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拼搭大作战》及教学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拼搭大作战》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名称:拼搭大作战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发现图形中的公共边,并在图形拼搭过程中尝试运用。
2、乐于参与游戏,感受图形拼搭的乐趣。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图形卡、小筐、小棒、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图卡教师提问师: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小朋友们都很棒,不仅知道图形的名称还知道图形的特点。
二、介绍操作材料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小棒、小框)
三、拼一拼
师:(1)一根小棒当成三角形的一条边,谁能拼出一个三角形?(请一个幼儿拼)
(2)刚才小朋友拼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三根)
(3)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要拼成两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幼儿自由回答)小朋友们请你们在想一想能不能再少一点,用5根小棒拼两个三角形?行不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使用小棒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探索实践结束后,请成功的幼儿分享成功经验。
先拼成一个三角形,再加上两根小棒,三角形有三条边为什么只用两根小棒呢?(已经有一根小棒),(.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那这条边是谁的边呢?(是两个三角形的边)。这个小棒是这两个三角形共同的边,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公共边。幼儿操作,用不同颜色的小棒将公共边替换。
四、拼撘大挑战
教师介绍材料小棒、不同颜色的记录牌分组进行拼撘 拼两个正方形,使用小棒最少的获胜。拼好后在记录表上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们都用了几条边,几根小棒?(7)咦?好奇怪,一个正方形4条边,两个正方形应该有8条边,要用8根小棒,怎么你们都只用了7根小棒?(因为用了公共边)请幼儿找到自己拼撘图形的公共边,用不同颜色的小棒替换公共边。老师将正方形的其它边设置成公共边,请幼儿想一想可不可以。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师:经过小朋友的操作,你们都发现什么小秘密啦?(每条边都可以做公共边)挑战升级每一组拼5个正方形,哪一组用的小棒数量最少,哪一组就算赢。拼好了请记录在你们的记录牌上。15根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寻找藏起来的正方形(田字格)再次请幼儿想一想怎么办?(减掉一个小正方形)。那减掉了几根小棒(3根)现在我们拼5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12根)
五、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用8根或10根小棒可以拼成几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
有人说感觉器*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拼搭大作战》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585字。
第二篇:有趣的拼搭的教学反思
有趣的拼搭的教学反思
有趣的拼搭的教学反思1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只有两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另一种是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的。科学家为了解开其中的迷,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刚刚走进文本,我有点无所适从。因为我发现课文语言朴实,条理清晰,不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也从中找不到创新点,这样怎么能参加赛讲呢?经过几天的研究,我决定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上,于平实中见扎实。
今天终于讲完了这节课,自我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品析词句中感悟文章的内涵。
回顾整节课,我处处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换词的方法帮学生理解了“著名”一词,学生说出了“有名、出名”,我再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用哪个词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时,我也抓住了“要么……要么……”一词,学生用它练习说话,在具体的语境中明白了“要么”连在一起用,表示在两种情况中选择其中的一个,为下面感受“奇怪”做了铺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对“反复、许多、终于”等重点词的理解,也让学生知道了达尔文寻找答案历尽艰辛。课文对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分析,用了三个因果关系的句子,如果把这个直接告诉学生,二年级的孩子一定不容易理解。所以我问“文中用哪个词语把原因和结果连起来了?”刚开始学生还不懂,但是在我的引导下,第三个关联词语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来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想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他们今后的阅读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在指导点拨中发挥教师的作用。
备课中,学生每一内容的学习,我都做了精心的预设,所以在课堂上,我能在学生遇着困惑时及时点拨;学到知识时及时总结提升,使学生加深认识。在理解“达尔文找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句话时,我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你从哪个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抓住“许多、反复、终于”等词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再总结:“短短的一句话,却告诉了我们达尔文寻找答案的艰辛历程。”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阅读方法,又体会了句子的内涵。
但是,讲完课,我也发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半节课比较松散,到最后草草收兵。在备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种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一环节,我是预设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说,再找二、三个学生来说,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让一名学生说了一下,没有体现训练过程。最后的“齐读全文,深入体会”这一内容也临时取消。
另外,在课堂上,总感觉自己知识底蕴不够深厚,对课堂的驾驭不是游刃有余,这需要我多学习,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
总之,一节课下来,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的思考。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我今后研究的财富,我会把它们珍藏起来,并时时翻阅。
有趣的拼搭的教学反思2
1、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还不够强,但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如果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比较容易克服。“有趣的拼搭”通过“猜一猜”、“堆一堆”和“搭一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以学定教——人本数学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有趣的拼搭”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和“议一议”等实践活动中,经过充分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交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明的、暗的牵着学生走的学习方式,做到目中有学生,目中有学情,顺着学生的'学来“导”。
3、合作探索——体验数学
《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案例中“滚一滚”、“堆一堆”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去了解、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从而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学生说“我感觉长方体是平平的”、“我觉得球是圆圆的”、“球是圆圆的,所以堆起来不稳”……,真是精采纷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图形的特征做好准备。
4、动手操作——活用数学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本案例中,“搭一搭”的创造性活动,小组之间进行“比比谁搭得好”的比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模型和自带的各种形状的实物进行拼搭,他们在无比宽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了数学的拼搭知识,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创造空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多元评价——成功数学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参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本次实践活动本人能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全面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把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是否愉快、能否与他人合作作为评价的重点,能调动多种评价主体,教师、学习小组、同伴和学生本人,全体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时,本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勇敢地赞美自己,真诚地欣赏他人。
有趣的拼搭的教学反思3
国庆前一天上了《有趣的发现》一课。本以为这篇课文孩子会没有多大兴趣,但事实却是出人意料的。
我从有趣一词入手,先在黑板上写下“有趣”一词,让学生说说在你身边有哪些有趣的事。孩子都积极想说自己身上的有趣的事(有孩子说和爸爸去旅游,结果爸爸是穿着拖鞋去的。)孩子们都哄堂大笑,很开心。孩子很快融入了课堂。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都在我的掌控之下。顺势我又在黑板上写下“发现”,导入今天的课题。我问孩子“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孩子饶有兴趣的开始读书,之后我开始检查孩子读字词的情况。这时就有个别孩子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开始做小动作。而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点名,批评。而是让他来读词语(孩子在家都预习过了,所以读得很好)我就对他进行了表扬“你读得真准!如果你能放下手中的东西,眼睛看黑板,那你会更棒的!”这时,孩子很乖,很听话,立即放下手中的东西,身体坐得特端正,注意力又回到了我这里。
