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案(精选16篇)

2023-06-23 09: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欧姆定律教案(精选1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欧姆定律教案(精选16篇)》。

篇1: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因此欧姆定律是电学内容的核心、重点。必须让学生走好第一步,为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欧姆定律,选择了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深浅适中,突出重点。

2、为适应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法有:启发、引导、实践、探究、分析与归纳等;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使学生真正理解欧姆定律。

3、教学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易不同的参与,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通过练习知道学到了什么,加深对电阻、电压的理解,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串、并联电路计算时,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使用已知量时,常常张冠李戴,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2、习惯于套用公式直接得到答案,不能直达题目答案便不知所措。

3、解题时思路混乱,弄不清题目已知条件,不能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内在联系,无从下手。

附件:

【课堂检测】

1. 关于欧姆定律公式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2.如图所示为A、B两个导体的I-U图象,由图象可知( )

A.RA>RB

B.RA

C.RA=RB

D.无法确定

3. 二氧化锡传感器能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原理是其中的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则当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空间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发生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U变大,I变大

B. U变小, I变小

C. U变小, I变大

D. U变大, I变小

4. 一导体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则此导体的电阻为 Ω;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为 Ω。

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1=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2的阻值为 Ω。

答案: 1. C 2.B 3.A 4. 10 10 5.0.5 8

篇2:欧姆定律教案

[设计意图]

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一个是对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复习目标]

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

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

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

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

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

3、实验能力:

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

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

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

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具和学具]ppt课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课前务必要将课本精读一遍。并且要完成课前复习提纲。

篇3: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3。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

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则其数学表达式为:I=U/R [板书]

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欧姆定律公式I=U/R 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 ・

4。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第53页(一)1―4。

篇4: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电路图,并且比较各个电路图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本实验用哪个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探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感受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

用伏安法测电阻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应该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好处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设计出实验表格;第二部分准备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实连接图如何连接,并根据实物图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第三部分开展实验,先进行定值电阻阻值的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第四部分,仿一仿,开展实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测量,讨论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从而分析出小电灯不需要求平均值。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设计电路和表格。

2、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两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小灯泡(2、5V)。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忆一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学中的一条什么重要规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如何写?(学生回答略)

(“想一想”)

师:怎样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出本节。 板书:(第四节 欧姆定律的应用 测电阻)

(二)进行新课

(“动一动”)

1、设计实验

(1)测量电阻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准备如何测量电阻的阻值?板书:(一)测未知电阻Rx

答: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它的电流。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实验原理

答: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出它的电阻。 板书:R=u/I

(3)问:根据同学所说的方法,你们能否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板书:实验电路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实物投影,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图,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哪幅电路图更好一些,好在哪里。(提醒:实验中总是有误差的,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前面学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如何改进?) 投影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考一考”)

师:滑动变阻器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投影:①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植,减小误差。②保护电路

(“探一探”)

2、实验准备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板书: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2节)、电流表、待测电阻R 、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 (投影)

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2)设计表格 板书:设计表格

提醒:要测哪些物理量?计算什么?表格需要几列几行?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并作出评价,强调表格的规范,并让学生完善自己设计的表格。

问: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放哪里?

引导学生在表格后加一列平均值,为了计算方便,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

数值(投影完整的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电压

U/ V 电流

I/ A 电阻

R/ Ω 电阻平均值

R/ Ω

(3)连接实物图(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

师:请一位同学到屏幕上将电路图连成实物图,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是否正确,若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学们纠正。

(4)实验注意点 板书:实验注意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要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2)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实验前将阻值调到最大处(3)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 (投影)

(5)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板书:实验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

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流的示数为0、1A,0、2A,0、25A时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投影

(“做一做”)

3、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

教师巡视,指出学生在操作中有问题的地方

(“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实验规范 准确 迅速

4、分析与讨论

实物投影学生的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议一议”)

分析:1、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仿一仿”)

小电灯也有电阻,将待测电阻R换成小电灯,仿照刚才的实验测小电灯的电阻。

注意:加在小电灯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小电灯上所标注的电压

实验时,观察小电灯的亮度并用手摸一摸它的温度

板书:(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汇报测小电灯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2、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

这似乎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优点矛盾,谁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电灯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电灯越亮,灯丝的温度就越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有的几乎部首影响)

