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讲述的有关闰土的四件事,从中看出少年闰土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特点。
4、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闰土
1、同学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
出示闰土画像,师深情地朗诵:“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
师: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机智、勇敢)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闰土。(板题)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3、师: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我们以前学习了很多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写?(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出了闰土的哪些特点呢?咱们走进课文,去全面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多种形式读准字音。
(2)交流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相机归纳板书(回忆—相识—相处—分别)
三、深入相处,再识闰土
1、好朋友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总是最令人难忘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6—16自然段,重点读读闰土和我的对话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
2、指名交流,相机归纳板书。(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
师:这些事都是我们听都没听说过的,这样的事就是文中所说的新鲜事、稀奇事。
3、研读“雪地捕鸟”
(1)那咱们就先和闰土一起到雪地里去捕鸟吧。(出示文段)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这段话,想想大雪天里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读自悟
(3)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罩”动作描写的词语感受闰土的聪明能干。)
(4)小结:大雪天里如此捕鸟也的确是够稀奇的,从作者对人物动作细致的刻画中我们似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形象跃然纸上。(板书:动作聪明能干)
4、品读“看瓜刺猹”
(1)那么,从闰土“看瓜刺猹”这件事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请同学们默读“看瓜刺猹”这部分对话,边读边想边圈画重点语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们的笔,开始读书吧。
(2)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4)读到这儿,我们脑海中不禁再一次浮现出闰土在月下刺猹的情景。(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5)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我的心呀,早已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咱们也和闰土一起去“看瓜刺猹”吧!(师生分角色朗读)
5、以读代讲,学习“海边拾贝”和“潮汛看鱼”
(1)令我难忘的何止是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还有海边拾贝、潮汛看鱼呢,那我们还等什么?
先去海边捡贝壳去吧!“我们日里去海边捡贝壳去”——(生接读捡贝壳部分)
我们再在潮汛来的时候,去看跳鱼儿:“我们沙地里”——(生接读看鱼部分)
(2)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板书:见多识广)
6、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四件事,向我们展现出一个聪明能干、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那么,这几件事作者详写了哪些事?(指生答,相机板书:详写略写)
7、小结、过渡:
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叙事时做到有详有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是咱们在习作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好方法。叙事时,若能加入自己的感受,文章会更生动。那么,在听闰土向我讲述这些稀奇事时,“我”又有什么感受呢?
四、突破难点,提炼主旨
1、自由读读课文14和16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受?
(作者对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羡慕和佩服;有着自叹不如的惆怅。)
2、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的?(对比)
3、是呀,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而我——(生接读)“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相机理解“素不知道”、“如许”)
闰土的心里有如“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等许多稀奇事,这些都是我往常的朋友——(生接读)“所不知道的”
4、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①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和我一样,(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师: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②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和我一样,(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师: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③闰土在(雪地捕鸟、潮汛看鱼)时,他们和我一样,(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师:不知道大雪天可以这样捕鸟、海边有如此多的跳鱼儿。
5、你是怎样理解“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指名交流)
6、闰土是那样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相比之下,我和我的朋友是那样的——(生)见识狭窄、孤陋寡闻如井底之蛙。
7、正因如此,闰土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他讲的那些稀奇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还挥之不去呀!
(音乐起)师领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生跟上一起读。
五、课堂总结、过渡:
我和闰土虽只相处了短短的近一个月,但彼此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正月过去,我们分别时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当初我们又是如何相识的?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板书:
少年闰土
回忆
相识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动作
相处看瓜刺猹机智勇敢语言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
潮汛看鱼
分别
篇2:《少年闰土》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
17课《少年闰土》
二、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
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四、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五、教学重点:
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习四件事,揣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我介绍,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猜学生的年龄,出示图片引出课题:少年闰土
【设计意图:以“趣”导入,通过互相猜年龄,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介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
2.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几件稀奇事?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能力。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
3.师:在这四件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雪地捕鸟)
(1)指名读文。
(2)用横线画出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扫、支、撒、拉)做动作
(3)课件展示闰土捕鸟过程
(4)完成动词词填空
(5)有感情的齐读
师: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你觉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聪明能干)
【设计意图:根据这些动词做出动作,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师: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生:看瓜刺猹)
(1)自由读文,找出表现闰土勇敢的句子。
(2)课件
出示(“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师:月亮底下,猹来了,请同学们轻轻的读,不要把猹吓跑了。(练习朗读)师:还从哪可以看出闰土很勇敢?(生读13段)
师:虽然猹会咬人,而且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说明闰土不仅勇敢而且机智,分角色朗读
师: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所以虽然三十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这个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的画面,(课件出示:“看瓜刺猹”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同时多媒体展
示画面并配乐朗读,体会文章意境的美。】
5.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1)课件展示海边贝壳图全班齐读
师:我们知道在海边的生活丰富多彩,捡贝壳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老师这有许多漂亮的贝壳请大家欣赏一下出示课件贝壳
潮汛来时看跳鱼儿,看大屏幕展示跳鱼儿指名读。
师: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多识广
【设计意图: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教学“看跳鱼儿”用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6.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闰土心里的四件稀奇奇的事,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啊!
【设计意图:自由填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体会鲁迅心中的感叹。】
7.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地难舍难分啊!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交流讨论:令你难忘、羡慕、佩服的朋友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联系生活,畅想未来
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凸现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见多识广
篇3:《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11册第17课
设计理念:全国著名小语专家李振村老师明确提出了“聊课”一说,并归纳出
了它的四大特征:一是轻松的、随和的;二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的;三是紧扣语言文字的;四是以学生当聊天主角的。本课将以此理念贯穿始终,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尊重关注学生,真正实现人课合一、师生和谐的“以生为本”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出聊课新理念: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聊课”。要想把课聊好,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敞开心扉,轻松自在地聊啊!能做到吗?(能)
二、聊鲁迅先生,聊出兴趣
1、出示鲁迅的图片,同学们对他有什么了解?
学生汇报。
2、教师简单小结。
三、聊少年闰土,聊出情趣
1、出示课文少年闰土的图片,师深情朗诵。
2、初次跟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样的印象?
3、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闰土(板书课题),一起来和他打打招呼吧!
四、聊希奇之事,聊出乐趣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闰土和我的相处中,讲了哪些希奇事?在文中找出这些事来,自由读一读。
学生汇报
2、这些希奇事,如果要你和闰土去干,你最想干哪件事?请同学们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自由学习。
学生汇报。
3、学习“雪地捕鸟”,划出有关的动词,感受一下雪地捕鸟的乐趣吧!
4、出示看瓜刺猹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看瓜刺猹的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5、出示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指导朗读第一段。
6、学习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
7、聊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
8、理解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的。”
指导朗读。
五、聊四角的天空,聊出感悟
1、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四角的天空吗?请看(出示四角的天空图片)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呢?
六、聊朋友分别,聊出真情
1、因为心中充满向往,所以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的是,一个月后,闰土要走了,朋友分别,我的心情怎么样?(不舍、难过、可惜)
齐读17自然段。
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要跟闰土分别了,千方万语凝成几句深情的话,请写下来。
七、以读引读,延伸课外
阅读有关鲁迅的作品《故乡》等。
篇4:《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随机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组织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启发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5、引发思考,启发谈话
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提出思考问题,并出示重点理解的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疑问
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3、组织学生做游戏
分段朗读
1、随着教师的导入进入本课的学习
2、全班齐读课题。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读圈画,
5、质疑。(学生自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解决)
6、完成练习: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7、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8、思考:“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9、思考并回答: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0、思考并回答: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1、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1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1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学反思
篇5:《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闰土喜爱地感情
1 、(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描述画面后,要求学生找出闰土讲的四件事。
2 、教师范读课文。
3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这四件事。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学习,理解课文,读出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1 、分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以组为单位谈理解,说感受,练习把选出的段落读出感情。
2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下面是文中重要内容的学习,实际顺序以课堂上学生的选择为主)
捕鸟:
1 、引导学生想象闰土捕鸟时的情景,不仅把这件事情读出趣味来,还要能演示出来。
2 、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3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捡贝壳、看跳鱼儿:
1 、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而又稀奇的事,体会闰土在讲这两件事时的神情,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指导朗读。
2 、重点理解“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这句话,想象“鬼见怕、观音手”的样子,指导朗读。
3 、出示图片感受贝壳色彩的鲜艳丰富。
看瓜刺猹:
重点指导朗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和“看见猹了,你便刺,这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体会闰土的感想。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我对闰土的羡慕赞美之情
四、小结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描绘的意境。
板书设计:
捕鸟
20。少年闰土 拾贝
刺猹
看跳鱼儿
[说明:李霖老师(钟家村小学)主讲的《少年闰土》一课获汉阳区小学语文二至五年级“四优”(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说课稿、优秀课件)竞赛一等奖。]
篇6:《少年闰土》教案
预设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不仅是个健康、纯朴的农村少年,而且非常的勇敢,在作者的心中完全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词语,想画面。
“妈妈”“雪”“朋友”
这些画面和画面背后的事情都不是发生在昨天,为什么你们会这么记忆犹新呢?
2、有一位朋友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辅助阅读: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3、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方案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后提出疑问: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六、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4、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重点: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一、学生确定学习方向、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 自然段,同学们,看看课后习题,这节课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
生:……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6-10自然段
1、自由读6-10自然段,想想我了解到什么?(从闰土身上体会到什么?)
2、学生回答。
3、随机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① 稀奇的事是指什么事?
(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这稀奇的事也就是――少见的事,有吸引力的事。(板书:有吸引力)
4、选择你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一件事读一读,把它读得有吸引力。
5、学生朗读,评价。
6、师:同学们大部分选择了“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这两件事来读,都觉得这两件事有趣、稀奇。准备一下,能否从这两件事中选一件,像闰土一样说给别人听?等会儿,老师来当鲁迅。
7、学生准备。
8、说话练习。
①雪地捕鸟
师:闰土啊,你能不能帮我捕鸟呀,鸟儿可好玩啦!
生:……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捕鸟的?
生:……
②看瓜刺猹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师:“管什么呢?”
生:“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师:“怎么管?”
生:“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
师:“然后呢?”
生:“走到了,……反从胯下窜了。”
师:“想不到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真新鲜,真稀奇!”
9、从这几件事中,你能体会闰土是位怎样的农家少年?(见识丰富见多识广眼界广阔)
10、朗读
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鲁迅也从心底
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二、再读16小节,突破难点
1、闰土能干、见多识广,我和朋友们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读16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
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三、展开想象,写写“我”的外貌
1、“我”和闰土除了身份、经历不同,还有哪些方面不同?(外貌不同)
2、“我”的外貌怎样?(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
3、学生练写。
4、选择一位同学互相交流。
5、评讲,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四、课外延伸
1、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2、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他就是闰土。
3、想不想知道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
板书:
闰土 “我”
农家少年 少爷
外貌 ?
雪地捕鸟
经历 海边拾贝 四角天空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篇7:《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3.初识鲁迅,初步感受鲁迅文字的味道。
(课前交流)
A.这篇文章很长,对于这样的文章,比较常用的读书方法是默读。(板书:默读)
默读与朗读有何区别?
(1)默读时,不能发出声音;
(2)默读时,不能张开嘴巴;
(3)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更快。“一目十行”说的就是默读。
有的同学认为,朗读可以读出感情,而默读不出感情,你们认为呢?(朗读通过声音和表情传达感情,默读可以通过表情来传达感情。默读时,读者的表情随着文章感情的起伏而不断变化。)待会默读时,老师要看一看,谁的嘴巴没有动,谁的脸上能传达出课文的感情。
B.上语文课三项基本功: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看、滔滔不绝地讲。看徐老师半分钟,不知道同学们对我这个大朋友有什么样的了解,谁来说说?(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体会特点)
好了,经过几分钟短短的聊天我们都认识了,你跟朋友聊天是不是这样坐得端端正正?不用,今天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敞开自己的心扉,好不好?我看看谁最自然。哎,对了,放松一点,没关系。刚才你们从徐老师外貌动作神态甚至是语言对我这个大朋友有所了解,相
信通过这节课我们彼此会有更深的了解。
C.谈学生姓名中五行知识。
(教学预设)
一、导课,识鲁迅
1.出示插图,深情朗读第一段。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2、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少年闰土》。知道作者鲁迅吗?我们手头也有现成的资料袋。
学生自读课后“资料袋”,渗透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
——读了资料袋,我们了解了鲁迅其实是作者的笔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鲁迅的文章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说味道很好,有的人说读不懂,得慢慢品。下面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受一下大作家鲁迅的语言风格。
4.检查词语:
(1)正月五行供品空地
读准多音字,结合“五行”了解闰土名字的来历
(2)其间无端如许希奇
读词语,提问题,指出错别字“希”,板书:稀奇事
——在鲁迅那个时代,“希”和“稀”、“带”和“戴”都有,那时它们可以互相通用。所以当时鲁迅这样用不算错别字。但是我们今天如果再这样写,算不算错别字呀?
