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合集)

时间:2022-08-26 01: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

第一篇: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

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第二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范仲淹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②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③通过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稳重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启发学生来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图片

五、教学板书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忧国忧民 →刻苦读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六、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指明读一读。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范仲淹,主要是为了体现范仲淹的哪一方面?

1.指名回答,板书(刻苦读书); 2.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 ①让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②指明回答;

③让生小组讨论,概括小标题; ④集体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三、品读语句,体会品质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 1.说说范仲淹的志向是什么?

2.为了实现他的志向,他是怎么做的呢?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

(边读边批注)

3.小组交流,说说哪个故事最让你感动? 4.集体反馈

(1)指明说说哪个故事,最让你感动?

(2)为什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了?让你感动的理由是什么?(3)教师指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

只身求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范仲淹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学习非常刻苦。引导学生想象他是怎样刻苦读书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

(1)对于稳重第一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划粥割齑”;

(2)教师指名反馈,这说明了什么?(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3)对于这种生活,范仲淹的态度是什么?(毫不介意)哪一句体现了他的态度?

谢绝佳肴

“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的拒绝了。”(1)指名说,“委婉”的意思。

(2)不是说范仲淹的生活很清贫吗?那为什么范仲淹要拒绝呢?(3)引导学生想象:好友给范仲淹送来了银子,范仲淹会怎么想呢?会怎么婉转的拒绝呢?

(4)范仲淹不接受银两,朋友便送来了美味佳肴,结果怎样了?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5)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话。(读书惊讶、疑惑的语气)(6)引导探究:范仲淹为什么不吃朋友送来的美味佳肴呢?(7)找出语句,指名说说读了这一句话,你的感受是什么?(8)你了解到了范仲淹的哪一方面?

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1)范仲淹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埋头苦读呢?(2)其他师生呢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3)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四 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1.同学们,范仲淹这么刻苦的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3.总结全文

范仲淹正是这样的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从政后用自己的智慧,兴国利民,赢得了后人的赞扬,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4.理解“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说说后人为什么用这句话形容范仲淹呢?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1-3段; 2.抄写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3、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

第三篇: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16.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等词语,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教具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自由谈谈预习时的收获

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仲淹?例如:范仲淹的生平、他的作品或是跟大家讲讲你知道的有关他的小故事都行。

师: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范仲淹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师:作为政治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作为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很出色,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手,文中有一个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诵,它是——(展示课件)

师:齐读起。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课前我们对范仲淹生平事迹的介绍,谈一谈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忧:忧国忧民)

师: 时刻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生活考虑,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展示课件),齐读他说起: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 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师:再读这句话,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远大的抱负。师: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三、品读句子,感悟品质

师:你能给这些故事加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生概括师板书(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苦读)师: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四个小故事。只身苦学(出示课件)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用稀粥充饥。

只身求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用“----了,就----。”来说一句话。

3.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划粥割齑(出示课件)

1.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

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2.品读句子: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师:“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丝毫不在意)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体现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齐读一遍,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起——生跟读“他发奋苦读——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谢绝馈赠(出示课件)

品读句子:“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师:范仲淹为什么宁食粗茶淡饭,不吃美味佳肴?

师:

从范仲淹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闭门苦读(出示课件)师:“千载难逢”是什么意思?(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师:见了皇帝其他师生是怎样做的?范仲淹又是怎样做的?从范仲淹的语言和行为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自信、刻苦)“闭门不出”,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

六.总结全文

师:果然,后来他不仅见到了皇帝,还成了皇帝的得力助手,是他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师:正因为范仲淹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人们给了他极高的评价,用范仲淹赞颂先贤的话来赞颂他,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展示课件)

师:“泱泱”是什么意思?(水面广阔)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人们赞颂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

人们赞颂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段话。

七。课堂总结 师: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仔细想想,通过写人物的什么来表达人物的形象?(典型的事例),又是抓住哪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言行)

