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学计划[范文模版]
我认为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毕业,他们不主动学习,老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今后的学习更艰难,更谈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我们即使付出再多只能是白费力气。
因此,我的观点是:情感链接,,启迪智慧。教学工作面临的是一群适逢青春期的少年儿童,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首先应思考:如何建立友好融洽的师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我在这仅仅的四个月教学工作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学生,链接情感
1.心理辅导,缓解考试压力。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重,这压力有来自于教师、家长的期盼,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及时找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解决存在问题。
2.制定目标,激励不断进步。到复习的时候,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适合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在我班,每一个学生都有两个目标分,一个是最低目标分,一个是最高目标分。我们的做法是每一次检测,要求学生填入自己做的卡里。
实际操作表明,目标分制度对学生的考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心里有了这样两个目标分,就等于是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只要学生平时作业能基本完成,考试时认真答卷,考到最低目标分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至于最高目标分,就需要一番努力才能达到,这样做,可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测验。而且每个人的目标分都是量身定做的,便于自我比较。
3.有的放矢,帮助差生脱困。班级中差生的学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生,老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缩短差生与其他人的差异?我认为首先要把差生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思想差。这类差生学习能力并不差,但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差。这样的学生,教师更重要的是解决其思想问题。另一类是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弱。这样的差生重在补习,使其逐渐跟上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差生,我认为在补差过程中都要怀着一份爱心,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不断反复努力,这期间教师要使用“哄、骗” 等各种手段,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学习,再逐步进行常规补习。
二.关注课堂,启迪智慧
1.教材处理,使之适合班级实际。总复习内容我打算编排26课时,划分为6个部分。整个复习阶段课时较多,内容含量大,系统性强,教材力图通过这样的复习,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习题设计,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
3.教学预案,寻找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复习课内容缺乏新授知识的新鲜感,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我采用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用竞赛、积分换奖品方式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关注作业,提高复习效率
浅谈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
1.课内作业,全面铺开。复习课的当堂作业,尤为重要。每一节课所选的内容,教师都要再三斟酌,我的做法是在备课时全部自己做一遍。在课堂中,进入练习环节时,教师应当在教室里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优等生答题时间快,我们要对他适当提高要求,中等生的解答过程我们应该关注一下,他们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中下水平的学生这时候往往最需要老师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在他思考的转折点点拨一句,有可能抵得上一次课外的专门补习,用1-2分钟就可以解决他的疑惑。
2.课外作业,分层练习。复习期间的课外作业是复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复习过程的继续延续,如果学生能真正独立完成所有课外作业,应该说他的复习得到了最有效的保证,老师不必担心这个学生的成绩上不去。
3.平时检测,重在分析。尽管六年级学生面临的是毕业会考,我还是强调淡化考试。平时检测,我公布的都是综合得分,作业分、考试成绩,先按班级整体水平划分优良及等次,再两项等次合并得出一个综合得分,一旦考得不理想,还可以拿手头的红卡给自己加分。这样一来,分数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我更强调的是答卷的认真与书写的规范。我要求学生卷面书写必须字迹清楚,端正整齐,还要求学生答卷时统一把答案书写左边对齐。我认为保持卷面的整洁有利于思维的顺畅,也有利于自我检查,更有利于试卷批改,不至于因为字迹不清而丢失应得的分数。分析试卷原来也可以放手给,用学生来教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联系家长,保证学习质量
其实学生家长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在教室里苦口婆心的说教,整日的规劝,学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有时候,连我自己也怀疑,我是不是话太多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合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无疑是给我们的`复习工作找到了另一个保障机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心里的美好愿望。如何激发他们的这一欲望,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要采用不同的说法。但是有一个原则,我以为不论学生多么差,我们都不能在他的父母面前一次把缺点讲完,其实家长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的做法是先扬后贬,把连家长都忽略掉的优点逐一说出来,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更要如此,让他认识到孩子是不错的,值得激励的,然后再挑最迫切的问题说一两点不足之处。这么一来,家长会赞同我们的观点,只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一两点不足就可以了,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千万别让家长听我们一古脑的埋怨,埋怨只会让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我们也将一无所获。如果我们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就等于把对学生的辅导延伸了一倍甚至更多。同样道理,优等生、中等生的家长如果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采取适当的措施,那么,教学将不再是我们一个老师的事情了,那么多的学生家长援助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学习的质量还会提高不去吗?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大量的心血的,但是我坚信:耕耘与收获是会成正比的!
【浅谈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毕业班语文教学计划
2.毕业班语文试卷
3.小学毕业班语文作文
4.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班测试卷
5.六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计划
6.小学毕业班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
7.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8.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师教学计划
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血脉正在形成,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恰逢学校欢庆百年的盛事,校园面貌有了大改观,组织学生为新砌的花坛写温馨的宣传用语,为新建的大楼内部选择格言警句、写凡人小语,为校园电视台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为了给学校的百年纪念石碑起个悦耳的名称。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机返顾或推荐《小珊迪》《小音乐家杨科》等课文,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作横向比较,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你会,你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学校广播电视台对六年级的这一活动进行了全场摄像在全校播出了。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 《翠鸟》 —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 “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很快找出 “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 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看到翠鸟活了、飞了, 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 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不加理睬, 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 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 再予以肯定。这样, 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无忧论文网, 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 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 也是最可亲近, 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 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 感觉不太舒服, 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 齐诵一句口号, 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 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 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 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 他依次表演, 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 竟成为一个亮点!4.运用多媒体, 调动兴趣。卢梭说: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 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 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 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 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 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 她惶恐不安, 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 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 “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教师看了以后, 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夸赞道: “非常好, 很有想像力, 多有灵性啊!” 随后又问道: “为什么不说 „倾听春天的脚步‟ 呢?”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 心头一暖, 胆大了起来, 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 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教师没有说话, 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 走上讲台, 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 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 特别用功, 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 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在质疑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例如 《诚实的孩子》 一文, 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 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 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 句末用的是感叹号, 而列宁回答 „不是我‟ 却用的是句号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 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 “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无忧论文网说: “不是我!” 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 列宁的回答用句号, 表明了他撒谎, 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 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 教师鼓励质疑, 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总之, 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语文 教学反思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反思一: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 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 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我以为: “教师在乎什么, 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 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 “激情” 在语文课中, 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 “人文性” , 其基点就在于此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 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展现给学生一个 “充满激情的我” , 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 “燃烧的岁月”!
