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加法》及教学反思(小编整理)

时间:2020-07-26 12: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加法》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加法》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加法》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加法》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学习5的加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2、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果图片若干、记号笔、数字、符号卡片。

2、经过改编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出发喽!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咦!谁来了,1只黄鹂鸟,正在树上叫,4只黄鹂鸟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5只鸟。

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4只黄鹂鸟,正在树上叫,1只黄鹂鸟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5只鸟。

前奏

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看是谁呀?2只小白兔,正在吃青草,3只小白兔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几只兔。

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3只小白兔,正在吃青草,2只小白兔儿正在把舞跳,小朋友们告诉我,一共是5只兔。

二、学习。

哦,到了到了,这是哪儿呀?小矮人的家,这儿有几个小矮人?出示数字1,小矮人真淘气,爱玩捉迷藏,小矮人快出来啦,有小朋友来跟你玩了。哦,小矮人出来了,看看几个小矮人出来啦?出示数字4。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矮人?出示数字5,合起来我们要用什么符号?出示符号+,一共有用=。用算式表示就是,小朋友一起读一读:1+4=5。

小矮人家的院子里还有树呢,这儿有1片大叶子,这儿有4片小叶子,合起来一共有5片叶子。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1+4=5。说的真好!

瞧!小矮人家的花儿,开了,真漂亮,告诉我有几朵?还有1朵藏在这儿呢!4朵大花,1朵小花,合起来一共有5朵花。用什么算式表示。XXX请你来帮助我。4+1=5。我们一起读一读:4+1=5。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条算式,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看得真仔细,原来位置交换,结果不变。小朋友一起说,位置交换,结果不变。

闻,什么东西这么香?让我到小矮人的厨房去看看,哦,原来是小矮人做的鱼干儿,闻一闻,特别香,小朋友也来闻一闻,我给小矮人们也闻一闻,小矮人告诉我真香。看看这些鱼干,有2条大鱼,出示数字2,3条小鱼,出示数字3,合起来一共有5条鱼,可以用算式2+3=5来表示,小朋友一起读一读。其实,这条算式还可以变,你会吗?谁来帮助我?我们一起读3+2=5,我知道了,这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三、操作。

其实,小矮人还有好吃的呢,看,这是小矮人做的桔子沙拉,看起来很好吃。你想吃吗?小矮人说了,只有一盘不够吃,不过,我们可以自己来做水果沙拉,你看,我要做的这盘是什么沙拉,苹果沙拉,怎么做,你会吗?苹果沙拉一共要用5个苹果来做,你想用几个大苹果和几个小苹果呢?2个大苹果,3个小苹果,我们可以把苹果贴在盘子上,用你的小手先撕开盘子上的双面胶,贴上2个大苹果,3个小苹果,合起来一共是5个苹果,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好,我们在下面就要写算式2+3=5。那我这盘沙拉还可以怎样做呢?用什么算式表示?你的沙拉做得真棒!还可以怎么做呢?用什么算式表示?你的沙拉跟别人做得不一样,真会动脑筋。这盘沙拉还可以怎么做呢?你好棒啊!下面我们要一起去做沙拉啦,记住每人做4盘不一样的沙拉,可以用4种不同的方法,别忘了还要用算式表示。来吧,我们一起去做沙拉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本文扩展阅读: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加法也分小数加法,分数加法及整数加法等。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做个好孩子并不难》这个主题中的一节活动。之所以我选择它,主要是来着我班的孩子们有时喝完水后,将水杯随手一放,下一次喝水时找不到杯子了;自己玩的玩具弄的乱七八糟;孩子不认识自己的东西;每天都有丢东西的现象;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差;孩子自己的衣服也不会叠,即便叠了,放的时候也放乱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责任心的培养是很必要的。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孩子自己整理与归类,形成良好的分类、整理习惯。孩子们往往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中受益,有次让我选择了此活动。

我为此活动设立了两个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命名和进行分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

2、学习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根据目标我为此活动的重难点定为:根据物品的共同用途分类。我以观看ppt拉开了活动,想要观看这些图片使幼儿感觉到“乱”这个词,激发起幼儿整理的欲望。接着是豆豆家很乱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类物品的图片,请幼儿说说物品的'名字并说说它们的用途,这里反复的要求幼儿说它的用途有点啰嗦。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到这环节是否先将这些物品出示在三张背景图上,请幼儿分类,再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的?第二环节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类,请幼儿自己把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间房间里,并说说它的用途给物品分类,有幼儿在说水壶是放在煤气灶上烧的,我没有准确的找到这点,提及幼儿物品摆放的合理性。第三环节是我会整理,我在请幼儿放了5种物品后说:“这里还有许多物品,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有次过渡到幼儿自己整理,我要求幼儿每放一种就说说它的用途,贴的时候要整齐贴,小心叠放,经过孩子讨论而得出的结果,孩子们的印象也比较的深刻,也知道去遵守这个规则。

幼儿有序的来到自己的位置前边贴边有幼儿说:“怎么没有台灯?”,幼儿操作的材料与我之前示范的材料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的检验幼儿学会的程度,我把整理的物品换了,操作环节孩子们边说边做,兴致很高。

最后我请已完成的幼儿先自我检查,说说你放每种物品的用途,到集体检查,这里我使用了投影仪,但是我让幼儿都拿着自己的作业本,孩子们的心很容易分散,所以很多孩子边观看上面的本子,边对照自己的本子,检查的不是很仔细,如果检查时把孩子们的本子夹起来,请先完成的幼儿帮忙检查,到共同检查,可能检查的效果更好,这些要注意的地方我一定在第二次活动中改正,我相信通过整理、改进,孩子们对放东西时更注重合理了寻求更好的方法,我相信下次活动,我和孩子们学的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2

设计意图

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结合《指南》精神、幼儿兴趣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感知数量与动物餐会的情境相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情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和数学的趣味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复习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了解7以内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匹配实物。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物图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游戏“小猴摘水果”导入。

