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种植养植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和中草药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民技术员、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业余、半脱产或脱产。2.学制: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期制2年或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2-6年。
四、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员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员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培养学员一专多能。1.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为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农业基础化学、法
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2.专业通修模块:主要课程为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3.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农作物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3门专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果树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蔬菜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中草药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中草药种植技术、3门专项技术。4.专业拓展模块:专业拓展课程安排2门。
五、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见附表一)
六、教学媒体资源
教学媒体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声像教材、教学辅导材料、网上教学辅导和教学指导纲要等。
1、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植物生产与环境、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基础化学、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课程使用中央校统一编写设计的文字、声像教材或教学包。
2、其他课程选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材或地方教材
七、教学安排 1.自学:学员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无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面授。3.辅导: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4.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3)毕业实践:根据专业教学要求组织学员进行综合性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指导学员写出实习报告或实践总结。
八、教学要求 1.教师要指导学员自主学习,组织学员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等,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利用农闲进行面授辅导等集中教学活动。2.教学中自学、声像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统一,以学员自学为主体,声像教学为主导,辅导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逐步提高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得低于40%。
3、教学要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着力培养解决种植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九、各门课程主要内容 1.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的关系,现代农民应当具有的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措施等。2.植物生产与环境:讲授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基本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应用文写作: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4.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基本法律以及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等。
5.农业基础化学:讲授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所必需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中的应用。6.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调查、预测预报、防治和农药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7.作物生产技术:讲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环节,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技术等。8.果树生产技术:讲授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与生产栽培基本技术(建园、种植制度、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9.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讲授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原理、采后贮藏方式、设施和管理、采后处理与运销、采后病害及防治等。10.蔬菜生产技术:讲授蔬菜生产的理论基础、基本技术环节,蔬菜设施生产基础
及生产技术、覆盖材料的选择与适用等。11.花卉生产技术:讲授花卉现代化栽培、生产、繁育、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等。
12.实用装饰园艺:讲授以园艺装饰为基础的家居、楼宇、场馆等处所的基本技艺及插花技艺和欣赏。13.中草药种植技术:讲授中草药种植的基本技术环节,几种主要中草药的生产技术等。14.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讲授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配置农业生产资源,组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等。
十、考试考核 1.考核方式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
(1)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或技能测评等组成,占总成绩的40%。由教学班组织考核。
(2)终结性考核为学期末的课程考试,占总成绩的60%。2.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可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安排,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组织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再次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学期制的一般安排一次补考,最后一学期各门课程的统考、补考均在期末完成;试行学分制的,可参加学制有效期限内该门课程的任意一次考试作为补考。3.课程结业考试及阅卷按《广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考试办法》办理。技能考核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进行考核,也可根据学员平时在生产实践中对知识和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评定。
十一、毕业颁证 1.将中专学历教育与“绿证”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专项技术课程修满10个学分的学员,可获得“绿证”相应岗位培训的结业证书;“绿证”结业学员参加中专学历学习的,可相应免修10个学分的专项技术课程。中专学历教育的专业通修课程和专项技术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核相对应的课程可相互免试,即:中专学历教育课程考试合格的,可免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核;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可相应免修5个学分的专项技术课程。2.学生在学籍有效期内所修课程考核合格或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教育毕业证书。篇二: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对象:
培养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或往届初高中毕业或自愿从事农业种植产业生产的青年农民。
二、培养目标:
种植专业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体系,其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它要求学生在树立为农服务的意识同时,还要具备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事、会合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具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具体如下:①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专业理论水平;③种植专业的主要生产技能;④种植产品的加工技术;⑤市场调研及策划能力;⑥产品经营及管理能力;⑦继续学习能力。
三、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要求: ㈠知识结构:
