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案10(5篇)

时间:2019-05-11 20:5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想》教案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想》教案10》。

第一篇:《理想》教案10

六、理想 流沙河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能力目标: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情感目标: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正音、正字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3、释词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想究竟是什么?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第6节,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第8节, 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探究此诗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四、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要点: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五、作业:注音每个1行,每行5遍。解词1遍。

六、板书设计 脉络: 总----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分----

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第2课时 :朗读、背诵。研讨与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教学过程:

一、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略。

二、语言运用1、2、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3、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修辞训练方法,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4、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质疑和交流:

1、学生质疑,互相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生生互动。

2、谈谈学习本课受到的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3、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 :

1、完成目标册。

2、写300字的随笔,谈谈自己如何看待理想。

六、板书设计 赏析语言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打比方-----形象生动。

七、教学反思: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多理解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篇:10理想点亮人生

国旗下讲话——理想点亮人生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理想点亮人生》。

人生好比大海,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把握好航船的方向,达到幸福的彼岸;人生犹如攀岩,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登上顶峰;人生恰似旅行,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达到心中的乐土。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许多困难,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理想决定了你的高度,想要更高就要怀着崇高的理想。

诗人流沙河说:“世界上总有人抛弃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 母亲。”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幸,遇到种种打击,我们会痛苦,可能会暂时失去理想,但要记得找回来,因为它从未抛弃过我们。通往理想的道路是曲折的,不经历一番苦难,怎能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古今中外,多少革命者、文学家、科学家胸怀远大理想,引领光辉的人生历程,成就千秋伟业,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民心目中筑起了不朽的丰碑,但他们都经历了一番非人的苦难。我知道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为了理想不怕别人嘲笑,坚定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知道莱特兄弟从小便有了飞翔的梦想,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梦想;我知道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周总理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独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知道茅以升为了人们过桥的安全立下宏愿架桥,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终于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座大桥。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罗马并非一日造成,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不错,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因为“春华秋实”,只有努力,才能收获。

朋友们,如果你总是一脸阴云,难以挂上自信的笑容,那么请你好好想想自己的优点,你并不比别人差,因为你同样也会有强项、成功和美丽。

不要当挥霍了青春才说我该拼搏了,不要等暮年了才说我当初应该努力!同学们,追求理想的过程绝不是“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空有理想而不愿努力,付出,终将自食失败的苦果。理想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艰苦的奋斗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苦而退缩,不能因为太累而放弃。

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让青春在红旗下燃烧;愿每一位同学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点亮自己的人生!

第三篇:教案(10)

在我国,规模宏大的三峡水库正在建设之中,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已全线通车,闻名中外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请问,国家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是从哪儿来的?毫无疑问,是我国三大产业的劳动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在一年内三大产业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全部财富,有相当一部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集中性分配,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其他公共消费。这种集中性分配是怎样确定的?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在分配中怎样才能做到既兼顾生产的扩大,又要考虑提高人民生活?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第五课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等知识的学习得到一定的认识和解决。

第五章

财政和金融

第一节

财政和税收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1、国民收入

(1)社会总产品: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称作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指生产成果的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也就是货币形态,叫做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的关系是统一的,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从实物形态的角度讲叫做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的角度讲叫社会总产值。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经济总量时,使用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都是必要的。考察一国的经济实力,首先要看社会总产品量,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肉类有多少,等等。因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是用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去实现的,产品总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弱。而人均占有量的多少,是生活状况的具体体现。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中,社会总产品是重要的指标。

但是,仅用产品量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很准确的。因为有些产品是可比的,如小麦产量、煤炭产量等。有些产品则是不可比的,如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相同,电视机产量相同,但技术含量、规格、性能不同,那么如果仅仅从数量来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就是不准确的了。另外,即使技术、规格、性能等是基本相同的,但总产品的构成不一样,如日本的汽车产量比我国多几倍,我国的纺织品产量、粮食产量比日本多几倍,那么比较经济总量的大小也是困难的。所以,比较一国的经济实力,必须用社会总产值的指标。从我国的现实看,许多产品的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位,这表明我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高,社会总产值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2)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三点。(NI)

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有两种存在形式,即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

