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范例[合集]

时间:2020-11-25 15:0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范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范例》。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范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范本

【导语】《初冬》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它描写了我国农村初冬时节雾天的景色。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两幅插图分别展现了雾中和雾后农村的不同景象,为学生理解词义句意,提供了直观主动的语境。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

【教学主要步骤】

一、看图激疑,学习字词

1、观察课文插图二,学习生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雾后景色),说说这幅画中有哪些景物,美不美?借助图中景物学习生字:芒、塔、野。

2、观察插图一,比较中学字。

引导学生与图二比较,说说同一地方,景物有什么不同。(出示“模模糊糊”)学习生字:隔、层,并带着“为什么不一样”的疑问,试读课文。

二、读文释疑,理解第一段

1、初读全文,解疑中学字。

学生试读课文,了解课文分别写了“雾中”景色和“雾后”景色。读1、4节的句子。学习生字:初、雾、茫,比较“芒”与“茫”音形义的异同。

2、细读第2、3小节,理解句子。

课文中哪些词、句写了雾很大?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意思。教师可用“纱巾遮脸”,观察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望不见”、“看不清”、“不耀眼”的句意。结合讲读,学习生字“淡、耀”。比较“望”、“看”不同。

3、试背第一段。

教师可按“远处”、“近处”及空中方位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句序,练习背诵。

三、练字练句,细读第二段

1、用比较法学习第4、5小节。

教师可指导学生与第一段对照,了解雾散后景色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射出光芒来”、“望得见”、“看得清”,这些词语在朗读时读重音,使雾中和雾散后的景色对比更加强烈。

2、读读练练,学习6—8节。

按“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的句式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学习生字“原”,口头完成练习4。

3、重点理解第7节比喻句。

让学生理解“灯笼”比作大柿子的形状,找出表示柿子多少、大小、颜色、形状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

4、读中理序,指导背诵第二段。

课文第5—8节,每节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每节写法有相似的句式。

这两个特点可用来引导学生背诵。

四、配乐朗诵,激发朗诵兴趣

配乐朗诵时,可让儿童闭目想象大自然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概括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隔、野、耀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田野、庄稼、耀眼

光芒、柿子、模糊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

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

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会偏旁部首“撇尾羊”。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四季景象的画面,让学生时行观察,说说每个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

4、理解课题。

二、整体读文,初步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认真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画出不懂的词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让学生带着“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4、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雾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雾散以后的景色。

5、学生汇报。雾中:1~5自然段。雾散:6~9自然段。

三、导学“雾中”的景色。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描写雾中景色的部分,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预设学生的汇报。

1、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这一句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雾很大?(白茫茫)

“白茫茫”是什么意思?除了可以形容大雾以外,还可以形容什么?例: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棉田、白茫茫的浓雾、白茫茫的鹅毛大雪。

2、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让学生做做“望”的动作,说说这是近看还是远看?

3、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近处的田野、树林都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的,是什么样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吗?

为什么第2自然段用“望”,第3自然段用“看”?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换一下?师小结:“望”和“看”意思相近,“望”是向远看,“看”远近都可以,文中的句子也可改成“看不见”,但是课文里面这么用词既准确双恰当。

指导朗读2、3段,赛读,男女分读。教师引背。

4、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

人们常说太阳像个火球,为什么却说它像个红球?的确,这白茫茫的大雾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连太阳光也变的暗淡下来。再读描写太阳的段落,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当我们还陶醉于雾中的美丽时,不知不觉,雾散了,大自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刚才我们在理解描写“雾中”的景色时,是抓住重点词一边读一边想,去体会、想象,看同学们读得多有感情!那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去体会学习“雾后”的美丽景色,你看哪个词应该重点体会就画出来。

四、自学“雾散”的景色。

1、在前面的学习后,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第2部分,自由读雾散部分,学完后练习填空:

有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 ;),近处的田野,树林像(; ; ;),(; ; ;)看不清。

雾散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 ;),近处的田野,树林也(; ; ;)。

有雾时,太阳像个(; ; ;),(; ; ;)升起来,发出(; ; ;)的光,一点儿也不(; ; ;)。

雾散时,太阳射出(; ; ;)。

2、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朗读,抓住描写雾中、雾后景物的词语,读出有雾、雾散时的不同景色。

3、瞧,画面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指名读。

“挂”还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同桌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它,试用它说句话,教师及时评价。

看到红灯笼似的大柿子,你最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读这句话。走出柿子园,来到树林里,同学们又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齐读末尾段,你想对松树、柏树说些什么?