二、初识,观其貌
1.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很会读书,也很会思考。都说要认识一个人,先要观其貌。请你在课文中找找,作者是怎么描写闰土外貌?画出有关句子读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闰土外貌,朗读体会闰土健康可爱淳朴天真的特点。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么样的少年闰土?
3.小结学法:透过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特点。
三、相处,听其言
1.导语:刚才我们观其貌,初步认识了闰土。其实真正要了解一个人,还得听其言。请你默读闰土的语言,想想闰土告诉小伙伴哪些稀奇事,写在段落边。
2.师生交流,提炼小标题
学法提示:都说学语文能把长的课文读短,看大家能不能把课文中闰土的稀奇事概括出来?
(1)雪地捕鸟(2)海边拾贝(3)看瓜刺查、月夜刺查(4)潮后观鱼、看跳鱼儿
——能让人一听就感觉很稀奇吗?
——这样概括既简洁明又体现了故事的稀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是六年级学生应该最基本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闰土带给我的稀奇故事就这四件吗?板书:……
3.你觉得哪件事最稀奇?
雪地捕鸟:通过捕鸟的方法、动作、种类读出稀奇
看瓜刺猹:读出月夜的静美和猹的伶俐、闰土的勇敢机智
4.从闰土讲述的这些稀奇故事中,我感觉到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伙伴?
5.师生分角色朗读看瓜刺猹部分
5.小结学法: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特点。
四、结题,存悬念
1.导语:都说学语文能把文字读成一幅幅画面,闰土带给我的那么多的稀奇事就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幅幅留在我的脑海。可惜好景不长,这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一别就是整整三十年!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么多稀奇的往事,那么多美好的画面,留在我脑海中的是怎么样的一幅画面呢?
2.学生朗读第一段。
3.教师小结:我忘不了的是那机灵的小动物,是那美好的月夜,是那勇敢的少年,更是什么?这个我们下节课再讲。
4.推荐阅读原著《故乡》,品味大文学家的语言。
五、作业
篇8:《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篇9:《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内容】
《少年闰土》是新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发生在名人身上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感悟名人的伟大与执着,并能在阅读中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句子的意思。课文描写了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在瓜地手拿钢叉,向猹尽力刺去的画面,以及相见时闰土告诉我许多希奇事反映出闰土的朴实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课文按“闰土要来了──闰土来了──闰土讲希奇事──闰土走了”这样的脉络写出了未见面时的我对闰土的思念,相见时我对闰土的喜欢和钦佩,分别时的难过,表现出我和闰土之间的纯真的友谊。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2、能学习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3、知道闰土是一个朴实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了解我和闰土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出示看瓜刺渣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讲述画面、揭示课题,并简介鲁迅。字词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重点字词的选择,学习的方式可由学生根据实际自行确定。不过,这篇小说写于二十年代,有些词语或体现旧中国农村的风俗,或带有文言文色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师要领导他们查工具书自己学懂,允许存疑,在深入学习课文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课文第一至三段教学:
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粗线条处理。教学第一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画图,并熟读至背诵。教学第三段,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语,并思考讨论:这些描写反映闰土什么样的特点?
3、教学第四段:
这是课文重点,里面有几个含义较深的句子,是理解的难点。教学可这样进行:
⑴先让学生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然后从中心句生发开去,让学生将第四段分成四层,可用不同的方式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⑵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希奇的事。教师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倾向来确定重点学习内容。
4、教学第五段:
先让学生思考:
课文怎么写“我”与闰土的分别和友谊?再让学生议论:“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5、总结。
【达成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
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能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童年友谊的思想感情。
5、尝试并初步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先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行综合、罗列;再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目标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
【教学重点】
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分组标号
1、揭示课题,师向学生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小说《故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习:
师: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听,这堂课我们改变一下学习方式,让你们讲,老师听,怎么样?
(学生茫然,不知师何意。)
师:也就是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交流。(并就此学习方式作简单解释)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学习。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每小组人数3~8人不限,围成一圈,教师给每组标上组号,一共分为10组,并要求每小组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
二、设定目标,分工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这篇课文及课后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研究,给这篇课文设计好学习目标,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记录人作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意见后,教师帮助综合归纳,罗列成(板书):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课后第4题)。
3、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回答课后问题(指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6、弄明白“我”是怎样认识闰土的。
7、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
8、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分清课文的详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10、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
师: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作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自由选题,教师给每一小目标上标上负责研究的小组号。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
师:下面由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下面第1小组开始汇报。
第1小组:我这一组负责的内容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1~3自然段,写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第二段,4~6自然段,写闰土来作者家给作者讲捕鸟、拾贝壳、看西瓜、看跳鱼的事;第3段,17自然段,写正月过去,闰土要回家,我哭了,他也哭了,最后闰土还是让他父亲带回家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鲁迅和闰土在祭祀中一起玩,闰土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稀奇的事,分开后两人互送东西作纪念。
师:其他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
师:听清楚了吧?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还是提不出意见。)
师:可能同学们只注意完成了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内容,对其他组负责的内容没有思考过,所以一下子提不出意见来,那这样吧,每组都先汇报研究结果,等会儿,我们综合起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那下面就由第2组开始汇报吧。
第2组:我这组是负责回答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第1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个问题,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瓜地里刺猹,在沙地看跳鱼,这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瓜地里刺猹这件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勤劳能干的人,从他给作者讲的几件稀奇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是我这一组对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解答。答得不好,请各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师鼓掌表扬带动全班鼓掌。)
师:第2组汇报人发言时,不仅声音响亮,有条理,还很谦虚,也很有礼貌,很好。其他组的汇报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发言。下面第三组开始汇报:
第3组:
……
(各小组全部汇报完后。)
师:大家评评看,哪一小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可以评为最佳组合?
(大部分学生不表态,个别学生说自己组最好,也有个别学生推荐别组的。)
师:这就碰到评价问题了,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第一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就让老师先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是否都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探究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是否愉快合作,谁记录,谁汇报,汇报如何等都是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这次学习,各小组都表现得不错,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慢慢的,会习惯的。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第6、7两个小组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非常好。还有第2、8小组的汇报人最有水平,不仅声音响亮,说话也有条理,还有礼貌,真好,至于最佳组合,我们就留给下次评吧!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让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结果,还未展开讨论,大家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课文,下节课我们再起来交流学习。
【反思评价】
这堂课,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1、并非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秀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
2、每一小组只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毕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课文知识点只能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
4、学生平时依赖老师惯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非常肤浅,可学生人数多,组数多,教师的指导只能如蜻蜓点水般,无法引导学生深思。
5、纪律难以约束,学生容易谈论课外话题。
等等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篇10:《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 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四、师课的小结。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貌特点的语句。
(“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 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 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 时代特点,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 (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 (“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 (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 (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 (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1.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2.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篇11:《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
2、师小结并导入: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小时结识了一位小伙伴,就是闰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来认识他这位儿时的伙伴闰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三、精读理解:
过渡:读文后,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是是什么身份?闰土呢?这一年,轮到我家大祭司的值年,家中要摆放很多的祭器和贡品,需要有人看管,仆人就让儿子闰土来了我和闰土就这样认识了。
1、第一次见面,闰土是什么样的`?
(1)自读4自然段,画出描写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2)指生答,屏显句子: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3)指导读。
(4)从描写中,能看出“我”对闰土是什么感情?联系上下文看一看。
2、过渡:这样一个仆人的孩子,生活在海边的、农村的孩子,来到“我”这个富家少爷身边,会给带来什么新鲜事?
(1)出示要求:自读6至15自然段,,想一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在旁边写上小标题,把自己感兴趣的多读几遍,写出批注。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闰土讲了几件事?指名回答,随机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看跳鱼儿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师生共同梳理:
①捕鸟:从他捕鸟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从哪儿体会到的?
现在你是闰土,老师想问问你:你为什么在雪天捕鸟?你为什么用一根短的而不用长的棒来支竹匾?看来捕鸟的学问真不少。还体会到了什么?你也像闰土一样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指导读:能像闰土一样有声有色的描述捕鸟吗?
②刺猹:闰土怎么讲他刺猹的?
老师把这段文字找出来了,谁来和老师分角色读一读?同学们,当时是一种什么情景?(渲染)大海边,夜深人静,周围静悄悄的,只有月亮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你听,拉拉响了,猹在咬瓜了。什么感觉?可是闰土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勇敢机灵)从哪体会到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再找生分角色读。
③还有什么事你感兴趣?
④过渡:在这许多新鲜事中,有件事给作者留下了的印象最深刻,以至于三十年过去了,仍然在他的脑海中保留着一幅画面,一直都忘不掉,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出示刺猹画面,激情背诵第1自然段。为什么这幅画面让作者这么难忘呢?引导生观察画面,体会画面的美感和闰土的勇敢机智。
课件出示图文,指导读好1段,配乐读。
3、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是他说出的(指板书)这四件事呀,还有许多许多,这就叫——(无穷无尽)。
(1)生活在海边的闰土还会有什么事讲给我听?(生举例)
(2)闰土知道这么多的新鲜事,“我”听了后什么感受?
自读16自然段。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出你的感受。
(3)“啊”字包含着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想一想,还包含着什么感情呢?引导:“我”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出示文字对比:闰土在雪地捕鸟时,我在();
闰土在瓜地刺猹时,我在();
闰土在看跳鱼时,我在();
闰土()时,我在()。
学生小结:闰土从小生活在大海边,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自由自在,而“我”生活在高墙耸立的深宅大院中,就像笼中之鸟、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4)再来读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感受?读出你的感受来。
(5)闰土啊闰土,是你让我这个生活封闭的人知道世界竟如此奇妙,如此精彩,让我知道大自然是如此有趣、如此丰富。齐读16自然段。
4、过渡:闰土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知识,让我了解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要走了,分别的时刻到了。我和闰土什么心情?自读最后一段,体会到了什么?
5、是啊,两个小伙伴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儿童时代最纯真的深厚的友情,分别的时候真是难舍难分啊!学到这里,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就是这样一位聪明可爱、勇敢机灵的闰土,三十年后,当作者再见到他时,是什么样子呢?出示文字,读。他变化为什么这么大?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全文《故乡》。
五、作业:
1、推荐课外阅读《故乡》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通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我这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如果要孩子们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
篇12:《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 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 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 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 (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 (“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 (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 (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 (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 (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本课板书设计:
稀奇事 反映品质
详写 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第五段,从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进―步认识课文从整体上如何安排详略,完成作业本第2、3、6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其中1 (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 (“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恋恋不舍)
2.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我”对闰土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篇13:《少年闰土》教案
【教材依据】
《少年闰土》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本册书中的重点课文。
【设计思想】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学生对这篇文章中闰土讲的事情很感兴趣,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再配以感情朗读,理解感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重点的关键。本着这一思想,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及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理解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可引导学谈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想象感兴趣的场景。
【教学重点】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板书:
健康可爱
四、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篇14:《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学会生字、多音字,理解词语。
3、背诵、默写第一节;能从闰土外貌、所述四件事概括闰土的特点。
4、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5、了解闰土是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2、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闰土守瓜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讲述画面内容。揭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二、自学课文
1、轻读课文,读准读通。理解:
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
2、分段。
三、讨论质疑
四、检查自学
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1、理解:
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
2、完成作业本⑴。
五、汇报分段情况,说出理学习第一段
1、轻读,思考:
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好在哪里?
2、再次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复述。
(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捏、刺”等词语。)
3、齐读第一节。
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节。
2、作业本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导入新课
闰土月下看瓜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与闰土相识时,闰土是什么样子?
三、学习第三段
1、轻读,边读边划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思考讨论:
这些描写反映闰土什么样的特点?
根据问答板书:
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 健康的海边少年
头戴小毡帽 农村孩子
明晃晃的银圈 大人疼爱
(见人很怕羞) 朴实天真
2、根据板书完成作业本5题⑴。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中心句。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2、闰土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3、讨论:
这四件事中反映出闰土什么特点?
