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背影》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语文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如何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并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所蕴含的情感。然而,《背影》作为回忆性记叙散文的传统名篇,作者以朴实、细腻的描写来表现父子深情,一直打动着几代读者的心。所以此文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父亲朴实的话语、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由此启发学生去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因此,把《背影》作为本单元第一篇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学习此课,学生对本单元的回忆性记叙散文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先由学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再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抽取重点段落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八年级的学生在前面三个学期已经学习过了散文,但对于回忆性记叙散文的学习还是首次,因此对于这类文章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教师还得引导。还有,通过前面考试和写作发现,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比较差,积累的词语不多,因此教师要从具体的语汇去分析引领。另外,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物质生活较优裕的孩子,他们不大懂得孝敬父母,作为语文老师,我有责任教导他们孝敬自己的父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语言和在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的深深的父子之情。
3、运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具体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通过自自主、合作、探究,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亲情。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效果与作用。2、体会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物质生活比较优越的孩子,他们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因此也难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哪件事深深地感动了自己。
多媒体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积极思考,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踊跃发言,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事。
旨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感情基础,对新课学习产生兴趣。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抽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并思考问题:(1)找出人物、事件、地点。(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3)自己认为感人的地方。(4)写背影的地方。
2、深入理解:(1)这篇课文的文眼是什么?(2)文章主要写什么?(3)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其中最详细的是那次?
1、(1)分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2)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找出:(1)“背影”;(2)血父亲的爱子之情,还有我对父亲的眷恋。(3)四个:惦记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写得最详细。
旨在通过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文章脉络(线索),对文中渗满的浓浓的爱意有了确实的感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重点研读第6段:1、布置学生集体朗读第6段。
2、在白板上显示思考题:(1)本段哪两个地方着重写了父亲的背影?(2)在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作者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来做细致描写,请找出来加以体会,并说说这段描写在文中有什么效果?(3)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泪很快留下来”,又为什么怕父亲看见?(4)课文中我总共流了几次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表明了什么?(5)父亲为什么“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6)在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何意味?
四、阅读2、3、4、5段
1、让学生细读2、3、4、5段
2、用多媒体在白板显示思考题:(1)我与父亲见面背景如何?(2)4、5段那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当时感受到了吗?(3)“其实我那时已经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这句话有何作用?
三、1、充满感情去朗读。
2、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答案:(1)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另一个是送我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2)“攀”“缩”“倾”等;(3)作者领会到父亲的爱,禁不住泪流满面,却又怕父亲看见担心;(4)三次(悲哀之泪、感动之泪、伤心之泪);(5)父亲觉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因而感到很轻松。(6)4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四、学生细读相关段落,通过合作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心体会,纷纷举手发言。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到了作者朴实、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深情,分析了一些动词、形容词等在描写中的表达效果。另外,通过对前半部分进行了分析,使学生对文中的父子之情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五、指导片断写作训练(则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尝试用朴实的语言来描写某个人做某件事的过程和情景。
学以致用,这样做是针对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对学生进行的训练。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背
影
朱自清
朴实的话语
——父亲爱惜儿子
艰难的动作
(泪光中的)背影——儿子体贴父亲
《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征,将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课文精巧严谨的结构、平实简洁的语言。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将人物特征放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描写。
四、教学工具
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父亲是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天下最亲的莫过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每个父母对子女都具有真挚的宠爱之心,精心养育子女,殷切盼望他们长大成才,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他们对子女的爱具有无比高尚的情怀。由此,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无比的。那么,作家朱自清先生对自己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描写父亲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刻画其父亲形象的。
《背影》作于1925年10月间,属于一篇回忆性散文,他介绍了八年前与父亲在浦口火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自己在生活贫困、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的倍加怀念之情。
(二)学习正文
1.打开课件,放范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自读课文
听读要求:
(1)放录音时,学生注重听课文抑扬顿挫的变化,特别是“父亲”说的话。
(2)让学生自读课文一遍,要求学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亲当时的言语、行动、神态,体会“我”的心情(悲痛、自责、感动、怀念),在朗读中将此景此情表现出来。
2.师生共同活动,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文章结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明确。
第一部分:写自己怀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部分只有一句话,直抒胸臆,开宗明义。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追述与父亲在火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护儿子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写自己与父亲分别后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与开头相照应,直抒胸臆,表达情怀。
3.学习第一部分(讨论式)
提问:本文开头为什么说“我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呢?学生思考后作答。
明确:
文章开篇点题,开宗明义。作者对自己的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说明父亲的背影印记着其一生的劳碌,他一生的奔波都从其背影上展现出来。父亲为儿子前前后后地忙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之情,蕴含着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全文从这个“最”字上引发故事,追述了作者对父亲终生难忘的往事,给人印象较为深刻。
4.学习第二、三部分,这是全文的重点(采用讲析式与讨论式)
这两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总结。
(1)提问:文中所刻画的那个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行路蹒跚的父亲的背影,给人留下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用语不多,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呢?这主要是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刻画形象,抒发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画出文中四次写到的背影、四次写到的流泪及两声的唉声叹气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见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四次流泪:
那年冬天,我从北京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两次唉声叹气: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2)提问:讲析四次描写到的背影、四次流泪、两次唉声叹气的意义。
探讨:四次描写背影的意义
第一次,开宗明义,引起下文,怀念父亲的浓重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细致具体描绘背影,着力突出了真挚深厚的爱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别时,望着父亲的背影而生悲哀不舍之情。第四次,读父亲的信,浮现父亲的背影,进一步抒发对父亲的真挚情感,照应开头,结构严谨,使文章显得完美极致。
探讨:四次流泪的意义
每次流泪的境况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层层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进一步增强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见父,祖母去世,父亲交卸了差使,家境贫困加剧,祸不单行。流的是悲痛的泪。第二次,目睹父亲为自己买橘子,年老体笨,步履蹒跚,衣着寒伧,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动的泪。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时,难舍难分,悲痛难言,难过得流下泪,流的是悲哀不舍的泪。第四次,北平读信,想念父亲,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流的是怀念的泪。四次流泪,四次抒情,轻轻加深,逐步推进。
探讨:两次唉声叹气的意义
第一次,叙述父亲反复叮嘱我要小心并好好注意自己的处境,“我”认为父亲有点迂。并且用了一句反语,其目的是欲扬先抑,更好地展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之心。第二次,怀念父亲之情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进一步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三)总结
从全文来看,父亲处境凄凉艰难,内心悲痛难过,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稳,还劝慰儿子不必难过,却偏要到车站送儿子,他体笨蹒跚,样样事情还要自己干。心甘情愿为儿子做一些琐屑之事,老境颓唐却惦念儿孙。作者起初对父亲缺少理解,抱怨并暗笑他有点迂,后来才转变到对父亲的理解,认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疼爱,进而抒发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写一篇“我的父亲”的文章。
【板书设计】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写背影:
一次:怀念父亲,总领下文。
二次:车站买橘,表现爱子疼父之情。
三次:车站分别,表现对父亲眷恋之情。
四次:北平读信,表达怀念之情。
四次写流泪:
一次:悲痛之泪。
二次:悲哀不舍之泪。
三次:感动之泪。
四次:怀念之泪。
两次唉声叹气:
一次:对父亲认识的变化。
二次:对父亲倍加怀念。
明线:到徐州见父亲──回家奔丧──南京分别──北平读信。
暗线:思想感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