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社团教学计划
餐饮社团教学计划
一、教学要求:
倡导健康饮食,打造青少年健康的体魄,给每一位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成员美食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挖掘会员对美食的爱好,提供其美食技能,提高品尝能力。同时以美食为桥梁更深的了解中华过往,旨在研习华夏饮食的内涵和精髓,展现饮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美食社将带你进入美味的天堂,在美味中让健康伴随你我他。
二、教学内容:
1、常规活动:厨艺学习活动,厨艺交流活动
2、美食知识(八大菜系,饮食误区)学习
3、菜经验交流会,学做菜,各地饮食风俗交流
三、教学措施:
1、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争取取得学校家庭各方支持配合,如申请借用食堂等场所、设施。
2、学习相关美食营养内容,让大家都接触到关于美食营养的知识。
3、组织学员分组定期收集有关美食的资料,有关食品安全等信息,增加大家对时事的关注度,拓宽知识面。
4、开展制作菜肴评比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兴趣。
四、社团活动内容
第一周水果沙拉
第二周 凉拌黄瓜、粉丝 第三周 凉拌双耳 第四周 凉拌洋葱 第五周 凉拌西兰花 第六周 凉拌三国 第七周 凉拌三丝的做法 第八周 醋溜白菜 第九周 炝土豆丝
第十周 菊花豆皮
第十一周学习凉面的做法
第十二周 包馄炖 第十三周 包水饺
五、社团活动注意事项:
1、社团负责人带好准备好锅、碗、勺、调味品及当天所需要的食材提早到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温度适宜。
2、参与活动的社团成员到社团负责人处签到,有事者需提前请假。
3、授课活动中参与者要尊重执教者,尽量保持安静,如有需要,请小声说话。爱护活动室里的所有物品。
4、活动结束,参与者所带进的物品请随手带离活动室,协助负责人整理餐具及活动室。社团负责人最后离开,负责联系下一次活动时间,并关窗、锁门。
六、社团活动时间
初一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初二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初三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
第二篇:餐饮服务教学计划
《餐厅服务》教学计划(初、中级)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学制3个月。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新疆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饭店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
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饭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饭店餐饮等一线接待服务基层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
3、掌握职业道德和礼貌礼节的基本知识。
4、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岗位的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知识。(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能进行简单的外语交流服务。
3、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具有胜任餐饮服务的能力及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一定的应变能力。
6、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协作能力。
7、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文化基础课 1.德育课(30学时)(1)职业道德与法律(10学时)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2)职业生涯规划(10学时)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经济政治与社会(10学时)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2、计算机应用基础(20学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二)专业理论课
3、饭店管理概论(10学时)了解饭店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熟悉饭店的等级规范、管理内容、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职能,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礼貌礼节(5学时)了解旅游服务的礼貌礼节知识;掌握对客服务中仪表仪容和言行举止要求;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文明素质,自觉养成礼貌服务的职业习惯。
5、食品营养卫生与菜点知识(10学时)
使学生了解各类原料的营养成分与卫生要求,理解科学合理配膳的基本原则,掌握有关营养与卫生的基础知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与烹制菜点,做好饮食服务工作打下基础。熟悉中外菜点制作的理论方法,掌握新疆地方菜的特色;热爱并胜任餐饮服务工作。
(三)专业操作课
6、餐厅服务理论(20学时)掌握餐厅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饭店餐厅部运转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预订、接待、沟通、结账等各项餐厅服务技能。热爱并能胜任饭店餐厅服务与管理工作,达到餐厅服务初、中级工的水平。
7、餐厅服务实操课程(30学时)掌握饭店餐厅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饭店餐饮部运转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技能,热爱并能胜任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达到餐厅服务初、中级工的水平。
8、中餐服务(40学时)掌握中餐服务技能技巧,初步具备餐厅服务与基层管理能力。
五、实 践 教 学
本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该专业基本的教学原则。
本专业实践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见习
通过实地考察和见习,使学生获得服务及其相关工作的感性知识。
2、实习
