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温教学计划
学期己过大半,现将学期初拟定的教学计划上传。旨在提醒我们要有整体意识,要牢牢地把握本册目标要求,坚持走好“轻负优质”之路。
学期教学设计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素质发展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下册是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学期。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可以说,四下级下学期是很关键的一个学期。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四年级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部分优秀生也脱颖而出,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学习习惯良好。本学期在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基础上,要加强对“扶优补差”工作,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同时关注课堂效率,轻负优质,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语文。
学段课标
结构体系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编排方式是:导语点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语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展示成果。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较之三年级,本册减去了“综合性学习提示”,在活动过程中,不再对学生作进一步提醒和促进。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目标要求
1、认字200个,会写200;累积认字2600个,会写2000个左右。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查字典、词典的方法: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默读。养成好的默读习惯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时培养,到了四年级,应该训练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给予方法的提示,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复述课文是互相联系的,在第八组的“我的发现”中给予一些方法的提示)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这是一项经常性的要求,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多积累一些精彩的句段)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总量是不少于40万字,教科书在第八组推荐了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西游记》和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9、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这是与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相一致的,由读到说)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语文园地五、六中口语交际和习作,将说、写感受和体会作为一项内容;语文园地八中的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谈感想;评价的标准为“说得清楚、明白”,语文园地四也将表达得“最清楚、最明白”作为评价标准)
10、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能修改习作中有错误的句段(整篇习作的修改,安排在高年级进行训练,三年级开始习作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修改)。尝试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一些课文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写感受、写体会)。
教材在编排上,一方面考虑说写结合,说感受、想法和体会,再下来;另一方面,教材在五年级上册,提出了写读后感的要求。这是为高年级写读感做一些铺垫。
11、能在综合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讨论;初步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运用。
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
单元或章节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
第二单元
本组专题是“以诚待人”。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二篇精读和二篇略读。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第三单元
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主题取材,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找出大自然的规律,从中进行发明创造。三年级下学期有一个环境保护专题,学生对怎样保护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组课文涉及人类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深度。本组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开展。
本组的几篇课文,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道理,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说理性较强的课文,比较适合默读训练,可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学习课文所懂得的道理。
第四单元
本组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体裁多样,有小说、书信、诗歌,这些课文表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强调了儿童如何在战争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生命。这是编者价值观的一种改变。在第五组,我们专门编写的一个专题“热爱生命”,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
这组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可以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
单元或章节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含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第六单元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本组课文学习的,一要是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组课文
还安排了一个训练的重点:体会拟人句子的作用,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呈现出来。
第七单元
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第八单元
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主题,选有中外著名故事,包括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学习本组课文,要求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训练的重点是: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这组课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阅读的训练项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提出来,一般意义来讲,这是有关分段、归纳段意方面的训练。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中外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本学期掌握的语文基本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学习目标。
第二篇:重温历史
重温历史、砥砺前行
——井冈山培训二次传导
2016年11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党委组织的“弘扬井冈精神,加强党性修养”,绿园区中小学校支部书记高级研修班的井冈山集中培训学习,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旅程。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学习与培训,却让我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受益匪浅。
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陈刚教授的专题课堂教学《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向我们介绍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历程,井冈山的历史贡献以及井冈山精神的内涵,让我们明晰了这段历史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有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1927年9月——1930年2月,短短两年四个月的时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从建立到战略转移的全过程。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
在井冈山我们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长眠在那里的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瞻仰了无名烈士碑,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和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哨口和茅坪八角楼等,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同时领略了井冈山巍峨雄伟、钟灵毓秀的山色风光。“三湾改编”、“朱毛念师”、“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保卫战”、“十送红军”等历史场景的再现,让我们一次次深刻领会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艰辛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这次的党性教育与培训,除了专题教学讲座实地现场教学,还有一王佐烈士的后代王生茂、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的访谈,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三湾改编、破冰组团、红军团队训练、自做红军餐等,让我们身临实景,感受当年红军战士的艰难跋涉,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奋斗和共产主义追求,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新农村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种精神,而井冈山精神面貌就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党性教育之行,感触颇多,短短七天,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通过学习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最重要的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井冈山精神”最为重要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非常恶劣,新生的革命队伍处在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多次“围剿”之中,由于敌人实行了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供应十分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服,将革命进行到底,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在烈士陵园,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由然而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小井红军医院,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实事求是、联系群众、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毛泽东当年仅带700余人来到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党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三、“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80多年前,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是当年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要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用革命先烈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鼓舞自己,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深刻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的背景及总体要求,准确把握“两学一做”的核心内涵,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