五、学生配乐通读课文,再次深入感悟。

通读全文,体现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加深理解与感悟。

课后反思:

本课对比理解。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不同,来体会大雾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体可抓住“望不见→望得见”“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词语,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望不见了?为什么又望得见了?也可以设问:说说雾中和雾后,下面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塔、小山、田野、树林、太阳)通过学生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了解雾中、雾后的景色的不同。

第二课时 ;

一、指名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特别是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一定要记住学会。

二、背诵课文。

1、自由练习背诵。

2、分段背诵。

3、全班共同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认读本课生字表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 ; ;田野 ; ;庄稼 ; ;耀眼 ; ;光芒 ; ;柿子 ; ;模糊 ;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让学生按生字的结构分类。

4、指导书写。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冬:上下结构,上边要写得舒展,下边的两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着:先学会偏旁部首“撇尾羊”,再写里面的部分,里面是“目”不是“日”字,要写紧凑。

都:左右结构,左边“者”写在田字格中线偏左。

望:是上下结构的字;“王”的最后一笔“一”要写得长些。

层、庄: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偏旁分别是“尸”和“广”,要写得宽阔些。

柿: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木”旁,右边是个“市”字。

稼: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禾”,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时让学生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出示带有本课生字词的小短文,让学生读文。

(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写一篇自己看到的初冬早晨的景象。

2、自选词语,填写在“词语购物车”上。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主要由《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在语文园地里,有借助熟字认识新字的练习,有描写春天的对联拓展,有积累词汇的练习,口语交际说说春天里的发现,并引导学生写写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展示台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还可以用硬笔书法的形式写写搜集到的词句。宽带网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花的种类和各个城市的市花。但是在本学期,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二、教材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

3、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培养自己读书的能力。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1、《找春天》?3课时 2.《古诗两首》?3课时 3.《笋芽儿》?3课时 4.《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单四篇课文的语言都很优美,要让学生多读、细读、精读,让他们在读中理解内空,体会感情,陶冶情操。其中三、四两篇课文,如果学生有潜力、有兴趣,也可以鼓励学背诵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修改补充

2、本单元要求会写的39个生字中,有的生字(如“追”、“喊”、“哥”、“骨”、“微”等)的笔顺、笔画,学生容易搞错,应注意细心指导。第四课中的“谢”、“渐”、“微’,是三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要讲清这类字的书写要点(如每个字的各个部件都要写得相对瘦长一些,挤得紧一点)总之.笔顺、笔画和生字书写的指导一定要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切实掌握。

3、《语文园地一》中第一题“我的发现”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再说说了什么么像什么。只要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处,就要予以肯定。运用比喻的好处和要求,也可以适当简单地讲一些,以加深理解和认识。在举例子的时候,应尽理举一些以前课文中出现过的例句。这样处理,学生容易理解。总之,要正确认识这次练习的宗旨,不能偏离教学要求。

4、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① 这次训练在要求学生感知春天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想象,这在认知的思维领域,其要求是明显有所提高的。② 更注重对春天想象的一些新的“发现”。③ 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只要求“说”,而这次不仅要求说,还要求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新的发现写下来。所以,本次训练的要求和形式及口语交际的角度,与一年级下册《春天在哪里》都是有许多差异的。老师们一定要认识这些差异,以便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5、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是本册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新开设的一个栏目,全册共安排了三次。这一栏目的设置,旨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训练时,应提前布置。并鼓励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教学中则要让他们充分交流,并给以适当的评点。修改补充 课题:找春天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

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

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能力,激发

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授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录音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姑娘在哪里呢?让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找一找吧!2.板书课题:找春天。

3.指导读课题:找什么?(强调“春天”)

二、独立识字

1.拼读音节,读准课文下面的生字。

2.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注意停顿。3.标出自然段序号。4.练习读难读的自然段。

三、小组识字

1.拼读音节并齐读课文下面的生字。(正音)2.逐个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认字)3.交流识记“我会写”中生字的方法。(记字)4.展示朗读。(读熟)

四、学文识字 1.创设“催开野花一朵朵”的情境,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害羞、遮掩、躲躲藏藏、探出、嫩芽、音符、触到、喜鹊、脱掉、解冻、小溪、棉袄、摇尾巴、野花”)正确认读。

