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卷炮仗》及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卷炮仗》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小碎步的动作,学习与同伴手拉手走螺旋线。
2、通过观察毛巾的变化和自己身体的变化,发现螺旋线的特征。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毛巾、纸、毛线。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教师提供毛巾,引导幼儿回忆《卷炮仗》画面,探索如何把一条毛巾卷成筒状。
教师:我这里有条毛巾,谁能帮我把它卷起来?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卷好的毛巾筒两端形成的螺旋形状,让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到的螺旋形状画在黑板上。
教师:毛巾卷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把它画下来?
教师扮演炮仗:双臂张开成侧平举状,请个别幼儿尝试将“炮仗”卷起来。
教师:现在我来当一张大红纸,你们来当制作炮仗的人,谁能把我这张“纸”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自己组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各组自己组织讨论和实验,探索如何走成与螺旋形相符合的队形。
教师:每个小组手拉手拉成一队,走一走,看看哪一个小组能走出和炮仗一样的螺旋形。
2、幼儿学习做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按现实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制定与炮仗的燃放、爆炸情节相符的游戏内容和规则。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卷炮仗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合作“卷”成一个大炮仗,炮仗做好以后我们就可以怎么样了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请一个点炮仗的人点燃炮仗中间的导火索,炮仗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嘶”)炮仗爆炸的时候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砰啪'')”砰“的时候做炮仗芯的小朋友可以跳起来,其他人不动;”啪“的时候其他人跳起来,然后”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教师边唱乐曲边组织幼儿完整地玩游戏”卷炮仗“,遇到问题及时停下来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
3、幼儿学唱歌曲《卷炮仗》
教师组织幼儿学唱新歌《卷炮仗》,学唱时引导幼儿注意乐句的重复和变化规律。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舞步组合。
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舞步?请你做给大家看一看。教师在创编中引导幼儿体验各中舞步是如何与音乐节奏、情绪特点相吻合的,5、幼儿完整地边唱边做卷炮仗游戏。
教师:请用我们刚才编好的舞步边走边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集体游戏~2次。
活动延伸在此活动以后,可以带领幼儿走更多的队形,例如尝试走”S"型队形。
教学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卷炮仗》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197字。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卷炮仗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卷炮仗1
活动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
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卷炮仗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小碎步的动作,学习与同伴手拉手走螺旋线。
2、通过观察毛巾的变化和自己身体的变化,发现螺旋线的特征。
3、在队形发生变化时,知道与同伴的手不能松开,并与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教学CD。
2、毛巾、纸、毛线。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教师提供毛巾,引导幼儿回忆《卷炮仗》画面,探索如何把一条毛巾卷成筒状。
教师:我这里有条毛巾,谁能帮我把它卷起来?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卷好的毛巾筒两端形成的螺旋形状,让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到的螺旋形状画在黑板上。
教师:毛巾卷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把它画下来?
教师扮演炮仗:双臂张开成侧平举状,请个别幼儿尝试将“炮仗”卷起来。
教师:现在我来当一张大红纸,你们来当制作炮仗的人,谁能把我这张“纸”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自己组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各组自己组织讨论和实验,探索如何走成与螺旋形相符合的队形。
教师:每个小组手拉手拉成一队,走一走,看看哪一个小组能走出和炮仗一样的螺旋形。
2、幼儿学习做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按现实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制定与炮仗的燃放、爆炸情节相符的游戏内容和规则。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卷炮仗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合作“卷”成一个大炮仗,炮仗做好以后我们就可以怎么样了呢?请一个点炮仗的人点燃炮仗中间的导火索,炮仗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嘶”)炮仗爆炸的时候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砰啪'')”砰“的时候做炮仗芯的小朋友可以跳起来,其他人不动;”啪“的时候其他人跳起来,然后”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教师边唱乐曲边组织幼儿完整地玩游戏”卷炮仗“,遇到问题及时停下来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
3、幼儿学唱歌曲《卷炮仗》
教师组织幼儿学唱新歌《卷炮仗》,学唱时引导幼儿注意乐句的重复和变化规律。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舞步组合。
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舞步?请你做给大家看一看。教师在创编中引导幼儿体验各中舞步是如何与音乐节奏、情绪特点相吻合的,5、幼儿完整地边唱边做卷炮仗游戏。
教师:请用我们刚才编好的舞步边走边卷成一个大”炮仗“。
幼儿集体游戏~2次。
活动延伸在此活动以后,可以带领幼儿走更多的队形,例如尝试走”S"型队形。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卷炮仗》教案
活动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第四篇:中班游戏活动《放炮仗》教案及反思
中班游戏活动《放炮仗》教案
授课教师:杨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放炮仗的乐趣。2、幼儿感知螺旋线,尝试按一定规则进行游戏。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并增强幼儿对喜庆节日的认识。活动准备:
道具“大火柴”、“大炮仗”各一个 燃放炮仗的音乐 黑板 粉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放炮仗的音乐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啊? 幼:放炮仗的声音那
师:那你们知道一般我们什么时候会放炮仗呢?你们又知道怎样放炮仗吗?
