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理想》是一首比较空灵的哲理诗。作者形象地将“理想”比喻为种种具体的意象,并有层次地告诉读者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歌。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和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
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的理解和比喻句的仿写。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拉开心理距离,引发探索动力。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腐败政府;周恩来在中学时代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张海迪说:“是颗流星,也要把光和热流在人间”;马克思“为全人类谋福利”„„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谈感想说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新课。
(二)分组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巧。
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 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同学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1)第一节:明朗、坚定的语气。(2)第二至第八节:悲壮、沉思的语气。(3)第九至第十一节:劝告、警醒的语气。(4)第十二节 :欢快、奋发的语气。
全班四大组均推选出本组组长,第一组齐读,第二组按大家规定的评判标准,以每项10分的标准给第一组打分,组长上黑板记录。以此类推,第四组朗读,第一组打分。班长统计得分,并对得分最高的组,给予优先提问权。
设计说明:本课是在第一单元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结朗读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反复阅读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集体攻坚。
在学生充分阅读、领会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难。每位学生就本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开展四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将这些问题板示出来并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语言品味。
第二类:意象塑造。
第三类:构思流程。
第四类:情感灵魂。
然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精读、讨论、解答,分类别逐步解决,并着重处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种说法矛盾吗?
2、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3、为何说“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4、怎样理解“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5、《理想》与《在山的那边》有内在联系吗?找出文中的诗句加以分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提出问题时,应集中精力,灵活地将问题进行科学分类,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条理清楚;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既对探索过程进行及时调控,还适时点拨,推波助澜,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使探究过程更加热烈、丰富、深入。
(四)品味语言,仿写诗句。
通过质疑,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意,接下来让学生品味语言。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品味:
1、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诗句,谈谈你的感受。
2、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仿写诗句,提高想象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1:诗歌第一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句式仿写:“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旧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例如2:诗歌运用很多“是”字句和“使”字句,仿照“理想是__,____”的句式造句。
句式仿写: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
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
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
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
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
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
三、我喜欢的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是理想,理想有什么作用。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理想的名言吗?那么,课后赶快去收集有关“理想”的名言吧!你对今天小组朗诵比赛的成绩满意吗?如果满意,回家后把这首诗歌朗读给父母听;若不满意,回家后多读几次,争取下次比赛取得好成绩!好好努力,老师期待在下节可的课本剧排演中你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2、排演课本剧。
二、教学过程:
(一)随意组合,自由朗读。学生随意分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形式(朗读形式有:配乐齐读、代表范读、分章节读、男、女生分读等),进行朗读。
(二)拓展延伸,畅谈理想和理想的实现。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理想,教师指导学生确立实现理想的途径。
1、理想+坚持=理想的实现。
结合实际:在学习上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理想+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进取的决心=理想的实现。
结合实际:课程改革也是如此,一开始总会有挫折,因为我们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很少有借鉴,是摸着石子过河,是“游泳”。但只要有信念,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课程改革一定能成功。
3、理想+正视现实=理想的实现。
结合实际:有的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有的人目标高远,并懂得面对现实,理想才能实现。
(三)排演课本剧
学生可以将伟人拥有理想取得成功的事例改编成课本剧,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改编,教师做适当点评。
(四)小结全文,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时,祖国在召唤着有志青年。振兴中华,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21世纪也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世纪。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后借用流沙河先生的诗句,与大家共勉:理想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之路;理想是路,引导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愿理想与生命同在,愿人生携理想高飞!
