶体上,对着扎四个孔,用松紧带串起来,做成拉力器。幼儿可用来练习臂力,也可两个小朋友一组互相拉各自的拉力器,让其他小朋友钻爬、跳跃等。
用两个饮料瓶,将瓶底剪去,分五份剪开至离瓶颈处,做成飞镖,幼儿可随意抛着玩,看谁抛的高抛的远,练习幼儿的臂力。
3、将包装箱的捆扎绳截下同等的四段,每一段做成一个圆圈,然后将四个圈交叉成一圆球,再将每个接触点缝起来,形成一个球。小班幼儿可用来在地上滚球,或者是在地上排成一行,幼儿跳球。
4、用报纸团成团,在外面套上方便袋,做成纸球。小班幼儿可用来互相抛接球、踢足球、在地上滚球等。
5、用挂历纸做成纸棍,幼儿可以用来当金箍棒玩,还可放在地上摆成一排,幼儿跳跃等。
第三篇: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搞笑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忙妈妈一齐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感觉比较成功: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如教学本课时,我先用谜语引出“蝌蚪”,学生在猜谜之后兴趣已被激发,然后,我又说“但是这群小蝌蚪最近却遇到了些麻烦事,它们悄悄告诉宋老师当它们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齐玩耍时,它们很羡慕,可它们却不明白自己的妈妈是谁在哪它们听说一(6)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所以想请你们帮它们找找妈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话音刚落,全班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用心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
二、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搞笑,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主角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情绪;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情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读的同时不少孩子自然而然地表演了起来,要明白,能够这样的表演,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务必是在理解故事资料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学习,利用两课时学完,重点侧重了两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一是朗读能力,二是说话写话能力。下边详细阐述:
一 、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最突出的就语句有描述型的,也有对话型的。
1、描述性段落的朗读指导。
如第一自然段。课始,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后,出示谜底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再引导孩子看着板书看着图片说成一段话。
然后再请 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发现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蝌蚪的,思考作者的观察点和自己观察点的不同,作者的表达与自己的表达有何不同。这个环节就在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也就是进行对比阅读的训练。在对比后,再次对课文第一段进行 欣赏性阅读,这时有个别读,小组读,老师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逐渐达到会背诵。第一段的学习顺利完成。
2、对话的朗读指导
对话朗读的指导更多的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来完成。课文中小蝌蚪和鲤鱼阿姨、乌龟先生的两次对话,我分别和孩子们进行了分角色的朗读,在角色的扮演中,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使朗读的训练得到了提升:例如: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对话:我直接就请孩子们来扮演角色,我读旁白,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读的优点和不足。
比如,两次对话中旁白中动词的运用,“迎上去”和“追过去”,不同的动词表达不同的心情,体现不同的情景,我引导孩子体会“迎”“追”的不同。追字的感受相对容易,迎的难度就大了,迎字孩子仅仅感受到了小蝌蚪的礼貌和客气,没人能理解到他们的方位是怎样的。我就和坐在前排的李祖庭来表演“迎”。我扮演小蝌蚪,祖庭扮演鲤鱼阿姨。
“鲤鱼阿姨在教小鲤鱼吃食物。”我故意站在“鲤鱼阿姨”的后边问孩子们:“小朋友们,我是小蝌蚪,我应该在鲤鱼阿姨的什么地方游啊?”孩子们思考一下,说:“在鲤鱼阿姨的前面。”
我马上游过去,停在鲤鱼阿姨的前面,并热情的游到阿姨的跟前问她:“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我用表演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迎,是小蝌蚪主动积极的游过去,表现出了他们急切想找到妈妈的心情。就这样,在表演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分角色朗读。几次的体验后,孩子们的朗读越来越好。
二、说话写话
课堂上,关于说话的练习无处不在。每篇课文我都做到一课一得,精心的寻找语用点,一般是根据文字表达到额特点来设计,以据此来拓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积累,巩固孩子的表达。再有就是文中的看图说话,比如这篇课文:课始,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后,出示谜底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再引导孩子看着板书看着图片说成一段话。
本节课就是这样,在学习第一段“小蝌蚪”和“青蛙”的外貌描写之外,我就引导孩子尝试着描写“小金鱼”之类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外貌描写。课件显示小动物金鱼,引导观察,进行仿写。
训练完后,布置作业,再次进行仿写,小白兔或者小乌龟,或者小鸭子等等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讲读和写、说和写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训练真正的做到扎实有效。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
