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的说课稿(五篇范文)

时间:2019-11-23 16:4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两首的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两首的说课稿》。

第一篇:古诗两首的说课稿

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1.以学过的杜甫古诗和王安石的诗句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二、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质疑问难。

3.全班交流,解疑汇报。

三、合作探讨,感悟诗情

1.自由组合小组,探讨:古诗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采取喜欢的方式汇报。

可找诗句回答,可画画,可配乐解说。

四、朗读升华,体味诗韵

1.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背诵两首古诗。

五、拓展延伸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写景古诗或者这两首诗的相关资料。

第二篇:9古诗两首说课稿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是自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会写“促、深、”两个生字。(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但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题目中的“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所见”呢?(所看到的)。

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秋天,离开家乡)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带读古诗。诗人在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萧萧、寒声)

3、生提出不懂之处,师生帮助解决。(教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4、学习生字(促、深)

(1)“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2)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3)生字组词,说话。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领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左边的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

前的情景,你会想起什么呢?

(2)带着思乡之情读一读这两句诗。

(3)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们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们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5)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体会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赏析三四行诗

(1)右边的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2)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4)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5)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1)播放教材配套音频。

(2)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范读。

(3)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互相评一评。

(4)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七、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静夜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背诵并默写《夜书所见》。

(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夜书所见 叶绍翁

看:梧叶、儿童、一灯明

听:萧萧、寒声 想:动客情

思乡之情

第三篇:20古诗两首说课稿

20《古诗两首》说课稿

桃园小学 王强贵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0课《古诗两首》。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中心内容是生活,八个单元从不同角度来教育学生怎样生活。教材也是从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到万物的蓬勃发展,进而引发出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态度。

本单元就像是一轮暖阳,以它应有的热度照耀着整册教材。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美交融,真正做到余味无穷。《送元二使西安》作者王维也是以景衬情,一杯酒道出了心中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二、学情分析

/ 4

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但是基于本班实际情况,我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四首古时诗的赏析及“飞花令”活动,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我国古诗积累的反刍应用能力。虽然这个过程的增加对本课程教学难度有了更高要求,但是这也是一个检验学生记忆应用能力的好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教材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体现新课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赏析重点诗句的艺术特色,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体悟诗人表达的深情厚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友情为基点,使学生发生情感的迁移,体悟生活中更多的感情,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四、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通过“情”感染学生,正确把握生活的态度,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 4

五、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将采取谈话式、诵读式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课堂中学习。重点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第二首《送元二使西安》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所以我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导入,既缓和了课堂气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谈话的主题由学生的生活琐事过渡到回忆朋友之间的离别感伤,提前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自己假象的离别情境中,此时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首先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交给学习古诗的六步骤,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通读古诗,掌握大意。在整体感知一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逐字逐句分析诗意,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赏句悟情

理解了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才可以进一步入情入境的赏析作者言虽尽而意未尽的巧妙表达手法,这也是本课难点的突破。

/ 4

重点品味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了突破难点,在此我设计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

多媒体展示图片,形象直观的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体会作者这种情景交融,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的表达手法。

(四)自主学习

第二首诗《送元二使西安》,由教师总结第一首的学习方法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要求: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诵读。

(五)拓展

两首诗的学习可以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手法上的异同。都是写情先写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借景抒情,《送元二使西安》是以景衬情。在此我准备了四首学生已熟知的古诗,让他们读了回答,分别是用什么送别?“飞花令环节主要从学生的记忆中提取想要的信息,这也是促进记忆的方法,这一部分的设计目的是为能达到海量阅读试水。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古诗。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及背景另见《古诗两首设计背景》

/ 4

第四篇: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课件出示两幅插图 ]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

3、初步理解诗意。(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质疑。(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 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四、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写秋天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1 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都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 出示《秋夕》 ]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交流汇报

4、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出示《赠刘景文》]

5、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 出示春、夏、冬诗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五、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 “枝”、“记”,学生认读。[ 出示田字格 ]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写。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

三、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山行》,把古诗读通,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出示《山行》 ]

2、小老师教生字

3、比赛读

4、齐读诗句

四、师生研读

1、边读诗边想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是什么?在书本上找出个词来(爱)

2、他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石径,他最爱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爱这里的霜叶?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坐”。

一片枫叶是火红的,那一树的枫叶像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一棵的枫叶让你感觉到美,那满山的枫叶让你感觉到什么?我们再来把诗的最后两句读一读。

3、学习第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人家看起来怎么样的?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仿佛听到人们的欢歌笑语。把我们的感觉溶入进去读一读。

五、诵读激情

1、整首诗哪一处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这么美的景假如能把它读好就更美了。(范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3、学生背诵——配乐朗诵

六、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除了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之外还用什么语言来赞美秋天的美景呢?

2、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出示文章,师生共读。[出示课外资料]

七、书写练习

1、书写生字“于、枫。”

2、完成“我会填”

第五篇: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车拉学校 梁民玲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现在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两首古诗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两首古诗进行比较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2.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在赞美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同时,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体会陆游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策略

提示诱导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资源

PPT课件 语文课本 拓展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PPT课件)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从视觉上给学生留下庐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讲解(17分钟)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6、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三、拓展阅读(10分钟)

自由阅读资料书第 页的内容,背诵你喜欢的古诗。(设计意图: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四、拓展写作(10分钟)

把《题西林壁》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作文,用上你积累的优美词句,使文章形象、具体。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察效果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2分钟)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设计意图: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为学习古诗打基础。)二,读诗,整体感知(8分钟)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0分钟)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2、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拓展阅读(10分钟)

1、自由阅读资料书第 页的内容。

2、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设计意图: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六、拓展写作(10分钟)

1、学习了这两首诗,你懂得了什么?请写一写。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试着把它写下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下载古诗两首的说课稿(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两首的说课稿(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

    古诗两首

    古诗十三首 漠北怀古相思 赵晓赵晓 中原凄草满皇宫三月渭源桃李香 君王醉酒卧帐中京城草凄柳芽黄 大漠残阳照西风春愁不随东风去 将军孤剑影黄昏点滴相思惹恨长 赵晓,1990生,......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1、词语: 促进、深夜、记忆、异乡、相逢、佳节、加倍、遥远、遍地、插花 2、背写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3、多音字: 挑:tiāo( ) tiào( ) 4、拓展积累写秋古......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

    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城关一小 高银芳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

    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诗词教案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

    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东营区实校 常丽丽 设计理念: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