2.(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当你突然发现光秃秃的柳条绿了,迎春花长出了小小花苞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选出最能表达你当时心情的句子读一读。(进入角色,唤醒沉寂在学生心底的春天,自然而然地感悟优美语言。)

3.图中的孩子们和你们一样吗?读一读吧!(出示句子: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1)用换一换的方法记“脱”,按结构记住“棉、野”,并组词语。

(2)读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奔”选择读音。(奔bēn:奔走;急跑。奔ban:直向目的地方向去。)

(3)“冲出、奔向”表达出了孩子们找春天的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因为他们热爱春天。4.他们觉得春天像什么?

(1)请在句子下面画直线,读一读。

(2)口头填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认读“害羞”一 词。

(3)你见过害羞的小姑娘吗?(害羞的小姑娘总是不好意思地躲在妈妈的身后,只探出头来,样子很可爱。)

(4)(出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什么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讨论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和课题中的“找”字的含义,感受初春带来的情趣。)

(5)认读词语“遮遮掩掩、躲(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躲藏藏”,用形声记字法记“躲”,并组词语。

(6)(出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虽然“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但我们还是在田野里不停地细细寻找她的身影,欣赏她的美丽和可爱。5.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我们热爱春天,当春天到来时,我们激动、欣喜??(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春天的田野带给我们无限乐趣,所以??(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田野上,害羞的春姑娘让我们着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积累语言

小组内有感情地背诵第一、二、三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2.请你也像图中的孩子那样,在周围仔细地寻找春天。3.读一些有关描写初春的诗歌、散文,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篇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找春天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画面引入

观察春天的图画,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

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

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

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 野花美丽

嫩芽

小溪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生字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

“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

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

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古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

感。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

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

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草 枯野火烧不尽

荣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景 美丽

人 可爱

教学反思: 3.笋芽儿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

向上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

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给多音字“撒”、“和”据词定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笋芽儿自强自立的精神。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识 字 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思考: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全班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点拨读:体会“挂、露、翻、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

5、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6、对照画面,试着背诵课文。

三、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扩展练习:创编童话剧。2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6个生字,其中8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教学重点:会写“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难点: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练习背诵。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教学用具:“苹果”卡片、朗读带、录音机、课文插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2、初步认识本课的生字。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教学用具:课文放大图片、“苹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生答)是啊,秋姑娘一路欢歌一路笑迎着我们走来了。她来到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

她来到田野,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色。她灵巧的双手把山野装扮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

想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吗

2、学生欣赏秋天的景色。

3、师:看谁看得最认真,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4、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

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们想读一读吗

二、认读生字。

1、翻书,自读课文。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3·读句子,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学生读一句,出示相应句子和画面 ①出示第一句话及山野画面。

提示:你喜欢不喜欢秋天,用喜悦、兴奋的语气和同学传一传这个消息 ②出示第二句话及梨树、苹果、稻海、高梁画面。提示:这些果子可爱吗

表演动作、指读、范读、齐读、分组读 ③出示第三句话

提示:这是个什么句子?谁会读?)④出示第四句话和大雁飞行的画面。

(提示:看,快些往天上看,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赞美、自豪的语气),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 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 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

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师生配合读。小朋友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看课件上的图和文,师生配合读)

5、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比 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背出来。(字隐去,学生背诵)

四、扩展活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

绍自己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金黄的梨

勤劳的人们画出

/红红的苹果\秋天的图画

\金色的稻田/

\火红的高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端正地书写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表演式学习(包括朗读、说话、演义课文)

教学用具:朗读带、录音机、字词卡、课文插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再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随着乐曲再读一读课文,让秋天的图画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配乐,师引读:教师领——“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学生跟——“山野就是„„”教师领—“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学生跟——“看.蓝天上的大雁„„”)

2、配乐,全班齐读。课件分别演示出下列画面: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大雁。生看图找句练朗读,师借图指导,直到背诵。

3、看课件“秋天风光图”自由轻声背诵

4、开火车,一人背一句,熟练者奖一个秋天的礼物。(梨、苹果、稻子、高梁、大雁等图片)

二、复习词语。

1、看画面(课件演示)找相应词卡,并让小老师带大家读: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2、将词卡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分组赛读;开火车读;计时抢读。

