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顺序》及教学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顺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数的顺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2、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
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
(1)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
(2)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
3、演示规则
(1)师: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
(2)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3)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
(4)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5)教师出示数字卡1-10: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
(6)师:他选的数字对吗?
(7)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
(8)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
(1)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
(2)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
(3)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鱼'的要求排一排)最后要怎么样?(填上数字,读一读)
5、介绍巩固活动
(1)依次出示“数的邻居——画圈”和“烧烤一串串”的活动材料。
(2)今天老师还准备了'数的邻居'和'烧烤一串串',看看你们桌上的材料。老师放在了哪些组的桌子上呀?
6、提出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组的活动以后,再换组操作。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1、分组操作
请幼儿开始操作,并提示:“玩'数的顺序'的小朋友,要注意看'大嘴鱼'的指示方向来排皮球卡片和数字卡。
2、观察指导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步骤进行操作,看幼儿能否按正确的顺序排雷物群卡并填放数字。提示完成的幼儿读一读,看看填得对不对。
3、提示常规
教师提示幼儿:做完要请好朋友检查;换组前好检查操作才来哦是否撒落,及时捡起并还回材料盒中,上述检查完成后再换组。请最后做”数的顺序"的幼儿保留操作结果,以备交流环节用。
三、集体交流并纠错,引导幼儿思考数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1、交流
展示一幼儿的操作结果: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做的,大嘴鱼要求按什么顺序排呀?
2、看看他放的数字卡对吗?顺序排对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如果有出错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幼儿纠错。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小于号、大于号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本文扩展阅读:小于号是数学中不等式运算符号的一种。是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在自己的《使用分析学》(Artis Analyticae Praxis)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和“>”符号,但是直到他去世十年之后1631年才发表。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桔子
活动目标
1、能点数20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2、知道20里面有2个10。
活动准备
1、数学卡:50以内的数
数学卡:50以内的数
数学卡:分解和组合
2、糖葫芦若干(橡皮泥制作,小木棍)
活动过程
1、数学卡:[50以内的数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数桔子,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桔子?
10个堆一堆,可以堆几堆?
(2)幼儿讨论后,在卡片上填上正确的数字。
一共有(20)个桔子
10个堆一堆,可以堆(2)堆
2、数学卡:50以内的数
(1)把10块糖果和10枚宝石放在一起数数一共有多少呢?
(2)请幼儿数出10快糖果,在数出10枚宝石。
知道2个10是20。
3、操作活动:串糖葫芦
请幼儿把10个糖葫芦串成一串,一共串两串糖葫芦。
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知道20里面有2个10。
4、活动评价。
运用讲一讲、做一做的方法,让幼儿了解20里面有2个10。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反思
2012,3.10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在音乐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音乐对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孩子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这时我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表现音乐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才能激发他们对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2012,4,18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
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7、8的组成2012.4,28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在7、8的组成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执教7的组成时,我课前准备了一张大的7的记录单和7本书。教参上安排的是“分铅笔”,考虑到幼儿们为了参加捐书活动带来了很多书籍,同时书在操作时要比铅笔更加明显,所以在教学中我选择用书来进行操作活动。在教学时,我先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书,分别请三名幼儿来进行分书活动,一名幼儿把书分给剩下的两名幼儿,这样进行了七八组,就把7的6种不同的分法找到了,并且把记录单填写好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有幼儿的操作会和前面小朋友重复,这时我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记录单里的记录,让幼儿自己发现重复现象。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进行了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在这里我想如果我课前准备可以粘贴的字卡而不是只能往上面填写的简单的记录单的话,就可以给幼儿创造自己去寻找发现其中的顺序即按照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机会了。在幼儿有了上面的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我请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第二个操作活动——分蜡笔,蜡笔是数学材料里提供的7支蜡笔的卡片,请幼儿把蜡笔分成两组,刚开始是我先说第一组的蜡笔数,请幼儿进行操作并说出第二组蜡笔的数目,接下来请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操作的积极性很高,操作的也很认真。在幼儿有了大量丰富的操作经验做支撑的基础上,第三个活动——填写作业纸就顺利的进行了。在我的讲解下,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纸,只有几个别孩子需要进行单独指导。
有了7的组成的教学基础,在进行8的组成的教学时,就比较的轻松容易了。课前我同样准备了一张大的8的组成记录单和8支水彩笔。在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水彩笔这个活动时,我是请一名幼儿把8支水彩笔分别分放到两个不同的小盆里。这一次的操作就比较有顺序了,在我的简单提示下,孩子们就按照顺序进行分放,记录单也按照顺序填写完整了。第二个操作活动——分橡皮,这个活动同样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的操作,操作的材料是数学材料里的8张橡皮卡片。最后,幼儿顺利的完成了8的组成的作业纸。