1、今天是小动物们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带给小伙伴们尝一尝。于是他来到了果园:看一看小猴的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PPT,如图一,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7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是不是7个苹果呢?我请××来数一数。7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梨树上有几个梨子?大声告诉刘老师。它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结:我们的数字7可以表示7个苹果,也可以表示7个桃子。数字7的本领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过小动物分食物和装盘子的游戏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桉数匹配实物。

1、感知食物的数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们猜猜他摘了几个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么多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猫也来了,它带来了几条小鱼呢?五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来参加聚会了?她带来了几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动物分食物

这时,小鸡们也来参加聚会了。来了几只小鸡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小鸡什么都没有带,小动物们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鸡吃。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分给小鸡,才是正好每只小鸡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小鸡有食物了,这时又来了几只小狗?那谁的食物可以分给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3、分组练习:小动物装水果。

最后,小狐狸也来参加聚会了,可是食物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狐狸装食物吧。装之前,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几个食物呢?(7个)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个食物,有的需要6个食物。请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帮它装好食物。

三、结束部分

数一数食物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盘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几根?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我们一起把水果带回教室给小狐狸吃吧。

活动延伸

进餐前通过数碗,进一步巩固按数取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人数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数量间的关系。

快乐餐会(感知7以内数量)微反思

本次活动,全程以故事展开,加上故事环节以小动物为主,幼儿比较感兴趣。首先通过数一数果园里的水果复习数量6,幼儿通过跟着老师点数来完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教师通过快乐餐会这一情景,与幼儿一同感知7以内数量,通过数香蕉、数苹果、数小鱼等,引导幼儿感知数量7,理解数字7可以代表任意7个物品。

在动画效果设置上,我们选用超链接、路径等技术创设动态场景,以此来调动幼儿兴趣。结尾处教师通过幼儿无声操作为观看者营造人机互动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整体来看,我觉得本节活动思路新颖,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运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3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不受椭圆形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干扰,寻找生活中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圆形。

(二)材料投放: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短轴为15厘米的椭圆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椭圆形卡片,初步感知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一)引导语:图形王国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椭圆形卡片)看,它像什么?引导幼儿对椭圆形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两头都是弧线,像个蛋。

(二)师幼共同小结,并给图形命名:没有角,由一条弯弯的它的名字叫椭圆形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一样的圆圈,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二、比较、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一)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圆形卡片和一张椭圆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的办法发现椭圆的两头比圆形长一些。

(二)引导幼儿分别将两个图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引导他们发现折痕的长短不一样。

(三)小结: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一样长。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找椭圆形》,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图形连连看》,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幼儿添画。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5

在本节课之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等,本节课在小朋友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分类的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思考:

这一节数学活动课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本节课以图形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不同点,从颜色、形状、大小,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图形找朋友的游戏,逐步深入,通过PPT的操作让幼儿更直接的去感受,幼儿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

不足之处:

1、在图形找朋友游戏时次数玩得不多,一些孩子都没玩到,有些失落。

2、电脑上操作演示的东西可以丰富些。

作为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己在教学中的领悟和体会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需要自己平时慢慢思考,慢慢积累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6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2、活动环节紧凑,教学层次比较清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时间分配合理。

3、创设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并以这一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4、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本次活动中,最直接的数学概念就是双维排列,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活动的价值程度。所谓双维排列就是指通过一个双维度的排列表,培养幼儿进行多重分类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只是数学类概念教学中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其最终目的还是二维分类。因此,在实施本活动前,必须明晰分类、层级分类、多重分类等相关的概念。

2、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割裂。活动过程中,尽管教师按照导入复习、帮小绿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序展开活动,孩子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它与活动目标是割裂的。

3、教师的控制意识强,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的全权传授。本次活动中的分类教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双维列表的特征,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幼儿进行多重分类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在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活动中,应以幼儿的自主性操作为主,教师的指令性操作为辅。

4、操作材料单一,层次性、目的性和干扰性不强。本次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种类和颜色两个特征,对中班孩子来说层次性不强、干扰性不够,同时,因为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二维分类的多重分类,孩子还有对同一批物体如长短、款式等不同特征的上衣、裤子进行分类的过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虑材料的目的性和层次性。

5、活动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的作用不明显。活动中,教师适时、正确的评价能起到鼓励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经验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盖印章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予以评价,这样的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在活动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7

本次活动是在自勤老师一研活动《认识梯形》的基础上,经过集体评议、反思之后的二次教研活动。我们保留了一研活动的基本框架,并且进行了一些改进,通过串联故事情节和增加游戏活动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的流程非常清晰、流畅,循序渐进地推进,使得孩子对梯形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加深巩固。我们始先让孩子通过“寻找小兔房子的几何图形”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梯形”来引导他们对梯形的认识。接着,我们进行了“寻找小兔家周围的梯形”,并通过操作验证,探索摆放位置不同的梯形的效果。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给小兔子准备梯形的饼干”,使得活动更加轻松愉悦,同时又能寓教于乐。由于我们认为“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准备了一个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来寻找生活中的梯形。我特意在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拍摄了一些梯形,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扩展到了日常生活中。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愉快地参与其中,并且踊跃发言。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但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克服和改进:

1、目标的设定过于泛化,应注意本次活动的可操作性。

2、应从孩子的思维角度考虑小环节的设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因素。

3、游戏环节中个别幼儿验证时,要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4、注重提问的有效性,避免一些封闭性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妈妈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妈妈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妈妈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妈妈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妈妈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妈妈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妈妈要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妈妈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妈妈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妈妈哦!)——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妈妈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妈妈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妈妈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反思

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0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1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实物数量,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5种动物玩具(猫、狗、鸡、鸭、羊),每种动物1-5只不等,5座积木搭成的小房子,门前有相应数量的食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布置好的动物园,要求幼儿仔细看,有几种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

2、点数房子,看看房子有几座,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再点清每家的动物有几只,看看房前的.食物是否刚好每只动物一份。

3、游戏“学动物叫”。小朋友当饲养员,检查动物和食物是否一样多,对了就学动物叫,叫的次数要和动物的数量一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3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在观察水果和数字的同时,培养对事物的专注、记忆能力。

3.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塑封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引起兴趣。“这是谁呀?小熊在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果子,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二、水果游戏

(一)猜猜水果身上的数字

1、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个不同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在5—10之间的,你们知道5—10之间有哪几个数字呢?