要知道国民收入的实际内容,即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标志。因为,只有国收入部分,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所以,努力增加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知道如何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事实上,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很多。在生产资料有保证的前提下,增加劳动者人数,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都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它们都不是根本途径。因为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要受生产资料数量的限制,如果劳动者数量增加了,但设备原材料不增加,劳动者不能发挥作用,他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可能还会减少。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国民收入,但劳动时间的延长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到自然条件和劳动者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延长劳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会损害人的健康,同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提高劳动强度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国民收入,但劳动强度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并且劳动强度超过一定限度,也会损害人的健康,同生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为什么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呢?因为,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因而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这样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发展生产,可以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还可以在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条件下,增加国民收入。

2、国民生产总值(GNP)

(1)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本国的常住居民为准来计算的。

最终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在社会范围内不再进行加工的的制成品。如:机床、汽车、电视机、衣服等。

中间产品是指供其他部门生产所用的燃料、原材料等。国民生产总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GDP):是指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通过为一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取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取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的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的收入。

(3)采用GDP指标的意义。

3、国民收入分配的最终途径

国民收入作为劳动者新创造的财富,按其实际用途,可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以价值形式表示,用于积累的部分称为积累基金,用于消费的部分称为消费基金。

所谓积累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的部分。在这三部分中,扩大再生产是主要部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虽然不直接用于生产,但同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通过这些基本建设而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所以,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属于积累。社会物资储备部分既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也没有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但它是为上述两项而储备的物质财富,所以,也属于积累。积累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因为,通过积累而不断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

所谓消费就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公共消费亦称社会消费。上述消费中的个人消费属于生活消费,它不同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费,即生产消费。在生活消费中,个人消费,即个人维护自身及其家庭成中的生存、发展和繁衍后代而对生产资料的消耗,是主要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是通过人的货币收入,自由选购商品和劳务,使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需要得到满足。个人消费是分散地进行的,有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公共消费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的物质消耗,都属于公共消费。在公共消费领域中,非生产尾基本建设仍属于积累部分。这些基本建设以外的物质消耗,才属于公共消费。如,建一座学校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是积累的内容,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属于公共消费。公共消费作为消费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公共消费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广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医院等设施,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

(1)积累基金:扩大再生产基金(主要)、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

(2)消费基金:社会消费基金、个人消费基金。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相辅相成,此长彼消。(2)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

第一、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 应当有所增长。

第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第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企业都要有积累,但又必须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因此,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必须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既属于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又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财政的涵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 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预算的涵义: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而实现的。这种一国政府经过立法程序 审查并批准的财政收支计划就称作国家预算;上一财政收支的实际执行情况就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的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分为;税收收入(占90%以上)、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其他收入。

4、财政的支出:国家对财政基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就是财政支出。

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收支平衡:当年预算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

赤字:当年预算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

6、财政的作用

(1)有效调节资源配置(2)有效地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3)有效地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4)巩固国家政权

7、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总额,促进现代化建设

财政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总 额。在我国,要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总规模,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三、税收

1、税收的涵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3)税收是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手段

4、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4)公民应当树立纳税人的意识。

第二节

银行和保险公司

一、我国的银行

1、金融和金融机构(1)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

(2)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

2、银行

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和典型代表

(1)银行的产生:商品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一阶段是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第二阶段是兑换商 不仅兑换货币,而且增加保管和收付业务;第三阶段发展到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到这里,兑换业发展到银行。

(2)银行的涵义: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3)银行的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货币结算

3、银行的分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4、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及主要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务的国家 机关。

5、商业银行及主要职能

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而商业银行是特 殊企业,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款和贷款,办理货币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1)中国工商银行及职能(2)中国农业银行及职能(3)中国建设银行及职能(4)中国银行及职能(5)交通银行及职能

6、政策性银行及职能 政策性银行是以实现宏观经济有效运行和发展为目标,向国 家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的企业提供贷款的专业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中国进出口银行

7、银行的作用

(1)筹集和分配资金的重要渠道(2)联结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枢纽(3)企业和国家作出经营决策的“晴雨表”(4)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我国的保险公司

1、保险的涵义: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2、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一类非存款式的金融机构