2、出示“大火柴”、“大炮仗”,探索怎么点、放炮仗
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点、放炮仗吗?
(教师请小朋友上来示范点、放炮仗,小朋友细心观察,和老师一起总结出放炮仗的注意事项以及炮仗燃放的过程,即点火—跑—发出声音—小碎片飞舞)
3、情景示范点、放炮仗以后,师生共同练习“嘭„啪”的声响对接,并分 组进行点、放炮仗的游戏。
师:我们在放炮仗的时候,炮仗会怎么样啊?
幼:发出声音
师:对,我们点燃以后,炮仗就会„“嘭—” 幼:“—啪”
(教师与幼儿反复进行放炮仗的游戏并做出放炮仗的动作,与幼儿一起练习“嘭—啪”的声响对接。)
二、多种策略,感知并理解螺旋线 1、从视觉上感知螺旋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炮仗”的内面。师:刚才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了放炮仗的乐趣,现在请你们看看,“大炮 仗”内面有什么啊?它像什么呢?
进一步巩固螺旋线的外形,并引出“螺旋线”的名称。
师:(把炮仗内面的线条画在黑板上)小朋友一起看看它像什么呀?
幼:蜗牛壳„„(幼儿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
师:对,它是一圈一圈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螺旋线”。
2、探索用人的手、手臂创造螺旋线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教师张开双臂)谁能把我也卷成一个大炮仗呢?(强调从一头卷起)试试看!
教师请小朋友上来将手臂卷成大炮仗
师:大家看看,现在我的手臂成了什么呀? 幼:螺旋线
3、师生共同探索从队形上感知螺旋线
师:我们一起手拉手可以卷成大炮仗吗?
师生一起手拉手卷炮仗(幼儿多可以分成两组进行)
三、集体游戏放炮仗,课程结束
师: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你们听听外面响起了炮仗声,老师为你们准备
了很多炮仗,我们一起去放炮仗吧!
(伴着放炮仗的声音幼儿有序排队走出教室)
反 思:
1、活动的准备比较充分,例如:音乐、道具,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放炮仗的乐趣非常愉快。
2、可能由于自己没有仔细分析教案,所以教学重点没有突出。
3、细节方面,给孩子们展示卷炮仗的时候由于临时发挥,材料数量有限,没有很好的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仔细分析教案,好好把握教学重点,多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内容丰富、教学重点突出。
第五篇: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1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鱼、小鸟、蚂蚁和青蛙的运动方式,发展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2.体验与同伴在一定范围进行追逐游戏的快乐。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鱼、小鸟、蚂蚁、青蛙动物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2个。
2.场地布置:在场地四角分别放4张椅子,分别挂上小河、鸟窝、草地、池塘的图片,代表动物们的'家。
3.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四散站立在场地上,做准备活动。
2.幼儿相互介绍并模仿自己所扮演得小动物。
3.引导幼儿按照所扮演得小动物的运动的方式,找一找自己的家。
4.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1)教师引出游戏情节:“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幼儿扮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活动。教师扮大灰狼出现,“小动物”按自己的运动方式快速回到各自的“家”。
(2)游戏规则:“大灰狼”出现后继续按所扮动物的运动方式“回家”。
(3)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表扬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在“大灰狼”出现后能继续按规则游戏。
(4)幼儿交换头饰,大灰狼由多名幼儿扮演,以提高游戏难度。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继续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教学反思: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活动多一些,忽略了幼儿纪律的养成。