A、苹果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我的数字就是5”。

提问:“苹果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刚才苹果怎么说的?

B、梨子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

C、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

D、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

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和菠萝谁是9谁是10呢?”

樱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小,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

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提问:你是怎么记住的`?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二)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

4、小结:水果是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来排的。

5、还有没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会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呢?

三、拼贴水果

1、教师讲解作业。

小熊在果园里还摘了许多的果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数字是几?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够吗?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老师手里的会是什么水果呢?

2、幼儿动手拼水果。

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3、教师评价作业。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四、品尝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数的游戏,那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选材还是比较好的,比较贴近生活,而且课堂上内容大部分孩子都会。只是我自己觉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顾小朋友课堂上的呼应,所以感觉离孩子有些远。另外,由于我选择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纪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见投影仪,很新鲜,一直跑到投影仪处张望。同时,听课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几点建议:水果的对话可以录在课件里,不需要老师一直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4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5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2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3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2、活动环节紧凑,教学层次比较清晰,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时间分配合理。

3、创设了找衣服、整衣服、穿衣服的生活化情境并以这一情境贯穿活动始终,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4、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本次活动中,最直接的数学概念就是双维排列,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活动的价值程度。所谓双维排列就是指通过一个双维度的排列表,培养幼儿进行多重分类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只是数学类概念教学中的一个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其最终目的还是二维分类。因此,在实施本活动前,必须明晰分类、层级分类、多重分类等相关的概念。

2、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相割裂。活动过程中,尽管教师按照导入复习、帮小绿人找衣服、整理衣服、穿衣服的程序展开活动,孩子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它与活动目标是割裂的。

3、教师的控制意识强,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的全权传授。本次活动中的分类教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双维列表的特征,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幼儿进行多重分类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在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活动中,应以幼儿的自主性操作为主,教师的指令性操作为辅。

4、操作材料单一,层次性、目的性和干扰性不强。本次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只具有衣服的种类和颜色两个特征,对中班孩子来说层次性不强、干扰性不够,同时,因为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二维分类的多重分类,孩子还有对同一批物体如长短、款式等不同特征的上衣、裤子进行分类的过程,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要考虑材料的目的性和层次性。

5、活动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的作用不明显。活动中,教师适时、正确的评价能起到鼓励孩子自信、提升孩子经验的作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盖印章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予以评价,这样的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在活动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妈妈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妈妈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妈妈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妈妈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妈妈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妈妈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妈妈要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妈妈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妈妈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妈妈哦!)——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妈妈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妈妈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妈妈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5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6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是“找相同物体的匹配”,属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来体现出课标的精神,还是值得探索的。于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复推敲每个环节,改变了一些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鸡、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在讲述中也用了动物的语言来吸引孩子。开始以春天谈话导入,一些小动物秋游了,引出教学第一目标:

手口一致的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用“几只老鼠和我们做游戏”、“三只小鸡叫几声呢?一起学学看”、“哪个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来告诉青蛙一家有多”、“小朋友真能干,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了,他们都是谁呀?都多少呢?大家帮他们数数,可以在心里数,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小声的说说,数完后,请举手告诉大家。”等不同形式的游戏玩法,积极的启发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掌握目测两只、数出三只,点数出四——6只的物体数量。游戏结束了小动物也累了,它们要我们会动脑子有爱心的小朋友送它们去休息,请把我们数量一样多的动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二教学目标:相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进行归类。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楼上的小动物和楼下的小动物的数量有没有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找出来,用连线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做对了,请奖励一个红苹果。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反思: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动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动物找春天和小朋友游戏——休息——回家的故事情节串联起了三个学习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鱼、小鸟、蚂蚁和青蛙的运动方式,发展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2.体验与同伴在一定范围进行追逐游戏的快乐。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鱼、小鸟、蚂蚁、青蛙动物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2个。

2.场地布置:在场地四角分别放4张椅子,分别挂上小河、鸟窝、草地、池塘的图片,代表动物们的家。

3.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四散站立在场地上,做准备活动。

2.幼儿相互介绍并模仿自己所扮演得小动物。

3.引导幼儿按照所扮演得小动物的运动的方式,找一找自己的家。

4.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1)教师引出游戏情节:“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幼儿扮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活动。教师扮大灰狼出现,“小动物”按自己的运动方式快速回到各自的“家”。

(2)游戏规则:“大灰狼”出现后继续按所扮动物的运动方式“回家”。

(3)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表扬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在“大灰狼”出现后能继续按规则游戏。

(4)幼儿交换头饰,大灰狼由多名幼儿扮演,以提高游戏难度。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继续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教学反思: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活动多一些,忽略了幼儿纪律的养成。

本文扩展阅读: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不受椭圆形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干扰,寻找生活中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圆形。

(二)材料投放: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短轴为15厘米的椭圆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椭圆形卡片,初步感知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一)引导语:图形王国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椭圆形卡片)看,它像什么?引导幼儿对椭圆形的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两头都是弧线,像个蛋。

(二)师幼共同小结,并给图形命名:没有角,由一条弯弯的它的名字叫椭圆形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一样的圆圈,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二、比较、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一)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圆形卡片和一张椭圆形卡片,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的办法发现椭圆的两头比圆形长一些。

(二)引导幼儿分别将两个图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引导他们发现折痕的长短不一样。

(三)小结: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一样长。

三、幼儿分组活动,巩固对椭圆形的认识。

(一)第一组:提供操作材料《找椭圆形》,引导幼儿看看图形组合里有哪些是椭圆形,数一数并用圆点记录。

(二)第二组:提供操作材料《图形连连看》,引导幼儿找一找图片中哪些是椭圆形、哪些是圆形,将它们和对应的图形标志连起来。

(三)第三组:玩“椭圆形变变”,引导幼儿任选一张椭圆形的图片,放在画纸上,用水笔进行添画。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幼儿添画。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里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图形和图形组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反思

