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稳的乒乓球》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稳的乒乓球》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站稳的乒乓球》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站稳的乒乓球
中班科学:
站稳的乒乓球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1、人手一个乒乓球和几张纸。
2、各种瓶盖、纸杯纸盒、橡皮泥等。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导入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2.幼儿将球放在桌子上玩,师巡视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过渡:乒乓球说它有个愿望,就是想在桌子上站稳了,不想再滚来滚去的,可是材料只有一张纸,小朋友们能帮助它实现这个愿望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五、再次分组活动:探索其他材料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球实现了它的愿望,它真高兴,想再请你们帮助它一次,你们愿意吗?
2.师提出问题: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再让小球站稳来,行吗?你们试一试吧。
3.幼儿分组尝试。
六、结束:我们到班上再去玩一玩吧,帮助老师把东西收一收吧。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本文扩展阅读:乒乓球(table tennis),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混双等数种;2001年9月1日前以21分为一局,现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小球站稳了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1.幼儿自由玩球.《这一环节大约2分钟。》(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乒乓球吗?快来拿一个乒乓球去玩吧!)(幼儿滚球夹球抛球转球自由玩耍,老师观察)(老师的鼓励语言是:他的玩法真有趣,他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方法真好玩,你们一起玩着试试!)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这一环节大约1分钟》(老师说:孩子们,小球玩累拉把它放到柜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过程中,乒乓球会从柜子上不停的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小球站不稳,你们还是拿在手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恩你动脑筋拉,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注意:老师切不可以肯定的口气说:“你的方法真好你的想法真对等等因为这时老师的鼓励用语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不同的办法,在孩子们的想法并未得到实践证实时,老师不应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否则孩子都会模仿别人的想法不在另想别的方法了。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ps这里不要说: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好因为他们想的方法好不好没有经过实践证明so应该说: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可是今天老师只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纸,你们能不能就用这一张纸让乒乓球站稳呢?)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快动动脑筋吧,你讲的真清楚,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办法吗?快告诉大家吧)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这一环节大约10或14分钟》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孩子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赶快来动手试一试吧)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老师在观察时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在展示时有意识的选取闪光点给大家看)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用纸做成了盒子,把球装在了盒子里,让小球站稳。可是有的孩子是作了一个桥,把球压在了下面这种做法就是一个闪光点。
四、交流。《这一环节5或7分钟》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已经做好的孩子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谁的小球已经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好办法)幼儿说完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柜子上,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老师提问:他的方法成功了吗?如果小球站稳了老师说:大家给他鼓鼓掌祝贺你你成功拉你的方法可真好!如果失败了,老师说:没关系请你再想想办法或者请你再试一次调整一下再上来。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个别展示过后老师说(现在请大家都到柜子前面来试一试,看看你的办法成功了吗?)延伸活动:老师的结束语言:(今天,大家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在区角里还有很多不同的材料大家可以去寻找更多的让球站稳的方法!)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戏沙池里乐趣多
设计意图:
我园每天下午都要进行区域活动,各班轮换进入各区域。当轮到我班进入“戏沙池”时,小朋友非常高兴,一个个都兴奋起来,嘴里还喊着:“今天我们去戏沙池玩,真好玩!”从小朋友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对沙子非常感兴趣,每次在戏沙池里也玩得特别开心,沙子也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东西。《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感知沙子的特点。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点(松散的、细小的)。
2、知道沙子的用途与危害。
3、促进幼儿视、听、触等感官的发展。活动准备:
1、每两个幼儿一个大沙盘(用消毒过的细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筛子。
2、沙画三幅、碟片(沙尘暴录相)
3、分别装有黄豆、米、沙子的布袋和易拉罐若干个。
4、戏沙池(放有玩沙的各种工具,做沙包的布袋若干)。活动过程:
一、直入课题,引起玩沙兴趣,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子,用沙子来搓或捏东西,你们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看谁先做好,做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二、感知认识沙子的特征。
1、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一:松散的。
(幼儿自由玩沙,想尽力把沙捏或搓成一件物品,但都不成功)