3、我国主要的保险公司

(1)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2)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3)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4、保险的分类

财产保险:以物质财富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为保险对象 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或人体机能为保险对象

5、保险的作用

(1)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2)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3)可以积聚资金,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4)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第四篇:《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可望不可即:能够望见但不能接近。现常比喻目前还不可能实现的事物。洗濯zhuó:用水或汽油、煤油等物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绝处逢生:在绝望的困境中又找到一条生路。玷diàn污:弄脏。

碌lù碌终生:一辈子平庸无能。离乱:分离战乱。

倔juè强jiàng:性情刚强不屈。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靠近,亲密接触。浪子回头:浪荡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改过自新。

坚贞:节操坚定不变。

功勋xūn:指对国家、对人民做出的重贡献,立下的特殊找功劳。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流沙河(1931一),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四川成都。幼学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进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学习。1952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星星》编辑。1957年被错误打成“右派”后,从事多种劳作,1966年又押回家乡,劳动糊口。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1979年底调回成都。复出文坛,又发表许多作品,已出版20余种,如《流沙河诗集》等。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诗人流沙河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代表作有散文诗《草木篇》、诗《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诗论《十二象》及《庄子现代版》。

2、相关知识:

诗人流沙河二三事 幽默的流沙河

诗人流沙河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为人为文挺幽默。他写的《Y先生事录》,诙谐之中含着令人心痛的记忆,提醒人们对一个尚未走远的时代(注:指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时期)的继续反思。他娴熟于正话反说,直话曲说,庄话谐说。因此,文章之中总是弥散着一股不同凡俗的怪异之趣。

爱弄花草昆虫的流沙河

流沙河家整个阳台被芭蕉、常青藤以及许多诗人钟爱而——般人叫不出名的绿色植物所覆盖,遮天蔽日,令人觉得像是身处热带雨林之中,客人来了他喜欢拿出——些小竹篓,说:“我就是喜欢养些花草和小虫虫。喏,这只小虫虫,我们四川人叫姑姑,也就是纺织娘,河北人叫蝈蝈,你看嘛,我的这本随笔中,就有好些个是写这些小动物,写花草植物的:” 写诗讲韵,爱用四川土话朗诵的流沙河

流沙河写诗,很注意诗的韵律,所以,常常在一张纸上涂涂改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像老牛拉破车,嘴里一连嘟哝,手里还要一边查字典,磨磨蹭蹭,斤斤计较,一点也不爽快,当别人纷纷改弦易辙,更新观念,投奔“现代诗”(注:指重意象组合,比较难懂,不多考虑语言韵律等形式的诗)麾下时,他仍钟情于传统诗的形式节奏之美与音韵平仄之谐,讲求诗句的流畅易懂,琅琅上口。但流沙河的好些诗,只有用四川话念才押韵。他喜欢用四川土话念自己的诗给成都人听,很上口,还念了余光中的小诗《乡愁》,群众反应强烈。【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文章脉络

全诗共12节,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方向性意义)。——理想是:石、火、灯、路,四个“顶针”比喻,形象说明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分三层:

第1层(第2、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一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层(第4口7节):理相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理想给人以乐观、斗志、年轻的力量;但理想不应是名利场(“黄金梦”和“荣誉”品)、第3层(第8、1l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成为“大写的人”;理想能使人恢复良知?改造人;理想若受到“玷污”、“扒窃”,要去找回,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若自己抛弃(“失去”)理想,则有极大危害。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今天的理想之“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是明天的“浓阴”。春光明媚,天空晴朗,实现理想,大有作为。

三、写作方法

多角度层次分明地赞美理想的意义。本诗从理想的方向意义、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角度,先总分后逐层展开和赞美理想的丰富意义(具体说明见前“思路结构”)语言形象,用具体的一连串比喻,揭示理想的丰富意义:,如第1节中,用理想像灯一样,照亮夜行的路;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形象生动地赞美了人类一代又—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12节把理想比成桃李的花。比成榆杨的芽,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再如第10节中,把“四人帮”比为“妖魔”,理想被他们“玷污”,就是他们糟蹋,使你不能识别真假、善恶、美丑,因而使共产主义理想被歪曲。后来,有些人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再坚定执着,以致动摇、丧失,这样理想就好比被“扒窃”。这些语言也很具体形象。