在让学生理解“著名”一词时,我先用找近意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接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他们说说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体育运动员,再让他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人。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虽然没有对于“著名”一词的讲解,但从孩子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
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是成功者,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趣的拼搭的教学反思4
1、突出主体强化过程重视操作鼓励参与
教学力求体现自主性原则,运用问题,自主解决教学的基本模式,采用摸、看、想、说、描、涂、数、分、拼相结全的方法进行数学,尽量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模型,从亲身感知到图形辨认,自始自终强调学生观察、操作和独立思考,强调现实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呼为主动学,学生积极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手思考、动口表述,运用问题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训练密度。本节课使用许多教具和学具,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游戏玩中学、做中学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教育
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让学生说中交通标志的名称,以及它们的面的形状,让学生寻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帮助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机的渗透,注意交通安全,当个好公民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在身边。
有趣的拼搭的教学反思5
反复朗读,凸现主体,是切入该课文的突破口。现代教学观强调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主体活动,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反复朗读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化传统的烦琐分析讲解为琅琅读书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畅快忘情的阅读,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逐渐高涨。朗读,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营造了一种活泼高涨的气势。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篇章有了,学生真正成了行为的主人、思维的'主人、情感的主人。
给了学生一片创新的蓝天,造就了学生发表主见的天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这堂课上,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那些自以为最有意义的语句作为思考品赏的对象,去主动的独立的体验、感悟、思考,获得启迪;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大胆想象联想,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理由,再在互相交流中思维碰撞,成果交流。文学欣赏没有标准答案,给他们一个艺术再创造的空间去思考,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十分充足,甚至较肤浅,但他们已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形成了热情,他们在积极思想、热烈交流中流淌出了无以比拟的学习之乐,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个人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自身价值的认可,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探讨的活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反思
2012,3.10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在音乐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音乐对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孩子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这时我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表现音乐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才能激发他们对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2012,4,18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
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7、8的组成2012.4,28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在7、8的组成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执教7的组成时,我课前准备了一张大的7的记录单和7本书。教参上安排的是“分铅笔”,考虑到幼儿们为了参加捐书活动带来了很多书籍,同时书在操作时要比铅笔更加明显,所以在教学中我选择用书来进行操作活动。在教学时,我先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书,分别请三名幼儿来进行分书活动,一名幼儿把书分给剩下的两名幼儿,这样进行了七八组,就把7的6种不同的分法找到了,并且把记录单填写好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有幼儿的操作会和前面小朋友重复,这时我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记录单里的记录,让幼儿自己发现重复现象。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进行了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在这里我想如果我课前准备可以粘贴的字卡而不是只能往上面填写的简单的记录单的话,就可以给幼儿创造自己去寻找发现其中的顺序即按照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机会了。在幼儿有了上面的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我请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第二个操作活动——分蜡笔,蜡笔是数学材料里提供的7支蜡笔的卡片,请幼儿把蜡笔分成两组,刚开始是我先说第一组的蜡笔数,请幼儿进行操作并说出第二组蜡笔的数目,接下来请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操作的积极性很高,操作的也很认真。在幼儿有了大量丰富的操作经验做支撑的基础上,第三个活动——填写作业纸就顺利的进行了。在我的讲解下,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纸,只有几个别孩子需要进行单独指导。
有了7的组成的教学基础,在进行8的组成的教学时,就比较的轻松容易了。课前我同样准备了一张大的8的组成记录单和8支水彩笔。在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水彩笔这个活动时,我是请一名幼儿把8支水彩笔分别分放到两个不同的小盆里。这一次的操作就比较有顺序了,在我的简单提示下,孩子们就按照顺序进行分放,记录单也按照顺序填写完整了。第二个操作活动——分橡皮,这个活动同样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的操作,操作的材料是数学材料里的8张橡皮卡片。最后,幼儿顺利的完成了8的组成的作业纸。
通过7、8的组成的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幼儿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幼儿的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使幼儿手脑共同得到锻炼和开发,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参与实践。
但是在课后,我发现当我让孩子们回忆7和8的组成时,按照顺序整体回忆时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7和8的分成,但是要是随意提问时,有的孩子就容易出现混淆,明明问的是8的组成,他们有时会说成是7的组成。这个问题的出现,我认为是两个内容在学习时的时间间隔不够长,虽然在操作中孩子对于知识有了理解,但是要想真正掌握牢固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的。在课后还需要再抽时间进行练习巩固。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特别的我执教者:2012,5.19
活动是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幼儿了解自画像的表现方法;通过交流与表现,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启发幼儿观察和捕捉自己的主要特点。
大班幼儿并不擅长画人像,因此,导入很重要。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表现方法上适当作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幼儿自由表现。本活动,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幼儿表现出自己相貌特点,并体会自我表现的乐趣。
一开始,我让幼儿照镜子,全面感知自己的面部特点。幼儿第一次有目的地照镜子,对五官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如黄嘉发现了自己的酒窝、高徐发现自己的黑痣、苏芝懿发现自己的眼睛一大一小等。接着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让一名幼儿到前面,并让幼儿发现她的特点,我及时给予描绘,还让幼儿来添画,大家找到了自画像的乐趣,对面部特点更加关注,很多幼儿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画。”
由此我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幼儿主动参与创作活动的氛围,使幼儿不仅在视觉中感受乃至全身心融入审美活动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单纯的美学说教,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认知和技能训练中自然引导幼儿体验美、理解美,培养幼儿应用、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创造活动的乐趣。
第四篇: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1
在音乐教学中,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音乐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