师:哎呀,怎么都没有做好呢?做个简单的小圆子行不行呢?看谁本领大,先搓好。小朋友搓好没有?(没有),那么请你们学老师的样,抓一把沙子用力捏,然后再放开手,看沙子是怎样的?(全散开了),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这么多时间还没搓出小圆子呢?大家想想。(幼儿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松散的特点)
2、巩固对沙子是松散的认识。
(先请小朋友用手指在沙里画画,然后用手指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师:小朋友刚在沙里画画有什么感觉?(手指不觉得疼),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又有什么感觉?(手指感觉有点疼),那是为什么呢?(幼儿再次体验沙是松散的特点)
3、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二:细小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沙装进塑料筛里,看谁能把筛装满?(要求幼儿一手拿筛,另一手装沙子,幼儿发现沙子都漏出来了,永远也装不满)。咦,怎么没有一个小朋友把沙装满筛子呀?这是为什么?老师也来装装,小朋友注意观察,然后讲讲是什么原因(幼儿边看边讲述沙子是细小的特点)。
4、巩固对沙是细小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找一粒沙给我看看(老师检查幼儿手中的沙粒),我怎么看不见呀,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沙是细小的),对,小得眼睛不易看清,而且风一吹沙就会扬起来,所以我们玩沙时要特别小心,别把沙弄到眼睛里去。
三、了解沙子对人类的用途与危害。
1、沙子的用途 a、(出示沙画让幼儿欣赏)师:你们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引导幼儿说出用沙子可以做画。)b、(课前带领幼儿到工地上观看混泥土)师: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在工地上看到的混泥土是沙子和水泥掺在一起做成的。混泥土是做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c、(出示沙包)师:小朋友平时做游戏用的沙包里面也装有沙子。
2、沙子的危害
(幼儿观看碟片,教师边讲解)师:由于沙子具有松散、细小的特点,所以北方那边由于天气干燥,又经常刮风,沙子就满天飞扬,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沙尘暴,当沙尘暴来临时就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和危害。
四、游戏《猜一猜》,复习巩固对沙子的两个特点的认识。
请一半幼儿来摸装有沙子和其他物品的布袋,通过触觉来辨别哪个是沙袋,并说出其感觉。请另一半幼儿和每人拿一个易拉罐摇动,通过听觉来辨别出哪个罐里装着沙,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两组幼儿玩后再调换活动。
五、延伸活动。
幼儿一起进入戏沙池,用各种玩沙工具玩沙子,请部分幼儿用布袋装进沙子做成沙包,做《打死大灰狼》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投掷能力。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知道更多动物尾巴的不同用处,并能大胆讲述。
3.增进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探索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殊用处,并能大胆交流讲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用处。
2.物质准备:《动物的尾巴》PPT课件;自制动物尾巴每人一条;操作图四份;黑色彩笔16支、桌子四张;小椅子四把为一组,共16人;《虫儿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藏小动物尾巴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对应的小动物名称。
2.观看视频,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
播放视频《这是谁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更多小动物的尾巴以及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猜出是哪一种小动物。
二、结合故事《谁丢了尾巴》,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结合故事内容,了解小燕子、啄木鸟、松鼠尾巴的形状及用处。
(1)提问:小燕子、啄木鸟、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
小猴拾到的尾巴究竞是谁的?壁虎的尾巴又有什么作用?
小结:小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一样,可以用来保持平衡控制方向;啄木鸟的尾巴像小椅子一样,捉虫子的时候可以用来支撑身体;松鼠的尾巴像毛茸茸的大围巾一样,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可以防止摔伤,也可以当作厚厚的棉被盖在身上;壁虎尾巴有断尾自教的作用。
(2)提问;如果动物的尾巴相互交换,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用处,有的尾巴帮助起跳,有的可以维持身体平衡;有些动物的尾巴是他们的武器,可以用来自卫和捕食猎物:有些动物用尾巴来驱赶蚊虫;有的也用尾巴来表达感情。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连连看,探索发现更多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
1.幼儿四人一组动手操作,将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找一找、连一连,并相互讨论连线的依据。
2.请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派一名小代表来说一说他们组为什么这么连。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游戏《揪尾巴》。
2.益智区探索更多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作用,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目标:
1.发现沾了水的“小船”会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现象。
2.探索让“小船”转动的方法,发现塑料板倾斜时“小船”会出现转动等现象。
准备:
1.将乒乓球对半剪开成半球形,可将边缘修饰成花瓣的形状。
2.塑料垫板,装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说明:
幼儿将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点水,放在塑料垫板上。只要倾斜垫板,“小船”就会旋转着向低处移动。
指导要点: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绍操作步骤,引导幼儿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儿不能让“小船”动起来,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鉴经验。
3.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移动方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所有幼儿都尝试过后,可用开放式问题如“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塑料垫板上用即时贴贴出“迷宫”图案,引导幼儿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宫”。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1、磁铁、小铁钉、曲别针、啤酒瓶盖、塑料积木、木块、纸、布、硬币、石块等。
2、多媒体课件“滑动的小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课件,出示磁铁,认识磁铁
2、出示“滑动的小兔”,猜一猜,小兔为什么能在纸盒上滑来滑去?
