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教案
《中国石》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石》教案1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中国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评析:通过复习和回忆将两个课时很好的进行了衔接。
(二)理解课文
讲读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配合音乐和画面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瑰丽、倾泻、裸露、珠光玉彩
评析: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中感受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创造性的朗读活动中升华情感并适时配合音乐与画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评析:因为有了前面对戈壁滩的介绍的铺垫学生便可以在此时更好的将内心的理解外化,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讲读4、5、6自然段。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评析:目的是让学生在关注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飞跃。
讲读第7、8自然段。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评析:内心体会情感目的是让学生以语言为基点发挥想象的空间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方式大胆的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会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4)自由轻声读第8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的?
5)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6)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7)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精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朗读第二段,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得“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宝石”的盛誉?
3)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
4)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看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5)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苦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
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6)齐读第三段。
评析:在充分理解文本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验,将理解融入到有感情的朗读中。
(三)感悟全文
1、练习复述课文,评析:复述时,提醒学生注意,可以不用书中的原词,但是情节不能丢,重点词要用上。
2、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中国石》教案2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
2、学生准备: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泛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3、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8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及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的配合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评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掌握的有关戈壁滩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评析:让学生选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习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写的很有兴致。
七、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篇:中国石5月15日教案
《中国石》语文教案1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傲然”“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示战士喜爱中国石的局部。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 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 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俺”拣到一块酷 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俺”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然后将课文读一遍。
2.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g5 j)gu9 4o ku4 h3n w8i 戈壁积聚瑰丽傲然挎包稀罕快慰
g3ng sh1n b3n j9n qu2n j!n y)站岗姗姗来迟版图不由拳头不只盛誉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同学能否读正确。
4.默读考虑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5.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经常拣石头,“俺”也成了石头迷。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俺”到大漠上拣石头,一位小姑娘带“俺”到珍珠泉洗石,俺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
第三段(第八、九自然段):讲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考虑: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俺”是什么人,俺们生活的环境,“俺”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俺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举目是无边的沙海,上面散布着漫滩的碎石头”)
“驻守”是什么意思(驻扎防守)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俺”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因为“俺”驻守的戈壁滩上布满碎石,连队里又经常举行赛石会,所以“俺”渐渐成了石头迷。)
4.齐读第一段。
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六、作业
誊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给第一段分层
1.指名读2 至7 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2.讨论分层。
可分三层。第一层(2、3 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俺”到哨所 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即拣石)。第二层(4、5、6 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俺”去珍珠泉洗石,俺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3.指名分层朗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二段
(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俺”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因石头经雨水冲洗更为光洁,容易发现好石头。)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就是异常美丽。“倾泻”原是指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这里是照射的意思。“裸露”指没有东西遮盖。“珠光玉彩”是说珍珠美玉的光彩。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挺拨、繁茂的白杨,裸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小朋友们眼里那些具有超人身手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二)讲读4、5、6 自然段(第二层)。
1.指名读4、5、6 自然段。考虑:“俺”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俺”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后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俺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俺”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外表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俺”和小姑娘表示得怎样?(小姑娘惊叫,“俺”不由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俺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俺”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俺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身熟悉的地方。)
(四)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八、九自然段,考虑: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 的?