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一首外国歌曲创编而来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我选择的音乐将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节奏鲜明,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另外,活动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中,我出示课件中的小鸡,放了音乐,请幼儿听节奏、做动作。其次我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小鸡,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小小鸡。这一环节中,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把握的还是比较好的。在随后的活动中,我表演了小小鸡,带领幼儿边唱边去草地觅食。孩子们在欣赏我的动作时,情绪十分高涨。纷纷跟着音乐和我的动作自己跃跃欲试的进行动作的学做(例如小包、戴小帽等动作体验)。在游戏中,我表演鸡妈妈找小鸡,这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对游戏规则而言,幼儿十分有兴趣。
通过本次游戏,我总结出:第一、运用情景游戏法,让孩子置身于小鸡的游戏中,通过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小鸡,感知音乐的欢快乐感。第二、大胆运用说唱互动法,让孩子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运用了这两个方法激发了幼儿与老师相互的交流,多数孩子敢于用肢体语言表达表现,适合孩子与成人互动交流。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2
幼儿园大班数学《分橡皮》教学反思
《分橡皮》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8的分合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根据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我把翻花片的活动安排在了第一环节,重点解决“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和“相像的数字共有几组”的目标。果然幼儿有翻花片的多次操作经验,速度非常快,很好地达成了这二个目标。在第一次幼儿对8的分合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出又对又快的方法进行第二次分橡皮的操作与记录。在操作前,还让幼儿说说想到了什么方法。通过个别幼儿的交流,暗示全班的幼儿可运用交换的规律进行操作与记录。果然幼儿又有很好的表现,既有用交换的办法记录全部7种分合结果的,也有只记录4种的。当在交流只有4种方法的幼儿记录单时,我让全班的幼儿一起根据想像的原则,说出了另外3种分合的结果,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当然幼儿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我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认知水平略低的幼儿只要能完成8的分合就可以了。
在活动的.开头出示8个花片时,我让幼儿说说有几个花片,是怎么知道的。感知数量虽然不是大班下学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这样的小环节里自然的复习一下也未尝不可。第一个站起来的幼儿说是用6+2的方法得出来的,有幼儿说是用4+4的方法得出来的,有幼儿说是一个一个数的,有幼儿说二个二个数的,也有幼儿说是用眼睛看出来的。看来,每个幼儿都用适合自己方式感知到了数量,也通过交流,幼儿知道了感知数量的多种方法。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3
半期考试结束了,半学期以来,可能由于自己的原因,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开学之初就强调做好课前三分钟,上数学课必须将课本、作业本、笔记本、草稿纸等放在桌上,整理错题集,反复强调后,能真正坚持的学生为数甚少,
二.多次强调不能使用计算器(教材要求可使用的除外),出于目前高考不能携带计算器考虑,高考对数学考察的数学能力之一就是基本运算能力。同时为了学生提升自己的运算能力,避免出现离开计算器思维就受阻的现象。用心良苦,学生不领情。
三.基础知识普遍不扎实,运算能力弱,过度依赖计算器,对数字不敏感。基本技能较弱,比如通分,去绝对值,去根号,提取公因式,配方,常用公式的记忆方面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
四.依赖性过强,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不喜欢自己动手,上课不喜欢做笔记,听讲也不是很认真,经常开小差,总认为听懂就行了,不去归纳总结方法,加之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做作业时问题很多,抄袭现象比较严重。遇到相对较为复杂的题目,一般都在观望,不会主动去思考,不会去尝试,总想让老师代劳,给出最终结果。其实很多数学题是需要边做边思考,很多是在做题过程中不经意间才会才思泉涌。
五.抄袭作业现象比较突出。苦口婆心,但是收效甚微。
当然学生有其诸多可爱之处,我是本着提高为目的,上面罗列的都是他们的不足之处。作为教师,我觉得针对现状,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课,讲解例题习题一定要透彻,宜慢不宜快;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语言最好能风趣幽默;多结合实际让他们明白数学是有用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枯燥的;给学生解疑时,态度一定要和蔼,因为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心理上对老师有一定的阴影;要多从方法、习惯和学习行为上加以指导,个人认为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做题宜精不宜滥;对抄袭作业的现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杜绝,否则学风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半期后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一、读好课本,学会研究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课本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因此,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可以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另外,学生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二、记好笔记,注重课堂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如果只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有选择性的记笔记有利于自己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再次,如果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种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最后,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抓住,遗留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三、做好作业,讲究规范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做好反思,把握规律
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
五、练好悟性,提升能力 学习要注重反思,练好悟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反思中才能培养和提高。数学内容的巨变和学习方法的落后,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如山,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最好的悟性。
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进一步学好数学,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努力把数学学好。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4
(一)认真做好保教工作,关注后进儿童的发展和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一直坚守在小二班的保教工作一线。其实,幼儿园班级日常保教工作虽然琐碎,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做好公正公平的让每一名幼儿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同等的教育机会。班级里总有些孩子特别遭人喜欢,很多时候我也会是不是的去关注那些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喜欢抱抱他们,喜欢更多的叫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一来对那些个普通的尤其是后进的幼儿而言就是有失公允的。比方说,班级里总有些孩子长得比较可爱,父母也会给他们打扮孩子自己也自信;在班级里常被老师叫到被老师抱抱。这样使得这些孩子进步明显,在老师眼里就是班级里的“小老师”。其实,我们说哪家的孩子不是宝?孩子的有效心灵和那双眼睛都是一样的,无非是不同家庭的教养不一样使得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有所差别,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期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表扬的。
所以,给每一个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被拥抱的机会都是我们做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与此同时,关注后进儿童的发展和教育是我们幼儿教育人的工作重心。我带的小二班,很多孩子学习、游戏、自理上几乎都很能干;但是也有些孩子自己几乎不会主动吃饭,有些孩子第二学期了还会时不时的哭闹、活动反应和认知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幼儿,这些几乎都和家庭隔代教育有关,而且父母又都没时间或者不好干涉,老人有时候又很固执会直接在老师面前甩脸。这也会很让我感到委屈烦躁,有时候想想真的很郁闷。但是又能怎么办?难道就放弃这孩子,随他去拖拖到毕业让他们自己去承受入学后的一系列问题。要是三年前,我还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想来,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毕竟还小,需要帮助和教育。老人的固执是在于老师的行动和沟通方式方法上。让家长知道老师的教育意图,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上逐步趋帮助和改善,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很在乎我的孩子,老师在很努力的帮助我的孩子。”
(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幼儿自主游戏能力
孩子是不是快乐,在于老师不是幽默;孩子是不是自主,在于老师有多精细的引导。教师的综合能力可以让一群孩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在学习《纲要》、《指南》精神后,如何引导和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今后幼儿学习发展的方向。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之外,可以灵活多变的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前根据特殊时节事件进行灵活教学,能够问孩子“今天你们想做什么?想学什么?”