中职种植专业学生应具有一般性知识和专业知识,一般性知识包括经济政治、农业政策法规、语言及文字表达、计算机使用及维护等方面;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生产技能,专业理论主要有:植物生理、作物生产与气候、遗传育种、植物营养、植物病虫害等方面,专业生产技能主要有:果茶生产、花卉苗木生产、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烟草生产、大田作物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和市场营销。
㈡技能结构:
包括一般技能和职业能力:
一般技能是指:政策法规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职业能力是指:各种种植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经营能力、市场抗风险能力、以及体现的职业情操和敬业品行。
四、模块及课程设置:
五、课程计划(见表)篇三:现代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现代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2013年09月11日 农牧教研组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掌握农业技术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能直接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先进技术的能力。
2、掌握植物形态解剖构造和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植物学的一般实验技术和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及作物丰产的土壤环境条件与土壤肥力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动态变化和协调措施。
3、掌握农业为生物分离、接种、培养、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及几种主要食用、药用、农用菌的培养管理方法。
4、掌握农作物、蔬菜的生物学基础及基本理论,掌握我省主要农作 物、蔬菜的丰产栽培技术和储藏加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5、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农作物、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综合防治、预测预报的方法以及常用农药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6、掌握农作物、果树、蔬菜遗传学知识,主要农作物育种知识和良种繁育技术,掌握种子生产与加工技术。
三、专业核心能力
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生产及开发推广。
四、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遗传学、作物栽培、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副产品加工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
五、主要实践环节
现代种植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栽培技术训练、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训练、育种及良种繁育技能训练、产品储藏与加工技能训练、岗位就业综合实训等,以及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六、就业面向
农业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部门
七、修业年限:三年篇四:养殖专业教学计划
养殖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返乡农民工,农民技术员、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乡镇企业技术工人、高中毕业生和创业者。学制:采取弹性学制或部分时间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学习,学习时间150学时。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养殖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养殖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3、能够承担猪、禽、奶牛、牛羊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
三 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业指导、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技术基础、卫生与健康。
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讲授社会主义新型牧场建设与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关系,新型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应具备的素质和对政策的理解,做好现代养殖业。
(二)专业基础课程
1、养殖技术基础
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繁育基础、环境卫生基础和生态养殖技术知识。
2、应用文写作
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3、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农业法的基本法律,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4、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讲述解剖生理基础、临床诊疗基础、病理基础、兽医微生物与疾病预防和药物应用基础等知识。
5、规模养猪技术
讲述猪的特性,猪的品种及利用,种猪选育,猪的营养与饲料,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种猪饲养管理,仔猪的培育,肉猪饲养管理和猪舍的环境管理,规模化猪场的规划与组织等。
6、规模养禽技术
讲述鸡的营养及饲料配合,鸡的繁育,鸡的孵化技术,蛋鸡饲养管理,肉鸡饲养管理,规模化养禽的规划与组织等。
7、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 讲授兔、鹿、貂、貉、狐的生物学特性,繁育、饲养管理及环境控制技术。
8、畜牧企业经营管理
讲授企业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企业制度与计划管理,企业账务与成本核算,质量控制以及市场预测与经营决策等内容。
9、奶牛生产技术
讲授良种奶牛繁育,饲料调控,饲养管理技术,原料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福利与小区建设等。
10、牛羊生产技术
讲授肉牛、羊繁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营养与饲料管理,优质牛羊肉生产技术,放牧与舍饲技术等。
11、猪病防治技术
主要讲授猪病预防、猪病诊疗方法,猪传染病、猪寄生虫病、猪普通病的防治技术等。
12、禽病防治技术
讲授禽病预防、诊疗方法、禽类传染病、普通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等。
13、奶牛疾病防治技术
讲授奶牛疾病预防,营养代谢病防治,繁殖障碍防治技术和肢蹄健康等。
14、牛羊病防治技术
讲授肉牛、羊病预防、诊疗方法、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防治等。
(三)实践活动
根据教材进度和当地实际安排各种实践活动。
绵阳市旅游职业培训学校 制 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返乡农民工,农民技术员、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乡镇企业技术工人、高中毕业生和创业者。
学制:采取弹性学制或部分时间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学习,学习时间150学时。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具体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和中草药生产技术、所必要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能力。
三 课程设置与技术要求(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业指导、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技术基础、卫生与健康。
4、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
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的关系,现代农民应当具有的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措施,适应时代要求,做一名新农民。
(二)专业基础课程
1、植物生产与环境
讲授植物生产发育和遗传变异基本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应用文写作
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3、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农业法的基本法律,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4、农业基础化学
讲授从事种植业所必须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在种植业生产中的应用。
5、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篇五:种植与农产品加工专业教学计划
种植与农产品加工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已经或准备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
本专业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制为2-3年,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种植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作物、食用菌、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能够开展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农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 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农作物、食用菌、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了解农村新民居建设、农业机械化、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和农产品贮藏、加工、营销的基础知识;
