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册教案
13、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
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顺着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探究读文,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感悟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后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的乐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记者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小郑和造船
明朝时候,有个著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过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
这一年,郑和才10岁。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通过观察对比,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条件。】
2、谈话。(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练习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一台()一台()一张()一张()一把()一把()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邮票的齿孔: 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根据打孔外观效果,又可以分光齿、毛齿、盲齿三种。
2、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 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
3、我国最早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是“小龙”邮票,其水印图案为太极图。阅读在线: 世界最早的宇航员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加加林成了人类飞往宇宙的第一个宇航员。然而,在加加林登上飞船前四百多年,即公元1500年,我国有一位学者万户,就开始研究利用火箭来实现人类飞向宇宙的理想,并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世界上首次航天实验。万户把47枚当时最大的火箭绑在一把椅子的后面,自己坐在椅子上,一手拿一个大风筝,让别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希望借火箭的力量送他上天。但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只见烟雾弥漫,碎片纷飞,再也找不到万户这个勇敢的人了。现代科学家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最早的宇航员万户,把月球背面的一个火山口命名为“万户火山口”
15、画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风摸不着看不到,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画风)
2、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对话平台 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显得。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书写
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小山上的风 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 风从什麽地方来,风到什麽地方去。它从某个地方飞来,以它最快最快的速度,我总是没法儿留住它,我拼命跑也赶不上它的脚步!如果我放掉手中 那系在风筝上的绳索,那麽风筝就会随着风 飘上一天一夜也难说。我将去寻找风筝,看它停落在哪个山坡; 我知道那就是风 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因此我就能告诉大家: 风到什麽地方去过。但风是从什麽地方来的,还是没有谁能说个清楚。。
注:米尔恩(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
16、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 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第二课时 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走马灯为什么会转
茅以升七岁那年的元宵节,他们家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抬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越看越入迷。
“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茅以升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那么,怎么才能让小人、小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人、小马跑得就快。”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过程建议: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过程建议:
1、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第二篇:教案下册
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歌曲第六乐句的节奏及唱法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复习上学期新歌,将上学期部分歌曲再唱一遍。
2、学生个人展示,假期你又学会到新歌曲吗?将你所学的新歌唱给班上同学听。
二、导入新课:
1、听《我爱我的家乡》,问生: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中“家乡”指哪儿?抒发了什么感情?
2、抒发这类感情的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能再列举一些吗?你能唱两句吗?有一首歌我想同学们都会唱,那就是《娃哈哈》,歌中第一句就唱道“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说明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三、学习新歌:
1、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这首歌你们是否熟悉?(录音播放《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这首歌叫做《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录音上唱的,现在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发一下“lv”这个音,注意发这个音时口腔打开,嘴型要圆,声音往眉心靠,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发这个音时,你有什么感觉?
3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这种声音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刚才同学们哼唱了一遍,请你们自己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是太有把握的。(师指正)再哼唱一遍。
4、歌曲处理: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要唱得优美、流畅,为了将这首歌唱的更加动听,第六乐句可以唱得欢快、有弹性一点,师示范,生模仿,后完整唱歌。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唱的开心吗?回家吧我们学习的新歌曲唱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能熟练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记住歌曲歌词,曲调准确。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记住歌曲歌词,曲调准确。教学难点:
脱词熟唱歌曲,并能从歌曲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熟唱歌曲
1、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2、听录音,认真欣赏再次感受音乐的美感以及祖国的强大。
3、全班学生跟着录音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4、合唱,检查学生的清唱情况。
5、小组比赛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学生唱的既整齐又准确,声音洪亮。
5、同桌间合唱,学生个人展示。
6、创作:
刚才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分组排练。
7、表演
三、课堂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多种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演得非常好。但是光有这份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那就是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在将来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
猜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读、拍、唱这一节奏(后十六分节奏),使学生认识并能掌握这一节奏。
2.、通过学唱《猜花》,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海南歌曲)3.、通过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用各种花来作问答歌唱。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用各种花来作问答歌唱。会唱歌曲前两段。教学难点: 通过认、读、拍、唱这一节奏(后十六分节奏),使学生认识并能掌握这一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MP3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猜一猜
1、在唱歌之前我们先来做猜谜游戏,老师来问你们来猜,什么花儿空中开,花儿红的像火焰?
生:(XX同学先举手,答木棉花,说明学生对花还是认识得多)什么花儿腊月开,朵朵夹在雪花中? 生:(XX同学很聪明,说我拿着梅花。)什么花早上,很象一个小喇叭?
生:(基本上全班同学都知道喇叭花,这说明学生对花还是认识比较多喔)
教师:这么多漂亮的花已经被作曲家做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了,好的,拿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一听:说说歌曲是怎样一种情绪,有什么特点?都有哪些演唱形式?
(解释什么是演唱形式)师:问答式的演唱。
3、找一找,学我做:(后十六节奏)
师:在歌曲里有一个节奏很特别,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并且学我做,听辩并模仿老师拍出来的节奏。
2/4 ××× × | ××× ×| 举双手
4、再播放一次歌曲,找一找,这样的节奏在哪里出现了,出现的地方我们用一个小动作来表示.让我知道你们找到了。播放歌曲
5、学一学: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模唱法。A、读读歌词,着重读(嘁不隆咚镪隆咚镪)B、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配合形式。C、学唱歌词:可教师先问,学生来答的形式学习
6、教唱前两段。3—4遍,考察学生学歌曲的情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唱的开心吗?回家吧我们学习的新歌曲唱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猜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歌曲全段,并能能够熟悉歌词。
2.、通过学唱《猜花》,感受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3.、通过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用各种花来作问答歌唱。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用各种花来作问答歌唱。会唱歌的全部。教学难点:
通过认、读、拍、唱这一节奏(后十六分节奏),使学生认识并能掌握这一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MP3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熟唱歌曲。
1、复习上节课两段,齐声唱。
2、根据上节课所学曲调,试着跟着录音、唱后面四段。反复唱,自由唱,熟悉为止。
3、唱一唱:现在轮到你们来表现了,大家想想我们用什么形式来演唱歌曲呢?
领唱,合唱。(师领唱)、分两组对答演唱、分男女生等多种形式,并互相进行评价。
4、看一看: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5、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如:(1)2/4 X X X | X X X ||(2)2/4 X X X | X X X ||(3)2/4 X X | X X ||
6、、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如图所示:
7、唱唱编编。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如:什么花儿晚上开?晚上开。有的绽放象菊花、象菊花。烟花朵朵空中开……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歌曲《猜花》,这是一首来自哪里的民歌?我们今天见到了一个新的节奏是什么?
勇敢的鄂伦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教学准备: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多媒体MP3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快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我们在“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
2、学生跟琴复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方“53 1”加入拍手。
3、我们一起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之后,要带大家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打开书,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
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2)师生划拍齐读歌词,注意反馈第四句节奏及歌词。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翻山 越岭 日夜 巡逻 护呀 护山 林
师: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像奔跑着的什么声音?马蹄声。(3)学生跟琴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每句结尾二分音符的时值。
5、跟范唱录音轻声练唱,听完后问:谁会唱这首歌?在什么时候学的?请你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好吗?
6、跟着小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歌曲。
老师弹琴伴奏(如果没有会唱的学生由老师分句教唱)
7、看学生掌握情况:(小老师(或教师)教得好吗?请你再教一遍。)
8、学生齐声唱,检查学生唱歌情况。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唱的开心吗?回家吧我们学习的新歌曲试着唱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勇敢的鄂伦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 “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准确的唱对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MP3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熟唱歌曲。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回顾。
2、跟随录音轻哼歌曲。
3、全班学生合唱歌曲。
4、生生接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唱准“一呀 一杆 枪”“日夜 巡逻”及每个乐句结尾两拍的长音
5、生生交换接唱歌曲。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老师——X X X ,请回座位上。
6、分两大组接唱歌
7、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有问题的乐句及时纠正指导。
8、如果你来扮演勇敢的小鄂伦春,你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他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呢?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9、自豪的、骄傲的演唱全曲,你可以试着加上动作演唱。
三、巩固练习《勇敢的鄂伦春》
1、同桌之间背歌词练唱
2、男、女生分别演唱,老师评价。
3、一组男生、女生到前面演唱。跟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演唱,看这轮比赛谁最棒。
4、个别反馈,一男生、一女生……其他同学评价。看谁自己敢到前面唱一遍。为“小歌手”鼓掌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
音阶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悉七个音符和唱名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就是你》,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在学唱歌曲《音阶歌》后,能唱准音阶。教学重点:
能熟悉七个音符与唱名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
在学唱歌曲《音阶歌》后,能唱准音阶。教具准备:音符与唱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演唱歌曲《找朋友》
师:同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游戏中的歌曲吗?这个游戏大家都玩过,叫做《找朋友》,接下来我们就做这个小游戏,帮助音符找朋友,好不好?
二、认音符
师:我们在做游戏之前先认识下我们要帮助的对象——音符。
1、拿出音符与唱名的卡片,让学生认识音符1、2、3、4、5、6、7 和唱名do、r e、mi、fa、sol、la、si 的对应关系。
2、打乱7个音符和唱名的顺序,让学生来辨认。
三、音乐游戏
请出7名同学上台,拿着打乱了顺序的唱名卡片隔空站好,播放音乐《我的朋友就是你》,然后请拿着音符卡片的同学,在找到自己相对应的朋友后,同时举起手中的卡片,台下的学生拍手直到音乐结束。
四、学习歌曲《音阶歌》
师:大家玩得真开心呀!音符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也特别的高兴!这不,它们唱着《音阶歌》感谢我们来啦!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有没有找出歌曲当中哪句最能体现音符小精灵爬上坡又滑下坡?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如没有找到,老师可以范唱歌曲,并用手势提示)你能唱一唱吗?
师:仔细听听老师唱的和刚刚这位同学唱的有什么不同?(教师范唱最后一句)
师总结:音符小精灵2非常着急,一下就爬上去了,因此我们在唱2的时候速度稍快点,音符小精灵7、6很粗心,不留神就滑下来了,我们再来唱唱。(学生跟琴反复唱最后一句,唱准附点以及十六分音符)
2、再次聆听歌曲
师:音符小精灵非常的调皮,特别喜欢滑滑梯,这首歌曲中除了最后一句,它们还出现了几次?
生: ……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吧!(教师弹琴教唱,学生反复跟唱,边唱边做手势)
3、师生接龙
老师唱歌词,学生唱唱名处;老师唱唱名处,学生唱歌词(学生用手的动作配合
表示所唱音阶的旋律线)
4、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为音符找到了朋友,而且还学会了《音阶歌》,大家真棒!下课!