(三)做好特殊教育研究,提升健康活动培养强壮宝宝
鉴于我班里有特俗儿童的情况,我们本着包容、接纳、引导、研究的心态去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这似乎也是顺应教育现实和发展需求的。幼儿园老师不再是单一的的幼儿教育研究,更应该顺应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将边缘教育和特殊教育纳入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范畴。
作为男教师,我尤其重视孩子良好健全人格的养成;不包办多激励,让孩子学会去承受、学会去合作、学会去商议、学会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幼儿的人格和体能的综合发展。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激励幼儿尝试自己去解决。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5
《草丛中的小老鼠》这段乐曲诙谐、欢快、跳跃,仿佛将你带入一个无忧无虑的丛林童话世界。整个音乐分段清晰,节奏分明,每段的旋律风格迥异,易于孩子快乐、自由地想象,能随乐表现小老鼠一天的惬意生活,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来说具有可感性、可接纳性,我觉得相当符合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选材要求。在本次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想象音乐,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将音乐形象、自主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较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本次活动目标为以下两点:
1、节奏前置,难点提前突破
在活动中,我采用节奏前置感知,开展了节奏游戏《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土豆”,通过师幼用手掌切土豆动作的游戏来提前熟悉和感受节奏、表现节奏,感知乐曲中反复出现的《草丛中的小老鼠》中典型的节奏型XXXXXXXXXXXX。练习乐曲中的典型节奏采用了乐曲先部份感知的方法,让难点分解突破,也即为整段音乐赏析做了准备。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感到轻松、愉快,每个小朋友都很投入,这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
2、音乐故事,帮助故事理解
让幼儿直接欣赏感知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活动中,我借助了音乐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记忆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讲述和音乐结合的形式),根据音乐创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它们每天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去玩,可是总会有一些调皮的小老鼠跑出队伍又跑回来。走着走着,突然听见了“狮子”的声音,再听一听,原来不是的;又听到了“老虎”的声音,再听一听,又不是的.。今天的丛林很安全,它们赶紧把乱了的队伍整理一下,开始爬上山坡,然后从高高的山坡上滑下来!小老鼠往前走啊走,它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上:花儿开得美美的,很多很多的蝴蝶、蜜蜂都在跳舞,他们好开心地啊!天黑了,小老鼠们赶紧回家了!
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分段匹配,帮助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升了幼儿听辨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3、肢体游戏,灵动表现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抽象的,怎样让孩子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特点,感知小老鼠机敏可爱的音乐形象”,并能表现出来。经过反复思考,不断尝试,最后,我借用“手指”、“手掌”等肢体游戏,以生命的律动,来反映小老鼠活泼灵动的音乐形象。
4、教具使用,再添情趣魅力
在最后一个环节集体游戏表演中,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小老鼠的“长门牙”,孩子们妆扮成小老鼠,使幼儿在集体表现活动中更为形象,更有趣味性,整个音乐活动表演情趣盎然,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好的音乐体验。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6
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他的“诺曼底”号被 “玛丽”号巨轮撞开一个大口子,情况万分危急之际指挥全船人展开自救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事。文章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内,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么长的课文学透呢?
我引领学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对话”、“三个场景”、“一个中心”去学习这篇课文,感觉效果不错,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已让学生充分去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并对课文内容比较了解,还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这些要点。第二课时,我就紧紧围绕这些要点展开引领学习。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实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给忘了。)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学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时,从他的命令中还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以身作则、临危不乱的可贵品质和帮助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主人公的特点跃然纸上。
2.“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是一道威严的命令,一方面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同情、保护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当时那种混乱不堪的情况之下,发出这样的一道命令,既震慑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动了绝大多数的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位指挥有方的`优秀船长。
3.“快救克莱芒!”(克莱芒是个见习水手,他还不过是个孩子。)这道命令不仅折射出哈尔威船长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时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应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句话。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动作再快点!”正是哈尔威船长关心每一个人的体现,是他在与死神抢时间抢速度。
二、“一段对话”
通过多元朗读,同学们感受到了船长的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细致入微、坚决果敢、指挥有方,这是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更是一段传神的对话。
三、“三个场景”
1.课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写的船上混乱不堪的场景。这一场景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船上形势之危急,灾难之严重。另一方面,船上人们争相逃命的情景也与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彰显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2.课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场景的描写。他沉着镇定地指挥着全船人展开自救工作。以身作则,领导者全体船员帮助乘客脱险。还有力地控制着整个船上的局面。危难之际,忙而不乱。这真是一位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船长!
3.课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场景的描写。这一场景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同时,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哈尔威船长那种视“诺曼底”号为自己的生命,誓与轮船共存亡的英雄气概。这真是一位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船长!