本文扩展阅读: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2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特殊的电话号码(119、110、120)感兴趣,在活动中感知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学习拨打特殊电话并正确描述情境,初步积累在紧急情况下报警求救保护生命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海报背景图三幅,正面分别写着110、119、120,背面贴有双面胶的卡片若干,活动记录表张。
2自制课件,不同的电话机、手机。
活动过程
(设计思路:环节――三个环节层层递进,为幼儿创设与课件、教具、教师、同伴充分互动的机会;手段――通过实践、观察和比较.让幼儿发现拨打三个特殊号码的相似处,发生紧急情况时可能只要拨打一个求救电话.也可能要打两个甚至三个不同的求救电话;细节――课件中的虚拟事件选择全体劫儿熟悉的幼儿园和幼儿园对面的菜场作为事发地点,以便让幼儿能较好地表述。)
一、感知辨别
1引出特殊的电话号码
师最近,我们收集了许多不同的电话机和手机。小朋友在介绍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时发现,家里的电话号码有8位数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有11位数字。黄老师还知道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只有3位数字,这三个号码是人们在碰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使用的,你们知道是哪三个号码吗?(110、119、120)
小结:我们班有小朋友知道这三个电话号码。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是人们在危险或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所以只用三个数字,这样记起来容易,拨起来也快。
2配对游戏
课件中出示房子着火、打架、有人病重的三幅场景图与三个电话号码,请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着火了。/有人生病了。/马路上有人在打架。
师:发生这样的危险和紧急情况该拨打什么电话?房子着火了该打哪个电话?
幼119。(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操作课件,将号码119与着火的'房子相配。)
师.原来,发生了火灾要打火警电话119。那有人生病了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呢?
幼110。120。(根据幼儿回答操作课件,110与病人的图片配对失败,120配对成功!课件中响起欢呼声、)
师.这次对了。原来有人突然生病或受伤了要拨打急救电话120。那马路上有人打架要拨打哪个电话号码呢?
幼:110。(配对成功。)
师对l如果有人打架,周围的人可以打报警电话110。
拉拉(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天线宝宝拉拉j.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说这三个电话是特殊的电话号码吗?(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幼.因为这三个号码是三个数字的。/因为这三个号码是人们在危险时用的。/因为这三个号码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
师:哦,我也有一个理由,这三个电话号码在我们国家的每个地方都可以用,而且平时我们不能随意拨打这三个电话。拉拉,我们说得对吗?
拉拉小朋友和黄老师都说对了,告诉你们,之所以说这三个电话特殊,还因为它们都是免费的。好了,现在我们起跟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做个“谁不见了”的游戏吧(教师播放课件,先呈现三个号码.点击让其中一个突然消失,请幼儿说出消失的是哪个号码,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并记住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
拉拉黄老师,你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那么你们会用这三个电话号码吗?
二、模拟实践
1学习拨打火警电话119师:拉拉问我们会用这三个号码吗?你们会吗?让我们试试吧
师:(播放课件,幼儿园大门口的真实照片配flash的火焰,表示门房间着火了。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谁愿意来打电话?