6.知道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农作物、食用菌、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某一领域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从业能力; 5.具有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和农业技术引进、应用、推广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种植业劳动者的模范带头人。(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应用数学、农村应用化学、农村实用英语、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与创业指导。(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一领域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3.教学内容: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农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中草药生产技术、常用农机具维护与修理、农产品贮藏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点所在地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种植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按照工作导向、过程导向、行动导向的理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示范、边推广、边致富。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与学分
本专业所有课程总学时为2700个,其中: 1.公共课模块的各种课程均为必修课,共计540个学时,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2.专业课模块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任选课)两个部分,必修课162个学时,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必选课486个学时,任选课432个学时。3.实践课模块为必修课,总学时为1080个,要求所有学生都结合所学课程开展高品质的种植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有成效的技术推广活动。
(二)教学形式
本专业的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学生实践等。1.课堂讲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各个基层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讲授。教师对每种课程的课堂讲授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其学时数的一半。2.学生自学:学生利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或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安排学生对每种课程自学的时间一般不得多于其学时数的一半。
3.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自学多媒体教材及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辅导,辅导方式包括当面指导、通信、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答疑等。4.学生实践:
(1)实验:学生按照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有关内容的实验,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
(2)实习:即生产经营,学生根据本地实际和本人特长,选择和确定与本专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项目进行实施,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撰写日志、报告、总结等。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
(3)技术推广:学生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开展卓有成效的技术推广活动,并撰写日志、报告、总结等。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活动。
(三)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为52周,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4周),假期12周。按2个学年计,每天按6个学时计算,周学时为30个,共计2160个学时。原则上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以公共课和专业课为主,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以专业课为主,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各个学期都安排实践课。具体安排时,要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根据学生实施生产经营项目的需要和农事季节特点确定切入点组织教学,同时注意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内容尽量自然、连贯。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3-5周内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必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的开设计划,并及时汇总学生的申报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根据需要,有些课程可以在假期予以安排。要注意农忙时多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教学。3.教职员工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4.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五、考核
(一)考核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结合在乡生产经营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2.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业绩和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示范、带动情况。3.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求规模有扩大、产量有提高、品质有提升、收入有增加。
(二)考核方式
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1.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专业实验、实习等组成,成绩按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一般占总成绩的25%; 2.终结性考核为各种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一般占总成绩的25%; 3.实践成果考核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50%。学生在学期间取得优异的生产经营或技术推广业绩,以及获得农艺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种植业各工种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获得奖励,计入学业总成绩。
(三)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可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安排,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组织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再次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实践成果考核在学生申请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进行,凡在学期间没有实施一定的生产经营项目,以及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经营水平没有提高的,不能评为合格。
六、毕业与颁证
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取得或超过本大纲规定的合格成绩,即可毕业,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第二篇: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种植养植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和中草药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民技术员、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业余、半脱产或脱产。
2.学制: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期制2年或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2-6年。
四、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员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员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培养学员一专多能。
1.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为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农业基础化学、法
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2.专业通修模块:主要课程为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3.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农作物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3门专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果树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蔬菜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中草药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中草药种植技术、3门专项技术。