此活动故事内容,蕴含多领域的教育价值,故事中不仅有科学领域的“认识青蛙的特征,了解蝌蚪与青蛙的关系”,还有语言领域领域“感知故事结构,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讲故事”,鉴于上面,我制定了教学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比较”。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展开的顺序,这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也是这个活动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点,可以改进的是:制作特有的图片。图片采用以“特征”和“代表动物”为重点的图片设计。图片设计成为两排,上面一排是以“特征”为重点的图片,主要是“宽又大的嘴巴”“四条腿”“白肚皮”“绿衣裳”,上面一排,横着看主要通过一幅幅图片串联起来,帮助孩子理清青蛙的特征,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活动目标,通过观看具体形象的图片及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达到目标;对应上面一排图片的下面一排图片则是上面每个图片特征对应的动物图片,如“宽又大的嘴巴”对应的'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的大鱼”;“四条腿”对应的是“有四条腿的乌龟”;“白肚皮”对应的是“大白鹅”;“绿衣裳”对应的是“青蛙”,这些按顺序摆放的图片上下结合单幅看,主要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小动物的特点,上下对应连贯的看,则是帮助孩子理清故事讲解的顺序,理清故事的内容,为理解、讲述故事奠定基础。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4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展开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小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小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小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来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5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
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6
这次美术活动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是故事连环画,要求幼儿学习画故事连环画,并在画面上写数字以表示阅读的顺序,与同伴分工,确定自己表现的故事情节,在画面中表现出故事中主角和主要情节,感受故事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不同风格效果。
由于在语言课上已教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所以幼儿对故事资料比较熟悉了,首先我在每组放了俩本幼儿用书,让孩子们参考幼儿用书来画,并且规定孩子们选取我翻到的那页进行绘画,其次,我重点教了青蛙的绘画方法,但是绘画下来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大部分孩子画了鸭妈妈,龟妈妈,只有几个孩子愿意画青蛙,鱼,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用书上的图画是比较复杂,导致孩子们都不愿意尝试。
在第二教时时,我就吸取了教训,首先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要画哪幅,有的组让小组长帮忙分配,然后请幼儿自己说说要画哪浮,其次在青蛙,鹅的师范图上都相对简单了,最后,简单的从整体布局和均匀涂色这2方面上对幼儿的作品上进行了评价,并把较优秀的作品布置在了主题墙,其余幼儿作品合订在一齐,变成一本新《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故事书,放在了图书角,供幼儿阅读。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8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长成青蛙的成长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训练了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授课过程中,本节课的优点有:
1、识字教学完成得非常理想,采用多种途径识字,达成人人都会读、人人都会认。
2、授课过程中我设置了有趣的猜谜,同时也准备了许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字教学完成得很好,本课共10个生字,根据结构把他们分组,强调笔画笔顺偏旁,再让学生数空,然后观察,寻找关键笔,最后描红练写。
缺点:
1、再课文的学习中,过于对内容进行深化解读,从而在读的方面缺少更多的练习。
2、学生的课堂气氛不良,及个别同学仍沉浸在玩的境界里。
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去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深化他们的理解。
2、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的设计,让所有同学都融入到语文课中。
第四篇: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1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展开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小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小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小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来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2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
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3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长成青蛙的成长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训练了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授课过程中,本节课的优点有:
1、识字教学完成得非常理想,采用多种途径识字,达成人人都会读、人人都会认。