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实习我们安排在档次比较高、管理比较好的星级饭店,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六、职业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法纪观念,是本专业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课外教育的任务之一。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完全按照旅游与酒店 各岗位对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使之在毕业前就初步习惯酒店的管理环境,具备基本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法纪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七、考 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本课程设置中开设的课程均须进行考核,考核主要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和表现,考核成绩(含实习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专业考核分理论知识考核和专业技能考核两类。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笔试、口试等方法。专业技能课和计算机课必须参加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等级考核,并将取得合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第三篇:餐饮服务教学计划
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百色市民族旅游学校 授课计划表
授课计划
所属期间:2013年秋季学期
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课 程 授 课 计 划
百色市民族旅游学校 篇二:餐厅服务员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1篇三:餐厅服务员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
餐厅服务员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
餐厅服务员主要培训内谷包括饮食卫生知识;礼节礼貌;饮食风
俗习惯;服务安全知识、接待服务;餐巾折叠、托盘服务使用知识;理盘;装盘;托盘服务、酒类、饮料基本知识;选酒(饮料)与开启;斟酒服务、介绍菜品;上菜知识和技能等岗位服务工作的人员的培训。现制定《餐厅服务员》岗位实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了解不同餐厅的特点和不同餐厅的服务程序;掌握餐饮服务中的
托盘、口布折花、斟酒、中餐宴会铺台、上菜派菜等五大技能。经职业鉴定合格者,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餐厅服务业职业资格,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
二、培训对象
主要培训年满16至45周岁,县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收入低的贫困人口,身体健康,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青年。
三、培训形式
全脱产学习,培训时间 学时(理论 学时,实践 学时)
四、课程设置
岗位培训课程设置采用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组合,共设置职业道
得、饮食卫生知识;礼节礼貌;饮食风俗习惯;服务安全知识、接待服务五个理论模块和餐巾折叠、托盘服务使用知识;理盘;装盘;托盘服务、酒类、饮料基本知识;选酒(饮料)与开启;斟酒服务、介绍菜品;上菜11个实践培训模块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
式,其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五、实训课程安排和学时分配
六、就业指导
培训学校要将合格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成绩、求职意向等
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介,切实加强就业指导。
第四篇:合唱社团教学计划
合唱社团教学计划
一、社团宗旨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人声,最美的人声是合唱。合唱艺术能够启迪心智。对于孩子来说,尤其能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合作意识。
本学期学校推出社团活动,合唱作为孩子们喜欢的一个艺术项目,将以发展学生兴趣,提升合唱技巧为主,让学生在社团里学有所长,学有所乐,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校园快乐地翱翔。
二、兴趣小组成员:
人数40人,分别从四至六年级学生中选拔。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星期三下午
四、活动地点:
音乐教室
五、指导教师:
兰浩文、李秋红
六、教学制度: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每次活动学生必须按时到点参加训练,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有事需说明原因及上交书面请假条。,3、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曲目,积极和辅导老师配合。
七、课程安排:
合唱队的课程安排,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同时进行相关乐理知识的渗透。
八、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九、活动安排:
9月 :基本歌唱技巧和方法的练习。(基本技能训练)10月:歌曲指导歌唱的基本指导。(吸气换气的训练)11月:歌曲指导歌唱的基本指导。(咬字吐字的训练)12月:歌曲演唱的感情处理。(乐句气吸感情处理训练)1月 :歌曲整体演绎。
附:所需用具:
电脑、钢琴、音像资料。
第五篇:舞蹈社团教学计划
舞蹈社团活动计划
(2012————2013学)
学校:泥河小学
指导老师:付海平汪英
舞蹈社团活动计划
(2012-2013学)
训练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本学期我校一如既往的开展了舞蹈社团活动。通过每周一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软度、开度得到一定的训练,在音乐舞蹈中表现美、感受美,尝试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重点排练舞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强自信,学会展现自我。
活动措施:
舞蹈社团的活动必须与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合拍,坚持普及与提
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凡参加舞蹈社团的学生,不论水平高低,要保护其积极性,使其认识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主动积极地参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实施分层指导并采取多种形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感,使潜在的智慧和舞蹈才能得到自由地发展。
培训内容及课次安排:
培训目的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审美
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在训练内容中,每节课都会穿插基本功训练,之后会选择成品舞蹈进行学习(舞蹈暂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地面前压旁压腿、肩的开度训练
第二周:胸腰和腹肌的训练、后腿和背肌的训练
第三周:踢腿和力量的练习、勾绷脚练习第四周:半蹲、全蹲训练 第五周:擦地练习第六周:脚位训练 第七周:小踢腿训练 第八周:腰组合训练 第九周:踢腿训练 第十周:小跳练习第十一周:中跳练习第十二周:呼吸的训练 第十三周: 大跳训练 第十四周:平转训练 第十五周:总体训练
