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华】小班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精华】小班美术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美术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圣家族大教堂”的彩窗,初步了解彩窗。
2、尝试用分割的方法创作自己的彩窗。
3、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幼儿创作纸(塑封纸)、大窗户背景图、音乐《天空之城》、颜料、油画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见过窗户吗?
2、你见过什么样的窗户?
1、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一种与众不同的窗户,(ppt1)
2、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窗户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总结:窗户上有很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形状,看起来像是玻璃被打碎了。其实这是被很多线条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了呢!
4、你知道这些窗户是装在哪里的吗?
5、欣赏圣家族大教堂的彩窗(ppt2--7)
总结:这是开向天国的窗户,它神圣而斑斓,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的玻璃,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玻璃拼接成完整的窗户,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可以变成五颜六色的呢!非常好看,这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6、你知道这么漂亮的彩窗,是谁设计出来的吗?(了解高迪ppt8)
他是20世纪西班牙的建筑家,被称为巴塞罗那建筑史最前卫、最疯狂的艺术家。
7、还有哪里有这些漂亮的彩窗呢?
8、我们中国人也觉得它非常好看,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中国人也把彩窗用起来了呢!(ppt9--11)
1、这么漂亮的彩窗是什么做出来的呢?(ppt12)
2、这些窗户被什么东西分成一块一块了呢?
2、窗户上都有哪些线条呢?
3、我们也来试一试把完整的窗户分成一块一块的吧!(ppt13)
先用几条长长的线条把窗户分割成几个大的块面,可以是横线条也可以是竖线条。弯线条可以吗?当然可以。一个面块还可以分割在分割,你想怎么分都可以!
4、你喜欢这样的窗户吗?为什么?
5、接下来老师要把窗户变得更漂亮,看好了!(ppt14--17)
老师变了什么魔法?给一块玻璃涂上了红颜色,我再变!仔细看看这块颜色和刚才的那块有什么不同?一块玻璃里可以涂两种颜色。老师用相同家族涂了很多快颜色,那可以用不同家族的颜色宝宝吗?当然可以啊!你看,现在又有了绿色家族、黄色家族的。有的地方还可以空出来不涂颜色,就只留白在那里,有时候空着也是一种美哦!
鼓励幼儿大胆分割和用色。
1、你最喜欢哪扇窗户?
2、为什么?
教学反思: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班美术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景中用水粉画出人物脸部特征,尝试用点彩的方法画嘴巴中的牙齿。
2、乐于参加活动,对美术活动感兴趣。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会画人的脸、眼睛、嘴巴、头发等。
材料准备:教师范画、黑色卡纸、颜料、水粉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故事情景中欣赏范画。
1、故事导入,幼儿欣赏范画。
师:小朋友,今天,有个小宝宝也想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他有一张圆圆的脸,两只圆圆的眼睛,还有一张大大的、圆圆的嘴巴。
2、重点观察范画。
讨论:咦?这个宝宝的嘴巴为什么张得这么大呀?(饿了、哭了、笑了)
二、幼儿根据故事情景,学习牙齿的画法。
1、教师示范点彩画牙齿。
师:哦,这个宝宝可能是饿了,我们给他点东西吃吧。喝了一杯牛奶,长了一颗小白牙,吃了一块饼干,又长了一颗小白牙,再吃,再长,再吃,再长。小白牙越长越多了,老师都来不及了,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来帮帮老师的忙吧!
2、幼儿用手跟老师学。
师:宝宝吃饱了,睡觉了。吱吱吱,吱吱吱,这是谁呀?(小牙虫)小牙虫最喜欢吃什么呀?(宝宝的小白牙)有什么方法赶跑小牙虫呢?(刷牙)让我们一起来刷牙吧。上面刷刷,下面刷刷,里面刷刷,外面刷刷,喝口水,吐。小牙虫赶走啦,现在小宝宝的牙齿又变得白白的了!
三、幼儿绘画。
1、教师突出作画要求。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画画可爱的小宝宝、画画小白牙呀?大大的嘴巴能吃很多好吃的东西,能长出很多的小白牙,等会儿小朋友画的时候要把嘴巴画得大大的,牙齿画得白白的,记得、画完后把水粉笔放回原来的盒子里。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开始画吧。
2、幼儿作画,教师重点指导内容:
(1)尽量把宝宝的脸和嘴巴画大。
(2)引导幼儿画出牙齿。
(3)水粉笔用完放回原来的盒子里,不混色。
3、教师将幼儿画的作品固定于展示板上。
师(点评):这个宝宝的牙齿画得真白?是谁画的呀?画得真棒!这是谁画的呀?牙齿怎么不白呢?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小白牙啊?谁的小白牙最白?怎么让牙齿变白呢(刷牙)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小班美术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练习用小汽车轮子进行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
2.体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辆小汽车来幼儿园,幼儿事先有玩汽车玩具的经验。
2.每组1张大绘画纸。
3.在浅盘子里分别放入各色浓度适中的水粉颜料,抹布若干。
4.示范画1幅。
活动过程
1.欣赏汽车轮子滚画。
(1)展出示范画。“猜猜这是谁的'脚印,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小汽车很快乐,它去过海边、山上、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迹(车轮印)。
2.尝试用汽车轮子滚画。
(1)幼儿分组作画:将玩具汽车蘸上颜料,在纸上来回滚动,看看每辆车的轮胎印有什么不同。
(2)幼儿可以多滚画几次,感受色彩交叉重叠的特殊效果。
3.讲讲我的画。
将作品展示在墙面上,幼儿共同欣赏、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汽车沿着怎样的路线开,它要开往哪里。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班美术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用棉签画直线和小点,表现柳树的特征。
2、喜爱春天,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活动准备:
观察柳树发出的嫩芽,看空中飘扬的柳絮。棉签及绿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二、引导操作
1、请棉签来当梳子,给柳树妹妹梳头发。
2、老师、幼儿轮流尝试给柳树梳头。
三、幼儿创作
1、提醒幼儿直着从上到下把线条画直,画到底,不碰头。
2、柳条上长出了好多的叶子。
小班美术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能大胆讲述自己的五官特征。
2.在欣赏范例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美工纸制作盘子脸。
3.体验制作盘子脸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用不同材质的纸制作五官形象。
活动难点:
能在蛋糕盘子上合理布置五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出示用的盘子脸范例四只。
2.舒缓的音乐课件。
3.每人一面小镜子﹑蛋糕盘子、浆糊、皱纹纸、蜡光纸等美工纸、剪刀人手一把。
活动过程:
一、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各种表情时的五官特征。
1.游戏:表情猜猜猜。
(教师做表情,请幼儿猜;再让幼儿做表情,互相猜)
2.观察面部表情及五官特征。
——游戏做得真好,为了表扬你们,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放在了小椅子上,快去看看,告诉我是什么?
——请小朋友照照镜子,做一个最可爱的表情,告诉我,镜子里的你是什么表情?眉毛、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制作好的不同表情的盘子脸。
教师出示四只不同特征的盘子脸,幼儿欣赏。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表情?
——你觉得脸上的眼睛、眉毛、鼻子有什么不同?
——你开心时的表情,和画里哪个脸的表情比较像?不高兴呢?
——你最喜欢哪一个娃娃脸?(请幼儿说一说)
三、幼儿制作盘子脸。
——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不同的纸,让我们也来把蛋糕盘子当做自己的脸,然后用这些材料把你最喜欢的表情表现在盘子脸上,好吗?
教师交代制作步骤:
——请小朋友在做小脸的时候,请你们先把娃娃脸上的眼镜贴好,然后在眼睛上面贴上长长细细的眉毛,最后再贴上红红的小嘴巴,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脸最可爱。
幼儿制作,教师指导(配上音乐)。
四、作品展示、评价。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大家互相看一看,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小班美术教案 篇6美丽的衣服(滚印画)
目标:1、尝试用玻璃球蘸颜料滚出花纹的制作方法,美术教案-美丽的衣服。
2、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培养较好的色彩感觉。
准备:1、剪好的衣服纸样若干。2、调好的各色颜料、勺子若干。3、纸盒或盒盖若干。4、玻璃球若干,幼儿教案《美术教案-美丽的衣服》。5、范例若干。
过程:1、游戏《变魔术》。出示花衣服的纸样,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随后玩游戏,像变魔术一样,为幼儿演示玻璃球滚出花纹制作漂亮衣服的过程,让幼儿受到吸引。
2、教师师范并教授幼儿学习滚印画的方法和步骤。
3、幼儿作业,教师指导:玻璃球要蘸满颜料;尽量平摇盒子;注意作业及自己的卫生。
4、作品展示,幼儿互相欣赏。
美术教案-美丽的衣服
小班美术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将不同的手印添画成各种各样的画。
3、学习用手印画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准备:
1、自制印泥(3-4种颜色),清水,擦手毛巾,大画纸,彩笔,棉签。
2、已经玩过“变手猜形”的游戏。
3、各种不同的手印。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想象,丰富原有经验。
1、引导幼儿玩变手猜形的游戏,让幼儿将手指张开、并拢,猜猜不同的手形象什么?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的手印,猜猜这些手印是用怎样的手型印出来的?用这些手印能做什么东西的哪一部分?添画些什么就能表现出来?
二、教师示范印画,并讲解要领和应注意的事项。
1、提示幼儿先想想画什么,在图画纸的哪一个位置好,用什么颜色,再变手型,印手印。
2、印好手印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工具(如:手指或棉签蘸色),进行添画。
小班美术教案 篇8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通过玩色游戏发现颜色会变,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初步认识绿、橙、紫三种颜色。
3、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体验玩色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塑料一次性杯子人手二个(教师3-6个)。
2、幼儿绘画纸人手一张:画好树干。
3、水、颜料(红、黄、蓝)、棉签、抹布。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猜猜(教师指盖着颜色瓶子的布)布里面躲着谁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教师揭开布)“看!布的里面躲的谁呀?”哦,原来是瓶宝宝,咦?瓶宝宝里面还有什么呀?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水有没有漂亮的颜色呀?”
“昨天老师跟魔术师学会了一个有趣的魔术,能把水变出漂亮的颜色,想不想看啊?”
