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蜡烛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和与人们的关系,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瓶子的大小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能在活动中大胆想象探索实验原因,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瓶子的大小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2.感知蜡烛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和与人们的关系。
3.能在活动中大胆想象探索实验原因。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见过蜡烛燃烧的经验
物质准备:蜡烛大小不同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以给同伴过生日上午活动,引出活动的兴趣。
教师为幼儿提前过生日,通过点蜡烛,吹灭蜡烛引出下面活动。
二、探究问题,大胆想象探索实验答案。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索
小结:原来,有风就可以把蜡烛吹灭。
2.出示瓶子,提出问题,怎样用瓶子把蜡烛熄灭?
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样东西,看,瓶子,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用这个瓶子把蜡烛熄灭呢?
小结:把蜡烛放在瓶子里,没有氧气就不着了。
三、动手操作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出示瓶子,教师讲解实验注意问题。
提问: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过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1:你的蜡烛灭了没有?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蜡烛熄灭的?
提问2:我们发现原来这个盖子盖上去蜡烛就会熄灭,想想为什么?
小结:原来把瓶子盖住之后,外面的空气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蜡烛燃烧把瓶子里的空气一点点燃烧掉了,最后蜡烛就熄灭了,说明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四、进行谁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的游戏比赛,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1.讲解游戏规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要比赛了,比赛之前要将规则,那我的规则就是把你的蜡烛点燃后放到自己的桌子前面,然后我说开始的时候,我们统一把瓶子盖下去,盖下去的时候我们就要数数,刚刚你的蜡烛燃烧到5熄灭了之后,说明你的蜡烛燃烧到了几呀?5,我们用计数的方式,比一比,看一看谁蜡烛燃烧时间长,好不好?
2.交流比赛结果,探索实验过程,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的长短。
我们看一看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燃烧到55,有的可以燃烧到19就灭了为什么?
小结: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空气越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所以这个游戏关键在于瓶子,瓶子越高,装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
五、玩“拯救火焰”游戏,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出问题。
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拯救火焰,我们把自己的蜡烛再次点燃,点燃之后盖上瓶子,你看一看你的蜡烛快要熄灭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让它再次燃烧起来?
2.幼儿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把瓶子拿开,蜡烛就会燃烧?
小结:瓶子里的空气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我们猛的一拿瓶子,外面的空气迅速跑到里面去了,然后蜡烛就又可以燃烧了起来了。
六、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感受蜡烛的多种用途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我们今天玩了好多燃烧蜡烛的游戏,知道了很多蜡烛燃烧的秘密,今天老师还带了别的蜡烛,你们去看一看。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同的蜡烛,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小结:老人过生日用的蜡烛,可以开花有声音;这叫电子蜡烛。你看蜡烛种类有很多,作用也不同,刚才我们说的风景蜡烛,电
子蜡烛,都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过生日需要它,有时候可以给我们营造很温馨的氛围,也可以照明,可以装饰我们的家,把我们的的家装饰的更漂亮。
七、活动延伸:
教师在区角投放各种大小高矮胖瘦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继续探索不同的瓶子与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歌激情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诗歌激情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本文扩展阅读: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燃烧蜡烛
目标: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准备: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过程:
1、燃烧蜡烛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建议: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第三篇: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科学知识:
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和内容分析: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科学课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四年级上册“水的变化”单元中,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对物质形态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变化,使他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这是前面两小节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同时,还将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燃烧的蜡烛》主要是综合应用,既有可逆变化过程又有不可逆变化过程,既有形态上的变化又有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同时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板书设计: 燃烧的蜡烛 形态变化 变短 不变