4.专业拓展模块:专业拓展课程安排2门。
五、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见附表一)
六、教学媒体资源
教学媒体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声像教材、教学辅导材料、网上教学辅导和教学指导纲要等。
1、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植物生产与环境、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基础化学、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课程使用中央校统一编写设计的文字、声像教材或教学包。
2、其他课程选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材或地方教材
七、教学安排
1.自学:学员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无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面授。
3.辅导: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3)毕业实践:根据专业教学要求组织学员进行综合性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指导学员写出实习报告或实践总结。
八、教学要求
1.教师要指导学员自主学习,组织学员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等,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利用农闲进行面授辅导等集中教学活动。
2.教学中自学、声像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统一,以学员自学为主体,声像教学为主导,辅导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逐步提高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得低于40%。
3、教学要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着力培养解决种植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九、各门课程主要内容
1.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的关系,现代农民应当具有的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措施等。
2.植物生产与环境:讲授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基本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应用文写作: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4.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基本法律以及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等。
5.农业基础化学:讲授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所必需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中的应用。
6.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调查、预测预报、防治和农药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7.作物生产技术:讲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环节,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技术等。
8.果树生产技术:讲授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与生产栽培基本技术(建园、种植制度、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
9.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讲授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原理、采后贮藏方式、设施和管理、采后处理与运销、采后病害及防治等。
10.蔬菜生产技术:讲授蔬菜生产的理论基础、基本技术环节,蔬菜设施生产基础
及生产技术、覆盖材料的选择与适用等。
11.花卉生产技术:讲授花卉现代化栽培、生产、繁育、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等。
12.实用装饰园艺:讲授以园艺装饰为基础的家居、楼宇、场馆等处所的基本技艺及插花技艺和欣赏。
13.中草药种植技术:讲授中草药种植的基本技术环节,几种主要中草药的生产技术等。
14.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讲授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配置农业生产资源,组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等。
十、考试考核
1.考核方式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
(1)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或技能测评等组成,占总成绩的40%。由教学班组织考核。
(2)终结性考核为学期末的课程考试,占总成绩的60%。
2.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可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安排,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组织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再次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学期制的一般安排一次补考,最后一学期各门课程的统考、补考均在期末完成;试行学分制的,可参加学制有效期限内该门课程的任意一次考试作为补考。
3.课程结业考试及阅卷按《广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考试办法》办理。技能考核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进行考核,也可根据学员平时在生产实践中对知识和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评定。
十一、毕业颁证
1.将中专学历教育与“绿证”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专项技术课程修满10个学分的学员,可获得“绿证”相应岗位培训的结业证书;“绿证”结业学员参加中专学历学习的,可相应免修10个学分的专项技术课程。中专学历教育的专业通修课程和专项技术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核相对应的课程可相互免试,即:中专学历教育课程考试合格的,可免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核;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可相应免修5个学分的专项技术课程。
2.学生在学籍有效期内所修课程考核合格或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教育毕业证书。
第三篇: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农民工培训中心
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和中草药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民技术员、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业余、半脱产或脱产。
2.学制: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期制2年。
四、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员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员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培养学员一专多能。
1.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2.专业通修模块:主要课程为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3.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农作物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3门专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果树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蔬菜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中草药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中草药种植技术、3门专项技术。4.专业拓展模块:专业拓展课程安排2门。
五、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见附表一)
六、教学媒体资源
教学媒体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声像教材、教学辅导材料、网上教学辅导和教学指导纲要等。
1、新农村建设与新农民素质教育、植物生产与环境、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基础化学、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课程使用中央校统一编写设计的文字、声像教材或教学包。
2、其他课程选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材或地方教材
七、教学安排
1.自学:学员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2.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无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面授。
3.辅导: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4.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3)毕业实践:根据专业教学要求组织学员进行综合性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指导学员写出实习报告或实践总结。
八、教学要求
