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
【设计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物体的数量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由于初次接触次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选择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鸡、毛毛虫、小猴、芹菜、包菜、草莓、西红柿、西瓜、辣椒、鱼、苹果”作为例子来加深孩子的理解,从熟悉的具体事物向抽象的比较进行过渡,这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干扰来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自己操作的结果。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PPT、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2)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PPT(上排为黄鸡,下排为灰鸡,每排5只)。
提问:两排小鸡一样多吗?为什么?
(3)出示上下疏密不一的两排小鸡PPT(上疏下密,每排5只)。
提问:这两排小鸡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为什么?
(4)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毛毛虫PPT(上密下疏,每排6条)。
提问:这两排毛毛虫一样多吗?为什么?
(5)出示上下大小不同的两排小猴PPT(上密下疏,上排7只大猴,下排7只小猴)。
提问:这两排小猴一样多吗?为什么?
(6)出示种类不同、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两类物品一样多(芹菜和包菜、草莓和西红柿、西瓜和辣椒、鱼和苹果)
2、幼儿分组操作
3、评价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颜色特征、实物大小、排列形式和种类的影响。7以内的点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它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于数的守恒上,为了让幼儿能简而易懂的了解数的这一特征,我采取了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切入。数的守恒对于中班小朋友很是有难度的。在这个实践的活动中,我有着很大的不足:
1、集体活动中的游戏渗入程度不够,幼儿操作少,导致了幼儿互动不是很理想,幼儿的活动应是以游戏为主,幼儿操作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2、活动给人小学化的感觉。这些都是幼教活动中的大忌,我以后会尽量克服这些缺点,继续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及反思《它们一样多吗》这篇文章共2929字。
第二篇: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教案
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教案
故事导入:
今天老虎大王在森林里召集了很多小动物,还想看看谁最棒。首先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摆放的两排小鸡(每排5只)
师:原来是小鸡啊!小鸡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我们面前。老虎大王说,想请我们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这两排的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
小朋友:一样
师:老师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一样,老师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下,数完以后把相应的数字贴在小鸡的后面。
师:他数的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他数得对不对。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两排小鸡的数量一样多,都是5个。
2.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排成长长的队伍
师:现在呀,小鸡们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把第二排的小鸡排成长长的)好了,睁开吧,看看小鸡们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
小朋友:第二排变长了(变多了)。
师:他说变长了,确实是变长了。那是不是还变多了,老师也不知道。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数。
师:他数出来两排都是5个,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原来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虽然有一排变成了长长的队伍,但是两排小鸡的数量还是一样多。
师幼一起说:两排小鸡的数量一样多。师:小鸡们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3.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猴(每排6只)
师:接下来要出场的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猴啊。小猴们也排成了两排踏着整齐的步伐过来了。小朋友看一下这两排的小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朋友:颜色不一样。师:老虎大王又想考验一下我们的小眼睛了,它说,两排小猴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
小朋友:一样多。
师:老师也不知道,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帮忙数一下。师:他数得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这两排小猴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师幼一起说:两排小猴的数量一样多。师:小猴们也夸我们小朋友很厉害呢。
4、出示对应排放的三排小动物
师:快看,下面谁出来啦,它们已经等不及了,想要一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原来是小白兔、小狐狸和小乌龟呀。这三排小动物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出一样多”。这个游戏怎么玩呢,我们看到这里有三排小动物,其中有两排小动物的数量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找出来,并且说出它们的名字。首先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下,这三排小动物的数量。
师:这位小朋友数得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他数的对不对。小朋友集体数。
师:数完以后我们发现小兔子和小乌龟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3个。师幼一起:小兔子和乌龟的数量一样多。
二、课堂练习
师:所有的小动物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呢!可是老虎大王它有点不服气。它还想最后考验一下我们。老虎大王准备了许多画纸,每一张画纸上有三排水果。它还说,要是哪位小朋友能从这三排水果中找出两排数量是一样多的水果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是最聪明的。我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小朋友:愿意。
三、评价幼儿作品
师:老师这里有两位小朋友的给水果涂色的画纸,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画得对吗?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说。
师小结:原来啊,苹果有四个,草莓有三个,菠萝也有四个,所以我们需要把数量一样多的苹果和菠萝涂上颜色,草莓的数量和其他两种水果的数量不一样,所以不能涂。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要判断两样东西是不是一样多,一定要数出它们的数量,光看是看不出来的。
第三篇:中班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变成一样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在幼儿已有的数的学习经验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认识。通过添上1和去掉1使物品数量变得一样多的学习,为日后幼儿学习数的合成分解以及加减法奠定基础。
活动名称:数学 活动内容:变成一样多 活动目标:
1.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1和去掉1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活动重点:
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活动难点:
学习用添上1和去掉1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活动准备:
1.三角形的积木6个,正方形的积木5个。2.铅笔、书本若干、幼儿用书。3.1-7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1.游戏“上下楼”,7以内的接唱练习。(1)幼儿练习数字1-7的顺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7级楼梯,自下而上分别标上1-7。
(2)教师出示向上的箭头,幼儿进行从1-7的顺数,教师出示向下的箭头,幼儿借助楼梯上的数字尝试进行7到1的逆唱。3.教师出示向上的箭头,同时说出1-6中任意一个数字,幼儿借助楼梯上的数字进行接唱练习(可以只接唱一个数)。例如:教师出示向上的箭头说3,幼儿就说4,教师出示向下的箭头,同时说出2-7中任意一个数字,幼儿借助楼梯上的数字进行接唱练习(可以只接唱一个数)。例如:教师出示向下的箭头说5,幼儿就说4。
2.探索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三角形的积木6个,正方形的积木5个,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是否一样多,什么形状的积木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它们一样多呢?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添上1和去掉两种方式都可以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3.按数取物的检查练习。
(1)教师:小马虎取东西总是不太准确,要么多1,要么少1,请小朋友来检查。
(2)教师:老师请小马虎去5个苹果(教师出示数字5),小马虎很快就取了回来(教师出示4个苹果),请小朋友来检查一下,取得对不对,多了还是少了?多(少)几个?还应该再取(送回去)几个?