2.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3.结合同学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4.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精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5.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得“最佳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屡屡夺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夺得第一,“盛誉”就是很大的荣誉)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最佳宝石”的盛誉?(因为“中国石”代表祖国,特别珍贵)
6.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俺”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当作最珍贵的宝物)
7.课文中说在“俺”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俺”温暖和快慰。
“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抚慰)当“俺”寂寞时,捧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俺”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8.驻守戈壁滩生活很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苦中有乐?“因为„祖国‟在俺们身边,祖国在俺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俺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捍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9.齐读第三段。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俺”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七、作业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中国石
样子
形状像雄鸡酷似祖国版图
大小如拳头
色彩黄白色
外表与大陆地貌相似
屡屡夺魁
珍爱
抢着看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
工工整整地写腾出抽屉嘱咐
精心保管
祖国在俺们心中
第三篇:3.中国石-教学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无限的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词句,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培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深入理解课文。
3.学习生字词,并理解新词“积聚、酷似、傲然、盛誉、快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石”的样子,透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爱,体会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中国石”体会边防战士的爱国心。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学习课文障碍。并弄清自然段之间关系,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第二课时:通过重点词句分段理解课文,体会边防战士的爱国情感。
第三课时: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一)教师课前准备一块肖形石。课上教师展示肖形石,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块石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肖形石。随后教师讲什么叫肖形石。“肖”,相似、像的意思。天然肖形石是指没有经过人工雕琢而且非常像某一物体形状的石头。)
(二)教师提问:在戈壁滩上有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中国石)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带着问题读书。首先注意读准字音,并能从文章中找一找为什么边防战士称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为“中国石”。
1.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音)
2.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二)边防战士又是怎样拣到“中国石”的呢?带着下列问题第二遍读书。
1.标出自然段。
2.思考每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试着将内容相同的自然段归并成大段。(全文共9个自然段。)
(1)讲战士们经常捡石头,并举行“赛石会”。
(2)姗姗来迟的春雨洗润戈壁滩,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3)我把可心的石子一颗颗拣起来。
(4)从赶车姑娘那里“我”知道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
(5)“我”发现一块“中国石”。
(6)“我”告诉小姑娘像雄鸡的石头为什么叫“中国石”。
(7)“我”和小姑娘一起观赏“中国石”。
(8)全连精心收藏“中国石”。
(9)“中国石”在赛石会上屡屡夺魁,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
这里第一段为第1自然段,战士们经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第二段从第2~7自然段,讲边防战士拣“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是最后两个自然段,讲边防战士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使“中国石”在他们心中。
段意,教师心中要有数,不必讲。
(三)第三遍请三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并分说主要内容。
1.请三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2.将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练习说段意。
首先学生自己说一说,随后同组讨论;最后全班说段意。(教师可边划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的重点词边说段意,见前面所划曲线。)
三、出示卡片纠正读音,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一)读准生词读音。
(二)不懂的词查字典理解。
(三)质疑、解疑。
四、再读第二大段。学生把描写“中国石”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
安排这部分是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基础。
(另:下面板书设计中横线为自然段段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教师用简短语言交代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分段读文,说说段意
(一)请三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二)说一说各段段意。
三、分段学习,理解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一)读第一段思考:
1.这段中每句话写的是什么?
2.战士们驻扎的环境怎样?
3.战士们以什么为乐?
4.“我”是怎样成为“石头迷”的?
(“驻守在戈壁滩上”说明驻扎环境的荒凉。可问学生“戈壁”指什么?不理解查查字典。这种地区严重缺水,草木难以成活,分布于我国西北。战士们以捡石、赛石为乐,说明战士们不向艰苦的环境低头,因地制宜。比赛次数多了“我”也成了“石头迷”。)
(二)读第二段,并分层学习。
(这里分层以“石”为线索,找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仔细欣赏“中国石”。)
2.读第一层,“我”什么时间怎样找石头的?为什么说姗姗来迟的春雨后是拣石的好机会呢?
(雨水清洗的石头色彩鲜明、纹理清晰。)
(1)“我”是怎样捡石头的?
(俯身打量、捡)
(2)这时雨后景色描写说明了什么?
(春雨姗姗来迟再次说明戈壁滩的环境艰苦,而雨后风清气爽实在难得,更突出战士对戈壁滩戈壁石的爱。)
3.读第二层看我到哪里洗石?为什么到那里洗?“中国石”是怎样发现的?
(以给天然肖形石起名“中国石”为突破口体会“我”对中国地图之熟悉,感受“我”对祖国的热爱。)
4.读第三层,“我”和小姑娘仔细端详“中国石”,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发表意见。
(①酷似中国版图。②地貌相似。③找到了名山、大川。④说明他们对中国地貌的熟悉,体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三)学习第三段体会边防战士的爱国心。
1.读最后一大段,看边防战士怎样对待“中国石”的?