3、和同桌一起,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并将词语卡片准确地摆在相 应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①字形分析、范写。

波、浪: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撩”变为“点”;“作”字右边 注意上面一横长,下面两横稍短。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丽:上面是一长横,不是两个短横。

劳:要与“旁”区分字形。可这样记: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热 闹。

②学生先书空,再描一个,写一个。

③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四、拓展活动。

①合作交流:学生拿出各自创作的秋天的诗歌和图画,小组交流、欣赏。

②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⑤推荐有关秋天的读物课后阅读。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bo lang deng zuo zi ping li lao 波

课题: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 课

标 第 一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批 注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 认识米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100个)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板书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

认识线段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教学方法: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小结: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

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 确定长度单位

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三.练习拓展

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后记)反思: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呈现给学生1厘米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田字格的宽,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地比较仓促。

认识“米 ”

教学(后记)反思:

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尺,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测量、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建构起知识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线段

教学(后记)反思:

一、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他们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线段可以量出长度”。此外,通过找线段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二、在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时,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变式不够多,分层教学显得不够,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加以改进。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讲解

第一节 会变的线条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PPT、视频、水彩笔、绘画纸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条表现美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旧知复习

1、“老师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画画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线条,现在,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熟悉的、喜爱的线条,并且告诉大家它的名字”。

2、“请大家认真看看,他们画的怎样”?

3、“不同的线条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4、“同学们画的很好,接下来,我要增加点难度,谁能用身体演示这些多变的线条”?

5、“大家表演的很精彩,可是你知道吗?在你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的物体也在悄悄的演示着各种线条,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发现吧!”(展示课件)

三、故事导入

1、小蜗牛去奇妙的旅行,邀请四个小朋友陪同,谁愿意呢?展示小蜗牛爬行的痕迹,引出四种不同的线条,导出课题。

2、学生分组到前面讲找到的线条较说明名字?(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不同线条给人不同得感受。出示课件

3、小小的线条真神奇,能变换出这么多种,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会变的线条上一节有趣的绘画课。

4、课件欣赏:建筑物、动物身上的线条

四、描绘线条

1、刚刚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线条:直线(建筑)挺拔、曲线(雪景)飘渺、折线(建筑)坚硬、弧线(彩虹)柔美、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那么,你能不能试着画画呢?

2、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棒。

3、进行小组评比。

五、应用线条

1、线条千变万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来说说我们在利用线条的时候,怎样进行排列?

2、播放课件:(1)欣赏线条动画“神舟七号”飞行。(2)欣赏艺术作品:线条肖像画: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看看艺术大师是如何运用这些线条的。(3)《苗族蜡染图案》

有秩序、有变化、线条流畅,给人以装饰美感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好,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注意这几点。

六、表现线条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学生作品,你能画出这么多有变化又很漂亮的线吗?那就要同学们多练习啦!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你们自己设计喜欢的东西用会变的线条来装饰衣服、陶罐以及很多各种各样得物体。

七、展示作业

1、学生自评互评:哪一幅作品线条比较突出?为什么?哪一幅需要改进?

2、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线条朋友!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还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第二节 雄伟的塔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PPT、视频、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等 教学目标

1.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的地区的塔造形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意义。2.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抢答导入

请根据我的描述回答出这是一种什么建筑?它起源于印度,原是南亚大陆的一种坟墓,佛教信徒也用其来藏舍利、经书、袈裟、宝物等,传至我国后,将我的亭台楼阁建筑特点运用其设计之中,据统计,全国各地的这种古建筑达3000座以上。

1、你还知道哪些塔?或是塔的知识?

2、给每个小组发塔的不同图片,并播放课件。

三、新授

1、表述塔的知识

2、欣赏塔,了解塔的类型

3、归纳总结塔的特点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塔。

(1)(播放课件:塔)虽然世界各地的塔造型各异,但却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出来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塔的结构(出示塔):基座、塔身、塔刹(也可称为塔尖)(2)塔中藏着很多图形,你能找到哪些呢?它可以作为塔的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4、找图形

看看老师提供的图形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装饰线条。你能用这些线条也把你设计的塔装饰的更漂亮吗?