第十六周:总结 每节课都会教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动作进行学习,在学期末保证舞蹈成型。
活动时间: 每周三、四下午活动课 活动地点: 校舞蹈房 指导老师: 付海平汪英
学生名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河小学舞蹈社团活动记录 篇二:舞蹈社团工作计划
舞蹈社团工作计划
为了秉承“丰富社团活动,繁荣校园文化”的宗旨,我系将成立舞蹈社团,为工作的顺利展开,现制定计划书:
一、性质:
舞蹈社团,是由系内广大热爱舞蹈的学生组成的文艺性组织,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
二、宗旨:
丰富和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步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审美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健身娱乐,营造多元化结构氛围,繁荣校园文化。
三、基本任务:
1、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
2、为各种文艺晚会或活动提供节目。
3、定期的开展舞蹈社团,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4、联系外系相关社团,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筹办联谊活动等等。
四、舞蹈社团活动形式
1、本社团成员由一二年级学生自愿报名,艺术老师推荐,择优录取。
2、本社团由指导老师每周定期训练,社员自主开展社团活动,以提高我校音乐舞蹈水平。
3、通过社团活动,参加系、校各项演出,以及校外、社区的展示活动。
五、组织结构:
1、总负责人:1人,全权负责舞蹈社团的大小事宜,起主导和治理作用。
2、宣传职员:1人,负责传递舞蹈社团各项信息,扩大舞蹈社团着名度。
3、街舞队:学习各类型街舞,体现流行色彩。负责人:1人。
六、练习时间:
下午两节课后
七、规章制度:
1、维护舞蹈社团形象,在工作中生活中,社团队员要团结友爱,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文明礼貌。
2、队员在会议和活动过程中,必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常规练习须准时到场签到,不得代签,有特殊情况,不能参与活动,应提前向负责人或指导老师作出书面请假。一学期内多次缺席或请假者,给予退会处理。
3、负责人每一个月,对本队学习、活动进行一次书面总结,记录每次学习内容,以及会员的学习情况和要求。
4、在常规练习过程中,必须以认真、严厉的态度对待;不可打闹、嬉笑,不可做与练习无关的事情。篇三:舞蹈社团活动计划
舞蹈社团活动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兴趣培养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的前提。没有兴趣的技能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如果说形体学习是目的,那么兴趣培养是手段、是过程。所以要发展小学生的形体水平,必须培养浓厚的、稳定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形体活动中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学生带进形体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1、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着力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艺术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起坚实丰厚的生产点。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孩子健康而有特色地成长。
二、活动目的:
1、使学生正确的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对队员们要求基功达到下叉,下腰。软度不好的同学可延长时间。
3、对个别素质好的队员在技巧方面可加深一些,同时学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
三、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姿态。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灵敏性。
3、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活动特色:
1、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开设形体活动小组。
2、由培养特长向启发创造延伸。着眼培养学生挑战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课堂学习活动中一些基础教育,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机会,改变了孩子被动的心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欲。
4、让活动成功孩子享受生命的时空。我们的艺术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双双高举的双手,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有如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五、主要措施:(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对比法、预防预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影象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六、活动安排:
1、定时活动。每周五下午的3:40—5:00。
2、活动规划。每次活动前点名,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涨,活动后有记载,有成果积累。
3、不断交流和研讨。总结得与失,借鉴成功的经验,不断丰富完善,提升教育与活动的艺术,使特色更鲜明。
七、活动内容安排:
活动内容:
1、第一月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第二个月要求全体队员都能在辅导员的训练下基功达到下叉,对个别软度不好的队员可加深练习,训练有基本手位,脚位,一位的擦地,蹲,丁字位的前擦地,旁擦地,腰部的训练、腿部的训练的撩腿、弹腿、踢腿。
3、第三个月要求队员在能够下叉的基础上再加深一步下腰。同时学一些儿童舞蹈中常见的舞步的组合。
4、第四个月训练内容,对个别好的队员进行个人素质的提高,技巧方向可加深一些。例如:虎跳、前后桥、抢脸,同时要学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篇四:舞蹈社团指导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舞蹈社指导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舞蹈是人体艺术,他要求舞者良好的体型和必要的舞蹈条件。民族舞蹈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是反映人的人的身心艺术活动。它对于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人的理解、联想、想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人的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等有重要意义。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基本舞步的学习,掌握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主要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四、特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五 教学内容