4、交流,完成作业本5题⑵。
5、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教师和学生配合角色朗读这件事。
五、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往常的朋友是那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
2、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请学生看课后习题2,先回答括号里的3个问题,再将答案连起来说说含着的意思。
六、小结
通过以上两段课文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的?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4,并熟读课文三四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段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大家读了课文后也和“我”一样想和闰土交朋友,那么谁知道“我”是怎样和闰土认识的呢?课文哪一段作了交代?
二、学习第二段
1、闰土是因为什么到我家来的?“我”和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
2、自学、汇报。
三、学习第五段
1、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划出。
(急、躲、哭、托、送。)
2、感情朗读最后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五、模仿课文,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篇15:《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猹 胯下 祭祀 装弶 秕谷 鹁鸪 獾猪 胡叉 值年 潮汛
(2)解释下面词语
其间 仿佛年纪 熟识 无端 伶俐 如许 无穷无尽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抽生背诵。
3、这个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闰土的,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特点?(从动作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
4、过渡: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一幅画面作为文章的开头呢?这得从作者和闰土的交往说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作者和闰土是如何交往的吧。
三、学习交往过程
1、把课文默读一篇。
2、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第一次见到闰土是什么样的情景?
(1)抽生概述为什么会和闰土认识
(2)第一次见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写外貌的句子读一下。(出示)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可以看出他常常劳动,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孩子。
3、过渡:闰土怕羞,可是不怕我,我们不到半日就熟识了。那么闰土和我谈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他们的谈话内容,朗读一遍。
4、生自由朗读。
5、思考:
(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6、汇报:
(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7、四件事,哪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看瓜刺猹,因为作者以此作为文章开头,可见作者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8、那么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呢?你能想象闰土在讲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吗?照着你的想象,有感情地读出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9、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10、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理解: “他们”指的是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指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作者对以往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闰土让知识贫乏的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从而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向往,我多么想再听听还有哪些新鲜的事儿呀,可是闰土——我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我怎么舍得他离开呢。
2、两位好朋友要分别了,他们会怎样话别呢?(抽生表演,提醒结合前文)
3、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板书设计:
篇16:《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1881—1936)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二、相识闰土
1.我与闰土结识的原因?
2.我听说闰土要来,心情怎样?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传说中的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为什么我对他有这样的感情呢?
三、相见闰土
1.我和闰土第一次相见,闰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什么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外貌描写重点讲解)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2.“我”喜欢这个真实的闰土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相处润土
1.“我”和闰土相处时,润土给“我”讲述了那几件好玩的事情?
2.“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重点赏析)
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从这几件事当中你可以看出润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五、相别润土
1.当闰土要回家,“我”和他各有什么表现?想想他们话别的场面,写出来并进行表演。
“我”:润土,你就再待几天吧,我舍不得你走。润土:我也想,可是我爸爸不让。“我”:终于下雪了,我还想和你一起去捕鸟呢!润土:可是我们要走了,我真舍不得离开你。(哭)还有,夏天你去我家玩,我带你去捡贝壳,看跳鱼儿,守西瓜
“我”:嗯,我一定去!
六、回忆润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七、总结
篇17:《少年闰土》教案
背景分析
一、学校环境:龙湖镇小地处瑞安市比较偏僻的山区,这儿经济、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至今还一直走着传统教学的路子。
二、学生素质:社区、家庭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无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良好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时代呼唤: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将受其冲击,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语文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角色也将随之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或施教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以下就是我在这样的背景与理念下尝试让学生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少年闰土》的案例。)
案例课题《少年闰土》(义教五年制第九册第24课)
达成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
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能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童年友谊的思想感情。
5、尝试并初步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先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行综合、罗列;再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目标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
重点:
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分组标号。
1、揭示课题,师向学生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小说《故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习
师: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听,这堂课我们改变一下学习方式,让你们讲,老师听,怎么样?
(学生茫然,不知师何意)
师:也就是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交流。(边 说边板书:主动、探究、合作)(并就此学习方式作简单解释)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学习。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每小组人数3-8人不限,围成一圈,教师给每组标上组号,一共分为10组,并要求每小组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
二、设定目标,分工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这篇课文及课后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研究,给这篇课文设计好学习目标,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记录人作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意见后,教师帮助综合归纳,罗列成(板书):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课后第4题)
3、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回答课后问题(指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6、弄明白“我”是怎样认识闰土的。
7、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
8、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分清课文的详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10、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
师: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作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自由选题,教师给每一小目标上标上负责研究的小组号。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
师:下面由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注意:汇报人要报清楚自己小组负责研究的内容,要阐述清楚本组就这一内容研究后的意见或结果。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有条理。其他组一定要认真听,并作好笔记。等他汇报完后,小组开展讨论,若有不同意见或补充的可以提出。下面第1小组开始汇报。
第1小组:我这一组负责的内容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1-3自然段,写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第二段,4-6自然段,写闰土来作者家给作者讲捕鸟、拾贝壳、看西瓜、看跳鱼的事;第3段,17自然段,写正月过去,闰土要回家,我哭了,他也哭了,最后闰土还是让他父亲带回家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鲁迅和闰土在祭祀中一起玩,闰土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稀奇的事,分开后两人互送东西作纪念。
师:其他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
(生大多没啥反应,可能是第1小组汇报人声音不够响亮,他们没听清楚。)
师:大家听清楚刚才第1组的发言了吗?
大多数生:没有。
师:那请第1小组汇报人重新汇报一次,希望这一次能大声说出自己组的观点,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
(第1小组重新汇报一次,这次声音响多了。)
师:现在听清楚了吧?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还是提不出意见。)
师:可能同学们只注意完成了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内容,对其他组负责的内容没有思考过,所以一下子提不出意见来,那这样吧,每组都先汇报研究结果,等会儿,我们综合起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那下面就由第2组开始汇报吧。
第2组:我这组是负责回答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第1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个问题,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瓜地里刺猹,在沙地看跳鱼,这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瓜地里刺猹这件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勤劳能干的人,从他给作者讲的几件稀奇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是我这一组对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解答。答得不好,请各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师鼓掌表扬带动全班鼓掌。)
师:第2组汇报人发言时,不仅声音响亮,有条理,还很谦虚,也很有礼貌,很好。其他组的汇报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发言。下面第三组开始汇报:
第3组:
……
(各小组全部汇报完后)师:大家评评看,哪一小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可以评为最佳组合?(大部分学生不表态,个别学生说自己组最好,也有个别学生推荐别组的。)
师:这就碰到评价问题了,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第一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就让老师先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是否都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探究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是否愉快合作,谁记录,谁汇报,汇报如何等都是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这次学习,各小组都表现得不错,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慢慢的,会习惯的。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第6、7两个小组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非常好。还有第2、8小组的汇报人最有水平,不仅声音响亮,说话也有条理,还有礼貌,真好,至于最佳组合,我们就留给下次评吧!
(下课铃响)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让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结果,还未展开讨论,大家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课文,下节课我们再起来交流学习。下课
反思评价
这堂课,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1、并非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秀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
2、每一小组只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毕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课文知识点只能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
4、学生平时依赖老师惯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非常肤浅,可学生人数多,组数多,教师的指导只能如蜻蜓点水般,无法引导学生深思。
5、纪律难以约束,学生容易谈论课外话题。
等等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篇18:《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感受少年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本文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这少年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少年闰土)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2、学习第二大段。
师:“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齐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
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稀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读文,用小标题表示。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儿)
4、在这几件稀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
5、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6、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指读有关句子。(此处重点处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闰土讲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后发言。(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自圆其说即可)
再浏览全文,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1)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两处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①月夜闰土刺猹的场景。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可以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可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②“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这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见人怕羞。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平缓的语气去读。
(2)闰土和“我”的对话部分。
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可采用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注意: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少年闰土的形象。
教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布置作业
课文中闰土那纯朴可爱的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写写你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吧。
板书设计:
26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篇19:《少年闰土》教案
雪地捕鸟
少年闰土 海边拾贝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篇20:《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猹、胯下、祭祀、装弶、秕谷、鹁鸪、獾猪、胡叉、值年、潮汛
(2)解释下面词语
其间、仿佛年纪、熟识、无端、伶俐、如许、无穷无尽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个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闰土的,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特点?(从动作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
3、过渡: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一幅画面作为文章的开头呢?这得从作者和闰土的交往说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作者和闰土是如何交往的吧。
三、学习交往过程
1、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第一次见到闰土是什么样的情景?
(1)抽生概述为什么会和闰土认识
(2)第一次见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写外貌的句子读一下。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可以看出他常常劳动,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孩子。)
2、过渡:闰土怕羞,可是不怕我,我们不到半日就熟识了。那么闰土和我谈了些什么呢?
3、思考:
(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4、汇报:
(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5、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6、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理解:“他们”指的是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指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作者对以往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闰土让知识贫乏的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从而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向往,我多么想再听听还有哪些新鲜的事儿呀,可是闰土——我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我怎么舍得他离开呢。
五、布置作业: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少年闰土、海边拾贝、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篇21:《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 郭河一小 魏尚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的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的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 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要问题: A: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B: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C: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D: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引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祭祀 忙月 秕谷 鹁鸪…… 四、作业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认识了一位活泼可爱的海边的农村少年――闰土,那么通过学习,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指名发言) 二、重点学习四件事,品读、感悟。 引入:闰土是一个多么可爱的海边的农村少年呀!“我”喜欢闰土是因为什么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例:“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2、快速阅读6――16自然段说说闰土向我讲了那些稀奇事?在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请你像闰土那样,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 交流板书(雪地捕鸟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海边看鱼) 3、说说你准备怎么学这几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4、让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A: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朗读 B:用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猹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 情景,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 C: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话 来说。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读。(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 2、课件出示刺猹图,仔细观察,划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闰土刺猹的? 3、自由练读。 过渡: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三、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全班交流,综合意见。(“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课件上的问题。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我”:书本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 四、理解闰土的外貌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用铅笔轻轻划去,比较着读,仔细品味有何区别。 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引导进行自主迁移。 过渡:“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那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教师板书。(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教师出示下水文:“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精神……” 6、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六、结课,拓展。 “我”与闰土分别之后,会不会再见面呢?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想象一下,可爱的闰土会变成什么样? ( 投影片出示成年的闰土的形象教师介绍) 说说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伙伴,进行研究,寻找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研究少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课后写一份研究文章。 附板书: 少年闰土 “我” 出身 农家少年 地主少爷 外貌 紫色圆脸 戴小毡帽 ? 项戴银圈 生活经历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雪地捕鸟 四角天空 海边看鱼篇22: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指定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少年闰土
二、交流字词的学习
解词:
其间:其中。
素:向来。
便是:就是。
无端:无缘无故。
如许:如此。
希奇:稀奇。
三、指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题目
闰土:
1、身份;
2、年龄;为什么叫“闰土”?
二、朗读课文,师生分析
1、“我”与闰土的相识的原因:
⑴ 不同的社会地位:“我”──富家少爷;闰土──穷苦农民的儿子。
⑵ 闰土的外貌描写。
2、“我”为他的到来感到高兴,为什么?
⑴ 年纪相仿。
⑵ 捕鸟、月下看瓜、捡贝壳、看跳鱼。
3、教师总结。
三、学习第三部分
“我”与闰土的关系很好,“我”的心情:
由盼到见。
“我”第一次见到闰土时,他的外貌描写。
四、文中两次写闰土的外貌,作用是什么
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文闰土给“我”讲了几件事
总结闰土的性格特点。
(勇敢机智、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无穷无尽的事”指什么?
“我”与闰土相比,有什么不同?
六、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总结学法:
快速阅读。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23: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媒体】
1、硬件媒体:
计算机、录音机。
2、软件媒体:
文字、图形、音乐。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少年闰土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自由读第二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是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那些特点?
2、讨论交流。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的写法。
三、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方法:
⑴勾动词,做动作。
⑵查阅资料。
⑶有感情朗读。
⑷想象画面。
⑸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提出问题。
2、小组学习:
⑴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你怎么理第14自然段。
篇24: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能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个人生活阅读经验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能感受到闰土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我”对他的羡慕及称赞,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积累。
【教学重点】
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个性特征的表达方法。
【教材说明】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一段。题目是编者加的,课文中的“闰土”,是小说中“我”少年时代的朋友。闰土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农村凋敝,农民生活非常困苦。课文节选的是“我”回忆闰土少年时代和“我”相处的几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刻画了一个海边农村少年可爱的形象。
【教学设想】
课文所表现的人物与学生是同龄人,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喜爱,为较好地体现语文教育的生命性和人文性,学习本课时重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语段,并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语言积累,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论课题入课
在文中找一找:
闰土这名字有什么来历?
