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跟岗研修教学计划
跟岗研修教学计划
按照小教部的安排,我和其他7名教师将在实验小学进行为期11天的跟岗研训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学习,特制定如下的学习计划。
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收获满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2.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严谨的学习风气,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和其他7名教师
一起,团结协作,共同研讨共同进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3.自觉遵守跟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无不得
已的原因不请假,坚守岗位。
4.认真完成跟岗学习任务,做好跟岗记录,如:认真填写跟岗日志,及时反思写体会,学习结束后,按要求上交所有材料。,5.跟岗期间积极践行师德示范,不作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
6.听课不少于20节,做好听课记录。上两节汇报课并提交教案,及时写教学反思。
听几节主题班队会。
7.学习基地校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管理班级的经
验。
8.业余时间多读书,撰写两篇读书心得。
新民学校季守艳
2013年5月24日
第二篇:跟岗研修总结
跟岗研修总结
叙永县永宁中学校罗春秀
5月12日至17日,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古叙送教”跟岗研修活动已圆满结束。能再次参加这样的学习,我倍感机会难得,也十分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感想:
一、研修主题突出。作文教与学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初中的语文教师与学生。市教育局“古叙送教”下乡项目部紧紧围绕《初中作文教学》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活动,于4月17日、18日在叙永县城郊中学开展作文送教活动,不仅为全县的初中语文教师呈现了精彩的作文教学课堂,更重要的是分享了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方法。继上次送教后,又及时组织这次跟岗研修,虽减小了参与成员,但是研修更注重深入岗位,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开启了初中作文序列化模式教学的探究之路,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二、研修组织有序。研修学科较全,覆盖较广,时间安排紧凑。我们参加研修的教师从拿到学员手册起,就知道此次研修的具体安排,明确研修的作息、纪律、及相关要求。特别是各学科的项目负责人对学员们的食宿也倍为关心,让学员们倍感温暖与感动。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跟岗研修活动中,我们也感受到了陈邦老师的特色组织与辛苦付出。他通过让学员画手签名,报数分组,观看视频、解析漫画等趣味活动,打破了学员心里障碍,建立了富有凝聚力的团队。并让我们分享工作的经验,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在些基础上,指导我们做好研修规划。
三、研修得法有效。研修打破了地域界限,我们古叙教师能走出自己狭窄的教学空间,聚集在一起深入知名学校跟岗学习,共同交流与分享;研修改变了陈旧观念,变各行其政为有序有效,变各行其是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研修形式多样、长远跟进,除集中跟岗研修外,还考虑到网络研修,考虑到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研修。这样能让教师将研修学得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同时再去发现问题,再一次带着问题研修解决,如此往复让初中作文教学更为得法、更符合学生的实情。
打算:
一、作文序列提出与推进。通过此次跟岗研修,陈邦老师已提出了初中作文序列教学的多种模式,但是什么模式更适合山区学生,更适合所教学生的学情呢?这是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研究的内容。我将在众多模式中择其一二,拟出计划、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加以完善与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习作的方法。
二、阅读与写作的强化训练。首先,从自我做起,拟出自己的成长计划,借助跟岗研修的平台,网络学习的平台,加强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认真及时完成作业,提升业务能力。其次,将自己所学的东西与学校更多的语文教师共同分享、探讨,也借助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办法。最后,还是关注学生,教有技法但是教无定法,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既讲究模式但也不拘泥于框框架架。
三、调整心态保持激情。随着教学资历的增长,我们大多数老师还存在教法机械单一的现象,不太适应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与发展需要,加之自我满足与倦怠情绪的增加,更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我想以跟岗研修学习为契机,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奉献的精神,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更多的师生,做好力所能及之事。
总之每一次学习都能让我有所收获,都会点亮我心中的灯塔,都会促使我将教育教学之路行得更加坚实。
第三篇:跟岗研修总结
2014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
跟岗研修总结
瓮安四中 刘兴权
根据“国培办”和贵州师范大学的部署和要求,2014年10月8日,天高云淡,秋风飒爽,我和国培地理班的9老师有幸进入贵阳十九中学,与学校及指导老师对接见面,8日开始听课,由此拉开了在贵阳十九中学为期三十天跟岗学习的帷幕。本人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同时也深感这次培训任务之艰巨。我决心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30天来,我认真跟岗学习,尊重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依照要求按时完成各项跟岗任务。虚心学习贵阳十九中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领略贵阳十九中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尢其是深入了解该校的地理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拓宽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教研水平。本人跟岗研修期间的具体收获如下:
第一、我领略到了贵阳十九中的办学特色和浓郁的校园文化,为之陶醉。
贵阳十九中学,创办于1962年,迄今已有52年的历史。五十二年来经过十九中人的艰苦努力,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先进集体、贵州省“绿色学校”、贵阳市“五好学校”,贵阳市“五好先进党支部”、云岩区先进党支部,贵阳市“绿色学校”,贵阳市“生态文明学校”、贵阳市“和谐课堂”课题先进集体、贵阳市云岩区教学评估优秀学校、云岩区“十一五”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一等奖。等几十项荣誉称号。贵阳十九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发挥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九中把师德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师德制度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全校教职工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形成“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大德育格局。学校确立“爱智慧”的校训。学校要求教师树立“严谨、创新、敬业、奉献”的教风。十九中打造“厚德、笃学、强身、求真”的校风,学校培养学生形成“尊师、守纪、好学、勤思”的学风,学校以“传学生做人之道,授学生为学之方,解学生成长之惑”为办学理念,培养教师养成“德高为范、润物无声”的德风,学校以“培养身心平衡发展,充活智慧的人”为培养目标。