演示小兔在纸盒上滑动,激发幼儿好奇心。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小兔怎么会滑动呢?给幼儿充分自由发言的时间。
3、教师展示出磁铁,如果我们换成别的来看看小兔还会滑动吗?
(二)基本部分
1、“小兔想和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好,小兔要请它的好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玩一玩,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摆弄物品,启发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东西。
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发现的告诉大家。
3、教师: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吸不起来,现在请你们再玩一玩。把磁铁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个盘子里,把不能吸起来的放在另一个盘子里。
4、填写观察记录表提问:请你们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吸起来?并在记录表中打“√”,不能吸起来的打“×”.
“吸起来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铁制品)”“哪些东西吸不起来?它们是不是铁做成的?”
5、教师小结:磁铁的好朋友是铁制品。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想和教师一起去钓鱼吗?拿上我们的小鱼竿钓鱼去喽!”“哇,小朋友都钓到了鱼,你们真棒,天色不早了,拿起小鱼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陛。
2.尝试利用磁铁的特性,通过控制条形磁铁让磁铁小车动起来。
3.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玩磁铁小车时的发现。
准备:
1.将两根短吸管粘贴在一块条形磁铁上,分别将两组车轮其中一边的轮胎卸下,将连接轮胎的铁丝穿过吸管后,再将卸下的轮胎重新装好,制作成磁铁小车。
2.条形磁铁若干,装在筐中。
3.白纸、彩色笔。
玩法说明:
幼儿不用手触碰磁铁小车,尝试用条形磁铁控制磁铁小车前行或倒退。
指导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这里有一种魔法棒(条形磁铁),不碰到小车就能让小车动起来,你们想试一试吗?”
2.观察幼儿的探索方法。如,幼儿将条形磁铁与磁铁小车吸在一起,使小车动起来。如果幼儿长时间只停留于这种玩法,可引导幼儿再试一试其他方法,尝试不接触就驱动的“魔法”。又如,当幼儿发现条形磁铁一靠近小车就动的现象时,可鼓励幼儿改变磁铁移动速度,观察小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再如,一名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两辆小车前后排列时,移动其中一辆小车,另一辆小车也会跟着移动。只要是围绕磁铁特性的探索,教师不必干预,应允许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方式。
3.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帮助幼儿用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画纸上。
4.引导幼儿手持记录单与同伴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大型纸盒内用即时贴贴出马路、停车场的标志线等,鼓励幼儿用“魔法棒”控制车的行驶方向,将车停进车位。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沉浮的秘密,自己选择适合的材料。
2.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3.乐意在探索中调整搭建方案,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自己探索材料在水中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材料搭建水上高楼。难点: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从中得到搭建稳固的高楼的经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KT板若干,养乐多瓶若干,不同形状彩色木块若干,不同形状塑料制积木若干,小石子若干,磁铁,三角铁,装有水的透明盒子,干毛巾经验准备:知道不同材料在水中有沉或浮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回忆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现象。
2.介绍桌面上的材料,幼儿猜想这些材料在水中的现象。
3.幼儿自己探索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现象。
4.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把材料放在水中时,轻轻的放进去,做完试验后轻轻的拿出来,如果你不小心把水弄到了桌子上,请你用桌子上的干毛巾擦一擦。
5.幼儿分享,教师总结
二、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不同的现象,自主选择材料搭建水上高楼(教师不提供KT板)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高楼是什么样子的呀?幼儿回答今天我们就来搭建一座水上高楼!