2、师幼一起变魔术,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我这里有3个瓶子,我要把这个变成红色”,教师边念魔语边轻轻地摇晃瓶子:“小小瓶儿上下摇,小小瓶儿变变变。”(幼儿喊红色)
(重复变蓝色,黄色)
教师:“我们变出了几种颜色呀?(三种)哪三种颜色呀?(红、黄、蓝)
3、教师:“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小树发芽了,小花开了,大地变得漂亮了。”“呜······”“谁在哭呀?”(和幼儿一起寻找,配班教师将画好树干的画纸粘在黑板上)“找到了,原来是这颗小树在哭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哭吗?”(它没树叶)“我们来帮助它好吗”?(好)“怎么帮呢?”(给它画上树叶)“小朋友们真棒,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画呢?”(颜色)“小树也是什么颜色呢?”(绿色)“我们这有吗?”(没有)
教师:“我们刚才只变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没有绿色,我们能再变出绿色吗?(能)
教师:“在色彩王国里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三原色”,除了白色和黑色,其它所有漂亮的颜色都可以用其中两种相加变出。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试试呀?”(想)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教师将黄色和蓝色颜料调和(要求幼儿加水时不要加太多),出现绿色,为小树画上树叶。
配班教师扮小树说:“谢谢小朋友让我长出绿绿的叶子,但我是棵花树,春天的时候我全身都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可美了,我······我现在只有叶子一点也不漂亮。”
教师:“你们还愿意帮助小树吗?”(想)
教师用棉签沾红色和黄色示范为小树点画花朵。
教师:“有了红花和黄花,还能不能帮小树长出别的颜色的花呢?”(能)
教师将颜料调和红+黄=橙、红+蓝=紫,为小树点画上花朵。
4、教师:“花树现在变得好漂亮了,它的朋友们听说小一班的小朋友这么棒,就都来请你们帮忙了。你们愿不愿意用桌上的颜色来为它们打扮呀?”(想)
教师交代作业要求:只能将两种颜色调和,调和颜色时不能加过多的水,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打扮花树,看看谁的颜色最丰富,最漂亮。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篇:六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集
六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 洁仪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革命历史画,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欣赏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通过学习中国画知识,提高对民族传统绘画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认识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学习、了解、初步掌握欣赏艺术美的方法;学习浅显的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画法,掌握对人物动态形象特征的概括表现方法;学习并进一步巩固中国画表现技法、工艺设计制作的基本知识技巧,学习、认识立方体、圆柱体的透视现象,掌握这两种立体物的规律及画法;认识连环画的特点,学习创作方法,促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单元分析
课题: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美术欣赏)
展览设计(美术欣赏)环境艺术(美术欣赏)
教学目标:
1.加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感受艺术美,认识美术的社会功能及环境与人们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欣赏了解革命历史画的表现形式、特点及思想内容,欣赏了解展览设计的意义和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特征的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艺术美的评价能力。教学重点:
1、启发引导学生在欣赏革命历史画的过程认识艺术美和社会美。
2、了解展览设计与环境设计的意义,初步学习掌握现代师实用美的美感特征和绿化美、环境美的美感特征,激发创造美的欲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欣赏革命历史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和了解社会美、艺术美的特征。
2、学习、了解并初步掌握展览设计的美感特征社会功能。不能
3、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艺术形式要素方面对作品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价。
内容:《中国画——金鱼》
目标: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伟大成就,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学习从实用和美观的原则根据造型,色彩配备欣赏。难点:启发学生从式样设计,色彩配备造型等的特点去欣赏。
要点: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初步地评价作品的能力。目标:认识色彩,并运用有关知识画出金鱼新面貌,进而热爱生活。学习并运用原色、间色、复色的知识,结合记忆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重点:学习原色、间色、复色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结合记忆和想象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热爱金鱼的情感。
难点:不仅懂得原色间色和复色,而且要懂得每种原色调配分量不同产生不同的间色变化复色的运用。
要点:预先报置平时节假日留意观察金鱼等,使学生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课题:《头像》 教学目的:
1、通过多媒体教学及创作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尝试、发现、想像和创作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展,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2、通过画头像,体味人物头像的精神,促进学生对人类存在的 意义、自由等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合理的价值观。
3、通过独立思考,形成个性化画面。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思考与教师指引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演绎情境。教材分析:
少年儿童处在脑力敏感时期,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虽 还比较肤浅,但这些人物头像的故事会一直存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素质培养作用。因此,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本课的难点:
在于对线描画表现方法的开拓。教 具: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学 具:16开图画纸、钢笔、磁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整顿纪律。
一、说英雄:(播放课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人物,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应该具有哪些形象特点?
二、认识新英雄: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英雄,想认识一下吗?
2、点击播放课件:(3、点击播放课件:(故事《头像》动画)论英雄:
(1)、头像具有什么精神?(2)、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为人类谋生存、大无畏的精神、正义感、不畏艰难、机智、勇猛、技艺超群。”
4、审题:
头像:头像长什么样?(年龄、发型、服装):(1)头像是什么?你想怎样设计弓箭的造型?(课件显示不同造型的弓箭)(2)头像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课件显示不同造型)日:(1)十个太阳长什么样? 小结:形态各异。
(课件显示不同造型的太阳)
5、线描作品展:欣赏头像的线描作品,拓宽思路,激发学 生的创作欲。
6、讲解常见的线描装饰技法:
7、创作头像:
现在,你就正义的化身,在你面前的纸张上让正义的邪恶的太阳展开激烈的战斗吧!
8、因材施教,巡视指导。
9、作品展评,审美体验。
1、初评。(学生自评)
2、终评。(教师点评)
3、总结。
课题:同学们(线描写生画)
绘画作品中的线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中的线一样吗?为什么? 为了表现自然界中长城的美丽艺术家运用了哪些线进行表现?
对比图片分析生活中的线与美术作品中的线有什么不同 ?画家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表现同学们有什么特点?
对比图片,分析艺术家运用线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同学们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自然界中的线与绘画作品中的线不一样呢? 对比图片分析画家运用中国画表现同学们的线与生活中身上的线有什么区别?
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线表现同一主题给你的感觉一样吗?谈谈你的感受。同样表现的是人物,艺术家为什么要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 ?不同的画面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线”是 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学生作品欣赏
说说小作者是如何运用线表现主题的? 知识拓展
通过本节欣赏课你能理解: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这个道理吗? 对比图片分析自然界中的线与绘画作品中的线的关系
观看图片,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你找到了哪些线?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自然界中的线与 生活中的线
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了解线的运用。
画家在作品中运用的线风格各有不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线有什么特点? 问题: ⑴艺术家在作品中用了什么样的线 ? ⑵为什么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线表现?
艺术家在从事美术创作时,会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线条进行表现。
内容:《中国画——金鱼》
目标: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伟大成就,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学习从实用和美观的原则根据造型,色彩配备欣赏。难点:启发学生从式样设计,色彩配备造型等的特点去欣赏。
要点: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初步地评价作品的能力。目标:认识色彩,并运用有关知识画出金鱼新面貌,进而热爱生活。学习并运用原色、间色、复色的知识,结合记忆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重点:学习原色、间色、复色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结合记忆和想象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热爱金鱼的情感。难点:不仅懂得原色间色和复色,而且要懂得每种原色调配分量不同产生不同的间色变化复色的运用。
要点:预先报置平时节假日留意观察金鱼等,使学生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色彩的重复(设计)
一、授课时间(两课时)
二、教学目的:
认识平面构成是现代美术设计的形式,在当今社会中广为应用。初步学习重复构成的基本知识,并能按照重复构成的形式设计一件构成习作。
三、重点难点:
1. 基本形的设计、多变的构成形式。
2. 用最简单的基本按其组织变化的规律创造各种各样的视觉美感形式。
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
1. 实物投影机
2. 重复构成作品数件,骨格图两张,学生准备直尺、剪刀。
3. 设计一图重复构成作业。设计一个基本形按重复构成,的排列方法,排列出有趣的重复,并用黑色涂色。绘制要求工整细致。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出示二方连续纹样。提问:二方连续纹样是怎样排列的?(答案:是一个单位纹样向左右或向上下两个方向重复排列组成的带状图案)。
(二)、出示重复构成的作品,与二方连续纹样比较,看哪一种更好看。说明本课学习一种新的知识:重复排列。板书“有趣的重复(设计)”。
(三)、讲授新课:
1. 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生活中、自然界中和艺术中的重复排列现象。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四幅重复构成的图例,使学生感受到重复的形式美感在于有规律的排列和有秩序的变动而产生的节奏感。
2. 重复构成的应用,是将一个简单的基本形反复排列。设计基本形要简单,排列时要有位置、方向、正负的变化。3. 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看图讲解结合示范):
⑴ 设计一个基本形:基本形是构成单位,不宜复杂,应简练。可用分割、重叠的变化方法组成。
⑵ 重复骨格:重复骨格的骨格线(水平线、垂直线)距离相等。将基本形纳入重复骨格中就是重基本形构成。基本形可以有正负、方向、位置不同变化的排列,使其既统一又有变化,构成丰富新颖的图形。
4. 教师出示重复骨格、基本形,让学生到黑板前用变化不同的方法排列出有趣的重复图形来。
小节:将同一基本形在重复的骨格内反复排列,变换基本形的方向、位置、正负,便会产生有趣的重复构成。“有趣的重复”的设计绘制步骤:
⑴设计一个基本形:(应简单,不宜复杂)。⑵ 排列方法(虎出重复骨格)。
⑶ 将基本形按设计方案反复绘画在骨格图中。⑷ 在图形与底涂上黑白两色。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基本形和骨格,绘制有趣的重复构成。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要求设计出变化丰富而有趣的重复构成。
(五)、小节作业情况,表扬有趣的设计作业稿。布置下节课准备墨汁、毛笔等用具。
第二节
(一)、讲评上次画稿的优缺点,复习重复构成是用同一基本形按一定的排列方法构成的图形。
(二)、出示重复构成的作品,宣布本课任务;涂色。讲解着色方法,要求制作精细。
1. 在白底上,用黑色或自己喜爱的一种深颜色涂色。
2. 可采用基本形正负交换着色(图与底的黑白色块交换)绘制要细致工整,线条平直,棱角分明,色块均匀,画面洁净。
(三)、学生绘制,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节;展览作业,对绘制精美的作品给予表扬,请设计者谈绘制感受。
课题:《立体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
2.认识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
3.学会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各种点和线,进行平面美术游戏,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并感受各种不同的点和线。教学难点:
认识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教具准备:
绒线、纸条、绳子、纽扣、糖果、珠子、彩色水笔、油画棒、手工纸。学具准备:
彩色水笔、油画棒、铅笔、手工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一、常见的线材料,线材料变成点材料
1.教师出示各种常见的线状材料(绒线、纸条、绳子),请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它们的名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都是瘦长瘦长条状的东西。不同点:不同的材料、有的直、有的弯曲,有粗有细,颜色不同。)2.教师将纸条揉成纸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不再是长长的,变成一点一点的。)
3.将这些小点点摆一摆又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线(如:项链上的珠子)。
二、生活中的点和线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点和线?找找教室里的点和线,找找自己身上的点和线。(教师展示其他的点状物和线状物。)2.体验不同的笔,画出不同的点和线。
不同的笔在画纸上画出的点和线一样吗?试一试用彩色水笔、油画棒、铅笔在画纸上涂涂画画,看看不同在哪里?
三、点和线连成画 1.画家画里的点和线。
画家也用点和线来作画,看看下面画中都有些什么样的点和线。
2.自己制造点和线连成画。
你能画出或剪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点和线,并连成一幅画吗?我们自己也来创造各种各样的点和线,连成美丽的画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笔、材料,综合运用,随意造型。)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1.说说自己创造了些什么样的点和线,并欣赏同学的画。
2.想一想,点和线在自己的画面中重要吗?如果没有了点和线画面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题:《杂技》(印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教具准备:
全开白纸、水粉颜料(统一分配)、不同树叶、图例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地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1.团结合作。2.注意卫生。3.比比哪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播放各种美丽的印纹,学生整理卫生,结束本节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学会自制图章,进行拓印,学习形式美的原理和感受造型的乐趣。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刻制图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橡皮擦、地瓜、水粉颜料、刻刀、图例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唱一唱,准备上课。
二、引导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
(一)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感受用图章拓印的艺术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思考:
1.看到的印纹与上一节课的有什么不一样? 2.这是怎样产生的?
三、教师出示几枚图章,引导观察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沾上颜料印上,看看出现了什么,激发刻制图章的愿望。
四、示范刻制图章,强调难点和安全。1.在橡皮擦或地瓜切片上画出图形。2.沿着描绘好的图形把不需要之处刻去。
五、指导拓印:
1.把图章沾上各种颜色进行拓印。
2.用排列或重叠等各种方法拓印,发挥想像力,印出一张有意思的画。
六、学生练习。
七、教师进行实际指导。
八、展示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表达观摩同学作品的感受。
九、小结。
十、整理、打扫卫生。
课题:“ 变垃圾为宝”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变垃圾为宝”是人们交流环保,表达美好希望的一种方式。
2、通过手工制作“变垃圾为宝”,并送给自己喜欢的人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周围的人,进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并发现美、创造美。
准备工作:
教师:卡纸、剪刀、彩色笔、胶水、各种手工制的“变垃圾为宝”等。
学生:卡纸、剪刀、彩色笔、胶水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元旦也叫新年,再过几天就是2006年的元旦了,在这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人们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祝福,祝福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更多的收获,生活更加美好幸福。互相赠送“变垃圾为宝”就是人们表达美好希望的方式。
你们见过“变垃圾为宝”吗?想看看吗?