音阶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悉七个音符和唱名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就是你》,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在学唱歌曲《音阶歌》后,能唱准音阶。
3、能认识并唱准1至高音1的唱名。教学重点:
能熟悉七个音符与唱名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
在学唱歌曲《音阶歌》后,能唱准音阶。教具准备:音符与唱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回顾复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在上班的路上碰到了小鸟妈妈,小鸟妈妈说:“老师,我这有张光碟,上面的歌曲可好听了,你拿到学校放给孩子听听吧,”我说“太好了,谢谢小鸟妈妈”于是我就把这张光盘带来了,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上面有些什么好听的歌曲呢?
三、继续学习
1、师弹音阶教学生唱1—2遍。
2、出示画面。
师:原来这些唱名就像爬楼梯一样的一阶比一阶高。
3、讲解音名和唱名的书写方式
4、学生再唱音节。
5、播放柯尔文手势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想学柯尔文手势的欲望,然后教学生学习柯尔文手势。
6、师边弹琴边教唱歌曲1—2遍。
7、看着画面上的歌词再次教唱歌曲1—2遍。
8、分别角色演唱歌曲。
9、全班齐唱,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四、玩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让学生熟悉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并讲解游戏规则,朋友找错的同学要罚表演节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将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再回去回顾一下!
有个洋娃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的声音流畅熟练地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
2、通过演唱《有个洋娃娃》,初步感受与体验印度尼西亚儿歌的风格,培养多元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参与歌曲《有个洋娃娃》的学习、创编,初步感受与体验印度尼西亚儿歌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印度尼西亚风情幻灯片、洋娃娃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当课前音乐(《有个洋娃娃》伴奏)响起时,同学们拍起手走进音乐室,老师带领大家按音乐的节奏做着律动。简单自然的律动让学生初次感受歌曲的节奏。音乐游戏“听音做手号”帮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复习已经掌握的do re mi fa sol la的手号。
1、播放歌曲《有个洋娃娃》伴奏,师生一起律动。
2、师生问好!
3、音乐游戏:听音做手号(do re mi fa sol la)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音符想要和我们做个游戏,看看我们的耳朵灵不灵,双手巧不巧!游戏的名字就是听音做手号。
游戏玩法: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别代表re mi fa sol四个音,do la两个音由全体同学代表。随课件发出单音,代表这个音的小组听到后迅速站起做相应的手号,同时唱出唱名,比比哪组同学唱得最准,手号做得又快又准确。
生:反应很快,听到自己组代表的音都能快速唱出唱名打起手号。师:小音符认为我们耳朵很灵,双手很巧。它要送我们一双音乐的翅膀,让我们进行一次音乐之旅!
二、导入新课。
贯穿整节课的“好朋友小音符”欣赏孩子们的灵巧的双手和耳朵,送给大家一双音乐的翅膀!乘着音乐的翅膀我们到哪去翱翔呢?老师就变身“导游”,带着大家领略了拥有最多岛屿和火山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并结合课堂上的情境创设把孩子们带到了“玩具商店”里,引出了《有个洋娃娃》这首歌曲。
1、语言导入:
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使全世界热爱旅游的人都在那留下了足迹。那就是世界上拥有岛屿、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今天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印度尼西亚展开一次音乐之旅吧!
2、印尼简介:播放印度尼西亚风情幻灯片。(略)
师:因为当地气候湿、热的缘故,所以印尼食物的调味常以辣味为主。了解完印尼的风味美食,现在我们逛一下印尼的商店 吧!这里的商品真多呀!看!这位游客他看中了什么?
(播放《有个洋娃娃》视频)
3、引出歌曲: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对歌曲《有个洋娃娃》的感受。
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儿童歌曲《有个洋娃娃》。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吗?
生:有趣、伤心、遗憾、优美、动听„„
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首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吧!
三、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你们在心里默读,找出哪一句比较难读,待会提出来。
注意:“他名叫达果赞,不叫沙丽娜”; “价钱太贵了”两次不同的语调,为解决难唱的地方铺垫。
师:歌曲里“达果赞和沙丽娜”分别是印度尼西亚的男孩名和女孩名。
2、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学生哼唱旋律。师:要求你们竖起小耳朵聆听一遍旋律; 第二遍用“La”哼唱旋律;注意哼唱时要轻声。
3、老师范唱《有个洋娃娃》,学生轻声跟唱。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特别注意你们刚才认为难读的地方。
4、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首歌你能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着唱一唱。
有个洋娃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畅熟练地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
32、正确掌握si do’的手号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正确掌握si do’的手号。教学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正确掌握si do’的手号。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熟唱歌曲。
1、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再次欣赏。
2、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3、全班同学齐声唱歌曲,在唱的过程中巩固歌词及曲调。
4、巩固知识:段落反复记号、换气记号。
A 谜语:四条竖线分两边,每边各有两个点;唱到此处不算完,回头再来唱一遍。
B 引导学生:找一找这个记号在歌曲的什么地方? C 巩固知识:段落反复记号。
师:表示唱完第一段后,从头反复跳过第1直接唱第2结束。D 指出换气记号,提醒学生在歌唱时注意换气。
5、分男女角色完整演唱歌曲一次。
师:注意段落反复记号的演唱,男女生相互评价一下
6、用甜美的声音流畅熟练地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
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不对的地方,完整地跟琴演唱一遍。请同学们注意演唱的正确姿势:头摆正,腰挺直,脚放平!
三、学习新知识:si do’的手号。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躲在《有个洋娃娃》这首歌曲中与你们捉迷藏呢?比比谁能最快在这首歌中找到它们?si do’
师:让我们学学用手势表示它们吧!生:跟随老师学做新手号。
师:按照音高的顺序将小音符由低到高排列起来就是音阶。
四、拓展学习。
1、引导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你在商店里找到喜欢的洋娃娃了吗?能不能把它的名字编进歌曲里也来唱一唱?(鼓励引导学生)
2、引导学生分组创编歌词。
师:让我们来场比赛吧!请各组小伙伴合作编出喜欢的洋娃娃的名字,但要注意每队的创编尽量不要与别组相同,比一比哪队小伙伴最齐心合力。
3、引导学生创编动作。
师:每组的同学都表现得不错,现在就请大家再为自己编的洋娃娃编上动作,边唱边表演吧!
4、欣赏各组的创作成果。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歌唱、动作和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快乐的音乐之旅即将结束,让我们共同分享一下这次音乐之旅的收获。
野兔饿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野兔饿了》,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变化,提高音高变化的认识。
2、感受音乐节奏里X-0的停顿,在休止停顿中,培养内心节奏感。
3、懂得不劳而获是可耻的,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要爱护小动物。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地演唱好《野兔饿了》。教学难点:
完整的教唱歌曲,并让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探究
1、导入:问题导入法
问题:同学们都喜欢不喜欢动物?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借此引出野兔这个主人公。
2、进行语言与音乐中停顿的探索:野兔今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同学们要跟老师一起来完成下面一条节奏才有可能知道。
4/4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X︱ X X X︱
一二三,开步走,抬起头,挺起胸,就像小兵
雄赳赳
3、学生看着谱子带问题初听歌曲:
①、野兔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这是一只乖巧的小兔,他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自己没尽力不应该尝,也告诉同学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拿。)
②、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这首歌曲是4/4拍的,4/4拍是一种常见的拍号。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4/4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4、边打节奏边朗读歌词:
①、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0︱
野 兔 饿 了
头
晕 脑 涨
咕 噜
咕 噜
肚 子 响
②、4/4 X X X X︱ X X X 0︱X X X X︱X X X 0︱
正 要
开 箱
偷 谷 吃
忽 然
想 起
不 应
当
5、跟着音频演唱歌曲,并请同学们想想可以在歌词中加入什么动作,唱完请同学表演。(老师事先也要想好动作)
6、全班再次演唱歌曲,请一两位同学上前做即兴表演。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野兔饿了》这首歌曲,同学们也表现的很出色,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通过这首歌曲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再一次强调称赞野兔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拿)
野兔饿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整的教唱歌曲,并让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跟着歌曲做即兴表演。
3、指导不做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的事情。教学重点:
完整的教唱歌曲,并让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完整的教唱歌曲,并让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歌曲《野兔饿了》
2、唤起情感,调动情绪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前,先通过节奏游戏“做小兵”,让学生拍一拍、读一读,体会语言中的停顿,为新课做铺垫。
3、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把学生带入浓浓的充满情趣的音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播放课件,生动有趣的动画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从而引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4、情境激趣,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旋律:通过学生自己聆听、演唱,发现存在问题,自评、互评,着重解决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实现以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
5、小组比赛唱歌。
6、学生个人展示。
三、乐曲欣赏
1、欣赏长笛独奏曲《小鸟》,体会长笛的音乐美。大家随着节奏像小鸟一样做自由飞翔的动作。
2、欣赏管弦乐曲《大象》,学生学着大象的样子,踏着“蹦恰恰”的步伐,漫步飞舞。
四、拓展延伸
本节课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小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串铃、响板以及演奏方法,让学生相互合作为歌曲演唱伴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设法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野兔饿了》这首歌曲,同学们也表现的很出色,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通过这首歌曲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多年以前(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哩哩哩》的过程中,能感受其欢快跳跃的情绪,并能随乐哼唱。
2、能学会唱歌曲《多年以前》,能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环保内涵,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
3、能在“跳格子”的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
在“跳格子”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
教具准备:多媒体mp3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听赏导入。
1、动一动 小朋友随《哩哩哩》的音乐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听一听,猜一猜(播放多媒体动画歌曲《哩哩哩》。)导语:欢迎小朋友来到音乐森林做客,看,小鸟都唱着欢快的歌儿欢迎你们呢,听,是哪些小鸟来了呢?(生答。)
二、参与游戏,学习新知
1、看一看
(课件音:布谷鸟叫声。)
(看课件:小鸟演示“跳格子”游戏,跳到哪个格子就唱出那个格子里的音符,碰到休止符就不出声。)
2、玩一玩
导语:同学们可不能输给小鸟呀,自己也来试试吧!A、请学生上台在音乐格子中跳一跳,看谁最棒。
B、看谁能跳出与别人不同的路线,请学生尝试跳新的路线。
3、学一学(多媒体动画:音乐格子中的“O”说:“小朋友们不认识我吧,我可不叫“零”,我的名字叫“四分休止符”,是音乐中的红灯,大家在唱歌时遇到我,可千万别出声,要停一拍哟。)
三、情境引导,学习歌曲
1、听一听
导语:小朋友们,大家都玩累了,一起去小鸟的家园休息吧!(多媒体动画:歌曲《多年以前》音乐加朗诵,画面为森林深处,蓝天的小鸟在欢乐地歌唱。)
2、唱一唱(学习歌曲第一段)
(1)出示歌曲曲谱,引导学生用“la”高兴地哼唱。
(2)出示第一段歌词,学生朗读后随琴演唱。
(3)师生接龙,看谁接得快。
3、练唱歌曲第一段。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学会了吗?