师:记得要像上次火灾逃生演习一样快,要不小火很快就会变成大火。(播放课件,出现电话的图像,请一个幼儿用真实的电话机边说边拔119。幼儿拨完后,课件里的电话铃响起,消防员出现在画面中。)
师:哦,原来是××小朋友忘记告诉消防员叔叔是什么幼儿园、在什么路上第几号了。火势更大了}快,谁再来打一次电话?(再请一名幼儿拔打电话。)
师:真棒,××把火灾发生的地点和火势情况都跟消防员叔叔讲清楚了,所以消防车很快就开到了我们幼儿园,还把火灭了,保护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真该谢谢他。那你们听见刚才××在电话里是怎么跟消防员叔叔说的?(请幼儿复述火警电话应该说什么.并简单讲解拔打119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说清着火的具体地址是什么镇什么路几号、着火点是哪儿、火势大小、有没有人受伤、打电话的人是谁、联系电话是多少,等等。)
2.复习拨打火警电话119
师:(课件播放瓦屑菜场着火、一位卖菜的叔叔受伤的示意图)哎呀’这里也着火了,谁来帮他们打电话?(请两三位幼儿自选电话并与教师模拟打电话。幼儿完整讲述所有必要信息后.教师播放消防车出动的课件。)
3讨论:还该打什么电话
师大火把菜场里的叔叔也烧伤了,我们还应该帮叔叔打什么电话?(120急救电话。)
师:对了,遇到急病或严重的病情可以拨打120求救。那谁愿意帮受伤的叔叔拨打120?(请2~3位幼儿拔打120急救电话,教师扮演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电话打完,播放救护车出动的画面。)
师:(小结拔打120的注意事项)拨打120时同样要说清病人所在的具体地址是什么镇、什么路几号、伤势或病情如何、你是谁、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
师:(播放课件中小偷偷东西的画面)咦卜这是谁?他要干什么?我们打哪个电话?(引出110报警电话,请两位幼儿模拟对打电话。电话打完后,课件播放警车出动。)
师(小结拨打110的注意事项)原来拨打报警电话110和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道理都一样,都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具体地址是哪里,你是谁,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不过打报警电话110时还要说清发生的到底是什么事件,这样能方便110中心安排对应警种的警察前来处理。
师:怎么样拉拉,我们小朋友真的会打特殊电话了吧!
拉拉:小朋友真聪明,我服了
三、制作海报
1.合作制作海报
师:我们小朋友真的很棒,知道了三个特殊电话号码的用途,学会了拨打它们的方法。也许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怎么用这些电话,我们一起来做几张宣传海报,把这些保护自己的方法也告诉他们好吗?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张海报,上面有小朋友迷路、失火、爆炸、交通事故、重病病人、小偷偷窃、打架、抢劫、孕妇晕倒等画面。请幼儿将三个电话号码的卡片分别贴在对应的图片旁边。具体要求:幼儿分成三组,跟朋友合作完成海报;做海报时先看清画面内容,再想想该打哪个电话号码,最后在篮子里找出这个号码贴在图片旁边。教师记录幼儿的配对情况。)
2.检查幼儿的海报
逐一检查三张海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幼儿基本都能读懂每幅图,并贴上了对应的报警电话,有几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还在交通事故的图画旁贴上了110和120两个电话号码,在火灾图中的受伤人员旁贴上了119和120。)
师:好了,大家都完成了。等小班的弟弟妹妹有空的时候,我们就去把学到的方法介绍给他们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课件与幼儿互动能大大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课件中我引入了幼儿十分喜欢的卡通形象一一天线宝宝拉拉,让他代替教师向幼儿提问、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价、引出游戏环节等,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2幼儿对活动提供的各种通讯工具(为了达到让幼儿感知不同类型的通讯设备及使用方法的隐性目标)似乎并不在意,所有模拟打电话的幼儿都选择了同一款电话机,这意味着在本次活动中这一隐性目标是否必要得进一步考虑。
3本活动侧重社会性教育与安全教育,还可以渗透一些在紧急情况下保持沉着、镇静的情感教育。
4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尝试协同家长一起开展此活动,如让幼儿事先记住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让幼儿进行更加真实的尝试。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3
活动目标:
1、用树叶拼贴出一副比较完整的画,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2、发挥充分想象将树叶变形,发展组合造型能力。
3、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创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收集各种形状、大小的叶子,压平待用。
2、乳胶、简单、纸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XX:小朋友们秋风婆婆给我们送来了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小声在耳边说)
二、引导幼儿剪贴树叶,启发想象。
XX:它们长的各式各样,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你们看这片树叶,它像什么?