二、作品展示,激发情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变垃圾为宝”,请仔细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随展示贴在黑板上)
1、树叶贴画,干花贴画
这是什么?(小金鱼)用什么做的?(树叶)
这又是什么?(美丽的小花)
这些是把树叶采集回来后,先压平,阴干,再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贴在卡纸上制成的。
2、吹塑纸贴画
这是什么呀?(两只美丽的小孔雀)
哪这一张上又是什么呢?(三只仙鹤)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吹塑纸)
这些“变垃圾为宝”是把吹塑纸剪成各种造型,再拼贴在卡纸上制成的。
3、线织相框
这个漂亮的相框是这样成的,先把圆形的吹塑纸或卡纸剪出齿轮来,把你喜欢的照片贴在中间,再用细毛线沿斜角绕在齿轮上。毛线的色彩可以丰富一些,相框的背面还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是小英雄的照片。
卡纸画:(梅花鹿和小松鼠)
看,这两个好朋友在说什么呢?大家来猜一猜。(学生发言)这
张“变垃圾为宝”是用彩色笔直接在卡片纸上作画制成的。
5、布贴画:(蝴蝶、柳树)
仔细看看,这是什么?用手摸一摸,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这些“变垃圾为宝”漂亮吗?喜欢吗?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张漂亮的“变垃圾为宝”呢?其实啊,更漂亮的“变垃圾为宝”还在你们自己的手中呢。
我们刚刚看的这些“变垃圾为宝”,它们都是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其实都很容易收集,以后大家要注意积累,这样做起来才会比较方便。
三、制作“变垃圾为宝”
今天我们先学习在卡纸上直接画画做成的“变垃圾为宝”,其它的我们以后再慢慢学习。
1、拿出卡纸,开动脑筋,画上你最喜欢的图画,再写上自己祝福的话儿,给老师、亲人和自己的好朋友送去你的祝福,他们能收到你亲手做的“变垃圾为宝”,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2、学生活动:画画、贴画
3、写上祝福的话语。
4、小组交流: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变垃圾为宝”最漂亮。
5、展示做得好的。
四、说想法
说一说你的作品想送给谁?为什么要送给他?
学生讨论:因为我爱他,他关心我,所以我要送给他。向学生渗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最宝贵的,我们要珍惜这份纯朴的爱。
五、小结
老师、同学和父母关心我们,我们更应该爱他们,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新年好》献给他们,表达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第三篇:人民美术五年级美术教案集
课题
第一课《肖像艺术》
年级
五年级(2)班
周次
第一周教师
赵阳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
2.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3.认识艺术的多样化,培养欣赏多元文化的能力。4.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例如白求恩),学习人物精神,适时渗透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
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课时
1课时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
课件播放动画片片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有什么变化。这就是绘画艺术,它用传神之笔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肖像艺术》(课题)。
你看出主人公在干什么吗?
由动画片导入,让学生从最浅显易懂的地方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分组学习
总结
选择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自愿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学习要求:
1.艺术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2.画面是如何通过人物刻画表现人物神态的? 3.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4.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把它写下来我们共同探讨。
曾鲸的《张卿子像图轴》是一幅立轴绢本设色人像的局部。此画高111.4厘米,宽36.2厘米。
张卿子:诗人兼名医,他编辑的《伤寒论》称之为“张卿子伤寒论”。李焕民的《藏族女孩》的画面构图为近距离肖像特写。从刀法上看,颇具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艺术家在表现女孩时脸部刻画与其他地方不同呢?
脸部为最亮的部分,但是又不乏层次感。
潘鹤在雕塑中运用了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
学生分组讨论并反馈。
《张卿子像图轴》:用国画的形式表现人物飘逸、洒脱的外形。作品中人物身着浅青色长袍,头戴乌巾,指甲修长,悠然捻须。画家曾鲸将人物刻画得仪表端雅,仪态安详。从画面中看出这是一个内心平静、待人友善的长者。《藏族女孩》:此画是用版画形式表现的。从她的眼神中看出她对新奇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脸部没有刀痕是为了表现女孩细腻的皮肤,长长的眉毛、充满渴望的眼睛及小巧的鼻翼处只留下点点刀痕。衣服上舒展、干脆地刻制出了苍劲有力的粗犷意味,与女孩脸部形成鲜明对比。
《白求恩》: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白求恩大夫。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的双眉,好像在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人物形象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青年女歌手》:画家用油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画面以中国山水作为背景。画面构图类似于欧洲古典绘画风格,可谓是中西融合,形成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最后一问使学生有探究下去的动力。
通过老师总结,学生对不同画面的构图、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学生练习
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和大师一起画”。
看书中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据你对人物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学生把对《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不同感受讲给大家听。
通过练习添加背景,开发、引导学生的另一种欣赏绘画的思路。
评价部分
肖像艺术中“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因此我们在绘画时就要学会多观察人物特点、性格,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传神的境界。
2.画人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
2.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头像的特点。教学难点:画出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照片、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出示一幅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猜猜她是谁吗?你们说画的象不象?这幅画用了一些简单、流畅的线条就画出了老师的形象,你们想试着画一画吗?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速写的方法画人像。
二、新授
1.观察头像特征
速写是写生的一种方式,要通过观察,在短时间里用流畅的线条画出事物的大体形状、基本特征。而画人像速写要仔细观察人物头部的基本特征。请你们来观察这位同学的头像,说说有些什么特征?
2.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画,直接用笔来画这同学的头像,并结合用流畅、简捷的线条,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学生试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
3.展评作品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怎样修改?学生答(略)
4.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脸型及五官特征
你们说的很好,我们在画人物速写时,还应注意人的基本脸型和五官特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照片,共同归纳一下脸型)有:椭圆形的,瓜子形的,方形的,圆形的等。我们还可以看出下巴到鼻尖、到眉毛,眉毛到发际线之间的距离大体相同。这是人的脸型、五官的基本情况。但每个人豆油自己的特征,我们在画之前都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三、示范
1.要先仔细观察(板书:观察)那观察写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板书(脸型五官特征)
2.画(板书:画)速写同学,我们可以从最明显的部位开始画,注意各部位的位置、大小、特征。(板书:大小适当、比例准确)并用流畅、概括的线条画。(板书:线条流畅,概括)
3.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练习
请大家再取一张纸,选择脸部特征稍明显的同学来画人物头像。(提示:注意脸部特征,线条要流畅,速度要快一点)
五、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这些速写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进步了?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1)线条(2)形体特征(3)五官特征(4)布局
3.修改调整
4.展评。教学反思:
收获:这节美术课,相信学生一定有了新的收获,因为学生学得认真,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做得也比较理想。抓住了特征,线条也非常的流畅、画出了人物的神态,真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多画多练,提高自己的速写能力。
不足:学生特别对作业要求、作业时间性这个基本要求还不大明白。第一轮作业有的明显达不到要求,作业也有拖拉现象。
改进措施:反复提示,进行一个周期的强化训练。课题
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年级
五年级(2)班
周次
第二周
教师
赵阳阳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应会: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来到操场。
学生在操场上坐好。
稳定纪律,准备上课。
2.引入新课
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中,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假如让你把自己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想站在哪个位置、选择哪些场景来表达你的感情呢? 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这么多有层次的、立体的景物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观察、讨论,引出“透视”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新授课
(1)观察思考:
观察校园里路两旁的小树远近有什么不同? 观察学生队列。(2)总结: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3)出示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那么,我们画风景画时运用什么方法表观景物的空间感呢?(4)打开书,提出问题:
①第7页左上图片中木柱由近至远产生了什么变化? ②你还发现了什么? ③请你用直尺将两边木柱的变化画下来,你又有哪些发现?(5)讲解视平线和消失点。(6)分析作品:
展出几幅学生作业,请学生分析是否符合透视规律。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初步认识透视现象。①路近宽远窄。
②路两边的小树近高远矮。
学生回答问题: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生打开课本,交流、讨论。学生回答问题: ①近的高,远的矮。②近的粗,远的细。
③由近至远,它们之间的密度也在加大。
④两边由近至远缩小的木柱,最终都集中到一个点上。学生学习认识新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作品中不对的地方,提出正确的意见。
运用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经过讨论、学习,领会本课知识的重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新知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4.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作业要求:
带领学生选择适合的角度,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表现我们美丽的校园。
学生作业。
通过实践,学生学会了以近大远小的原理观察景物,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表现校园一角的透视现象。
5.小结
交流作业:
其他学生的作品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学生展示、交流。
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增添生活的乐趣。
5.偶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教学难点: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课前准备:
教具: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
学具: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 2.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 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板书:《偶戏》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
(1)这些人在看什么?(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 2.出示示范作品:(1)提线偶
(2)扙头偶
(3)布袋偶
(4)皮影
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1)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3)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
(2)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3)怎样去表演?
三、作业练习: 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 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7.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教学难点:
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脸部特征以及对绘画方法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个考验,比一比大家的观察力,欣赏一段短片。(课件:迅速的出示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的脸)
2.师:同学们,你们记住短片里都有什么了吗?让我们再来比比快速动手能力,请你选择刚刚短片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动物,在两分钟内把这种动物的脸画出来(画完后要将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我们共同来检验“眼疾手快”的比赛结果,看那组同学在两分钟内体现的动物多、样子形象。学生作画
3.学生将作品贴在小组栏中,并选择几张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中讲评。(1)比较哪组的作品动物种类多、样子形象
(2)再比较为什么同样的动物,有的象有的不象?(课件——出示所有图片对照)学生总结:抓住动物脸部特征的同学体现的形象
4.我们用线条体现了动物的脸,其实在美术中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今天来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 出示课题——《动物的脸》
二、新授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用中国画体现的动物,看看这些作品里是如何体现的形形色色的动物的脸,同时你要考虑:中国画作品在笔墨有什么特点?(课件:画家体现的各种国画作品其中有黄永玉的猫头鹰)生:国画作品体现的墨色变化多
能体现出以前学过的用墨(焦、浓、重、淡、清)的方法 2.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这张《猫头鹰》,这是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的作品(思考)(1)这只猫头鹰体现得怎么样?——生:夸张、形象
(2)猫头鹰脸上的哪部分最突出、最能体现猫头鹰的特点?——生:眼睛、眉毛
师:看来画家之所以画的作品形象、生动,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够抓住动物的特征。3.师:下面老师也要来画一种动物,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来体现动物的脸的。——教师作画(边画边讲,讲动物特征和绘画技法),屏幕显示动物图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绘画表现。课件——作品欣赏
4.师:欣赏完了优秀的作品,我们也知道了绘画方法与动物特征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只有根据动物的特征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体现,我们的作品才会更形象。你想画什么?准备抓住它的什么特点?
