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秋秋找妈妈》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秋秋找妈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倾听故事,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到秋秋小鸟的心情变化和熊妈妈的无私爱心,初步体验文学作品中浓浓又轻松诙谐的爱的情感,理解故事内容,乐意用语言表述对故事角色及故事情节的认识,感受故事中秋秋小鸟和熊妈妈的美好情感,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秋秋找妈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乐意用语言表述对故事角色及故事情节的认识,感受故事中秋秋小鸟和熊妈妈的美好情感。
2、喜欢倾听故事,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到秋秋小鸟的心情变化和熊妈妈的无私爱心,初步体验文学作品中浓浓又轻松诙谐的爱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秋秋找妈妈》PPT课件、故事动物角色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角:秋秋小鸟,引发幼儿倾听故事兴趣
课件出示秋秋小鸟,问:这是谁?你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他长的样子?
老师小结:一只长着黄色毛毛、胖嘟嘟脸蛋、有着一对翅膀和一双条纹脚,小鸟,秋秋。
二、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浓浓又轻松诙谐爱的情感。
1、课件展示,分段讲述秋秋遇到不同动物并把她们当自己妈妈的故事情节,体验秋秋难过、失落的心情:
找长颈鹿当妈妈时,问:秋秋为什么找长颈鹿当妈妈呢?找企鹅当妈妈时,问:秋秋还会继续去寻找妈妈吗?找海象当妈妈时,问:秋秋现在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对秋秋说?
老师小结:秋秋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妈妈,秋秋太想妈妈了。
2、课件继续展示,分段讲述秋秋遇到熊太太的故事情节,语言表述宝宝和妈妈的故事,体验妈妈和宝宝的甜蜜情感:
讲述至熊太太和秋秋的的甜蜜动作时,问:现在的秋秋又是怎样的心情?这一切的好心情都是谁带给他的?你觉得熊太太是怎样一位太太?
3、课件继续展示,分段讲述秋秋跟着熊太太回家故事情节,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爱”的情感渲染
讲述至秋秋跟着熊太太打算回家时,问:猜猜熊太太的宝宝是谁啊;讲述熊太太介绍自己孩子时,问:鳄鱼、河马和小猪怎么会是熊太太的孩子呢?他们和熊太太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联想,用语言、肢体表演等方式,行表现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触)
老师小结:原来这些小动物就是这样和熊太太成为一家人的,熊太太不是他们的妈妈,却能用象妈妈一样的爱对待这些小动物,给他们以温暖和幸福,这就是一位好妈妈。直至故事结束
三、延伸活动
1、出示《秋秋找妈妈》的故事图书,小结:秋秋找妈妈的故事大家还想听一遍吗?今天中午午睡时老师再完整讲述一遍,并答应幼儿将书本投放到语言区,大家自己去讲述和翻阅
2、联想:想想还会有哪些动物也会到这个大家庭中成为熊妈妈新的宝贝?那些小动物和熊妈妈和秋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它们编成新的故事,成为《小兔找妈妈》《小羊找朋友》等各种书本,以后再将给小朋友听,让大家听了我们的故事,都成为更有爱心的人,好吗?
教学反思:
《秋秋找妈妈》是一个非常温馨的故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感知故事中小鸟秋秋和熊妈妈的美好情感,并且能体验到秋秋小鸟的心情变化以及熊妈妈的无私爱心,由于故事是以图片的形式导入的,所以一上课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小动物的故事一向是小朋友很喜欢的,所以小朋友看到图片的时候能够很认真的观察整个图片并能把秋秋的外貌特征记看的很清楚,在问到“秋秋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他会难过呢?”的时候,小朋友们大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并且在接下来找妈妈的过程中,由于小朋友们把秋秋的外貌记得很清楚,所以在秋秋找妈妈的时候,小朋友们能够很容易的就说出为什么秋秋找的长颈鹿太太、企鹅太太、海象太太都不是它的妈妈,比如“因为秋秋有翅膀,长颈鹿太太没有”,“因为秋秋的脸是胖嘟嘟的,而企鹅太太的脸是尖尖的”,“因为秋秋有一双有条纹的脚,而海象太太并没有”等等的答案,这使我感到很欣慰。由于秋秋还是没有找到妈妈,所以现场的气氛有些悲伤,最后秋秋找到了熊妈妈,但是熊妈妈是秋秋的妈妈吗?小朋友异口同声的说“不是”我接着问“为什么不呢,它们哪里不像?”小朋友们立刻就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那张熊妈妈把自己想象成秋秋的样子时的图片出现的时候,引来了孩子们的一顿大笑,活跃了现场有点悲伤的气氛,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最后在熊妈妈做秋秋妈妈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感动,现场的气氛很温馨。在上课过程中也有着些许不足之处,在小朋友们学说对话的时候可以选用新颖的方式,或者选择不要技能目标。开头儿歌的导入和出示幼儿和妈妈照片的环节较好,无声渗透。但照片有点多,选择针对性的更好。后半部分讲述时语速过快,情感渗透不够。
本文扩展阅读: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
第二篇:秋秋找妈妈教案
<<秋秋找妈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乐意用语言表述对故事角色及故事情节的认识,感受故事中秋秋小鸟和熊妈妈的美好情感。(重点)
2、喜欢倾听故事,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到秋秋小鸟的心情变化和熊妈妈的无私爱心,初步体验文学作品中浓浓又轻松诙谐的爱的情感。(难点)活动准备:《秋秋找妈妈》PPT课件、故事动物角色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角:秋秋小鸟,引发幼儿倾听故事兴趣
课件出示秋秋小鸟,问:这是谁?你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他长的样子?