第一星期教学内容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解民族舞、古典舞与教育的关系。
3、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名族舞蹈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三、民族民间舞训练
1、理解民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学习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学会弦子组合1—2个,踢踏组合1—2个。
第二星期教学内容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星期的学习,要求了民族舞蹈的基本内容。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的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
ⅱ、教学内容:
1、把握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 身、跳、翻、转、大跳的训练。
3、身段组合训练和即兴表演训练
4、民族民间舞的训练
①俄罗斯民间舞的风格和特点:常用手位、脚位、基本舞步、平步、弹簧步、马步、小跑步、吸跳步、长跑步、踏步、进退马步、摇篮马步、滑紧马步。
②基本动作:提、压腕、手位1—8位训练。肩:硬肩、柔肩、耸肩、笑肩、碎抖肩、圆肩、颤肩、骑马手臂动作:勒马、扬鞭、加鞭、挥鞭。
③组合训练2—3个。
ⅲ、教学建议:
基本功训练中,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组合成组共同训练。古典舞蹈和民族民间舞应利用录像教材,或组织学生观看专场演出,帮助学生理解民族舞、古典舞的年龄特征的表现,理解和掌握苏联民间舞的动律特点,为学生的创编舞积累素材。
第三星期教学内容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舞蹈训练方法,学会民族民间舞和舞蹈表演,能注意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具有一定的舞蹈智能及舞蹈鉴赏力。
ⅱ、教学内容:
1、汉族民间舞
①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②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③动律训练,单一动作训练,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盖分花、蝴蝶花、展翅花、扬臂花、体花、碎浇花。
④基本舞步:秧歌后踢步、秧歌前踢步、垫步、墩步、踢毽步、十字步。⑤组合训练2—3个。
2、维吾尔族民间舞
①简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②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③常用手位1—7位
④基本舞步:横垫步、进退步、点步、三步一抬、错步
⑤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情绪配合⑥组合练习2—3个
ⅲ、教学建议:
本星期的教学重点是民族民间舞,应通过示范讲解和录像教材,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动律特点,从而表现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动作风格,并在组合练习中,提高手眼身法步的组合能力,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第四星期教学内容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星期学习,了解民族舞、古典舞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能进行民族舞、古典舞的创编。了解教学大纲中舞蹈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掌握舞蹈的基本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民族舞、古典舞蹈教学能力。
ⅱ、教学内容:
一、舞蹈的基本常识:掌握民族舞、古典舞中舞蹈教学法
二、民族舞、古典舞蹈的创作编排和教学实力
1、掌握民族舞、古典舞蹈基本动作,舞步
2、会律动组合和韵律操
3、学习歌表演、舞蹈创编的原则、方法,会创编歌表演和舞蹈。
4、学习情绪性舞蹈创编的方法,会创编情绪性舞蹈。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创编舞和舞蹈教学。创编舞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表演形式进行。舞蹈教学应组织学生到民族舞、古典舞观摩舞蹈教学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模拟课,有条件的参与民族舞、古典舞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六、教学日志
王佳影
2011/12/13篇五:舞蹈社团上学期活动计划
舞蹈社团活动计划
(2014—2015学年上学期)
学校:高牛小学
指导教师:王翠翠 孔莹莹
舞蹈社团活动计划
(2014—2015上学期)
训练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本学期我校一如既往的开展了舞蹈社团活动。通过每周一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软度、开度得到一定的训练,在音乐舞蹈中表现美、感受美,尝试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重点排练舞蹈《春晓》。在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强自信,学会展现自我。活动措施:
舞蹈社团的活动必须与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合拍,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凡参加舞蹈社团的学生,不论水平高低,要保护其积极性,使其认识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主动积极地参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实施分层指导并采取多种形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感,使潜在的智慧和舞蹈才能得到自由地发展。
培训内容及课次安排:
培训目的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在训练内容中,每节课都会穿插基本功训练,之后会选择成品舞蹈进行学习(舞蹈暂定《春晓》)。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地面前压旁压腿、肩的开度训练 第二周:胸腰和腹肌的训练、后腿和背肌的训练
第三周:踢腿和力量的练习、勾绷脚练习第四周:半蹲、全蹲训练 第五周:擦地练习第六周:脚位训练 第七周:小踢腿训练 第八周:腰组合训练 第九周:踢腿训练 第十周:小跳练习第十一周:中跳练习第十二周:呼吸的训练 第十三周: 大跳训练 第十四周:平转训练 第十五周:总体训练 第十六周:总体训练 第十七周:总体训练 第十八周:总体训练 第十九周:总体训练 第二十周:总体训练 第二十一周:总体训练
每节课都会教授《春晓》的动作进行学习,在学期末保证舞蹈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