四、重难点导析(1)关于形象

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选择具体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概念,引导读者认识理想的重要意义,引导读者通过品味具体的形象来感受理想的魅力。本诗中选择的形象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独特的视觉和真切的体验。挖掘了形象要义,也就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2)关于哲理

课文是一首哲理诗,耐人寻味的也是诗中的哲理情趣。例如,“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意思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意思是说理想使我们充满斗志,鼓舞我们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些诗句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翻看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们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可以为这种哲理作准确的诠释。(3)关于修辞

诗歌中运用以下的修辞方法:

①比喻。作为唯一的本体“理想”,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它的丰富内涵,女n由“石”敲出“火”,由“火”点燃“灯”,由“灯”指弓I“路”,由“路”走到“黎明”,既通俗形象,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个人类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为理想而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形象化的历程。再如“罗盘”和“船舶”、“还魂的仙草”和“慈爱的母亲”等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理想对人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而将它又比作“折磨着你进取的心”的“海天相吻的弧线”,比作“闹钟”和“肥皂”,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理想的特征。

②对比。如“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以及文末对失去了理想的英雄和失去了理想的庸人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深深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抉择。③连珠兼排比。例如课文的第一节,在字面上前后句相互勾连,结构相同的一组句子,有如一串珍珠,朗读起来感觉有一种流动的美,也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律和一种磅礴的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理想的赞美之情。

④拟人。如“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生动展现出理想巨大的精神力量;“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告诫我们要珍惜理想。⑤对偶。如“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等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对为理想而奋斗者的期待和鼓励。

【练习解答】

第一题: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诗歌教学朗诵是重要的方法,朗诵的方式,教师可灵活掌握。

第二题:1.本诗1-3节诗句间的关系是:第一节是总说理想的意义,第2、3两节是开始分说理想的时代性、连续性即它的历史意义。2.首先要明确的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是黄金梦想。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就顾不上个人利益,所以说“理想是一种牺牲”,但我们可以获得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获得实现理想后的喜悦,所以说理想又是一种获得。

第三题:设计此题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诗人选用了一些具体而形象的事物阐释“理想”的内涵,阅读诗歌后,我们对抽象的“理想”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同学们交流体会只要有道理,就予以肯定。

第四题: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魅力,引人生活体验。比喻就是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由这些比喻,我们认识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诗人的理想价值观。学生有哪些联想,可以畅所欲言。用新的比喻描写心中的理想,可以仿照课文诗句格式,要形象化,有独特的生活体验。

第五题略。【类文品读】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中诗人调动了哪些方面的感觉在描写海? 2.诗题为“海”,但诗人并未让海直接呈现在面前,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给你怎样的感觉? 3.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海”的形象?

4、“从一阵阵清风”中“一阵阵”可改为“一阵”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视觉、嗅觉、触觉、听觉。2.这是侧面描写,这样写让海无处不在,显得具体可感,而且其形象富有立体感。3.这是一个无处不在,澄明柔暖,富有力量的海,是诗人身心与俱的理想中的海。4.不可以。从实际情境来看,海风应该是“一阵阵”的;从作者塑造的海的形象看,海应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一阵阵”的风才能体现这一点。)

第五篇:《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理想》是一首比较空灵的哲理诗。作者形象地将“理想”比喻为种种具体的意象,并有层次地告诉读者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歌。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和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

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的理解和比喻句的仿写。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拉开心理距离,引发探索动力。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腐败政府;周恩来在中学时代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张海迪说:“是颗流星,也要把光和热流在人间”;马克思“为全人类谋福利”„„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谈感想说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新课。

(二)分组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巧。

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 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同学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1)第一节:明朗、坚定的语气。(2)第二至第八节:悲壮、沉思的语气。(3)第九至第十一节:劝告、警醒的语气。(4)第十二节 :欢快、奋发的语气。

全班四大组均推选出本组组长,第一组齐读,第二组按大家规定的评判标准,以每项10分的标准给第一组打分,组长上黑板记录。以此类推,第四组朗读,第一组打分。班长统计得分,并对得分最高的组,给予优先提问权。

设计说明:本课是在第一单元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结朗读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同时,反复阅读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集体攻坚。

在学生充分阅读、领会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难。每位学生就本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开展四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将这些问题板示出来并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语言品味。

第二类:意象塑造。

第三类:构思流程。

第四类:情感灵魂。

然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精读、讨论、解答,分类别逐步解决,并着重处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种说法矛盾吗?