多年以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多年以前》,能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环保内涵,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
2、欣赏管弦乐曲。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
在“跳格子”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
教具准备:多媒体mp3 教学过程:
一、练唱第一段
1、学生齐声唱第一段,复习巩固。
2、分小组比一比,看谁唱的好。
3、复习音符。
4、管弦乐曲欣赏《水族馆》、《小鸟》《大象》-
二、学习歌曲。
1、唱一唱(学习歌曲第二段)
(课件出示歌单,在曲谱上每一拍闪烁一个小圆圈,圆圈的大小随音乐的强弱而变化
(1)体验鸟儿失去家园的悲伤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歌词,并用“lu”再次带情绪哼唱。
(2)感受渴望鸟儿归来的心情,依谱唱第二段歌词。
2、练唱歌曲全曲。
3、演唱全歌
导语:现在春天又来到了,到处是绿树成荫,花朵满园,让我们随小鸟一起欢乐地歌唱吧!(教师组织、指挥,全班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整首歌曲,并原地用身势动作和拍手拍肩等动作进行表演和伴奏。)
4、分小组比赛唱歌。
5、学生跟着节奏唱,熟记歌词。
三、评价总结
师:今天你们和小鸟成了好朋友,以后大家要更加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所有的小动物,让大自然成为我们最亲密的伙伴,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开心、快乐!
第三篇:九年级下册教案
下册第三单元 家国之思
9 鱼我所欲也
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遇见了这样的情况: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这时,你发现零花钱只够做其中的一件事,你应该怎么选择呢?说说你的选择并谈谈你的理由。(学生回答)
正如这件事一般,世间有很多事,都会面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二者只能择其一,十分难抉择。不过,也许抉择标准有时也是可以判断的,学过《鱼我所欲也》一文,你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文章,解读文意
1.朗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排除字音问题。
2.反复朗读文章,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下列文言词的用法。
【通假字】
“辟”同“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同“德”,感恩、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同“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同“向”,先前、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
①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③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予)
目标导学二: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请学生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做到“舍生取义”。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概括本文的意思。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目标导学三:探究文本论证思路,把握文本论证方法
1.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本文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持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以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以万钟虽好也不能受为例,从反面强调了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随后用一组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加以批判,并以“此之谓失其本心”收束全文,照应开头。
3.列举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1)比喻论证。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2)举例论证。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在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做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目标导学四:品味文本语言艺术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抒发感悟
结合我们上课导入的问题,学了本篇文章之后,你将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抉择呢?
明确:生活中面对的抉择有很多,但任何时候,我们的抉择都应直面自己内心的善良,要知晓大义,不可仅因一时喜恶做出荒诞的选择。
三、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比喻论证
论证
方法正面: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
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举例论证——不食嗟来之食、不辩礼义
受万钟对比
教学反思:
10.《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借助文言语气词有个性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性格。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畅谈感受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影片,请看!
思考: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观看影片,然后谈自己的看法,老师相机点拨。
二、品味语言,分析形象
过渡:说话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唐雎的脚步,再次见证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思考:文中秦王(或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证据。
提示:采取圈点勾画与批准的学习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相机点拨。(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修辞的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朗读技巧等。)
师出示例句分析: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从“秦王”“寡人”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秦王是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因为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就自诩为王。又如其许一词,让人毋庸置疑,就是一定要答应的意思,可以看出秦王是个蛮横无理的人。
学生试读,如果理想,可由他生评价,自己再来陈述朗读理由,并领读;如果不理想,则由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首先要结合注释了解秦王乃是秦始皇,是历代帝王中的虎狼之君,是强秦之王,其威严倨傲可以想象,所以要读得声音响亮、慢条斯理,读出“帝王范儿”;其次要关注语气词“其”的作用,用“其许”,秦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让安陵君乖乖送上,所以要读出轻视、命令、咄咄逼人的语气,读出势在必得的骄横。
如秦王的解读:有的抓住标点解析,如“!”可见秦王语气强硬、态度坚定,不容争辩,把秦王的霸气表现无遗;有的抓住字解析,如“谢”,堂堂一个国王最后道歉,可见他是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有的抓住词解析,如“色挠”可见秦王欺弱怕强,关键时刻丑态百出;有的抓住句子解析,如“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句话绵里藏针,实质是傲慢的威胁……
朗读指导预设: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秦王施以诱饵,巧取不成,问“何也”,并非询问原因,而是问罪,可见其倨傲狂妄。说安陵之所以能够存留,是因为“故不错意也”,将自己粉饰为仁义之君,由此可见其虚伪狡诈。比较两个“也”,读出抑扬不同的语调。“与”是疑问语气助词,秦王并非问,实际是在指责威胁——安陵君胆敢违背、轻视我。)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首先,唐雎果断地予以否定,要读得坚定干脆;然后,以情理表达维护国土尊严的严正立场,用强硬的语气予以反驳,这是他有胆有识的表现。体会“哉”与“岂”同用增强语气的作用,删掉朗读,比较表达效果。)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对照注释理解“怫然”,揣摩秦王的心理变化。“乎”可重读略带颤音,声音高且大,读出威胁之意。可加入动作,如先拍案再伸手点指。)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对照秦王的盛怒,应读出唐雎的不以为然与沉着镇定。)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天子”“百万”“千里”可重音重读。)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乎”对应前一个,可读得轻且略长。)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耳”相当于“而已”,可先添加一声冷笑再读。体会秦王的轻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今日是也。”
(排比句要读出气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挺剑而起” 这一动作,是使整个对话情节发生转变的关键所在,充分表现其决绝果断、视死如归的胆量。最后可辅以挺剑的动作。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指导用颤音和谦卑的语气,可用反复的方式及加入双手的动作,读出秦王的情态。)
三、大胆质疑,激发思维
过渡:我们在对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赞叹的同时,你是否发现本文也有与历史真实情况不相符的地方?
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你认为哪些情节不合情理呢?
合作学习,自由汇报。
1、唐雎为什么能佩带宝剑进殿?
2、唐雎行刺秦王时,秦王身边难道没有侍卫吗?
3、唐雎真的能保住他的国家?安陵国被灭亡的历史真的可以改变吗?等等
四、归纳方法,写作演练
过渡:是的,文章内容并不完全是真实的,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但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礼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如果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进行改写,你会怎样来写呢?
1、学生自由述说,老师适当点拨。
如:可以依据以上情节,通过悬念、对话展开情节,将文章改写为四回目的章回体小说,可以通过添加舞台提示、人物台词将文章改写为剧本,可以以随行史官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唐雎使秦的经过,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针锋相对——我与秦王战斗的日子》,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唐雎向安陵君汇报与秦王交锋的情况,抒写为国捐躯的赤诚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2.学生改写课文。
3.学生作品展示,师生简评。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对比唐雎
骄横狂暴对话不畏强暴
阴险狡诈有胆有识
外强中干凛然正气
前倨后恭不卑不亢
教学反思:
11 送东阳马生序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3.小组内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趋百里外,从师叩问。(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已经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所以并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3.“今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儿时求学有何不同?作者写“今诸生学于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诸生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不必手录书籍,这都是与作者儿时读书所不同的。其目的是为了劝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好好珍惜,用心学问,不可荒怠岁月。
4.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送东阳马生序》,然而文章一开篇就大肆叙说作者自己的求学之苦,有人说作者写作该赠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夸耀自己,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明确:作者在开篇便现身说法,从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切入,又兼及有关对比,用种种具体实在的事实说话,深寓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年轻人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自然不是对自己的夸耀,正如文中结尾所说:“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写作特征
1.阅读第二段,说说哪些语句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作用:写天气寒冷侧面烘托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勤奋,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任举一例赏析其作用。
示例:“同舍生皆被绮绣……缊袍敝衣处其间”,将自己的求学生活条件与同舍生进行对比,用同舍生的华丽富有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目标导学五:发表观点,个性表达
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持之以恒,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三、板书设计
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支僵劲
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艰
教学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
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
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满江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12.难点:2
三、教学步骤:
1.导入:同学们,大家每天拿着语文书,你可曾注意到封面上的那幅画?如果觉得画太小看不清楚的,可以把书翻到×××页。那画中人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又在想什么?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开这个疑问,大家把书翻到×××页。
2.词的常识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Q: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
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Q: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Q: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3.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4.(2~3位学生朗读)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看书,我请同学逐词逐句地讲解这首词的含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大家能说出来吗?“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翻:演奏。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不,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宽泛对偶,这样看来与“如”字相对的“作”字是什么意思?
作:像。这个字古今词义不同要注意。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5.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现“壮”的地方?
……
这些句子表现出来的“壮”的内涵是什么?
壮:
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根据大家总结的,我们可以归纳出词眼“壮”是雄壮的意思。到底是不是呢?我想我们与另一位南宋著名诗人的一首诗对照着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放录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挺直躺着,借僵硬的睡态来表现自己年老体衰。
不自哀:自己不感到悲哀。
尚思:还想着。
戍轮台:守卫边疆。
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来给我们讲解一下这首诗。
我年老体衰却不感到悲哀,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深夜躺着听到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的梦见骑着战马跨过冰河。
6.这是陆游在68岁的时候写的诗,他在年老时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还希望为国出力,甚至在梦里都在为了国家的统一而战斗。对照这首诗,我们来看《破阵子》中的最后一句的含义。
陆游说“僵卧孤村不自哀”,他还要上战场;那么,当辛弃疾说“可怜白发生”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还能上战场吗?
不能!
那么他可惜的是什么呢?
不仅仅可惜自己不能为国尽力;也可惜因为不能指挥战斗统一国家,从而不能名垂青史了。
那么,再回到本词的文眼“壮”,仅仅是雄壮吗?
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
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
7.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我请大家带感情地朗诵作为本课的结尾。
8作业: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对辛弃疾说些什么?