XX:小树叶不但漂亮,还会变魔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个小魔术,将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变成一幅画。
XX:瞧,许多大师们把树叶变成了什么?(播放许许多多的图片,有动物、小人、小船的图片)
XX:风婆婆要我们小朋友啊也来做一个魔术师,把这些树叶变成你们喜欢的东西,做成一副作品。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XX:我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剪刀、纸、树叶。请你们运用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树叶,可以用剪刀、剪剪贴贴,拼出你们想要的样子,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剪刀不要剪到手!(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指导她们树叶的构图)
四、评价幼儿作品
XX:请把你们的作品拿给秋风婆婆看一看,跟他介绍介绍。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4
从秋天开始在我们幼儿园就可以经常看到到处飘落的树叶,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也经常捡着玩。而在进入秋天给孩子们介绍季节特征时,几个脑袋瓜较灵活的孩子不禁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落下来了,而有的还绿绿的在树上呢?”于是,我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季节对树叶的影响,也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学习分类就因材施教把科学主题活动《植物的朋友》里的《有趣的树叶》留到冬天时在上周的科学活动上上。
在整个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到户外收集树叶接着展示观察比较树叶的特征然后再了解树叶的组成最后按其颜色、形状来分类。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先让幼儿在幼儿园周围采集来的许多不同的树叶来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感官感知落叶树叶和常绿树叶的异同,再从大小、形状、颜色、手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积极进行分类,不仅使幼儿能从不同方面认识更多不同树叶还能引导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来进行分类练习。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活动过程过度自然,各环节有序进行,基本完成目标要求,师幼互动较亲切。上完整个活动下来自己觉得如果我把这个活动拿来做园内教研活动来上还真不错啊!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带孩子去那种专门的大森林里捡树叶再来了解认识更多的'树叶就会更好。
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在上科学活动时应在把握活动目标的同时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调整目标,不能幼儿一乱就乱了方阵,应在幼儿集中注意的前提下让幼儿探索。当然,幼儿的集中注意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及时调整、整合目标。教师在观察孩子的表现时,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捉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收放自如”。这样,在幼儿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主动地积极探索,才能让“叶子”成为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有趣的叶子”;也消除了我对畏惧上科学活动的心理并能更加有信心地上好以后的科学活动。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表现。
2、乐意大胆添画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瓢虫图片。
2、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感受瓢虫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谜面:圆圆的身体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是七星瓢虫)
2、帮助幼儿梳理谜面。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可以从七星瓢虫的形状和花纹猜出来。
二、瓢虫作品欣赏——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特点。
1、七星瓢虫长得怎么样的?
小结:七星瓢虫有一个圆圆的身体,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7个圆圆的斑点,还有六条腿。
2、那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
小结:瓢虫专门吃蚜虫保护庄稼,所以是益虫。
三、幼儿学画——用绘画形式表现瓢虫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虫一家要去旅行,我们先来画画瓢虫爸爸,自己来画画家里的妈妈和孩子。
七星瓢虫是什么样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绘画七星瓢虫。
添画:他们到哪里去旅行(草堆里、花园里、大树上)
3、幼儿集体绘画。
要求:把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观察要点:能否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是否能添画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结:七星瓢虫的'一家可真可爱,你们都画对了它们的背上有7个小圆点,头上的一对触角,六条腿是对称的,画好左边画右边。
四、活动延伸:讨论还有哪些是益虫。
你们还知道哪些虫是益虫呢?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本文扩展阅读: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学名:Coccinellidae)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指二十八星瓢虫,这是一种害虫)、金龟,甚至因为某些种其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英文名ladybirds(又称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认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圣母玛利亚。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6
其实孩子们对“收集”并不陌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总是把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石头、落叶、小草等,带到家里,向宝贝似的收集起来。”但孩子对于收集这个词并不熟悉和了解,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将幼儿熟悉的人和动物收集到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呈现在绘本中,而且通过导入刘老师收集发卡的方式,让幼儿清楚明了的明白了什么是收集。同时,还夸张、拟人式的向幼儿介绍了大千世界中,如同“收集”的自然现象和景观。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直观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中,了解了绘本的基本结构,如:封面、扉页、封底。如:我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扉页、封底的盒子哪?