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0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是“找相同物体的匹配”,属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来体现出课标的精神,还是值得探索的。于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复推敲每个环节,改变了一些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鸡、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在讲述中也用了动物的语言来吸引孩子。开始以春天谈话导入,一些小动物秋游了,引出教学第一目标:手口一致的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用“几只老鼠和我们做游戏”“三只小鸡叫几声呢?一起学学看”“哪个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来告诉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干,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了,他们都是谁呀?都多少呢?大家帮他们数数,可以在心里数,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小声的说说,数完后,请举手告诉大家。”等不同形式的游戏玩法,积极的启发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掌握目测两只、数出三只,点数出四--6只的物体数量。游戏结束了小动物也累了,它们要我们会动脑子有爱心的小朋友送它们去休息,请把我们数量一样多的动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二教学目标:相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进行归类。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楼上的小动物和楼下的小动物的数量有没有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找出来,用连线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做对了,请奖励一个红苹果。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动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动物找春天和小朋友游戏——休息——回家的故事情节串联起了三个学习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1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大象的晚餐”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3

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内容:

《时钟》

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5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制定方案时,我参考了我们班级的学习特点,并提出了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如何通过故事教学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活动结束后,我针对活动中的情况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故事阅读和讲述的活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时间太短,导致很多幼儿没有机会来讲述故事。通过分析情况,我意识到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作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种差异,并相应地调整策略。因此,我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通过调整形式,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来讲述故事。首先,让能够理解图意的幼儿自己来讲述故事;然后,让理解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分享或者让学习进度相似的幼儿互相交流。通过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幼儿们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提高。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经过分析,我发现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虽然我提出了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来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我发现设计的环节大多比较传统,没有明显体现出对“阅读”的要求,而且“阅读”和“表演”的'分量也没有明确的轻重。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需要调整环节,使之与目标一致。我的建议是,在幼儿初次阅读后,安排幼儿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可以让幼儿积累更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特定的阅读顺序进行阅读活动,将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调整,我们可能会更好地达到目标,更有助于解决问题。请您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设计意图

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结合《指南》精神、幼儿兴趣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感知数量与动物餐会的情境相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情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和数学的趣味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复习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了解7以内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匹配实物。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物图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游戏“小猴摘水果”导入。

1、今天是小动物们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带给小伙伴们尝一尝。于是他来到了果园:看一看小猴的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PPT,如图一,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7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是不是7个苹果呢?我请××来数一数。7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梨树上有几个梨子?大声告诉刘老师。它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结:我们的数字7可以表示7个苹果,也可以表示7个桃子。数字7的本领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过小动物分食物和装盘子的游戏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桉数匹配实物。

1、感知食物的数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们猜猜他摘了几个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么多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猫也来了,它带来了几条小鱼呢?五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来参加聚会了?她带来了几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动物分食物

这时,小鸡们也来参加聚会了。来了几只小鸡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小鸡什么都没有带,小动物们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鸡吃。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分给小鸡,才是正好每只小鸡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小鸡有食物了,这时又来了几只小狗?那谁的食物可以分给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3、分组练习:小动物装水果。

最后,小狐狸也来参加聚会了,可是食物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狐狸装食物吧。装之前,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几个食物呢?(7个)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个食物,有的需要6个食物。请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帮它装好食物。

三、结束部分

数一数食物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盘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几根?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我们一起把水果带回教室给小狐狸吃吧。

活动延伸

进餐前通过数碗,进一步巩固按数取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人数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数量间的关系。

快乐餐会(感知7以内数量)微反思

本次活动,全程以故事展开,加上故事环节以小动物为主,幼儿比较感兴趣。首先通过数一数果园里的水果复习数量6,幼儿通过跟着老师点数来完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教师通过快乐餐会这一情景,与幼儿一同感知7以内数量,通过数香蕉、数苹果、数小鱼等,引导幼儿感知数量7,理解数字7可以代表任意7个物品。

在动画效果设置上,我们选用超链接、路径等技术创设动态场景,以此来调动幼儿兴趣。结尾处教师通过幼儿无声操作为观看者营造人机互动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整体来看,我觉得本节活动思路新颖,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运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2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应如何开展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比如,本周小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能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颜色的物体”。那么,小班教师在当周设置计算活动区时,就应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提供材料。

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所需的重要手段。

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他们对活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兴趣。而到了大班,他们的学习目的性能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小班和大班认知特点不同,同样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师利用印章、实物练习数的组成,效果很好。

因此,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幼儿各阶段的认知特点。

在以中班数学《排一排》活动为例来说明一下,《排一排》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在第一个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五个大小不同的西瓜图片,首先让幼儿知道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让幼儿想办法,如果要把西瓜从小到大排一排,怎么办?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

2.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例如: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大树的图片,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是对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一个升华。

3.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三个活动中,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盒子的薄厚,这也是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游戏法、寻找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物体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幼儿不同粗细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由粗到细排列,引导幼儿每次从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为止。然后,再按由细到粗的顺序把树木一棵棵收起来,放回原处,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总之,本节课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上述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本节课,虽然从整体上看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整节活动,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我想这是我设计活动的一个误区。

2.活动中,孩子的兴致不高,游戏活动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觉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待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要根据各个幼儿的实际水平;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于幼儿主动活动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学习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并且,养成喜欢动手操作、爱动脑思考,具有求知欲望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给幼儿一个空间,让他们永远向前;给幼儿一个条件,让他们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并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五台电脑,幼儿人手一根藏有数字标记的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以绘本《真正的魔法师》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加魔法师考试的挑战。

教师:前几天我们看了一本叫《真正的魔法师》的书,今天魔法学校的校长说他们的法术柜考试开始了,你们想不想去挑战一下他们的法术柜考试?如果挑战成功了,你们就能成为真正的小魔法师,还能得到魔法学校神奇的魔法棒呢。

2、引导幼儿排队接受挑战。

教师:我们来看看,法术柜考试一共要闯几关呢?