5、拼图游戏

请你将你想象的或设计的塔画出来。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

将学生作业粘贴到黑板上,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或者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六、小结 “我们对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世界上有很多塔,各有特点,我们可以接着了解塔的建造时间、材料、形状及有关塔的故事等,并讲给你的好朋友或老师听。”

第三节 捏泥巴名片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不同形状的彩泥作品若干、硬纸板、彩泥、剪刀等。

学具:硬纸板、剪刀、彩色橡皮泥、用以压印花纹的工具(如瓶盖、笔头等)。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人们要介绍自己,就要靠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有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启发引导:

1、在生活中,我们会在很多陌生场合认识许多新朋友,为了和新朋友尽快的熟悉,我们要进行自我介绍,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做自我介绍呢?

2、除了用语言进行自我介绍,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方法使新朋友认识自己,记住自己呢?请同学说一说。(对,就是名片。名片用最简单而直接的方法介绍了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张“名片” 但这张名片的材料和一般的不一样,它选用了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材质“彩泥”出示板书“()泥名片”

三、新授:

1、刚才我们了解了名片的用途,下面我们分组一起来研究一下名片的内容。(也就是说一张小小的名片上都应该有哪些不可缺少的内容?)分组讨论 全班总结:(板书)名字 工作单位 电话 住址等

2、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书中泥名片

3、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比一比他们的色彩、形状上有什么不同?(颜色更加丰富多彩,形状更加随意,有自己的个性)

(2)他们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图案多样,有个人的创意)

(3)他们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内容可以更加简略,但名字不能缺少)

4、请同学说一说你更加喜欢哪种名片,为什么?出示板书:新颖

5、请同学们拿出彩泥,我们一起回忆使用彩泥的几种方法:搓、捏、压等

四、学生制作:

1、在组内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设计自己的名片,如何设计才能表现出你的个性、爱好?

2、请部分同学在班里说一说。

3、学生进行制作,教师提出注意事项,巡回指导。

五、学生作品欣赏及点评:

1、组内选出好的作品

2、组内代表说一说为什么会选这个作品。

3、全班展示。

五、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亲手制作了富有自我个性的泥名片,让大家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你,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你的父母、家人设计制作一张泥名片,好不好?

板书设计: 9 新颖的泥名片

名字 工作单位 住址 电话

搓、捏、压

第四节 小扇子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自制教具等。

学生:课前收集一把扇子、各种废弃的硬纸、广告纸、胶、冰糕棍、小装饰物等。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作外形各异、美观的扇子。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朋友好,老师知道你们猜谜的本领很大,现在就有一则谜语让你们猜,如果猜出来了就用手势告诉我。

(课件“谜语”)

一件东西生的怪,轻薄像片小云彩。烈日炎炎不用怕,摇来清风人人爱。

(猜出的学生用手扇等动作。)

板书“小扇子”。

二、扇子大观园

“我国是扇子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让我们一齐走进‘扇子大观园’去欣赏欣赏美丽的扇子吧。

(课件“扇子大观园”)

讲解:最早的扇子是长柄的大扇,只有皇帝才用。瞧,皇帝的身后有两个宫女举着大扇子,多威武。

后来,扇子开始在民间流行,种类也有各种各样。像这样用禽类的羽毛做成的,它的名字叫羽扇。此外,还有竹扇、蒲扇等。这种圆形的用绢做成的,叫团扇。你注意到了吗?扇子上的装饰也精美艳丽。

你知道吗?现在用的最方便的折扇是日本人受蝙蝠翅膀的启发而发明的。

三、问题乐园

欣赏了美丽的扇子,让我们再到“问题乐园”去转动转动脑筋吧。(课件“问题乐园”)

内容:

问题一: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美丽的扇子,请你仔细回忆一下,说说它是什么扇子?是什么形状的?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什么用?扇面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也可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扇子。

(提问3——5名学生)

问题二:扇子除了纳凉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课件图片:艺术品、演出的道具……)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扇子,不同的是这些扇子都是用废旧材料做出来的,请看——(亮出穿在布上的十把扇子)。你们想知道这些扇子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的吗?请你和自己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研究研究,然后选一位同学把研究的结果告诉大家。”

提问四名学生从4种方法进行回答(手绘、折叠、粘贴、直接用图片制作)。和他们想的一样的请举手。

运用课件演示和学生讲解相结合。

四、巧手大比拼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小扇子快要发挥它的作用了,怎样有一把与众不同、又很特别的小扇子呢?请你看看自己准备的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扇子,开动脑筋,抓紧时间做出一把很有个性的小扇子来参加我们的巧手大比拼。(出示写在纸上的美术字“巧手大比拼”贴在黑板“小扇子”的后面)

伴随轻音乐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注意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材料,并有创新。

五、夸夸我的小扇子

制作好的学生把扇子贴在黑板上和老师的组成一个大扇子。提问:说说你喜欢的扇子。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动手动脑,精心制作出了这么多漂亮又实用的扇子,我都分不出谁的最好了,请同学们课下把你的扇子送给你喜欢的人,让他们来评一评吧!老师希望你们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和收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祝愿你们的小手越来越灵巧!