四、“一个中心”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一生,给文章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又一次”说明有许多次,可见,每当危险来临之时,哈尔威船长都是这么做的。“英雄的权利”不是为自己名垂千古的权利,更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权利,而是每当危险、灾难来临之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权利。哈尔威船长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老师敢于真正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点拨,学生也能把文章学透、学好。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7
转眼间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当中,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反思,如下: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月中,我参加了潍坊市幼儿园业务园长及骨干教师的培训,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在园里,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 静与动 的结合。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 种子贴画 、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三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 小组长轮换制 ,让做小组长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方向
在本月中,我班孩子的出勤率较好,口语表达能力有了飞跃性的进展,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断提高。我们也注意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有时会因户外活动超时回来较晚,给孩子穿衣着急,以至于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也没发现,幼儿进餐的速度上,有时会督促幼儿快点吃饭等问题。对此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辞旧迎新,在下个月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8
设计意图
绳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体育活动中孩子双腿跳、单腿跳,反跳都是特别熟练的,在休息中发现有些孩子拿着绳子做起别的游戏,5-6岁的幼儿玩游戏的水平更高了,在游戏中儿童更会出主意想办法,创造性更强。并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肌肉、骨骼发展更为完善。因此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本活动以幼儿操作游戏为基础,紧紧围绕绳的情景路线展开教学,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锻炼幼儿四肢协调能力,激发幼儿团队精神、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根据大班幼儿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在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同时,来引导幼儿用绳子作为工具进行多种体育锻炼,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幼儿以自主,创新,合作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让幼儿在新奇乐的游戏氛围里,参与游戏来增强幼儿为团体争光的集体意识,通过小组绳子的各种游戏,再次体现团队齐心协力的团队意识。因此我的目标设为一下三个方面: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激发幼儿对绳的探索兴趣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认知目标:通过绳子的一物多玩,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了解绳子可以进行多项体育锻炼。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同时通过有组织有合作有竞争的走、跳、爬等多种练习,激发幼儿与同伴和谐相处,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大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游戏水平高了,会自己想办法,创造能力也强了所以把重点设为:通过绳子的一物多玩,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了解绳子可以进行多项体育锻炼。
孩子中存在个体差异,并且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广泛,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我设计的'活动难点是在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同时,有组织、有合作、有竞争的走、跳、钻、爬等多种练习。激发幼儿与同伴和谐相处,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有跳绳的经验,会双腿跳、单腿跳;会绑绳子。
材料准备:1、教学场地:篮球场一个2、器械:24把椅子,绳子若干,海洋球若干。
3、音乐
四、说教法
1、引导法:幼儿随音乐做绳操,激发幼儿对绳子多种玩法的兴趣,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加自信。
2、提问法: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用连贯的语句交流探索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游戏法:通过串联幼儿创造出的绳子的多种玩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走,跳、爬、钻多种动作的敏捷性;锻炼幼儿四肢的灵活性,并激发了幼儿的团队意识。
4、评价法:在游戏环节中幼儿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给予积极的评价,为幼儿营造更自信、更合作的教学氛围。
五、说学法
1、体验法: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幼儿通过亲身感受绳子可以高举,可以跳,还可以在绳子下钻来钻去,从而产生了对探索绳子多种玩法的浓厚兴趣。
2、交流讨论法: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大胆地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讨论绳子除了单腿跳,双腿跳以外还有其他的什么玩法?
六、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幼儿随音乐做绳操,激发幼儿对绳子多种玩法的兴趣,充分热身,使身体各关节得到舒展,肌肉放松,不仅为活动安全开展提供生理准备,也为下个探索环节做好良好的铺垫。(时间大约2分钟)
2、提出问题,鼓励探索一个问题的提出,不要告诉幼儿怎么做,而是去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疑惑去探讨,启发幼儿想一想:跳绳除了可以跳以外还有其他的什么玩法?在相互的探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的《纲要》新理念。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大约8分钟完成)
3、交流讨论,提出问题问题:
(1)绳子的用法?
(2)我会这样玩绳子吗?
我来动动脑:绳子玩法的探索?
将幼儿分为3组,将准备好的绳子发给幼儿,自由玩耍,大胆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然后使用:《我会这样玩绳子》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巡视,发现有新的玩法给予肯定,与幼儿一同分享绳子带来的快乐。
4、实际操作障碍赛在操场上设置绳子障碍赛,并把孩子分为3组自己去捆绑绳子设计障碍内容。此环节锻炼了幼儿动手能力和幼儿走、跳、钻、爬的多种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
七、活动延伸
1、在区角内投放各种体育器械,供幼儿随时操作。
2、家园合作在班级开展一次亲子活动竞赛,鼓励幼儿与家长积极参加,促进亲子关系。
八、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以游戏为基础,围绕绳的情景路线展开教学,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亲身体验激发了幼儿对绳子多种玩法的兴趣,这体现了我的情感目标。第二个环节通过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和同伴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知道绳子有多种玩法达到我的第二个认知目标,这也是我本活动的重点。第三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自己绑绳子,摆放物品,设置障碍物并有组织的进行走、跳、钻、爬等多种练习,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四肢的灵活性,激发了幼儿与同伴和谐相处,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9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滚来滚去》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的目标是:
1、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3、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我将此活动内容定位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我的重点放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发现,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和不同,并将探索到的发现和结果,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一、优点1、以“滚动球的动作”的方式进入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也很快进入了课堂的气氛,创造了一个孩子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活动气氛,对接下来的科学探索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2、重视孩子们自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给予孩子们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发现,鼓励孩子们敢于动手,在活动中尽量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去实践操作,去感知实物,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3、在制作作品的时候,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料料进行制作。作品完成后让孩子们一起分享制作的过程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滚动自己的.作品,检验是否可以滚动。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材料的投放不够如果在收集材料时,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收集,让孩子们在动手收集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材料的性质、形状、颜色、大小、特点(如哪些是长的、短的,细的、粗的,圆的、扁的……)这样孩子们在操作材料时就会有针对性了,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的创意都个不相同,让每个孩子在制作作品时都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独特性。