因为很多绘本的封底和封面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若无提醒,孩子可能更容易把它看成一个单独的片段,因而与其中隐藏的意趣擦身而过。一旦,这种提醒开启了孩子观察阅读时“有意识捕捉”的行为,则会更大地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而绘本中有关“封面”和“封底”之间的阅读经验,将在日后的阅读中延展下去。在观察封面的时候,更悄悄启动了孩子“猜猜看”后认识和印证的愿望;小星星会是谁收集的,石头会是谁收集的等,在这种充分的观察和积极的猜想中,孩子们由对一个不熟悉的绘本故事“贸然前往”的观察欣赏,演变成“有备而来”的积极期待。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看图说话的环节,在这里,老师故意不讲述的“停顿”和“等待”,隐含着对孩子观察表达的暗示和鼓励;继而,后继的文本讲述又自然包含了对孩子讲述的肯定和修正,引导孩子向绘本的“文”、“图”欣赏中迈进。也适时的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尝试在图的观察和文字的聆听中解读文本中的构图、语言模式,积累读图解图的阅读能力和经验。
在说说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对课文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并有了“新发现”,这样自我意识就获得了发展。并通过我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要是遇上了你最喜欢的那一段,你就和老师一起讲,这种集体阅读方式培养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在分享生活中的收集的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我又运用刘老师的照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进行创编。
幼儿绘本讲述活动已经结束,但关于绘本有关的收集、展示活动却开始开展起来,这样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收集与收集的快乐。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7
活动目标:
1、在种植活动中,学习照料植物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观察记录。
2、愿意承担一定难度的事情。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材料:
水泡植物(如豆类、蒜)小喷壶、观察记录本、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选择需要种植的植物,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种植。
2、和幼儿共同讨论照顾植物的方法,如擦拭植物的叶子、晒太阳、定期换水等。
3、引导幼儿“领养”小植物,照顾自己“领养”的植物,鼓励幼儿定期观察所照顾的'植物,并作简单的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8
目标:
1、借助为纸人设计舞蹈的情境,运用折叠纸人的方法,直观地记录幼儿的创作痕迹,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专注地观察纸人的动作图谱,并在图谱的提示下合作表演木偶舞。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准备:
1、小纸人若干
2、条形KT板四块
3、音乐光盘、VCD一架
过程:
一、随音乐带动跳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舞蹈吗?那就跟音乐跳起来吧!
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我们来到了纸人王国,纸人王国就要举行一场音乐舞会,,小纸人们正在发愁,不知道编什么动作好,我们那小朋友都很喜欢舞蹈,愿不愿意帮他们编舞蹈,设计好看的动作?(愿意)瞧!他们来了
二、幼儿创编纸人的动作
1、出示纸人
师:小纸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动起来,你想让他怎么跳,就把动作折出来,折好以后摆在背景板上,然后把这个动作跳给小纸人看看,听明白了吗?(教师边讲述边动作提示)好,现在到这里找一个位置。
2、幼儿创编单个动作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经,编出这么多不同的动作,你这个动作很有趣,是怎么样的?(幼儿学)
3、幼儿分组折,教师提供条形KT板,,幼儿折好后四人一组将折好的纸人展示出来。
师:接下来,我们再给小纸人变一个好看的动作。(幼儿操作)
师:变好了吗?好把你们的`小纸人粘在背景板上,四个人一组摆成一排,瞧,我们四个人变的动作连起来,就是一组很美的组合了。
(以小组为单位,随音乐学一学)
4、看图谱接龙动作
我们把设计好的动作拿出来,我们按着它的顺序,随着音乐一起表演吧!看,我这里有一根音乐小魔棒,你们要注意听他的指挥哦,我指到谁,谁就来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我们一个接着一个,注意听音乐哦!
5、第二次接龙‘
师:真不错,音乐小魔棒还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不过,他有一个要求,做完了要把动作停在那里保持住,记住了!
三、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成舞蹈
1、嘘——小魔棒要说话了(教师作倾听状)小朋友,小魔棒想请徐老师和你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动作编成一个木偶舞,你们愿意吗?
