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8课时教案设计
小数点移动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变化规律的应用--教材第62页例6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2.86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28.6 0.286 286 0.0286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改写每一个数后,原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填写下表。
填表之前,要让学生说一说“扩大”和“缩小”各是什么意思。各是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和1000倍,就把这个数乘10、100、1000。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就把这个数除以10、100、1000。根据我们刚刚学习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 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各要发生什么变化?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各要发生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 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是什么意思?(就是0.01乘 10。)
教师板书:0.01 × 10 =
教师:根据我们学过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0.01扩大10倍,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0.01 × 10 = 0.1
接着,教师再提问:把 0.01扩大 100倍是什么意思?(就是 0.01乘 100。)
教师板书: 0.01 × 100 =
教师:谁能说出得数,并且说一说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0.01 × 100 = 1,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行了。因为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教师:0.01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到1的右边,1前面的0还写不写?(不写。)注意,这里的0必须去掉。0.01扩大100倍是1,而不能写成001。(边说教师边板书:0.01 ×100 = 1)所以,当小数点向右移动到某一位不是零的数后面时,它前面的0都要去掉。
教师板书: 0.01 × 1000 =
教师提问:0.01 × 1000是什么意思?(把 0.01扩大 1000倍。)
应该怎样做?为什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因为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 1000倍。)
那么怎样移动呢?得数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说明:小数点向右移动,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末位数的右边添“0”补足数位。所以0.01扩大1000倍是10。
教师板书: 0.01 × 1000 = 10
教师:从上面三个算式和我们刚才的讨论,你能概括出什么规律来吗?同桌先小声地讨论一下。
指名让几位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2.练习。
3.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 把1平方米缩小到它的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各是多少?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把1平方米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就是1除以10。)
教师板书:1÷10 =
教师:根据我们学过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1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 0.1
教师:那么,把1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就是1除以100。)
教师板书:1÷100 =
把1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得数是多少?(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二位,得0.01)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1÷100 = 0。01
接着,教师板书1÷1000,然后提问:
1÷1000是什么意思?(把1缩小1000倍。)
应该怎样做?为什么?(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因为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那么,怎样移动呢? 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整数数位不够,该怎么办呢?想一想,我们在小数点向右移动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这里可以怎样做呢?
指名让学生讨论一下该怎样做,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1÷1000 = 0.001
教师:从上面三个算式你能概括出什么规律来吗?同桌的同学可以小声讨论一下。
指名让几个同学发言后,教师总结:要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4.练习。
教师出示:第63页“做一做”。
教师:好,通过上面两个例题的学习,谁能说一说,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应该注意什么?
指名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先说如何扩大,再说如何缩小,最后说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就可以了,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五、课外作业
练习十的第10、、12题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 小数的性质 人教版
第4课时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第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归纳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38页超市价格标签情境图。
师:你知道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元吗?
师:在你的生活经验中,2.5元和2.50元谁的价格贵一些?8.00元和8元呢?
师:为什么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它们的书写形式不同,而大小却相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比较0.1
m、0.10
m和0.100
m的大小。
1.想一想,括号里填上什么长度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
1()=10()=100()
2.师:你能在米尺上找出0.1
m、0.10
m和0.100
m吗?(可以课件演示)
dm是
m,可写成0.1
m;10
cm是10个
m,可写成0.10
m;100
mm是100个
m,可写成0.100
m。
3.观察0.1
m=0.10
m=0.100
m,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先说一说。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让我们再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比较0.3与0.30的大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2正方形图。
师:谁能说说0.3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在课本的正方形图中表示一下吗?0.3又表示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呢?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的化简。
1.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这就是小数的化简。
出示教材第39页例3,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化简小数时,除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外,其他部分的0可以去掉吗?(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部分的0不可以去掉)
2.利用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化简小数,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独立完成教材第39页例4)
3.组织讨论、交流例4下面的3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整理:(1)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动;
(2)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十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重点要说清为什么)
五、拓展提升
用数字3、2、0、0,根据要求写小数。
(1)可以去掉一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320.0
(2)可以去掉两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23.00
(3)一个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
示例:200.3
六、课堂总结
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把小数化简或者改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4、5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例3:化简
dm=10
cm=100
mm
0.70=0.7
105.0900=105.09
0.1
m=0.10
m=0.100
m
例2:
例4:改写
0.3=0.30
0.2=0.200 4.08=4.080 3=3.00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练习梯度不够,掌握不够扎实,对小数的性质运用不够流畅。
教学建议: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2.50元=2.5元、8.00元=8元,但不能理解为什么2.50元=2.5元和8.00元=8元。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懂得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无论添上几个0或去掉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 人教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第33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32页例1上面的情境图。
1.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这些小数具体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认识一位小数。
课件出示第32页例1第一个图。
1.仔细观察,这把1
m长的尺子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是多长呢?(每份是1
dm)
2.把1
dm改写成用“m”作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
m用小数表示就是0.1
m。
师:3
dm、7
dm改写成用“m”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3
dm=
m=0.3
m,7
dm=
m=0.7
m)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二)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一猜:两位小数可能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cm写成用“m”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小数呢?4
cm呢?8
cm呢?
