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弹性教案反思
《大班有趣的弹性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有趣的弹性教案反思!
(1)大班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活动目的: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
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
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
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使幼儿发现了物体的弹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
进一步总结了物体的弹性,然后让幼儿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了对弹性的认识。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弹性物品,从而使幼儿
了解了弹性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最后让幼儿通过讨论、做做、玩玩激发了幼儿进一步发明创造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都积
极性很高,他们亲自操作,探索、并获得了感性经验,又亲自发明创造,很有成就感,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
中使幼儿积累了探索科学的经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只是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这有
待老师进一步帮助、引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大班有趣的弹性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3584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弹性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迁移生活经验,了解更多有弹力的物品从而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弹性物品的,有了这些弹性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使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美好。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的用途。
难点: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皮筋、海棉、弹簧、橡胶做的小球等有弹性的物品若干。
2.记录单每组一张
3.生活中的弹性物品(枕头、弹性小玩具、弹簧秤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弹性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想来玩一玩吗?”
*提出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桌子上的东西你可以用来捏一捏,拉一拉,玩好了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小秘密。
评析:教师提出清晰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好奇去观察、操作,即让幼儿有了操作的欲望,又给了他们明确的目的,为下一步的讲述做好了铺垫。
*幼儿观察操作(教师指导)
*请幼儿带着发现回到座位,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去玩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边操作边回答(如:拉皮筋的时候会变长,松手就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皮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了等)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在玩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桌上的东西在用力的时候他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的,不用力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叫物体的弹性,原来我们桌上的东西是又弹性的。
评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请幼儿讲述时,围绕了弹性物品的特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了表述,“例如在玩海绵时引导幼儿说出海绵在用力时会变形,松手(不用力)时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最后教师在总结更是让幼儿对弹性物品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彻。
二:第二次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老师呢,又给你们在桌上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是这次的材料有的是又弹性的有的是没有弹性的,要请小朋友来动动小脑筋把有弹性的物品找出来并记录在记录单上,但每组只有一张记录单要请一组小朋友来合作完成,并最后还要推选一名组长来介绍。
*幼儿再次操作
*每组推选一名幼儿上来介绍发现的弹性物品
*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进行总结,并将有弹性的物品放入篮子进行归类。
评析:这个过程是教师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弹性的过程,通过寻找弹性物品并进行表述,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弹性的概念,并且教师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尝试了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给了幼儿更大的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在相互的讨论合作中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弹性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在平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品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补充或者丰富。如:沙发、床垫、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秤等。
评析:通过两次操作以后孩子们对弹性物品有了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在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中入手,寻找生活中的弹性物品,使他们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弹性物品,这些东西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是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美好。
四:增加生活经验,制作弹力毽子
*教师出示一个弹力毽子引起兴趣。
*教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你们想来做一个弹力小毽子吗?
*教师指导幼儿学做毽子
*幼儿将做好的毽子拿到操场上玩。
评析:这个过程即是生活经验的再次迁移,又为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用这个做好的弹力毽子来参加体育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三、活动反思
在这个科学活动中,教师清楚的运用了三大环节,过程清晰、合理。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发现秘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这个活动服务,如:第一环节的设计给了孩子一个清楚的弹性的概念。第二环节增加了孩子对弹性物品的认识,第三个环节迁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更多的了解了有弹性的物品。这三个环节以点到面、层层递进,拓展了孩子的经验。并在活动中教师尝试了让幼儿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探索,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篇:大班弹性 教案
大班弹性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保护牙齿(大班)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2、知道坚持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3、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活动前两天把洗净蛋壳浸在醋里;活动前几天收集的幼儿的漱口水;龋齿形成过程课件、《爱吃糖的老虎》课件;投影仪、电脑;每人一面小镜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利用课件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森林里最凶的动物之王是谁呀?可是现在小动物们谁都不怕他了,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那让我们来看看故事吧!播放《爱吃糖的老虎》课件,提问: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哪?老虎的牙齿怎么了?引出问题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坏掉的牙齿哪?
二、找龋齿
1、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观察长有龋齿的幼儿的牙齿
3、变黑坏掉的牙齿叫“龋齿”。
三、利用实验探索龋齿形成的原因
那小朋友的龋齿是怎样形成的那?(请幼儿讨论)
出示幼儿的漱口水,请幼儿观察里面有沉淀物质,请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酸的、臭的)
这种酸的、臭的物质会对牙齿产生怎样的影响哪?
坚硬的鸡蛋壳就像我们的牙齿,还记得我们前几天尚老师把鸡蛋放到了什么里面了?(醋)醋就像小朋友刚刚问过的漱口水,那蛋壳经过醋的浸泡会发生什么变化哪?