2、师生完整跳一次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跳得真不错,纸人王国的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带着会跳舞的小纸人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使幼儿自由地创造表现。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宽松氛围创作,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顺应幼儿的创作,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自制跳舞的小人,创造出不同的动态跳舞小人。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9
节奏乐“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劳动号子曲,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为了更好地将节奏乐和劳动的音乐融合,我根据我班幼儿节奏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次活动。整堂课我以“老板与工人”的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充分运用图谱、节奏谱等教具,让孩子们以工人的身份先进行集体有节奏地“锯木、刷墙、钉钉、钻电钻”,孩子们兴趣十足,在愉快地劳动中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节奏,在此基础上“老板”发话了,“工人们”要听老板的指挥分工进行“劳动”,层层递进, “工人们”起劲地随着劳动号子愉快地加油干着……
反思:整个活动,我以幼儿的需要为主导,以一定的情境为依托,以互动的过程为支撑,以丰富的情感为内驱力,将活动推向高潮。整个课堂表现出了活泼、轻快的气氛,课堂民主、平等,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上完此节课,我有所感悟:
一、我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新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活动中我应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10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2、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教学反思: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11
本月,我们中班组老师经过精细的筛选,选择了一节健康活动《可爱的毛毛虫》,本次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如何半蹲着走路,在合作中体验。教师们通过认真的备课,准备材料。下面我首先反思一下我自己上的课。
为了吸取教案中各环节的精华,我首先认真的准备了材料,将活动中的每一句话都背了下来。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在“走路”的歌曲中,模仿了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通过观察和模仿毛毛虫的走路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半蹲着走路。在两人分组和三人,四人等多人合作中,让孩子们学习半蹲着合作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比较积极的跟随教师进行活动。在合作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差,他们需要教师的个别的引导。我观看了车晶教师,刘洋老师,李岩老师的教学活动,活动环节大同小异,只有个别的小环节,教师处理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小环节却决定整个活动的效果。通过互相借鉴,相信老师们都有所收获。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12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懒懒的小蜗牛》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连贯的讲述,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发现角色的心理变化,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懒懒的小蜗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发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2、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连贯的讲述。
3、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4、领会故事《懒懒的小蜗牛》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大挂图、每组一套故事图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1、谜语:头上两对小触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闲闲从不急。(蜗牛)
2、请小朋友说一说蜗牛是什么样子的?你捉蜗牛时,蜗牛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要把头缩进去?
二、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有小蜗牛、小乌龟、小蜗牛掉进水里了、小乌龟背着小蜗牛。)
2、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
三、发散思维。
1、通过观察图片,提问:
小蜗牛为什么睡了?(累了,不舒服……)
蜗牛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
(爬到小乌龟背上多省劲呀,看风景,很舒服……)
2、小乌龟睡醒没有看到小蜗牛,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时小蜗牛又在做什么?
3、如果小蜗牛没有爬到小乌龟背上,而是它们比赛又会怎样呢?(小蜗牛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小蜗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通过观察图片你还想到了什么?(它们俩去洗澡,是好朋友。)
四、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
1、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2、大家根据排列顺序进行讲述并为故事取名字。
3、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给全体幼儿进行讲述。
五、教师小结。
通过这件事情,小蜗牛觉得很惭愧,它决心向勤劳的小乌龟、小蜜蜂学习,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到户外找小蜗牛一块儿做游戏。
【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小蜗牛的资料,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后带幼儿寻找小蜗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搜索蜗牛的.生活习性。
附故事:懒懒的小蜗牛
一天,乌龟和蜗牛去旅行,乌龟累了就趴在地上睡着了。懒惰的小蜗牛却悄悄地爬到乌龟的背上。乌龟醒来,找不着蜗牛,以为蜗牛早走远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前赶。蜗牛在乌龟背上舒服地睡着了。走着走着,乌龟看见前面有条河,它想洗个澡,就爬到河里。蜗牛也被带到河里。蜗牛急忙大叫:“救命啊!”乌龟连忙把它救到岸上,对小蜗牛说:“多危险啊,以后不能那么懒了哦。”
课后反思:
1、从活动的整个流程看,我觉得是比较清楚的,教师始终是在引导的位置上。但从幼儿角度来说,孩子们的发言不积极,思维不活跃,始终是这几个幼儿在说,其他的孩子不说。当我提醒他们说的时候,也就只会简单的重复别人说过的。说明孩子对画面的理解不够。对活动的专注性不够。
2、在第一次让孩子去自由看图讲述时,由于教师前面交代的不清楚,在看图时,出现了争抢的现象,而且没有塑封的图片容易破,导致个别幼儿撕破后大喊大叫。教师应先出示首张图片让幼儿看看、说说,然后再分组说,给幼儿一个有东西说的铺垫。在每张图片的下面标上页码,引导幼儿给图片排排队,再说一说,这样幼儿更容易注意到情节的变化。
扩展阅读: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13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爬、跳、平衡等能力,掌握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能勇于尝试各种挑战。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口袋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1.热身游戏:我说你来做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个我说你来做,准备好我来说了。
2.教师介绍神奇的小口袋让幼儿感兴趣。
教师:今天周老师带了许多神奇的小口袋,这些小布袋还会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3.让幼儿自己去玩小口袋。
教师:小朋友你想把小口袋变成什么呢?怎么玩呢?