以此为主题写一篇300左右的短文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课前要求收集有关边塞诗词,课上交流[越多越好]
一、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学习《渔家傲》: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1、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2、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
3、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4、创造性的赏析上阕:[可进行口头描述或书面描写,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教学反思:
下册第四单元 读书鉴赏
13 短文两篇
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导入新课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
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5.《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论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谈读书》:(1)运用比喻论证。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不求甚解》:(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目标导学三:对比阅读,品味探究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以及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启发。
目标导学四:畅所欲言,抒发感悟
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三、板书设计
谈读书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
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
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教学反思:
14 山水画的意境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目标导学二:文章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教学提示】
四个探究题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题,由于大多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基本鉴赏理论不足,得出答案并不容易;教学过程中教师宜从各方面引导分析,切勿将答案直接予以学生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目标导学四: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教学提示】
设置此赏析,并非使学生达到品味山水画意境的高度,而是借此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板书设计
意境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获得方法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
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苦心经营意匠
教学反思:
15.《无言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
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
A
与
B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
句,虽然
B
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
A
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
法像
A
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
B
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
A
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
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提示】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
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他以自己深
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
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
手研究?
明确: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
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
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
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
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
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
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
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
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教学提示】
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明确: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
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
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间断的几句话,但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绘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的无言之美。
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的“五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体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鸭子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需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我们在脑海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三、板书设计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无言之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回答得都不错。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5.请你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三:赏析语言,领悟内涵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明确: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明确:“见”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有所创造;“见”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积累,多观察,积累一定材料;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文章。
(3)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明确: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学会鉴赏
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你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明确: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描述父亲攀爬月台背影的文字,能因我们的想象力变得更生动。他的身子微胖,我们可以想象两手上攀时定费了不少劲,甚至青筋凸起;还是因为胖,我们可以想象腿并不是缩了一次,而似是挣扎缩了好几次;更是因为想象,身子微微一倾,这形象便如拍照一般在脑中定格。有了想象中还原的这一幕,父亲的形象真切起来,切实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教学提示】
教师可在诗歌、散文、小说中多取几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想象力在文艺鉴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作者与读者关系:作者——(写文字)——所感所想——(读文字)——读者
读者如何欣赏文艺作品:读者——(读)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教学反思:
17.《屈原》教案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一)
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二)
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三)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四)
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
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六)
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七)
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
(一)
必知点: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介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屈原简介: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本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意图:
背景见预习提示。
写作意图: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二)
重点:
.作者笔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郑詹尹: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本文的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
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的结构和特点
(《雷电颂》)
(1)
结构层次
《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风!
你咆哮吧!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
艺术特色
①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耀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整个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一些物象的象征义及蕴含义
(1)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2)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3)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子自由时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4)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5)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抢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三)
运用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
写一篇读后感,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阅读全文,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提示:诡谪
咆哮
潸然
痉摩
稽首
踉跄
睥睨。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尚飨
(注音、释义自己动手查工具书)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端,写勒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发展,也是本文的核心。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写婵娟之死。表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教学反思:
18.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本语言特征,理解含义深刻语句
1.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明确: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真实的语言,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提示】
话剧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练,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教师宜引导学生关注话剧的这一语言特征。
2.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做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分析:“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分析: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目标导学四: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了我们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卢孟实形象】
分析: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于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辈打交道,且将事情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卢孟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总结: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
【罗大头形象】
分析: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就要撂杆子走人;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
总结: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屑与小人为伍。
【其他人物形象】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唐茂盛:势利。
【教学提示】
教师可结合课本“思考探究”第四题对此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话剧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结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进行朗读。
2.组织话剧表演活动。
三、板书设计
“福聚德”的衰落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教学反思:
下册第六单元 浩然正气
20 曹刿论战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仁人之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战(凭、靠)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③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
⑤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哪些事,请做简要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先讨论了“何以战”,再记叙了胜战过程,最后评战。
目标导学四:详细解读,体会“论战”智慧
1.阅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而“未能远谋”不仅是对自己深谋远虑的充分肯定,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3.“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这句话引出了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明确: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对于鲁庄公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6.阅读第二段,说说在进行具体的反攻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做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反攻,但是被曹刿阻止,等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肯发起反攻战;而在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作了充分的判断后才发起追击战。
7.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自己决策的原因。请你阅读第三段,结合曹刿的解释,谈谈你对他战略决策的领悟。
明确: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准了两个时机,一是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谓兵不厌诈,这是不可不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目标导学五:把握人物形象
请你结合上述分析,说说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
曹刿形象: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形象:鲁庄公作为国君的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这是他政治思想上的缺陷;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没有很好的军事指挥能力。但他又并非昏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教学反思: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劝谏技巧。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目标导学三: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义
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5.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标导学四:把握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出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义简要分析。
明确:(1)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2)齐威王: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皆朝于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目标导学五:赏析文章讽谏艺术,把握文章写作特点
1.邹忌进谏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请你赏析文本的讽谏艺术。
明确:(1)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邹忌将“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强的说服力。(2)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语言委婉含蓄,容易让人接受。邹忌没有直言齐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3)讽谏有针对性,设身处地地为齐威王着想。邹忌针对“王之蔽甚矣”的现实和齐威王希望修明政治、兴利除弊的愿望进行讽谏,让齐威王欣然接受。(4)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说服力。邹忌在讽谏时,连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
2.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你做简要分析。
明确:(1)本文采用了“三叠法”。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2)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手法。(3)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22 出师表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目标导学三:把握重点,理清脉络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是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目标导学四: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
明确:文章开篇以蜀国形势谈起,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这种情况下,“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治国主张。
“益州疲弊”是指蜀国在“三分”中处于不利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做准备,主要措施有:①跟吴国通好;②加强内政建设;③平定南方的叛乱。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
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合情合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3.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希望能勉励后主。
目标导学五:赏析表文,学习写法
本文是如何把议论、抒情和叙事融为一体的?
明确: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目标导学六:拓展延伸,展示个性
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明确: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
小结:《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之恩,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教学反思:
23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三、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总写: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泪沾衣裳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咏雪——奇异瑰丽 比喻、细节描写
送别——依依离情 夸张、渲染、留白
第2课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中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辛弃疾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他的词,来看看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词到底有何相似与不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目标导学二:《过零丁洋》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
2.赏析诗句,把握情感与主旨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目标导学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及诗歌体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2.品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共写了三层。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2)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3)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4)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
北固亭有怀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过零丁洋叙事步入仕途,起兵抗元
国家危难,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抒情——舍生取义,名垂青史忧国之痛
为国捐躯
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写景 山:峰峦如聚(视觉)
水:波涛如怒(听觉)
怀古抒情 望:西都
意: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主旨议论 兴、亡 百姓苦
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剑川县甸南二中
李显峰
第四篇:学前班下册教案
1、30以内的顺数
活动目的:
1、复习、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2、让幼儿专心数数,能点数至30,理解十位和个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数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重点
让幼儿专心数数,能点数至30,理解十位和个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活动准备:
1、贴水小花30朵,贴水星星33颗。
2、幼儿六人一组,每组一副扑克牌呢、30个小棒。
3、学具 :作业纸、铅笔若干;写字本、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飞机,复习1-20以内的点数。
玩法:根据教师报出的数量,集体点数。如:每10名幼儿“坐上”一架飞机。音乐响起,幼儿开启飞机,音乐停,游戏结束。
二、教师演示:“数小花”,学习点数1-30.教师逐一在黑板上出示小花,幼儿跟着一起点数。从1数到30。要点:
1、教师出示小花时,注意每10朵一排,每排要对整齐。以便幼儿区分几十几。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20再添1朵是多少。29添1是几十。分组操作,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1-30.学生六人一组,每组30根小棒,教师请每位学生点数出5根小棒,拿在手上。每组学生依次轮流放出一根小棒在桌面,并集体点数小棒的数量。
要点: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每10根小棒一排进行点数。教师演示:数星星,学习用数字表示11-30.(1)教师在黑板上边摆出12颗星星,边与学生一起点数,并出示数字12.小结:左边的1表示1个十,右边的2表示表示2个一,读作:12.同样的方法学习13-19,21-29.(2)教师在黑板上边摆出20颗星星,边与学生一起点数,并出示数字20.小结:2个十是20(板书),同样的方法学习30.分组操作,巩固认读30以内的数字,进一步提高点数的能力。每次由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30的数字,学生读出该数字,再摆出相对应数量的扑克牌。并说说表示几个十,几个一。
活动延伸:
以上下楼梯的形式:数数楼梯多少级,每天数数班上的人数等,逐渐帮助学生巩固30以内的点数,并慢慢掌握50以内的点数。
2、复习20以内的群数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群数,巩固掌握以2或5为单位分群,并按群计数。
2、发展目测数群的能力。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体验数数的乐趣。教学准备
1、萝卜卡片20个,供学生点数的小拼花玩具、小棒、小星星等若干。
2、学生用书、铅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以小兔拔萝卜的情景导入,教师每次随意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数量的萝卜图片,让学生一起数数小兔拔了多少个萝卜。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
2、探索活动
“怎样数最快”,复习以2或5为单位的分群数数。
指导语:小兔子们要进行种花不是比赛,看看谁种得又快又准。学生分别尝试用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的方法,在桌面上摆出20朵小花。
小结: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把物体按2个2个一群或5个5个一群进行数数的方法叫群数,2个2个地数比1个1个地数快,5个5 个地数比2个2个地数更快。
要点: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以保证群数的正确性。
3、游戏“狐狸和兔子”,巩固群数的方法。
玩法:音乐起,学生扮演小兔,每次音乐停,选一学生扮演狐狸,用群数的方法捉出20只兔子。集体再用群数的方法检查验证。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数班上的人数,课桌椅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50以内的群数。
多种方法的分类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3、发展动手操作、判断与经验交流的能力。活动重点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活动难点 掌握多种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活动准备:
1、红色的正方形、长方形积木,绿色的正方形、长方形积木若干,记分牌一个。
2、形状标记、颜色标记、大小标记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以熊哥哥和熊弟弟邀请小朋友一起来进行积木比赛的情景导入。集体讨论,找出积木的不同特征。
提问:
1、我们来看看有那些不同的积木要分。(红色的、黄色的、正方形、长方体。。)
提问:
2、小朋友把一堆积木分类,并讲出分类的标准:按颜色特征来分(出示颜色标记),按形状特征来分(出示形状标记),按大小特征来分(出示大小标记)都可以。
3、竞赛游戏:小熊分积木,巩固按物体的不同特征把物体分成两类。
规则(1):学生四人一组,按老师出示的分类标记进行分积木比赛,第一名的加3分,第二名 的加2分,第三名的加1分,其他的不加分,最后按总分评出名次。
规则(2):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轮流请一名学生出来堆积木进行分类,四组抢答,说出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答对的加1分,最后按总分评出名次。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中,对动物,交通工具、水果等从不同的特征、范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
多种方法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
1、巩固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进一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体验应用分类知识的乐趣,养成有序活动的良好行为习惯。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服装、玩具。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指导语:小猴子的商店要开张啦!里面可多东西买啦!我们一起帮小猴子把这些东西分类摆好吧
2、教师演示:“服装专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教师出示服装,引导学生比较服装之间的差异,提问:“这些服装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从服装的款式、颜色、布料、季节性等方面加以比较。(2)教师示范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要点: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服装一共有几种颜色,就要把服装分成几类。如红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
学生操作,巩固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分类,如:按季节分类、按款式分类、按材料分类等。
要点: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服装一共有几种颜色,就要把服装分成几类。如红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蓝色的一类;;;;;
4、分组活动:开商店,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到“水果专柜”、“服装专柜”、“玩具专柜”,先小组共同讨论分类的标准,一共可以分成几类,再进行分类,最后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每次介绍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它的专柜进行分类,反复练习。
活动延伸:
让家长配合,让学生参与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桌、玩具柜等等,以巩固掌握从不同特征、范围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二次分类
(一)教学目标
1、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再按另一特征把已经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尝试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操作的兴趣。教学准备
1、选择大小不同的红、黄颜色的两款玩具,数量与幼儿数相同。教学过程
1、游戏:“大风吹”,复习大小形状、颜色的特征。
幼儿人手一个玩具,说说玩具的特征,如:红色的拼花,蓝色的积塑等。老师每次发出不同的指令,如:大风吹,吹起积塑、吹起红色的拼花、吹起黄色的拼花等。拿着相应的玩具的学生就在场地四散跑,师生一起检查,游戏反复进行。
2、游戏:“玩具”回家,学习物体的二次分类。
(1)互相观察同伴手中的玩具,提问:“玩具太多了,我为玩具建立了两座房子,想一想这些玩具怎么分进两座房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进行讨论,个别回答。
(2)教师选择一种分发进行游戏,如:“玩具玩具快快回家,拼花,积塑各自回家,”学生按手上玩具的种类特征分成两组。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将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玩法,如:“拼花拼花快快回家,大的、小的各自回家:积塑积塑快快回家,大的、小的各自回家。”两座房里的学生再按大小特征分成两组。
3、教师小结:可先将玩具按种类分,再按大小分,也可按大小分,再按种类分,还可以先按颜色分,再按种类分。
要点:游戏反复进行,从教师发指令过渡到由学生发指令,让学生巩固图形的二次分类。
3、学生操作:分玩具,尝试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 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一堆玩具,尝试自己确定分类的特征,对玩具进行二次分类。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如:先按大小分两份,再按颜色分两份。
活动延伸
在区分活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玩具、图案,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按自己确定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进一步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 的两个层次特征。
5、二次分类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再按另一特征把已经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讲述分类的结果,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鱼儿教具若干,不同颜色的水草、不同大小的珊瑚等教具若干。
2、大小、形状不同的西瓜小图片人手一张。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指导语:水族馆要开张啦,里面有许多可爱的鱼儿、水草、珊瑚,我们一起把鱼儿放进不同的鱼缸里吧!