教师:每一组上刚好有四个小朋友,正好每个小朋友可以闯一关,那么你们商量一下,谁来闯第一关,谁来闯第二关,把小凳子上的数字贴到胸口。

二、轮流闯关,准确辨别数序。

(一)第一关:小魔法师排队。

1.出示第一关题目,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排队要求:按从矮到高的顺序给10个小魔法师排队。 2、个别幼儿尝试示范,小结排队要点:小魔法师的脚要站在同一线上。 3、幼儿操作:给十个小魔法师排队,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二)第二关: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学习6以内的序数。 1.出示“法术柜子”,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明信片在法术柜子从下往上数第6个抽屉中。 2、幼儿操作,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正确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三)第三关:找出法术柜子的钥匙。学习7以内的序数。

1.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钥匙在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 2、幼儿操作:找出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四)第四关:找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学习10以内的序数。

1.出示“法术柜子”,引导幼儿看图示,小结: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在上往下数第3层的衣柜中,从左边数起第10件衣服里。

2、幼儿操作,找到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成功的魔法师得到一根魔法棒。

三、迁移经验,有序排队。

1、幼儿根据魔法棒上的数字,按从1-10的数序排队。

教师:你们想去魔法学校吗?那怎么去呢?引导幼儿根据魔法棒上的数字排队。 2、幼儿随音乐出发去魔法学校。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数学区中投放相应操作材料。

2、家园配合:在生活中请幼儿按类似的提示帮助成人取放物品。

真正的魔法师

——中班数学活动《真正的魔法师》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往,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无视儿童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幼儿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而《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整个活动创设情境以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认识9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给小魔法师排队,找明信片,找钥匙,找通往魔法学校的阶梯四道关,第一关,接触序数,将9个魔法师从矮到高地排队。第二关,从下往上数第6个抽屉,找出9张法术明信片,从方向和数量这两个纬度来学习6以内的序数。第三关,在最大的书架、从上面数起第7层抽屉中找出钥匙,即从大小、方向和序号这三个纬度来学习7以内的序数。第四关,则设置了两个不同方向、两个代表不同意义的数来考验幼儿,完成10以内序数的学习。以及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逐层递进。

本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的课件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做到层层递进,突出重难点。活动过程中,电脑与课件可以说是我唯一的教学具,课件的特点是突出了操作性与交互性。其中,我使用拖曳功能让幼儿为小魔术师排队,寻找明信片这一关,可以在大家验证是否正确以后,以形象的关上抽屉重新寻找的方式进行改正,非常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课件还帮助我设下了牢牢抓住幼儿注意力的玄机,“根据提示到底会找到什么”,让幼儿的好奇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充满斗志。幼儿始终沉浸在过关游戏情境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4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习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在观察水果和数字的同时,培养对事物的专注、记忆能力。

3.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塑封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引起兴趣。“这是谁呀?小熊在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果子,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二、水果游戏

(一)猜猜水果身上的数字

1、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个不同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在5—10之间的,你们知道5—10之间有哪几个数字呢?

A、苹果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我的数字就是5”。

提问:“苹果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刚才苹果怎么说的?

B、梨子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

C、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

D、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

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和菠萝谁是9谁是10呢?”

樱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小,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

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提问:你是怎么记住的?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二)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

4、小结:水果是按红黄红黄的规律来排的。

5、还有没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会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呢?

三、拼贴水果

1、教师讲解作业。

小熊在果园里还摘了许多的果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数字是几?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够吗?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老师手里的会是什么水果呢?

2、幼儿动手拼水果。

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3、教师评价作业。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四、品尝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数的游戏,那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选材还是比较好的,比较贴近生活,而且课堂上内容大部分孩子都会。只是我自己觉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顾小朋友课堂上的呼应,所以感觉离孩子有些远。另外,由于我选择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纪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见投影仪,很新鲜,一直跑到投影仪处张望。同时,听课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几点建议:水果的对话可以录在课件里,不需要老师一直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妈妈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妈妈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妈妈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妈妈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妈妈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妈妈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妈妈要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妈妈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妈妈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妈妈哦!)——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妈妈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妈妈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妈妈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百科:纽扣,在古罗马,最初的纽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纽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纽扣得到了普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6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6以内数的计算。

2、培养幼儿的口算能力。

3、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题卡。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看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动物们准备出去郊游。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急,它们过不去,这时长颈鹿伯伯说;回答出问题我就让它们过去6+1=、2+2=/4+1=.

母鸡大婶还想考一考小朋友们,一只母鸡用数字来表示,生:一只母鸡用数字“1”表示一只公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一只公鸡用数字“1”来表示,那现在一共有几只鸡用加法还是减法?生:加法。这时母鸡大婶又叫来了两只小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用数字“2”来表示。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我们来用加法来计算,1+1+2=4.

刚才我们小朋友是数出来的,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计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头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上第三个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的结果。

池塘里有2只小鸭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又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有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列出算式2+2+2=6

【活动延伸】

聪明的宝宝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动结束】

游戏:放风筝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本文扩展阅读: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加法也分小数加法,分数加法及整数加法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8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9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鱼、小鸟、蚂蚁和青蛙的运动方式,发展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2.体验与同伴在一定范围进行追逐游戏的快乐。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鱼、小鸟、蚂蚁、青蛙动物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2个。

2.场地布置:在场地四角分别放4张椅子,分别挂上小河、鸟窝、草地、池塘的图片,代表动物们的家。

3.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四散站立在场地上,做准备活动。

2.幼儿相互介绍并模仿自己所扮演得小动物。

3.引导幼儿按照所扮演得小动物的运动的方式,找一找自己的家。

4.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1)教师引出游戏情节:“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幼儿扮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活动。教师扮大灰狼出现,“小动物”按自己的运动方式快速回到各自的“家”。

(2)游戏规则:“大灰狼”出现后继续按所扮动物的运动方式“回家”。

(3)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表扬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在“大灰狼”出现后能继续按规则游戏。

(4)幼儿交换头饰,大灰狼由多名幼儿扮演,以提高游戏难度。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继续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教学反思: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活动多一些,忽略了幼儿纪律的养成。

本文扩展阅读: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1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2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实物数量,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5种动物玩具(猫、狗、鸡、鸭、羊),每种动物1-5只不等,5座积木搭成的小房子,门前有相应数量的食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布置好的动物园,要求幼儿仔细看,有几种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

2、点数房子,看看房子有几座,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再点清每家的动物有几只,看看房前的食物是否刚好每只动物一份。

3、游戏“学动物叫”。小朋友当饲养员,检查动物和食物是否一样多,对了就学动物叫,叫的次数要和动物的数量一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我们刚才听到的儿歌名字叫“认识椭圆形”,今天有三个小伙伴被带入了椭圆形王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知理解:

1、教师提问:

①魔镜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他们踩着什么样的图形来到巧克力喷泉边?