师:人有了远大的理想,生活就会有目标,就会知道,今天我们是为什么而学习,他的未来才会有辉煌的成绩。《少年中国说》的诗句:“少年睿则国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老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会认真努力的读书,也会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板书设计: 略 八.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2.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刻苦学习的词语背一背。3.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诗词以及故事

指导教师:

第四篇: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故事

范公: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范公祠即范仲淹纪念祠。

范仲淹(989 ~ 1052)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苏州吴县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的娘家,也就是说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故了,那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便冲破世俗的束缚,带他改嫁到了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一带)的朱氏家中,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经常受到虐待,他的母亲感到非常伤心,便把他护送到博山的荆山寺读书学习,后人敬佩他的政绩和节操,便在他少年读书学习的地方建祠纪念。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 989 年),卒于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终年六十四岁。仁宗时,他武官曾任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文官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是一位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虽是苏州吴县人,但他却是出生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苏州。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幼小的范仲淹便随其母亲改嫁,来到了长山县的朱氏家中,少年时期的范仲淹是在一种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度过的。他在博山的荆山寺刻苦攻读。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习。他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生活时这样写到: “ 我过去和一姓刘的同学,在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都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二块。把蔬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 ”。虽然范公少年时代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学习勤奋,胸有大志。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 “ 我将来能当宰相吗? ” 神说不能。又问: “ 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 ” 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 毅然出走 ” 是说范仲淹在二十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部 “ 应天府书院 ” 读书学习。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心爱的母亲。在南部应天府书院,他 “ 昼夜苦学 ”,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的舒适生活,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他,他婉言谢绝了,并说: “ 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 ”。就这样他在南部应天府后院寒窗苦读五年。

经过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公元 1015 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六岁,做官后,他清正廉洁,办事公正。

范仲淹考中进士做官后,一直在低职位上徘徊,没有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参决权,意志得不到发挥,才能得不到展示,于是他在乾兴元年(公元 1022 年)也就是他三十四岁时,向当时的枢密副使张知白毛遂自荐,以图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强国、富民之梦。“ 盐仓治水 ”,是说范仲淹受命到泰州西溪盐仓带领广大灾民治理海堤的情节。当时,泰州西溪一带的海堤严重损坏,多年没修,秋天大风暴雨,潮水涌入,原来的沃土渐渐变成了盐碱地,五谷不收,老百姓逃荒要饭,远走他乡的就有三千多户,范仲淹见此惨状,非常痛心,便建议修复海堤,为民解忧。此事得到了朝廷的恩准,于是他便带领广大灾民开始了盐仓治水工程,经过一番艰难困苦的治水大战,全长一百五十多里的海堤修成了,逃亡的灾民也陆续返回了家园,范公关心灾民疾苦的这一举动,深得广大灾民的好评。

范仲淹大胆直言,抨击时弊,几度遭贬。天圣五年(公元 1027 年),范仲淹升任秘阁校理,出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曾几次大胆直言批评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带来的弊端,因此而被贬为通判;章献太后去世后,仲淹又被召入京,任左司谏,但不到一年,又因批评仁宗皇帝废除皇后,被贬知睦州。景祐二年,又晋升为国子监,因批评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当,再次被贬知饶州,可以说是“三出京城 ”三起三落。

范仲淹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带领百姓在苏州治理水患。范仲淹被贬到地方为官,仍以百姓的饥苦为己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在苏州为治理水患,他带领百姓挖渠、筑堤、引导太湖水入海,并治理了其他的江河、湖泊,消除了水患,受到了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宋朝与西夏关系日趋紧张,因战事需要,范仲淹被调任为陕西经略副使,协助军事长官韩琦,负责北部地区的军事防务,他亲自到边关延州视察,看到的是番不容乐观的景象,他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将自己调往边关延州,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到了延州之后,他首先抓了边军整训,在精兵的同时,严整军纪,并对边关城塞进行了修复和重建,使边关局势有了很大改观。