第二、在贵阳十九中跟岗学习的日子里,我领略到了这所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专注的敬业精神、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活跃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十九中有着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重视德育工作,促成全校师生能够时时处处做到爱校爱国,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作为学员,就曾认真地参加过十九中在每个星期一早晨举行的升旗仪式,亲历和感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场景。全校教职工都认真按时参加了,学生也都按时到校认真参加。当学生代表发言表示努力学习以报效祖国时,使得自己的爱国思想认识和实际行为又经过一次洗礼而得到融合、升华。我作为学员,在跟岗期间也认真地参加了该校星期五下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全校教职工都得按照计划安排及时到阶梯教室参加相关的政治学习或者业务学习。认真参加过几次学习,使我能了解到领悟到十九中注重特色办学、科研兴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巩固提高、逐步推进、突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如:在这次“国培”学员跟岗期间,省团校“千校万师”活动就组织很多骨干老师来到十九中,听取了十九中是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的、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等系列汇报,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利于促使我学会更加地关注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
我在十九中听课学习过程中,耳闻目睹亲临其境,受到了专业地理教师们那种执著上课的精神感染。吕艳梅老师担任八年级七个班地理课教学工作,他每堂课都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课中力图使学生弄懂有关知识点并能及时有效解答问题,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黄茜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担任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吕老师上的课总能留给听课人以温馨深刻的印迹作回忆。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在课堂教学中践行的是全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之根本,她的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音清晰、清新、流畅,与学生互动活动开展得很好,我每次听了董老师的课后都作了全面仔细的高度评价,我想,这对于我在跟岗期间、乃至于今后实施新的理念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都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观摩吕艳梅、黄茜、柴俊、赵雪等教师所授地理课,我感受到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执著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上课时能准确地把握“放”与“收”的度,塑造了整节课的精彩、生动,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或展现了教师的教学魅力,对我触动也是很大的,对于我跟岗期间的教学实践工作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感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十九中校长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开放型学者型领导。他特别重视 “国培”工作在十九中的有效开展。他从外面学习回来以后,曾几次组织召开了有关“国培”的会议,极大地关注、关心和支持国培学员的跟岗学习活动。他注重与学员的交流,把他从外面学习带回来的资料也让学校印发给学员,他还专门安排学校印发十九中许多老师的教研教改论文提供给国培学
员从事今后的教育教学研修作参考。他说:“资源应该共享,希望十九中老师与学员做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这种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做法,的确让学员感动,对学员挺有帮助的。
通过30天来的听讲座、研课、听课、评课,在吕艳梅教研组长(我在十九中跟岗期间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和其他地理教师的支持、帮助下,我体会了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近距离接触生本教育课堂,我发现这种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种理念回归到教育的本真,以生命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真正体验到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展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使得整个课堂变得有效且更具生命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带回学校深入开展下去。做到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自己也要不断积累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第四、十九中指导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顺利完成跟岗学习任务。由于十九中指导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弄懂了教学设计的写法、解读课标和进行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了跟岗任务。在后面的几周时间里,我们上了公开课,课后指导老师作了准确科学而精彩的点评,使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导师对学科指导意见的准确把握,更体现导师对教学细节的准确把握,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也学会了怎样说课、评课。每一次说、评课都是一次难得的提高的机会,与同伴交流、探讨,进行思维碰撞,这无形之中又使自己提升了一个台阶。比如:我听了董莉媛老师所上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研观摩课后,认真听取了董老师的说课和仔细体会了刘校长、龙主任、谈老师他们的点评,感觉到很受启发。又如:我上了“人口”一节之后,在指导老师的鼓励示意之下,也学会放开说课,我的课堂授课也得到了老师们、同伴们的高度评价。高兴之余,特别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感谢董莉媛老师等同仁的帮助与支持。通过这三十多天的跟岗学习、磨练使我在教学能力上有了新的长进,自身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对于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很有益处的。