通过7、8的组成的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幼儿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幼儿的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使幼儿手脑共同得到锻炼和开发,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参与实践。
但是在课后,我发现当我让孩子们回忆7和8的组成时,按照顺序整体回忆时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7和8的分成,但是要是随意提问时,有的孩子就容易出现混淆,明明问的是8的组成,他们有时会说成是7的组成。这个问题的出现,我认为是两个内容在学习时的时间间隔不够长,虽然在操作中孩子对于知识有了理解,但是要想真正掌握牢固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的。在课后还需要再抽时间进行练习巩固。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特别的我执教者:2012,5.19
活动是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幼儿了解自画像的表现方法;通过交流与表现,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启发幼儿观察和捕捉自己的主要特点。
大班幼儿并不擅长画人像,因此,导入很重要。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表现方法上适当作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幼儿自由表现。本活动,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幼儿表现出自己相貌特点,并体会自我表现的乐趣。
一开始,我让幼儿照镜子,全面感知自己的面部特点。幼儿第一次有目的地照镜子,对五官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如黄嘉发现了自己的酒窝、高徐发现自己的黑痣、苏芝懿发现自己的眼睛一大一小等。接着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让一名幼儿到前面,并让幼儿发现她的特点,我及时给予描绘,还让幼儿来添画,大家找到了自画像的乐趣,对面部特点更加关注,很多幼儿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画。”
由此我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幼儿主动参与创作活动的氛围,使幼儿不仅在视觉中感受乃至全身心融入审美活动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单纯的美学说教,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认知和技能训练中自然引导幼儿体验美、理解美,培养幼儿应用、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创造活动的乐趣。
第四篇:《数的顺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的顺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2、过程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能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掌握百数表中数字排列的基本规律。
【学习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灵活运用规律。
【学习准备】
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
今天,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们正在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自己的家。你们看,哪些数字宝宝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家?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让学生先整体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你是怎么知道的?(横着数十行,竖着数也有十排)
我们把它叫做“百数表”(板书:百数表),今天我们就通过百数表来学习百以内数的顺序。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你能帮其他的数字宝宝找找家吗?请小朋友们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吧!
3、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巡视。
4、核对,检查。
5、找数活动
如:请学生从36读到44
请学生从57往后数5个数
师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生答)
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与50相邻的两个数是多少?
二、观察“百数表”,引导发现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很快就帮数字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那你们想不想帮它们涂涂颜色?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涂色比赛。请男生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女生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一)1、横着找规律
(1)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
学生完成后,问:十位上是3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齐读这行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数十位上„„(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1)个位呢?„„(就是依次多1)
谁来完整地说说我们的发现?还有谁想说的?
(2)你也选几行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3)全班交流(指名2位学生)(我读的是••我发现了•)•
横着看,第2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是2,第3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
(4)师小结:横着看,每一行,前9个数的十位都不变,个位依次多1,最后是个整十数。
(5)练习
2、竖着找规律
(1)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
学生完成后,问:个位上是3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竖着选几排数分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呢?
(3)全班交流。(我读的是••我发现了•)•
竖着看,第1排的个位上都是1,第2排的个位上都是2,第3排••
找一找:个位是5的数有哪些?(第5排)个位是0的数呢?(第10排)
(4)师小结:竖着看每一排的个位都不变,十位从上到下依次多1,也就多了1个十。从下往上看呢?(依次少1个十)也就是说,上下两数相差10。
(5)生自己说一说竖排的规律。
(6)练习
(二)、斜着找规律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给一些数字宝宝涂上了漂亮的颜色,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想涂一涂颜色,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给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
学生完成后,问: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
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读一读。
(三)、你从表里还能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
斜着看: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加的和是9
„„
三、勇闯智慧岛
第一关:我会填
(1)、比99多1的数是()。比60少1的数是()。
92后面连续5个数是()。
(2)按照百数表的顺序填数。
3388
第二关:我会选 35、57、75、95、25、56、28、15、50、55
个位上是5的数是()。
十位上是5的数是()。
第三关:我会猜
王医生从1号病人看起,现在要看第35号病人、已经看了多少病人?
四、回顾全课,整理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整理百数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你知道了哪些百数表的知识呢?