范仲淹对敌战略的正确。为了坚守边关,仲淹加紧安排修筑城寨,庆历二年(公元 1042 年)他亲自指挥修建了马铺城,切断了西夏与少数民族的往来,使西夏官兵处于孤主无援的地位,不敢轻举妄动,由于仲淹守边有功,朝廷又将他提升为观察使,但仲淹为确保边关万无一失,他曾三次辞让观察使,受到了宋兵和边关的尊敬和爱戴。

庆历三年(公元 1043 年),这年范仲淹五十五岁,由于他在边关抵御外来侵略立下了汗马之功,朝廷又将他提升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这次的升迁,为范促淹实现自己青年时代改革朝政,富民强国的理想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这年九月,仁宗皇帝在天章阁召见了范仲淹,他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改革方案。天章阁是真宗皇帝所建,属于内禁重地,从来没有在此召见过朝臣,此次召见范仲淹,足见仁宗皇帝对他的重视和对他寄予的后望。

范仲淹与改革家们大展宏图,改革朝政。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了十项改革内容,即:明黜陟;抑侥 幸 ;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十件事抓住了北宋真宗和仁宗两朝政治积弊的要害。“ 庆历新政 ” 方案于庆历三年十月相继颁布实施,首先改革的是官制,后全面展开。

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从庆历三年十月至次年八月,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 “ 庆历新政 ” 触动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加之庆历新政准备不足,也带来了某些副面影响,在奸臣和宦官的勾结下,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范仲淹因此而被罢免参知政事。

范仲淹被贬之后,先后又在邠州、邓州、青州等地做过地方官。在这期间,他仍然为官清廉,尽职尽责,千古名篇 “ 岳阳楼记 ” 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其中的精华之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至今仍广泛传颁,激励后人。皇祐三年(公元 1051 年),这年先生已63岁,老病一身,他向朝廷请求,到颍州任职,借以休养,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因颍州历来是北宋大臣退闲之地)。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仲淹带病上路,但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中途在徐州诊治,同年夏天,范老先生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4岁。他64年前,在徐州出生,64年后又同一地方与世长辞,用自己坦荡的一生,将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在了一起,划成了一个蕴含丰富的句号。

先生的一生治国有略,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继续为实现他富民强国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16_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①读了课文,范仲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②为了实现自己忧天下的远大抱负,范仲淹是怎样做的呢?课文具体概述了范仲③淹的哪些故事,给这些故事加个小标题。

④用横线画出范件淹的言行的语句,再令你感动得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⑤学习范仲淹读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写下来。

1.课外阅读文章《范仲淹教子》、《范仲淹和<岳阳楼记>》。2.收集有关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这方面的名言警句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个生字,掌握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用小标题概括读书的几件事情。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二、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教师引导。从“累了„„;饿了„„”、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___了,就用_______”,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从“划粥割齑”

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语句进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

从“五年未解衣就寝”

“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从“谢绝佳肴”

引导学生想象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范仲淹怎样谢绝银两,又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收下佳肴呢?当食品变质时,对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会有何感想?此时范仲淹又会怎么?

(学生自由想象,教师随机引导点评)从“闭门不出” 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范仲淹的什么品质呢?

(学习专心)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学生思考,交流。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后人对范仲淹的赞颂

提问: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作出评价之后,开始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最后理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

(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这是对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的高度赞美,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学习范仲淹读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六、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简介 重要地位 名著名句

(1)

读 书 寺院读书 书院求学

(2-5)生活艰苦 坚持苦读

(废寝忘食)排除干扰 埋头苦读

志 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7)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⑶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⑵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历史对范仲淹的评价,领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3.合作探究,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范仲淹,导入新课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2.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范仲淹的故事。(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⑵用横线画出概述范件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

⑶想一想课文具体概述了范仲淹的哪些故事,给这些故事加个小标题。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粥、寝、凌、廷、泱”还有“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音:“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字形:“岂”的写法;“廷”和“延”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4.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粗茶淡饭 争先恐后 埋头苦读 千载难逢 兴国利民

四、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l.教师指名画出概述范仲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全班齐读这一句子。

3.教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诵。请同学们再读这一句子,想一想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4.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视国家民族的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5.教师:同学们,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6.指名反馈:你们从范仲淹的这些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爱国爱民,为国为民而生)

7.教师小结:是啊,为了祖国和人民,范仲淹刻苦渎书,以便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几个有关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你们都找到了吗?

