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傩戏面具》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名称:
傩戏面具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傩戏的传说》
傩戏面具(实物、图片)操作材料: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 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
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四: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
附:故事《傩戏的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贵州有一个山寨,寨子里住着很多苗族人,他们每天放牛、打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附近的强盗来到他们的寨子门口,要把苗寨里的东西都抢走。寨子里的头领阿苗就带着强壮的伙伴和强盗战斗。当头领阿苗骑着马出现在强盗面前,却遭到了对方的嘲笑,原来,苗寨的头领阿苗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个女孩子,强盗们一点也不怕他们。苗寨的队伍给打败了,大家垂头丧气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强盗又要来抢他们。头领阿苗也很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模样使大家失败了。一个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当强盗们又来到苗寨门口,要苗寨的人们全部投降的时候,一个凶恶的将军从苗寨里冲出来,把强盗吓坏了,那将军挥舞着长枪,把强盗全赶跑了。原来,老爷爷连夜给头领阿苗做了一个凶恶的面具,阿苗戴上这个面具,保护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儿女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时候穿上特制的服装,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着个故事。一年一年延续下来的戏剧,就是我们苗族的傩戏。
一、活动来源
我们贵州黔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傩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傩戏是少数民族进行祭祀和表演的一种形式,除了具有祭神驱鬼逐邪的意思外,还充满了人们对平安丰收的祈祷。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摊戏表演中,面具则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而傩戏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凶猛的野兽,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这些充满了神秘和传说的傩戏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中班幼儿着迷于这些神秘的传说和面具,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能认识我们贵州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将傩戏这种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目标的设定
幼儿园中班幼儿发展目标有这样的内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并能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就是希望幼儿能够大胆的把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三、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欣赏傩戏面具的特征,每一个面具都具备了人的五官,但在五官的基础上夸张变形成了突出的眼睛、粗大的眉毛、张大的嘴、尖利的牙齿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动物的特征和装饰的花纹。幼儿如果能掌握傩戏面具的这些特征,就会对傩戏的独特文化内涵有所更深的了解。
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能把自己对傩戏艺术的感受表现出来。为了不给幼儿的表现以限制,我没有安排示范的环节,就是希望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独特的傩戏面具。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我准备了不同难度的制作材料,希望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发展,同时也能真正体会到傩戏面具艺术的魅力。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欣赏《傩戏面具教案-师讯网推荐
美术欣赏《傩戏面具
相关领域:社会 美术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活动准备:
故事《傩戏的传说》
傩戏面具(实物、图片)
操作材料:绘画笔 纸 剪刀 松紧带 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你看到这些傩戏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种面具?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老师:“傩戏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面具吗?快画出来吧!”(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3)帮助幼儿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绘画的着手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已经画好脸形的作业纸。
(4)重点引导幼儿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画出来。
(5)协助幼儿将画好的面具剪下来,制作成傩戏面具。
四:小结活动。
(1)鼓励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设计的傩戏面具,并给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导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面具来进行表演。
附:故事《傩戏的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贵州有一个山寨,寨子里住着很多苗族人,他们每天放牛、打猎,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附近的强盗来到他们的寨子门口,要把苗寨里的东西都抢走。寨子里的头领阿苗就带着强壮的伙伴和强盗战斗。当头领阿苗骑着马出现在强盗面前,却遭到了对方的嘲笑,原来,苗寨的头领阿苗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个女孩子,强盗们一点也不怕他们。苗寨的队伍给打败了,大家垂头丧气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强盗又要来抢他们。头领阿苗也很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模样使大家失败了。一个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当强盗们又来到苗寨门口,要苗寨的人们全部投降的时候,一个凶恶的将军从苗寨里冲出来,把强盗吓坏了,那将军挥舞着长枪,把强盗全赶跑了。原来,老爷爷连夜给头领阿苗做了一个凶恶的面具,阿苗戴上这个面具,保护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儿女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时候穿上特制的服装,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着个故事。一年一年延续下来的戏剧,就是我们苗族的傩戏。