产生新物质 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能燃烧?你觉得这些东西在燃烧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刚才很多孩子都说到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在三百多年前,有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拉瓦锡,他对燃烧也非常感兴趣,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孩子们,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吗?那咱们打开书56页自由地读一读。
你从拉瓦锡的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在拉瓦锡的实验中物质燃烧后它的总重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却认为东西燃烧后重量减少了。到底是我们的感知对,还是拉瓦锡的实验对?要知道这个结论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验。)对,实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实验。老师已经将材料给大家准备好了,请组长赶快打开让大家看看吧!聪明的孩子,根据老师带来的材料,你认为用什么材料来进行探究呢?(蜡烛。)用蜡烛来探究什么呢?(燃烧现象。)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蜡烛。
(二)在实验中观察蜡烛燃烧前及燃烧中的变化
怎么探究呢?同学们有没有最好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要认真观察燃烧前后蜡烛的变化。)1.观察燃烧前的蜡烛。
如果不观察燃烧前的蜡烛,又怎么知道蜡烛燃烧后的变化呢?没有对比就没有变化。(板书: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先观察燃烧前的蜡烛。在观察时,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你认为需要多少时间?(最多2分钟。)赶快开始吧!(时间到,我们先不作交流。)2.观察燃烧中的蜡烛。下面我们要做点燃蜡烛,你认为点燃时要注意什么?如果不小心失火了,赶快用老师准备的湿毛巾来灭火。在这里老师也要提醒大家:点燃其中的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教师示范)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准备交流,赶快实验吧!学生观察并记录。
小组选人到讲台上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固态蜡受热变成液态蜡,液态蜡冷却后又变成固态蜡,像这种变化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可逆的变化过程。它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板书形态变化。)
(三)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
刚才孩子们还发现蜡烛变短了,说明它被燃烧了,猜一猜:燃烧掉的蜡烛变成了什么?(学生猜测。)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澄清的石灰水,请看实验步骤,大家读一读。
1、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一洁净的烧杯里,使杯壁上留有石灰水滴。
2、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
3、观察杯壁上石灰水的变化。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板书新物质。)师:你们想知道这个新物质是什么吗?
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本第58页的“拉瓦锡的研究”。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这种新的物质就是二氧化碳)其实就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变化,二氧化碳还能不能变回蜡烛呢?(不能)像这种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师:蜡烛燃烧后就不见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着重认识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可逆的变化,也有不可逆的变化)你现在还认为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吗?
孩子们,在自然界里,有的变化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蜡烛熔化;有的变化则会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蜡烛燃烧。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变化能产生新物质的吗?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每一次教学研究活动,都让我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受益非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出物质燃烧后重量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与大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物质燃烧后总重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形成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将“猜想”不仅用于科学探究的环节中,还用于教学实验的猜想,对教学环节的猜想中,充分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材料、一定的情景进行分析推理、合理猜想。如:当学生看到了材料后,让学生猜想今天要用什么材料探究什么现象,当学生观察完燃烧前的蜡烛后,让学生猜想下一步要做什么等。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规范学生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它正是我研究的新起点。课例点评:
推荐评价:《燃烧的蜡烛》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易琴老师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科学课的特点,较好地突出了小学科学课分年段的教学重点,较好地表现了自己对湘教版科学教材编写特点的正确理解,较好地照顾了教材本身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在教学时,注重科学课的科学性,在启发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规范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注意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材的使用上,既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又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学生思维调动上,既考虑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又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与表达。综上所述,本课例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与科学课标精神的优秀课例。
第四篇:《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科学知识
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准备
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教师讲述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关于燃烧的科学实验。
启发学生思考: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为什么没有改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活动 蜡烛的变化