我整个跟岗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学会了解读课程标准,根据课标来安排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及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我还学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客观地评价一堂地理教学课的有效性,我学会了在评课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活动,又要关注老师行为;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既要关注预设目标,又要关注达成目标。这次跟岗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无论是聆听、观摩上课、互动评课,还是实践锻炼,每一次的学习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对于有效地理课堂的教学艺术、教研活动的形式等诸多方面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学习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争取做到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及时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2014年10月29日 于贵州师范大学
第四篇:跟岗研修总结
国培计划(2012)--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跟 岗 研 修 总 结
小学数学(2)班 李 毅
2012年10月19日,我们小学国培计划(2012)语、数、英三个班的四名国培学员在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领导的安排下,一同来到了兴义市云南路小学进行了为期四十天的跟岗研修学习。在这四十天的跟岗研修学习的时间里,我满怀激情地向云南路小学的每一位老师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陈显琼主任(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将我本阶段学习到的一些东西总结如下:
首先、云南路小学行政领导安排了比较有经验的骨干老师(陈显琼主任、戴时翠高年级组数学教研组长等)带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我们都听了很多节学校精心打造的数学教研优质课,老师们展现出无比的教学艺术,他们利用深刻的教学语言与多彩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到设计的学习殿堂,他们对教学的研究、语言的组织以及如何做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的教学技巧,还有他们听课的认真态度、评课时诚恳而精辟的发言都能使一个初育者快速地进步。
其次、云南路小学的老师们非常重视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他们的观念认为知识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老师只起引导和帮助作用。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在跟岗研修中,我发现,云南路小学的老师在上课时,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
再次、云南路小学的老师重视锤炼教学语言。老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我发现,在教学中,云南路小学的老师的语言都非常通俗易懂、非常的生动活泼,这样,在教学中,就能避免教师空讲,使师生产生共鸣,就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
通过和云南路小学老师们一段时间的深层接触后,我才知道,他们的教学艺术从何而来,是时间,是精神,更是同事之间的互帮互促,更是他们的自我反思。因为,他们认为再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都有它一定的缺陷,所以,他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只有经常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反思是思想的变换,是对思维的提高。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设计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桥梁,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反思是一个酝酿、发现、创新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那么,我们怎样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呢? 我认为,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目前数学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以下几块内容进行反思: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课程标准中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要理解透彻。例如:了解,认识,识别„„属于认知性教学目标水平;初步学会,掌握„„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感受,体验,形成„„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根据教材体系积极倡导能力培养。比如在六年级《圆的面积》中就要对目标有所定位,对半径的平方的理解是难点,重点。老师能更准确地把握这点,学生就容易懂。为了做好这一点,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2)对教学对象的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必须明确学生的“已知”,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只有探明学生的“已知”,教学才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在各自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
(3)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它提供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却造成了教学的强制性。反思教学内容,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及广度作一反思。
(4)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师在反思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反思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再设计出教学方法,这样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有助于增强教学活动的准确性,从而优化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讲述有机信息题时,许多学生感到困难,做题无从下手,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对信息加工,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合理迁移,通过反思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模式。
2、课堂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课堂反思,指的是如何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空能力,如何处理以下几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1)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如何处理 ?