三、学生作业:
请你结合你最想体现的那种动物的面部特征,创作合适的方法去体现动物的脸。
四、评价:
1.学生评价(那你认为哪张作品都用的方法与的脸部特征结合好,体现的动物形象)
2.教师评价:从同学们的作品中老师看到大家将动物的脸部特征与绘画方法结合的很巧妙,体现的很生动,而且从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动物的脸中看到了动物们也有喜怒哀乐。(看这只怒吼的狮子正在警告人们,我们家族成员的数量越来越少,大家应该共同保护我们,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国画方式体现了的动物的脸,其实对于动物的脸还有很多体现形式,体现出的作品也是千姿百态,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用其他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如果你认识这种体现方式可以大声说出这种体现方式的名称。课件——不同方式体现的动物的脸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尝试用不同方式体现动物的脸,同时老师希望下次再来到我们班级时能看到更精美的美术作品。11.色彩的明度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对“明度”一词有较准确的了解。
情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能力: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能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
难点:用水粉或其他美术用具表现一张明度变化的美术作品。教学准备:
作品、水粉用具、水杯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色彩知识:三原色、三间色以及色相的知识。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了解研究色彩的明度。板书课题:色彩的明度 教学意图: 回顾旧知识。
二、明确明度定义:
1.引导学生理解名词,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的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如果我们用黑与白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色彩是有深有浅的,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教学意图: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知识。
三、探究学习
1.出示三杯不同蓝色的水。2.让学生讨论三杯有什么不同? 哪一杯的明度高?哪一杯的明度低?(启发谈话:哪一个浅,哪一个深?)
3.师生合作调色练习:将一种色彩调出不同的明度。选择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者加白画几个色阶,使颜色有明度的变化。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色彩的明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了解明度变化这一现象。在操作中体会明度的变化。
4.欣赏图片,体验不同明度的色彩带来的视觉感受。5.让学生举例生活中不同明度的色彩。教学意图:
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表现一张有明度变化的作品,表现出名度变化的美感。2.学生绘画创作,教师指导。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2.拓展:你认为明度的变化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吗? 教学意图:
讲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5.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课前准备
橡皮泥(纸黏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有人脸的器物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 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 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有人脸的器物(略)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2.教师总结。
第四篇:湘教版美术新教材第四册教案集
巧妙的组合
课 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绘画基本形,进而让学生知道自然物体都是由基本形组成的,并由基本形进行组合、联想、创作;
2、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丰富学生想象,逐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指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共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式。教学难点:
基本形组合时学生对画面的控制。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合作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示范图片、若干个不同大小的透明胶片做成的三角形、方形、圆形,磁铁(粘贴在透明胶片后面)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
激发兴趣
1.拆解组合图形
(出示由涂上颜色的透明胶片剪成的三角形、方形、圆形组成的自行车。)师: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将自行车变换成两个小朋友。)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行车和人物是由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方形和圆形叠合一起组成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将图形分解,粘帖于黑板 2.组合、变异
师:你还想组合成什么样的新图形?
(学生回答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摆一摆,组合成自己认为理想的图形。)
3、教师小结:可以进行任意组合或有目的的组合。
4、揭题板书
: 这节课我们将多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方形、圆形组合成一幅漂亮的作品。
二、学生尝试,加深理解
1、小组合作用皱纹纸撕出若干个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方形和圆形。
(注意安全,特别是用剪刀的安全。)
2、可以任意组合或有目的的组合,比一比,摆一摆,创作出新颖、有特色的组合图形来,用固体胶固定在底纸上。
三、赏析作品,引导涂色
1、将学生的优秀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任意图形和有目的拼摆的图形分开粘贴。)
2、学生谈感受,创作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小组合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在怎样解决的?
3、你最喜欢哪幅画,谈谈理由。
(从画面的构思、构图、色彩来分析。)
4、学生观察重叠部分和没有重叠部分的色彩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示范两种皱纹纸透叠的图形:a、紫色圆形在前,黄色方形在后;b、黄色方形在前,紫色圆形在后。)
5、小结透叠的含义:两个图形重叠后,在上层的图形中透出下层图形遮挡的部分,透出的这部分就是透叠。
四、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回家和父母运用基本形合作完成一幅组合画,并解释什么是透叠,我们比比谁在家作业完成得最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手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2、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空画面的意识。
3、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感受美、创造美;
4、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感受透叠图形及着色后产生的效果。教学难点:
画面的疏密,虚实效果
一、范画引路,体验方法。
1、欣赏名作
(将学生在家和父母合作的优秀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师生一起评价。)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组合的图形形状各异,今天呀,西班牙的大画家米罗也给大家准备了一幅优秀的作品《太阳、人和鸟》
小朋友看后谈感受,你发现了什么?
(画面上的太阳、人和鸟是由若干个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三角形、方形、圆形组成的)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范画,学生观察、分析。(车子、建筑物、脸谱、机器人等)
2、你想用这些基本形组合成哪些有特色的图形?(教师将学生的构思板书)
二、指导学习
探究方法
(黑板中央贴一张空白演示纸,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1、在演示稿上任意位置先画三个较大的基本形,形与形之间有部分穿插(既透叠)。
2、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
3、根据画面需要添加更小的基本形,可丰富和装饰画面。
(指导学生适当控制好画面,出示两张不理想的画与教师的范画对照,学生找出不足的地方。)教师小结:画得太满和不加分辨地简单排列会出现“板”、“乱”、“挤”的现象。
4、再分格涂色完成。(不要涂出线外)
三、学生合作
共同创作
1、鼓励学生大胆地徒手作业,或扁、或长、或正、或歪均可。
2、画基本形时,指导学生画大些,特别是主体基本形。透叠上去的其他基本形可逐渐画小。
3、同桌或前后四人合作完成一幅作业,学生自由交流体会。
a、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b、小组商量,指明代表说出本组的构思。
c、小组共同合作创作一幅组合图。
4、给自己小组的作品取名。
四、赏析作品
引导点评
1.出示小组作品,粘贴在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教师在黑板上规定了4个范围:构图美、色彩美、创意美、完整美。)
2.小组代表汇报,相机点评。
五、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的:
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图形。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教学重点:
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绘 教学难点:
想象添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四个娃哈哈矿泉水瓶、水彩画工具 学具:生活用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出示四个娃哈哈矿泉水瓶,将瓶口朝四个方向固定在黑板上。
(学生描绘矿泉水瓶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描绘画出四个竖放,口朝右横放,口朝左横放,倒放的瓶子)
2、学生根据老师的绘画和矿泉水瓶想象添画,使之变成可爱的人物、动物、建筑物、火箭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随心所欲,自由发言。)
3、四个学生代表上台添画,变成新形象。
(学生评价,可说说自己的想法,有更好构思的同学可自己上台来添画。)
4、教师出示自己根据矿泉水瓶的基本形添画的作品。(蝴蝶、火箭、楼房、娃娃、杯子。)
5、揭题:加一加
变一变
二、欣赏分析,加深理解
欣赏书上的添画作品。
(从构图、构思、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分析。)鼓励学生创造和书上不一样的新形象。
三、观察触摸,学生练习
1、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造型有特色的物品
2、将学生作品摆成几组,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物品进行线描。
3、想象添画,创造新形象
以基本形为主体,充分发挥联想,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再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使变出的形象生动有趣又漂亮。
4、上色(色彩鲜艳,不要涂出线外)
四、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五、课外延伸,课堂小结。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猴子上树的玩具的方法,并能根据所掌握的方法设计其他玩具
2、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探索、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猴子上树”玩具的制作方法,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难点: 折法掌握和拓展以及移动物体的造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卡纸、剪刀、双面胶、胶棒、各种装饰材料。学具:卡纸、剪刀、双面胶、胶棒、各种装饰材料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情导入
1、演示猴子上树玩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请你为这个玩具取个名字,你会取一个什么名字?
2、总结:大家给这个玩具取的名字都不错,我们课本上给这个玩具叫—猴子上树(板书)
三、分组探索分析
1、试玩玩具,感受乐趣
学生分组,教师每组分发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让学生试玩。
2、分析构成部分
让学生将分发的玩具小心拆开。
提问:这个玩具由几部分组成?树是什么形状的?它是怎样做出来? 小结:三角形的树和猴子,树是先折了再画。
3、探索折法
⑴ 以小组为单位将拆分开的三角形树进一步拆开,集体共同研究它是怎样折的 然后再用卡纸照样子折出一个来,看哪组最先折出来(比赛的形式)⑵ 奖励前一、二、三名的小组。
4、学生上台演示讲解折法
⑴ 请第一名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当小老师演示讲解折法,老师当学生和其他同学一起跟着学,完成树的造型。
⑵ 教师再次强调折法的要点并再演示一遍。
5、探讨装饰法 ⑴ 讨论:
老师分发给大家的猴子上树玩具是怎样装饰的?我们除了用画的方式表现树和猴子外,还可以用别的方式吗?
⑵ 小结:除了画外还可以用剪贴的形式,可以用彩色纸,旧挂历纸、糖果包装纸等生活废旧纸张来装饰制作(课件出示和作品展示)
四、拓展想象
1、讨论:上树的动物我们除了做猴子外,还可以作成什么动物?
2、小结:猴子我们可以改做人、猫、鸟„„(课件出示和作品展示)
五、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
1、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2、树和上树动物剪裁整齐,装饰新颖美观有个性、六、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优胜组大擂台
1、比一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先折出来的多小组即为优胜组,折的时候可以帮助和请教本组的同学。
(2)小结表彰
2、变一变
(1)自学教材、探究其他折法
师:树的造型折法除了折成这样以外还可以折成别的形状,请大家看书上的各种变形样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集体探究试折书上面的各种样式,也可以折出书上没有的样式,折出来样式多的为优胜组
(2)小结表彰
三、欣赏激情,拓展想象
1、引导学生欣赏以“猴子上树”为形式拓展制作的各种玩具(课件出示或作品展示)
2、提问: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3、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玩具?采取什么样的折法和装饰方法?
四、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
1、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一件作品
2、玩具的折叠剪裁整齐工整,装饰新颖美观有特色
五、作业展评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2、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树立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生对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夸张表现。教学难点:
学生绘画技能和想象的充分表现。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帽子、小猪玩具、课件、小奖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播放动画)《帽子回来了》(10)小猪遇到什么事?(2)小猪怎样想的呢?
(3)你们能想主意帮它解决困难吗? 请学生回答
2、小猪来到了我们身边(了解小猪的外形特征)
小小猪,胖乎乎,耳朵大,腿儿粗,走路摇啊小尾巴,唱起歌儿呼噜噜。
3、小猪想请人帮忙,它的帽子挂在了树上,它想到了很多动物,你们仔细看那些动物可以帮它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帽子回来了》(课件板题)
二、讨论交流
你能想办法帮助小猪吗?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说说自已的独特想法。
2、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表达,交流讨论结果。
3、乐于助人的小动物帮小猪取回帽子后,小动物动作和表情又是什么样的。
三、创造表现
1、学生绘画创作表现
表现“谁能帮它去取帽”的画面,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2、教师行间指导。
四、评价交流(作业展示)
谁来说说自己的画,其它同学有什么意见呢?(进行自评、互评)你喜欢他的画吗?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红、黄、蓝、认识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认识“原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吹出美丽的彩色树。教学工具:
彩色颜料、调节器、白纸、小毛笔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色彩的王国里,许多颜色都是好朋友,有了它们的帮助,我们小朋友才能画出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来,可有一天,色彩王国里突然少了三个色彩朋友,它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这可急坏了其他的颜色,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找找它们啊!