三、教学整体设计说明:
这首意象丰富、富有哲理的诗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设计了“读——品——说——演”这四个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哲言睿语,并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我人生理想,进而将学生间形成共识的人生理想改变成课本剧上演,以加深学生对理想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这首诗语言精美、句式整齐,特别适合朗读,因此将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的朗读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等定式,设计出学生制定标准,学生读,学生评价的自我激励朗读,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与学生自主发问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品味语言,体味诗句深层含义。
诗歌不仅要多“读”,还要细“品”。对于本诗中多处出现的精美且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感悟,若个人无法理解则展开四人小组讨论,体会诗中蕴涵的哲理。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攻坚。
对于本诗中出现的比喻、排比等句子,教师通过仿写诗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以提高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畅谈感想,创建正确的人生理想。
流沙河创作此诗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什么是理想,理想的重要性。因此,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必须进一步明确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明确实现理想的途径,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理想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篇:《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可望不可即:能够望见但不能接近。现常比喻目前还不可能实现的事物。洗濯zhuó:用水或汽油、煤油等物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绝处逢生:在绝望的困境中又找到一条生路。玷diàn污:弄脏。
碌lù碌终生:一辈子平庸无能。离乱:分离战乱。
倔juè强jiàng:性情刚强不屈。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靠近,亲密接触。浪子回头:浪荡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改过自新。
坚贞:节操坚定不变。
功勋xūn:指对国家、对人民做出的重贡献,立下的特殊找功劳。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流沙河(1931一),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四川成都。幼学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进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学习。1952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星星》编辑。1957年被错误打成“右派”后,从事多种劳作,1966年又押回家乡,劳动糊口。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1979年底调回成都。复出文坛,又发表许多作品,已出版20余种,如《流沙河诗集》等。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诗人流沙河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代表作有散文诗《草木篇》、诗《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诗论《十二象》及《庄子现代版》。
2、相关知识:
诗人流沙河二三事 幽默的流沙河
诗人流沙河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为人为文挺幽默。他写的《Y先生事录》,诙谐之中含着令人心痛的记忆,提醒人们对一个尚未走远的时代(注:指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时期)的继续反思。他娴熟于正话反说,直话曲说,庄话谐说。因此,文章之中总是弥散着一股不同凡俗的怪异之趣。
爱弄花草昆虫的流沙河
流沙河家整个阳台被芭蕉、常青藤以及许多诗人钟爱而——般人叫不出名的绿色植物所覆盖,遮天蔽日,令人觉得像是身处热带雨林之中,客人来了他喜欢拿出——些小竹篓,说:“我就是喜欢养些花草和小虫虫。喏,这只小虫虫,我们四川人叫姑姑,也就是纺织娘,河北人叫蝈蝈,你看嘛,我的这本随笔中,就有好些个是写这些小动物,写花草植物的:” 写诗讲韵,爱用四川土话朗诵的流沙河
流沙河写诗,很注意诗的韵律,所以,常常在一张纸上涂涂改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像老牛拉破车,嘴里一连嘟哝,手里还要一边查字典,磨磨蹭蹭,斤斤计较,一点也不爽快,当别人纷纷改弦易辙,更新观念,投奔“现代诗”(注:指重意象组合,比较难懂,不多考虑语言韵律等形式的诗)麾下时,他仍钟情于传统诗的形式节奏之美与音韵平仄之谐,讲求诗句的流畅易懂,琅琅上口。但流沙河的好些诗,只有用四川话念才押韵。他喜欢用四川土话念自己的诗给成都人听,很上口,还念了余光中的小诗《乡愁》,群众反应强烈。【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文章脉络
全诗共12节,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方向性意义)。——理想是:石、火、灯、路,四个“顶针”比喻,形象说明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分三层:
第1层(第2、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一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层(第4口7节):理相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理想给人以乐观、斗志、年轻的力量;但理想不应是名利场(“黄金梦”和“荣誉”品)、第3层(第8、1l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成为“大写的人”;理想能使人恢复良知?改造人;理想若受到“玷污”、“扒窃”,要去找回,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若自己抛弃(“失去”)理想,则有极大危害。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今天的理想之“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是明天的“浓阴”。春光明媚,天空晴朗,实现理想,大有作为。