第五节 漂亮的小钟表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造型钟表的实物、剪刀、胶水、各种彩纸、双面胶、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3.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以及其设计制作方法。难点:各种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听《钟表店》的音乐,把同学们带入奇妙的钟表声中。教师展示各种钟表。(或在班级中收集大家带来的钟表。)

2、板书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新授课

1、观察钟表,这些钟表有什么特点?(各种形状的小钟表)有兔子形的、米老鼠外形的、方形、三角形、布袋形……

2、问: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观察资料中的各种钟表)都有钟面(表盘)、表针、表示时间的数字。

3、思考:

(1)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钟表?

(2)找一找,有适合做钟面材料的面朋友、有适合做表针材料的线朋友、有适合做表符材料的点朋友?如何巧用材料?

﹙3﹚、出示教师范作: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拆一拆、说一说,仔细研究一下,制作小钟表需要几个步骤? 步骤一:制作钟面。步骤二:制作表符。

步骤三:制作表针。步骤四:添加装饰。

三、创作表现、展示评价。

1﹑师:我们欣赏了大设计师们的作品,还有老师亲手制作的钟表,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们都坐不住了,是不是也想当一回小设计师?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个独特新颖的钟表呢? 出示作业要求:

下面就请同学们都来当小设计师,以最快的速度为钟表店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钟表!看看谁的钟表造型最别致、色彩最艳丽,创意最独特。

四、学生作品展示及学生自评、互评

五、教师评价:

同学们,老师非常高兴,因为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不仅是小艺术家,能制作出这么漂亮的钟表,而且还是小评价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评价也很到位,你们的表现真棒。

六、教学总结:

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感谢漂亮的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吧。

第六节 下雨了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造型钟表的实物、剪刀、胶水、各种彩纸、双面胶、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3.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以及其设计制作方法。难点:各种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欣赏课件——万花筒

1、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个具有魔力的万花筒,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谁想来瞧瞧?大家一起欣赏。

教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纸筒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原来万花筒内有几张彩色纸屑和三面能够折射的镜子,当每次晃动万花筒时,纸屑就组成一个新的小图案,镜子再将这个图案重复折射出几个,组成一个新的、大的美丽图案,这就是小纸筒为什么能够变

出无数美丽图案的秘密。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学习制作美丽的百变团花。

出示课题——百变团花

第七节 百变团花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3.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和制作方法。难点:团花的外形和纹样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游戏导入

1、做“彩纸变变变”的小游戏

出示一张彩纸和一把剪刀,用折剪的方法快速的剪一只蝴蝶。

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只蝴蝶好看吗?这幅作品的表现方法是什么?——(剪纸)。剪纸起源于我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百变团花一课就是称之于我国瑰宝的剪纸艺术。

2、出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讲授新课

1、欣赏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灵巧的手剪出美丽的团花来美化他们的生活。问:这两幅图你看到了哪些图案?(马、猴子)

2、出示图片,问:这张剪纸剪的是什么?(鱼和莲花)

介绍:象这些有鱼、莲花的剪纸我们称为“连年有余”,表达人们希望生活富足有余的美好愿望。

3、问:团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说说这两个团花的图案是什么内容?《福禄寿喜》和《喜字团花》

提问:这两幅团花通常用在什么地方?(生日、结婚)

小结:不同的团花使用的场合也不一样,《福禄寿喜》用于(生日祝寿),《喜字团花》用于(婚嫁)。

4、继续出示图片,看看这幅图多有意思!团花用在了什么地方呢?老师把团花贴在了杯子上,你想把团花装饰在哪里呢?