问:对于小电灯的灯丝,他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求出小电灯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义?表格中还有必要写平均值吗?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三)课堂小结

(“谈一谈”)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和小电灯的电阻,并且根据所测出的实验数据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测未知电阻Rx

1、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

2、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设计表格

5、实验注意点

6、实验步骤

(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篇5:欧姆定律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为后面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要学生加强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过教材在这方面已降低难度,只要求探究“同一个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不再要求探究“固定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

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的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重点与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与学具】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3、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短路:R=0,I很大;断路:R很大,I=0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引入新课

●.展示演唱会舞台灯光和声音变化的视频片段,问:舞台灯光强弱和声音强弱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引导回答: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问: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有什么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猜想并归纳总结学生的各种猜想:I=UR,I=U、R,I=U R,I=U-R等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到抽象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猜想,提出学习的主动性。

二、进行新课

1.引导讨论

●.问:既然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那电流的变化究竟是电压还是电阻变化引起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理实验探究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另两个变量有关时,可以先探制其中一个变量不变,再探究另一个变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在电压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阻引起的;在电阻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压引起的。

●.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2、设计实验

●.实验课题:在电阻一定时,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如何保证电阻一定?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引导回答:定值电阻可保证电阻一定,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问:根据你们的猜想,想想需要的什么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教材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多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作简单分析和评价。最后把较好的作品投影给全班同学,简要分析优点。

●.阅读教材18-19页实验探究内容,

●.学生讨论,积极回答。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评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设计实验对学生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通过学生间积极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进行实验(课件)

●.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完成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教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过程复习实物的正确连接方法,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分析评估

●.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什么结论。对于实验数据出入较大的组别,鼓励其思考出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引导回答实验结论: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数据,比较自己实验数据的优缺点,归纳出实验的初步结论,并用图象法表示。

●.提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能力,学会用图象分析数据。

5、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简述欧姆个人生平和他的一些趣事。

●.公式变换:U=IR 或 R=U/I,展示教材相应例题,提醒注意解题格式以及计算过程要统一国际单位。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阅读教材19页欧姆生平内容。

●.阅读教材,留意解题思路和格式,积极回答。

●.帮助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为其应用做好准备。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

●.学以致用,巩固反馈。

三、额定电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什么是额定电压?

引导回答:额定电压就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作答。

额定电压不是本章重点,只作常识性了解即可。

四、短路

问: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什么?什么是短路?演示短路实验。

从欧姆定律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短路。

引导回答:短路就是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

积极思考并回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复习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短路是故障的一种,它的危害,为下来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五、评价小结

1.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

2.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3.设计实验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 课堂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积极回答,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篇6:欧姆定律教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电动势E、外电压U外与内电压U内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1、电动势等于电源___________时两极间的电压

○2、用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间测得的电压U外___E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

○2、表达式

○3常用变形式U外=E-Ir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2、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1根据U=E-Ir、I=可知:当R_____时,U增大,当R_____时,U减小

○2当外电路断开时,R=∞,I=_____,U=_____

当外电路短路时,R=0,I=_____,U=_____

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

由U=E-Ir可知,U-I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

说出:

○1图线与纵轴截距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线与横轴截距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像斜率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曲线的区别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在图1中R1=14Ω,R2=9Ω.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I1=0.2A;当开关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例2、如图2所示,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C向B方向移动时,电路中各电表示数如何变化?(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不计)

例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店员电动势为6V,当开关S接通后,灯泡L1和灯泡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电压是Uab=6V,Uad=0,Ucd=6V,由此可断定()

A、L1和L2的灯丝都烧断了

B、L1的灯丝都烧断了

C、L2的灯丝都烧断了

D、变阻器R断路

[例4]四节干电池,每节电动势为1.5V,内阻为0.5Ω,用这四节干电池组成串联电池组对电阻R=18Ω的用电器供电,试计算:

(1)用电器上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

(2)电池组的内电压和在内电阻上损失的热功率.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个电源接8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5A,接13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0V,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电源的电动势为4.5V,为电阻为4.0Ω时,路端电压为4.0V。如果在外电路并联一个6.0Ω的电阻,路端电压是多大?如果6.0Ω的电阻串联在外电路中,路端电压又是多大?