现在请小朋友们每人从碟子里拿一块没有用醋泡过的鸡蛋壳,和泡过的鸡蛋壳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可能发表多种意见,对的加以肯定,不恰当的文档仅供参考
加以引导。)
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那我们就请个小朋友带我们到小小的牙洞里面看看吧!(看《我为什么会蛀牙》课件)
小结:食物残渣在细菌作用下会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龋齿。
四、讨论如何保护牙齿,预防龋齿
那我们既然知道了龋齿是怎样形成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哪?(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少吃甜食、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利用诗文:漱口及刷牙)
有一首歌就是告诉小朋友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的,我们来一边听着这首刷牙歌一边把我们的牙刷刷干净把!随音乐《刷牙歌》做律动出教室。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弹性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有趣的弹性
西街小学唐晓燕
一、设计意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益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活动设计意在让幼儿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体的弹性;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弹性的用途,并会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经验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创新意识,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物体弹性的特点和用途。
3、通过幼儿探索、发明、制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在室外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到户外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全体幼儿观察老师的试验,讨论、理解物体的弹性。
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
二、游戏:找一找,想一想。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三、让幼儿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弹性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业、建筑等方面的用途。然后,引导幼儿一起小结:“弹性的用处很多,生活上、学习上需要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需要弹性的物体。”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自由选择材料,自制一样有弹性的好玩的玩具。
激发幼儿回去利用“弹性”的知识,进行其他的创造和发明。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1
设计意图
人类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自然与生活中有着无穷的奥妙正等着“好奇宝宝”们去探寻。然而,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往往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本着对孩子们能力的培养,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这二点因素,本学期我班特将网络主题定为“生活与自然”。
具休网络图
生活与自然
我爱劳动我爱大自然
动物劳动小朋友爱劳动季节天气动物植物
蜜蜂采蜜抹桌子春阴鸟花
蝴蝶传粉洗手绢夏晴兽草
蚂蚁搬豆扫地倒垃圾秋雨虫树
刺猬运枣穿衣系鞋带冬雪鱼木
大班网络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
设计意图:
上个星期三,幼儿园组织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时候,小朋友偶然发现一个桔子上带了几片叶子,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几片叶子吸引住了,还不断地从地上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玩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叶子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这不正与我的网络主题“我爱大自然”相符吗。在正常的思维下,如果讲到大自然,我们通常会先讲自然中的植物,从植物出发,再到树木,最后讲到树木的根茎叶,经过这次孩子们秋游,拾落叶的举动,何不换种方式,从最小的知识开始,再到大的环节。对此,我生成了这次的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想通过观察探索这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景物,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活动目地:
1、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能大胆进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颜色,涂在叶子上,涂好后将叶放在纸上面用手轻轻一按,有颜色的叶子就印在纸上了。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印得多,印得好,印过的叶子应放会盒子里。提醒幼儿颜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满,换颜色时应把毛笔洗干净,再涂其他颜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延伸:
叶子的用处(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自然场地,让孩子们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叶。孩子们从课堂中来到大自然,与自然融于一体,更容易引起幼儿兴趣。部分孩子其实在与同伴交流时就已经发现了叶子的很多常识,如:孩子们发现叶子里有骨头,其实也就是叶胫。
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拾的同时就发现了很多树叶的秘密,这时候老师则是作一个倾听者,一个引导者。在这个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如:程丹丹小朋友,她拿着一大把叶子的叶柄,叶子散开得很像一朵花,她还将这地花作礼物送给我“”气氛非常活跃。
第三个个环节,我班是第一次制作拓印画,孩子们都觉得稀奇有趣,每个孩子都拿着自己捡回的叶子跃跃欲试,使得整个活动又进入了另一个别开生面的高潮。
整个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对这整个活动有新鲜感,我之前并没有做任何铺垫,再加上这次活动的场地太广,导致场面有点乱,不过幸好到第三个环节时孩子们都已经能够安静地作画。
本来我的设想当中,在第三个环节里,当孩子们印的时候会发现,叶子的正面印画出来的是一个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却是有叶胫纹路的漂亮图案,不过因为孩子兴趣太高,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一特征,而我也并不想做牵着孩子们鼻子走的老师,因此,叶子的组成在这个环节中被老师有意地忽视。
最后,说说我优点和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法吧。我认为,这次活动,我的选材比较新颖,设计较大胆,能利用园内场地,从教室教学转而到大自然中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一个新突破。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课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们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但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活动准备仓促,不够充分。其次、场地中由于怕孩子乱,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时间较短,这时可以让孩子们坐下来慢慢仔细观察更好,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能够集中。最后、不注重知识经验的准备,使得孩子作画时虽然非常有兴趣但作业情况只有一部分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总而言之,每一次活动都能增长一定经验,会发现自己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并使之作为日后的借鉴,也对自己是一个促进。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之改进,从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2
