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第33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32页例1上面的情境图。
1.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这些小数具体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认识一位小数。
课件出示第32页例1第一个图。
1.仔细观察,这把1
m长的尺子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是多长呢?(每份是1
dm)
2.把1
dm改写成用“m”作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
m用小数表示就是0.1
m。
师:3
dm、7
dm改写成用“m”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3
dm=
m=0.3
m,7
dm=
m=0.7
m)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二)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一猜:两位小数可能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cm写成用“m”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小数呢?4
cm呢?8
cm呢?
师: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2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把1
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其中的6份、13份呢?
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3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三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三)小数的意义。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四)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再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3题。(同桌合作,互相用手势比一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再指名学生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比一比)
五、拓展提升
1.写出箭头所指出的小数。
2.两只蜗牛赛跑,第一只1分钟爬了15
mm,第二只1分钟爬了0.012
m,哪只蜗牛速度快?
第一只
六、课堂总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七、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1、2题。
学生先估测课桌面的长度,然后动手实际测量长度。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发言。
学生先独立研究,再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引导得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够相信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耐心地“等一等”。
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来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