二、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语段
1、出示幻灯片“与闰土初识”,学生读一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说一说:
你从这些描写中获得哪些信息?
2、指导朗读:
把闰土作为你的好朋友来介绍介绍。
3、引导背诵:
根据提示,对闰土的外貌做介绍。
三、概括课文所写的四件事
1、出示幻灯片“与闰土熟识”:
学生快读课文,找一找:
闰土主要给我讲了哪几件事?引导学生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出来。再找一找: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四、导读“瓜地刺猹”的两个语段
1、同桌分角色朗读闰土与“我”关于“瓜地刺猹”的对话,揣摩人物各自的内心感受。
2、分“闰土”和“我”两个方面做交流:
相机指导朗读。体会难理解的语段“我那时并不知道……”和重点语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事……”的意思。
3、品读“我”想象闰土月夜刺猹的语段:
听读后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并指导朗读。自由读,练习背诵。
五、练习写话
通过与闰土的结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心里话?请写一写。
篇25:少年闰土教案
一、初读课文,认识特点
二、直入重点,理解“知识丰富”
1、找“事情”,理解“知识丰富”之一──知道得“多”:
⑴ 师述: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闰土勇敢机警、知识丰富、聪明能干,那你喜欢闰土特点的哪一个方面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丰富”。)
⑵ 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找出6~16自然段。)
⑶ 快速读这一部分,思考:
这里闰土说了哪些事?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儿”。)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⑷ “无穷无尽”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多;闰土知道的事情多,说明他“知识丰富”。)
⑸ 小结: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闰土知道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多”可以看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方面。
2、品词句,理解“知识丰富”之二──知道得“详细”:
⑴ 再仔细读这一段,想一想,这四件事当中,哪几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举例说说。
⑵ 讨论汇报:
“雪地捕鸟”:
闰土十分熟悉捕鸟的过程,还用了非常贴切的动词,如:扫出支起撒下一拉……
“看瓜刺猹”:
绘声绘色描述:啦啦地响油一般的滑……
⑶ 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从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海边的农村生活是知道得多么详细啊!这对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你又悟出了什么?
(闰土知道的事情不但多,而且对每件事知道得十分详细,这“详细”是他知识丰富的第二个方面。)
三、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知识丰富”之三──以“少”衬“多”
1、快速读这一段话,想一想这四件事,课文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我和闰土的对话。)
2、请大家找一找“我”和闰土的对话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自由地轻声读读,读后交流。
3、因为闰土亲身经历了这些事,知道得十分详细,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大家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闰土的话。
(运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
4、这一段除了写我们刚才读的“我”和闰土的对话以外,还写了什么?
(让学生找出“我”三个“不知道”的自然段。)
5、请大家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么特点?
(见识很少。)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我”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6、再仔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画出有关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出示:
“我并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素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所不知道”的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无端、如许、先前、单知道、往常的朋友”等词语,重点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7、师述: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知道”了解了“我”和闰土相比,感到见识少。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写“我”的见识少,这与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
(加强对比,以“我”的“少”突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表现闰土“知识丰富”的第三个方面。)
8、小结并引入下课时。
篇26: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准字音:猹、祭祀、秕谷、鹁鸪。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孩子。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识闰土
出示投影,师述:同学们,这位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绍兴是他的故乡,这里有他熟识的人,有他抹不去的回忆,他的许多作品中出现的人与事多以这座城市为背景。鲁迅先生一生著述无数,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这里出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一起读一读篇名。
1、朗读第一节: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节选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一文,请大家先读一段文字。
⑴ 出示画面及课文第一节。
⑵ 自读第一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⑶ 指生读课文第一节,正音:
猹、匹、胯。
⑷ 齐读第一节。
2、出示课题:
⑴ 师述:
在这美丽的、宁静的夜晚,十一二岁的少年正手持钢叉用力地刺猹,他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角──闰土,鲁迅儿时的好朋友。
⑵ 出示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
(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将闰土健康的形象以及刺猹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揭示了课题,也激起城市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再识闰土
1、闰土到底长什么样儿?他是怎样和鲁迅认识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2~5小节。
师述: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老师告诉你,帮助你理解课文内容。请默读2~5小节,用曲线划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2、交流:
通过读课文,能先说说闰土是怎样和鲁迅认识的吗?
板书:
鲁迅(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
闰土长什么样?
出示: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释疑: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
3、指生读句子,你觉闰土怎么样?
(健康、可爱的生长在海边的农村少年。)
4、齐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通过找、读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的身份,为之后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铺垫。课文的语言有些拗口,不少词语的表达与今天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直接给予了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6~18小节,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述:在鲁迅的印象中,闰土除了健康、可爱外,还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闰土吧。
1、学习6~18节,了解四件事,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⑴ 师述:在和鲁迅的相处中,闰土讲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情,读读下文,找一找这些新鲜事,用直线划一划有关的词句。
⑵ 交流:
你找到了几件事?
⑶ 板书:
雪地捕鸟、海滩拾贝、瓜地刺猹、海边看鱼
(注1:师示范概括第一件事,其他由学生概括。)
(注2:指生读自己找到的词句;师或生概括板书;第三件事时男生齐读第一节。)
⑷ 选择一见你感兴趣的事,轻声读一读,体会体会闰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出示填空:
闰土是一位( )的少年。
⑸ 交流:
从捕鸟认识聪明能干;
从看瓜刺猹认识勇敢机智;
从拾贝壳和看跳鱼儿及我的内心所想认识见多识广。
小结:
闰土不仅健康朴实、活泼可爱,而且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从这四件事中,鲜明地表现出闰土的性格特点,通过读文,概括内容,让学生体会了解人物的性格。闰土经历的事,学生是陌生的,但也是充满新鲜的,如果媒体能充分演示雪地捕鸟、海滩拾贝、瓜地刺猹、海边看鱼的情景,加上充分的阅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会更投入。)
2、学习18节,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⑴ 师述:这些在闰土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鲁迅而言,却都是新鲜事呢,都是他不曾经历过的,怪不得鲁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齐读出示的句子。)
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⑵ 自由地读读句子,同桌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① 我往常的朋友是指和鲁迅一样的富家子弟。
②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 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写这句话的。
(不满、惋惜、孤陋寡闻、很少接触大自然,就像笼中的鸟儿,看不到外面广阔生动的天地,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敬佩、赞叹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有自叹不如,惭愧;有羡慕自由自在的生活;有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地;)
师述: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长年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就觉得特别希奇。
⑶ 男女声分角色读6~18节,再次体会闰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鲁迅既羡慕又无奈的心情。
(课文18小节的这句句子是课文学习的难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是希望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积极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作者与闰土之间生活的差别。)
四、拓展学习
1、在短暂的相处中,鲁迅和闰土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请女生齐读最后一节。
2、然而几十年后鲁迅和闰土再次相遇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十年后的闰土变成了什么样?
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红又肿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嘴,他就是闰土。 ──选自《故乡》
3、指生读句子。
4、师述:
那个曾在鲁迅眼中那么了不得的闰土,此时已不复存在了,究竟是什么让闰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课外读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少年的闰土健康活泼,机智勇敢,但中年的闰土为什么是另外一副样子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故乡》,适度地进行拓展。)
篇27:少年闰土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配乐图片,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下看瓜的情景。
(导情入境,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质疑。
4、出示练习:
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5、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篇28:少年闰土教案
有幸能听到这样的一课,在育新学校的报告厅,熊校长出色的语言魅力,匠心独特的教学设计,令人感触颇深。整堂课师生互动精彩,亮点频出。那由谈话到朗读的新课导入,令人耳目一新,三读“看瓜刺猹”的逐步深入,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值得大家期待的是熊校长最后将会如何突破本课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四角天空”的内涵。他是这样处理的: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闰土充满了羡慕,他往常的朋友都和他一样,只看见高墙四脚朝天的天空,不像闰土生活丰富多彩。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都读出自己的的感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我不懂最后一名话,四脚的天空。
师:那么什么是“四脚的天空啊”?你们一起看吧,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脚朝天的天空,当闰土再干那些稀奇事的时候,我又在干什么呢,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
生:我在暖暖的火炉边背一首首诗。
师:当闰土在海边的拾贝的时候──
生:我在墙脚边捉蛐蛐呢!
师:天地真狭窄啊。当闰土在看瓜刺猹的时候,我──
生:我在书桌里认真的读书。
师:恩,在书房里。
师:当闰土看跳鱼儿的时候──
生:我正在看树上的鸟儿高高地飞着。
师:难道一个少爷还不如一个农村的少年吗?想想看,他不如吗?好,你说。
生:作者就像一个井底之蛙,仰望着天空,而没有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感觉大自然地美好。
生:文中的我确实是饱读诗书,而且深深感受诗之精华,而生活中是单调的狭窄的,没有闰土的丰富,我想作者是想衬托中闰土的见多识广。
师:孩子,你读懂了我的心,也读懂了作者的心啊,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面对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教师引导下,“当闰土在……时,我?”“当闰土在……时,我?”接连四个排比问句,学生在展开想象,思索着当年那个少爷在干些什么时,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学生解决了难点的突破口就是在教师的四个排比问题中。那诗化般的提问,使听整堂课的师生们沉浸在情境中不能自拔。可见老师的文化底蕴厚实,厚积薄发的教学功底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
熊海滨老师的这堂课,既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使学生加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写作方法,真正体现了文本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篇29:少年闰土教案
教案点评
本课编写了两份教案。教案二是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安排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得比较细致、具体,适合针对一般层次学生的教学。教案一变序安排了教学过程,适合针对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与制作的课件完全一致。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6、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篇30:少年闰土教案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的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2个多音字;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呈现,学生能够生动的把握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与见多识广,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首先学生能够熟悉并正确运用重点的字、词,把握句子的含义;
二、说学情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了解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六年及上册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以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为主辅之以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的指导,本课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依次为: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
(一)导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为了避免教师多问多讲,我只设计了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谁愿意和老师一块来学习呢?”以此来导入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少年闰土》。
(二)新授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初读,感知内容。学生通篇阅读文章,遇到生字词可利用手边的工具书查询,也可以问周边的同学,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段落,在这部份中,由于鲁迅的语言文白相间,学生在字词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我会通过课件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其次:细读,理解文意。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内容,在划分段落的基础上,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并全班交流分享意见,缕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课文先描绘了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再次:精读,体会情感。此环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通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什么形象,在与闰土短暂的相处的过程中主要讲了几件事,这些事是如何反应少年闰土的特征的”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再辅以我的讲述,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系统的获得知识。
(三)巩固
新授部分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找几位同学在班内做示范性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中所描述的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四)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结合课后的练习题,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总结的成果,若有遗漏的知识点,我再做补充。
(五)作业
在课程结束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主题为童年趣事,下次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课的内容,结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的板书,帮助学习更好的学习。
篇31:少年闰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
(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
(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
(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 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
篇32: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 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
[点评]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个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 捕鸟 捡贝壳 看瓜 刺猹 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点评]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解读。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课文中这两件事也就较详细地写了。
二、研读重点 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一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默读课文,不时地圈点、评注、查资料;教师巡回,但不作任何指点。)
[点评]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闰土捕鸟很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批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尤其是支起竹匾用短棒,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鸟想飞走已来不及了。
生:我认为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你听,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个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猹是很凶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会跑掉,反倒向你奔来,多可怕呀!但闰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饭,什么都不在乎,可见他的机灵、勇敢。
生:我认为省略号是表示语意未尽,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生:我不同意,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一处是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例:蓝背……。不过,我发现有一处标点用错了。稻谷,角鸡,鹁鸪,蓝背……中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点评]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真正的超文本学习,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
师:你真了不起,但据我考证,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顿号,所以只能用逗号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闰土说的这些事从来也没听过,感到十分新奇。从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师:“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来的意思。
生:课文中有一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点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觉得这个“啊”字加一个“!”是表示“我”对闰土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评]这是第二板块研读中最难解的一句话,学生似懂非懂,处于一种“愤悱”状态,需借点拨、引导之力,使其理解。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确实值得研究。(点击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点拨:(1)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2)师:“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刚才讲到的雪地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等事。“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爷们。“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我认为没那么简单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指天空小,实际上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生:我有补充,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还表示“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有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这一点,课文中说“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墙上的”,这正是这些少爷们生活的地方,与闰土的生活环境一比,他们觉得自己太封闭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叹。
师:请同学们将“啊!”和“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连起来想一想,再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这种感情。(指读——点拨——再指读——齐读)
[点评]适时、适度的点拨,解放了学生的思路,使其茅塞顿开。教学也就此推向纵深。
三、争辩研读 开放课堂
师:那么,在当时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想做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咱们来争论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
(1)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
(2)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学生坐两旁,人数相差无几,想做闰土的相对多一些。)
[点评]设计专题,引导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凸现个性。
师:好!时间到,下面由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人家在讲时你一定要专心听,并想反驳对策。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市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什么?笼中之鸟?文中的“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有什么呢?