2、授课过程中我设置了有趣的猜谜,同时也准备了许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字教学完成得很好,本课共10个生字,根据结构把他们分组,强调笔画笔顺偏旁,再让学生数空,然后观察,寻找关键笔,最后描红练写。
缺点:
1、再课文的学习中,过于对内容进行深化解读,从而在读的方面缺少更多的练习。
2、学生的课堂气氛不良,及个别同学仍沉浸在玩的境界里。
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去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深化他们的理解。
2、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的设计,让所有同学都融入到语文课中。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5
这次美术活动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是故事连环画,要求幼儿学习画故事连环画,并在画面上写数字以表示阅读的顺序,与同伴分工,确定自己表现的故事情节,在画面中表现出故事中主角和主要情节,感受故事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不同风格效果。
由于在语言课上已教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所以幼儿对故事资料比较熟悉了,首先我在每组放了俩本幼儿用书,让孩子们参考幼儿用书来画,并且规定孩子们选取我翻到的那页进行绘画,其次,我重点教了青蛙的绘画方法,但是绘画下来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大部分孩子画了鸭妈妈,龟妈妈,只有几个孩子愿意画青蛙,鱼,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用书上的.图画是比较复杂,导致孩子们都不愿意尝试。
在第二教时时,我就吸取了教训,首先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要画哪幅,有的组让小组长帮忙分配,然后请幼儿自己说说要画哪浮,其次在青蛙,鹅的师范图上都相对简单了,最后,简单的从整体布局和均匀涂色这2方面上对幼儿的作品上进行了评价,并把较优秀的作品布置在了主题墙,其余幼儿作品合订在一齐,变成一本新《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故事书,放在了图书角,供幼儿阅读。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6
本节课的学习,利用两课时学完,重点侧重了两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一是朗读能力,二是说话写话能力。下边详细阐述:
一 、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最突出的就语句有描述型的,也有对话型的。
1、描述性段落的朗读指导。
如第一自然段。课始,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后,出示谜底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再引导孩子看着板书看着图片说成一段话。
然后再请 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发现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蝌蚪的,思考作者的观察点和自己观察点的不同,作者的表达与自己的表达有何不同。这个环节就在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也就是进行对比阅读的训练。在对比后,再次对课文第一段进行 欣赏性阅读,这时有个别读,小组读,老师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逐渐达到会背诵。第一段的学习顺利完成。
2、对话的朗读指导
对话朗读的'指导更多的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来完成。课文中小蝌蚪和鲤鱼阿姨、乌龟先生的两次对话,我分别和孩子们进行了分角色的朗读,在角色的扮演中,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使朗读的训练得到了提升:例如: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对话:我直接就请孩子们来扮演角色,我读旁白,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读的优点和不足。
比如,两次对话中旁白中动词的运用,“迎上去”和“追过去”,不同的动词表达不同的心情,体现不同的情景,我引导孩子体会“迎”“追”的不同。追字的感受相对容易,迎的难度就大了,迎字孩子仅仅感受到了小蝌蚪的礼貌和客气,没人能理解到他们的方位是怎样的。我就和坐在前排的李祖庭来表演“迎”。我扮演小蝌蚪,祖庭扮演鲤鱼阿姨。
“鲤鱼阿姨在教小鲤鱼吃食物。”我故意站在“鲤鱼阿姨”的后边问孩子们:“小朋友们,我是小蝌蚪,我应该在鲤鱼阿姨的什么地方游啊?”孩子们思考一下,说:“在鲤鱼阿姨的前面。”
我马上游过去,停在鲤鱼阿姨的前面,并热情的游到阿姨的跟前问她:“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我用表演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迎,是小蝌蚪主动积极的游过去,表现出了他们急切想找到妈妈的心情。就这样,在表演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分角色朗读。几次的体验后,孩子们的朗读越来越好。
二、说话写话
课堂上,关于说话的练习无处不在。每篇课文我都做到一课一得,精心的寻找语用点,一般是根据文字表达到额特点来设计,以据此来拓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积累,巩固孩子的表达。再有就是文中的看图说话,比如这篇课文:课始,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后,出示谜底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再引导孩子看着板书看着图片说成一段话。
本节课就是这样,在学习第一段“小蝌蚪”和“青蛙”的外貌描写之外,我就引导孩子尝试着描写“小金鱼”之类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外貌描写。课件显示小动物金鱼,引导观察,进行仿写。
训练完后,布置作业,再次进行仿写,小白兔或者小乌龟,或者小鸭子等等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讲读和写、说和写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训练真正的做到扎实有效。