3、现有电动势1.5V,内阻1.0Ω的电池多节,准备用一定数量的这种电池串联起来对一个“6.0V,0.6Ω”的用电器供电,以保证用电器在额定状态下工作。问:最少要用几节这种电池?电路中还需要一个定值电阻做分压用,请计算这个电阻的规格。

4、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就是接在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得的电压

B、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电路,电动势就会发生变化

C、电源的电动势时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D、在闭合电路中,党外电阻变大时,路端电压变大,电源的电动势也变大

5、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恒定不变,电灯L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A、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C、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6、如图8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图像,则下属说法中不正确的示()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I2

B、电动势E1=E2,内阻r1>r2

C、电动势E1=E2,内阻r1>r2

D、当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

7、一个电源分别接上8Ω和2Ω的电阻时,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电源的内阻为()

A、1ΩB、2ΩC、4ΩD、8Ω

8、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3.0V,内电阻r=1.0Ω;电阻R1=10Ω,R2=10Ω,R3=35Ω,电容器的电容C=100uF,电容器原来不带电。求接通电键K后流过R4的总电荷量。

9、如图10所示电路中,R1=R2=R3,S断开时,伏特表示数为16V,S闭合时,示数为10V,若伏特表可视为理想的,求:

(1)、电源电动势的内阻各位多大?

(2)、闭合S前R1消耗的功率分别多大?

(3)、如箭电源改为图乙所示电路,其他条件不变,则断开和闭合S时伏特表的示数分别为多大?

10、如图11所示,电灯L标有“4V,1W”,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50Ω。当滑片滑至某位置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由于外电路发生故障,电灯L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10V。若导线完好,电路中各出接触良好。试问:

(1)、发生故障的是短路还是断路,发生在何处?

(2)、发生故障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多大?

能力训练

1、E=1.5Vr=2Ω2、U1=3.84VU2=4V

3、5节R=14Ω4.C5.A6.B7.C

8.Q=2.0×10-4C

9.(1)E=20Vr=5Ω(2)P1=6.4WP2=2.5W

(3)U断=8VU闭=5V

10.(1)断路L处(2)20Ω(3)12.5V5Ω

篇7:欧姆定律教案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思考、交流、回答:

不能这样说。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

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认为电压U跟电流I成正比,跟电阻R也成正比。

阅读科学世界,了解酒精检测仪的原理;

观察图片,了解电子秤的原理。

思考、交流、回答:

可以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来求解。而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可以测出来。即: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了。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困惑。见板书设计。

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

五、布置作业1.完成《助学》上本节的题。

2.完成“周六自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篇8: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三、教具。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1)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2)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

①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②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③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渗透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

向学生介绍欧姆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欧姆的研究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当时没有电流计、又没有电压稳定的电源。

其二:欧姆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勇于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他先后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扭秤,找到了电压稳定的电源,又经过长期的细致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他的这项研究工作,花费了十年的心血。

其三:我们应学习欧姆的哪种优秀品质。

④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电学问题的方法,如过去要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只有采用安培计测量的方法,而如今,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在已知电压、电阻的情况下,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就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一些电路问题。

(板书: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问题。)

介绍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读题、审题。

②根据题意画出完整的电路图或某一段电路的示意图。

③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④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例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如图1所示,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结合此题具体讲解解题步骤,并板演解题格式。

已知:R=807欧 U=220伏,求:I=?

答:通过白炽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2:如图2所示,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欧,通过的电流为0。45安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 I=0.45安,求:U=?

答: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大约2。8伏的电压。

例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伏,用安培计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安,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学生个人作练习,由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解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在解例3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明确欧姆定律这一电学中极其重要的规律是怎样得到的,它精确地阐述了什么问题?欧姆定律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的计算问题。

(四)巩固知识。

讨论课本46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

2、补充计算题:

(1)某电流表的电阻为0。02欧,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为3安,通过计算回答,能否把这个电流表直接接到电压为2伏的电源的两极上?