师:大家争论激烈,谁也不肯让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
篇33: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篇34:少年闰土教案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便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机智 勇敢 知识丰富 自由 健康 可爱 ……)
3、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的我
三、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四、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6、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六、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篇35:少年闰土教案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 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 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篇36:少年闰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1、教学内容: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2、教学重难点: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课文时代较远,有些句子还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片面的理解,对人物感情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所以我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拉近与课文的距离,然后采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材料,并采用联想法、谈话法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四、媒体选择和设计
ppt
五、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
学生搜集鲁迅资料,师归纳介绍。
师:本组课文就让我们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师:让我们先翻开导读,看看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生:本组课文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导读中的要求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拿出预习学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交流。(小组共同交流预习学案的内容)
师: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们小组内还有哪结不明白的问题呢?
(生质疑问难)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交流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请看大屏幕(出示导学案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内共同交流,合作解决这两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二)小组汇报交流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师:哪一小组先来汇报这第一个问题。
生1:我们小组从第四段可以看出他的样子:他正在厨房中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让我们来看一个闰土的形象。谁能具体地说一说闰土形象特点。
生2:从小毡帽的“小”字,我体会到他很年轻。
生3:从“圆脸”我能体会到很可爱。
生4:课文中说他是紫色的圆脸,我想问,为什么他的脸会是紫色的呢?
生5:我认为他肯定是经常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
2、闰土向“我”讲述的四件事情中,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哪个小组先来读一读。
(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
师:这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你的脑海里是否也已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呢?
(师示范读第一段)
师:月亮底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哪位同学起来将你的感受读给在座的同学听一下。
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师: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2)师: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生: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生: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生: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师: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生: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比如说:捉泥鳅、捉蝴蝶、打陀螺??)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
师生对答:
闰土知道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师: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往常的朋友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在闰土奔驰在海边瓜地的时侯,在雪天捕鸟的时侯,在海边拾贝壳、潮汛看鱼的时侯??而我和我的朋友们只看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一段呢?)生读第16段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五、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篇37:少年闰土教案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再次被选入新办教材,课文记叙“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并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农村少年的敬佩,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于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故乡》。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深奥,耐人寻味,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文中描写的生活离他们比较远,更增加了他们理解课文的难度。因此,在上课前我要求学生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的重点句子,达到突破这个难点的目的。
【设计理念】
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创设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⑴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
⑵提倡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⑶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
月下海边沙地看瓜图。
师介绍图意,问:
这少年是谁呢?
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
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
读准生字、新词,把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电影”,师朗读“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说说你们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一个少年形象?这少年是谁?长得什么样?
请同学们自读书,边读边画出描写他长相、穿戴的句子想一想他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印象、感受告诉你的同桌。
3、请同学们也动动笔,抓住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学的外貌特征,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读出感情。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抓中心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知道了闰土的外貌特征。“我”与闰土仅仅相处了短短的一个月,闰土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请同学们赶快读课文,找出一个最主要的句子。
2、出示中心句: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齐读这一句话。)
二、研读品文
1、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闰土给我讲了哪些希奇事?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⑴启发:
老是知道,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有的喜欢捕鸟,有的对海边拾贝壳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读这一部分,等会儿把这些希奇事说给大家听。
⑵学生自主读书。
⑶学生汇报,说自己感兴趣的希奇事,并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
3、小结:
课文用四件事写出了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三、质疑品文
1、鲁迅是一位大文豪,他的文章幽默含蓄,耐人寻味。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有琢磨不透的地方吗?把它找出来。
2、学生说自己不懂的地方。
3、交流体会,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
⑵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四、课外延伸
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马?几十年后闰土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回家读鲁迅的《故乡》就会知道。
篇38: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写好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初略了解、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3、了解鲁迅的故事,初识鲁迅,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学习写人方法是本节课重点,在《故乡》一文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激发想象
1、在《少年闰土》一课中,闰土向鲁迅讲了哪几件事?哪一件是鲁迅印象最为深刻的?
2、正因为对这件事印象最深,所以一想到闰土,鲁迅先生马上就会浮现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在鲁迅先生眼中,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们俩的关系怎样?
4、闰土是如此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他们的关系亲如手足,难分难舍。只可惜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能够再次相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闰土会变得怎样?
5、同桌交流。
6、指名汇报交流。
二、学习《故乡》原著片段、感受人物性格变化
1、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有趣。鲁迅先生把他们当时见面的情景写在《故乡》一文中,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师生出示《故乡》“他身材增加了……我也说不出话”这一片段。
3、齐读。
4、交流体会感受。
三、认识作品人物、感受写法
1、分角色朗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闭上眼睛想象两个人的不同形象。
2、鲁迅为什么能把这两个人写得如此鲜活?
3、指名交流汇报。
4、认识孔乙己、祥林嫂等作品人物:
鲁迅先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在他的生花妙笔下,给我们塑造了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活灵活现的人物。你们有谁摘抄了这些人物的外貌描写,读给同学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个人的外貌描写中,你猜他们会是怎样的性格或命运?
5、师小结。
四、交流鲁迅故事、名言、初识鲁迅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摘抄鲁迅的名言、故事。
2、看《阿Q正传》、《社戏》等鲁迅作品。
篇39:少年闰土教案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与我们年纪差不多的孩子,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
2、师: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适时点评。)
3、师:我们对闰土有了初步的了解。一说大膨润土,作者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引读:深蓝的天空中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干什么呢?谁能继续描述这幅画?
全班一起描述。
从内容和画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景和人)五分钟
二、学习“看瓜刺猹”部分过渡:
文中的“我”和闰土仅仅相处了一个月,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三十年过去了,回忆起闰土便想起这幅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文字具体描述了这幅画?用“-----”画出来,并圈点词句谈感受。
学生汇报:
1、出示句子:(月亮地下,你挺,拉拉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一柄胡叉,轻轻地走去)
抓住“轻轻地”,体会到闰土的机智,动作轻巧有经验。
闰土把我们带到了西瓜地里,那我们读一读,可把猹吓跑了。(生读)
2、还有哪些句?出示句子:“它不咬人吗?”“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范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走……看见……你便刺(勇敢)
指导读你便刺-----快而重(读出他的机智勇敢)
这畜生很伶俐,反从胯下窜了:用猹的狡猾伶俐反衬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看瓜刺猹”的经历是那样的惊险刺激,作者心中不由得慨叹:啊!闰土的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三、过渡:
文章还写了哪些希奇的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请画出描写闰土的语句,读读从中感受到闰土什么特点?把自己的感受和小组的同伴进行交流。
师:学生汇报。
雪地捕鸟
句子:“我们沙地上……蓝贝。”感受到闰土的聪明能干。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他聪明能干?(动词)幻灯出示标明。
小结:闰土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而且这段话抓住动词把不鸟过程说清楚,更能体现他聪明能干。我们要读出什么感情?(佩服)作者的心中不由得慨叹:啊!闰土的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疑问)
用动词描写一件事的方法真好,我们也能用上一连串的动词写一件事。“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xxx,放学了同学们xxx。
小结: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写一件事的方法真好。
现在我们再来读雪地捕鸟的句子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导语:此时此刻作者的心中不由得慨叹:啊!闰土的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海边拾贝、出示句子:“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拾贝壳去……观音手也有。”
闰土见多识广。
生活怎样?(快乐、丰富多彩)作者的生活呢?(乏味、单一)作者多么(羡慕)闰土呀!读句子后回读:“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拾贝壳去……观音手也有。”
作者心中不由得慨叹:啊!闰土的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看跳鱼儿
句子: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闰土见多识广
作者没有看过,可闰土却知道“我们沙地里”生接读可见他是见多识广。
让作者心中不由得慨叹:啊!闰土的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四、观察两个人的表情、动作闰土讲得怎样?我又听得如何?
①闰土讲得眉飞色舞……
②“我”紧咬嘴唇听得津津有味……
设想:你就是作者,此时心里会想:(感受)
2、句子:啊!闰土的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①读,“他们”指(作者的朋友)。“他们”都是写什么人?(富家子弟,少爷之类的人。)
②那他们不知道哪些事?
“四角的天空”指(狭小的空间)
作者对闰土的生活十分向往,十分羡慕。(情感)
⑤过渡:“我”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对闰土的生活如此向往呢?
课件:(引读,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里捕鸟)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可以捕鸟,而且捕到很多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五、小结:
正因为这样,“我”把少年闰土当成是难得的朋友,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情谊,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就要走了。
①读17自然段。
②看插图,用一个词概括此时两人的情况(难舍难分)(课件图片)
小结: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六、作业
运用外貌、语言来反映一个人的特点,写一段话。
板书:
17少年闰土
闰土“我”
篇40: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闰土的语言、动作,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3、品味文句,体会文中“我”和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阅读,学习从不同侧面揣摩人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闰土的形象,揣摩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少年,他是谁?(闰土)谁来说说对闰土的印象?
2、师过渡:同学们对闰土有了初步的认识。一想起闰土,作者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大家看——
(出示闰土看瓜刺插的'画面并配乐)
师配乐朗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它的胯下逃走了。
二、研读课文第6——16小节,体味人物个性特点。
(一)整体感悟
1、师过渡:闰土与鲁迅先生仅仅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却给鲁迅先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幅画面也深深的印在作者的脑海中。那么,闰土到底有什么特别这之处吸引着我呢?你们能迅速的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说说吗生汇报,师出示片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男女生分别读。体会一下什么词该重读。学生汇报应该重读的词有“无穷无尽”、“稀奇”。
师:这里突出了“稀奇”这个词,你认为什么样的事才是稀奇的事?板书:稀奇
引导学生体会“稀奇”一词古今用法上的差异。
3、文章中闰土向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
学生汇报
师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并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教师提示看瓜刺猹的“看(kān)”和看跳鱼儿的“看(kàn)”在读音和用法上的差异。
4、你们认为哪件事是最有趣、最稀奇的。生汇报
师过渡: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知识,真是些爱学习的孩子。现在,我们就先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老师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出示投影:
自由朗读6——16自然段,请你选择一二件事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最有感触的文字中谈谈自己对闰土的认识和看法。学生自读自悟
(二)重点研读,体味人物的个性特点。
1、学习“雪地捕鸟”
1、下面,我们按照顺序来深入研究一下这几部分,我们先去了解一下雪地捕鸟。谁愿意来读这个段落出示投影: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2、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孩子。)
3、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的?生汇报
师过渡:老师听出来了,刚才他重读了一些词语,他重读的词语有:扫、支、撒、拉。这些词语都是什么词?(动词)
师:这些动词把捕鸟的过程描绘的清清楚楚。这里老师还重点显示了“远远”一词,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出示捕鸟的画面体会。师板书:聪明能干
4、刚才有的同学提到闰土知识丰富,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师:为什么从这里能体会到闰土的知识丰富呢?师:同学们见过什么鸟?想不想去看一看这些鸟?教师出示图片。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总结:而闰土不但见过这些鸟,文章中用了省略号,还说明闰土他还见过许多的鸟,闰土真的是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呀!
板书:知识丰富
5、下面,请同学们看雪地捕鸟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读捕鸟的过程。出示捕鸟图片及文字,学生美读。
教师小结:大家觉得捕鸟有没有趣?虽然这件事非常有趣,但大家也不要去尝试。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庄稼的卫士。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
2、学习“海边拾贝”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出示退潮后的海滩视频及图片,边出示边介绍。
2、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一下这海边的贝壳?