(3)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完成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4)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空等。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我对《圆的面积》整堂课的设置,每一个环节的安排最后是否达成,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后如何改进,都要进行前后思考,长期如此,就会有所收获。
总之,我在云南路小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跟岗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看到了我以前的很多不足,把它们进行了合理的思考,对我的实际情况有所反馈。我想把学到的知识,了解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合理地带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我相信会取得一定的效果。最后非常感谢几位指导教师的无私奉献和耐心指导。
第五篇:跟岗研修报告
跟岗研修报告
以统整和创新 让品质发展从外促走向内生
048号 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中心小学校 庞涌洪
按照“农村校长助理工程川师班”的培训安排,我于2013年12月在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小学(东区)跟岗学习。二个星期的跟岗学习,感受了锦江区域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的成就,感悟了盐道街小学(东区)内涵发展的特质。在锦江,“从外促走向内生”是教育的热词,区域教育无处不体现着统整和创新,统整区域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机制,激活办学潜能,推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共生发展。
一、主管部门强势推进品质教育,让学校内涵发展从外促走向内生 带着对锦江教育的仰慕,我走向锦江教育人。通过访谈交流和媒体资料的解读,锦江经验得到解剥——锦江教育多年前就以顶层定位引领区域教育,确定了“一个目标”,实施“二大战略”,实践“五大机制”,推进品质发展。
(一)一个目标:学在锦江 品质教育
“学在锦江,品质教育”是锦江区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总体目标,其内涵是:坚持“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理念,追求“结构精当、环境精致、资源精良、队伍精锐、质量精实”的精品教育,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建设均衡、优质、多样、可选择的教育资源,不断满足让老百姓“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
(二)两大战略:扬峰填谷 精彩纷呈
扬峰填谷——公平、优质、均衡化发展战略。“扬峰”,就是要解决制约现有名校发展的瓶颈问题,高位发展,让品牌更亮;要加强教育链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聚合发展,让品牌更强。“填谷”即激发+扶持,激发弱校内强自信主动发展,扶持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差异发展。
精彩纷呈——多元、特色、个性化发展战略。“精彩纷呈”就是要使校校有特色,处处有精彩,师生生命有质量,人人具有幸福感。一是通过学校特色发展行动,走多元发展、内涵发展、错位发展之路,彰显学校的精彩;二是通过教师队伍培育行动,立足“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的发展追求,促就教师的精彩;三是通过深化素质教育行动,加大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学生素质评价改革力度,成就学生的精彩。
(三)实践五大机制
在“学在锦江、品质教育”高位发展追求的引领下,锦江区在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化进程中,实践了“学校链动发展”、“校长专业发展”、“人力资源统筹”、“物质资源优配”、“学校发展型评价”。
学校链动发展
——基于实现优质学校延伸性发展与链点学校整体性提升的优质教育 链建设
锦江区优质教育链是以优质学校为链头,按照“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学术机构+学校”等方式,以多向链动的运行方式将优质教育的核心资源在链内快速传递、共享,并因各链点的新定位进行重组与创新,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目前,锦江区已建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教育链”11条,涵盖中小学幼儿园33所,链点学校从市中心延续到辖区最边远的涉农学校。
“优质教育链”学校间互为战略伙伴,既追求融合与互动,又彼此平等尊重,共生共赢。作为锦江区“优质教育链”的链点学校,在管理、文化、师资培训等方面,不论是管理干部的委派、学科带头人的派入、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文化的注入,都强力引入了链头学校——名校的优质资源,从发展一开始就拥有较高的起点。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下,像我跟岗学习的盐道街小学(东区)等一部分链点学校经长期外促和内生而“脱链”自立,将成为锦江区的又一个“优质教育链”的“链头学校”。
从近年来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锦江“优质教育链”因其让学校品质发展从外促走向内生的创新性特征和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实验城乡一体化、高位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的生动实践。