(2)有一个电烙铁,工作时电阻丝里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阻是72欧,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

(3)家庭电路中的某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2安,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

3、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篇9:欧姆定律教案

目 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2、能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学法指导把欧姆定律灵活的应用于串、并联电路,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解决问题。

一、自主先学(4分)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压的特点: 。

2.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压的特点: 。

3.下面的表格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

表1电阻R=15Ω 表2 电压U=2V

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结论 ;

分析表2数据,可得出结论 。

总结:

数学表达式: 。推导可得到U= 。R= 。

二、课堂探究(22分)

活动一、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在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组成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划片处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为3V。求(1)R1的阻值(2)R2连入电路的阻值。

总结:串联电路总电阻R=

活动二、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6V不变,在电阻R1与R2组成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R2=20Ω求(1)R1的阻值(2)电流表A的示数。

总结:并联电路总电阻R=

三、课堂检测(10分)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4.5V不变,在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组成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划片处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为3V。求(1)U1的阻值(2)R2连入电路的阻值。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电键S,电流表Al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3)电阻R2的阻值.

四、我的收获(2分)

五、课后巩固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6Ω,R3=4Ω,当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求:(1)R2的阻值; (2)当S1、S2均合上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仅合上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篇10:欧姆定律教案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的实验。

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

一、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器材和学过的(串、并联)电路思考:应取哪种电路连接?并动手设计电路图。与此同时,教师巡视并选出两个代表性电路图,再揭下小黑板电路图盖纸进行对照。可能出现跟小黑板上教师设计的电路不同,这时应因势利导地说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器材所接位置不同,不受影响。并向学生强调:无论哪种设计方法,都不能把仪表正、负极接反;在连接实物时应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最大电阻位置。

待多数同学都完成设计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他们是以后分组实验的小组长),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布置其他同学设计表格。然后揭下小黑板上表格的盖纸,让同学们自己订正。

(师生共同检查、分析、订正上面两位同学连接的实物图。)

②保持电阻R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压U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接入5欧的定值电阻。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记录: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在表一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板书)

③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保持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3伏不变。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实验,依次分别接入5欧、10欧、15欧电阻。

记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到“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板书)

(二)、欧姆定律(板书)

①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板书并讲解)

②公式:I=U/R(板书)

③单位:U—伏、R—欧、I—安(板书)

④说明: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⑤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三)、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板书)

讲解:上述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应特别注意,I=U/R和R=U/I属于形同实异。也就是说,R=U/I式中的R不能理解为:电流一定时,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或电压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三、课堂小结:欧姆定律是今后学习电学中常用的定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①要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②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与设计;③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④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变形。

四、巩固练习:

l、按照表一记录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计算电流值。

2、某一电阻接在6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A,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12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

篇11: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欧姆定律公式I=U/R 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 ·

4。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第53页(一)1—4。

篇12: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也是整个电学知识的基础。通过第一节成功的探究活动,在所得结论的基础上不难得出欧姆定律。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实际意义,认识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对于欧姆定律公式的另外两个变形,并不表示在某种条件下,物理量之间存在正比或反比的关系,它们只是在数量上满足这样的关系而已。

欧姆定律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二是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进行定性分析。教学可以在复习上一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直接引入欧姆定律,通过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同时强调公式中的I、U、R是针对同一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利用公式计算,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规范解题的习惯。在认识公式后,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通过师生讨论,强调U=IR并不表示电压与电流成正比;R=UI并不表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电阻的串、并联规律,由于它在电学计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所以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运用实验探究或理论推导等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阻的关系。可以在实验前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多数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在电路中再次接入电阻后,总电阻会变大(电流减小),最终实验现象与猜想矛盾。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实验后可以通过类比导线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帮助学生加强认识。串、并联电阻定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应 以串联为主。另外,还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规律,进行理论推导。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利用实验体会电阻的等效替换,注意帮助学生体会等效的思想。无论应用哪种方法进行研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非常典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教学时要注意多加利用。

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

教学方法:

1.对于欧姆定律及其计算,主要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训练的形式进行。

2.对于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采用创设情境,进行实验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2.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 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电笔、阻值相同的两只定值电阻(10 Ω)、学生电源、阻值相同的两只定值电阻(小组间不同,但阻值之和能通过电阻箱调出来)、电流表、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阻箱。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

1.在上一节探究“导体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2.在研究过程中控制了哪个物理量?