三、写作方法
多角度层次分明地赞美理想的意义。本诗从理想的方向意义、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角度,先总分后逐层展开和赞美理想的丰富意义(具体说明见前“思路结构”)语言形象,用具体的一连串比喻,揭示理想的丰富意义:,如第1节中,用理想像灯一样,照亮夜行的路;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形象生动地赞美了人类一代又—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12节把理想比成桃李的花。比成榆杨的芽,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再如第10节中,把“四人帮”比为“妖魔”,理想被他们“玷污”,就是他们糟蹋,使你不能识别真假、善恶、美丑,因而使共产主义理想被歪曲。后来,有些人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再坚定执着,以致动摇、丧失,这样理想就好比被“扒窃”。这些语言也很具体形象。
四、重难点导析(1)关于形象
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选择具体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概念,引导读者认识理想的重要意义,引导读者通过品味具体的形象来感受理想的魅力。本诗中选择的形象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独特的视觉和真切的体验。挖掘了形象要义,也就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2)关于哲理
课文是一首哲理诗,耐人寻味的也是诗中的哲理情趣。例如,“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意思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意思是说理想使我们充满斗志,鼓舞我们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些诗句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翻看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们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可以为这种哲理作准确的诠释。(3)关于修辞
诗歌中运用以下的修辞方法:
①比喻。作为唯一的本体“理想”,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它的丰富内涵,女n由“石”敲出“火”,由“火”点燃“灯”,由“灯”指弓I“路”,由“路”走到“黎明”,既通俗形象,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个人类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为理想而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形象化的历程。再如“罗盘”和“船舶”、“还魂的仙草”和“慈爱的母亲”等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理想对人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而将它又比作“折磨着你进取的心”的“海天相吻的弧线”,比作“闹钟”和“肥皂”,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理想的特征。
②对比。如“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以及文末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抉择。③连珠兼排比。例如课文的第一节,在字面上前后句相互勾连,结构相同的一组句子,有如一串珍珠,朗读起来感觉有一种流动的美,也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律和一种磅礴的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理想的赞美之情。
④拟人。如“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生动展现出理想巨大的精神力量;“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告诫我们要珍惜理想。⑤对偶。如“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等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对为理想而奋斗者的期待和鼓励。
【练习解答】
第一题: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诗歌教学朗诵是重要的方法,朗诵的方式,教师可灵活掌握。
第二题:1.本诗1-3节诗句间的关系是:第一节是总说理想的意义,第2、3两节是开始分说理想的时代性、连续性即它的历史意义。2.首先要明确的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是黄金梦想。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就顾不上个人利益,所以说“理想是一种牺牲”,但我们可以获得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获得实现理想后的喜悦,所以说理想又是一种获得。
第三题:设计此题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诗人选用了一些具体而形象的事物阐释“理想”的内涵,阅读诗歌后,我们对抽象的“理想”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同学们交流体会只要有道理,就予以肯定。
第四题: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魅力,引人生活体验。比喻就是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由这些比喻,我们认识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诗人的理想价值观。学生有哪些联想,可以畅所欲言。用新的比喻描写心中的理想,可以仿照课文诗句格式,要形象化,有独特的生活体验。
第五题略。【类文品读】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中诗人调动了哪些方面的感觉在描写海? 2.诗题为“海”,但诗人并未让海直接呈现在面前,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给你怎样的感觉? 3.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海”的形象?