2、小组操作:“鱼儿专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1)教师出示鱼儿的教具,引导学生比较鱼儿之间的差异,提问:“这些鱼儿有那些不一样》”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分类的标准,最后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
要点:引导学生用语言分别说出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先按什么标准分,再按什么标准分。
用同样的方法把水草和珊瑚进行二次分类,加以练习与巩固。
2、游戏:“切西瓜”复习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
玩法:大小、形状不同的西瓜小图片人手一张,围成圆圈,师生一起念儿歌:“切西瓜,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教师发出指令:“大的一半,小的一半。”学生根据手中的西瓜,按要求分成两半,分别围成圆圈,师生继续念儿歌“切西瓜,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 师发出指令:“圆圆的一半,圆圆长长的一半。”学生根据手中的西瓜,按要求分成两半。
要点:游戏可过渡到由学生发出分类的指令,也可以更改为切苹果、切杨桃等,让学生反复练习。
活动延伸
在区分活动中,教师增加各种可以多次分类的实物,图片,也可以提供各种图形片、二次分类板,让学生根据各种标准进行二次分类,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多次分类的经验。
7、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巩固并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2、幼儿能通过感观、听觉神经系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养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的分解。游戏《拍手,对数》
1、嗨!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
(凑7)老师先拍手,小朋友拍手次数与老师拍手次数加起来是7,如老师拍3下,幼儿拍4下;老师拍2下,幼儿拍5下;老师拍4下,幼儿拍3下;
„„
合起来凑成6、5、8、9、4等同上法。
2、出示练习:填数,要求幼儿很快说出10的分解。
二、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
1、游戏《开花》
教师: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开心吗?(开心)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再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子叫《开花》老师这里有许多花骨朵,如果小朋友答对了题,花儿就开了。幼儿问:花儿,花儿,你开吗? 教师答:我要开,我要开,答对题目我就开。出示课件口算:让幼儿算10以内数的加减算式4 + 6= 5 +3 = 6+3= 2 + 8= 等。(教学过程可面向集体进行,也可面向个别幼儿进行)
出示图片: 看图写算式做一做
2、游戏《送礼物》
教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很好,现在我想奖励你们,送给你们 一些礼物。教师面对幼儿共拿了7颗糖果,给了幼儿3颗糖果,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颗糖果?
幼儿:老师手里共有7颗糖果,给了我3颗,现在老师手里还有4颗糖果,7-3=4 此类游戏可重复进行,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教师总结并结束教学。
四、课后延伸:让幼儿在课后,根据自已生活编一些数学题
8、复习“>”、“<”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和“<”,能准确区分“>”和“<”。
2、比较两组数量的大小,会运用“>”和“<”表示,知道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两名学生一份操作材料:1-10的扑克牌,“>”和“<”。
2、“>”、“<”标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和“<”
教师出示“>”和“<”,并尝试让学生用手部动作来表示。
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演示活动:扑克牌比大小,巩固“>”和“<”的含义。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教师与学生分别出示一张扑克牌,全班学生讨论使用“>”和“<”,对两张扑克牌进行比较从而巩固理解“>”和“<”的含义。(可反复进行多次)
1、教师演示:“快乐的小动物“,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教师出示教具图片(两只鸭子、四只小猫、六只小狗),引导学生运用“>”和“<” 比较三组小动物的数量,发现4大于2,4又小于6,理解数字大小的相对性。
2、游戏:“扑克牌”,巩固运用“>”和“<”比较两组数量的大小。
玩法:学生二人一组,每人一套1-10的扑克牌。两人轮流随意出一张牌,然后进行比较,正确摆放“>”、“<”,点数大的学生可以拿走点数少的扑克牌,点数相同每人各拿走一张,最后扑克牌多为胜利。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接龙数字卡如:6>,3<
等,让学生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运用“>”和“<”进行比较的知识。
9、复习“>”、“<”和“﹦”
活动目标:
1、提高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2、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会运用“>”、“<”和“﹦”表示。
3、锻炼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得数是0-10的10以内的加减算式条人手一张,摸箱一个,记分牌一个。活动过程:
1、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玩法:老师扮演老狼,每一次出示一张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条,幼儿进行计算,结果等于几,就说几点钟。当结果等于0时,“老狼”马上去捉小动物,幼儿马上原地蹲下躲避。被捉到的幼儿当老狼,游戏重新开始。
2、分组竞赛,学习运用会运用“>”、“<”和“﹦”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
学生分成两组,各组请一名学生出来在摸箱中各抽出一道题目,帖在黑板上。两组学生分别算出本组的题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 “>”、“<”和“﹦”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教师记录各组的累计得分,得数大的一组加一分,得数相等时两组都不加分,以得分多一组为胜利。
3、游戏:“找朋友”,巩固运用“>”、“<”和“﹦”比较两组式子得数的大小。学生每人手中持一道题目,唱着歌曲《找朋友》找到一名好朋友两两相对,算出相互算式答案进行比较,然后走进教室中画好的相应图案中两两相对。每次由老师检查后,游戏再重新进行。
11、比较远近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远近的概念。
2、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
3、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远”“近”的概念来进行表述。活动准备
1、狐狸、小白兔、小灰兔图片,数棒,沙包、老虎、小猪等。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狐狸和兔子”。、,感知距离的远和近。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只狐狸,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提问:“小朋友,你猜猜那只兔子会给狐狸捉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离狐狸近的那只兔子会被狐狸捉到,远的那只容易逃跑)
2、跳远比赛,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远近。
每次请两位学生出来站在同一直线上立定跳远,集体判断哪一位跳得远,哪一位跳得近。
3、扔沙包比赛,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
每次请三位学生出来站在同一直线上向前扔沙包,并在沙包落地的地方做好标记,提问:“这三个小朋友谁扔得最远,谁扔的最近?