2、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3、为何说“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4、怎样理解“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5、《理想》与《在山的那边》有内在联系吗?找出文中的诗句加以分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提出问题时,应集中精力,灵活地将问题进行科学分类,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条理清楚;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既对探索过程进行及时调控,还适时点拨,推波助澜,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使探究过程更加热烈、丰富、深入。

(四)品味语言,仿写诗句。

通过质疑,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意,接下来让学生品味语言。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品味:

1、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诗句,谈谈你的感受。

2、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仿写诗句,提高想象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1:诗歌第一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句式仿写:“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旧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例如2:诗歌运用很多“是”字句和“使”字句,仿照“理想是__,____”的句式造句。

句式仿写: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

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

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

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

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

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

三、我喜欢的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是理想,理想有什么作用。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理想的名言吗?那么,课后赶快去收集有关“理想”的名言吧!你对今天小组朗诵比赛的成绩满意吗?如果满意,回家后把这首诗歌朗读给父母听;若不满意,回家后多读几次,争取下次比赛取得好成绩!好好努力,老师期待在下节可的课本剧排演中你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2、排演课本剧。

二、教学过程:

(一)随意组合,自由朗读。学生随意分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形式(朗读形式有:配乐齐读、代表范读、分章节读、男、女生分读等),进行朗读。

(二)拓展延伸,畅谈理想和理想的实现。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理想,教师指导学生确立实现理想的途径。

1、理想+坚持=理想的实现。

结合实际:在学习上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理想+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进取的决心=理想的实现。

结合实际:课程改革也是如此,一开始总会有挫折,因为我们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很少有借鉴,是摸着石子过河,是“游泳”。但只要有信念,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课程改革一定能成功。

3、理想+正视现实=理想的实现。

结合实际:有的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有的人目标高远,并懂得面对现实,理想才能实现。

(三)排演课本剧

学生可以将伟人拥有理想取得成功的事例改编成课本剧,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改编,教师做适当点评。

(四)小结全文,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时,祖国在召唤着有志青年。振兴中华,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21世纪也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世纪。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后借用流沙河先生的诗句,与大家共勉:理想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之路;理想是路,引导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愿理想与生命同在,愿人生携理想高飞!

三、教学整体设计说明:

这首意象丰富、富有哲理的诗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设计了“读——品——说——演”这四个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哲言睿语,并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我人生理想,进而将学生间形成共识的人生理想改变成课本剧上演,以加深学生对理想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这首诗语言精美、句式整齐,特别适合朗读,因此将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的朗读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等定式,设计出学生制定标准,学生读,学生评价的自我激励朗读,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课堂教学的自主评价与学生自主发问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品味语言,体味诗句深层含义。

诗歌不仅要多“读”,还要细“品”。对于本诗中多处出现的精美且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感悟,若个人无法理解则展开四人小组讨论,体会诗中蕴涵的哲理。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攻坚。

对于本诗中出现的比喻、排比等句子,教师通过仿写诗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以提高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畅谈感想,创建正确的人生理想。

流沙河创作此诗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什么是理想,理想的重要性。因此,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必须进一步明确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明确实现理想的途径,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理想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下载《理想》教案10(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想》教案10(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教案

    《理想》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理想》,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和板书七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

    理想教案

    理想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诗人主要借助比喻手法,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理想,人生体验......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文新院 08级汉教1班 冷永红 学号:20080202413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熟练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之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之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模仿课......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篇一:理想教案理想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结构工整而意蕴深远的哲理诗。诗歌用了很多的“是字句”,“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

    理想教案

    《我的理想》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学会列提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理想。 2、把握习作要求,把内容写丰富、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激发......

    理想教案

    《理想》 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人:王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0 aoouiu教案

    10 aoouiu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oouiu拼读音节。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