1.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每一组小朋友自己选择适合的材料,合作搭建一座水上高楼,这座高楼的所有材料都漂浮在水面上就算成功!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选择适合搭建水上高楼的材料。
3.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享讨论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搭建水上高楼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呀?我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
三、教师提供KT板,幼儿再次尝试搭建水上高楼
1.介绍KT板。
2.幼儿自己探索KT板放在水中的现象。
3.幼儿尝试加入KT板继续尝试搭建水中高楼。
4.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或成功的经验
6.教师总结。
四、教师指导幼儿自己整理材料与桌面
活动总结
“水上搭高楼”是一个探索性的游戏,教师投放了各种用于支撑的,各具特点的材料。比如:养乐多罐轻巧,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但是里面灌满水就会沉到水底;细的圆柱积木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容易倒,粗的圆柱积木稳定性好,但是比较沉;三角形积木不容易支撑。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尝试多种垒高的方式,感知了沉浮与材料的轻重有关系,积累了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在遇到困难时,幼儿通过不断更换搭建材料,最后成功的搭建了水上高楼,在成功时也增强了自信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每组提供了三块KT板作为水上高楼的地基,一组幼儿用了一块板,另外两组幼儿将三块KT板都叠在一起放在高楼的最下面。由于教师引导不足,没有幼儿将三块KT板分别将高楼的每一层隔开。今后教师在建筑区指导过程中也会引导幼儿分楼层搭建,建立分层搭建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重点)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难点)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
难点: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再生纸成品一份、搅拌机一台、废旧纸若干、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操作用具每人一套。活动过程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废纸和再生纸成品,让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大家猜它们有关系吗?(再生纸就是用废纸品做成的)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大家认真观察废报纸是怎样变成再生纸的。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教师示范结束,引导幼儿说一说再生纸的过程,教师小结。
(1)教师将废纸撕碎,放入水盆中浸泡。
(2)将浸泡的报纸放入搅拌机中打碎,做成纸浆。
安全提示:如果小朋友需要制作纸浆,搅拌机有危险性,必须在有家长或者老师的协助下才可以制作。
(3)把纸浆倒入盛有清水的盆中,把模具放入搅匀的纸浆中,轻轻晃动模具直到看起来表面平坦。
(4)将模具平放在毛巾上,把毛巾折叠用力按压几下,待纸浆中的水被挤出后,轻将将纸撕下,晒干。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两位教师分别指导各组幼儿进行操作。
2.幼儿制作完成,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再生纸,让幼儿观察他们自己做的和教师出示的再生纸有什么不同。
最后小结:幼儿制作的再生纸需要晒干就和教师的一样了,而且再生纸晒干了才能使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浪费纸张、要节约用纸。要把废纸收集起来变成有用的新纸。人人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活动结束
幼儿把自己制作的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语言要简洁、明了,便于孩子理解。
二、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孩子的兴趣为什么会很浓厚?参与的积极性为什么很高呢?1.本次教育活动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选材新颖,紧扣环保主题,能与现实生活结合,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本活动属于科学活动,整个流程都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既解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3.现实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制作再生纸,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我们不仅不应该浪费纸张,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利用废旧纸制作再生纸,这样更深刻的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探索,让孩子真正动手操作,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孩子的兴趣随着成功的体验变得更浓。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闪电的形成,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准备:
1.两个气球。
2.家长或者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雷阵雨时闪电的情形。
活动与指导:
1.教师请幼儿回忆雷阵雨的情形,启发幼儿思考闪电是怎么回事,引起幼儿对于闪电的兴趣。
2.教师将活动室用黑布遮住,拿两个气球一下一下地接触,请幼儿观察气球接触后会出现火星跳跃的现象。
3.教师告诉幼儿他们看到的火花就是电,在天空当中也有许多带电的云层,这些带电的云层相互碰撞就会发生同气球一样的火星现象,这就是闪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经验: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影片)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名称:
科学:胖胖的小肥猪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3、能按要求与同伴一起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猪叫声磁带。
2、联系参观养猪场。
活动过程:
1、放录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谁在叫?原来是猪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猪宝宝好吗?
2、交代参观养猪场的要求,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参观活动。
3、参观猪场,引导幼儿观察小猪的外形特征。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 小猪头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扇扇大耳朵、翘翘大鼻子。
(3) 小猪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
(4) 身体后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
4、了解猪与人们的关系。
提问:
(1) 猪肉可以干什么?
(2) 猪皮可以做什么?
(3) 猪粪可以干什么?
(4) 猪毛可以做什么?猪毛有什么用?
5、师生共同进行喂猪。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猪喜欢吃什么?你想喂猪吃什么?