一. 活动来源
我们贵州黔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傩戏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傩戏是少数民族进行祭祀和表演的一种形式,除了具有祭神驱鬼逐邪的意思外,还充满了人们对平安丰收的祈祷。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摊戏表演中,面具则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而傩戏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凶猛的野兽,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这些充满了神秘和传说的傩戏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中班幼儿着迷于这些神秘的传说和面具,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能认识我们贵州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将傩戏这种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 目标的设定
幼儿园中班幼儿发展目标有这样的内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并能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就是希望幼儿能够大胆的把自己对傩戏面具的感受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三. 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欣赏傩戏面具的特征,每一个面具都具备了人的五官,但在五官的基础上夸张变形成了突出的眼睛、粗大的眉毛、张大的嘴、尖利的牙齿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动物的特征和装饰的花纹。幼儿如果能掌握傩戏面具的这些特征,就会对傩戏的独特文化内涵有所更深的了解。
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能把自己对傩戏艺术的感受表现出来。为了不给幼儿的表现以限制,我没有安排示范的环节,就是希望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独特的傩戏面具。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我准备了不同难度的制作材料,希望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发展,同时也能真正体会到傩戏面具艺术的魅力。
第三篇:傩面具教案
湘西民间美术之傩面具
张鑫
教学目的:
1.了解认识傩文化傩面具 2.傩面具的作用及特点 3.传承湘西民间文化之傩面具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傩面具的特点和作用 2.傩面具中凶神的制作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彩色笔、颜料、马勺纸、麻绳等 教学过程:(18分钟)新课导入:
一、播放视频:跳傩舞
简单认识傩文化,从中找到傩文化的最大特点:傩面具
二、傩面具的作用:
1.祭祀用品(代表作品:傩公傩母)
2.傩堂戏中娱人娱神(代表作品:民间世俗小人物)3.驱鬼逐疫(代表作品:凶神、人神合一、人畜合一)
三、傩面具中凶神的特点
1.造型、用材: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偏长)多用木雕刻。2.五官、脸:a.双眼突兀于脸颊,眉毛多用锯齿纹 b.鼻头肥张,鼻梁缩短(菱形纹装饰)c.血盆大口,嘴角尽量向耳根延伸 d.粗长獠牙悬于嘴外
e.伴有头饰胡须,额头多用曲云纹
3.用色:多用红色(朱砂),黄色(雄黄),黑色(石墨)。
四、傩面具的制作,课堂作业(20分钟)两人一组制作。
五、反思及点评(7分钟)1.点评作业
2.展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老司城遗址、土家摆手舞,土家茅古斯等),传承湘西民间文化继承意志。(端午节被韩国继承注册)。
第四篇:傩舞面具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教案
课题名称:傩舞面具
班级:2009级
姓名:王淼文
学号:20094106139 指导教室:蓝学会
傩舞面具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傩舞面具的艺术风格、起源、发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热爱。教学难点:了解傩舞面具的起源以及发展。
教学过程:
1.让学生欣赏傩舞面具
2.讲解傩戏的起源:傩戏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被称之为中国戏剧和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傩戏,由古代民族社会图腾崇拜发展而来,源自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盛行的一种“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
3.引入主题:表演傩戏时需要面具。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傩舞的形式。4.说明面具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悠久、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面具是一种全球性的古老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性质的象征符号。面具是人类思维遗失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是在史前人类独特的心理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孕育诞生的。它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同事,原始实惠的狩猎活动、部落战争也是促使面具萌芽的重要因素。
5.傩面具的出现:要知道什么是傩面具,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傩”。“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语的语言,二十侗台语族的语言。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傩起源于原始宗教,在缘故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威胁没有抵御能力,一旦遇天灾人祸,只能用傩祭,这事一种原始宗教祭祀的巫术活动来祈告神灵,驱邪逐魔,弭灾纳祥。傩面具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动物的面具,第二阶段为鬼神的面具,最后一个阶段是传说中英雄人物的面具。傩面具的出现与远古时代的自然宗教的产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6.傩面具的艺术风格