2、视觉感知椭圆形:

①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其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椭圆形教具,这些都是椭圆形。

3、视觉辨别椭圆形:

①出示圆形和椭圆形,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发现椭圆形比圆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两条中心线不一样长。

③出示所有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从中找出椭圆形。并验证。

三、操作体验:

1、第一组幼儿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完成《迪多游戏乐园》第21页“大象的晚餐”游戏。

四、经验迁移:

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如:椭圆形的鸡蛋、镜子、包装盒、饼干等。“我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椭圆形的东西好吗?跟客人教师再见!”

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4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有意注意时间短,根据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我用三个有趣的游戏来构建活动的新授、巩固、练习三个环节,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组织了这节数学教育活动——“帮小动物找家”,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活动目的:

1、练习点数并感知5以内数字与物的关系.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参加表演活动的兴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助人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头饰(动物、数字)若干,自制车票若干,气球卡片录音机、光盘…

知识经验准备:儿歌《小火车》、游戏“找朋友”、“开火车”..环境创设:

1、小动物城堡

2、“开火车”的游戏场景

四、活动过程:

1、律动:请你向我这样做!(吸引幼儿注意力,准备上课)。

2、制造情景:两个找不到房子的小动物和漂亮的水果房子,通过制造的情景老师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这来了两个小客人,他们是来看自己的新家的——你们看…..幼:五个漂亮的水果房子出示并做介绍:“我是苹果房子,上面有2个气球,拿有2个气球的小动物可以住进来”。新授:帮小动物客人找家的环节…..(从而让幼儿了解找家的规则)

3、游戏(1):“小动物找家”——让小朋友自己做小动物去找房子。(完成活动的内容)

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真棒,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小动物了,我们自己鼓鼓掌吧!你们帮助了小动物高兴吗?小动物得到你们的帮助很开心,也非常的感谢你们,看来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是不是?

4、游戏(2):“开火车”——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房子所用的车票,由老师带领去看动物城堡….(放音乐开火车)。

师:小动物为了表示感谢邀请我们去动物城堡去做客来让我们开着火车出发了…!(游戏的目的是巩固练习…)

5、师:小朋友我们今天这么高兴,和小动物来一起做个游戏吧,让我们和小动物做朋友…..游戏(3)“找朋友”——一半小朋友带动物头饰拿气球,一半小朋友带数字头饰,一起找朋友,这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数字与点数其相同数量的实物图卡。

五、活动延伸:

1、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2、在生活、活动游戏中学习5以内的排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5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第五篇: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A、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B、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C、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D、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刚才老师怎么说的?请小?请小朋友照 着老师说也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2.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3.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4.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第一组: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第二组: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第三组: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 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活动应用 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编加法应用题。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1、能反映花园里有一只蝴蝶的背景图及能反映花园里有四只蝴蝶的背景图各一张;

2、能反映天空中有两只小鸟的背景图及能反映天空中有三只小鸟的背景图各一张(树上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小鸟。)贴绒算式两张(1+4=?,4+1=?);

3、两个大问号。学具:学具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谢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5有哪4种组成?

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a、教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教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b、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看看怎么了?(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现在花园里共有几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幼儿尝试讲述计算方法。)

教师:他是用加法算的……,一起来看看这个加法算式怎样列?

c、教师出示算式1+4=?

教师:1+4=?你是怎么知道1+4=5呢?(引导幼儿说1和4合起来就是5)他说1和4合起来就是5,所以1+4=5。说得真好,回答问题的声音又好听、很响亮。

教师: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1表示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4表示又飞来了4只蝴蝶;5表示花园里一共有5只蝴蝶;加号表示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1+4=5。)

2、a、教师:谁愿意用简单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这是什么?疑问号是叫我们不把答案告诉别人,而是提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多位幼儿尝试提问)

教师:请举手的小朋友告诉我吧!

教师结合幼儿的小结: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b、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1和4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4只蝴蝶,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花园里有蝴蝶;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花园里的1只蝴蝶是已经知道的和又飞来的4只蝴蝶也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1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指着?)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讲讲这道应用题吧。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你怎么知道是用加法呢?(引导幼儿说:花园里的蝴蝶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因为花园里的蝴蝶比原来又增多了。)所以用加法。用加法算的应用题叫加法应用题。叫什么应用题?

3、出示小鸟图两张,引导幼儿完整地看图编应用题。

a、教师: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黑板,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天空中有小鸟)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我们一起来学:天空中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是已经知道的两个条件)。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怎么样?(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又更多了)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出示?)

教师:谁能完整看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要想清楚哦,天空中的小鸟是比原来更多了,该怎么提问?

教师:××小朋友是这样编的,(教师边指图边讲)刚才××的应用题是怎样编的?(编得真好,送她一个顶呱呱,不仅爱动脑筋回答问题又很大声又好听。)

b、教师把小鸟图变换一下。

教师:老师把这两幅图变换一下,你们能编出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看谁最爱动脑筋。

教师: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天空中共有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说的真好也送她一个顶呱呱。)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请看黑板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示算式中的4,××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听口编应用题操作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教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听老师编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桌面上每人都有一个学具盒,学具盒里有1——10的数字看片及+、-、=。小朋友轻轻拿到学具盒,听老师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报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的速度放慢,关注每一位幼儿,表扬很快摆对的幼儿。)

教师:摆对了吗?请摆好了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就会过来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准确。(教师评价幼儿操作结果,并对还不能很快摆出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小朋友把数字卡片及符号轻轻的送回家。下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加法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1、教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2、提问

(1)教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2)教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3、总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像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

三、巩固加深

1、教师: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出示价格。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2、幼儿操作

3、总结:

(1)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2)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4

活动目标:

1、复习3的组成,学习按图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及学习列出算式。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在活动中体现游戏的愉悦,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副、磁性教具若干、数字积木、数字卡、数题卡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动物的叫声》复习3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动物的叫声》游戏,好吗?小鸭小鸭叫3声,我的小鸭叫1声,你的小鸭叫几声?1和2合起来是几?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叫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个奥运福娃,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福娃奖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福娃多。

2、出示背景图:

A、草地上有1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草地上一共来了几只小兔呢?

a.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 为什么用加法?(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算总数用加法。)怎么列式? 出示:1+2=3

b. 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1只小兔,2表示2只小兔,3表示一共有3只小兔)“+、=”各表示什么意思?(加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等于号表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B、池塘里有2只小鸭,又来了1只小鸭,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

a.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用加法?怎么列式? 出示:2+1=3

b.数字1、2、3各表示什么意思?“+、=”各表示什么意思?