二、学生动手实践调色。
1、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取出。(藏起来)
2、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它各种颜色调色实验。
3、调出结果分小组汇报,充分体验美术学生的乐趣。
师小师:其实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用其它颜色调出来,因为它们是原色,也就是颜色里最初、最根本的颜色。
三、欣赏感受。
1、出示作品若干幅,让学生认识原色、感受画面的美,色彩的美。
2、指名学生讲感受,交流讨论。
3、简单介绍黄色代表富贵,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
四、师生一起念儿歌、游戏。
课件出示儿歌:红红、蓝蓝和黄黄,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庭,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五、活动体验:
1、出示砍画五彩树,让学生猜猜是怎样绘制出来的,教师适度地进行示范。
2、出示投影:各种树的优美姿态,认识树的特征,为做吹画做准备。
3、学生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注意色彩的浓淡,吹气的方向、大小。
六、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七、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想象画。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受。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自由想象画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教学工具:
水彩颜色、白纸、毛笔、调色板 教学过程:
一、复诵儿歌,加深对儿歌的内涵的理解。
二、欣赏评述
1、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夏天》。
2、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3、师相应地指导讲解:红黄代表太阳、烘托出夏天的气氛。
4、投影出示三幅学生作品:动物、汽车、三幅作品分别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三、创作表现: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1、老师示范画法:手涂、双色重叠、三色交叉。
2、学生自由作画。
四、讨论评价:自评、互评。
五、展示作品奖励优秀作品。
第六课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海洋动物朋友,增进学生的环境意识。
2、能找出不同种鱼的造型特点,形态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丰富多彩的海洋鱼类。
2、引导学生学会表现。教学难点:
在表现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大胆地创作。课
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剪鱼纹样。
教
具:海洋动物图片,剪纸范品,彩色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问:小朋友,你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今天想和老师一起再认识几个新朋友吗?
2、出示图片:海豚、热带鱼
这些朋友你们认识吗?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
3、激趣:在大海,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想跟我们交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学习《海底世界》。
二、引导认识
1、出示图片㈠
2、在这张图片里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里有你没见过的吗?
3、教师补充介绍。
4、小结: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海底世界才不会寂寞,人类才没有孤单,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们。海洋是它们的故乡,离开了水是鱼就不能生存。不过,今天我们可以用剪纸的方法把它们的样子剪下来带回家,让它们和我们朝夕相伴,你们说好吗?
三、方法讲解
1、演示对称鱼的剪法
⑴选择一张彩色纸,对折。⑵剪外形。⑶剪内纹。⑷展开图形。
2、揭示对称的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从鱼的中心开始,它的上下或左右两边的大小、形状和排列相同的叫对称。
3、探究发现
⑴观察图片㈠哪些鱼可以采用对称剪法?哪些鱼不能采用对称剪法? ⑵不对称的可以怎么剪?
⑶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作品欣赏
出示剪纸挂图㈡欣赏
1、哪些鱼是采用对称剪法剪出来的?
2、挂图㈡里的剪纸鱼都能在图片㈠里找到它的原形,快来找一找!
3、小结:剪纸鱼要抓住鱼的外形特征。
五、自由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鱼剪一剪。
2、教师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好的作业进行评价肯定。
六、评价
1、将黑板装饰成海底世界的样子,学生完成的作品自由地贴在黑板上。
2、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评一评。
3、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最满意的地方。
4、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制作手摆鱼。
教
具:手摆鱼范品,挂历纸,彩色纸,剪刀,胶水,彩色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双手套上手摆鱼(一条小丑鱼,一条大鲨鱼),故事梗概:小丑鱼尼木在上学路上遇到了霸道的鲨鱼,小丑鱼因为害怕鲨鱼而不敢去上学了。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尼木吗?让我们都来帮助它去打败可恶的鲨鱼,让尼木回到可爱的校园,好吗?
二、欣赏发现
1、展示几款不同造型的手摆鱼
尼木的几个最要好的朋友也来了:蝴蝶鱼,双锯鱼,旗鱼
2、引导发现:
⑴手摆鱼造型多种多样。
⑵手摆鱼的装饰可以用描绘法、剪贴法、撕贴法。
3、了解构造
拆开其中一款手摆鱼,了解手摆鱼的构造。
三、演示做法
1、对折。要求对折以后的纸大于自己的手。
2、画鱼形。要求造型概括,线条流畅。
3、剪鱼形。要求细致、耐心、注意安全。
4、粘合成形。要求两块鱼形正好吻合,粘贴时,尾部留出来不粘,这样手才能插进去。
5、装饰美化。要求选择与鱼身颜色对比大一点的色纸贴鱼眼和花纹。
四、创作练习
1、要求:
⑴剪下来的废纸片收到废品袋里,保持教室卫生。⑵注意用剪安全。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及时对制作精美、创意独特的作品的作者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作品点评
1、选择几个制作精美有特色的作品展示出来。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六、玩一玩,乐一乐
1、套上自己做的手摆鱼,你就是尼木的朋友了,你想对尼木说什么?
2、横行霸道的鲨鱼终于被我们团结的小朋友吓跑了。
3、小结: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画一幅表现海底世界的想象画。
教
具:挂图,教师范画,学生习作,彩色笔。学
具:彩色笔,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小朋友们结识了很多海洋里的动物朋友,你还记得它们长什么样吗?海洋可大了,有不少珍稀鱼类躲在大海深处,要见上一面可难了。展示挂图㈠《珍稀海鱼图》
师:你见过这些鱼吗?它叫什么名字? 认识珍稀海鱼,了解它的造型、色彩特征。
二、启发想象
1、这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珍稀海鱼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 小结:穿潜水服或乘坐潜艇潜到海底
2、想一想,潜水服、潜艇是什么样子?
3、如果你到了海底世界,你会看到什么?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大胆想象。
三、感受联想
欣赏教材范图
1、引导观察图㈠
⑴这幅画主要画了什么?
⑵画里的潜艇像什么?潜艇是什么颜色的?大海是什么颜色的? ⑶潜艇的里面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⑷潜艇的四周还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⑸鱼看到我们人类朋友来了可高兴了,看一看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欢迎我们的?
2、自主发现。
其它三幅画发分别画了什么?
四、方法探究
1、教师示范:
从主体物开始画,先勾线再涂色。不必画完,直接展示完成稿。
2、拓展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拓展学生思路。
五、创作表现
用自带的绘画工具创作一幅《海底世界》的想象画。要求:
1、大胆想象,充分表现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
2、细致地画出不同鱼种的形态特征。
3、画面完整、美观。
六、评价
1、过程评价。
教师及时对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好作品给予鼓励展示。
2、展览评价
收集并展出几幅有特色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每幅作品画得精彩的地方,对作者及讲评者给予表扬。
七、总结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小泥人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学生在玩中学,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捏小泥人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想象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的小泥人。教具:
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小泥人,展示,让学生欣赏、观察。介绍“泥人张”。师:你们看到的小泥人知道怎么做的呢?漂亮吗?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捏”的概念)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动手做一做“小泥人”,希望同学们喜欢!
二、示范步骤(打开视频展示台)
1、随意捏个造型,学生联想。
2、根据外型设计头部等其它细部的外形。
3、点名展示,师生共同调整。
三、学生动手捏一捏
1、打开欢快音乐展示小泥人不同动作。
2、师生同做“小泥人的舞蹈”。
3、提问:你能让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吗? 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知道方法吗? 师总结,课件展示。
2、师生共同美化小泥人。如:捏、贴、剪方法及画等。
3、师生调整
五、合作捏泥人,分组讨论,表演。
1、课件展示小泥人图片。
引导学生从动态,细节的美化及组合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
3、表演秀
六、展示泥人,师生互评。
1学生间自由观赏交流,评出最喜欢的小泥人。
2、教师点评,介绍作品。
引导其从动态,美化及配合方面来评价。
七、总结下课。
蹦 蹦 跳 跳
教学目标:
1、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2、运用撕、剪、贴、折的方法制作玩偶形象。
3、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难点:
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并掌握其玩法。教学准备:
教具:弹簧玩具、“蹦蹦跳跳”玩具范品、录音机。
学具:旧挂历纸、包装纸、衣扣等材料、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歌曲《小青蛙找家》,同时利用“小青蛙”的玩偶边表演。停止音乐,问:“小朋友,青蛙是如何行走的?”
出示课题:蹦蹦跳跳
二、探究弹跳玩具的原理。
1、出示弹簧玩具,提问:“你们知道这只青蛙怎么能跳的吗?” 学生自由交谈后,发表意见。并请学生上台做蹦跳动作。
2、教师小结:“弹簧”使青蛙跳起来。
三、学习纸弹簧玩偶的制作方法
1、欣赏教材中纸弹簧玩具,让学生分组探讨纸弹簧的折叠方法。
2、学生分组试做纸弹簧。
3、教师小结并示范纸弹簧做法,和学生自由交流制作感受。
4、提问:教材中的纸弹簧分别做了动物的哪些部分? 欣赏教材,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蛇”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长颈鹿”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以外的部分。
四、分小组进行集体制作。
1、思考:想一想,试一试宽窄、厚薄、长短不同的纸条做的纸弹簧分别适合哪类玩偶?
2、出示教师范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不同的纸做出的不同效果的弹簧。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合作,愉快地制作,教师下位指导、参与制作。
五、作品展示评价。
1、指导欣赏,并让学生参与评价。
2、评选“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
3、用欣赏的目光、语言与学生交流。
六、评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游戏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2、在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锻炼语言能力及创意表演能力。教学重点:
如何成功进行表演活动。教学难点:
表演的知识性、趣味性。教学准备:
教具:大森林背景音乐、小奖品。学具:学生制作成品。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制作的“纸弹簧动物”成品。
二、分组交流制作感受。
三、以小组经单位,创作童话表演内容。
教师提示:
1、给自制的弹簧玩偶取名。
2、配上与玩偶相吻合的话语及动作。
3、创作有趣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下位和各组进行讨论并交流表演方式。
五、进入童话剧大世界。
1、由学生推选出童话剧节目主持。
2、播放背景音乐,按顺序进行童话剧表演。
六、评选最具创意奖、最具表演奖。
七、小结全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2、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的作风。
3、训练学生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形体。
4、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教学难点: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生活美、艺术美。教学准备:
教具:舞蹈碟、磁带、录音机。学具:白纸、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以舞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想跳舞吗?老师满足你们的心愿,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跳起来!(播放舞蹈碟,教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一起舞动„„)
2、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跳舞,而是将我们最喜欢的舞蹈动作把它画下来,有信心吗? 出示课题:快乐的舞蹈
二、引导回忆
1、引导学生说说你跳过的或是看到过的,自己认为最美的舞蹈动作。
2、请大胆的学生上台演示优美的舞蹈动态。
三、综合体验,观察分析。
1、玩游戏: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随意找出简单道具(红领巾、手帕),音乐停,舞姿定格。
2、同桌互相观察舞姿定格动态。
3、教师现场范画人物动态。(边示范边讲解画法)
4、结合教材中画家的速写,简单分析人物动态产生的原因: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
四、赏析评述。
1、欣赏教材中画家和小朋友作品,说说这些画中除了描绘舞蹈者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舞姿外,还画了些什么来丰富画面效果,烘托快乐的气氛。
2、小组讨论:人物的表情、发型、服饰以及道具灯光等细节描绘对画面效果有什么作用。
五、创造表现
1、构图指导:注意突出主体的舞蹈人物。
2、大胆地创造表现。
3、适当添画舞台背景。
六、交流评析。
1、学生说说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望 远 神 镜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的废旧物中发现美,创造美。
2、了解望远神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3、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贴方法。
4、在模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望远镜的结构。教学难点:
运用几何形组合的方法制作有特色的望远神镜。教学准备:
教具:望远镜实物、各类纸筒。
学具:各类纸筒、胶带、其它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介绍望远镜
教师手执望远镜边口述:望远镜真神奇,它能帮助航海员寻找远处的海岸,还能帮助天文学家眺望远处的星空„„望远镜还是我们儿童喜爱的玩具,大家总喜欢神气地拿着望远镜好奇地探索远方神秘的世界,因此,有人还称它为“望远神镜”。
出示课题:望远神镜
二、师生共同探究其结构造型。
1、请学生上台触摸望远镜,直接体验其结构造型,探究神秘之处。
2、说说望远镜形状上的特点。
三、选材组装。
1、分小组讨论制作望远镜可采用哪些工具材料。(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圆筒状用来制作镜筒、彩色纸等用来装饰美化。
2、探讨交流制作方法。
四、尝试制作。
1、个人尝试:利用自己所带材料看一看、拼一拼、套一套、摆一摆、想一想能制作成什么形状的望远镜。
2、合作制作:两人或多人合作,设计基本形、组装细节。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作品。
四、装饰美化。
1、讨论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2、根据自己作品的特色进行装饰美化。
五、作品展示。
1、看一看,玩一玩。
2、评一评。
六、课堂延伸。
看 大 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对游戏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各种不同职业的感受。
4、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示范作品、教材等。学具:铅笔、彩色水笔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教师即兴表演
1、教师和学生问好后突然捂住肚子,表现出非常痛苦的表情,边呻吟:“哎哟,肚子疼,怎么办?”