校长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统筹
——基于自主提升与团队共进的“做中学”和基于缓解区域均衡发展的师资瓶颈与保障学校个性发展的人事管理机制
每年七月是锦江区校长集中充电月,区教育局组织全区校长到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院校学习培训后,便是集中“校长亮剑”交流办学理想、教育 理念、实践规划,专家打分点评。我跟高岗学校的刘建周校长说:“局长推动校长提升思考力、学习力,校长不进步都不行。”
近年来,锦江教育致力于区域教育文化建设,以“五心校长”(热心、童心、爱心、自信心、宽容心)的目标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教育、精管理、具有教育家情怀的知名校长。锦江区针对学校发展的差异和校长个体特点,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力求实现“量体裁衣”式培养,并强调“多向结盟,团队共进”。为了拓展不同层次学校校长的思想领域,该区还打破学校层次界限,把具有相同发展性问题的学校校长组成研究团队,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在教育专家的带领下开展交流与研究。
学校干部与师资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在专家引领下,校长快速成长。校内校级副职、中层干部均由校长任命,教育局只规定副校级和学校内设机构正职的人数,有利于围绕校长办学思想,创造开展工作,帮校长办学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新依据。在教师管理中,锦江区实施了动态管理制,实行师资队伍或交流互派,或交流上岗,或跟岗学习。
锦江区通过统筹人力资源,使区域学校实现既“输血”又“造血”的师资发展格局。在我跟岗学习的锦江盐道街小学(东区)刘校长介绍,本校个别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师,被调配到三环以外的学校。学校所缺师资和学科专家实行外聘,区教育局给予专项补助。对于教师的管理和激励,该区将奖励性绩效按月拨给学校,在年终根据各校考核等次拨给增量。部分奖励性绩效按月考核发放,对工作常规和出勤按月考核奖惩兑现,教学质量奖每学期期末考核兑现,年终增量二十几万元按四个四分之一,奖励教学、特色项目、德育及活动、其他(含安全、后勤等)四个方面。我思量,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管理和积极性的调动这何尝不是成功经验。局长对校长说:“谁划船,就让他靠岸。”“教育局不能解决学校编制问题,支持各校在全区编内人员以外外聘师资。”正是因为强势而包容的管理哲学,推进了校长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从外促走向了内生,保障了学校特色和个性化发展的人力需求。
物质资源优配
——基于锦江教育装备配置保基本、促特色、集约化
锦江区强力打造高品质教育信息化环境,构建成“教育e学园”,实现“资源就在身边,交互及时实现”。
我随培训班参加了七中育才教育链举行的“未来课堂,深度教学”研讨活动。七中育才的教学辅助设备让我瞠目结舌,七中育才班班装备了电子白板交互平台,实验班级使用液晶交互平台,生生一台ipad,实现师与生、生与生在课前准备、课堂互动、课后学习交流信息化。
锦江区在全区学校资源装备配置基本均衡、教育信息建设满覆盖的基础上,对学校图书、装备等实行周期性更新补充,还实行了个性化配备和集约化配备:他们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特色项目及其实施进展,在装备品质和数量上按需配置,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根据优质教育链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大教育设施设备集约配置,实现重大教育装备的多校共享。
学校发展性评价
——基于简化行政考核、扩大办学自主的“1+1+1”评价机制 锦江区在对学校的评价中,坚持了“基础+发展”的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其基础目标重点指向均衡,发展目标重点导向个性和特色。
锦江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邀请教育专家对基础目标的评估指 标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精简,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和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基础目标的评估指标,并分小学、中学、职高、幼儿园设标评标。基础目标三年一评估。
发展性目标按照“1+1+1”项目考评。发展中学校“1+1+1”:第一个“1”考评本校三年规划重点发展项目;第二个“1”考评特色学校建设培育、实施项目;第三个“1”考评素质教育阶段成果,包括体质健康、品行发展、学业水平、课业负担、个性发展、监测改进等六个方面。窗口学校“1+1”:第一个“1”指重点突破项目,第二个“1”指素质教育阶段成果。发展中学校前二个“1”和窗口学校第一个“1”由督导室、进修校组织专家组进行过程指导与考评。发展中学校第三个“1”和窗口学校第二个“1”由小教科、中教科、幼成职教科分别牵头,德育科、进修校、社区教育中心参与,组织过程指导与考评。
来到盐东小学跟岗学习的第二天,便是专家组对该校一年一度发展性评价,我们有幸列席了该校考评汇报会。考评组有2个专家,一个是省教科院王主任,一个是区进修校的杨校长。这两个专家由区教育局委聘,按照区教育局对不同学校的定位,对所负责的同类型的几所学校指导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并跟踪指导实施过程和一年一度的考评。
在行政手段的推动和专家组的指导引领下,锦江区学校内涵发展从外促走向内生真正成为可能。既有行政手段的强行推进,又有专家团队的引领把关,落脚点在学校的自主发展,各学校办学品质一年一年不断攀升。于是,“学在锦江,品质教育”让主管部门管理智慧的光芒照映着行动主义的光辉。