1.观察:要求学生按照“蜡烛燃烧前”→“ 蜡烛燃烧中”→“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的顺序来进行:
提示: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要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还要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气味,并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
2.学生实验观察。
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4.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烧杯壁上澄清的石灰水滴变成乳白色)
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提供的“拉瓦锡的研究”,指导学生认识到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知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5.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第五篇:师讯网推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蜡烛燃烧的现象[模版]
大班科学教案
蜡烛燃烧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蜡烛燃烧的现象 来源:淄博齐鲁幼教集团裕华幼儿园 夏艳荣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玩火”,如:划火柴或玩打火机,或者用火点燃纸,破布等等。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许的。看到这一现象,一方面我感到不让幼儿“玩火”会扼杀幼儿对火的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失去学习和学会自我保护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所以我结合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空气在哪里?”设计了这样一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探索观察蜡烛燃烧时的一些有趣现象,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个,主蜡烛6个,大、小杯子各32个、盘子若干个、瓶子若干各个、打火机、火柴、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1、将教室内的灯关掉,告诉小朋友停电了,教室里这么黑,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照明?(手电筒、火柴、打火机、蜡烛)
2、今天我这正好有蜡烛,我们可以用什么把蜡烛点燃?(火柴、打火机)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小蜡烛,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我们的教室亮起来了,刚才教室还黑黑的,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1)呀!来电了。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
(2)我这有一个玻璃瓶,我想用这个玻璃瓶能将蜡烛熄灭,你们说我能做到吗?我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帮我想个办法。
3、做一做:
(1)幼儿点燃蜡烛,然后将瓶子罩在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原因。(蜡烛熄灭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将瓶里的空气用完了,蜡烛就熄灭了)
(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小朋友点燃蜡烛我们再试一试。(玻璃杯有点热)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
(3)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小朋友先将蜡烛点燃,然后放到桌子上,一会当我喊 :“一、二、三”我们一起把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看谁的蜡烛先熄灭?谁的蜡烛后熄灭?说说为什么?
4、教师小结做过的三个实验。刚才我们做了几个实验,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时还会散发热量,当我们把大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长,小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短。
5、下面我要带小朋友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我这有一个小盘子、一个小瓶子、一支小蜡烛、一杯彩色水,我先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我的问题出来了,现在我不动盘子,但是我要让盘子里的彩色水跑到我的瓶子里来,你们说我能做得到吗?
(1)小朋友猜想(有的说能做到、有的说做不到,教师请不同意见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
(2)如果孩子们不知怎么做,教师说:“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教师请幼儿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最后将小瓶子罩在蜡烛上。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去了。
(3)请小朋友说一说彩色水为什么会跑到瓶子里?(你们知道为什么把瓶子罩在点燃的蜡烛上时,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了么?)如果孩子们说不出原因,教师利用图示讲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当瓶子里的空气被燃烧的蜡烛用完了,瓶子外的空气就把彩色水挤压到瓶子里去了)
6、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彩色水跑到瓶子里的原因了,那你们还想不想把这个实验再做一遍,教师指导幼儿再做一遍。
7、今天我们做了好几个和蜡烛燃烧有关的小实验,小朋友喜欢吗?一会儿,我会把今天的实验材料投放到活动区去。但是老师有一个小要求,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在老师或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时候才能做,不然自己动火会有一定的危险,不小心会烧伤自己,所以,一定要在老师或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时候才能做,小朋友能做到吗?
8、请小朋友将所有的瓶子轻轻放在筐子里,把彩色水倒在小盆里,然后将小盘子也放到筐子里,我们现在把实验材料一起送到活动区去。【活动延伸】
“我和妈妈巧制蜡烛花” 准备彩色蜡烛一包(普通蜡烛也可)、装水的盘子一个。蜡烛点燃后,将蜡烛拿至盘子上方,当蜡烛一融化,立即倾斜蜡烛,让蜡烛油滴入盘中(可从不同角度滴蜡,效果会不同),蜡烛油会飞快地溅开并凝结成一朵朵非常漂亮的蜡烛花。
【效果分析】
组织这节活动刚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的,怕很少接触火的孩子们,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不敢去点蜡烛,再有怕孩子们会烧着手。可是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没有出现我课前担心的问题,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也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边探索、边讨论、边总结,效果出奇的好。特别是我利用图示讲解“彩色水为什么跑到瓶子里去了?”把孩子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并配合幼儿的实验操作,顺利的解决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