结束参观活动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观察猪的外形特征,学习猪的谜语,感知阅读汉字“猪”,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用猪身上东西制作的?并在方块里打√。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恐龙特点。
重点难点:
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回到恐龙世界》,相关恐龙的基本介绍。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中第16~17页的内容,引发幼儿探究恐龙世界的兴趣。
1.第16页上有两只恐龙正在打架,你能看出来两只恐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哪一只恐龙看起来更凶猛?
2.恐爪龙看起来更凶猛,它的爪子是什么样的?哪一个图是它放大的爪子?你怎么知道的?
3.凌齿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爪子、牙齿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4.第17页上画了几种恐龙?三角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剑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18~21页的内容,仔细观察画面中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并和身边的同伴说一说。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和互相讲述的过程中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1.在这个完整的画面中有很多只恐龙,你认识哪些恐龙?
2.和同伴说说你看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三、图片,玩“你说我猜”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比较恐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先说明玩法,并试玩一次:每一次请一名幼儿站在图片前,当猜恐龙的人;教师先指出一只恐龙让其他幼儿看到,然后请他们分别说一句话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恐龙的外形特点,猜恐龙的人依据描述该恐龙的特点,知道幼儿指出所描述的恐龙。
四、小结
活动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幼儿对恐龙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给花儿浇水是小朋友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不见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
呀!他这一句“水不见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外,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一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三、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
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
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实物投影仪一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买菜”活动,了解常见菜的特点,体验买菜的快乐。
2、在操作与游戏中,使幼儿获得分类、数数及数物对应的经验,并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进行买菜的实践活动及开展买菜的角游活动2、若干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实物3、幼儿用卡片、篮子、电话机等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买菜的经历(了解常见菜的特点,共同分享买菜的快乐)师:前几天,陈老师带我们一起到菜场上去买菜了,你们觉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播放课件师:看了刚才的录象,谁来说一说,你那天买了什么菜?为什么买这种菜?你是怎么买的呢?
2、幼儿交流(教师引导幼儿从菜的名称、特征、营养、买菜的经验等方面加以交流)3、师小结:菜场上的菜可多啦,有的买了蔬菜,有的买了鱼,有的买了肉类。因为每样菜都有它不同的营养,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样样菜都爱吃,我们的身体才能长得棒。
二、给菜宝宝分家1、师: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场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这样,买菜的人就觉得很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幼儿回忆菜场上的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把菜分类放开)师:按小朋友的办法要安好几个家,可陈老师只安了三个家,你们同意不同意?(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解蔬菜类、肉类、水产品类中的常见菜。)2、幼儿操作活动“给菜分家”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场去,送菜时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应该放在哪个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齐。
3、教师带领大家巡回检查三、角游:买菜准备(创设菜场环境):(1)协商4名幼儿为卖菜的叔叔阿姨,老师和其他孩子为买菜人(2)“顾客”每人一蓝子,内有数物卡。
1、师:刚才我们把菜送到了菜场,可菜场上还没有叔叔阿姨卖菜呢?怎么办?(协商4名幼儿做卖菜人)2、电话铃声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陈老师吗?我是厨房里的阿姨,今天厨房里的菜不够了,阿姨请中2班的小朋友帮帮忙、买点菜,行吗?”3、阿姨给我们开好了购菜的“菜单”(老师出示两种“菜单”):看看菜单上说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单直接去买菜,不行的话可以问菜场上的叔叔阿姨怎么买?(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理解菜单的含义)4、幼儿游戏(对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务的幼儿给其提供第二次机会,难度加大)5、买完菜的幼儿相互交流:你买了什么菜?买了多少?也可相互检查是否正确。(还可以鼓励幼儿向客人老师去交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
活动目标:
1.感知吹泡泡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只要有孔,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2.能够积极尝试,大胆想象、探索吹泡泡的工具。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幼儿学习自主性,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泡泡液、吸管、杯子人手一份;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想不想在这儿吹出许多泡泡?想不想?吹泡泡应该怎么吹?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吹泡泡的材料,大家看看是些什么?师示范吹泡泡的动作。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谁能第一个成功地吹出泡泡来!小朋友在吹泡泡之前要提出要求:吹的时候要把吸管离开杯子,让泡泡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把气吹出去,千万可别把泡泡液吸到肚子里不然肚子会疼的。吹泡泡的时候,不要吹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脸上,如果不小心吹到脸上就用手赶紧擦一擦。
2.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能。
泡泡吹出来了吗?成功地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让泡泡吹得越来越大,你吹大了吗?想一想你要用多大的力气。是使劲的吹还是轻轻地吹,大家把泡泡吹出来了吗?吹出泡泡的小朋友请你把吸管放到你面前的蓝盆子里。
和幼儿一起总结吹泡泡的经验,现在我请小朋友说说刚才是怎么成功的?教师演示,和幼儿一起总结吹泡泡的经验。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轻轻地呼…要轻轻地用力, 吹的时候要时间长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对吗?太棒了!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吹泡泡工具的特性。
那么除了吸管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吹出泡泡呢?你们还用过其他的东西吹过泡泡吗?(没有)我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苍蝇拍,“这是什么?”(苍蝇拍),是用来干什么的?出示漏勺,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盛饺子,汤圆用的),出示鞋刷,梳子,你们觉得这四样东西能吹出泡泡来吗?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证明吧,看看跟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如果能就请你把它放到蓝盆子里,如果不能就把它留在袋子里。四种东西我们都要试一试,吹成功地放在哪里?不成功地放在哪里呢?