1.教师要指导学员自主学习,组织学员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等,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利用农闲进行面授辅导等集中教学活动。
2.教学中自学、声像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统一,以学员自学为主体,声像教学为主导,辅导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逐步提高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得低于40%。
3、教学要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着力培养解决种植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九、各门课程主要内容
1.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的关系,现代农民应当具有的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措施等。
2.植物生产与环境:讲授植物(果树)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基本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基本法律以及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等。
4.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调查、预测预报、防治和农药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作物生产技术:讲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环节,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技术等。
6.果树生产技术:讲授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与生产栽培基本技术(建园、种植制度、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
7.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讲授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原理、采后贮藏方式、设施和管理、采后处理与运销、采后病害及防治等。
8.蔬菜生产技术:讲授蔬菜生产的理论基础、基本技术环节,蔬菜设施生产基础及生产技术、覆盖材料的选择与适用等。
9.花卉生产技术:讲授花卉现代化栽培、生产、繁育、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等。
10.实用装饰园艺:讲授以园艺装饰为基础的家居、楼宇、场馆等处所的基本技艺及插花技艺和欣赏。
11.中草药种植技术:讲授中草药种植的基本技术环节,几种主要中草药的生产技术等。12.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讲授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配置农业生产资源,组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等。
十、考试考核 1.考核方式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
(1)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或技能测评等组成,占总成绩的40%。由教学班组织考核。
(2)终结性考核为学期末的课程考试,占总成绩的60%。2.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可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安排,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组织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再次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学期制的一般安排一次补考,最后一学期各门课程的统考、补考均在期末完成;试行学分制的,可参加学制有效期限内该门课程的任意一次考试作为补考。
3.课程结业考试及阅卷按《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农民工培训中心考试办法》办理。技能考核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进行考核,也可根据学员平时在生产实践中对知识和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评定。
十一、毕业颁证
学生在学籍有效期内所修课程考核合格或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教育毕业证书。
附表一
注明:
1、a代表必修课,b代表选修课,大约选修10门课。
2、技能包括其它教学实践活动。
第四篇:种植基础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农学《种植基础》
郝静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种植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2、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每周上一次多媒体课,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述法。
2、多媒体
3、实验实训法
4、其他方法。
三、教学内容:
1、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2、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3、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
4、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和虫害。
5、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四、教学措施:
1、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农田、实验田、公园、气象站等。开拓眼界的同时,积累教师的教学素材。
2、加强学生学业管理。特别是作业管理和试卷检测。制定一套严密的奖罚制度,根据每个学生的学生情况和能力。同时结合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从严管理,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3、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疏通人脉”,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
4、提高多媒体的制作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5、实行分组教学,科学分组,沿用以前的教学经验,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
总之,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让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更进一步的深化和理解,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能力。
第五篇: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教学计划
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力推进三大产业,扎实做好三件实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大产业经营,真正让农民生活富裕并达到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二、教学内容
紧紧围绕马铃薯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更新农民观念,适应市场需求,优化种植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宣传教育农民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民想什么,干什么,什么赚钱,怎么赚钱,真正通过培训,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特别要突出以旱地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标准化,品种优质化,种植科学化的配套技术,使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迅速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把我区广大农民培养成思想观念新、科技水平高,市场信息通的新型劳动者。
三、马铃薯薯块生长条件
马铃薯又叫洋芋、土豆。它由根、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块茎、花、叶、果实组成。地下茎节处产生匍匐茎、匍匐茎顶端膨胀增大而形成薯块,即马铃薯薯块。
1、凉
当温度在16~18℃时,有利于茎块的形成和增大,如果超过20℃,薯块生长减慢,25~30℃时,则完全停止生长。
2、阴 马铃薯的匍匐茎见光后,就会钻出地面长成地上枝条。因此在种植后,要多次培土,以增加地下匍匐茎,形成更多的薯块。
3、湿 土壤湿润,有利于降低地温,块茎膨大;但不宜过湿,特别是在开花以后,过湿会影响薯块的耐贮藏性能。
4、选好种用薯块 为减少马铃薯退化及病毒感染,应该择幼嫩的薯块作为播种材料,因为这种薯块潜伏病毒含量较低。
5、肥 据研究,每生产1000斤薯块,需氮5.5斤(折合硝铵16斤),磷2.2斤(折合过磷酸钙16斤),钾10.2斤。因此,要获得马铃薯的高产,应按以上指标施足底肥。
四、种植马铃薯的技术措施
1、选好良种 在河西地区,应选择中晚熟的抗病品种,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而获得高产。种薯出窖时,应挑选幼龄和壮龄薯块作为种用,如用2~3两的幼龄小整薯,增产效果更好。在切块时,应选择薯块顶部的芽眼,同时,注意切刀消毒。常用方法是:开水消毒切刀8~10分钟,或3%的来苏儿或0.2%的汞水溶液浸泡5~10分钟,就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2、播种 在气温较高、降雨偏少、缺少浇灌条件的地区,采用株距25~40公分,行距45~60公分,播深10~15公分的平播方法;在高寒阴湿、土壤粘重、地势低、有灌溉条件或生育期降雨较多且集中的地方,采用株距17~22公分,行距80~100公分,播深8~10公分的垄作方法。春播马铃薯的播种时间,河西地区一般在芒种左右,秋夏播种马铃薯一般在7月中、下旬。
3、田间管理
在幼苗期,重点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在土壤异常干旱时要及时灌水。在中期,可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灌溉追肥,中耕培土,及时防治病虫害。早熟品种每7~10天培一次土,中晚熟品种每10~15天培土一次,封垄前培完。如遇植株徒长,可在开花时期喷洒0.01~0.1%矮壮素,确保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