一、适合年龄:
5——6岁。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2、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四、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六、延伸活动:
叶子画。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小树叶探索的兴趣。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初步发展幼儿的对比观察能力。
3.认识树叶的基本特征,了解树叶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Ppt:树叶的作用
2.课件:树叶粘贴-昆虫
3.幼儿采集各种树叶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讲述活动《我采集的树叶》
讨论:你采集的是什么树叶?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开
1. 观察感知树叶的多样性。
(1) 提问:这些叶子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2) 小结:叶子的颜色很丰富,有黄色、红色、绿色等;
形状也各种各样,有手掌形、扇形、针形、椭圆形等;
大小也不一样,但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2.引导幼儿按意愿给树叶分类。
(1) 同时出示绿色针形树叶和黄色手掌形树叶,启发幼儿找出不同。
(发展幼儿对比观察力)
(2) 幼儿自主给树叶分类,并介绍分类依据。
(如大小、颜色、形状;通过自主分类巩固对已有经验的掌握)
3.树叶的种类
心形: 形如心脏,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如甘薯、牵牛、紫荆、麻的叶。
(如果是心形倒转,叫做倒心形,如酢浆草的小叶。)
掌形:叶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树、梧桐的叶。
扇形:形如展开的折扇,顶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如银杏的叶。
菱形:叶片成等边的叙方形,如菱、乌桕的叶。
披针形:也叫枪锋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如桃、柳、竹的叶,(如果是披针形倒转,叫做倒披针形,如小蘖的叶。)
卵形:形如鸡卵,下部圆阔,上部稍狭,如桑、向日葵、的叶。(如果是卵形倒转,叫做倒卵形,如玉兰、花生的小叶。)
圆形:形如圆盘,长宽接近相等,如,旱金莲的叶
针形:叶片细长如针,如油松,马尾松,白皮松,仙人掌的叶。
鳞形:形如鳞片,如侧柏的'叶。
4.引导幼儿了解树叶的作用
课件演示:树叶的作用
蚕宝宝爱吃的桑叶
有助消化的山楂树叶子
保健身体的核桃树叶子
可以驱蚊的桉树叶子
还可以做肥料
5. 欣赏树叶画
课件:树叶画—昆虫
三、延伸活动
了解特殊公用的树叶
(如可以吃的树叶、有特殊本领的叶子等)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2、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秋》,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秋》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四、延伸活动:百变叶子画。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从《纲要》的这一精神出发,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整合教材的新理念,组织了本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启发诱导法等,并创设了以“叶子”为主题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积极的.探索和语言交流。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之中,努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探索欲望,使活动轻松而愉快。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遵循了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幼儿在观察——发现——讨论——讲述——总结——游戏中,积极的探索、学习,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总之,在本次活动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使孩子们称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5
适合年龄:
5—6岁
设计思路:
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
延伸活动:
叶子画。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叶子教案6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
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自然场地,让孩子们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叶。孩子们从课堂中来到大自然,与自然融于一体,更容易引起幼儿兴趣。部分孩子其实在与同伴交流时就已经发现了叶子的很多常识,如:孩子们发现叶子里有骨头,其实也就是叶胫。
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拾的同时就发现了很多树叶的秘密,这时候老师则是作一个倾听者,一个引导者。在这个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如:于欣彤小朋友,她拿着一大把叶子的叶柄,叶子散开得很像一朵花,她还将这地花作礼物送给我气氛非常活跃。
第三个个环节,我班是第一次制作拓印画,孩子们都觉得稀奇有趣,每个孩子都拿着自己捡回的叶子跃跃欲试,使得整个活动又进入了另一个别开生面的**。
整个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对这整个活动有新鲜感,我之前并没有做任何铺垫,再加上这次活动的.场地太广,导致场面有点乱,不过幸好到第三个环节时孩子们都已经能够安静地作画。
本来我的设想当中,在第三个环节里,当孩子们印的时候会发现,叶子的正面印画出来的是一个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却是有叶胫纹路的漂亮图案,不过因为孩子兴趣太高,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一特征,而我也并不想做牵着孩子们鼻子走的老师,因此,叶子的组成在这个环节中被老师有意地忽视。
最后,说说我优点和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法吧。我认为,这次活动,我的选材比较新颖,设计较大胆,能利用园内场地,从教室教学转而到大自然中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一个新突破。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课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们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但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活动准备仓促,不够充分。其次、场地中由于怕孩子乱,出现意外,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时间较短,这时可以让孩子们坐下来慢慢仔细观察更好,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能够集中。最后、不注重知识经验的准备,使得孩子作画时虽然非常有兴趣但作业情况只有一部分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总而言之,每一次活动都能增长一定经验,会发现自己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并使之作为日后的借鉴,也对自己是一个促进。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之改进,从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