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法治教育教案

2021-10-27 16: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学科法治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科法治教育教案》。

华政附中学科法治教育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名称:

《孔雀东南飞》

设计教师:

丁爽

教学对象:高三

教学时段:第一

学期

课时: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诗歌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保留了较多的民歌色彩,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并以思辨的眼光评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注:既有清晰的学科教学、又有可操作的法治教育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2.以思辨的眼光和对法律的认知,评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三学生,通过高一、高二两年的诗歌学习,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本单元为诗歌单元,可以结合所学作品,比较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作品;也可结合戏剧类文学作品的温习,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近年高考题型中,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文言阅读的人物传记类作品中,需要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并结合认知,作出思辨性的评析,这类题型需要引导学生加以熟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课前预习:初读文本,厘清诗歌叙事脉络,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2.课中进行小组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媒体、结合社会现实,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以思辨的眼光评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一般为2000字以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基本情节:兰芝请归——仲卿求情——焦母不允——仲卿慰妻——兰芝意决——严装拜别——焦刘盟誓——兰芝还家——县令遣媒——兰芝拒婚——太守遣媒——刘兄逼嫁——太守筹婚——兰芝备嫁——仲卿闻变——生人死别——仲卿别母——兰芝投水——仲卿自缢——化鸟齐飞

熟悉故事情节

一.

导入

自《诗经》、《楚辞》文学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二.

设疑导学

本文除了大量运用赋比兴手法以外,还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语言描写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也可见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果断

“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镇定,庄重(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语言描写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焦仲卿: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爱情,忍辱负重,拘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思考:能不能让他俩殉情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让仲卿先“自挂东南枝”,然后,再让兰芝“举身赴清池”?

a、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诚与坚强

b、焦仲卿对爱情与母亲的顾虑

3、焦母:反面形象;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4、刘兄: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刘兄是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懦弱,胆小

两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7、11)——逃避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何乃太区区”“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责骂焦仲卿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不让焦仲卿做决定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憎恨刘兰芝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专横无理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质问:“作事何不量”;利诱,把焦仲卿和“郎君”作对比,突出“郎君”有钱有势,嫁给他后刘兰芝也可以获得荣华富贵。“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三.

深入研读

思考:你如何评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意义?

人物形象:

刘兰芝不仅敢爱敢恨,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而且在别小姑、别仲卿时,赠物留言、订立蒲石之盟,于悲怆之中充满了温厚的深情。她感情丰富,形象饱满。

仲卿形象更为复杂。他忍让求母,委曲求全,显得软弱,但这是当时一般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然而他对母命的公开顶撞,实在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进而又对母命阳奉阴违,表面上驱遣兰芝,私下却密约重娶,表明他倔强不驯,只是绵里藏针、刚强不露而已。仲卿则在幻想破灭之后,并不因此屈从其母而终于以死殉情,充分显示了焦仲卿的反叛性格。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中的个性,而且写出了他们性格中所特有的复杂性,有血有肉兼有神,可歌可泣又可信。

思想意义:

诗通过刘兰芝和焦母、焦仲卿和母亲、兰芝与刘兄这三对连续不断的矛盾,描叙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把普遍存在于当时社会中的矛盾现象集中概括,驱遣笔端,从而通过一个家庭,反映一个社会,使这首诗成为复杂社会的写真。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

诗歌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十分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合人性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其实类似的家长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现象在中国社会并不鲜见。这个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是为了控诉家长干涉婚姻的罪恶,让人们牢记悲剧的教训,祝愿天下“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刘兰芝与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1)社会悲剧。汉末至魏晋是人生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对自我和个性的尊重成为新的社会价值。焦仲卿就是社会转型期处于迷惘和失望状态中的悲剧人物。他自幼失怙,受焦母溺爱,更承担了焦母对其寄托的期望,这种期望在焦仲卿身上便化作一种社会责任。在当时,焦的续娶是为名教所允许的。因为汉代婚姻的自由非后世任何一个封建朝代所能比拟。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妇女的地位低下。夫在从夫,夫死从子,一旦刘兄参与,其母则无能为力。在这样的社会中,刘兰芝的悲剧不可能避免。

(2)文化悲剧。在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比其他任何社会都更注重人伦关系的规范化和秩序化。在全诗中,刘兰芝被塑造成了一个夫权社会中以男性为转移的典型的理想女性形象:纯洁、娴静、温柔、灵巧、贤能、美丽、守节。这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理想。由于被遣仍然表现出这种孝道,就更具有了催人泪下的道德感化力量,因为在封建家庭,婆母是礼教的执行者,她的压迫是一种基本的、不可反抗的压迫。小结: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几乎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习惯,是埋藏在中国人内心的性格因子。你们怎么看家长干涉婚姻自由这样的事情?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这样的“80后婚后3年离婚率超40%,父母干预是离婚推手?”可见父母确实不应该干涉子女的婚姻。那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就应听之任之?如果找个品行不端的父母也不能干涉吗?

(1)汉代“七出”

(2)学生探讨交流观点:父母不应干涉,婚姻自由。父母要注意劝导子女的方法。父母都是为儿女作想的,都是爱子女的,对于儿女的婚恋可以给出建议,但不应该横加干涉。

(3)联系现实。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第3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第5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方式评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意义。

四.总结

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爱情的悲剧,相爱之人不能长相厮守,是人生的极大悲哀。既然是悲剧故事就总会有完结的那一刻,但是它给人们留下的思考与启示是不会完结的。这也是凄美动人的故事久为传诵的意义所在。悲剧故事的存在,最终目的就是让悲剧不再发生,因而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下载**中学科法治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科法治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渗透法治教育心得体会

    学科渗透法治教育心得体会 大山中学贾朝兴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初中阶段又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但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分辨是非能力......

    法治教育教案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 年 级 法 治 教 育 课 教 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法治教育》教案 目 录 第一课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01 第二......

    学科渗透法治教育教学反思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

    二年级《法治教育》教案

    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法律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 1、 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是规则,让同学们知道必须认真遵守。 2、 生活需要规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法律,我......

    法治教育教案专题

    法治教育教案【一】 教学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

    二年级法治教育教案范文

    二年级法治教育教案 第一课 法律的母亲叫宪法 教学目标: 1、我国宪法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宪法与一般的法律是不同的。 2、宪法是其它法律的......

    法治教育班队课教案

    法治教育班队课教案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

    学科渗透性健康教育教案

    性健康渗透目标: 在学生中树立“男生女生不一样”的概念,了解男孩女孩身体的本质区别——生殖器官;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尊重他人的身体隐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