C、教师编加法应用题,幼儿摆算式,教师巡回指导。

3、游戏:送信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送信的游戏?请2位小朋友来扮邮箱,谁愿意?(点2名幼儿戴上邮箱头饰?)再请一些小朋友把信送到邮箱,谁愿意?老师发算式卡片,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小朋友把信送对了,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们。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都能把信成功的送到邮箱。

4、教师评议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已有了3以内分与合的基础,计算本身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要让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坐住30分钟,真是不易的事情。(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征,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3的加法计算。

教学中确立这样的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3的分与合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3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奥运福娃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2只合起来一共有3只。然后,我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再引导幼儿同桌讨论,交流算式的含义,在幼儿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1只小鸭合起来是3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1相加就是把2和1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 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 “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3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因为我组织教学比较到位,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认识加号,并理解其意义,初步学习列式计算。

3.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分开和聚集[2-63]

2.幼儿操作用水果卡片若干。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趣味练习,复习2的组成。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比一比,看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二、展开

1.通过课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又放桌上一个苹果。

启发: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问题?针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鼓励。

(2)在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

桌上一共有几个苹果?

让幼儿思考:求桌上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

幼儿回答后,教师演示1+1= 。

2.鼓励幼儿交流各自的算法。

(1)提问:1加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幼儿的不同想法。

(2)请持有不同想法的幼儿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用数数的方法(1、2)算出来的。

-从1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1、2)算出来的。

-拨手指数出来的:1个加1个是2个。

-知道1和1组成2,所以1加1得2。

3.总结提炼。

(1)提问:不看图,你会计算1加1得几吗?

引导幼儿联系数的组成知识。

(2)引导幼儿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3)推理:依此方法,学习3的加法。

4.做练习。

(1)展示课件,让幼儿说说题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展示算式,让幼儿比较异同,使幼儿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三、结束

讲评结束,表扬课堂上积极脑筋的幼儿。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6

设计背景

本内容为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掌握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2、难点:根据数的组成学习加法。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3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2条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习:(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凑数”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孙悟空来到学前2班,你们高不高兴呀?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5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5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儿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孙悟空,他是怎样分的?

幼儿:5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桃子和4个桃子……

师:(小结)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来就是5 ……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多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

师 :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2条小鱼)让幼儿观察,自己编题、列算式,然后叫两名幼儿说结果:一个提问题,一个说算式,老师和其余幼儿进行评价。

3、活动三: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师: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然后请两名幼儿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开火车

师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然后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7

活动内容:4的加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4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孙悟空头饰、实物(1只青色的苹果,3只红苹果,一棵贴有数字3的树,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背景图(一束花,红色的两朵,黄色的两多,)写有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4数字卡,“”卡、“=”卡。

活动过程:

一、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碰球的好吗?

幼儿:好。

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你的1球碰3球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变戏法

师:俺老孙来了,要和你们比赛,看一看谁的本领大?你们知道俺孙会多少变吗?

生:七十二变。

师:对,你们看,我变出了什么?

生:苹果

师:几个苹果?

生:一个绿苹果。

师:我又变了,现在变了几个苹果?

生:3个红苹果

师:对,我先变了一个绿苹果,你们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那后来变的3个红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师:我一共变了几个苹果?

生:4个。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加法,组成

师:什么样的加法?

生:13=4

师:他说得对吗?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题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讲述,并认读算式题。

师:看到这道算式题,我们还能想到什么算是题?

生:31=4

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这两道算式题,他们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它们的位置相互交换了,它们的得数怎么样?(没有变)对,在加法算式题里,加号前后两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得数是不变的.,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所以我们嫩个根据13=4这道算式题能想出31=4。你们还真绑,但我想再考考你们,看,我现在变成了什么?

生:4朵花

师:你们是怎么算的,能用一道算式题表示吗?谁愿意?

请一名幼儿讲述。

提问:你的这道算式题是怎么表示刚才的一件事呢?

幼儿讲述并认读算式题。

小结: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13=431=422=4)对,我们学会了4的加法,并知道根据加法的交换律由一道算式题想出其他一道算式题,你们真能干。我很佩服,现在想请你们帮我寄信,寄给花果山的小猴子们,请他们也来参加你们的,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看,信封上有什么?(算式题)

师:你们会算出他们的得数吗?(会)

师:请你们算出得数后去找跟他相对应的信箱,信箱上有数字,那个数就是小朋友算出的得数,你的得数若是3,那你就必须把信封投到贴有数字是3的信箱里,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一件事就是请小朋友帮叶宝宝找到妈妈

(方法同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抚指导。

师: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有没有把他们送错。

(幼儿齐读算式题)

师:我今天太高兴了,想邀请你们去水帘洞玩,你们去吗?做火车去好不好?现在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你们的火车票。你们算算自己是几列火车,上与得数相同的火车,我们再请三个家长来做列车员,让他们帮我们检票,你们可注意了算错的不能上车。

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看实物图列加法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T:”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滴滴滴,一汽车开来了,我们上车走吧“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T:”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

S:(两层)T:国王听说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

S:(鱼)T:有几条鱼?

S:(1条)T: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

S:(2条)T:噢,原来1条鱼再加上1条就一共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T: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把国王的1条鱼和我们的`1条鱼合起来,不过要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T:“现在前面是几条鱼S:(2条)T: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S:(一样多)T: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T:”现在老师增加点难度,请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

(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T: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T:“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

(花)T:有几种花?