学生神情紧张,有学生会提议:“老师,快去看医生!”
2、教师马上微笑着说:“真聪明!刚才老师和大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我们每个人生了病都会去看医生,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学都到医院看过医生,现在能跟大家说说你当时看医生的经历吗?”
出示课题《看大夫》
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看病的经历。
1、学生谈谈自己看病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医院的场景。(并借机表扬看医生大胆的小朋友)
2、谈谈自己对医生、护士的外貌特征的深刻印象。
3、教师小结特点:
穿白大褂、戴口罩、帽子,脖子上挂着听筒等等。
三、剧情感受。
请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景。
四、欣赏感受。
1、小组讨论教材中三幅学生作品,你认为哪幅画得最好?为什么?(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并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分析:
A、要把握人物的表情、服饰、动作等特点。B、人物占主要位置,并适当添加场景。
2、欣赏教师范画《看病》 应注意构图和色彩的运用。
五、学生作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六、作品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七、课后延伸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医药箱的基本制作方法。
2、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美化、装饰医药箱。
3、能制作出有一定个性的医药箱。教学重点:
制作出有个性的医药箱。教学难点:
感悟制作中的美。教学准备:
教具:医药箱实物、课件等。
学具:硬纸、固体胶棒、各类彩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医院和医生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谁知道医生在出诊时,那么多的工具和药品怎么方便带出去呢?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用医药箱
2、欣赏实物,初步认知基本构造:
教师展示医药箱,观察其外型、内空间各有什么装饰特色。学生观察后分小组进行交流。
3、激趣导入:
现在我们医生用的全是现在这种医药箱,今天,我们在班上举办一个“新世纪特色医药箱设计大赛”,看今天谁能成为最佳设计师。出示课题:《新世纪特色医药箱设计大赛》
二、尝试制作
1、学生尝试制作:医药箱的改装。(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小组讨论学习,看教材范作,自学医药箱的改装。
三、提供装饰指导:
教师提出装饰的基本要求:
1、要有醒目的医用红十字标志。
2、箱面及字体要求漂亮。
3、要有自己的设计个性。
4、要有文字,如医药箱、班级等
四、综合制作。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继续分组制作。
五、交流评析
学生把自己的设计作品陈列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制医药箱的功能、特色。
六、评选出最佳设计师。
我爱我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尝试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家的一角或自己房间的摆设。
△向老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爱家的心情与对家的愿望,共同感受家的温馨和舒适。△会按照自己的描述的顺序内容把家的一角的摆设画出来。
二、教学重点:
按照自己的描述的顺序把家的一角的摆设画出来。
三、教学难点:
按照一定顺序描述自己的家,并说出爱家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家居环境的课件(或家居环境旧挂历),音乐磁带(可选),录音机,彩色笔,画纸、画板。
五、学具准备:
自备家居环境旧挂历,自家环境照片,画纸,彩色笔。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音乐导入,感受想家
播放音乐,展示家居环境环境图片和一家人相处的场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图片场景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
教师:你的家是这个样子吗?说说你的家庭温暖。
学生:„„„
(二)、互述家境,为何爱家
教师讲述:家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我们对自己的家都很熟悉,自己房间的各种用具的位置、大小、颜色都知道,那么把你的房间里你最喜欢的东西说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好吗?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说自家的环境,采取轮流表述,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倾听的形式,并要求说出爱家的原因。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三)、欣赏作品,自绘自家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向其他同学讲了自己的家居环境,有的讲得认真仔细,有的讲得令人羡慕,还有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房间画在纸上给同学看,都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老师也很想知道所有同学的家居环境,那么,下面请大家都将自己的家的一角画在纸上给老师和其他同学们看好吗?
学生:好„„„
教师:我们先看看别的小朋友怎么画的: 重点看一副画,怎么按一定的顺序画,画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画家庭里常有常见的摆设。
(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摆设)学生:„„„
教师示范:注意抓大形,用笔儿童化,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仔细描绘,家庭常见的景物。教师:请小朋友们开始画自己的家,要把自家最喜欢的东西画给老师和同学们看。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四)上台演讲,师生评家
1、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作品,鼓励学生听取同学的意见。
2、学生自愿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完后贴在黑板指定区域。
3、开展“最美的家”评比活动,学生投票,并给予奖励。
(五)、教师小结全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父母的相貌特征。
△能用语言给同学讲述一次与爸爸妈妈一起学习或游戏的场景。△将自己所描述的场景画在纸上,师生共同感受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画一副家庭成员一起生活的场景图。
三、教具准备:
30寸以上家庭成员生活照或家庭生活场景幻灯片,上节课学生优秀作业,示范用画具、画纸。
四、学具准备:
学生全家生活照,画具、画纸。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与小朋友们一起描绘了自己家庭环境的一角,大家的作业都做得挺认真的,有的小朋友的把自己的家画得真美,老师羡慕极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在我们的家里,除了有优美的环境外,还有什么? 学生:„„..教师: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家的环境中,我们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幸福的成长,那小朋友们最亲近的应该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二)引领参与,自主交流。
教师:那么,下面我们分组开展说爸爸妈妈外貌比赛,比一比谁的爸爸妈妈最漂亮。学生分小组讲述自己爸爸妈妈的外貌特征。要求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学生都不会承认别人的爸爸妈妈最漂亮,所以有争论)
教师: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最漂亮啊,但我们都只是听别人讲的,如果能画出来给别人看,就能更好的比较了。人们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但我们怎样才能画得更美呢,谁能将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
学生:我想画妈妈教我跳舞的样子„„.我想画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样子„„.教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都是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场景,而且我们的记忆都很深刻,相信大家都能画好。但是我们是画的家庭生活场景,那么我们还要画什么?
教师展示家庭生活照,教师:照片中除了一家人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啊? 学生:还有家庭环境摆设。
教师:那我们的画面里面还要画什么东西啊? 学生:要画背景,画家居摆设作为背景。
教师:那是我们上节课画过的,都有一点经验了是吧。学生:„„.(三)活动指导,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上节课一副优秀作业
教师:我们可以直接在上面添画爸爸妈妈的样子吗?
学生:直接画不太好,因为爸爸妈妈的身上会有背景,这样人物与背景就没有区别开„„。教师:你们说的太好了,那我们怎么来画才好呢?
学生:最好是先画爸爸妈妈的样子,再画上环境作背景。
教师:是的,一般来讲,画有人物的画,我们要先画人物再添画背景会比较好。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开始画,画完后要给小组同学看。
学生作业,教师小组间指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欣赏作品。
(四)作业展评,思维拓展。
分小组将作业贴在指定区域。学生相互评价
教师:今天大家都画出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可见大家对爸爸妈妈的关心记得很清楚,这就叫不忘“父母养育恩”。今后我们要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做听从父母教导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会用厚纸做一个带花边的相框。自主制作自己喜欢的花边。
△用自己做的相框装上全家福的照片,并能向同学和老师讲述全家福所记录的信息。△用语言表达对家的爱,能够用行动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二、教学重点
△制作一个带有花边的相框
三、教学难点
△花边的自主制作
四、教具准备
△示范相框一个,半成品相框一个,底纸一张(白色),做花边的纸一张,剪刀,胶水。
五、学具准备
△自家全家福照片(最好是7寸横幅),美术课本大小厚纸(彩色)一张,底纸一张(白色),做花边的纸一张,剪刀,胶水,直尺。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欣赏激趣
教师出示示范相框。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个相框,漂亮吗?那个小朋友知道它的作用啊? 学生:相框是用来装相片用的。
教师:你们觉得相框的哪个地方最漂亮? 学生:花边„„..。
教师:相框呀,就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照片,是我们的照片更干净整洁美丽耐久。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相框,把自家的全家福装在里面呢?
学生:想„„.。
(二)、结构探究
教师:大家都看了课文图片,下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相框是那几件东西组成的? 学生分组开展讨论。
学生分小组表达小组讨论后的意见。
教师小结:大家的讨论真热烈,老师觉得大家讲的都有道理,为了教和学的方便与准确,老师把大家讨论的结果综合为三部分——支架、底纸、花边,大家说这样好不好? 学生:好„„.。
(三)、技法指导(注意强调方向)
1、制作支架:用跟课本大小差不多的厚彩色纸,横着平放桌面,左右对折,再横摆,上面做贴照片的面。下面部分向内折,作为支撑面。
2、制作底纸:取白色纸,裁剪一张比全家福照片长和宽都大5毫米的纸作为底纸,并粘贴在支架照片面的正中。
3、制作花边:用彩色的花边纸,剪出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叶片(或其他形状),贴在底纸以外周围的空白地方,形成漂亮的花边。
(四)、自由拓展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来学习了相框的三个部分的制作方法,小朋友们肯定都想动手做一个相框了。我们前面看见了,相框最美的地方就在花边上,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的花边做得与众不同,谁来说说打算怎么来做一个漂亮的花边?
学生:我想画一个花边,我想折一个花边,我想印一个花边„„..。
教师:大家的想法真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把自己的想法努力实现。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五)、制作交流
作业要求:干净整洁,摆放稳定,照片贴正,花边美观。
学生制作完成后,贴上自家的全家福,相互交流欣赏,教师引领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堆
沙
——我们来做设计师(室外课)
一、教学目标
△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沙地里合作塑造出一个有趣的场景,共同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设计塑造的成功感。
△能够利用各种容器和工具堆沙造型。△注意活动时的安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容器和工具小组合作制作出有趣的沙地场景。
三、学具准备 △自备容器和堆沙工具各一件
四、教具准备
各种堆沙造型图片,各种大小容器若干,沙地一块(课前按小组数量划分到组,为了提高沙的可塑性,可以提高沙的含水量,但不能造成积水)。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分组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玩过沙子吗?
学生:„„
教师:软软的沙地,我们走在上面很舒服,而且沙子还能实现我们当建筑设计师的愿望那!想不想当个堆沙设计师啊?
学生:„„
教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到沙地里玩沙子,为了保障玩沙的安全,老师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只能在指定的范围里玩。
教师分组,并指定小组活动的地点。
(二)、启发,想象
教师:我们小朋友今天要当“设计师”了,你可以与同组的“设计师”一起合作,设计做一个建筑群。说说你们都想设计什么呢?