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移动小脚来测量距离的大小。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主人翁(笔、小绳子、积木条等)测量。
4、小组活动:“迷迷转,停一停。“睁开眼睛看看谁离红旗比较近,谁离红旗比较远。
要点:引导学生每次共同商讨使用同一测量物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自己为起点,向红旗作直线测量,注意测量物的首尾相连。活动延伸:
发动家长接学生回家时每天走走不同的路线,并引导学生说说那条路近,那条路远些。
11、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初步理解物体的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有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天平积木 苹果 南瓜(一个)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把物品放在桌上,让几位同学上来,把物品放在手里,感受 一下哪种物品轻?哪种物品重?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学习“比较轻重”。
2、接力赛:“浇花”,感知物体的轻重。
学生分四组进行接力浇花的比赛,在起跑线上用水桶装满水(以积木代替),运到前方花丛处,倒出水浇花,再提空桶返回,交给下一位学生接力,以完成的先后评出名次。
2、分组活动,通过掂、提的方式比较物体的轻重。
(1)提供两块大小一样的积木,一块是木的,一块是海绵的,让学生掂一掂,区分轻重。
小结:大小一样的两个物体,材料不同,轻重也不同。(2)提供两块积木,一块大,一块小,让学生掂一掂,区分轻重。
小结:材料相同的两个物体,大小不同,轻重也不同。
3、演示活动,尝试用天平秤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师演示天平秤,把一个苹果和一个南瓜放在天平称上,南瓜一端往下沉,苹果一端往上翘。让学生观察那边重,那边轻,从而检验物体的轻重。
②再称南瓜和白菜
教师把南瓜和白菜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天平一直保持平衡。说明白菜和南瓜一样重。
③依次称出不同物品。教师小结。
3、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根据小动物们在天平谁重?谁轻?并按从重到轻在()里填上序号。教学小结
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天平的状态,比较物体的轻重;观察图示,运用推理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2、看点图列式计算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看图自编应用题。
2、学习观察点图列式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图画6幅,大塞子1-6数字、“+、—、=”。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教师一边拍手说:“小朋友,告诉我,1加3等于几?”幼儿也边做动作边回答,“老师,我告诉你,1加3等于4.”其他的加减运算依此进行。
2、游戏:大家来编应用题,复习看一副图编加法、减法应用题。玩法“在黑板上布置6幅10以内加减运算的图,并编上1-6号,每次请一名学生上来,掷,掷到数字几,就按第几幅图的内容编应用题,要点:引导学生确定图中植物、动物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启发“减少了“可以用”抱走了,拔走了„„“表示,用”还剩下几个“来提问题。”多了“可以用”又来了、又飞来了、又走来了„„“表示。提出问题时可以用:一共有几只、一共有几条„„”来表示。
三、演示活动,学习看点图列式计算。
1、出示点图卡 ● ● ● ○ ○
提问(1):点图卡上有几个点子?合起来一共几个点子?(2):两种点子合起来是多了还是少了?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演示讲解:● ● ● ○ ○
3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合起来是5个点子。列式:3+2=5 要点:教师反复出示不同的加法点图卡,让学生集体、个别进行看点图列式计算。
2、出示点图卡○ ○ ○ ○ ○ ○
提问(1):点图卡上有几个点子?○ 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说说这幅图卡的意思吗? 演示讲解:○ ○ ○ ○ ○ ○ 5个点子去掉3个点子,还剩2个点子。
提问:点子多了还是少了?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列式:5—3=2 要点:教师反复出示不同的减法点图卡,让学生集体、个别进行看点图列式计算。
四、游戏:“小小魔术袋”,巩固看点图列式计算。
玩法: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敲鼓,鼓声响起,学生开始传魔术袋,当鼓声停时,手拿魔术袋的学生可以从魔术袋里抽出一张点图卡列式计算,正确的奖励小红花。为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气氛,可以允许回答过的再争取。
学习四等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3、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体验四等分的含义,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活动难点
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蛋糕、各种几何图形、四等分图片。
2、学具:没组放有小蛋糕、几何图形若干。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小熊分豆干”,复习二等分。
提问:“小熊想把豆干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的两份叫二等分。
2、教师演示“小熊分蛋糕”,学习四等分。
师:小熊要把蛋糕分乘一样大的四部分,该怎样分呢?
(一)实物等分 请幼儿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教师小结使幼儿明白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部分叫四等分。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二)图形等分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几何图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四等分呢?”引导幼儿把几何图形四等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分法。
3、教师总结几何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对四等分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4、教师示范四等分蛋糕。
三、学生操作:分图形,尝试不同图形的四等分。
(1)提出要求: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折成四分,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四份?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3)学生示范不同的分法。
要点:(1)教师引导学生以重叠比较的方法验证一下分开的四份是不是一样大。
要点(2):引导学生感知,分出来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图形小,从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部分大于整体,整体小于部分。
三、活动延伸:
在图形、物体四等分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吧一堆物品按数量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14、人民币的使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活动重点
进一步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角、为计量单位的纸币,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活动难点
提高同时使用纸币、硬币进行换算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若干,1元、5角的硬币若干。
2、铅笔、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游戏:那张硬不见了,进一步巩固对硬币面值的区分。玩法:教师把各种面值的硬币有规律的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记住排列的顺序,几分钟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随意拿走一张纸币后,让幼儿观察,说说那张硬币不见了。
2、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巩固对纸币面值的区分。
玩法:教师把各种面值的纸币贴于四周,学生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但学生听到指令“摸摸×元(角)跑回来!后,跑到相应面值的纸币前摸一摸,跑回教师面前:“我摸到×元(角)跑回来!”同时,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摸错。
3、游戏:“击鼓传箱”,学习计算一组“纸币”的总值.玩法: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听音乐传装有人民币的纸箱,音乐第一次停,手持纸箱的学生从中摸出一张纸币,音乐第二次停,手持纸箱的学生从中摸出一张纸币,集体一起计算两名学生手中的纸币一共是多少钱。答对后,游戏继续开始。
要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音乐停几次来确定一组钱币的数量,从而增强学生计算纸币的能力。
4、幼儿操作活动:“小银行”,提高纸币的换算能力。玩法:幼儿4人一组,每组提供纸币、硬币若干,教师说出一个价钱,幼儿操作纸币与硬币进行凑钱,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每组可在集体中演示自己的换算方法。
15、认识整点和半点
活动目标:
1、复习看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知道整点、半点时时针分别指向哪里。
2、巩固记录时间的方法。
3、了解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作息,养成每天准时到校的良好生活习惯。活动重点:
复习看时间的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活动难点:
巩固记录时间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大钟面1个,各种记录时间的字条,如3:00、9:30等,魔术袋一个。活动过程:
1、歌曲:《小闹钟》,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引出课题。
2、演示活动,复习记录时间。
(1)出示钟面“7点钟”,提问:我们要把钟面的时间记录下来,应该怎样记录?
个别学生演示,教师说明: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写7,右边的数字写两个0,读作7时。(2)出示钟面“12点30分”提问:我们把钟面的时间记录下来,应该怎样记录?
个别学生演示,教师说明: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写12,右边的数字写30,读作12时30分。
提成记录要求:记录的时候,记录时,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巩固记录时间的方法。玩法:教室四周贴上各种记录时间的字条,学生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当学生看到教师的钟面时,集体说出“摸摸×点跑回来!“后,跑到相对应的纸字条前摸一摸,跑回教师面前:“我摸到×时×分跑回来!”同时,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摸错。
4、游戏:“小小魔术袋“,复习拨出整点和半点的钟面。游戏:“小小魔术袋”,巩固看点图列式计算。
玩法: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敲鼓,鼓声响起,学生开始传魔术袋,当鼓声停时,手拿魔术袋的学生可以从魔术袋里抽出一张记录时间的字条在根据字条的大钟面拨出相应的时间,全班学生读出钟面时间,检查与字条上记录的时间是否一致,游戏继续开始。
要点:提示整点时,分针(长针)指着12,时钟(短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点时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点半钟。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中投放记录整点和半点的小卡片及小学生一天生活的图 片,让学生通过玩配对游戏,既能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又能巩固时间的知识。
16、一年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月个月,知道一年四季的划分。
3、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活动准备
1、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
3、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学生操作用书。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小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个?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 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17、一年里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年四季的划分。
2、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活动重点:
知道一年四季的划分。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一年里每个月的主要节日,进行系统的归纳。活动准备
1、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
3、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学生操作用书。活动过程:
1、学生通过看月历牌,巩固认识大月和小月,归纳一年里学过的主要节日。
(2)学生每人看月历牌,从一月起,数出每月各有几天,并判断讲出该月是大月和、小月、还是平月、闰月。
(3)学生翻看每一个月历牌,集体复习归纳一年里学过的主要节日:一月一日元旦、二月有春节、三月八日妇女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一日劳动节、六月一日儿童节、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八月一日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十一月感恩节、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要点:帮助学生复习每个节日的主要意义及人们的庆祝活动。观察图片:“春夏秋冬“,复习四季的划分。(1)看图讲述四季的特征,(2)复习四季的划分:3-5月称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的2月为冬季。活动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月历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令,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知道这四个节令是春夏秋冬的开始。
17、运动方向
活动目标:
1、复习上下左右的空间方位,辨别物体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的运动方向。
2、按照运动方向指示作出相应的反应,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活动重点
按照运动方向指示作出相应的反应,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活动难点
按照运动方向指示作出相应的反应,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活动准备
1、“→”标记一个(大的)
2、学生用书、铅笔。活动过程:
1、游戏:“小指挥”,复习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玩法:学生一起念儿歌:“小指挥,真神奇。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如:指指上,指指左等。
2、游戏:“箭头标记”,复习巩固向前、向后等运动方向。玩法:学生四散站好,一起读儿歌:“箭头标记真好玩,不同摆放不同方向,”教师在黑板上旋转箭头标记,学生说出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如:“从左往右”,教师继续发出指令,“从左往右螃蟹走。”学生就按相应的运动方向模仿动作。
3、讨论活动,让学生判断其运动方向。如:火箭发射、瀑布、落叶、荡秋千、倒车、电梯等。
4、游戏:“遥控汽车”,巩固对不同运动方向的认识,训练灵敏的反应能力。
玩法:请小朋友扮演遥控汽车,按照教师遥控的指令运动,如;向前行驶,倒车,右转弯,左转弯,上坡,下坡等。活动延伸:
运动方向的方位概念,需要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的体育活动、整天生活的组织,给予学生不同方向的动作提示进行感知强化。
18、量的守恒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建立量守恒的概念。
2、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活动重点
建立量守恒的概念。活动难点
建立量守恒的概念。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人2个,图片一张。
2、每组提供人手一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瓶子,量杯一个。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节,引发幼儿的思考
1、教师讲述自编情节:“一天小熊和小狗拿着瓶子去猪妈妈的商店去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现猪妈妈卖出的一斤油不公平”,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装水,请幼儿观察。
2、讨论:猪妈妈卖给小熊和小狗的油是一样多吗?
(二)通过实验,感受容积的守恒
1、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小熊和小狗的油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
(1)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相同大小的杯子,装有相同容量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请幼儿实验。(2)讨论:将瓶子中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3)讨论:猪妈妈卖出的油公平吗?为什么?
2、理解“守恒”的概念
1)每位幼儿选一个瓶子,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教师在幼儿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水。
(2)比较讨论:杯子中的水一样多吗?