3.利用上节课得出的结论,填充表格,并阐述原因。(利用多媒体展示下列两表)

表一:

电压U/V 1 2

电流I/A 0.2 0.6

表二:

电阻R/Ω 5 10

电流I/A 0.6 0.2

(学生回顾实验,回答问题。)

总结:探究“导体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结论,表一中的2 V是原来电压的2倍,所以电流也是原来的2倍,变为0.4 A;电流0.6 A变成了原来的3倍,所以电压也应该是原来的3倍,应是3 V。根据“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表二中的10 Ω是原来的2倍,所以电流是原来的1/2,变为0.3 A;电流0.2 A变成了原来的1/3,所以电阻应该是原来的3倍,应是15 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将探究活动的两个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学生思考概括。)

总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推进新课]

一、欧姆定律

1.展示欧姆定律,学习计算公式

展示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提出问题:

(1)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是哪个量随着哪个量变化?为什么?

(2)如何理解欧姆定律中的“正比”“反比”?

(3)“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描述,有没有什么条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呢?

(4)公式中的各个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总结:电压产生电流,所以电流随着电压变;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电流随着电阻变。所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是说当电压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谓电流与电阻成反正比,是说电阻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就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是建立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条件下的;“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是建立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的。公式中的U、R、I分别表示电压、电阻、电流,单位分别是伏 特(V)、欧姆(Ω)、安培(A)。

(教学说明:通过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公式中各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及其因果关系,理解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真正含义。)

2.使用公式的条件

(1)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即I、U、R都是针对同一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

(2)在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时,要选择正确的物理量的单位,只有当电压的单位使用伏特(V),电阻单位使用欧姆(Ω)时,电流的单位才是安培(A)。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1.典题精析(课件展示题目)

展示材料:出示试电笔,将其插入插座中,使氖管发光,如右图。

提出问题:

(1)试电笔为什么会发光?有电流通过人体吗?

(2)插座中的电压很高(220 V),并且有电流通过人体,人为什么没有触电?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当试电笔中通过电流时,能够发光,此时人体串 联在电路中,也有电流通过人体,人之所以没有触电,是因为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不足以产生危害。

(拆开试电笔,让学生观察电阻,如右图所示,并用多媒体展示题目。)

例题:试电笔中的电阻为880 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提出问题:

(1)这道题目中已知哪些物理量,求哪个物理量?

(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把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都标到图中吗?

(3)题目中的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的吗?

(4)各物理量的单位满足欧姆定律计算公式的要求吗?

(学生思考讨论,画出电路图,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本道例题已知电阻的阻值,求电阻上的电流。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隐含条件,就是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 V。这三个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个电阻来说的,满足欧姆定律的要求。但是,电阻的单位需要换算成“Ω”。

教师活动:(由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强调欧姆定律使用时的“同一性”原则。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包括公式、单位、代入过程和最终结果。强调解电路计算题时,画出电路图,并将已知条件标在电路图中,有助于解题思路的分析。(本题电路图如右下图所示)

解:R=880 kΩ=880×103 Ω

U=220 V

I= = =0.25×10-3 A

教师总结:

(1)例题得出电流:0.25×10-3 A=0.25 mA,这么大小的电流通过人体,是没有伤害的,但却能使氖管发光。

(2)知识与技能方面:欧姆定律公式的使用条件和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性。

(3)学生交流合作方面。

(教学说明:通过例题,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欧姆定律的使用条件,同时,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2.知识拓展:将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变形得出U=IR,R=UI,利用公式,已知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

提出问题:针对两个变形式,模仿欧姆定律,描述为“导体两端的电压跟电流成正比”和“导体的电阻跟两端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流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能说“导体两端的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受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影响,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无关,只是在数量上等于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所以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两端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3.即学即练:(课件展示练习)

(1)一个200 Ω的定值电阻,接在电压为12 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 mA。若要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0.15 A,则需要在电阻两端加上______ V的电压。若电阻两端不加电压,则通过他的电流为 ________ A,它的电阻为________ Ω。

(2)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 ,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欧。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

A.10千米 B.15千米 C.30千米 D.40千米

答案:(1)60 30 0 200 (2)B

4.介绍欧姆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展示材料:欧姆(1787~1854年)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16岁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和哲学,中途辍学,由于经济困难,直到26岁才完成博士学业。

欧姆从1825年开始研究电流与电源及导线长度的关系。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他用自制的细长金属丝测定出几种金属的导电能力,设计了显示电流大小的仪器,采用铜―铋组成的温差电偶作稳定的电源。他于1826年归纳出了今天所称的欧姆定律,并于次年出版《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常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提出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加上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金奖,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电阻的单位。

教师活动:利用上述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方案1(实验探究)

1.相互合作,探究定性关系

展示材料:出示两只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

提出问题:将这两只电阻串联入电路,它们的总电阻比它们大还是小?将这两只电阻并联呢?