3、闰土到海边捡贝壳时看到了什么?出示投影片,生读
师过渡: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真的是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看到这么多贝壳,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
4、请同学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3、学习“看瓜刺猹”
1、师过渡:同学们看到那么多五彩斑斓的贝壳,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跟随着闰土去瓜地感受一件刺激点的事吧!我们再去干什么?(看瓜刺猹)
2、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瓜刺猹这一部分,把体现看瓜刺猹的句子找出来,重点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生汇报: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重点研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1)师出示投影: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课文
师评价:你这么大的声音,这么响的举动。猹听见一定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我们应该读的轻一些。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捏、轻轻地)
(2)大家给老师一个机会,听老师读一读,好不好?教师范读。
(3)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可别把猹吓跑了。指名读。齐读。
5、研读“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
(1)师过渡:轻轻地走过去,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生汇报
师:找的真准。注意两个字音:一个是奔(bèn)来,这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是窜(cuàn)了。
出示投影: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2)引导学生体会“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的读法。从“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师板书:勇敢机智
师过渡:闰土走得这么轻,刺得这么快,是不是一下子就刺到猹了?(没有。因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3)从什么地方能体会到猹的伶俐?(窜、奔)
(4)要想读好看瓜刺猹这一部分,必须读好哪些词。(听、捏、走、看、刺、窜、奔)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过程。生齐读。
(5)请同学上台表演看瓜刺猹。师读片段,生表演。
生再读片段,另一生表演。
4、学习“看跳鱼儿”
师:我们再去学习一件有趣的事:看跳鱼儿。出示图片
师:这些跳鱼儿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是不是很可爱。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跳鱼儿的可爱。齐读。
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还可能有哪些呢?(河边钓鱼、捉泥鳅、野外烤地瓜、捉蛐蛐)
师小结:闰土的心里有这么多稀奇的事,闰土的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呀!师板书:丰富多彩
2、当闰土在海边自由、快乐的生活时,我和我的朋友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就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像井底之蛙一样)
3、当我听到这么多稀奇的事后,会有什么感受?(既羡慕,又佩服,还非常向往)
师过渡: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相处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与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分别时真是难舍难分呀!师出示投影,生齐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四、推荐书目师:“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他们还会像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吗?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出示投影板书设计:
篇41: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体会“我”与闰土的友谊,对他的怀念之情。
2.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句子的含义。
3.能练习用词组概括闰土告诉“我”的四件事。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闰土热情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体会“我”与闰土的友谊。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鲁迅简介)生读内容。
今天学习的课文节选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出示“少年闰土”)
2.课前,带着两个问题预习了课文。
出示:
1)读读课文,说说你对闰土、“我”有哪些了解?
2)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我”和闰土之间有怎样的感情?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反馈问题一:读读课文,说说你对闰土、“我”有哪些初步了解? (边交流边帮助学生梳理闰土、“我”的身份、年龄等内容。)
1. 闰土的身份——“忙月的孩子”; (出示词语理解: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值年——封建社会的家族分若干房,每年轮流主持祭祖,轮到的叫“值年”。
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我国旧时有一种迷信,一个人诞生的年月日时,各以天干地支相配,合成所谓八字;这八字在五行中各有所属,用以推断人生的祸福吉凶。如果五行俱全,主吉;五行缺土,主凶。因此后文有“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的说法。)
2. 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连起来介绍一下闰土。
4.大家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闰土和“我”的了解,齐读课文第2~4小节
反馈问题二: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我”和闰土的感情如何? (“我”和闰土感情很好,是好朋友。)
三.以“‘我’和闰土为什么会有深厚的友谊?”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身份截然不同,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找到最能帮助你理解的一小节,把它读出声来。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1. 指名读
2. 再读句子,根据这句句子提提问题
( 学生可能会提“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有哪些?“往常的朋友”指谁?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二)重点解决“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1.各自默读第6——17小节,用圈划的方法找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的词组,简洁的概括闰土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
交流板书: 雪天 沙地捕鸟
夏天 海边拾贝 月夜 瓜地刺猹
潮汛 沙地观鱼
2.闰土讲的这么多的希奇事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反复诵读,想想为什么。
3.交流:读文、谈感想。
4.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分角色读课文第6——18节。(一人读闰土说的话,其他同学读插叙)
(三)了解“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内容。重点解决“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1.出示第13、16、18小节。这三段插叙描写了“我”内心的感受,读读想想,它起了什么作用。
理解“素”、“单”在句中的意思。(从来、只)
2.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出示)师生对答:
3.闰土告诉我的新鲜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在他们的书本上是看不到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4.(出示院子和海边的图片)说说现在你读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5.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听写:
闰土生活在海边广阔的天地里,而广阔的天空在我眼里只能看到狭小的一块院子里的天空,就像是“坐井观天”,我们的视野狭窄,知识贫乏,不象闰土见多识广。 7.小结:少年闰土热情活泼,他的生活让“我”羡慕、向往。他的希奇事,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虽然“我”和他身份悬殊,但这不能阻止两个纯真少年的友谊。因此,“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四、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4、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板书 少年闰土
闰土 (好朋友) “我” 忙月的儿子 少爷
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雪天 沙地捕鸟 并不知道 夏天 海边拾贝 素不知道 月夜 瓜地刺猹 所不知道 潮汛 沙地观鱼
聪敏能干、见多识广 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佩服、向往)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五色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 “我”从来都不知道
篇42:少年闰土教案
单位:土右旗明华实验小学
姓名:黄彩玲
时间:20xx年10月
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课文插图及重点语句。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段。
3、初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4、理清文章的脉络。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图片,重点句段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备: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书“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2、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3、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作品。(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4、出示课文插图:图上这位十一二岁的少年就是闰土,鲁迅儿时的好朋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质疑。
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5、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自主读文,理清脉络
1、师出示图片:闰土与鲁迅先生仅仅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却给鲁迅先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幅画面也深深的印在作者的脑海中。那么,闰土到底有什么特别这之处吸引着我呢?你们能迅速的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说说吗
2、生汇报,师出示片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3、闰土向“我”讲述了哪些稀奇的事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给每件事拟定出小标题。
4、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四)、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的?速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3、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语句。
(五)、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是谁。
(六)布置作业:模仿闰土外貌的写法,用一段话描写你身边一个人的外貌,写在作文练习本上。
(七)板书设
17、少年闰土
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颈套银项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抓住闰土的语言、动作,学习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活泼的农村少年;
3、品味文句,体会文中“我”和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经验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图片,重点句段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备: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四、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由扶到放法、直观形象法学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闰土。一想起闰土,作者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大家看——
(出示闰土看瓜刺插的画面并配乐)
师配乐朗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它的胯下逃走了。
3、谈谈闰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4、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二)、细读感悟,了解闰土
过渡:闰土向我讲述了哪些稀奇的事?你们认为哪件事是最有趣、最稀奇的(看瓜刺猹)让我们先跟随着闰土去瓜地感受吧!
1、学习“看瓜刺猹”
(1)、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瓜刺猹这一部分,把体现看瓜刺猹的句子找出来,重点读一读。
(2)、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3)、研读重点语句。A、师出示投影: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课文)
师评价:你这么大的声音,这么响的举动。猹听见一定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我们应该读的轻一些。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捏、轻轻地)B、大家给老师一个机会,听老师读一读,好不好?教师范读。C、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可别把猹吓跑了。指名读。齐读。
(4)、研读“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
A、师过渡:轻轻地走过去,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汇报,师:找的真准。注意两个字音:一个是奔(bèn)来,这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是窜(cuàn)了。
B、引导学生体会“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的读法。从“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师板书:勇敢机智
师过渡:闰土走得这么轻,刺得这么快,是不是一下子就刺到猹了?(没有。因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C、从什么地方能体会到猹的伶俐?(窜、奔)
D、要想读好看瓜刺猹这一部分,必须读好哪些词。(听、捏、走、看、刺、窜、奔)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过程。生齐读。E、请同学上台表演看瓜刺猹。师读片段,生表演。
生再读片段,另一生表演。
F、师生总结学法: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
师过渡:三十年后,鲁迅先生为什么对少年闰土仍然记忆犹新呢?闰土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着我呢?现在,我们就先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投影:自由朗读6——16自然段,请你选择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最有感触的文字中谈谈自己对闰土的认识和看法,在书上作标注,然后在小组交流。
2、学生自读自悟
3、集体交流:哪个小组先来读一读。(学生畅谈)
4、“雪地捕鸟”(1)谁愿意来读这个段落出示投影: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2)、生:从这段文字中,我体会到了闰土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孩子。
(3)、师: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的?
生汇报:扫、支、撒、看、拉这些动词把捕鸟的过程描绘的清清楚楚。
师:这里老师还重点显示了“远远”一词,谁知道这是为什么?(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师板书:聪明能干
(4)、刚才有的同学提到闰土知识丰富,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A、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些鸟?教师出示图片。
B、师总结:而闰土不但见过这些鸟,文章中用了省略号,还说明闰土他还见过许多的鸟,闰土真的是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呀!C、板书:见多识广
5、学习“海边拾贝”
(1)、生:这些贝壳都很漂亮。(出示图片)
(2)、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一下这海边的贝壳?
(3)、出示: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真的是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生读)师过渡:看到这么多贝壳,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4)、请同学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6、学习“看跳鱼儿”
(1)生:这些跳鱼儿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很可爱。(2)出示图片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跳鱼儿的可爱。
(三)、研读赏析,突破难点
1、我仿佛感受到了闰土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也难怪鲁迅先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出示两段14段与16段)。
重点理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院子里高墙的四角的天空。”从中表达了
2、小结: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而我却像一只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不由得令我对闰土产生了敬佩之情。也由此而向往闰土一样的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
3、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再读这一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来,我们合作来读读,(出示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是呀,我的知识贫乏不正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吗?你们都读懂了鲁迅先生的心,你们都成了闰土的好朋友。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但是,这位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读(出示第一段,生读)
(五)、推荐书目,拓展延伸
师:“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他们还会像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吗?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2、背会第一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看瓜刺猹勇敢机智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外貌、动作、语言)海边拾贝见多识广 潮汛观鱼
篇43:少年闰土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5单元《少年闰土》。
二、文本解读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闰土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儿时的好友。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敏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景物描写,涂抹背景
俗话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周围的环境与人物的个性特点、活动天地密不可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是课文开篇的环境描写。瞧,景,绚丽多彩,背景开阔。“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色彩鲜艳明快,写出了夜空万里无云,皓月当空朗照的美妙景象。地上,碧绿广如海,西瓜多如星。恰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样写为闰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二)动态描写,展现风采
行动展示风采。闰土刺猹的行动,凸显了他的机敏勇敢。“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动态勾画出了闰土勇敢无畏、机敏可爱的形象。“十一二岁”,说明他年龄之小;“项带银圈”说明他深受父母宠爱;一个“捏”字,说明他手握钢叉之紧;“尽力地刺去”,说明他刺猹时用力之猛。他年龄虽小,但懂事很早,他夜间看瓜,勇敢斗猹,简直是个勇敢胆大的小猎手。当钢叉向猹刺去时,它“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句话与其说写猹,倒不如说是写人。这是用猹的狡猾凶猛来衬托闰土的英勇无畏。
(三)外貌描写,显示特点
人们常说,人如其面。闰土的外貌特征,显示了他的个性特点与精神风貌。“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样写活现出了一个健康、朴实、可爱的少年形象!“紫色的圆脸”写出了脸色、脸形,表明闰土常年参加劳动,日晒风吹,身体结实健康;“小毡帽”是当时绍兴一带农村孩子的打扮;“银项圈”当地的风俗,以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就不会死,虽是迷信,足见父母对闰土的疼爱。
(四)对话描写,突出个性
言为心声。言语是一个人思想、心灵的反映,透过闰土的话语可以体悟到他的个性风采。闰土跟“我”熟识之后,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许多新鲜事。鲁迅先生选择其中的四件事来记叙,而且有主有次,详略得当,从不同方面表现了闰土的特点。他说话时语气短促,停顿之多,极富口语特点。
雪地捕鸟是闰土的特长。“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寥寥数语,闰土把捕鸟的环境、条件、工具、方法和注意事项,交代得一清二楚。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由此可见,闰土是一个捕鸟能手,他熟悉鸟性,经验丰富,深知捕鸟的奥妙。
月夜护瓜是闰土的农活。“月亮底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这语言形象地刻画了闰土刺猹的本领:听声便知猹吃瓜,捏叉刺猹不胆怯,轻声捕捉计谋。这展现出一个英姿勃勃、机敏勇敢的小猎手形象。
(五)对比描写,烘托形象
对比一般截取两个不同的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人物特点更鲜明、美丑更清楚、问题更明了。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而“我”是大户人家的“少爷;“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经常参加户外劳动,而“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生活天地狭窄。这样对比,足见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闰土见多识广,而“我”孤陋寡闻,“我”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满,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六)叙事抒情,真切动人
人们常说,“寄情于事”或“因事缘情”。叙事抒情就是情感蕴含在事件的叙述之中。细细品味记叙的事例,其情感也真切动人。
友情──“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这里点出结识闰土时“我”年纪尚小和距今很久了,然而,回忆起那些往事却显得那么清晰、生动,足见他们的交往密切、友情深厚。
高兴──闰土来管祭器,“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一个“忙月”的儿子要来了,“我”这个阔少爷为何高兴呢?不仅久闻其名,知道名字的来由,更重要的是他“能装弶捉小鸟雀”,能让“我”开眼界,长见识,知道一些新鲜事儿。
盼见──“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这里的“日日盼望新年”和“好容易到了年末”,真切地表达了“我”日夜盼望闰土到来的迫切心情。“飞跑地去看”洋溢着“我”的惊喜之情。见面之后,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可见闰土与“我”一见如故,非常合得来。
钦佩──“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一个“啊”字,流露出“我”对闰土的羡慕钦佩之情。因为他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见多识广,聪明能干,这是“我”往常的少爷朋友无法相比的。
惜别──“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这分别的动人情景,反映出他们的感情深厚,谁都依依不舍,心情难过。
怀念──“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尽管后来分别了,但友情未了,仍然互赠礼物,以寄托相思之意、怀念之情。
好一个机敏勇敢的少年!短暂的相识、纯真的情谊、浓浓的思念、永久的回忆,“我”和闰土之间的美好情感真切动人。“我”对闰土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告诉我们:既要多读书本知识,又要像闰土一样投身大自然,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实践能力。这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重点难点
教学此文既要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又要聚焦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外貌,初识闰土
师:“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师: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师:从闰土的外貌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甲:从闰土“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他经常在海边风吹日晒,所以脸变成了紫色。
生乙:从“小毡帽”看出,显示了地方特色──绍兴一带农村孩子的打扮。
生丙:从他颈套银项圈可以看出,家人很疼爱他,怕他死去。
师:结合插图,你觉得闰土有怎样的特点?(鲁迅先生寥寥几笔,刻画了一个健康可爱、天真活泼、父母疼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设计意图:紧扣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看插图观察闰土的外貌,初步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感受鲁迅描写人物的`精妙之处。
(二)聚焦对话,了解闰土
师:在交往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新鲜事儿?