8.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给这些故事加个适当的题目。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范仲淹忧国忧民,并为了尽快实现这一志向和抱负不懈地努力,刻苦攻读。下节课,我们再走进他的每一个小故事,从范仲淹一生感人的故事中去感悟他高贵的品格以及高尚的情操。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

3.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看拼音,写词语。

mǐ zhōu cū chá dàn fàn měi wèi jiā yáo yuè yán? háo bú jiè yì fèi qǐn wàn? shí

()()()()()()

5.比一比,组成词。

岂()廷()淹()忧()咽()泱()凌()载()

凯()延()掩()优()烟()殃()陵()栽()

1.教师板书“范仲淹”:同学们,这个名字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

共2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积累“废寝忘食”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第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关键点:

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范仲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个名字你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么?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板书:范仲淹)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PPT展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PPT展示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2、用横线画出概述范仲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

3、想一想课文具体概述了范仲淹的哪些故事,给这些故事加个小标题。

四、检查反馈:PPT展示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词语积累

五、直奔主题,切入要点。PPT展示:

v

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一读这个句子,想一想这句话表达的含义。

2、文中有一句表明范仲淹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你能找出来么? 概括一下。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六、细读课文,品读语句,体会品质。PPT展示

1、配乐朗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合作探究PPT展示

v

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v

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v

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3、集体反馈PPT展示 v

只身苦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充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想一想:范仲淹是怎样苦读的? v

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 „„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议一议: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 v

谢绝佳肴

“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思考:

1、范仲淹会怎样对待好友送来的银子? v

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有抬又继续读书。” 交流: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4、引导交流品读。

(一)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1)师: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这一段讲了范仲淹的什么故事?

(指导学生用小标题形式来概括并板书:只身求学)(3)师: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渗透教学以下内容: ①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生:从“累了„„饿了„„”

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A、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

”来说话。(课件出示)B、指导感情朗读,从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生: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师: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1)学生轻声读课文。问: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指导学生概括并板书:划粥割齑)

让学生用直线从文中划出 “划粥割齑”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谈谈个人感受。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教学以下内容:

师: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三)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板书: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补板书:拒绝)

这是第五自然段讲述的内容。在这一段里,有令你们感动的语句吗?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范仲淹说的话,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四)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

(1)师: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变天府,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却怎么做?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引导小结板书:闭门不出)(2)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教师扮演同窗对一个学生叫道:“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让学生扮演范仲淹回答。)

教师扮演范仲淹的老师问一个学生:“仲淹,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让学生扮演范仲淹回答。)

(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师:课文读到这儿,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

(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PPT展示

1、师: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历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诵读范仲淹优秀作品《岳阳楼记》

八、课堂小练笔。PPT展示

v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v

听写练习。

v

课下收集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九、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忧国忧民

刻苦读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十、走出课堂,阅读收集:

1、课外阅读文章《范仲淹教子》、《范仲淹和<岳阳楼记>》。

2、收集有关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 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989 ~ 1052)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范仲淹(989 ~ 1052)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下载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

    范仲淹廉洁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美德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不仅自己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极其严格。范仲淹一生历任高官,但范家一直清贫俭约家风纯朴......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

    16 范仲淹的故事 教案25篇

    16 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大全五篇)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全文5篇)

    16.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

    范仲淹的故事的读后感

    范仲淹的故事的读后感 范仲淹的故事的读后感1 今天,老师讲完《范仲淹的故事》,我真的太感动了,我太佩服范仲淹了。他只身求学,拒绝美味,埋头苦读,让人感觉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事......

    【精】范仲淹的故事大全

    【精】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的故事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