(3)实验:请幼儿将杯子中的水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
(4)小结:小朋友杯子中的水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朋友瓶子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比多少”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片,请幼儿指出:哪两杯水一样多?哪两杯水不一样多?为什么?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量的守恒,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量杯、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刻度,丰富相关的知识:量杯可以用来量水、沙、米等一些不能数的东西的多少,特别是小朋友们生病时喝的药水,不能喝多了,也不能喝少,所以,我们都是用量杯量出准确的分量来。
19、数学知识的运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排序、统计等数学知识。
2、了解小学生一天的生活作息,进一步发展时间观念。活动重点
复习巩固排序、统计等数学知识。活动难点
复习巩固排序、统计等数学知识。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小选票和统计表。
2、五张椅子,红、黄、蓝、绿、紫的飞机图片各一张。活动过程:
1、优秀值日小组评选活动,复习统计的知识。(1)教师提出评选条件,每组派代表进行自我介绍。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小纸条,请小朋友在纸条上写出优秀值日小组的序号。
(3)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统计表,教师逐一读出学生的选票,学生分别在自己的统计表上作登记,最后评出优秀值日小组第一、二、三、四、五名。
要点:提示学生认真听教师的每一张选票的组号,在统计表上相应的小队后面画一个“√”,记录以后再数出有几个“√”,写出票数,最后评出优秀值日小组的名次。
2、游戏:“坐上我的小飞机”,复习巩固统计表、排序的知识。教师:每一组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小朋友,没有得到好名次的小组也不要气馁,老师请你们玩一个游戏。
玩法:教室前方摆5张椅子,椅背上分别贴上红、黄、蓝、绿、紫的飞机图片。学生唱着歌曲《小飞机》自由在教室内做开飞机的律动,音乐停,学生随意在相应颜色的飞机后排队,“坐上小飞机”。教室提问:“坐上我的红飞机,数数一共有几个?”该组学生通过报数,回答总人数。提问(2):“坐上我的绿飞机,谁是第三个小朋友?”该组学生通过报数,回答问题,答后游戏继续开始。
1、观察课程表,了解小学生一周的学习生活。
教师:小朋友,小飞机把我们带到了小学,我们一起翻开学生用书第24页,看看小学生一周的学习生活。
提问(1):请仔细观察小学课程表,说一说小学生每周上几天课。提问(2):数一数,上午上几节课,下午上几节课? 提问(3):看一看,说一说星期几的第几节是什么课。活动延伸:
教师可根据当地小学生上课的实际时间,让学生了解每一节课的上课、下课时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教案
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B Let’s talk
教学目标
1.理解对话大意;
2.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对话; 3.学会运用It’s time to „
4.理解短语get up ,go to school ,hurry up的意义 重点
理解对话大意,在情景中运用It’s time to „ 难点
区分It’s time to „和It’s time for „的用法 教具
单词卡、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 Warm-up 1.转盘游戏
二. Presentation 1.时钟游戏
2.引出4:35的手势。师:What time is it ?引导生答:It’s 4:35 ,School is over.T: School is over.Where do you go? Ss: We go home.由此引出It’s time to go home.3.呈现起床照片,T:What time do you get up ? What time do you have breakfast? 4.What about Mike?听录音,回答问题。
5.观察图片,播放录音前提问:What time does Mike get up ?由此引出更多的时间。
6.板书It’s time for „学生造句(Pair work)板书It’s time to „同桌相互交流,讨论两者区别 7.生看图,听录音并找答案
It’s 6:30.It’s time to_____.It’s ____.It’s time to go to school.It’s ____.It’s time for_____.8.跟读录音、齐读 9.Group work 组长带读、齐读、个人读、角色扮演 三. Consolidation 1.听录音,补全对话
2.准备时钟,师:What time is it ?学生用It’s time to „和It’s time for „说出该时间相应的活动。3.开火车游戏。
4.巩固练习:Look and match ①6:30 a.m.②7:00a.m.③7:20 a.m.④12:05p.m.⑤3:40p.m.⑥4:00p.m.⑦9:00p.m.It’s time for breakfast.It’s time to go to school.It’s time for lunch.It’s time to get up.It’s time to go to bed.It’s time for PE class.It’s time to go home.四. Summary 五. Homework 听B Let’s talk录音2遍,并读3遍。六. 板书设计:
Unit 2What time is it Part B Let’s talk
It’s ____.It’s time to_____.Breakfast is ready.Hurry up!
What time is it ?
It’s ____.It’s time to/for_____.教学后记
学生对图片敏感,对转盘游戏非常感兴趣,小组合作比较顺畅。
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B Let’s lean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四个动词短语:get up ,go to school ,go to bed ,go home.2.运用It’s time to描述作息时间和活动。重点
能听,说,认,读四个动词短语和It’s time to 句型 难点
区分It’s time to „和It’s time for „的用法 教具
词卡,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 Warn up 1呈现Let’s talk情景,角色扮演对话 T:What time does Mike get up? S:6:30a.m.T:what time does Mike go to school? S:7:30
2.师指Mike ,Mike is a good student.你们想重点他的日常生活吗?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呈现B Let’s learn 二 Presentation 1.出示P1:T:What time is it ? Ss: It’s 6:25.T :Is it time to go to school? Ss : No.T :It’s time to get up.板书get up,学生跟读,并引导生说:It’s 6:25.T :Is it time to get up.2.呈现Mike背书包的情境,显示时间为7;30.T:Does Mike go to school or go home ?引导生答:It’s 7:30.T :Is it time to go to school.板书 go to school 3.同样方式教go home ,把go home ,go to school引入It’s ____.It’s time to_____.4呈现图片go to bed,贴出词卡,用句型描述.It’s 9:00.It’s time to go to bed.并谈谈各自的休息时间。
5.听录音,做动作,表演四个词组。6.将A Let’s learn 板块短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同时板书It’s time to „和It’s time for „的不同。
7.Group work(Simon says 游戏)三.Consolidation 1.师出示一份作息表,提问学生,运用It’s ____.It’s time to/for_____.描述。
2.看动作,说短语游戏。3.巩固练习:
It’s ____.It’s time to_____.It’s ____.It’s time to_____.It’s ____.It’s time to_____.四.Homework 1.绘制作息表,用句型It’s ____.It’s time to/for_____.表达,并与同学交流;
2.读所学四个短语五遍。五.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B Let’s lean
6:30 get up It’s 7:30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4:00 go home 9:00 go to bed 教学后记:
在区别It’s time to „和It’s time for „的用法时,学生在练习操练中基本掌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B Read and write
教学目标
1.能在图片帮助下读懂句子,并完成选择图片。2.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按意群来朗读句子。3.在有意义的语境下书写核心句型。重点
在图片帮助下读懂句子,按意群来朗读句子。难点
理解Just a minute 的意义。教具
教学光盘,模拟时钟 教学过程 一.Warn up 1.Sharp eyes 2.猜时间,遮住一半时钟,用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to/for..来编创对话。
二.Presentation 1.出示read and number四个图片,先认真审图。What time is it ?It’s 2.播放录音。3.Group work 四人齐读、理解并讨论大意、交流意见 4.校对答案
5.模仿录音跟读,按意群来朗读句子。
6.根据Look and write,出示示范对话,Ss看图描述。板书What time is it ?It’s...提醒句子开头首字母要大写。7.Pair work 画时间并完成书写句子
8.听录音,完成Listen and number 三.Consolidation 1.完成Look and match部分,小组讨论,订正答案。2.Enjoy a song :It’s twelve o’clock 3.Story time 4.巩固练习(根据作息表,完成句子,作息表略)It’s eleven o’clock, It’s time for_____.It’s ____.It’s time to go to school.It’s ____.It’s time for lunch.四.Summery 五.Homework 画钟表,用It’s ____.It’s time to/for_____.口头表达,并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B Read and write
Hurry.Let’s go.Just a minute
What time is it ?
It’s ____.It’s time to/for_____.教学后记:
在图片帮助下读懂句子,学生能完成选择图片。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按意群来朗读句子。
Unit 3 Weather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听懂、会说Part A、B 中Let’s talk、Let’s learn中呈现的对话,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能听、说、读三会单词:cold, cool, warm, hot, sunny, windy, cloudy, snowy, rainy。能在四线三格上正确书写四会单词:arm, car, card, ball, tall, wall,学习字母组合ar、al的发音和句子Is it sunny ? Yes, it is.No, it isn’t.3.理解Let’s play部分的内容,会说Let’s chant,会唱歌曲《Thunder》。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然拼音法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教会学生记忆单词的进一步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用音节的方式记忆单词。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对话,扮演天气预报员,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介绍描述天气的一些单词和句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地球的优秀品质。2.通过画画、唱歌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运用天气知识来做事情,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和转换思维的习惯,培养世界意识。
第一课时A.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cold, cool, hot, warm, weather五个单词;
2.能熟练地运用功能句:It’s„in来介绍不同地方的天气状况。重点
能听说读写cold, cool, hot, warm, weather五个单词 难点
运用功能句:It’s„in„ 来介绍不同地方的天气状况 教具
教学光盘,图片,单词卡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创设情境:It’s warm today.(指窗外)So we wear T-shirts.Tomorrow I want to go to Beijing.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Let’s watch
a weather report.播放A Let’s learn.2.展示一位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员,T:Look!Do you know him/her? Yes, he/she is a weather reporter.呈现生词图片。二.Presentation 1.Teach the now word: weather.Ss看图并跟读单词,板书weather,强调th发音。
2.展示中国地图,指着四个地点依次问:Where is it? 引导生答:It’s Harbin/Beijing/Hong Kong/Lhasa.呈现哈尔滨天气图,T:Is it hot in Harbin? Ss: No, it isn’t.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Ss: It’s cold in Harbin.板书It’s„in„并结合动作教学单词cold.3.师做扇扇子的动作,并说:I’m in Hong Kong now.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ong Kong? Ss: It’s hot in Hong Kong.板书hot,注意t的尾音。4.呈现北京、拉萨天气景观图,比较各图,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板书warm、cool, 比较两词的词义。
5.Group work: 组长带读、齐读,结对读,个人读 三.Consolidation 1.出示卡片,开火车式读单词。2.大小声游戏
3.Let’s play, 并pair work 组织对话。4.练习: 四.Homework 听录音,跟读单词五遍,自己读3遍;
完成同步练习Unit3 A.Let’s learn部分 板书设计:
Unit 3 Weather A Let’s learn
cold cool warm hot It’s„in„
教学反思:
利用画中国地图方式展示北京、哈尔滨、香港、拉萨四个城市的天气状况,学生好奇心较强,在以后教学中,应多应用简笔画辅助教学。
第二课时A.Let’s talk
教学目标
1.理解对话大意;
2.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对话
3.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Can I go outside/have some soup? 来征求对方许可,并用Yes, you can./No, you can’t.重点:
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对话,能在情境中运用句型:Can I go outside/have some soup? 来征求对方许可,并用Yes, you can./No, you can’t.难点:
can/ can’t 的用法 教具: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T: What time is it? What classes do you have today? Can you go to the playground? 二.Presentation 1.师引导生观察图片,引出话题weather。It’s time for lunch.Mike want to play outside.He asks his mother for permission.What did his mother s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outside? 2.展示图片并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引导生答:Two.They are Mike and his mother.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and the food.强调weather发音。
3.播放录音前提问:What did Mike say? 引导生答:Can I go outside now? 师板书句型,并提问:Why didn’t his mother allow him to go outside? 观看动画后,引导生答:It’s cold outside.与此同时引出上节课所学的四个描述天气的单词。
4.What else did Mike ask? Can I have some soup? Oh!His mother said “yes, you can.并板书。三.Consolidation 1.Ss 完整听完一遍对话录音后,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Pair work 角色扮演 3.出示Let’s play 图片,引导生用Can I go outside/have some milk? Yes, you can./ No, you can’t.进行操练。
4.Exercise 看图,选择正确的答句,图略()1.Can I go outside?