2.“中国石”荣获了怎样的荣耀?
3.边防战士为什么给“中国石”这么高的荣誉?
4.你怎样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祖国’在我的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
(1)第一个加引号的祖国指什么?
(2)第二个祖国又指什么?
(这里要体会战士以“中国石”寄托爱国情思。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他们甘愿过艰苦生活,忍受思念亲人的痛苦,并以苦为乐,充分展示了战士们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总结板书,升华中心
通过总结板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思想感情,读出边防战士爱戈壁滩、爱“中国石”的感情(白淑兰)
第四篇:《搭石》教案3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搭石》教案3
王玲湘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摆
整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个人简历]
王玲湘,小学特高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儿童、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南昌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人教社课标版教材培训团成员,江西师范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兼职教师,南昌市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通识培训辅导教师。参与指导四位教师获全国阅读、作文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课改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南昌市“优秀教师”。多次赴安徽、广东、贵州省上课、讲学。执教《庐山的云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获得省、市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2006年参加江西省阅读教学选拔赛,以优异成绩胜出。30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主编和编写教材、教参、教辅百万余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五篇:《搭石》教案(详细)
小 学 语 文 课 本
四年级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遣”、“惰”等5个生字,会写“暴”、“涨”、“抢”等9个生字,正确读
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情景,感受村民纯朴的爱心,体会他们相互关爱的快乐。
4、继续培养学生读书、思考、提问、研究的良好语文学习能力。
5、学习作者从身边平凡的事物中认真发现美,生动地描写美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研读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
教学难点:学习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描写美、感受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扫清生字、生词等阅读障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要与师生研讨的阅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桥吗?说说桥的作用吧。
2、教师范读课文。
3、把你的出听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二、合作识字,资源共享
1、学生默读课文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积累学习经验,准备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重点指导:
(读音)涨间俩
(字形)抢衡裤惰稳
4、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三、朗读课文,初识内容
1、小组朗读,相互做正音的训练。
2、指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说说:(1)课文写的什么?
(2)你对文中哪那些问题最感兴趣?想与师生阅读研究什么问题?
4、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思考如何与师生研讨你或他(她)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研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内容,通过文中几个感人的情景,感受村民纯朴的爱心,体会他们相互关爱的快乐。
3、继续巩固正在形成的语文学习能力,即反复读文、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积
极研讨、个性批注等。
4、学习作者从身边平凡的事物中认真发现美,生动地描写美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研读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
教学难点:学习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描写美、感受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1、配乐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对《搭石》的学习与研究。作者的家乡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村庄与村庄,农舍与农舍被小溪割开了,这给他们的交往带来了
极大的不便。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搭石”打开书。
2、初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是“搭石”了吗?什么样的石头?
(读文告之)
(搭在溪水上的石头,供人过河的路)
导语:几块石头搭在水中供人们过河,这么简单、平凡的事物怎么会引起
作者极大的关注呢?在我们初读课文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归纳后是
这样的二、出示问题,引起思考
把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后提供给学生。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觉
得哪些问题的提出能再科学些,能更有利于我们深刻的了解课文吗?你可以
加以修改。
问题:
1、为什么在水上不建桥呢?
2、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为什么不搭石会受到谴责?
4、既然找的是平整的石头,为什么不平稳呢?
5、老人既然要赶路为什么还要管搭石呢?
6、为什么说走搭石发出的声音像音乐呢?
7、“画一般的美感”指的是什么?
8、为什么要让对方先走?
9、“搭石”是怎么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的?
三、指名读文整体感知
1、听读思考并圈画:
(1)、文中围绕“搭石”描述了哪些场景?
(2)、同学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哪些内容里可以寻求答案?