2、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欠缺到位由于材料的投放,就需要孩子进行自主地探索过程,而活动的气氛也相对的比较轻松,孩子们比较放开、投入,在讨论的环节有些孩子就出现了相互嬉闹的现象,导致之后的教师讲解的环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失去了对孩子们及时教育的有利时机。
3、系统性的总结不够。
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也能根据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去推敲,但孩子们的经验是散乱的,很多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所获得的结果。这时教师的系统性的概括经验是非常得必要的。一次次的探索,都应该有小结和提升经验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及时,而提问是教师直接引导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问题想孩子们传递,激发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
在科学探索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在探索的时候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在孩子需要知道和帮助的时候就是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来帮助他们。在小结的提升经验的时候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
,教师以非常严谨的语言来帮助孩子们增加生活经验,解决他们力所能及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相互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更愿意进行下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10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在7、8的组成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执教7的组成时,我课前准备了一张大的7的记录单和7本书。教参上安排的是“分铅笔”,考虑到幼儿们为了参加捐书活动带来了很多书籍,同时书在操作时要比铅笔更加明显,所以在教学中我选择用书来进行操作活动。在教学时,我先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书,分别请三名幼儿来进行分书活动,一名幼儿把书分给剩下的两名幼儿,这样进行了七八组,就把7的6种不同的分法找到了,并且把记录单填写好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有幼儿的操作会和前面小朋友重复,这时我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记录单里的记录,让幼儿自己发现重复现象。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进行了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在这里我想如果我课前准备可以粘贴的字卡而不是只能往上面填写的简单的记录单的话,就可以给幼儿创造自己去寻找发现其中的顺序即按照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机会了。在幼儿有了上面的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我请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第二个操作活动——分蜡笔,蜡笔是数学材料里提供的7支蜡笔的卡片,请幼儿把蜡笔分成两组,刚开始是我先说第一组的蜡笔数,请幼儿进行操作并说出第二组蜡笔的数目,接下来请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操作的积极性很高,操作的也很认真。在幼儿有了大量丰富的操作经验做支撑的基础上,第三个活动——填写作业纸就顺利的进行了。在我的讲解下,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纸,只有几个别孩子需要进行单独指导。
有了7的组成的教学基础,在进行8的组成的教学时,就比较的轻松容易了。课前我同样准备了一张大的8的组成记录单和8支水彩笔。在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水彩笔这个活动时,我是请一名幼儿把8支水彩笔分别分放到两个不同的小盆里。这一次的`操作就比较有顺序了,在我的简单提示下,孩子们就按照顺序进行分放,记录单也按照顺序填写完整了。第二个操作活动——分橡皮,这个活动同样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的操作,操作的材料是数学材料里的8张橡皮卡片。最后,幼儿顺利的完成了8的组成的作业纸。
通过7、8的组成的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幼儿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幼儿的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使幼儿手脑共同得到锻炼和开发,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参与实践。
但是在课后,我发现当我让孩子们回忆7和8的组成时,按照顺序整体回忆时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7和8的分成,但是要是随意提问时,有的孩子就容易出现混淆,明明问的是8的组成,他们有时会说成是7的组成。这个问题的出现,我认为是两个内容在学习时的时间间隔不够长,虽然在操作中孩子对于知识有了理解,但是要想真正掌握牢固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的。在课后还需要再抽时间进行练习巩固。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11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回顾了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希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肩负起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工作。
社会、家庭把一个个天真活泼,充满朝气的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老师,这是对我们当教师的多大信任啊,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教育事业,乃至于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位学生。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有了对班级、对学生的爱,才能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用恰当、灵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工作中,我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备课,教法力求灵活有实效,让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在上好课的同时,细致地批阅作业,并帮助学生及时订正。课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与学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民主、自主的竞选后,在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学生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师去指导、去组织。因此,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它渠道,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决策。
柏拉图说:“教育者的品质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我努力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儿童缺少自主意识,教室里有时粉笔掉地上或地上出现果壳纸屑,很多学生都不会自觉地去捡,于是我就以身示范,自己捡、自己扫。学生看到后,纷纷跑来帮忙,我就趁机表扬、引导,让他们意识到维持环境的洁净是大家的责任,是大家的光荣。以后,学生都能很自觉地保持教室的洁净。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却更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热爱每一位学生,他们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们,也努力地去了解他们。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听学生反映,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让学生亲近自己,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工作中,我发现与学生交谈,特别是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把握学生心理,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这一点受自身年龄、教学经验影响,我还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潜心研读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教学资料,学习他人宝贵经验,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五彩斑斓总是慢慢积累,现在的底色将注定其基础色调。红则愈红,黑则愈黑。而我希望我带给学生的的一片晴空、绿地、清水......这些最纯洁、最美丽的画面摆在我面前时,我会更加努力地迈好每一步。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12
于爱东
担任学前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感觉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很快。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脑中积累的词汇不断丰富,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加强。特别是拼音教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连,更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好动是他们的共性,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作为识字工具的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学前班孩子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图、形、音结合。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没有词句等丰富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这些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教学中,我将字母的形和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为了便于孩子记忆 我特意把拼音字母编成儿歌。课堂上,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学生在开心快乐中识记形,读准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 .设比赛。