二、学校大力推进和乐文化,让师生生动发展从外促走向内生 盐道街小学(东区)于2004年融入成都市“五朵金花”之一的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优质教育链,本校人习惯简称为盐东小学。来到该校的第一天,我们参与的就是该校别开生面的语文教研。主题是作文复习研究,授课教师是一位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该课整合收集了内心独白、梦幻描写、环境衬托三种心理描写的片段,渗透“和润”课堂文化,信息容量大。活动由语文学科组长主持,在上课教师交流预设和生成后,分年级每一个教师参与交流讨论,讨论观点收集后再每个年级面向大家交流,最后主持人点评总结。教师们交流敢说真话,有理论底蕴,能直接问题,专业化水平高。主持人点评客观、公允,观点成体系,重视作文复习方法梳理,专业素养好。该校卓有成效的人人参与互动研究和团队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深深吸引我开始对该校内涵深入解读。盐东小学东区的办学内涵,我概括为聚焦文化核心,统整三大建设。
(一)一个核心:和而不同 各得其乐
“和而不同,各得其乐”是盐东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和乐”文化注入的新内涵: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润教学、和美环境,开怀包容;关照个性差异,主张多元发展;以构建“和乐教育”课程体系为支撑,共建生动发展的校园生活。
“和乐教育”是盐小东区人在多年的实践中磨砺和日益丰厚的办学追求,致力实现的是团队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差异成长。和乐教育以培育“和谐健康、乐学聪慧、多元发展”的盐东学子为目标,“润”字当头,通过浸泡、浸润、顺发,以致丰润,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快乐学习、和谐成长。
(二)三大建设:课程 项目 特色
盐小东区规划“和乐教育”为学校发展主题,重点依托课程建设、项 目建设、特色建设三大工程,三大建设统整推进,构建生动发展的校园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逐步彰显。
1.深化课程建设 致力于和乐办学品质提升
着眼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类学生健康灵动成长,是学校课程设置和实施的目标。在三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学校将重心放在学生成长课程的构建上,力求通过“三化一体”(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建设思路,构建“和乐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乐学聪慧、多元发展。
聚焦支持性学习研究 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的实施关键在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追求效率和标准,同时需要关照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整体的、活生生的生命。该校通过三年的“和润教学”研究,以问题驱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系统,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为学习提供支持,提供环境,提供条件。同时,问题又是教学的心脏,“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在教学中,从旧知识的复习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设计问题和指导问题的解决是课堂支持的关键。因此,学校聚焦课堂,立足落实流程管理与研究,以问题驱动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支撑,顺应学生成长需要,提供适宜的阳光、雨露和清风,促进学生自主、生动地成长,着力关注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以集体备课为抓手缩小教师间差异,实现教学目标的保底; 课中——以教学三级督导抓手,检测集体备课和课堂实施情况; 课后——以校级各类检测、主题式研讨,反馈集体备课、教学督导实效,提供教学反思的依据,全面掌握各科教学情况。
加强课程的拓展与扩充 实现校本课程生本化
该校主张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编制者,主张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寻求课程的“生长点”,创造出适应学生需要的、富有特色的、适度弹性的程建设。校本课程的建设基于学生实际的知识技能、思维发展水平、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家长的培养需要,主要指向于基础课程的弥补以及延伸、拓展教学,对教师的课改意识、自主精神、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相应的多学科的知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开发了科技制作、趣味英语、典范英语、经典诵读、小书虫俱乐部、手工剪纸、唱歌教学课、管乐培训班、球类训练、棋类训练、十字绣、书法课和五六年级分层教学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在每周周五下午二三节开放。在每年9月,“缤纷课程 各得其乐”校本课程选课活动在学校隆重开展。活动面向全体师生进行课程推介,学生现场选课。选课现场,学生兴致极高,选课踊跃,多数孩子进入了自己期待的项目。丰富的校本课程构建,不仅扩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同时也为学生“各得其乐”的发展提供了学习保障和发展平台。
