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数学教案《裤子比一比》及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裤子比一比》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裤子比一比》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裤子比一比。
1、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2、比裤子。
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二、裤子排一排。
1、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2、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3、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三、给物体排排队。
1、讨论活动规则。
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2、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本文扩展阅读:裤子,外文名trousers,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装,一般由一个裤腰、一个裤裆、两条裤腿缝纫而成,根据材质、造型和受众的不同,有多种分类。
第二篇:《裤子比一比》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裤子比一比。
1、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2、比裤子。
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二、裤子排一排。
1、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2、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3、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三、给物体排排队。
1、讨论活动规则。
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2、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沿江小学 金华
“比一比”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通过比较教室里桌子、椅子的高矮,教鞭与铅笔的长短这些学生熟悉的情景着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比一比,以及小组合作与交流,来感受长短、高矮都是通过比较的结果,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的培养,希望他们从小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比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基本上用“×长,×短”这样孤立的表达方式,而不会用比较规范地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关系,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用“××比××长”,“××比××短”……来描述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关系,从而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练习中的轻重的比较难理解,对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
教学中,便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我把教学的“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板书出来,同时注上拼音,让学生跟着读几遍,让学生能逐渐养成自己去审题,明白到底该做什么,要求什么,在练习中,出现的相关词,我让学生自己认读一 下,或看着黑板说说是什么意思,我发现有一半的学生能认读今天的几个相关词,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慢慢来,相信孩子每天进步一大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
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
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
2、小组活动汇报。
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 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
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
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
3、揭题。
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所以一人一块,已经够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
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西瓜,试一试吧。
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
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也许会有两种分法: a、第一排放8块三角形(西瓜),第二排放6个圆片,再一个一个对齐。
b、先放6个圆,然后一个圆上放一个三角形,一一对应后,最后还多2个三角形。
⑶再来几个小朋友,西瓜正好分完?能摆一摆,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同样多”。学生操作学具,八块西瓜,8个人,正好一一对应,我们就说西瓜的块数和人的个数同样多。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童话故事,解答问题。
A、听故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你发现图画上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然后随机进行教学。
B、提问题。
⑴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⑵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⑶小猪搬木头,一次能搬完吗? ⑷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呢?
2、做一做。P。8摆一摆1、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勾”。
(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问:你是怎样想的?
(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学生独立完成。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2、第2题:
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1、第3题:
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2、第4题:
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你们认为哪种最好?
第四篇: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
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能感知物体的高矮,通过目测比较高矮,并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
2、能对3个物体进行高矮的排序,并会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行语言表达。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通过目测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
三、教学难点: 学习高矮排序,会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
2、引导孩子了解正确的比较方法
(1)师:这个学期,我发现好多小朋友都长高了。<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大家看一看、比一比,他们俩谁高,谁矮?(孩子们反馈:没法比、不公平)怎样比才公平呢?(都站在地上比,甲高、乙矮)
师: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2)师:你们确定甲高了吗?<再请一个比高的孩子更高的小朋友丙到前面> 现在如果让甲和丙比一比,你们还认为甲高吗?(甲矮,丙高)师:为什么你们一会儿说甲高,一会儿说甲矮呢?
师:原来,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的时候,不但要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我们还要看他和谁比。不能单独说甲高,或是甲矮,要说甲比乙高,甲比丙矮。(让小朋友重复)
3、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大树vs小树、小虎vs小兔、蓝积木vs绿积木、小猫vs小猪、聪聪vs明明(2)师: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正在比身高呢。瞧!这是谁?(长颈鹿、小象、小熊猫和小老鼠)你能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给它们排好队吗?它们谁最高?谁最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小朋友每人一套动物卡片,摆一摆、说一说>(3)拓展练习:比较长短
A.图片:黄铅笔vs红铅笔、蛇vs鳄鱼
B.猜一猜:两条绳子(一条直的,一条打结的)
C.两条绳子(分别缠绕在相同的圆柱体上,一条绕两圈、一条绕三圈)
4、总结、评价。小朋友们今天非常棒,学会了比高矮,比长短,还能说清楚、说明白。
第五篇:数学教案 小手比一比
数学教案
小手比一比
教学名称:数学
教学内容: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的: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 :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宝宝饼干屋(小班数学活动)
宝宝饼干屋(小班数学活动)
有益的学习经验:
一、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亲身参与有趣的情景活动中提高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分类速度。
三、体验劳动和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录放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实物图形饼干;拱形门、货架、货筐;大嘴动物头;围裙。
活动过程:
一、做个饼干屋小员工。谈话引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开心分饼干。
1、按形状分类。
(1)观看采购员到饼干批发市场上货的录像。
(2)明确第一项工作任务---请小员工将饼干按形状进行分类。感受分类的乐趣。
(3)师生共同检查按形状分类的结果,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2、按颜色及形状分类。
(1)接到订购电话,明确第二项工作任务。
(2)看实物投影,再次明确顾客的要求,开始分类工作。
大班—红色包装的圆形饼干
中班—黄色包装的正方形饼干
小班—绿色包装的长方形饼干
托班—蓝色包装的三角形饼干
(3)师生共同检查按饼干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分类的结果。
3、游戏《我喂动物吃饼干》。请小员工根据动物嘴巴的不同形状喂相应的 饼干。
三、神秘礼物。
请小员工们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礼物,并说出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