儿童的好胜心强,抓住这一心理,在课堂上巧妙地增设比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如:在学完声母、韵母后,
我采用“小猴摘桃子”等比赛形式复习巩固。操作如下:在黑板上画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红红诱人的大桃子,每个桃子上分别写着不同的声母、韵母。把参加比赛的`学生分成两个组,要求第一组把树上写着声母的桃摘下来,第二组把树上写着韵母的摘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先按要求摘完桃,哪一组就获胜。另外,还采用夺红旗比赛、拼音接龙比赛等形式进行拼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三、顺口溜辅助记。
在拼读中,孩子们会遇到多种特殊的情况,如j q x与ü相拼时应去掉两点,这时就可教幼儿背:“大鱼大鱼真有礼貌,见到jqx脱帽敬个礼”,当学生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时,拼写就不容易错误。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节奏简单明快的拼音儿歌,或者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谣,以此来加强记忆,巩固拼音学习。
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应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持久的发挥课堂的有效性。
大班下学期教学反思 篇13
我校每班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加之一位数学老师带两个班的数学,每个人都被繁重的教学工作累的筋疲力尽。面对这种“大班额”,共同的问题就是“课难上、纪律难管、作业难批、辅导难做”。经过这几年的工作积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首先要做的就是分好组。分组时,我和班主任根据学生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把每一大组(16人)一分为二,8人为一小组。通常这8个人是这么安排的:3个学习能力强的孩子,3个学习中等的,1个学习中下,1个学困生。这8个人的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余7人轮流当副组长。这样安排有几个优点:1、课堂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收齐后交给课代表,这样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拖拉作业或不交作业的现象,便于教师和学生检查作业。2、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3、课堂练习时,实行互改,优等生负责帮助学困生,这样不仅能将“一帮一”落到实处,而且还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4、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一些竞赛,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有了自我提高的意识,逐渐会在全班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使课堂变得更有质量
1、重视课前两分钟
小学生好动贪玩,很多学生下课时只顾玩,上课预备铃响后才急忙去上厕所,或者才从学校某个角落往教室跑,这样导致上课铃响之后,学生在两三分钟内很难安静下来,这样就浪费了上课时间。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预备铃响前的两分钟到教室里转一转、看一看,或和个别学生聊聊天,学生知道老师在教室,自然会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响后,学生借唱歌时间振奋精神,动作慢的学生趁此期间准备好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这样在安静有序的状态下准备上课。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新教材优点之一就是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本的很多内容都是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自身经历过的,利用教材特点,上课的前三分钟,可以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生很快吸引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我常用有讲童话故事,猜谜语,游戏等方法创设情境。如:教学《8的认识》一课,创设了7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情境。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创设手指画的情境,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我经常以幽默的语言点拨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和深奥的数学道理,如教学《退位减法》“100-43”时,我是这样比喻的“被减数的个位是个穷光蛋,减3不够,向?十叔叔?借,?十叔叔?也是穷光蛋,可它乐于助人,向?百伯伯?借,?百伯伯?借给它100,?十叔叔?把100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十,拿出1个十借给个位,个位就用借来的10减3……”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
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大班教学反思下学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反思 2012,3.10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在音乐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音乐对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孩子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这时我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表现音乐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才能激发他们对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2012,4,18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
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7、8的组成 2012.4,28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在7、8的组成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执教7的组成时,我课前准备了一张大的7的记录单和7本书。教参上安排的是“分铅笔”,考虑到幼儿们为了参加捐书活动带来了很多书籍,同时书在操作时要比铅笔更加明显,所以在教学中我选择用书来进行操作活动。在教学时,我先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书,分别请三名幼儿来进行分书活动,一名幼儿把书分给剩下的两名幼儿,这样进行了七八组,就把7的6种不同的分法找到了,并且把记录单填写好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有幼儿的操作会和前面小朋友重复,这时我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记录单里的记录,让幼儿自己发现重复现象。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进行了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在这里我想如果我课前准备可以粘贴的字卡而不是只能往上面填写的简单的记录单的话,就可以给幼儿创造自己去寻找发现其中的顺序即按照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机会了。在幼儿有了上面的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我请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第二个操作活动——分蜡笔,蜡笔是数学材料里提供的7支蜡笔的卡片,请幼儿把蜡笔分成两组,刚开始是我先说第一组的蜡笔数,请幼儿进行操作并说出第二组蜡笔的数目,接下来请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操作的积极性很高,操作的也很认真。在幼儿有了大量丰富的操作经验做支撑的基础上,第三个活动——填写作业纸就顺利的进行了。在我的讲解下,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纸,只有几个别孩子需要进行单独指导。
有了7的组成的教学基础,在进行8的组成的教学时,就比较的轻松容易了。课前我同样准备了一张大的8的组成记录单和8支水彩笔。在进行第一个操作活动——分水彩笔这个活动时,我是请一名幼儿把8支水彩笔分别分放到两个不同的小盆里。这一次的操作就比较有顺序了,在我的简单提示下,孩子们就按照顺序进行分放,记录单也按照顺序填写完整了。第二个操作活动——分橡皮,这个活动同样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的操作,操作的材料是数学材料里的8张橡皮卡片。最后,幼儿顺利的完成了8的组成的作业纸。
通过7、8的组成的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幼儿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幼儿的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使幼儿手脑共同得到锻炼和开发,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参与实践。
但是在课后,我发现当我让孩子们回忆7和8的组成时,按照顺序整体回忆时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7和8的分成,但是要是随意提问时,有的孩子就容易出现混淆,明明问的是8的组成,他们有时会说成是7的组成。这个问题的出现,我认为是两个内容在学习时的时间间隔不够长,虽然在操作中孩子对于知识有了理解,但是要想真正掌握牢固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的。在课后还需要再抽时间进行练习巩固。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特别的我执教者:2012,5.19 活动是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幼儿了解自画像的表现方法;通过交流与表现,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启发幼儿观察和捕捉自己的主要特点。
大班幼儿并不擅长画人像,因此,导入很重要。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表现方法上适当作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幼儿自由表现。本活动,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幼儿表现出自己相貌特点,并体会自我表现的乐趣。
一开始,我让幼儿照镜子,全面感知自己的面部特点。幼儿第一次有目的地照镜子,对五官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如黄嘉发现了自己的酒窝、高徐发现自己的黑痣、苏芝懿发现自己的眼睛一大一小等。接着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让一名幼儿到前面,并让幼儿发现她的特点,我及时给予描绘,还让幼儿来添画,大家找到了自画像的乐趣,对面部特点更加关注,很多幼儿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画。”