4、“从一阵阵清风”中“一阵阵”可改为“一阵”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视觉、嗅觉、触觉、听觉。2.这是侧面描写,这样写让海无处不在,显得具体可感,而且其形象富有立体感。3.这是一个无处不在,澄明柔暖,富有力量的海,是诗人身心与俱的理想中的海。4.不可以。从实际情境来看,海风应该是“一阵阵”的;从作者塑造的海的形象看,海应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一阵阵”的风才能体现这一点。)
第三篇:理想教案
《理想》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理想》,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和板书七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理想》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篇课文。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这首诗是富有形象的,诗人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流沙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准确识记本课生字词
3、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能力目标
1、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并理解其含义。
3、能说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人文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学会树立目标和理想,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找出修辞手法,分析它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反复诵读,赏析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语言的特殊含义。
四、教学难点:
1、能说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够理解特定语句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象法。诗歌主要赞美理想,富含哲理性,这就使得诗作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学习这首诗,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老师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老师引导。
4、交流互动法。学生自由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体验法。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来理解诗歌,使诗歌的哲理化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人生哲理。
六、教学课程安排: 教学时间:两课时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探讨诗歌写作方法,主要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的结构层次划分以及诗歌的主旨三个方面。
七、板书
板书生字、生词,和诗歌结构层次。
八、作业
1、背诵诗歌
2、找一句关于理想的名言,并以此展开话题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
《理想》教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理想》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学习和了解,你们课后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读过这首诗吗?(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背诵了呢?)下面我们将接着上节课继续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要明确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学习诗歌的修辞手法;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每层的意思;以及总结出诗歌的主旨。
一、首先让我们在复习一下生字、生词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贪婪l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下面留5-10分钟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找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一、关于修辞
(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一节一节的找出答案,)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下: ①比喻。②对比
③连珠兼排比 ④拟人 ⑤对偶。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的方向性意义)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指理想境界)
(①比喻、顶针)把理想比作是石、火、灯、路,采取顶针的手法。,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它的丰富内涵,由“石”敲出“火”,由“火”点燃“灯”,由“灯”指引“路”,由“路”走到“黎明”,既通俗形象,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个人类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为理想而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形象化的历程。那么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要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③连珠兼排比。例如课文的第一节,在字面上前后句相互勾连,结构相同的一组句子,有如一串珍珠,朗读起来感觉有一种流动的美,也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律和一种磅礴的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理想的赞美之情。_
2、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温饱、是文明、是安定、是繁荣,由此可以看出理想就是我们对最基本需要的一种追求。这两个句子是说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的。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3、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2、3理想的历史意义)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把理想比作“珍珠链”和“脊梁骨”认为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把理想比作“珍珠链”是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理想的作用贯穿始终,起到重要作用。把理想比作“脊梁骨”,是说理想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4、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是罗盘、理想是船舶,是说理想是通向未来的指南针,是生活前进中的风帆;把理想说成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是说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我们努力克服困难,坚定自己的脚步)
6、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不是。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 {理想就像闹钟,他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贪图享乐,要清醒着、明白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以至于使我们不耽误美好时间,不错过机遇} {理想就像肥皂,他不断的洗掉一些杂念,纯洁人的思想,放弃个人利益,为社会利益而努力贡献着}
8、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②对比(通过对比,写出了理想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会影响)
9、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②对比。如“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以及11节: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抉择。)
9、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④拟人。如“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生动展现出理想巨大的精神力量;“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告诫我们要珍惜理想。
11、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8-11理想的人生意义)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②对比 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抉择。)
12、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⑤对偶。如“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等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对为理想而奋斗者的期待和鼓励。)
(思考)这些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运用的作用在于什么?(1)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深奥的含义明晰化。
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选择具体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概念,引导读者认识理想的重要意义,引导读者通过品味具体的形象来感受理想的魅力。本诗中选择的形象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独特的视觉和真切的体验。挖掘了形象要义,也就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2)赋予哲理性。在形象的修辞描述中让我们领会到诗歌的深层含义。课文是一首哲理诗,耐人寻味的也是诗中的哲理情趣。例如,“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意思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意思是说理想使我们充满斗志,鼓舞我们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些诗句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翻看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们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可以为这种哲理作准确的诠释。
分析了修辞手法,接下来上我们来划分层次 分析:
1节: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理想的方向性意义)