猜想或假设:学生思考讨论,猜测总电阻与各只电阻的大小关系。(部分同学认为无论串联,还是并联,总电阻都比一只电阻大。)

设计实验:先将一只电阻连入电路,接入电流表或灯泡,再将另一只电阻以不同方式分别连入电路,通过电流表示数或灯泡亮暗程度的变化,来判断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变化。注意:并联时,电流表应接在干路中。如果使用电流表,要记录数据。

进行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之间准备的定值电阻不同,以便通过不同阻值的电阻具有相同的规律,从而说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分析和论证:选取不同阻值的小组,描述实验现象或展示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电阻串、并联的定性关系。

(1)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2.拓展深化,探究定量关系

提出问题: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 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但到底有多大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应用电阻箱代替两只分电阻,边观察电流表,边调节电阻箱的阻值,直到电流表示数与两只分电阻接入电路中的示数相同。比较电阻箱与分电阻的大小关系。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串联电阻的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表达式为R=R1+R2。

教师总结:电阻箱对电路的作用效果,与两只电阻串联时是相同的,电阻箱就是两个分电阻串联使用的等效电阻,即总电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利用等效的方法,可以研究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表达式为1R=1R1+1R2。

方案2(类比法)

展示材料:出示两段导体,将其靠紧变长,演示串联;将其靠紧变粗,演示并联,如下图所示。

学生总结:两电阻串联,相当于导体变长了,所以总电阻一定比分电阻大;两电阻并联,相当于导体变粗了,所以总电阻一定比分电阻小。

方案3(理论推导)

展 示材料:出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规律。

串联:①I=I1=I2 ②U=U1+U2

并联:③I=I1+I2 ④U=U1=U2

将变形公式U=IR带入②式得IR=I1R1+I2R2 再利用①式得R=R1+R2

将公式I=UR代入③式得UR=U1R1+U2R2 再利用④式得1R=1R1+1R2

教师总结:从电阻串、并联的关系式来看,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即学即练:(课件展示练习)

(1)有两个阻值为 6 Ω的电阻,将它们串联后总电阻为______Ω,将它们并联后总电阻为______Ω。

(2)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0 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 A和6 V。求:

①通过R1的电流I1是多少?

②马平同学在求R2的电阻值时,解题过程如下:

根据欧姆定律:R2= = =12 Ω

请你指出马平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答案:(1)12 3

(2)①0.5 A

②R2两端的电压不是6 V

R2两端的电压U2=U-U1=10 V-6 V=4 V

R2= = =8 Ω

[课堂总结]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欧姆定律、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②欧姆定律的使用条件;

③解物理计算题的规范性;

④电阻的串、并联规律。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3)学生交流合作方面。

[布置作业]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

[欧姆定律教案]

篇13: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本文由VCM仿真实验提供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偶迷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经过导体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 教学仪器: 学生电源  电流表  电压表 小灯泡(1)滑动变阻器(1) 开关(1) 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流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计算出电流电压的大小呢?同时,导体的电阻,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新课教学:(学生探究实验):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教师指导) 注意:控制变量法  控制的量:电阻的阻值不变 变化的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  研究的`对象: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设计实验:实验器材,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观察研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电阻R/欧姆 电压U/V 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比较数据,的出结论:定值电阻上的电流跟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R=U/I。 注意: 1、运算时要考虑到实验的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 2、电压是因,电流是果,故不能说成定值电阻上的电压跟其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表示:I=U/R(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I―电流―安培(A)) 公式的物理意义: 对R=U/I的理解 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电阻值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本表达式不能称为欧姆定律。 对U=I・R的理解   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的大小只与导体自身的因素有关,跟电流,电压的有无无关。 课堂练习: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的大小 练习1:实验中测得一个电阻R=15欧姆,两端的电压是U=4.8V,求流过此电阻的电流是数值是多少mA 利用欧姆定律求电压 练习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千欧,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加在电熨斗上的电压是多少V? 额定电压:用电器的名牌上通常标有电压值,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用电器的额定电压。 实际电压:用电器在电路中工作时的电压。 注意点:1、某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唯一的,但其实际电压值是无数个。   2、实际电压若高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很多,可能损坏用电器;若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用电器能工作,但不是正常工作。 短 路: 定 义:电路中不该项链的两点被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现象。 电源被短路:不经过用点器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 用电器被短路: 将导线并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用电器不工作。 短路的应用:可以控制分压电阻的接入电路来控制发热丝的发热量。(电饭锅)  本课小结:个别提问的方式,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练习:目标与检测 作业布置:点拨(挑选个别题型) 教后记:控制变量法理解不透彻,对于控制量与变量分不清楚;   深刻体会欧姆定律感悟不深。 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详细可上VCM仿真实验咨询