第三篇:重温感动
重温感动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七年,它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在过去七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了属于自己的伟大。而其中的洪战辉,用他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他自己的成长历程。现在就让我们重温那过去的感动。
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洪战辉一挑就是12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在读初中的3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照顾全家人吃饭。1997年7月,洪战辉初中毕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高的3个学生之一。由于高昂的学费,16岁的洪战辉怀揣50元钱,只身一人冒着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为又瘦又小,3天3夜连刷盘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华县城。此时,洪战辉已身无分文。洪战辉的执著精神引起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在软磨硬泡了两三天后,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装雨棚的工地上,给了洪战辉一份传递钉枪的工作。洪战辉拼命地干,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来到县城读书后,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父亲的病情,年幼的弟弟妹妹,这些 都压在了他的身上,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学业之外最大的任务。从此,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芯、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等,“鞋垫、袜子,只要能挣钱我都卖”,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现状逼迫洪战辉不得不辍学。高二时,洪战辉挥泪告别了难舍的校园。回到农村老家后,他收拾农田,照顾父亲,闲暇的时候教妹妹识字,并在农闲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挣钱补贴家用,一年挣了六七千元。到了2000年的时候,小妹妹已经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不读书不学习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洪战辉渴望再次回到校园读书。在高中秦老师帮助下,洪战辉终于实现了重返校园的梦想。洪战辉又把小妹妹带在身边,她也到了上学年龄了,秦老师帮助在附近找了所小学,妹妹也开始上学了。新的高中生活又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是,在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妹妹的同时,洪战辉还多了一个工作———辅导小妹妹的学习。
2003年6月,断断续续读了5年高中的洪战辉,终于迈进了高考考场。高考成绩公布后,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湖南怀化学院录取。可5200元的学费和要照顾妹妹让他很是为难!利用暑假,他打工挣了2000元,决定先到湖南看看,把妹妹托付给了大娘。
当社会各界知道洪战辉的情况后,不少人提供财力、物力的帮助,但被他谢绝了:“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 洪战辉对金钱有着自己的原则,他认为,不是用自己双手挣来的钱,决不能花费到自己身上。在大学期间,他曾屡次拒绝别人的捐款和资助。虽然他的生活非常拮据,但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
考入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都能欣慰地看到久病的父亲病情大有好转;2004年年底,母亲也感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在外漂流了多年的弟弟现在也有了消息。一家人终于团聚!
“苦难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洪战辉说。洪战辉的这句至理名言,大家早在几年前就烂熟于心了,甚至成为了部分同学调侃的话语。但当这句话再次清晰的响起在我们的耳边时,我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撞击,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梦想?是否还记得要为明天而奋斗?苦难和挫折不是消沉和放弃的理由,而更应该成为奋斗的催化剂。
第四篇:重温党章
重温党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伴着我长大,激励我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随之油然而升了我对党和老一辈革命者以及我们国家和人民的那一份非常朴素的特殊感情。记得参加入党宣誓仪式,我们在党旗面前那庄严的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宣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刚强有力的入党誓词,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面对党旗发出的誓言。应该说每位共产党员在入党的时候,宣誓的时候,心是红的,血是热的,言行是有先进性的。要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远保持先进的本色不褪色,就需要学习,不断地学习,时常重温党章。目前,我作为刚刚转正的党员,学习《党章》中的思想则更加成为自己的必修课。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提醒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重温党章,使我充分认识到,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始终做好以下工作:
一、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国家法律。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国家法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做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做斗争。
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永恒的宗旨。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上下功夫。为此,党员就必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始终坚定伟大理想和信念,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党的先进形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发展党的各项事业,用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我们党的生机与活力。
从上的第一堂党课,第一次全面的了解党章,一直到今天转成正式党员,在这段时间里,我时刻不断地去学习深入党章,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今天的党员教师的全新使命—立足当代,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教师的使命责无旁贷。作为党员教师如何将入党誓词化作具体行动,我认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现在应该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新的党员教师,面对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心底就应油然而生出一种对社会责任感,应明确告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求知学子为准绳的。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方法,学习他们敬岗爱业的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师风。另外自身也要注重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2、必须争取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尽量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坚持学习新知识,吸取新信息、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3、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关心学生的生活,能力所能及地为家长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给学生更多的微笑、关爱、理解、尊重,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教书育人。只有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
离。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通过之前对《党章》的学习和近日对《党章》的再学习与思考,使我又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以及实践途径有了自己的认识。今后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将入党理念融入工作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坚定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党性铸师魂,以党风促教风。不仅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要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使自己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性修养,明确工作改进的方向,更好的服务群众,做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在与时俱进中有所作为,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增砖添瓦,我想这是在新的时期、新的工作岗位上能为党留下的,也是报答党的培养的最佳途径。纪琳
第五篇:重温国学经典
重温国学经典
初一·一班石玉鑫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精品;重温国学经典如注入文化骨髓,坚定中华复兴的信念。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它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它似一个光束,点亮了我们的心灵。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对学生教诲和对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是多么难得啊。
《千字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它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1
流传至今,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如“尺璧非宝,才阴是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唐诗,它记载了中华五千年来的悲与喜,蕴含了中华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含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有苦涩有甘甜。每每品唐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详识国学经典让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只是冰山一角。在阅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的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