教师个别观察幼儿自由探索情况,适当给予帮助和提示,“试试看是不是和你们想得一样,如果成功了要记得赶紧放到前面的篮子里去。再试试袋子里的其他的东西能不能成功,你可以多试几次,实在吹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可以留在袋子里面。”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只要有孔,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好,现在大家都吹出泡泡来了吗?现在小朋友说苍蝇拍和漏勺吹出泡泡来了吗?他们为什么能吹出泡泡的呢?泡泡是从什么地方吹出来的呀?原来苍蝇拍和漏勺有孔有洞,所以能够吹出泡泡,只要是有孔的东西就都能吹出泡泡,“袋子里面的都是没有吹出泡泡的工具对吗?”我们分享一下袋子里面吹不出泡泡东西有什么,他的袋子里面还剩下了什么?(刷子)好他认为刷子经过他的实验是吹不出泡泡来的有没有不同意他观点的小朋友,那你来试试看,告诉他看能不能吹出泡泡来,就用他的刷子试,引导幼儿从鞋刷的正面吹:你观察了吗他是从哪里蘸的泡泡液,从哪里吹的,我们从鞋子正面有许多缝隙的地方试试看,泡泡成功了吗?现在袋子里有刷子的小朋友,你们认为是要把刷子放在袋子里还是要放在成功的盆子里呢?你们还要试一下吗?幼儿操作时提示请小朋友演示,做实验就是这样,一次可能不行,需要我们反复的试一试,说不定就有可能成功!
袋子里面除了刷子以外还有其他不一样的东西了吗?拿出梳子他认为梳子是吹不出泡泡来的,谁有不同的意见?你来试一试,大家看成功了吗?泡泡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梳子的缝儿里出来了)哦梳子和刷子一样他们的缝隙是可以吹出泡泡来的。袋里还有梳子的小朋友再试一试吧,如果成功了就把他放到蓝盆子里(如果小朋友将所有的工具也吹出泡泡了:就直接问)鞋刷和梳子能吹出泡泡来吗?泡泡是从它什么地方吹出来的,(眼儿里),现在这四种东西都吹出泡泡来了吗?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工具有孔,或者有缝隙就应该能吹出泡泡来对吗?
4.尝试用树叶来吹泡泡,自制吹泡泡工具。
出示树叶,树叶能吹出泡泡吗?那你们能想什么办法使树叶吹出泡泡呢?请大家想一想试一试!
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须有什么,(有孔,洞洞,缝隙)提醒幼儿可以用手指掐,用吸管戳,洞洞,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你的洞洞形状不一样,吹出得泡泡是一样的吗?是什么形状的?
请幼儿总结经验,介绍用树叶吹泡泡的方法,现在你们的树叶吹出泡泡了吗?
“只要在树叶上打个洞或缝隙就可以吹出泡泡了。”5.引导幼儿改变细铁丝的形状吹泡泡,感知材料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我这儿还有一样宝贝,大家看是什么?”1)你能用细铁丝变魔术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
(可以用扭,绕,团,折等多种方法来制作工具)谁想勇敢地挑战一下?
2)你成功了吗?吹出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在借鉴别人的经验上,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改变铁丝的形状,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当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铁丝改变形状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是什么形状?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