第五篇:小班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小班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在开展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汽车都很感兴趣,记得有一天,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老师、我爸爸买了一辆好大的车呢,你到我家来,我们开车出去玩好吗?”于是,很多孩子都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老师,路上有红绿灯的”;“我也坐过小汽车”;“我奶奶送我一辆小汽车,我能开的”„„对于马路上的事,孩子们似乎都特别感兴趣,如果让他们做一回司机的话,相信一定会很开心的,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将目标定位:
1、会看红绿灯,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2.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活动后,效果较好,现将整个活动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以兴趣为基础,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
《纲要》中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本次活动,通过“开汽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以小司机的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活动中幼儿学会了看红绿灯,知道了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同时也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导入自然
活动的引入用了节奏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洗车”。既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特设的学车情景中。
个走,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3、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本次活动我主要有一下五部分组成:热身运动——自由练习——学会开车——提升经验——小结,放松运动。其中,在自由练习时先自由学习正走和倒走,然后在一个跟着一个正走或倒走,最后再通过情境式游戏,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安排,大多数幼儿基本知道了简单的交通规则也掌握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技能。
二、不足之处:
1、不注重情感的交流。
小班的幼儿非常需要老师情感上的沟通,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孩子们学会开车时,我应该及时的肯定他们的开车技能。表扬以及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整个活动中,我参与的太多,以至于干涩了他们的自主性。
3、材料的准备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呼啦圈来当汽车的“方向盘”,有些孩子好像对呼啦圈不是很感兴趣,以至于在开车时,没有很好得运用呼啦圈。我觉得可以利用纸盒给孩子们做辆小汽车,这样孩子们参与和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篇二:小班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密切联系幼儿生活实际,选材源于生活,报纸是幼儿平时都有接触到的,是熟悉的事物,可是这次活动却将普通的报纸拿来与幼儿做游戏,创编出各种不同的玩法,于是报纸有了其新的意义。如果就是玩报纸,幼儿肯定兴趣不会特别高,于是我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小青蛙这一角色贯穿活动的始终,是整个活动情景生动有趣,更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并且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我给每个幼儿佩戴了头饰,这是他们平时很少戴的,这次的活动他们就更加投入了,有些幼儿甚至会直接叫我青蛙妈妈,说明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地方需要再做改进。
1、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这里,我没有将这个重点凸显出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探索活动是比较难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在探索报纸的新玩法这一环节,我应该多引导幼儿,特别应该强调跳得动作,这样才能与小青蛙跳荷叶相联系,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由于是家长开放日的原因,小朋友见爸爸妈妈来了会表现得不一样,有些幼儿会变得更退缩,不愿表现自己,而有些幼儿会特别兴奋甚至控制不了自己。当我在小一班试教的时候相比较之下会相对常规好一点,不会不听指挥就直接跑出来跃跃欲试。而会耐心等老师讲解完在做游戏。对于出现这种状况,我觉得自己缺乏应变能力。
3、大部分幼儿都能跟着老师积极参加活动,但是有个别幼儿会只顾自己玩,奕程是个个性比较强的小朋友,当老师给小朋友戴青蛙的头饰时都很开心,只有他不愿意戴,说:“我要做警察,不要当青蛙”,我几次劝导也没有用。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我也只能先顾全大局而不能照顾得面面俱到了。想想可能还有更好地办法能使他喜欢这个游戏,因此,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要学习。
总体上,本次活动能很顺利得开展,幼儿玩的不亦乐乎,各个环节较清晰,衔接自然。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今后我还要不断反思,向知道老师请教探讨,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合理科学地开展。
篇三:小班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户外体育游戏《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活动开展之前我便给孩子们讲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并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根短带当尾巴。
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发展水平,首先我为孩子们创设了游戏的环境,并根据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此次游戏让我更坚信: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还调动了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