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学生活动课程化
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内化,上升为一种能力和综合的素质。因此,学校在“常规育人、合力育人、活动育人”的基础上,尝试将学校的德育活动以及各项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程建设的方式固定化、序列化、常规化。截至目前,积极依托社区、社会 资源,以学校师生为主导,开发实施了如“逛成都——春游、秋游系列活动”、“社区自愿者——红领巾进社区实践活动”、“和乐小记者实践活动”等多个活动课程项目。为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盐小东区通过自身的努力,尝试着建立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受教育者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运行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学生需求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使盐小东区的教育更加“和而不同、各得其乐”。
2.推行项目管理 致力于和乐校园生活打造
立足于尊重和挖掘教师潜能,更多去关注儿童的需求,更好地促进自我的成长,该校通过“项目设置—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评价”,让师生主动参与和乐校园的建设中。该校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设置了面向师生的“6+3”项目组,其中“6”指的是面向学生校园生活的“和乐童言校刊、童眼看天下电视台、校园美化师、创意空间、和乐校园节日(合唱节)、雅行大本营”等,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的平台,让校园生活处处彰显浓郁的童趣,让校园处处流淌着精致的文化。“3”指的是面向教师群体发展的“和润课堂大比拼、研修大舞台和幸福加油站”,主要指向于教师团队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旨在成就学生幸福童年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就教师幸福的职业生涯。
所有项目的负责人均由教师自主申报,面向师生招募项目工作志愿者,拟定项目推进方案。过程性工作开展和阶段工作成效由学校项目指导小组和师生共同参与评定。三年的实践,项目随着学校每年工作的重点不断变化与调整,但新的机制,让教师们打破了学科、年段、性格、部门的局限,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主动介入和乐校园生活打造的活动中来,为学生“全面+特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学生、每个老师享受各得其乐的成长和发展。
项目制的最大价值还不在于项目组最终的工作成果,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教师参与其中,改变了对儿童和自己的认识,在不同岗位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干事、事事培育人”的局面。同时,项目制也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梦想的舞台,在梯队成长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起飞”的态势。
3.打造合唱特色 致力于学校和乐文化的回归
合唱是“合”的艺术,需要参与者个性化的体验来处理和演绎对作品的理解。但在表达作品时,需要声音融合,和声准确,失去了“合”作品就会“散神”,合唱的个性化理解与统一化表达,正是学校“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的内核。“和乐”教育,讲求个人的和而不同,团队的和衷共济,这正与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和谐、统一的团队凝聚力和快乐、激昂的心理感受“不谋而合”,因此合唱这种艺术形式作为彰显学校“和乐”办学理念的特色教育载体,受到了全校上下高度认同。2010年9月合唱作为课程进入学校和润课程体系,它融合了国家课程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建构独具特色“常规课+社团课"和”长课+短课”的合唱教育课程模式。通过几年的精心研究和打造,学校的合唱特色逐步凸显成效,学校开发了与合唱特色教育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学校的合唱社团在省、市、区的比赛和调演中获得佳绩。除合唱外,在足球、围棋、美术手工等方面在区域内都保持着领先的水平,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了支撑,丰富了和乐的校园生活。
盐东小学集约全校资源,统整实施“和乐教育”三大工程,努力追寻 着学生、教师生动发展从外出走向内生的学校梦想。经过八年的风雨磨砺,盐东小学实现了从“薄弱学校”走向“新兴学校”、从外促走向内生的华丽转身。盐东小学的顺利脱链走向新的链头学校的新跨越、新征程,既是对过去八年的肯定,又是对锦江区高位均衡发展战略的厚重回馈。
这是一次思想洗礼的学习。跟岗学习归来,我一直在思索从锦江和盐东小学身上能学习什么?借鉴什么?顶层理念文化、实践体系定位和建构融合有度;审视学生观与教育哲学,做心中有学生的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尊重和挖掘教师潜能,关注儿童需求;校长和学校干部团队走出浅薄、浮躁与功利追求,率先专业化发展;管理、教学、育德、研究从细处着手,模糊走向清晰。完善激引机制与过程关注。聘请专家定期引领与主动发展„„我思量,学校的核心应是是尊重和挖掘人的潜能,以统整和创新,引领师生成长从外促走向内生。
二○一三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