(生速读第6~16自然段,然后交流。)
1.聚焦“雪地捕鸟”的对话。
师:细读第6、7自然段,思考文字透露出了捕鸟的哪些信息?
探究“捕鸟”:
A.捕鸟的时机
B.捕鸟的工具
C.捕鸟的经过
D.捕鸟的结果
E.捕鸟的快乐
师:勾画出动词,体会捕鸟的奇妙。
师:透过雪地捕鸟看出闰土有怎样的特点?
师:根据语段,展开想象,动笔扩写,把它变成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抓住动词,体会到鲁迅先生选词是那么准确,突出闰土聪明能干。动笔扩写,强化语言实践。
2.聚焦“海滩拾贝”的对话。
师:细读第8自然段,思考文字透露出了拾贝的哪些信息?
探究“拾贝”:
A.拾贝的时机
B.拾贝的过程
C.拾贝的成果
D.拾贝的享受
3.聚焦“月夜刺猹”的对话。
师:细读第8、10、13自然段,思考文字透露出了刺猹的哪些信息?
探究“刺猹”:
A.刺猹的契机
B.刺猹的情景
C.刺猹的结果
D.刺猹的感受
师:找出闰土的动作,品味用词之妙。
师:诵读这三个自然段,你觉得闰土有怎样的特点?大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悄悄地“捏”,轻轻地“走”,把闰土刺猹时的灵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品析动词旨在感知鲁迅先生运用动词的准确。借助角色朗读,入情入境,想象画面,为引出第一自然段做铺垫。
师:月夜刺猹、雪地捕鸟、海滩拾贝,在鲁迅看来,是“希奇”的事,为什么?(“我”被圈在四壁高墙的大院里了!)
师:月夜刺猹、雪地捕鸟、海滩拾贝,在你看来,是“希奇”的事吗?为什么?
师:“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家里),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时,我正在(家里),不知道(捕鸟十分有趣);
闰土在(瓜地)时,我正在(家里),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家里),不知道(跳鱼儿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师:闰土告诉“我”的,只有这些“希奇的事”的?你们猜想一下:闰土还告诉了“我”哪些“希奇的事”?你觉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设计意图”紧扣闰土讲述的“希奇的事”,引导学生揣摩探究,变换角色体验,从而深刻感悟文本内涵与表达技巧。
4.聚焦课文开头一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大家齐读开头段,然后想一想:同样是写刺猹,为什么开头段和后面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不同呢?(前面一段是画面的描绘,后面三个自然段是对话的叙述。开头段描写的画面是根据后面的叙述加工而成的。前面有交代,后面有落实。)
师:课文为什么要以刺猹的画面开头?为什么文中还详细叙述刺猹呢?(在鲁迅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月下刺猹”的画面。“月下刺猹”,充满惊险,充满神秘,充满刺激,画面显得如此精彩,如此美好,如此诗意。)
师:配乐诵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悟美丽的月夜景色和勇敢刺猹的形象。通过看图,按照“景、人、猹”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三)聚焦过程,体悟真情
师:在“我”跟闰土相识、相见、相处、相别的过程中,处处洋溢着真挚的情意。请你们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然后交流自己的感悟与见解。
师:闰土来管祭器,“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思考:一个“忙月”的儿子要来了,“我”这个阔少爷为何高兴呢?
师:“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思考这“日日盼望新年”和“好容易到了年末”,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飞跑地去看”流露出怎样情感?
师:“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思考:一个“啊”字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的是什么?
师:“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思考:一个“急得大哭”,一个“哭着不肯出门”,这分别的情景,反映出他们怎样的情意?
师:“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思考:两个伙伴通过互赠礼物表达什么情意呢?
师:人们常说,“因事缘情”。在事件的叙述之中蕴含真切的情意。细细品味这些小事儿,不难体悟到他们浓浓的真情。可惜,他们终究分别了。想一想:他们的表情、动作怎样?他们是怎样话别的?请你们开口讲一讲或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抓住叙述的小事例,借助诵读、揣摩,体悟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全文,梳理课文的叙述是怎样的顺序?
2.回顾重点语段,总结课文的表达有怎样的特色?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关注“言语形式”,关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有助于学生体悟表达秘妙,形成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
(五)拓展阅读,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大约三十年后,再一次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设计意图”延伸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加快学生进步。
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D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篇44:少年闰土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去感受、概括闰土的人物形象。但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对文章的结构梳理、内容概括、写法揣摩等方面的学习还缺乏敏感性和准确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另外,本课是“初识鲁迅”主题单元的第一课,要求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鲁迅做一些了解,但要避免学生照搬大段“人物简介”,可以借助单元导语页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把握鲁迅的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2.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体会他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能说出“我”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快速阅读课文,回忆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相机板书(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2.指名读在“我”记忆中的闰土;指名读初次相识的闰土。
二、概括“新鲜事”
1.过渡:相见后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根据自学提示自读6-17自然段。
2.读后汇报,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三、再识闰土
“看瓜刺猹”
1.过渡:这四件事情中你对哪个事情最感兴趣?课文描写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你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相机板书: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3.指名读,读后指导,分角色读。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小组合作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相机板书:见多识广)
4.分角色读6-17自然段
四、“我”的内心世界
1.听了闰土给我讲这么多新鲜事,我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读18自然段,找出内心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2.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过渡:庭院深深,高墙耸立。“我”在高墙里能做些什么呢?与闰土进行对比,你的感受是什么。
五、离别
正月过去了,闰土便回家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虽然相处时间短暂,但这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六、拓展阅读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富有活力的少年长大后是怎样的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读一读鲁迅的《故乡》。
篇45:少年闰土教案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他就是我国文学巨匠——鲁迅
生:交流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作者
师: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少年闰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了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及他的伟大人格和重要成就,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师: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生:仔细阅读,读准字音,并扫清障碍。
1、易读错的字音:
闰土猹正月神佛五行竹编
秕谷供品畜生鹁鸪伶俐獾猪
2、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便是)
师: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生:预设(机智勇敢知识丰富自由健康可爱……)的闰土师:、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少爷,衣来伸手,发来张口,衣食无忧)的我
生: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师:作为少爷的“我”与忙月的忙月的儿子闰土的感情怎么样?生:找出有关语句。
师:为什么“我”对闰土的感情
这么深厚呢?哪一句话告诉我们的`?
生:(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过渡)闰土告诉了“我”哪些新鲜事?找出相关语段并概括。
三、快速浏览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师: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生:预设,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师:(小结)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他在作者脑海中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感知闰土形象。
师:由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生:(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3、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师: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生: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师:抓住重点词句,感知人物形象
生: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师:指明读第二句教学:
师生: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师: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师: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4、指导背诵本段。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为什么闰土会给作者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呢?,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篇46: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词的含义;
2.体会第一自然段的审美感觉并背诵;
3.理清本课写作顺序,能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体会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感受闰土的人物特点;
5.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体会第一自然段的审美感觉并背诵;
2.理清本课写作顺序,能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自然段的审美感觉;
2.感受闰土的人物特点。
3.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除了单元整体学词时的哪些字词,你还有哪些词是不太理解的?
聚焦文言词:其间、仿佛、素、如许、单
聚焦陌生词:家景、一件大祭祀、值年、忙月
(文言词放到品读语言时讲解;陌生词随即解决。)
二、整体感知闰土形象。
1.你觉得闰土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见多识广、淳朴天真……)
三、走入文本,细谈闰土形象。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闰土的句段。
外貌、动作描写:
A.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B.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结合这两段文字,说说对闰土的认识。(参看自己的批注)
理解:其间、小毡帽、银项圈
指名朗读这两个片段。
思考:
1.我和闰土见第一面的情景是哪一个?(B句)
2.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是作者亲眼所见吗?
那为什么作者把这个想象中的情景放在了文章的开头?这样安排,你读出了什么?(“我”对闰土农村生活的向往。)
3.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A.在我眼中,闰土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预设:
多彩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
自由的——一望无际的
有趣的——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将身一扭、逃走
B.而同龄的我们,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文中有没有哪句话,隐约透露出了“我”的生活。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理解“他们”——和“我”一样的少爷们
我们在做什么?——读书、写字,被关在高高的院墙之内。
插入相应的文段: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再见),我的蟋蟀们!Ade(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觉得作者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不满的、羡慕的……)
批注:这段话,既写出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极度不满,也表达了对闰土农村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读一读
4.关注语言描写。
A闰土的生活中,只有看瓜刺猹这件事让我羡慕吗?
课文还写了与闰土有关的哪几件事?(用四个字概括)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条鱼儿
B默读“我”和闰土的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闰土的语言都是大段大段的,而我就只有那么几个字。(在闰土面前,我这个少爷显得那么的无知。)
C出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出卖罢了。
理解:素、如许、单(闰土的见多识广和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我心中,对闰土充满了羡慕和钦佩。)
C角色朗读。你觉得当时两个人会怎样对话?
D再次出示:“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读一读
四.话别,想象三十年后的闰土。
1.三十年后,闰土和“我”再次相见,大家想一想,他们见面会说些什么?
2.出示相关的文字: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的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选自《故乡》
3.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4.是什么让闰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篇47: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弄清少年闰土讲的四件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鲁迅生平以及浙江绍兴的风土人情等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你们了解他的作品吗?
2.课件出示鲁迅的照片、简介。
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出示少年闰土的照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再结合预习,你知道“闰土”是谁吗?他和“我”是什么关系?(“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仆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闰土的几件事?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检查预习。
3.质疑: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上批注。先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1)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然后派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2)根据小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记忆中的闰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的情形。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闰土告诉“我”许多稀奇的事情。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闰土和“我”的分别与友谊。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再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指名答,随机出示第4自然段中相关句子。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同桌互议,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健康、天真、活泼)
四、精读课文,品味人物。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记忆中的闰土
2.出示闰土刺猹的图片,学生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图画中的场景。
这是对闰土哪方面的描写?(外貌、动作)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勇敢、机敏)这个场景描写美在哪里?(美在色彩,美在静谧,美在灵动,美在惊险。)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描写闰土动作和外貌的句子,并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鲁迅儿时的朋友叫闰土,知道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鲁迅很难忘,谁能说说“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他向“我”讲述了哪四件稀奇事。
指名答,师生评议。
二、学习四件事,再识闰土。
1.看瓜刺猹。
(1)课件出示内容,请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找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说一说。
(预设:①瓜地里路人随便吃瓜;②猹的长相和偷瓜的样子;③猹与闰土玩捉迷藏)
(2)指名读这部分,其他人边听边体会其中的韵味。
(3)(出示“我”和闰土的图片)谁是闰土,谁是“我”?为什么?