篇14:欧姆定律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四学情分析

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①我们学过的电学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③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当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

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学案上。

这部分问题学生以前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即使有少数同学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学生之间会进行纠正。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提问:电压增大,电流也随着增大,但是你知道电流增大了多少吗?

让学生猜测电流I、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式

学生大胆猜想。

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但应该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乱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进行猜想。同时可将所有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这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作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篇15:欧姆定律教案

课题 §2.3欧姆定律 课 型 新授课(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及电阻的单位。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运用数学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欧姆的研究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及利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 学 手 段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体A、B(参考教材图2.3-1)、晶体二极管、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欧姆定律的一些基础知识,今天我们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欧姆定律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教师:既然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投影教材图2.3-1(如图所示)

教师:请一位同学简述如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来研究导体A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学生:合上电键S,改变滑动变阻器上滑片P的位置,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分别为0、2.0 V、4.0 V、6.0 V、8.0 V,记下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读数,然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教师:选出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读取实验数据。将得到的实验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换用另一导体B,重复实验。

[投影]实验数据如下

U/V

0.50

1.00

1.50

2.00

2.50

I/A

导体A

I/A

导体B

教师:同学们如何分析在这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学生:用图象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压U,用横轴表示电流I,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相应的点。根据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作U-I图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

学生:作图,如图所示。

教师:这种描点作图的方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分析图象,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对于同一导体,U-I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等于一个常数。这个比值可以写成:

R=

对于不同的导体,这个比值不同,说明这个比值只与导体自身的性质有关。这个比值反映了导体的属性。

师生互动,得出电阻的概念:电压和电流的比值R= ,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

教师:将上式变形得

I=

上式表明:I是U和R的函数,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欧姆定律。

教师: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根据欧姆定律I= 得R= ,有人说导体的电阻R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这种说法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没有关系。

教师:电阻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Ω。

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教师:1 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篇16: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认识

2.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通过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用(每组):笔记本、演算本。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小品《狭路相逢》的片段:

过渡:这段视频中交警手里拿的是什么?

?喝没喝酒、喝多喝少用它一测就知道了,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回事?学习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17.2欧姆定律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其思维很快拉到物理课堂上。)?

观看视频。

回答:酒精浓度测试仪。

想知道。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1:

4、生活中的应用

?(一)合作探究、研讨

引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同学们回忆实验的结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得到的数据。则表一中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 ;表二中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 。

将表一、二中的数据填充完整。

表一:

表二:

填充表一中数据的依据是:

填充表二中数据的依据是:

过渡:如果将上面的两条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提出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能用图象说明吗?请同学们交流。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过渡:能利用你的数学知识将这两种关系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提出问题:在欧姆定律中的三处用到“导体”,是指几个导体呢?使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三个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统一性。

(设计意图: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过渡: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

多媒体展示:

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

知道了欧姆和欧姆定律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不畏困难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我们要珍惜今

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欧姆定律的应用:

过渡: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多媒体展示:

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板书】解电学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

未知量的符号。

(3)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例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通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例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设计意图:例1由老师讲解,例2、3采用由各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讲解,老师点评补充的方法。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地位。)

小结提问:同学们刚才的演算说明大家已能用欧姆定律解答简单的电学应用题,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收获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加深对相应知识的掌握。)

追问:对于公式R=U/I,能否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对于公式U=IR,能否说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大家讨论。

温馨提示:公式R=U/I,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公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对物理公式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公式的意义。形成对前后知识架构的深刻认识。)

下载欧姆定律教案(精选16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姆定律教案(精选16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有关欧姆定律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2)通过......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2)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