五、重填“百数表”,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想一想,除了刚才的这种填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填“百数表”吗?请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按自己的设计再填一填。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十位是3的数有: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个位是3的数有: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教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以及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之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开始前,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简单复习让孩子对于新的知识不是那么的陌生。在听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课程点评之后发现这节课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课前的准备还是不是很充分,在课堂进行当中对于自己课件的熟悉程度不够深。
其次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不完整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最后就是对于课程中出现的“百数图”中规律的研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同时,这次讲课的过程当中我还意识到自己的板书很不到位。
今后我会有意识地自问:我备课了吗?没有认真研读课标与解读也是我的一大弊端。今后一定抽出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为自己充电。
在研究教材、教参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考虑本课的知识点,思考每道题目的出题意图,联系整套教材,以便迁移与运用。思考教学目标,切实按照目标进行课程设计。重、难点以及用何种方法突破。最后再落笔进行教学设计。总之要好好认真细致地备课,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
新时代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时时为自己充电。每位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为人师表,更好的教育学生。作为学习制度的保障,我认为参训教师考核办法的制定非常科学合理。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可见,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更何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总之,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教师全员培训,抓住这次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才能问心无愧对得起我们的职业!
第五篇: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完成“百数表”,然后从“百数表”里寻找规律,通过整理,观察,对比之后,复习数数,写数,有使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表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一整理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从认数中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100以内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课前我让学生预习38页,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学中,让学生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接下来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在数目表中找数。提问:与9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多少?从7数到12数了多少个数等题。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主动与小组成员一起思考讨论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培养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2
《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二、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帮助了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设计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即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一年级的小朋友对这一特征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尽量设计得形象、直观。
这堂课我感觉学生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2道习题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要注意适当控制。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3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填写“百数表”,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说出排列顺序和规律。“百数表”看似简单,实际里面隐藏这许多的数学知识。比如说“第5行的第6个数是几?”、“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同的两位数有哪些?”,再比如从表中摘取一部分,让孩子根据规律填写表格等等。因此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孩子与孩子间的差别也较大。有的孩子对百数表有了深刻的理解,能说出表中的规律,包括斜着看的规律都能弄清弄投,也有极个别学困生仅仅停留在填写百数表的层面上。
下面对本节课进行如下反思:
1.上课伊始,通过寻找藏宝图这一情景的创设,给孩子带入了很愉悦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增强了孩子的学习激情。
2.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3.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本节课的教学当总,我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及时巩固百数表规律,知道每个数的上、下、左、右各是几,这样,学生在填写魔术框时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在我使用的幻灯片中将魔术狂填写完毕后,又还原到“百数表“中原来的位置,让孩子们豁然开朗,难点突破很到位,本以为孩子掌握起来很难的内容,结果在检测是基本上都能掌握。这点我觉得很成功。
本节课整体评价还是不错的,感觉学生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两道习题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要注意适当控制。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4