虽浑厚、粗犷,但工匠制作是不乏精雕细刻、将就色彩,拙朴的民间造型手法赋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形象的刻画出了民间神话中的神灵、鬼怪及传说中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情丰富,性格鲜明,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傩面具是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对神明崇拜的产物。
最后总结:深入挖掘、研究傩文化,同时注意保存傩文化的原生态,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也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需要。愿傩这朵瑰丽的文化奇葩灿烂绽放、永续传承。
第五篇:傩堂戏的面具教案
傩堂戏的面具教案
德江一中 喻江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艺术风格、起源、发展。
2.通过欣赏各种面具,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比较分析表现形式和方法。
3.通过学习面具五官变形的造型手法,让学生喜欢面具艺术,大胆地使用色彩表现变形的形象,并对其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德江堂戏面具的起源以及发展,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具准备:有关课件、图片、道具
四、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这个视频播放的表演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表演有什么区别。(播放视频:面具祭祀表演。40秒左右)。
(二)授课:
1.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起源和历史
德江傩堂戏又名傩戏或杠神,和其它地区的傩戏一样,是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属于古傩的一种。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
旨在酬神还愿的傩堂戏。它是集傩祭、傩仪、傩面具、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德江傩堂戏从80年代初得以复兴开始,至今走过了近30个年头。2006年,它以其自身文化特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列。所以,德江又称为“傩戏之乡”。
2.介绍德江傩堂戏面具中有代表性的面具人物
面具是德江傩堂戏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面具除了在戏中扮人物外,还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农村还用以作驱邪图腾挂在大门上或房中。这里只简介十二面最具特色的面具。
①唐氏太婆
唐氏太婆又叫唐氏仙娘(有的傩坛唐氏太婆与唐氏仙娘为两人),是傩堂戏中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其职司是打开桃园三洞请出24个面具。唐氏太婆面具为老妪造型,头梳发髻,满面皱纹,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手法写实,是典型的农村老妇形象。
(唐氏太婆)
②仙锋小姐
仙锋小姐又叫先锋小姐,专司傩堂催愿和勾愿之职,是正戏《大王抢先锋》中的主角。仙锋小姐面具为小旦造型,头戴凤冠,面目丰润,弯眉秀目,樱桃小口,端庄美丽,与唐代的菩萨像颇为相似。
(仙锋小姐)
③甘生八郎
甘生八郎又叫甘生,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主角。在傩堂中的职司是为愿主还愿领牲。甘生八郎面具为小生扮相,头戴冠帽,冠顶有一小圆顶,五官清秀,耳朵硕大,一副书生的模样。
(甘生八郎)
④歪嘴秦童
歪嘴秦童简称秦童,又叫勤童或琴童,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丑角。在剧中秦童机智幽默,妙语连珠,有时还耍一点小小的无赖,充满了喜剧色彩。秦童面具为小丑造型,头梳歪髻,斜眉歪嘴咧牙,逗人发笑。
(歪嘴秦童)
⑤开山莽将
开山莽将又叫开山猛将,简称开山,是傩堂中最凶猛的镇妖神祗之一。他手执金光钺斧,专门砍杀五方邪魔,为人们追回失去的魂魄。开山莽将为一凶神形象,头生双角,嘴吐獠牙,眼睛凸突,眉如烈焰,造型怪诞,神采生动。
(开山莽将)
⑥开路将军
开路将军又叫开路先锋,是傩堂中的先导(开道)神,职司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扫除五方邪魔,与古代的方相氏类似。开路将军面具与开山莽将面具大同小异,也是凸眼圆睁,獠牙锋利,不同的是他的头上只有一只尖角。傩堂戏中另有一个凶神叫押兵仙师,职司是导引各路天兵、天将出入傩堂,其面具与开路将军非常相似,两种面具可以互相通用。
(开路将军)⑦灵官
灵官即王灵官,是赫赫有名的道教护法神,掌天下人间的纠察之职,他在傩堂中的任务是搜捕混入傩堂的邪魔妖鬼。灵官面具模样凶猛,面色赤红,头上戴着道冠,额际上有一只混赤眼,亦称“纵目”。
(灵官)
⑧勾簿判官
勾簿判官又称勾愿判官,简称判官,职司是负责在傩堂中为人们勾还良愿,并惩治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和邪神。勾簿判官面具头戴官帽,相貌凶恶,嘴吐獠牙,眉似烈焰,生动地刻画出他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的性格。
(勾簿判官)⑨土地
土地是主管一方的乡神,其名目甚多,有引兵土地、梁山土地、青苗土地等九个。土地在傩堂戏中是一个慈祥温和、幽默风趣的老翁,专为愿主纳吉驱邪,赐福添寿。土地面具造型稳重,神态安祥,慈眉善目,两耳肥大,有的眼睛和下颔可以自由活动,称为“活口面具”。
(长生土地)
⑩和尚
和尚主要在“和尚减斋”的法事中出现,任务是查看冲傩的主人家诚心不诚心、品德好不好、做法事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和尚面具圆脸秃头,嘻牙咧嘴,笑容可掬。额上长着一个硕大的福包,形象亲切可爱。
(减灾和尚)
⑪、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简称关公、关爷,即三国时刘备手下名将关羽,在民间被尊奉为武圣人。傩堂正戏《关爷斩蔡阳》描写的即是他在古城力斩曹操手下大将蔡阳的故事。关羽面具为丹凤眼,卧蚕眉,红脸黑须,头戴盔帽,英武神勇,与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完全一致。
(关圣帝君)
⑫、幺儿媳妇
幺儿媳妇是正戏《开山莽将》中的角色,开山莽将的金钺斧被被虾子精咬坏,他请铁匠鞠躬老师和幺儿媳妇为他修整,三人演出了一出生动幽默的戏。幺儿媳妇面具为世俗女性形象,头梳双髻,面目娟秀,与生活中的年轻媳妇相似。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发现他们的颜色是不是非常的鲜艳、造型是不是非常的夸张呢? 德江县傩面具千姿百态,以其各种造型展示出威猛、英俊、和祥、滑稽、靓丽之美,又以色彩的配调不一,具有神武、庄重、凝重、活泼、欢快、斑斓等不同的审美特征。
3.面具的制作方法:
德江傩面具制作有20多道工序,材料主要是当地柏杨树或柳木,白杨木质轻而不易开裂,质地细腻;柳木在民间是辟邪之物,艺人用它制作面具,有驱邪纳吉之意。其雕刻粗犷中不乏细腻,古朴中不乏韵味。其工艺流程为:选料、采料、下料、开坯、放线、粗开脸、粗雕刻、粗打磨、细打磨、刮灰、上白底色、底色打磨、上底颜色、文开脸、描脸谱、熬桐油或生漆(土漆)、上底油、上面油、上亮油,凉干后,栽胡子或眉毛。
4、学生创作
今天我们认识了德江傩戏的面具,现在根据你所学到的面具色彩知识,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吧!使用工具请注意安全。(底:卡纸、一次性餐盘、瓦楞纸、空白面具。材料:卡纸、双面胶、纸绳、珠子、扣子、皱纹纸、彩带等)均可。
5、展示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