2节:(理想是温饱、是文明、是安定、是繁荣,由此可以看出理想就是我们对最基本需要的一种追求。这两个句子是说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的。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3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具有时代性,正是因为各个时代的理想一起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因此理想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的意义} 4节: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他会挫败我们的积极性,打击我们的进取心} 5节:{理想让人在困难中坚强,在挫折这反抗,理想让人忘记岁月的时光,催人奋进。理想给人以斗志} 6节:{理想不是黄金梦、也不是追求个人的利益的自私心,而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为广大利益服务的理想} 7 节:{理想的实现要背负一些外在的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有乐观、坦然的心态。正因为有了理想也就有了克服种种压力的勇气,理想让我们乐观、理想使我们勇敢。} 8 节:{理想让一个平凡的人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脱变成一个有成高理想的完完整整的大写的人。} 9节:{理想使社会的弃儿,生活的不幸者重振旗鼓,重获新生} 10 节:{当理想遭到破坏时,那是给我们的考验,我们要沉着冷静,要提高警惕,也要坚定信念} 11节:{无论是英雄还是庸人,理想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理想对人生的作用,就是我们要讲的理想的人生意义)12节:总结号召,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一、文章脉络(板书)
全诗共12节,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方向性意义)。——理想是:石、火、灯、路,四个“顶针”比喻,形象说明理想是前进的方向。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分三层:
第1层(第2、3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一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2层(第4-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理想给人以乐观、斗志、年轻的力量;但理想不应是名利场(“黄金梦”和“荣誉”品)、第三层(第8-1l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成为“大写的人”;理想能使人恢复良知,改造人;理想若受到“玷污”、“扒窃”危害。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今天的理想之“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是明天的“浓阴”。春光明媚,天空晴朗,实现理想,大有作为。,要去找回,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若自己抛弃(“失去”)理想,将会让人们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
(当我们学习了这首诗的写作方法以及明白了结构层次后让我们来归纳诗歌的主旨。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疑难解答:
1.你怎样理解第6节“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第8节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我同意这些说法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执着与理想的人有时会承受各种各样的考验,这所谓的不幸的经历,又给了“忠厚者”丰富的经验,让他成功的接近自己的理想。
没有理想的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所以“庸人”只会无休无止的抱怨生活的不幸。
3、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三、诗歌主旨
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第四篇:理想教案
理想
【课
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诗人主要借助比喻手法,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理想,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2.教师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寂寥(liáo):寂静;空旷。扒窃(pá)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 zhî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ï)洗。缀连(zhuì)莹莹(yíng)船舶(bï)蜕(tuì)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倔强(juã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补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3、学生集体朗读。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 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4、思考: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本诗一首哲理诗,通过对理想道德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阐释与赞美,启迪人们在新形势下,要树立崇高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5、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学生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绝不是什么黄金梦。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3、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他们被认为是疯子,是狂人,奋斗者的处境是寂寥的。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德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4、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背景就不难理解。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
5、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八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在立新功,而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6、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的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二)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
四、质疑问难:你还有哪些有疑问的地方?请提交给大家,大家一块来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1、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仿照例句,完成句子。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完成:时间既是_____,时间又是_________。
2、语言训练(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结束语: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A:整理本课生字词及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B写一篇有关理想的随笔。
《理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识记诗中的生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了解诗歌形象、凝练的语言特点,并试着背诵这首诗。
3、继续学习比喻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了解诗歌中所采用的“顶真” 修辞方法。
4、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理想对于人生的决定意义。
一、作者作品
1、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
2、背景简介:《理想》诗一首哲理诗,选自1982年出版的《流沙河诗集》。诗人目睹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苦与辉煌,也亲自经历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的政治风暴,在遭遇坎坷而呼呼希望的年代里,诗人以诗的形式,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了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
二、知识积累
1、学习一种新的修辞方法——顶真
顶真也称顶针或联珠,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为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提问:你能根据讲解找一找本诗运用顶真修辞的语句吗?比一比,看谁找的快。)
友情提示:顶真具有蝉联续接的特点,这种语言形式适于表现客观事物间的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事物确实具有这种关系时方可使用,否则就会变成文字游戏了。
2、准确识记下列生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蜕()离乱()
缀()连
洗濯():洗
玷()污:弄脏,比喻辱没。
怨()恨
扒()窃
诅咒():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莹莹()
船舶()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三、主题把握
四、问题探究
1、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3、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4、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5、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6、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二)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一二小节。
五、质疑问难:你还有哪些有疑问的地方?请提交给大家,大家一块来讨论解决。
六、拓展延伸
1、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仿照例句,完成句子。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完成:时间既是_____,时间又是_________。
2、语言训练(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如: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七、作业:
A:整理本课生字词及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B写一篇有关理想的随笔。
第五篇:《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③赏析诗歌的语言。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②把握诗歌的结构。③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②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áo夸耀yào 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研讨与赏析(上)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②背诵这首诗歌。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研讨与赏析(二)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张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