老师小结:一只长着黄色毛毛、胖嘟嘟脸蛋、有着一对翅膀和一双条纹脚,小鸟,秋秋。
二、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浓浓又轻松诙谐爱的情感。
1、课件展示,分段讲述秋秋遇到不同动物并把她们当自己妈妈的故事情节,体验秋秋难过、失落的心情:
找长颈鹿当妈妈时,问:秋秋为什么找长颈鹿当妈妈呢?找企鹅当妈妈时,问:秋秋还会继续去寻找妈妈吗?找海象当妈妈时,问:秋秋现在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对秋秋说? 老师小结:秋秋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妈妈,秋秋太想妈妈了。
2、课件继续展示,分段讲述秋秋遇到熊太太的故事情节,语言表述宝宝和妈妈的故事,体验妈妈和宝宝的甜蜜情感:
讲述至熊太太和秋秋的的甜蜜动作时,问:现在的秋秋又是怎样的心情?这一切的好心情都是谁带给他的?你觉得熊太太是怎样一位太太?
3、课件继续展示,分段讲述秋秋跟着熊太太回家故事情节,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爱”的情感渲染
讲述至秋秋跟着熊太太打算回家时,问:猜猜熊太太的宝宝是谁啊;讲述熊太太介绍自己孩子时,问:鳄鱼、河马和小猪怎么会是熊太太的孩子呢?他们和熊太太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联想,用语言、肢体表演等方式,行表现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触)
老师小结:原来这些小动物就是这样和熊太太成为一家人的,熊太太不是他们的妈妈,却能用象妈妈一样的爱对待这些小动物,给他们以温暖和幸福,这就是一位好妈妈。直至故事结束
三、延伸活动
1、出示《秋秋找妈妈》的故事图书,小结:秋秋找妈妈的故事大家还想听一遍吗?今天中午午睡时老师再完整讲述一遍,并答应幼儿将书本投放到语言区,大家自己去讲述和翻阅
2、联想:想想还会有哪些动物也会到这个大家庭中成为熊妈妈新的宝贝?那些小动物和熊妈妈和秋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它们编成新的故事,成为《小兔找妈妈》《小羊找朋友》等各种书本,以后再将给小朋友听,让大家听了我们的故事,都成为更有爱心的人,好吗?
第三篇: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文档仅供参考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四篇: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中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重难点:
1、青蛙是怎样形成的。
2、能都看图说话、复述故事内容。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在这次借班上课中,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 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虽然我跟他们只见过两次,但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成就感。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准备结束绘画时,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的要求还要画,让我感觉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教育还在延续。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部分幼儿已经具有左右概念,本来在画纸上的小鱼是作为一种指向作用的。绘画时的一些规范要求我也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示范中掌握,如:保持画面整洁,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儿,让他们自觉的去维护池塘的干净。也非常感谢曙光幼儿园有这么好的先进设备展示作品,利用大屏幕展示作品更便于幼儿观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视。在讲评活动中也便于全体孩子共同观察、共同评价。在讲评中我尊重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我还是给机会让他们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和他评两种方式,学会去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在最后结束环节中,因为是借班上课,有部分孩子未能来参加,我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体现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同时,也满足幼儿想再一次作画的欲望。
在这次活动中,我在作画前要求应该更明确一些,让孩子知道先多点几只蝌蚪的脑袋,再添画尾巴。这样既能保持手的干净,又让孩子知道要有顺序的进行绘画。在最后评价过程中还是有些单一,我应该在评价中给孩子一个评价的定义,比如这个孩子的画干净,蝌蚪游动方向等。这个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好,我可以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画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第五篇:中班语言教案秋的画报
《秋的画报》
——中班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天的收获。2.学习叠词: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3.尝试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使用叠词进行简单的仿编。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秋日思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并出示秋天景象的图片,调动幼儿经验,引导幼儿感知秋天美丽的景象,抒发对秋天美景的情感。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漂亮的图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你们看一下图片里面有什么?是什么季节?那你们告诉老师一下你们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引入诗歌情境
师:恩,秋天里,有凉爽的秋风、飘飞的落叶和蓝蓝的天空,秋天真美啊!那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吗?……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呀?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秋的画报》背景图,并充满感情地示范朗诵诗歌,营造优美的意境,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师:老师把小朋友讲的这些水果,都画在这本美丽的画报里,并编成了一首美丽的诗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吧,诗歌的名字叫做《秋的画报》。
(2)教师进行朗诵,出示《秋的画报》背景图。
(3)教师提问,边出示ppt图片,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感知诗歌的内容。
提问:①在秋天的画报里有哪些水果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诗歌里是怎么说的呢?(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并学说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②那为什么说果林是一本彩色的画报呢?
③是谁钻进了果园,为什么说风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画报呢?
(秋风轻轻的吹,就像是翻着彩色的画报)
2.教师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进一步体会秋天的景象美。
3.教师一边翻阅画报一边带领幼儿朗诵诗歌,一起小声充满感情地朗诵2-3遍。
(三)结束部分
1.拓展谈话,幼儿想象表达。学习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师:五颜六色的水果把秋天的树林打扮的好美,那小朋友们想一下秋天的树林里还有什么?那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总结谈话
师: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那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出去找秋天吧!
《秋的画报》 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 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风娃娃钻进果林,在翻着——彩色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