4.幼儿听口令进行游戏
5.玩小口袋变变变的游戏
6.活动小结:小毛毛虫集合,进行“赛跑比赛”看看谁能先爬到小树上作茧,最后变成小蝴蝶。
教师:
这次我们要比赛了,
老师现在是大树,
看看哪只毛毛虫能最快爬到大树的身边。
结束活动:
教师:毛毛虫慢慢的又变成了蝴蝶飞出来了。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14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树木的认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学习将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放在小篮子里面。观察认识各种常见树叶。
活动过程:
1、复习对几种树木的认识
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都能看见许多树,你见过哪些树?你见过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幼儿已认识的落叶树与常绿树的叶子,提问:这些是什么树的叶子?叶子是怎样的?这些树在秋天有些什么变化?
2、观察树叶,按颜色归类,了解树叶的差异。
(1)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带来的树叶,再按照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
(2)比较不同颜色树叶的差异。
教师:秋天到了,彩色的树叶真美丽,黄树叶、红树叶与绿树叶,有什么不同?
(3)哪些树木到了秋天会落叶?哪些树木到了冬天光秃秃的?还有哪些一年四季是常绿的?
(4)教师与幼儿一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
有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什么树呢?(落叶树)
告诉幼儿常绿树并不是不落叶,常绿树的叶子长老了也会落下来,一次落下几片,但新的.叶子也在不断地长出来,所以树上总有绿色的树叶。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鼓励幼儿上来,分别将常绿树和落叶树放在两个筐子里面,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
4、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找一找: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前带领孩子先校园里走一圈,认识学校的各种数木,让孩子发现各种数木的不同,然后再回教室把观察到的讲一讲,说一说。
活动反思:
平时我一直觉得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要多多的点拨,孩子们才能够发现其中隐藏的秘密,就像香樟树到底是长青树和落叶树,这个问题。我们看过其他老师的一堂常青树和落叶树的活动,在活动中,也有一个孩子问了同样的问题——香樟树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当时我觉得,到底不是乡下的孩子不一样,这里的孩子肯定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可是今天却让我感到不好意思,班级里不仅有孩子提出“香樟树会
掉树叶,为什么它是常青树,而不是落叶树呢?”同时,还有孩子作出了回应。
或许是我太低估孩子们的发现能力,(应该自我反思)其实,有好多的问题,完全可以有孩子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而且,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经验,孩子们的记忆特别深刻,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中班幼儿园教学反思优秀15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找家
设计意图:《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动物找家是主题《可爱的动物》中的一节科学活动。而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把操作活动与情景活动进行整合,以情景贯穿活动。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戏、帮客人找家的情境,让幼儿始终处于操作游戏的环境中。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教学目标:
1.会依据动物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讲述,参与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
3.初步感知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动物找家(4份)。 3.游戏胸饰若干、背景图4副。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通过动物图片来引发幼儿兴趣。 1.出示动物图片,认识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呀?它们喜欢干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一起和它们跳舞做游戏吧。
2.引出活动主题,为小动物找家。
师:玩了一会,小动物们累了,想回家了,请小朋友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师:小鱼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小蜗牛,小朋友,小蜗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介绍操作方法。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好高兴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呀?我们也给它们找找家吧?
(每组三张背景图,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的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摆放理由。
问:你怎么知道小鱼的家在水里?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戏活动:动物找家。
1.教师讲述游戏方法。
师:请你拿一张动物图片,你拿的是什么动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动物。
师:请你们随音乐在中间活动,可以做你们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时,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谁的动作快而准确。
2.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游戏第二次,教师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戏的难度的趣味性。
四、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