四、学生合作探究:请小朋友翻开书,自学书上内容并和同组小朋友探讨制作方法。

生总结汇报:先“折”,再“画”后“剪”(师板书:折——画——剪)。

五、研究制作:

1、折(板书)

(1)用什么形状的纸折?怎么折?折了几次?还可以多折或少折吗?(一般按纸张大小和薄厚来定。最少折3次,多的可以十几次)

(2)除了这样对折的方法,还有吗?(学生演示)(3)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纸,学着刚才的折法来折折看。

2、画(板书)

师:对照书中最下面一排图形是制作团花时常用到的花纹,看看这幅团花作品上面有哪些花纹?你能把找出的花纹指给大家看吗?

生:飞燕纹、柳叶纹、三角、圆点。

老师就选择里面的几个图案画在扇形的纸上。边画边问:你发现老师把图案画在哪儿了?(角的两边),左右的图案现在都分开了,能连在一起画吗?为什么?(会断)3.剪(板书)

(1)剪纸时沿着什么剪?

(2)我们现在剪掉的,就是刚才画的图案。剪好,展开。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也来试试吧!

六、动手实践:大家共同完成“花树”作品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说:如果把这棵大树比喻成我们的班集体,那么大家就是其中的一员,现在大树长出了茂密的树叶就要开花啦!希望大家一会儿用我们的巧手剪出好看的团花来装饰花树,有了大家的装扮大树才会更漂亮!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出现问题及时指出。(2)展示作品:(粘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评:看看那个团花最吸引你,为什么?

总结:这些团花剪纸中,你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吗?——其实同一个图案,只要粗细、长短有一点不同,制作出的团花就会有不同。所以我们称团花为“百变团花”真是一点都不夸张。(板书:百变)

七、学生作品赏析及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得到了几颗星?{大屏幕展示评价表}如下: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剪纸的相关知识 ☆能用自己的巧手制作漂亮的团花作品 ☆我愿意与我的小伙伴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得到了几颗星

八、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学的团花,图案和制作都是最简单的,如果要制作这样的团花,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出示课件:艺术家制作的团花剪纸)。所以我们课后还可以继续去研究团花剪纸的制作,继续去了解团花剪纸的艺术。

第八节 摆花样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3.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和制作方法。难点:团花的外形和纹样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第九节 我们身边的痕迹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图片导入

利用课件导入新课∶在课前教师反复筛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大自然和生活中有好看纹理的展物体,在上课展示给同学们欣赏,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兴趣十足。

三、讲授新课

1、渗透怎样用身边的有利用价值的有凸起的物体来拓印画。

(1)师:看过图形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师:老师也利用这些纹理制造了几幅画请同学们看看,注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A、每幅画内容是什么?

B、你能根据没幅画的内容起个名子吗?

2、大屏幕上出现下面几幅画面:

画面

1、在树干上拓印的“我和爸妈去游玩”

画面

2、在胶垫上拓印的“小人头像和美丽的花边”

画面

3、在井盖儿上拓印的“四方连续纹样”

画面

4、在树叶上拓印的“瓶花和动物图案”

画面

5、在塑料凳的凸起上拓印的建筑物“楼房”

同学们一一给起了个名字。

3、让学生亲手摸、亲眼看这些实物。

学生打开各组的蒙布呈现下列物体:树干、胶垫、带叶的树忮、塑料凳。

学生纷纷用手摸、愉快的体验着。

4、渗透拓印技巧、突破难点。

教师出示一幅用油菜叶拓印的树林:

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讲解:这副画色彩丰富,很有立体感,是因为用了几种颜色在里面;

先用绿色摩擦一遍,再用赭石色或黄色涂,要露出绿颜色,最后用黑色勾出叶脉。

四、教师示范

演示拓印步骤:

1、师:画面上这朵漂亮的花感到有些孤单,要是有一位朋友来和它做伴就好了,正在这时,从远处飞来了一只蝴蝶(一幅用油菜叶粘贴的蝴蝶底板),它呀!要与花做伴。

师:怎样做才能拓印出一只蝴蝶呢?