先小组讨论,组长综合意见后说给老师听。
播放堆沙造型课件或展示堆沙造型图片。
小组经过讨论后上台表达。
学生:我们小组想设计一座大桥,„„..。
我们小组想设计一个小院子,„„.。
………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法真多,老师真想马上看到你们设计制作的建筑群,但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小组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共同实现想法,并且要注意活动安全,不要将沙子弄到眼睛里去了,老师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设计师”。
(三)、合作,制作
学生带上工具,分小组进入指定范围沙地,活动开始。
1、合作平整沙地
2、确定各建筑制作地点
3、利用容器造型
4、利用工具造型
5、小组合作整理统一
(四)、评价,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列队,围绕沙地一起欣赏“设计师”们的作品,并让首席“设计师”(小组长)简单介绍本组的合作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今天的活动让老师看到了我们小“设计师”的才能,这些造型美观又有趣,希望大家长大了能够成为真正的“设计师”,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下课后大家都要将手脸洗干净,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花儿遍地开(室外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花的造型特点,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组合成花形。
2、开展想象,利用学具剪贴各种形状组成花形,感受创造美。教学重点
认识花的造型特点,利用自己的想象剪贴成花形。教学难点
开展想象,利用物品设计并摆放花形。教具准备
各种花形图片,生活中小物品(最好是带弧形)若干件,剪刀,彩色纸,调色盘一个,固体胶或胶水。学具准备
学生椅子室外分小组集中摆放,剪刀,彩色纸,调色盘、固体胶或胶水。教学过程预设
(一)游戏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叫做“花儿朵朵开”,下面请大家分小组围成一个圈,组长站中间,当组长蹲下时,周围的小朋友向靠拢并蹲下,当组长站起来时,周围的小朋友站起来向周围拉开,就这样做几次,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学生游戏,教师小组指导。
(二)花形探究
教师:大家刚才做的游戏真的象一朵朵花儿盛开,美丽极了,大家想知道花的形状特点吗。(教师出示花形图片)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都是圆形„„..教师:是的,刚才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圆圈做“花儿朵朵开”游戏,开了那么多的“花”,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美了。那谁知道这个圆形怎么组成的呢?
学生:是由一个小组同学组成的„„.教师:那我们小朋友就是一片片小花瓣呀!
(三)、合作造型
教师:除了我们小朋友可以做花瓣外,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花瓣呢?请各组小朋友一起合作,利用手中的物品摆一朵花出来,比一比哪个组的花更美丽。
学生分组自主摆花,教师行间关注。分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各组互评。
教师小结:大家都能利用自己的物品摆出一朵漂亮的花,真能干!那你们想不想利用调色盘做一朵更漂亮的花呢?
(四)剪贴生成
教师(出示剪贴范品):大家看,这是老师剪贴制作的花,谁来 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小结:我们用调色盘的作为花的骨架,再剪出各种各样花瓣贴上,就是一朵五颜六色的花了,大家想做吗?
学生:„„..教师:那么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想剪什么样的花瓣呢? 学生:„„
教师:大家说的真好,那就动手做吧,遇到困难就找同学或老师商量,好吗? 学生动手剪贴,教师行间观察指导。
学生剪贴完成后,可以引导小组合作摆成一朵大花。
(五)作业互评
(六)小结全课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美术人教版教案集(精选)
第一课 让大家认识我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教学重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星星黄、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教学准备:
彩纸、树杈(用卡纸制作)、胶棒、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我祝贺同学们成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小学生。跨入新的学校,结识新的同学朋友和老师,是不是非常高兴。认识一下我吧(简单的自我介绍),既然同学们认识了我,我也要认识一下咱们同学。在老师眼力,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同学就象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经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多年以后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老师眼里,咱们班就象是一棵大树(教师出示大树并粘贴)同学们就是树上最有生命力的树叶,大树因为有了你们而焕发生机。
三、新授
1、感知引导
教师讲解重点内容
教师出示彩纸用彩纸剪成或撕,在树叶上写名字,然后在树杈上自己找一个位置,贴在树杈上。
2、合作探索、自由创作并大胆发表
小组比赛形式,每一组抽取一名学生介绍自己。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教师对语言表达简短明了、声音响亮、语言流畅的同学进行表扬。
3、畅想未来
同学们集体剪贴成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面。
教师:看我们剪贴的小树叶是大树充满力量,就象我们班级集体,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而更加有力量。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打扮我们的班级,使班级这课大树更美更繁茂。教师和同学们一块畅想未来。板书设计
第一课 让大家认识我 剪贴 介绍
课后小结
第二课 看谁涂得更好看 课时:1 教学目标:
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也是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检查工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导入新课
1、看一看、观察外型
教师出示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提问:这两种绘画工具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油画棒、彩色水笔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两种工具的外型的不同:彩色水笔有外壳包裹,有笔帽,笔尖一般较细;油画棒外层有纸皮包裹,笔尖较粗。
2、画一画、认识特点
教师:你喜欢用那一种工具进行绘画?为什么? 同学们指出自己喜欢的工具。
教师:同学们,我们共同来随意的。涂涂画画,实践一下他们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可以很均匀的去涂色,也可以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小组讨论实践,观察涂色后的结果,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油画棒粗犷有力,厚重,遮盖力强,可以明显的产生粗细深浅的变化,不易混合,容易修改,用尖器可以刮除表面的色彩。
水彩笔柔和匀净,色彩薄而透明,几种颜色重复混合可变成另外一种色彩。
3、欣赏大师的作品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教师准备一些问题: 刚刚看到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彩?
你觉得话化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是高兴?是恐怖?还是有点伤心?那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引导儿童去发现,去感受。
小结:以体验与色彩游戏为主,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舌功能美术学习的兴趣,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绘画技能、探究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启迪。板书设计:
第二课 看谁涂的更好看 油画棒 彩色水笔 课后小结
第三课 滚动乐园 课时:1 教学目标: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教学准备:滚动的物体、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教师问: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
2、小组游戏
感受: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尽力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个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良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课后小结
第四课 泥巴真听话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常识并掌握集中玩泥的基本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探索干支泥性,归纳集中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教学难点: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教具准备:
干泥、水、铲子、木棍、水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塑料袋下边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的干湿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
2、小组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配干泥和水,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用什么方法泥巴才听话。水和干泥的比例搭配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学生的活动情况。
3、小组感知体验,进行玩泥巴的游戏活动
探究意识的进一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讲述自己玩泥巴的几种方法。
4、师生小结,学生大胆发表、探究、质疑
引导学生说一说玩泥巴的感受?小组思考讨论泥巴的用途?
5、引导学生收拾整理游戏场地,并清洁自己的双手。
课后延伸:请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那些东西与泥巴有关?哪些东西是用泥巴作成的?泥巴的用处还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四课 泥巴真听话 和泥 捏制 课后小结:
第五课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教学难点: 作品创作。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由一张外形很随意的纸张,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如果它距离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添加。
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添加。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马蒂斯的作品与学生的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下,两种画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以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势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那出一张你喜欢的色纸,闭着眼睛(避免大脑严格受到现时中图形的影响)随意撕出一种图形。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随意撕出的纸片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多连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撕纸添画形式 剪纸形式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撕纸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小结:发表质疑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课后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纸与环保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撕纸添画 剪纸
课后小结: 第六课 花点心 课时: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制作活动加深体验。初步尝试立体造型带来的乐趣,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教学难点:
“花点心”的创作。教学准备:
彩色胶泥、点心图片、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师捧出一盘用白色的餐纸遮盖的点心:同学们,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礼物? 教师打开餐纸,学生能够看到精美的点心。
教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用面、鸡蛋、奶油等制作的小食品称作——点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点心小知识的学习
教师: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礼物吗?你猜猜老师喜欢这其中的哪一个?
学生在猜测之中,教师传授点心小知识:中国有七百多种点心,老师最喜欢这个——月饼。(板书: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讲解喜欢的原因: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吃月饼、赏月亮,全家人聚在一起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小小的月饼代表团圆吉祥,月饼被成称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同学们,你知道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是什么吗? 教师板书:蛋糕
2、师生共同观赏点心的录象
教师:同学们,让我带着你们一块去参观一个点心世界好吗?
伴随着录象的播放,教师:点心世界的点心真多,而且这些点心风格各异,花样繁多,我们称这些点心为花点心好吗? 教师板书:花点心
3、学生制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花点心有好吃又好看的,还有只好看不好吃的,比如:用纸剪出来的,用笔画出来的。其实,做只好看不好吃的花点心用这个材料更合适——橡皮泥(教师出示)
教师和学生共同拿出橡皮泥。
教师引导:让我们看看它的颜色,漂亮而丰富的颜色。捏捏它的质地,非常柔软,做出来的更象是真实的。我们用橡皮泥做花点心必须进行加工。
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将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前边演示各种方法): 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 捏成大小不一的块点 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
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 划出各种条纹
4、小比赛
教师:我们开展依次小小的点心师花样大比拼,看谁作出的花样最独特?学生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想各种造型。教师对于部分制作不精美的学生在方法上应细致,耐心。板书设计: 花点心
搓 捏 团 压 划 课后小结: 第七课 五彩路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细致固执奶茶与大胆想想、丰富的色彩想结合来完成创作。教具准备:
废旧挂历纸、旧报纸、废布头、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教师和学生欣赏录象——各种平坦宽敞的道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道路变成五彩路将会是什么样子?会有那些色彩?
三、讲授新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内心的联想,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制作五彩路的方法:
1、彩纸拼贴法:从旧报纸或搜集的废旧挂历纸中选择自己所利用的颜色,然后通过剪、撕、卷、贴的方法进行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以及创作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创作内容的具体认识和想象。如图
2、普通的绘画方法:利用线描、涂色等绘画方法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
四、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创作 提醒学生注意: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可采用撕的方法。粘贴时,为避免学生将胶水、糨糊涂的到处都是,最好用胶棒之类的粘贴剂,尽可能不用胶水或糨糊等材料。
2、启发学生注意形状大小搭配、色彩多少搭配得当的效果。小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小结
制作结束后,将学生的作业连接起来悬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板书设计
第七课 五彩路 彩纸拼贴法 绘画法 课后小结:
第八课 美丽的天空 课时:1 教学目标:
用写实或想象的方法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的绘画或剪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扯谎心精神。教学重点:
尝试用各材料绘画或剪贴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教学难点:
作业的新颖和富于情趣。教学材料:
纸、剪刀、胶水、吹塑板、水粉色、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用具准备情况,作到查漏补缺。
二、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与天空有关的艺术作品:康定斯基的蓝天、凡高的星空夜、摄影作品中有天空彩云、飞鸟、风筝等。
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介绍自己见到的天空(感触最深、最美的情景)学生会向导节日的夜空焰花四射、灯火辉煌;雨后的天空出现的彩虹;夏日傍晚的火烧云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绘画的方法画出天空中会出现的景象(限定时间,用线描的 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想象丰富自己的作品。
4、用撕剪的方法让同学表现天空的一种景象。可以表现季节和早晚的变化,天空中美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云朵、风、沙
雪、雨及雷鸣电闪,天空中还会有许多飞鸟、昆虫、飞机、风筝和气球
5、分组后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及剪纸图样组合成作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6、由各组学生选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审美能力。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肯定,鼓励大家都来用想象和创造的方法完成作业。
7、师生共同小结、讲评。板书设计:
第八课 美丽的天空 剪贴 绘画 课后小结
第九课 谁画的鱼最大 课时:1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教学难点:
自然界中的大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教学准备:
教学录象、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请记名学生到前面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大鱼,要求: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由大家选出一条最大的鱼,然后教师也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更大的鱼。教师出示图片或放映录象,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鱼。分析:鱼的种类和形象特征。观察农民画《戏鱼》,小组学生讨论分析造型、色彩、花纹图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画中画了些什么?”