2、全班交流
(1)、说说文中围绕“搭石”描述了哪些场景?要求一种场景用一
句话概括出来。
(2)、说说你对“问题”的修改意见。
小结:我发现同学们在归纳由“搭石”引出的一个个场景以及对“问
题”的修改时,已经进入了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为了使我们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一致起来,我们看看作者在描述了那几个搭
石小场景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之言?
四、朗读后文,进入美境(出示课件)
1、读文: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导读:这是作者在描述了上述几个场景后发出的赞叹声。这句话里有个
重要的词语,它将引导我们对全文的理解和感悟,你找出来了吗?
2、解词: 美好
引导:我也觉得是这个词语。谁能抓住这个词语给大家提个问题,让我们依据你的问题开展对全文的学习与研究?
3、提问: 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词语给大家提个问题。
(文中哪些地方展示了美?是怎样的美?)
五、个性研读,小组互补
研读提示:(出示课件)
1、读每个场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批注在文旁。
2、文中的哪些词语引发了你的感想,画下来并想想怎样与同学交流。
3、个人学习后小组研讨,之后再完善个人的学习内容。
六、全班研讨,品味美文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让我们随作者的引导
去游览体验他家乡的搭石,到他家乡的搭石上去寻找美的表现吧!你
们看有位老者走在搭石上了。他走得好急呦!作者看得很细心他怎么
向我们做介绍的?
场景一:
读文:“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怎么理解这段描述?
解词:
“无论„„只要„„”“直到„„才„„”
引读:品味老人的“放”、“踏”两个动作你发现老人是有想法的了吗?你会扩读这段话吗?自己实践一下
(从老人的动作我们,了解了他的想法,从他的想法我们又体
会到他的思想品质。)
感悟:
1、老人的公益心和责任心。(心灵美)
2、不去搭石受谴责。(请同学们关注对所提问提的解决)
场景二:
导语:搭石搭好了怎么走呀?
读文:“家乡有一句„„就会掉进水里。”(课件只有画面不出声)
研究:走搭石与走桥是不一样的,区别在哪?(文中找)
(紧走搭石慢走桥)既科学 又美观(美在哪呢?)理解:“美”的内容
1、走搭石的姿态美。
2、走搭石的声音美。
3、搭石边的环境美。
解词:踏踏-----踩。
清波漾漾-----水面微微有些波纹。
人影绰绰-----人的体态很美丽。
解句:比喻-----„„像轻快的音乐
赏读:“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看画面,再想象画面,配乐朗读
谁能用你有感情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那美好的情境中?
看谁能在他的朗读时眼前浮现出那个美丽的画面。
场景三:
导语:走搭石让人感到好清幽呀!在我们感受家乡美景的同时作者向
我们介绍了两个典型的事例。
读文:同桌分读第四自然段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2、“假如遇上„„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表演:同桌表演两个事例。
评读:你发现读这个场景的内容与读上一个场景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吗?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自由读体会区别(走搭石既要讲文明谦让,又要讲科学)
解词: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讲就应该这样做事。
研究:这道理指的什么道理?
(扶老敬老)
七、再读再悟,提升主题
1、自由朗读你感触最深的场景。
2、如果你是摄影师拍下了这样的画面,会给它配上什么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做画面说明呢?
(一)人人积极管搭石
(二)协调有序踏搭石
(三)文明礼貌让搭石
(四)扶老携幼过搭石
文中还有场景吗?课上做不及的课下去做。
小结:
1、作者把这一个个由搭石引发的小场景连起来观赏,他赞美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朗读此句
2、再读第五自然段。你知道这“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吗?这句话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你所提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八、研究写法,课下实践
比起建大桥,搭石算得了什么?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来描写它呢?
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是本文的作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你有发现吗?说说
九、总结全文,整体感知
学习了本文,你对“美”有新的认识吗?
填空:
---------美,--------更美。
---------美,--------也美。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十、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与家人交流交流身边事物的美。
板书
搭石
摆
调
走
赞
无私奉献 相互关爱
生 活 处 处 有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