由此我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幼儿主动参与创作活动的氛围,使幼儿不仅在视觉中感受乃至全身心融入审美活动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单纯的美学说教,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认知和技能训练中自然引导幼儿体验美、理解美,培养幼儿应用、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创造活动的乐趣。篇二:大班教学反思
12月5日——6日我园开展了“新教师展示课”活动。作为新教师的我参与到了本次活动,向全园的老师开展了一堂语言活动——连琐调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本次活动我制定了以下两点目标:
一、1、理解儿歌内容,能借助图谱跟随伴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情趣及儿歌的诙谐、童趣。
活动过程中,我首先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片尾曲,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出《西游记》中的人物,引导幼儿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说说故事人物的特征,再引出儿歌《孙悟空打妖怪》。通过课件向幼儿展示儿歌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通过课件效果引发幼儿寻找儿歌连锁调的特点,感受连锁调的情趣。最后引导幼儿运用圆舞板伴奏以及接龙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整个教学活动中环节较为紧凑、层层递进,教态自然大方。但也在细节中出现一些不足,如:
1、在第一环节教师利用音乐、图片,回忆经验,教师对课件的操作不够熟悉
2、师幼互动请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重复幼儿的语言较多,针对性评价以及鼓励性语言相对较少。
3、让幼儿自由探讨的时间较少。篇三:大班下学期表演游戏计划及反思
大一班第二学期表演游戏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开朗、大方,语言表达能力强,喜欢参加表演游戏。在表演中,能用生动的表情、语气表现文学作品的情节,会寻找现成的废旧材料布置场景,游戏后能分类收拾玩具,大部份幼儿能处理游戏中的纠纷,积极投入游戏,但个别男孩子在表演时不够投入,不能很好的表现角色的情绪和对话。幼儿在表演过程中,缺少对角色对话的创新和对故事情节的扩展。本学期将加强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的指导和启发幼儿扩展故事情节,丰富故事表演内容。
二、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事动脑筋,想方法的良好品质。
2、能正确处理解决游戏中的纠纷,会较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3、继续培养幼儿运用不同的语调、表情、动作表现不同的角色特征,并在情节方面有所创新。
4、通过作品的理解,能在角色对话、动作、表情等方面有所创新,积极地参与表演。
5、学习自制游戏材料,游戏后自觉收拾玩具。
第一阶段:(3月)
预定游戏主题:小熊请客等
游戏目的:
1.通过欣赏别人表演或自己表演,提高戏剧欣赏能力或表现力,并感受其中的乐趣。2.懂得做客的礼节,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的情感。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对戏剧表演活动兴趣,体验表演的乐趣。提高戏剧欣赏能力及表现力。5.能根据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处理好台词的表现风格。表现出童话剧诙谐幽默的特点。
游戏准备:
1.故事挂图,故事中各人物的布偶、纸偶等材料。
2.小熊、狐狸、小狗、小猫、小鸡等头饰,礼品盒3个,小鱼、小虫子、肉骨头3盘等。3.场景树、房子等等。
游戏过程: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幼儿欣赏故事《小熊请客》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内容。3.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有表情的讲述故事。4.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说话的不同语气。
观察与推进:
幼儿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但在对话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幼儿对话语的理解掌握不好的。谁也不愿意演。
第二次活动指导:
材料补充:小桌子、小椅子等。
1.师生一同回顾故事内容,随着教师复述故事内容。2.听录音,请幼儿来分辨谁在说话? 3.鼓励幼儿示范生动的角色语言。
4.请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来模仿故事中的不同人物。5.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练习对话。
6.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听着故事自由表演。
观察与推进:
幼儿在分配角色中,黄蒋榕扮演了小熊,幼儿对小客人的角色特点把握得较好。但说话的口气还是没有区别开来。白雪公主的游戏进行得比较熟练,但许多幼儿在扮演完自己的角色后都不知道做什么好。在游戏的场地里窜来跑去影响别人游戏。
第三次指导:
1、教师总结上次游戏情况:
(1)表演的时候有些幼儿在争抢道具和和头饰,没有爱护游戏材料。2)表演的幼儿没有认真表演,观看的幼儿也不认真
(3)各个角色没有相互配合好。
2、选出三组幼儿到小舞台去表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表演得最好。
3、提出游戏要求(1)、在舞台上表演的幼儿要认真,要与同伴合作配合;观看的幼儿也要认真做评委。
(2)、要爱护游戏材料和道具,游戏结束后要帮忙收拾完整。
4、教师表扬表演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观察与推进:
在老师再一次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后,幼儿对角色之间的对话有了一定的理解,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游戏只玩了一次。在下次活动中,应让幼儿明白:能生动的表现作品中的角色是很棒的小朋友。并给予表演幼儿以鼓励。
第四次指导:
1、直接引入,复习故事内容。
(1)、请一些幼儿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自由选择角色。
(2)、师生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在讲述中让幼儿注意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
2、出示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3、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时要爱护道具
(2)表演时,要注意各个角色的动作表情和一些特征。
4、师小结评价幼儿的表演情况。
阶段反思:
幼儿对于阅读图书,听说故事、童话都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课余、饭后休息时间都比较积极主动地阅读图书角的图书或是让老师讲故事。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能够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也很积极得参与表演游戏活动,有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如:瑶瑶、易新月等对于一些角色掌握得较好,基本上能够复述
故事内容。还有一大部分幼儿虽然很喜欢表演,也很积极参与活动,但是对于角色的性格特征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得还不够。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第二阶段:2010年4月
预定游戏主题:白雪公主、小熊请客等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1.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王后、国王、猎人服饰 2.房子、树、桌椅、餐具
2、知识经验准备
《白雪公主》的故事
游戏指导: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和全班孩子一起复述故事内容,生动有表情地向幼儿讲述其中重要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思想内容,了解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喜欢上其中的角色。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王后、国王、猎人等人物角色的声音,并能在全班幼儿面前大胆表演出来。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的角色的需要,准备了游戏材料,并向幼儿介绍游戏场地、新道具的使用方法及游戏材料的摆放。
4、教师指导一组能力强的幼儿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让幼儿更加了解故事情节及表演的程序。
5、交代收拾玩具时的游戏材料的摆放要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观察与推进:
《白雪公主》这一童话故事是幼儿所熟悉的作品,因此在第一阶段表演时,幼儿很快便进入了故事情节中,但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角色出场的秩序较乱,出现混乱。
第二次活动指导:
1、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用指偶示范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
2、提出游戏要求:运用较适合角色特征的语调进行表演。
3、幼儿按意愿协商分配角色,教师重点帮助表演《白雪公主》的小组合理布置宫殿、小木房和草丛等场景。
4、幼儿游戏,教师着重观察幼儿能否较完整形象地表演。
5、讲评:你觉得谁表演得最好?为什么?(重点评价如何表现角色特征)观察与推进:
在第二阶段表演时,增加七个小矮人出场的歌曲后,男孩子表演起来有节奏了,而且有秩序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表演的兴致始终较浓,能自觉布置好场景,并在导演指挥下进行分角色游戏。但个别幼儿:欧正旭、林伯伦等男孩子不遵守游戏角色轮换的规则,自制力较差。
第二阶段:5月
预设主题:五彩小小鸡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老鼠头饰两个,五彩小小鸡的衣服、头饰各一套(共五套)、鸡
妈妈头饰一个、披肩一个等。
2.知识准备:幼儿已能复述《五彩小小鸡》故事。
游戏指导:
第一次活动指导:
1、教师出示头饰,与幼儿讨论如何形象地表现鸡妈妈是怎样爱小鸡宝宝、怎样孵蛋的,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2、幼儿协商角色的分配,选择场地及表演道具。
3、提出要求:用恰当的语调、表情、动作形象地扮演角色。
4、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5、评价:评选在表演中注意语调、动作、表情变化的最佳小演员。
观察推进:孩子们对表演的故事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喜欢故事中角色的分配,钊羽小朋友能够很好的表演母鸡这一角色,各角色之间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对话,跟观众的互动较好。
第二次活动指导:
1、以指偶引入,让幼儿分清各角色的性格和外形特征,启发幼儿确定游戏主题。
2、提出要求:友好协商解决问题。
3、幼儿自由组合,选择主题、场地、扮演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