(1种花)T: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活动延伸】

游戏:买水果“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老师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9

设计意图:

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 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学习2、3的加法,认识“+”“=”号,初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学习语言讲述加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一共”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

图片、食物三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一、复习2、3的组成:游戏碰球2、3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来碰球的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2”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我的2球碰几球?

二、学习2的加法

1、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野外郊游,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看,我们来到哪里了,有谁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2、老师告诉你们这三幅图说的是一件事,每幅图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先请小朋友仔细看第一幅图。

3、谁会用一句话来表述?再来看第二幅画可以怎么讲?(请幼儿集体把前两幅图连起来说一下)

4、那第三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可以请小朋友可以猜一下)

5、谁能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下?(请幼儿集体,个别讲,对幼儿可以进行相应的表扬)

6、那如果用一道算式题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呢?(强调幼儿会读算式题)幼儿说老师放。

7、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XX小朋友做的对不对吧。

分别出示“+”和“=”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他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又走来了)“=2”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我们一起把整件事和加法算式题一起连起来说一下。(请个别幼儿练习一下)

三、学习“3”的加法

1、刚才我们去了草地玩,我们继续向前走。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呀?(出示第二幅图)

2、谁会用三句话把他的意思说出来?(幼儿个体回答,再来集体学说)

3、谁会用一道算式题记录这件事呢?(请幼儿说,老师放)

4、那这道题里面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的第二组加法。

三、幼儿操作

小朋友,玩得饿了吧,老师带你们去超市购物。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用三句话把购物的事说清楚,然后用一道算式题记录下来。

四、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购物的事情,其他幼儿一起验证一下。(逐个进行并验证)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11

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在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一次我用游戏开始这节课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12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得数是6的加法》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三、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四、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

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13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14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算式,发展幼儿的计算能力。

2、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两个,水果图片三个,星星,答题卡若干(与幼儿数量相同)学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问候,组织幼儿

2、手指游戏:十个阿姨来摘梨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景: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谁?(出示小猫头饰)小猫说: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给他带一篮水果,可是这群可爱的水果宝宝设置了迷宫,我只有回答正确它们的问题,顺利通过迷宫,才可以带走这些水果,到达小熊的家,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

1、小猫开始闯迷宫,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萝:请小朋友回答出我的问题就可以带走我,(算式题2+3= 4+3=等)

2、第二个遇到了樱桃,樱桃的难题是钓鱼游戏:鱼钩上方为加法算式题,请幼儿找到身上有正确答案的小鱼

3、葡萄:智慧树。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先把五颗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题回答正确,哪组为胜利,由胜利组帮助小猫摘走水果葡萄

(此环节可使用学具小花进行算式题的验证活动)

三、幼儿操作练习

小猫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小熊家,小熊见到好吃的水果说,谢谢小朋友们,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也有礼物送给你们,是爱心答题卡:请小朋友把卡纸上的.加法算式题计算得数,遇到不会的题可以使用小花学具进行边操作边计算,最后交给老师,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四、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所以,这节课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数学加法教案15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完成后将物品归还原处。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焦距准备:2个塑料篓子做“粮仓”、“粮袋”(上面写有10以内的算式)

2、学具准备:双色圆片10个(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算式卡片若干,飞行棋、汽水盖,塑料碗、扑克牌、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游戏:拍手问答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问到:“小朋友,我问你,10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3和7……

二、游戏活动。

创设游戏情景:游戏连环套。游戏王国的国王知道小朋友门都喜欢做游戏,于是国王派使者送来了许多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够。

1、游戏”双色卡“。有那10个双色卡(正面是红色、反面是蓝色)向上抛去,双色卡落地后,数一数红色的有多少片,蓝色的有多少片,红色的和蓝色的合起来有多少片?教师将幼儿说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来。

2、游戏”扣碗“5人一组,每组准备10个汽水瓶盖,一个塑料碗,一名幼儿左手向桌面上撒开瓶盖的同时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盖,大家一起数一数桌上剩下瓶盖,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几个瓶盖,可以调整瓶盖的总数来复习10以内的减法。

3、游戏”抓抓抓“将小鞋盒挖个洞,里面放10个红枣,请幼儿将手伸进洞里抓出红枣,数一数抓了几个红枣,算算盒子里还有几个红枣。

4、游戏”小马运粮食“幼儿分成两队扮演小马运粮食,老师发出命令后,两队排头跑向”小河边“拿起一袋粮食,”粮食上贴有10以内加法和减法算式题目,幼儿将答案填在等于号的后面,跑向“粮仓”答案正确的才能将粮食袋放到粮仓,再将每队的第二名幼儿上来运粮食,依次进行,相同时间里哪队云的粮食多为胜利。

三、分组活动。

1、双色圆片游戏,幼儿操作双色圆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数填写在方框里。

2、扑克牌游戏,幼儿两人一组,扑克牌1到10,两人各自抽出一张牌,比一比谁的大,用大数减去小的数,或者将两张牌合起来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戏。2到4人为一组玩飞行棋游戏,每人两次掷2次,显示的点数相加就是飞机要走的步数,最后谁先到达中点谁就是胜利。

4、交流小结: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游戏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下载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加法》及教学反思(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5的加法》及教学反思(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合集)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第七周 2012 年3 月21 日 活动名称 科学:各种各样的风筝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结构以及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 2、师生合作,尝试让风筝上天。 3、产......

    幼儿园中班教案《转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转起来》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2、发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4、在交流活动中能......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打扮月亮姐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5的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孩子5的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孩子5的加法教案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次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3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

    中班活动教案及反思

    美丽的小手绢 麦积区建新路幼儿园 王晓芳 活动目标 1、感知浸染画色彩和图案的美,大胆感受和表现美。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能主动探索、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表现美丽......

    中班数学活动《花开了》教案及反思

    活动名称:《花开了》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骰子上的点数进行相应数量的匹配操作。 2、 发现自然数列中“一个比一个多1”的数学模式。 活动重点:发现自然数列中“一个比一个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