A.Yes, you can.B.No, you can’t.()2.Can I have some rice? A.Yes, you can.B.No, you can’t.()3.What time is it?
A.It’s 7:30.B.It’s 6:45.四.Homework 听A Let’s talk 录音3遍,并模仿跟读。板书设计:
Unit 3 Weather A Let’s talk
Can I go outside/have some soup?
Yes, you can./No, you can’t.教学反思:
该节课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积极主动,课堂上,学生学会分段朗读和背诵。
第三课时 A Let’s spell
教学目标:
1.能够感知并归纳ar/al 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2.能够读出符合ar/al 发音规则的单词 3.根据单词读音拼写符合ar/al 规则的单词 重点:
总结归纳ar/al 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难点:
读出符合ar/al 发音规则的单词 教具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Free talk 二.Presentation 1.出示小汽车的卡片,T:What’s this? Ss: It’s a car.板书car, ar用红色笔标记。
2.播放Let’s chant 回答:Where is the car? Ss: The car is on the card.The car is near the wall.板书card/wall, ar/al 红笔书写,强调al 的发音。
3.T:Can you draw a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 according to the chant? Ss: 根据歌谣内容在黑板上画墙、卡片、和小汽车的位置。T: What else can we see on the card? 引导Ss:A ball.板书ball, 红笔标记al。
4.T在黑板上上画一个球,并提问:It’s this a big ball? 引导生答:No, it isn’t.It’s a small ball.板书small.al标记,师出示篮球,问:What’s this? Ss: It’s a basketball.T: Who is playing basketball? 出示姚明图片,用手势比画姚明的身高,引出tall.5.播放歌谣录音,吟唱歌谣。三.Consolidation 1.Activity1:读一读,找一找(Read, listen and chant)2.Activity2 我会找规律
3.Activity3 我会读(harm, art, bark, dark, all, call, fall, hall等)
4.Activity4 Look, listen and write 四.Homework
读一读Let’s spell 里含有ar/al的单词,并找找还有哪些,与同伴分享。板书设计:
Unit 3 Weather A Let’s spell
card car wall ball tall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掌握课本A Let’s spell里出现的单词,学会区分两者不同发音部位。但学生对拼读新单词方面出现困难,因此,应加强学生的拼读能力。
Unit5 My clothes B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coat, shirt, jacket, sweater, shorts, socks.2.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ere are my new socks? What colour are they? White.就物品的位置和颜色等展开回答。
3.提醒学生养成及时整理个人物品的好习惯。重点:
单词coat, socks ,jacket , shorts.shirt, sweater,单、复数形式区分与应用。难点:
能熟练运用句型Where are my new socks? What colour are they? 就衣物的位置和颜色展开问答。教具:
衣物及颜色的单词卡片,配套录像;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教师使用上节课学生画的图画来引入对所学句型的巩固操练,Is this your skirt? Yes, it is.Is that your T-shirt? No, it’s not.2、学生以小组接力赛的形式,复习巩固单词的认读和拼写。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教师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
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学生说出学过的单词,教师指着图让学生观察,导出单词的复数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2、呈现Let’s find out.图片。T: Amy is going to Hainan.It’s hot in Hainan, what can she wear? Ss: She can wear her dress„
T: Can she wear the pants? What about the shorts? 谈话中出示图片教学shirt/shorts /socks 3.同法教学coat,sweater,socksw W w.x K b 1.c o M
T: T: Zhang Peng is going to Harbin.It’s cold in Harbin, what can
he wear? 教师问:“Where are the socks„?”让学生们到前面来指。当遇到学生们陌生的词,教师出示新词的复数形式,让学生读一读,强调结尾“s”让学生注意。
4.同法教学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衣物的图片和单词,引导学生体会“s”的意义。(jeans pants shorts socks shoes等词都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单数形式。而skirt等词则不同,指导学生理解)
5、pair work,就课文的图问一问、指一指。Step3.Consolidation 1.Group work 师提供两组场景:参加生日晚会和爬山。小组一起用英语讨论需要准备哪些衣物,最后完成一个衣物清单。并用句型:I want to wear my„来表达出来。
2.Exercise 根据图片或汉语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1.Where are the _____?(裙子)2.A:What colour is the_____?(衬衫)B:It’s _____.(蓝色的)3.A:Is this your _____?(连衣裙)B:No, it____.4.A:Whose_____(袜子)are these? B: My ____(爸爸的)Step4.Summery Step5.Homework 1.给家长读读今天所学单词 2.同步53页 板书设计:
Unit 5 My clothes B Let’s learn
coat shirt jacket sweater shorts socks Where are my new socks?
They are „
教学反思:
学生难以区分shirt/skirt,shorts/socks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对话大意;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够在情境中恰当运用核心句型就某物的主人展开问答。
2、能在语境中理解新词mine的意思,并正确发音。
3、能根据具体的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重点:
准确理解图和对话的内容,并掌握句型 Whose coat is it? It’s mine.Whose pants are those? They are your father’s.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做到语调自然,语音准确。难点:
能在语境中理解新词mine的意思,并正确发音。教具: 光盘、单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Let’s sing
歌后,教师出示自己的帽子进行free talk,复习what’s this ? What colour? Whose is it ? Is this yours? 学习新词mine.2、Guessing game(突破重点句型)
出现本册人物图片,盖住脸部,T: Look at the dress.Whose is it? S: It’s „
Step2.Presentation 1.Let’s find out.Are these Mike’s or Sarah’s? 2.Let’s talk 1)Talk about the pictures of let’s talk T: look at picture 4, who is the boy?(Sam, Sarah’s brother).How do you feel?(funny), Why?(The coat is big and long)Whose is it?(Let’s watch the cartoon.)2)教师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故事,理解内容。3)在看一边,边看边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跟读对话。4)齐读 5)Group work 小组朗读,角色扮演 Step3 Consolidation
1)Let’s find out(Are these Mike’s or Sarah’s?)A: Whose hat is this? B: It’s Sarah’s.A: Whose pants are those? B: They’re Mike’s.2)Exercise ①补全对话
Sara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lease.O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s mine.And those? Whose pants are tho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h, no!Sa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下列问题。1.Whose pants are these?(B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at colour is the dress?(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Is this your hat? Amy?(Joh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ose shirt is this?(Sara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4 Summery Step5 Homework 1.同桌或小组表演对话 2.听B Let’s talk 录音3遍。板书设计
Unit 5 My clothes B Let’s talk Whose coat is it?
It’s mine.Whose pants are these? They’re your father’s.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讨论比以前更激烈,学生热情高涨。但个别同学难以区分my/mine,应加强两词的巩固练习。
第六课时 B Read and write
教学目标
1.能在图片帮助下读懂Read and write 短文; 2.能按照意群并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
3.能在有意义的语境中仿写核心句型;能完成文后练习。重点:
能在图片帮助下读懂Read and write 短文;能按照意群并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能在有意义的语境中仿写核心句型。难点:
Over there 的大意,区分these与those.教具:
教学光盘,PPT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Greeting 二.Presentation 1.谈论图片,助解短文大意。(理解pack the clothes是难点)
T: Sarah’s summer camp is over.This is a photo of her and her friend’s.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wearing?(回忆衣物词)Look at picture 2.It’s time to pack the clothes.(理解难点)What clothes can you see on the bed? What about the colour?(练习使用颜色词加衣物词)K b 1.Co m
2.Listen and repeat twice T: Whose are they?(练习使用名词所有格)3.Read and circle 4.谈论Look and write 中的图片(What? Whose?)5.出示句子的句卡,让学生试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第一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提示学生注意标点和占格。
6.仿写句子 7.Let’s check(1)看图说句子。
(2)教师连续播放三次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先听录音,第二遍勾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一项,第三遍跟读并检查。三.Consolidation 1.欣赏歌曲:<
()1.A No, it’s not.B They are green.C yes, it isn’t.()2.A It’s on the chair B No, it is.C It’s a sweater.()3.A yes, it is.B No, it is.C Pink.()4.A It’s white.B It’s my sister.C Thank you.()5.A yes, I do.B.No, it’s not.C yes, is it.四.Summery 五.Homework 1.完成课本53页自主书写活动;
2.听Read and circle 录音3遍,并读2遍。板书设计
Unit 5 My clothes B Read and write
These are John’s shoes.This is Chen Jie’s dress.教学反思:
自主书写活动中应让更多的学生上台展示或者投影书写成果。
Unit 6 Shopping B Read and write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运用They are...写句子。
2、能听懂录音。
3、会唱Let’s sing 的歌曲。
4、能听懂 Story time 的内容。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句子:“They are...”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They are...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日常口语交流。A: Can I help you?
B:...A: How much...? B:...2、Review:A、B两部分的词语及对话。3.Activity:读读,说说 二.Presentation 1.Introduce the pictures T: Sale!Sale!降价了,全场五元,我们来读读到底什么商品降价了? 2.Circle the words on sale 3.Ask and answer(1)请学生阅读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2)单词归纳
生活用品:sunglasses, gloves, scarves, umbrella 颜色词:red, yellow, brown 形容词:pretty, cheap, expensive 4.呈现Read and write 5.播放课件,跟读后分角色扮演 6.看图,看图并回答问题 7.完成Look and write 8.完成Let’s check 三.Consolidation 1.Activity: 看广告,抢商品。2.教学Story time,解释下列词句: Do a good job.No problem.It’s pretty, isn’t it? You’re fired!3.Exercise 1)找出不同类别的单词
()1.A green B yellow C scarf()2.A jacket B nice C pretty()3.A umbrella B socks C shoes()4.A small B big C gloves 2)根据问句选答语
()1.How much is it? A Yes, they are pants.()2.Are those T-shirt? B No, they’re socks.()3.Are these pants? C It’s $68.()4.What colour is your jacket? D It’s black.()5.How do you like this scarf? E.It’s very nice.四.Summery
五.Homework 背诵并抄写本课重点句子和单词。板书设计
Unit 6 Shopping B Read and write
Scarf----scarves
How much are the scarves?
They’re five yuan.They’re cheap.教学反思:
仿写句子一部分中,学生逐渐学会大写首字母,单词与单词之间要有间隔。但read and write 部分读的任务欠少,课后要加强学生读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