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第8课
《纸筒人》教学设计
杨卓琳
新乐市孝徳小学
四年级下册第8课
《纸筒人》教学设计
新乐市孝徳小学
杨卓琳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纸的立体造型的第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尝试用卷、折、剪、粘等方法,以纸筒造型为依托,设计制作纸筒人,从而提高对纸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授课类型:造型表现
学习目标:
1.欣赏纸的立体造型作品,学习纸的立体造型知识,运用卷、折、剪等技能,制作立体纸筒人物;
2.感受立体纸材制作的魅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纸的基本立体加工方法。
难点:掌握纸的基本立体造型的制作方法。
学习材料:
彩纸、剪刀、胶棒
学习活动:
利用彩色纸或废旧画报,制作一个纸筒人。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的立体造型作品。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探究式学习
学习活动
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
板书
用语言组织教学
师: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讲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都是哪四个人呢?他们的长相和服饰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纸筒人是不是很有趣?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纸筒人》!
1.老师提问题:纸筒人有什么作用;设计纸筒人时需要注意什么。
2.欣赏课本中纸筒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纸筒人的人物特征以及思考个别部分是怎样制作的。
3.教师演示制作纸筒人的过程并讲解方法:
(1)
卷:将方形纸的一边抹上胶水,与对边粘贴在一起,制作成纸筒,做纸筒人的身体。
(2)
剪:设计出人物的五官或服装,剪下备用。
(3)
折、捋纸条:
折出人物配饰,通过捋的动作,使纸条卷曲到适当程度。
(4)
粘:将剪出的各个部件粘贴到一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纸筒人,教师巡视指导。
作品完成后,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其作品,并对作品加以介绍,然后作品被收藏入纸筒人博物馆(教师教具),教师以鼓励学生为主,多从特征突出,设计有趣,粘贴干净整齐等角度进行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纸筒人的制作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课后同学们来博物馆参观,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纸筒人
1>卷
2>剪
3>折、捋纸条
3>粘
准备上课
学生发言: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唐僧穿的袈裟,孙悟空是一只猴子,猪八戒很胖,沙僧有满脸的大胡子;很有趣!
学生回答:作用: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智慧和创意,还是装点居室和案头的艺术品;需注意:用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特征。
学生发言:人物各自的特征很突出(如:京剧人物的大胡子和背后的旗子,女孩儿的长发和裙子);大胡子和长卷发可以用捋纸条或者卷纸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首先设计构思,然后分工制作纸筒人。
学生代表小组展示其作品,并对作品加以介绍。
稳定学生情绪
让学生欣赏、观察纸筒人作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了解纸筒人的作用以及设计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使学生深入了解纸筒人的特征,自主发现简单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善于动脑的习惯。
学习制作纸筒人的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和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