看图,闰土是怎样说的?“我”是怎样听的?(有动作、有表情)同桌练练,然后表演。
教师:闰土绘声绘色地说;其他同学也像他俩那样说一说。
教师:多么迷人的夜晚,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经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
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啊,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还有好多好多,这真叫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2.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观鱼。
教师:让我们一起去分享闰土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吧。
(1)我们先去捕鸟:“我们沙地上……蓝背……”指名读。
我们再去海边拾贝:“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观音手也有”指名读。
“我们沙地里……青蛙似的两个脚……”指名继续读。
(2)这些事都让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聪明能干、机灵勇敢、见多识广、健康可爱的闰土。)
3.四件事中,哪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看瓜刺猹,因为作者以此作为文章开头,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1.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2.重点句子赏析。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小组交流讨论,指名答,师生评议。小结:“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观鱼;“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和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4.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这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6.教师小结:分别的时候,“我”和闰土都是十分伤心。从“我急得大哭……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以及“他后来……没有再见面”可以看出来。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难舍难分啊!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建议大家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的同桌或自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理清课文的思路,能围绕四件事深入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体会“我”情感的变化。
不足之处:由于课文内容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对“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多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了解鲁迅这个人物,提前让学生读读《故乡》这部小说,有助于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
篇48: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x生、明晃晃等词语。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x生、明晃晃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情感与思想】
感受鲁迅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拓展与延伸】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重、难点突破】
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二、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设疑,从中选择本文学习的重点所在。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是这些:
1、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长得什么样?性格特点怎样?)
2、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哪些事?
3、我们是如何相识、相交的?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三、课文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1、闰土长得什么样?你能从中体会到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相关段落,并回答。
教学提示: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并勾画出着想的词语,然后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参考:
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是农村的孩子,孩子很健康(说明是海边的,经风吹日晒才形成这种脸色的)。
头戴一顶小毡帽这是浙江绍兴一带农村孩子戴的帽子。从中可以知道他是哪里人。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他的父母非常疼爱他,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把他套住了。
见人怕羞这也是农村孩子的一个特点。
2、课文写了闰土著人的哪些事?你从中能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教学提示: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由朗读并概括出来。而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还要通过我与闰土的比较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参考: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朗读指导:
看瓜刺猹,这一部分在朗读时要注意舒缓、兴奋,体现出闰土的`机智。
倒数第二段:第一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由衷地赞扬闰土知识丰富,要读得舒展一些;第二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为重点,突出自叹不如的情感。
3、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吗?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提示:由于写作时代的不同,文中的一些句子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疑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或讲解。
教学参考:
附课文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捕鸟、捡贝壳、看跳鱼朗读这些段落时要能体现出闰土的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问:这些事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些都是听闰土讲的。我眼界狭小,只知道读书,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继续问:作者意识到了吗?
提示: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它的意思。
重点句子理解:
②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四、我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而闰土却只是我家一个长工的孩子,我们的身份相关这么大,又是怎样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的呢?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并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提示:注意作者对闰土的期盼与得知闰土到来时的表现(特别注意一个飞字),体会孩子间纯真的心灵与情感。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理清课文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七、总结中心
板书设计(文字版):
板书设计(图片版):
附课文重点词语理解:
由于本课写作时代的原因,好多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在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故把相关词语的理解附于下面。
其间:那中间。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
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秕谷:干瘪的谷子。 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篇49:少年闰土教案
课前谈话:我们绍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作家,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大家来谈谈。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是一位农村少年,他的名字叫闰土。(出示插图)来大家一起来打个招呼(闰土)。他啊就是大作家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去预习了课文,大家都会读了吧?还有同学在预习本上提出了一些有关词语难以理解的问题,现在老师把他们放在语境中来帮助大家。
出示句子:(请大家自由读句子,根据大家的预学情况,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已用黑色标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想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中间,带同戴)
2.啊!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希同稀稀少奇怪)
3.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家境)
4.我也很高兴……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差不多,现在通常解释为好像;xing)
师:你们能理解吗?很厉害(真不错),能运用现代词汇(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5.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轮到的那一年,如值日)
6.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就是没有理由)
7.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向来不知道如此这样只知道)
师:要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期。所以读鲁迅先生这一代作家的文章,你会碰到许多这样的词汇。不过你们很了不起,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还能用近义词,现代词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读懂它们。)
三、理清思路,感知整体
1.师: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容学生稍作思考,然后说,有些难是吧?不急,老师这边有几个词,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排一排。
(相识离别回忆相处)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2.师:闰土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请快速地默读课文6-16小节,看看他都给我讲了哪些事?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板书)
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干什么概括
先从水平低一点开始叫学生
(雪地捕鸟哪里在写?(6)请把它写在后面
海边拾贝(8)瓜地刺猹(8,9,10,12,13)沙地看跳鱼儿(15))
如果有另外合适的,也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写在语文书上。
四、学习稀奇事,重点学习“瓜地刺猹”
1.你发现文中的“我”觉得哪一件事最有趣?印象最深?(看瓜刺猹,因为写的最详细)
2.学习“看瓜刺猹”
1)老师已经把“看瓜刺猹”这部分的对话都已经打在大屏幕上了,请大家自由读,说说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个怎么样的农村孩子?
2)交流体会,朗读(你来读读这一段)
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动作轻点,读的轻点,这猹可机灵了,别把猹吓跑了)
有胡叉呢……倒向你奔来,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动作快点,读的快点,别让猹跑了)
3)师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文中我的话,你们来读闰土的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是啊,闰土说的看瓜刺猹真惊险、真有趣,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了30年,当我回忆起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1.出示第一段
2.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读出这一副美丽的画面。
3.请一个学生读第一句,随机说说:你看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师:读着这个句子,我们的脑海中同时也出现了句子所描绘的画面。(同时PPT出现)有天空,圆月,沙地,西瓜。还有美丽的色彩词。
师:这其实就是我们所学的什么描写?(环境描写)
4.请一个学生读后面两个。(语速快)(生读的不好,师示范读)读出闰土的机智勇敢。这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这里的动词有“捏”、“刺”“扭”“逃”。
师: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4.齐读第一小节。
六、小练笔
师:作者写得好,接下来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请大家模仿课文第一小节,运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将景、物、人三者相结合,写一段话。
1.出示《锄禾》图。简单指导:你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怎样的环境?(炎热)我们可以通过炎热的环境来体现农民的辛苦,勤劳。
2.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生活中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请两个人说(23,10)
如下雨天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烈日下环卫工人在扫地等等都可以写。
3.生写
4.师巡视,交流点评。
5小结: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几件事来感受闰土的个性特点。
七、背诵第一自然段。
篇50:少年闰土教案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流程
一、识字品句,指导朗读
师:闰土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生:闰土是闰月出生的,五行缺土。
师:“五行缺土”什么意思?
生:好像是算命的说法。
师: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我们的祖先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当然我们也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大概是闰土的父亲听了算命先生说闰土的命里缺土,缺什么名字里就补什么——从这个有点土气的名字,我们也能感受到父亲对闰土的爱。
(依次板书“正月”“忙月”“秕谷”“祭祀”。正音,运用查字典等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设计意图】这些词虽然不是课后生字表中要求掌握的,但的确是需要老师指导的,所以,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师:文中讲“我”家里要做大的祭祀,请闰土和他的父亲到“我”家来帮忙。“我”是谁?
生:鲁迅。
师:小说是虚构的。《故乡》是以鲁迅的故乡绍兴为背景,以鲁迅自己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文中的“我”是鲁迅虚构的主人公,虽然有很多鲁迅的影子,但不能说主人公就是鲁迅。今后我们阅读小说的时候,不要把作品中的“我”当成作者。鲁迅的文章一向争议很大。有的人说味道很好。有的人说读不懂。鲁迅的文章到底味道如何呢?我们来品一品。
(课件出示:“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生读)
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下来,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有点深奥。
师:鲁迅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小说的人。什么是白话文?就是我们现在语文书上的这些现代文。在鲁迅之前,我们中国人写的是之乎者也的古文。所以鲁迅的这句话还是留有一点点古文的痕迹。比方说第一句“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我们把“的”和“猹”换一个顺序,读读看。
生: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
师:对鲁迅的文章还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像绕口令。
生:我觉得鲁迅的文章的确跟别人的不一样。总是反复地在说一个意思——不知道。
师:很好,你已经摸到鲁迅的脉搏了。三十年前“我”不知道,三十年后“我”还是不知道,又无端地觉得像小狗。不知道,不知道,又不停地猜想,这背后就说明“我”是特别地——
生:想知道!
师:对呀。这两个破折号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绵绵思念,把三十多年来难以磨灭的好奇和朦朦胧胧的猜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师生齐读“我那时并不知道??”)
(课件出示:“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生读)
师:“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闰土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闰土给鲁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闰土的模样的确就是绍兴乡下孩子那种可爱的土气、健壮、害羞!
【设计意图】品评鲁迅文章的味道,这几个句子非常有特色,代表着鲁迅语言的特点。读好这几句,对于读好读懂其他句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师:我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下面我们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
()的少年闰土。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也可以填几点。
【设计意图】开放的填空,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读文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同桌先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因为闰土能在雪地上很巧妙地捕鸟。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一个人敢在海边的沙地上管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位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设计意图】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读解。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课文第一节就写这件事,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这两件事在文中写得也就较详细。
三、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评注、查资料;教师巡回,但不作任何指点)
【设计意图】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闰土捕鸟很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尤其是用短棒支起竹匾,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鸟想飞走也来不及了。
生:我认为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你听,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个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猹是很凶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会跑掉,反倒向你奔来,多可怕呀!但闰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饭,什么都不在乎,可见他机灵、勇敢。
生:我研究课文中的四个省略号和两个破折号。我认为省略号是表示语意未尽,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生:我不同意。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一处是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例如:“蓝背……”不过,我发现有一处标点用错了:稻谷,角鸡,鹁鸪,蓝背……中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师:你真了不起,但据我考证,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顿号,所以只能用逗号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闰土说的这些事从来也没听过,感到十分新奇。从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师:“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来”的意思。
生:课文中有一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点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觉得这个“啊”字加一个“!”表示“我”对闰土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板块研读中最难解的一句话,学生似懂非懂,处于一种“愤悱”状态,需借点拨、引导之力。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确实值得研究。(点击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点拨:
(1)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2)师:“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刚才讲到的雪地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等事。“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爷们。“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指天空小,还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生: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还表达了“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有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这一点,课文中说“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墙上的,这真是这些少爷们生活的地方,与闰土的生活环境一比,他们觉得自己太封闭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叹。
师:请同学们将“啊”和“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连起来想一想,再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这种感情。(指读——点拨——再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适时、适度的点拨,解放学生的思路,使教学推向纵深。
四、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师:那么,在当时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当闰土还是当课文中的“我”?想当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咱们来讨论一番。老师有几个要求:
(1)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
(2)在争辩的过程中,当你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
【设计意图】:设计专题,引导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的自由,凸现个性。
师:好!时间到,下面由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一个同学在讲时其他同学一定要专心听,并想反驳对策。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里,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有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的天地间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学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什么“笼中之鸟”。文中的“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有什么呢?
师:大家争论激烈,谁也不肯让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争辩,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当家作主,尽情发挥,在争辩中明晰内容,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深度拓展,
师:课文说“我”和闰土“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多年后,“我”和闰土有了第二次见面。想一想,“我”看见闰土。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闰土又会说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
师:儿时的伙伴是一生的财富。可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却并不像我们所说的这样——
出示《故乡》的片断:“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阿!闰土哥,——你来了?……’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他们原来是那么好的朋友,为什么现在变得那么陌生?
生:第二次见面应该很兴奋的,可怎么不想说话了?
生:以前的闰土跟“我”应该是很好的朋友,没有主仆之分,但现在为什么称“我”为老爷?
生:这次见面为什么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激情和热情?
师:今天时间有限,建议大家课后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合情合理地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注重文本与原著的结合,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学了一篇课文,延伸的、可挖掘的东西是题中应有之义,课后学生如能认真阅读原著,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