“与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3、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观察分析表现方法,找一找哪幅作品的鱼画的最大。
启发学生了解绘画方法,掌握充分画面的要点,选用多种方法表现。
三、学生完成作业
1、用最快的时间画一条大鱼的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较看看谁画的鱼最大(教师讲评)
2、讨论:你准备添画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选择那些颜色? 确定装饰方法把鱼画大、画漂亮。
3、学生完成作业。四|教师辅导 四|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小组评结合,评出本组最大的鱼贴在黑板上,集体找出大鱼。最后找出一条最小的鱼。
大家讨论如何把小鱼变成大鱼。
例:在小鱼旁边加上一个很小的潜水员添画一些更小的鱼。添画一部分使大鱼变的更大。加深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想知道的内容?” 大家查找资料,我们课后继续讨论。知识延伸,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
第九课 谁画的鱼最大 外形 装饰 课后小结
第十课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课时:1 教学目标:
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折纸飞机上创新。
提高学生涂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话画画、折折、剪剪中了解才比、剪子和纸张的性能。教学重点:
学习折纸飞机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颖,折法上的变化。教学材料: 纸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动手动脑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车。先准备一张薄卡纸,一个塑料瓶盖,一根小木棒,一个38毫米长的钉子,然后制作一个小风车。
引导学生思考:风车为什么会迎风旋转?
用录象,简要介绍人类的飞行:在古代,人们向往神秘莫测的天际,却上天无路,只能寄托于神话般的幻想。世界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人类渴望征服天空的美好故事,人类征服天龙的历史正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18世纪后期,气球轻而易举的载入升入空中,它的成功为飞机上天开辟了道路,开创人类飞行实验的时代。
教师鼓励学生讲解自己知道的有关人类飞天的神化或传说小故事。
锻炼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航空航天及人类发明、创造产生兴趣。教师板书课题: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2、出示折纸飞机
教师:让我们自己设计一架折纸飞机,把我们的理想带上蓝天好吗?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折纸飞机活动。每小组可参考教师带来的折纸飞机步骤图。,供学生分析研究、学习折纸方法,学会识图。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3、请各小组的一名代表到台前讲授折纸飞机的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授,并对讲授的明确清楚的个人以及课堂纪律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强调了纪律,避免学生兴趣过高,课堂纪律混乱。
锻炼学生的讲解、示范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述能力。
4、竞赛识图折纸飞机,看书上步骤图学习折纸飞机。对自己的飞机进行装饰色彩图案,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航空公司,写在飞机上。比一比谁的飞机美化的漂亮。
学生进行装饰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装饰折纸飞机露出的部分,注意可采用彩色长线或色块进行也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生肖等进行。
时间充裕,全体师生到操场试飞自己的飞机。在试飞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试飞后提醒学生注意收拾整洁活动现场。板书设计:
第十课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折纸 装饰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 画汽车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象。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性的探究学习
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
(1)利用学生带来的玩具汽车及其图片,小组进行研究。研究内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种类的汽车?
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
(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1)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那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2)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3、师生共同活动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并进行讨论:(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5、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课下延伸: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
(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那些机器部件?(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画汽车 相同 不同 课后小结:
第十二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
课时:1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中外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对卡通做一理性上的了解。通过大家交流,使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卡通形象,认识到卡通形象的造型与色彩具有夸张性,并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喜爱的卡通形象。初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装扮卡通或以拼贴,重组等简单方式设计自己的卡通明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与难点放在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发表对卡通形象的感受。教学准备: 卡通形象图片、小朋友的真实照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书写:卡通
教师:说起卡通,你会想起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说起的卡通电影或卡通形象,播放课件:内容是一些中外优秀的卡通电影剪辑。
2、通过欣赏课本中外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对卡通作一理性上的了解。教师请学生数一数第十二课中有多少个卡通明星。
教师:为什么不把小朋友的相片算在内?卡通形象有何特点? 教师小结:卡通形象的形色比较夸张,造型简洁。
3、小组讨论
(1)介绍你喜欢的卡通明星长什么样子?让同学猜猜你说的是哪位卡通明星?
(2)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卡通形象(师导,我们每一个都希望自己是最受欢迎的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4、设计实践
(1)在纸上画出你心中的卡通明星,或为卡通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用你喜欢的色纸剪贴出你喜欢的卡通明星(形象以基本形为主,要简单)(3)给你设计的卡通明星起名字,讲一讲他有什么特点或本领。
5、展示应用
(1)展示你设计的卡通明星,为他配音、配动作。
(2)将所有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开展卡通明星总动员大展示。(3)请给你的卡通明星找个合适的地方,装扮我们的教室。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 欣赏 设计 展示 课后小结
第十三课 大家一起画 课时:1 教学目标:
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集体绘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可以结合书上及教师找的一些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教学难点:
火车形象的表现。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1)小组共同研究讨论课本上第页页的图片,以及教师出示的用砂纸、宣纸、以及多种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
引导学生探究,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研究的问题:
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材料、工具画的?你还知道有哪些绘画工具、材料? 这列火车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得?(2)师生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也用粉笔在操场上合作一列长长的火车,每组画一节车厢,好不好。教师板书——大家一起画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火车的外形特点。(1)观看火车的录象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火车?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2)集体研究以上问题
3、分工合作
(1)问:我们班要画一列火车,你们各组想怎样画?哪个小组画车头?(2)小组讨论:准备让自己小组的火车运什么?每个人如何分工?
4、全班同学到操场集体创作,分配好各组范围。
5、将每个小组画的车厢连成一列火车,请几个同学将自己小组的火车与其他组的火车连接好。
6、请同学们用大家画的火车编排一个小故事,相互讲一讲。
7、集体讨论:通过今天画这幅画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使我们全班画的这列火车不仅长而且本领非常大。在学校,我们每个人就象每节车厢中的一部分,每个小组就象一节车厢,如果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班这列火车就能跑到年级的前面,学校的前面。我们国家也象一列大火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加倍努力,我们国家就能跑到世界的前面。
8、课后拓展
回家后可以参考书上的一些形式,进一步尝试其他绘画形式。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大家一起画 火车特点 小组绘画 课后小结:
第十四课 巧用纸餐具 课时:1 教学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德育等。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教学难点:
对于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教具准备:
饮料瓶、玉米皮、椰壳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游戏导入
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脑筋急转弯”的游戏,用剪刀将纸杯、纸盘、纸饭盒等一次性纸餐具或横或竖的剪开,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更多的东西。教师手拿纸饭盒一张一合,并且着童话故事里的声音说:“哈哈,你们好呀,猜猜我是谁?”同学们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老虎、方头鲸、妖怪“
教师将纸杯纵向剖开,再对在一起,学生会说”小船、摇篮、公共汽车的候车亭等
教师表扬联想丰富的学生,然后鼓励其他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师生一起将搜集到的乡土材料和废旧的餐具或塑料的、铝制的饮料罐,南方的椰壳等,进行分析、联想。
师生共同讨论:纸餐具上有哪些已经存在的线条或形状我们可以善加利用?若将它装饰成我们想象中的东西,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改进?需要粘贴上什么?或镂空去什么?
师生可以共同感受一些学生的新奇想法,教师鼓励学生立意独特,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进行创作。
创作:要求学生适形造型,结合自己纸餐具本身的色彩与形状,结合以学过的其他种类的装饰、创造出一个新奇有趣的造型。教师可以组织尝试其他方法,小组几个同学一起用更多的纸餐具,合作一个大型的作品,起个名字叫“可爱的妖怪”等等。
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体会。
2、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表演或讨论。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巧用纸餐具 立意 剪制 课后小结
第十五课 多彩的拉花 课时:1 教学目的:
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的媒材工具,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
1、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通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钉书机、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教师展示拉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已用拉花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教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 拉花有什么用? 可以美化什么?
]你想用拉花美化那里? 教师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种剪制图,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叠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小组讨论)
②教师应到学生分类进行剪制,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想一想: 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③小组讨论上述思考题后汇报,教师小结。
④小组合作方法的引导对叠纸剪制拉花方法的探索。
(三)、深入探究、激发思维
对剪制拉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思维方法及变通能力训练
①教师检查学生剪制的拉花是否有剪断的,如有请学生讨论剪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怎样避免?
学生改进剪制方法。
②变通训练:教师示范一种不同剪制方法的拉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那里和书上的不一样“,启发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变?
(四)、自由创作、大胆发表
设计应用意识的激发,大胆自由发表的自信心。
①学生尝试新的剪折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及鼓励。学生运用拉花美化环境及自身。
②请学生发表感受并说一说:你的拉花还有什么用途,他怎样美化了生活? 学生欣赏以拉花美化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图片拓宽思路。
(五)、反思学习、内化知情
分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课后延伸:尝试不同的剪法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多彩的拉花 剪制 装饰美化 课后小结
第十六课 神气的小厨师 课时:1 教学目标:
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入”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品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启发想象,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教具准备:
食品图片及美食录象、厨师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
二、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1、教师: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
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名字的寓意。
2、欣赏观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3、回忆并讲一讲与事物相关的故事传说。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欣赏手工食品的形色摆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学习探索如何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导思考:你可以用一张牛皮纸制作什么“食品”
4、师生总结制作“食品”的方法:(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食物。(2)根据想好的食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食品”的活动。
四、明确主题,交流合作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的进行讨论:(1)本组要制作什么食品?(2)如何分工合作。(3)用什么材料?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五、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神气的小厨师”表演,针对各小组的食品的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色、事物拼盘的摆放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饮食文化?
3、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其他关于食物的更多知识吗?
(2)你知道本地区有什么特色食品吗?有什么相关的故事传说。(3)你知道中国有几大菜系吗?
(4)未来的人类会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神气的小厨师 思考 制作 课后小结
第十七课 漂亮的建筑 课时:1 教学目的:
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材组织画面。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教学准备:
废旧挂历纸、电光纸、海报、各种大小的纸盒、纸箱、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师生一起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联想:你们说说,这小房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它有什么样的屋顶?什么样的门窗?
选材:师生一起选择几个大型的纸箱,作为小房子的主体,搭设在一起,以宽胶带相连接。教学理念:自己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质,制作一个童话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令人激动的事情。给 学生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习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贴近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装饰:城堡里的居民门,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窗?什么颜色的墙?大门开在哪?(伴着儿歌《我是一个粉刷匠》)
整体结构完成了,细节部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谁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肯定,他就挑选几个朋友一起来做这部分的细节。教学历年:
大家动手,自动分成合作小组,有分工,有合作,共同装饰漂亮的建筑。既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一举多得。
欣赏、评述:哪一个装修小队的效果最好?他们好在那里? 再创造:各细节间的协调等。
游戏:大家伴随音乐,在小小城堡周围牵手跳舞。同学们还可以将故事继续编下去,会更加有情趣,无形中进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教育。
课后小结:
第十八课 妈妈和孩子 课时:1 教学目的:
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教学难点:
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
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
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那一张脸?
二、欣赏评述
1、认识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造型、材质),你喜欢哪种形式?说一说理由?
2、找一找这几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在什么时候?仔细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说一说艺术家表现的好不好?为什么?
3、几幅作品中,妈妈不一样的表情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情,大家一起猜一猜,每位妈妈心里在想什么?听一听老师读一读作品旁的文字介绍,说一说你喜欢哪位妈妈。
4、这么多艺术家描绘、塑造妈妈的形象,你认为哪件作品最能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 哪件作品最有意义?哪件作品最漂亮?哪件作品表现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
三、德育渗透
1、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侯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妈妈的眼睛、动作、表情,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最美?(包括:外貌、语言声音、动作)
2、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3、艺术家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你还能说出平时妈妈怎样爱你吗?
给大家讲一讲 妈妈爱你的一件小事。
4、生活在妈妈的爱中,我们感到很幸福,我们怎样爱妈妈,也让妈妈幸福呢?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看谁的办法最好?
四、感受实践
1、画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2、做意见小礼物写上一句爱妈妈的话,送给妈妈。
3、将全班每位同学对妈妈的知心话录在磁带上,期末家长会上放给妈妈听。
4、在课本上选一件最喜爱的作品,回家讲给妈妈听,告诉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