生:盖上一张纸,用油画棒平涂。

2、选湖兰色油画棒先均匀地在纸上摩擦,靠近腹部的翅膀用白色油画棒摩擦,边缘用黑色勾画轮廓并画上花纹,这样一只漂亮的蝴蝶拓印画就完成了。

3、沿边缘剪下来再粘贴到花朵上,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五、学生创作

六、学生作品欣赏及学生互评、自评。

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是:一个外星人头像,一只大狗熊,小人头像,花,小船等。

七、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你们不但能寻找,搜集身边的一些物体,而且能大胆想象,创作出了新颖的拓印画。希望你们今后在平时要“用心地”去观察生活中美的物体,总会有所发现,然后创作出美的画面来。

第十节 杯子的设计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第十一节 绘画中的节日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第十二节 好吃的水果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第十三节 刷牙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第十四节 茂密的花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第十五节 大树的故事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双面胶、A4纸、剪刀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课文,了解泉水的特点,感悟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悟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泉水,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生字和词语。

(出示图片)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词语。

3、检查字词并说出笔顺。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读起课文一定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美丽的泉水姑娘吧!

(二)、学习课文

理解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丁丁冬冬的泉水唱着歌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那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它,那芬芳扑鼻的花香抚摸着她,她高兴极了,欢快地向前跑去,她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4、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来。

(1)指名汇报:板书(水池、平地、果园、山谷)

(2)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让我们随着泉水去山腰的水池去看看吧!说说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汇报)板书:姐姐、多(出示课件)(2)“天然水塔”指什么?(没有污染的水源,在这里指泉水。)(3)你觉得泉水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呢?(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泉水说的话?(指名比赛读)

(4)如果你是山里的姐姐你会对泉水说什呢?(指名说)

师:看来泉水是个热心肠啊!为山里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泉水姑娘帮助了山里的姐姐后,又来到了山间的平地,这下又会遇到谁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汇报:板书:杜鹃花

师:火红的杜鹃花在干什么呢?这说明了泉水怎么样?板书:清(2)谁来读读泉水的话?指名读。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你还能用“……像……”说句子吗?指名说比喻句。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泉水的话可以看出泉水又帮助了火红的杜鹃花。让我们替杜鹃花说声:谢谢吧!

过渡:泉水继续流着,它流到了果园,也穿过了山谷,她又会遇到谁呢?

4、同桌合作学习4、5自然段:

(1)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说一说:

汇报:遇到了果树,板书: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a.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果树非常渴。)b.泉水说了什么?你从泉水的话中知道了什么?(甜、帮助人后快乐)c.她还遇到了谁?指名回答。板书:画眉鸟

它在尽情地歌唱,可以看出它非常的高兴,是因为泉水在帮它伴奏呢!板书:美。很美很美的琴声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谁来美美地朗读泉水的话。

小结:泉水姑娘好不好?是啊!它用那清甜的水滋润着成长的果树,用它那优美的琴声为画眉鸟伴奏,真是每到一处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图。

(2)你喜欢她吗?你觉得泉水怎么样? 板书: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过渡:无私奉献的泉水,听到了你们的表扬高兴极了,丁冬,丁冬,欢快地弹着琴跑下山去„„

5、齐读课文6、7自然段:

理解:“好多同伴”(小溪、江河)约定大海里见。

师:说得真好,作者用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大自然的知识告诉了我们,无数的河流,小溪最终都会流入大海。

6、想不想去欣赏那欢快的泉水呢?(想)请同学们说说。

(三)、拓展练习:

1、泉水美不美?这么美的泉水姑娘你们舍得它停下吗? 齐读第7自然段。丁冬,丁冬„„

2、这里的省略号你怎样理解?(泉水还会去很多地方)

好,那就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做什么好事?

3、我们应该学习泉水什么品质呢?(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课堂总结:

泉水就这样一路奉献,一路欢歌地流进了大海,大海用广阔的胸膛拥抱着她,让我们一起为泉水送去祝福吧!

板书设计:

5、泉

山腰

姐姐

多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泉水》教学反思: 在教学《泉水》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是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张永新

梁集小学

下载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范例[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范例[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

    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三班姓名:崔海月 课题1:词语接龙游戏 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写话。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提出要求。要求:一看、二听、三......

    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 5、泉水 课文简析: 这篇课文很美,讲述的是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写出了泉水的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读读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

    《回声》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学期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①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②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2011年暑期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1 悯农 主备: 辅备: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 《学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接官亭镇中心小学:林青红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了解围棋的有关知识。 二、教......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案

    小学语文辅导网http:///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案2.doc 《语文园地八》教案1.doc 《语文园地七》教案.doc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教案3.doc 《语文园地六》教案2.doc......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复习教案

    语文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认读韵文,学会生字,理解词意,积累词汇。2、了解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3、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