《数的顺序》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填写“百数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所有曾经教过这一课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这课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较难,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用完整又流利的数学语言表达,而这节课中百数表的规律又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并会和同伴进行交流。“试一试”中的“田字框”和“十字框”更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需要通过好几节的训练才能让大多数孩子弄明白。
为了突破难点,在备课时我曾经有两种思考:一种是让学生先横着填3行,引导学生就观察这3行,找出横行,数列的规律,然后再根据发现的规律去填写表中剩下的数。这样思考是为了让学生能先发现表中一部分的规律再推广到整张表格,同时又分散了“试一试”的难点。还有一种思考就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过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来完成“试一试”。考虑到因为是上公开课,如果按第一种设想去实施的话,整节课堂会很松散,不紧凑,层次不会很清晰,而且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也难以预设,担心自己难以驾驭,在数字没写全时就让孩子找规律,不知道是否提高了教材的'难度。于是就选择了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先横着选几行读一读,发现每一行的前9个数的十位都不变,个位依次多1。再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应的练习。然后让学生竖着选几排读一读,找出竖排的规律:每一排个位不变,十位依次多1,随后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来强化对规律的认识。最后再让学生自由地找找斜行的规律。等发现完了规律以后,和学生一起用“魔力框”到百数表里框一框,再完成“试一试。”整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清晰,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识规律,孩子们在观察,发现,交流的活动中慢慢加深了对百数表的认识,从对数的单纯的读写提升到每一个数在百数表里的位置。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比较积极,活跃,大家学得很愉快,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特别是在出示魔力框后,他们自己动手去框,去读,去思考,这样的过程让所有的孩子手、眼、脑一齐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可能在发现规律的环节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能够全部完成,学生练习的还太少,没能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5
在学校组织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听课活动中,我讲了一年级的《100以内数的顺序》这节课。这段时间学校里的事情太多了,运动会看着学生训练方队,啦啦操,各种比赛项目,整体忙地焦头烂额,在学校里根本没时间备课,做课件,我这几天都是晚上在家里备备课,制作课件。上完这节课,我也有许多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上课前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后学生先自己填写百数表里空着的数,我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慢,但是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慢,写这些剩余的数字,他们竟然用了将近10分钟,而且还有个别学生写不完。我们数学组老师座谈时大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认为可以这样解决:第一,可以布置学生提前在家里写完百数表里空着的数,上课直接研究规律;第二,也可以老师用课件出示和课本一样的百数表,学生说出空着的数,学生边说老师边用课件出示这些数。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时,每个组再发一张填写好的百数表,让学生研究排列规律。我感觉这两个办法都可以,这样可以省去学生写数字的时间,至少能省5、6分钟。
我设计的练习题,我认为是由易到难的。第一题是学生看着百数表找数字,第几排第几个数字是多少;第二题是课本上的做一做,学生看着百数表填数,这个第二题我看着很简单呀,学生就是看着百数表填数字,但是没想到很多学生都不会填,我想主要原因是因为百数表里数字较多,学生年龄小,看着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看了。
二、教学语言要更加规范
本周二去田家炳小学参加曲阜市小学数学研讨会,听毕老师总结时提到一点,就是数学语言的规范化,其中他讲到“数”和“数字”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数字只是指从0到9这9个数,而从0开始,其他的都是数。细细想来,我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而我这节课就是讲100里就有很多地方需要需要说到数这个词,我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查看我的教案,还真是有的地方说成了“数字”于是立马全部修改,但是因为前几天备课时说了“数字”这个词,所以课上还是有时把“数”说成了“数字”。
三、教学时间没有掌控好
从开始到学生写完百数表,用了10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又用了8分钟时间,汇报又用了10分钟时间,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干啥都慢,等我再一点一点总结完排列规律后,已经10点半多了,学生完成做一做时有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这节课根本没能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过于偏难
我们在一起讨论时,老师们也提到,这个表里有些规律真的很难,学生找不出来时,我引导着学生找出来后,总结的一些结论太难了,学生理解不了。
五、教师该引导学生的时候还是要适当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找排列规律时教师是否引导、提醒学生,分别横着、竖着、斜着,一起来找呢?
总之,这节课上完后我也有很多的反思,以后再上这种类型的课,相信绝对比这一次会顺手。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6
《数的顺序》这节课是在读写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前面数数时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明白相邻两数的概念。教材主要通过学生填表复习数数、写数,又更加清楚100以内数的顺序,再通过选数读一读,巩固读数,发现有趣的排列规律。教学主要一个是填表一个是找规律,同时利用规律框数。因为之前教过一次,教学实践让我知道,孩子填表是需要时间的,差异也很大,填完大致需要十分钟,一方面考虑教学时间,想课前完成填表;一方面觉得学生在课堂中安静的填,更有思考的空间,在填写中有新的发现以后,这种感受如果能马上去表达,引导就更好,所以,建议能在课堂填表最好,在课堂教师可以集中引导学生专注填表,在填表中感受、体验、思考,及时生成出各种发现会更加的连贯。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我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利用课前时间带领孩子填表,把重点放到观察规律,运用规律,拓展思维上。
首先改变了百数表数字出现方式,一改冰冷的数字,而用课件中的情境、动画让死板的百数表活起来,接着选择一些让孩子填数,唤起孩子的回忆(因为课前填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横着竖着观察百数表,交流发现,重点引导,然后在斜着、拐着弯等让孩子大胆交流它们的发现,教师预设一些斜排规律,以及重叠数颠倒数等、数位和相等等。然后完成想想做做1,第二个部分是框数研究规律,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我还及时进行了田字格十字格已知数各个不同位置的拓展,最后让孩子欣赏不同的各种魔力框,试着填数,让孩子相互出数考一考,最后自己设计各种魔力框。
也一直有两个困惑,一个是教学时间如何把握,让孩子课堂填,时间来不及,探究规律无法深入,课前填好像又不妥。二是练习题的设计与取舍,尽管都明白课后的习题不一定都要讲解,但是谁也不敢轻易放弃,生怕没有理解教材意图,另外我的练习呈现方式和时间都进行了改变,不知道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