(3)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铅笔、书本等物体的练习。4.打开幼儿书本,完成练习。(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要求。(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第四篇: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 活动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们选择了数量较少的“西瓜、菠萝、苹果”这套教具。在学具的使用上,幼儿活动材料与教师教具基本一致,不建议使用。“积木”教具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活动目标:
1、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活动准备:
1、羊猫鸡图各一张;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各一套。
2、印有大、中、小积木的幼儿操作图人手一份。
3、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页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图片演示,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图片羊、猫和鸡,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轻谁重?
2、让幼儿按轻重给它们排排队(从重到轻、从轻到重)。
3、演示动物图片,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⑴教师将图一: 一只羊等于三只猫
提问:一只羊和几只猫一样重? ⑵出示图二:
一只猫等于三只鸡。
提问:一只猫和几只鸡一样重? ⑶出示图三: 一只羊等于? 提问:那么一只羊和几只鸡一样重?(根据孩子的回答把9只鸡摆放在天枰的另一端。
4、演示水果图片,继续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⑴直接出示三张图片: 请幼儿观察讨论。
师:请你们先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一只西瓜和几只菠萝一样重? ⑵出示第四张图片: 那么两只菠萝呢?
二、结合操作活动,初步探索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1、第一次操作探索活动。
⑴教师演示材料,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它们一样重
活动意图: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有限,我们选择了数量较少的“西瓜、菠萝、苹果”这套教具。在学具的使用上,幼儿活动材料与教师教具基本一致,不建议使用。“积木”教具虽然难度较大,但对幼儿思维的提升是有益的。
活动目标:
1、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活动准备:
1、羊猫鸡图各一张;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各一套。
2、印有大、中、小积木的幼儿操作图人手一份。
3、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页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图片演示,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图片羊、猫和鸡,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轻谁重?
2、让幼儿按轻重给它们排排队(从重到轻、从轻到重)。
3、演示动物图片,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
⑴教师将图一:
一只羊等于三只猫
提问:一只羊和几只猫一样重?
⑵出示图二:
一只猫等于三只鸡。
提问:一只猫和几只鸡一样重?
⑶出示图三:
一只羊等于?
提问:那么一只羊和几只鸡一样重?(根据孩子的回答把9只鸡摆放在天枰的另一端。
4、演示水果图片,继续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比较轻重。
⑴直接出示三张图片:
请幼儿观察讨论。
师:请你们先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一只西瓜和几只菠萝一样重?
⑵出示第四张图片:
那么两只菠萝呢?
二、结合操作活动,初步探索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1、第一次操作探索活动。
⑴教师演示材料,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块大积木和两块中积木一样大,一块中积木和三块小积木一样大,想想一块大积木应该和多少块小积木一样大?
⑵提出要求:
请小朋友也来试一试、摆一摆、贴一贴。
⑶孩子摆弄材料:
在操作纸上排出等值关系1块大积木=6块小积木。
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过程。
2、第二次操作探索活动。
⑴教师演示积木教具:
一块搭积木和两块中等积木一样大,一块中等积木和四块三角形积木一样大,想一想一块搭积木和多少快三角形积木一样?
⑵幼儿操作材料:
排出等值关系1块大积木=8块三角形积木。
三、算算画画,巩固所学经验。
1、出示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页,引导幼儿按画页提示要求完成操作材料。
2、加强个别指导。
3、讲评活动。
课后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由于初次接触换算类数学内容,考虑到幼儿现有经验水平,我将活动内容进行如下调整:先出示水果的1=2=4的换算内容,再出有图有真相youtuyouzhenxiang.net示动物的1=3=9的例子,从易到难幼儿好理解。再通过教具的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换算关系,谁和谁换,怎么换。最后运用积木学具摆摆放放加深理解。如果给幼儿也画两个天平,让他们在天平上摆放我想会更直观。小精灵儿童网站
温馨提示: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让孩子在生活、游戏、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幼儿园各年龄段数学教育的“三化”基本特征,小精灵儿童网站才能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在“三化”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以上内容能给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