师: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2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把1
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其中的6份、13份呢?
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3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三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三)小数的意义。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四)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再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3题。(同桌合作,互相用手势比一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再指名学生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比一比)
五、拓展提升
1.写出箭头所指出的小数。
2.两只蜗牛赛跑,第一只1分钟爬了15
mm,第二只1分钟爬了0.012
m,哪只蜗牛速度快?
第一只
六、课堂总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七、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1、2题。
学生先估测课桌面的长度,然后动手实际测量长度。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发言。
学生先独立研究,再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引导得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够相信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耐心地“等一等”。
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来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四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2分)4.995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A
.5.00
B
.4.99
C
.4.90
2.(2分)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
A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B
.缩小到原来的C
.缩小到原来
3.(2分)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A
.1
B
.十分之一
C
.百分之一
4.(2分)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0.3米,第二条剪去3米,剩下的绳子()。
A
.第一条长
B
.第二条长
C
.无法确定
5.(2分)在小数3.63中,小数点前面的3是数字末尾的3的()倍.
A
.10
B
.100
C
.1000
D
.6.(2分)58.1里包含了()个千分之一.
A
.5810
B
.58.100
C
.581
D
.58100
二、填空题
(共8题;共29分)
7.(3分)0.9里面有_______个0.1;0.59里面有_______个0.01;0.599里面有_______个0.001.
8.(2分)看图写数.
分数:_______
小数:_______
9.(4分)10.208读作_______,其中“1”表示_______,“8”表示8个_______,它是_______位小数.
10.(6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5公顷_______5平方米
800平方厘米_______8平方分米
9平方米_______ 90平方分米
588平方分米_______6平方米
400公顷_______ 4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_______ 100000平方米
11.(2分)4.9856保留一位小数是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
12.(5分)将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6.2元
8.6元
0.98元
9.06元
46.0元
_______元<_______元<_______元<_______元<_______元
13.(2分)19÷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是_______.
14.(5分)写出字母表示的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6分)
15.(2分)判断对错.
所有的整数都比小数大
16.(2分)大于5.4而小于5.9的二位小数有49个()
17.(8分)
判断对错
(1)由25个0.1组成的小数是0.25.
(2)3.06是由3个1和6个0.01组成.
(3)五十点零五写作50.05.
(4)小数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8.(2分)我是公正的小法官(判断正误)。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9.(2分)6.0与6的数值相等,但意义不同.
四、计算题
(共1题;共1分)
20.(1分)读一读,想一想,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能够去掉“0”的数是_______(按题中数的顺序填写)
0.795
80.07
6.90
56.07
100.01
12.700
2.30
7.00
200
0.008
五、操作题
(共3题;共15分)
21.(5分)把3250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2.(5分)小花找家.
23.(5分)照样子,填一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2-1、3-1、4-1、5-1、6-1、二、填空题
(共8题;共29分)
7-1、8-1、9-1、10-1、11-1、12-1、13-1、14-1、三、判断题
(共5题;共16分)
15-1、16-1、17-1、17-2、17-3、17-4、18-1、19-1、四、计算题
(共1题;共1分)
20-1、五、操作题
(共3题;共15分)
21-1、22-1、23-1、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 人教版
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间的改写。
2.提高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意义,会进行不同计量单位的改写。
教学难点: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改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境图。
要想按照高矮顺序排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遇到不同单位的量进行比较时,我们需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进行排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教材第48页例1。
出示教材第48页例1。
师:要想解答上面的问题,你们能找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吗?
(可以把上面的数据都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如何把80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1
cm=
m,80
cm中有80个1
cm,所以80
cm=
m=0.80
m=
0.8
m。
方法二:把80缩小到它的,也就是除以100,可以直接把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80,即80
cm=0.80
m=0.8
m。
改写后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1
m
cm改成以“m”为单位的数,这是复名数转换成单名数,应该怎样转换?
整数部分不用转化,直接作为转换后数据的整数部分,45除以100,也就是把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点上小数点,补“0”转换为0.45
m。用1
m加上045
m,结果就是1.45
m。
师:现在你能排出他们的高矮顺序吗?
小结:80
cm=0.8
m
1.32
m=1.32
m
0.95
m=0.95
m
m
cm=1.45
m
所以,1.45
m>1.32
m>0.95
m>0.8
m。
练一练:教材第49页例2上面做一做。
2.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如果把情境图中的数据都转化成用“cm”作单位的数,你会吗?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出最后结果0.95
m=
cm。
把1.32
m转化成用“cm”表示的数,就乘进率100,也就是把1.3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132
cm。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可以乘进率。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49页例2下面做一做第2题。(小组内议一议,先做什么,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使等式成立。
示例:1(m)-99(cm)=0.01(m)
2.用一张长25
cm、宽15
cm的长方形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5-15)×15=150(cm²)150
cm²=1.5
dm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自己尝试,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不足之处:复习旧知不及时,对新知的接受造成阻碍。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和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等旧知来学习新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