2、尊重 “需要” , 注重 “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 创造 “我要学”“我想学” 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 也就是 “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 教学当中的 “情” 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 “催化剂” ,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二)给学生一个“ 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 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 谈不上和谁去 “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 “交流” 的课堂, 实现 “文本对话”、叫 “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三)给学生一个“ 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 “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 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 课学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反思二: 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师语言之大忌一忌语病, 二忌冷语, 三忌脏语, 四忌咒语, 五忌浮语, 六忌烦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 或者有轻浮、侮辱性的语言, 会导致学生语言混乱, 使学生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滋生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 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 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 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 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 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 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反思之一: 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 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 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如: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 教师言罢, 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 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 “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场面热烈感人。“你想学哪一段, 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 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 “你真棒!”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 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 ,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孰不知, 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反思之二: 课堂的学习方式1.“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 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 ,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2.合作学习主观随意“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二、探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 —引导—— —培养—— —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然后叫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 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 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 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 , 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引导自由阅读, 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表达,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 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 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 “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 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 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 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4.大家练习, 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 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 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 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 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3.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 体味美, 弘扬美, 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渲染教学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 1.因势利导, 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2.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 作者的生花之笔, 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 饱含丰富的情感。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 —引导—— —培养—— —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 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及建议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目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将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许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现今的小学课堂上,低段的课堂往往小手如林、学生积极踊跃,然而进入高段,课堂气氛明显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就那么几个。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也常常敷衍了事,显得百般无奈。很多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少而发愁,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为什么学生课堂上发言越来越少,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熟得不能再熟的人?为什么许多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似乎不升反降?为什么会出现一、二年级学生抢着回答,三、四年级尽量少回答,五、六年级基本不愿回答的怪现象呢?本文从高段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类型入手,对其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供参考的对策。
一、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
高段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类型多样,常见的类型为:害羞内向型;内心游离型;漠不关心型;爱出风头型;无话可说型等。
1.害羞内向型
一二年级的孩子心智发育属于低级阶段,他们很喜欢说,尽管说得不怎么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年级学生身心的过渡期,有些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不善于合作的心理就显现出来,他们不敢开口,不肯开口,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发音不准而面红耳赤。
这类学生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交往,不太爱参与集体活动。通常在上课时不会主动发言,但貌似很认真地听讲,不做小动作,更不讲悄悄话。他们有潜在表达的欲望,可同时又害怕表达。他们格外敏感,尤其在意老师与同学的看法,回答问题总是战战兢兢,显得楚楚可怜。如果老师提问到他,要么选择一言不发,要么平静地看着你,要么害羞地低着头,胆量稍大一点点的,就很勉强地用可以与蚊子媲美的声音支支吾吾地说出个答案。老师一般不忍心责怪,无可奈何地请他坐下,让他再好好思考。时间一长,老师一时忍不住火,很不小心地开骂了,那好比是火上加油,那学生的嘴只会变得更加严实。
2.内心游离型
眼到,口到,心却没有到,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样的学生对课堂本身不存在多大的兴趣,大多沉溺于自己的异度空间,要么一本正经地盯着你,那眼光都能在你身上盯出个洞来,营造出个认真听讲的状态。要么埋头苦记笔记,其实根本是机械操作,跟打字机没什么两样。
这类学生不在少数。造成这种情绪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老师。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气氛的掌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些任何一方面的失败都会成为学生不想听课,不想发言的根源。我们会发现,这部分学生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表现出兴趣缺乏。至少,体育课,人人都活跃得很,踊跃得不得了。为什么?体育课好玩啊!那为什么语文、数学、英语就那么不好玩。其实,学生很现实,好玩的课我就愿听,我就想说。好玩的课大多气氛轻松和谐,师生之间没什么距离感。
3.漠不关心型
这类学生与上类有些相似,却又不同。他们对于课堂活动,想参与就参与,不想参与就不参与,全班那么多人不缺我一个,忽视自己的重要性。至于上课发言,乃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让别人去说吧。这些学生不是不会学习,是他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有点随波逐流,有很大的从众心理。
这类学生成绩不上不下,就是我们所说的班级中游的学生,也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学生。他们没有像学困生和优秀生那样的关注度,自然对自我的要求也降低了,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也变小了。
4.爱出风头型
班里有这样的学生,他很少举手,却对任何问题表现得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在不少人回答失败后,才两眼放光地看着你,暗示你,他知道怎么回答。这样的学生这大多是好胜心、虚荣心致成的。因为他们大多是班上成绩好的人,有时一个问题下去,他们都不举手,其他胆小些的更不用说了。而且,时间一长,这类学生变得骄纵,其他学生呢,一遇难题就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等着听答案。有时老师也在无形中形成这种依赖,因此班上或多或少总有几个“难题专业户”的学生。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提问与引导就变得更为重要。过于浅白的问题学生不屑回答,过于难涩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问题梯度的把握与表达,都是老师在备课中就应当反复考量,设计的。
5.无话可说型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因为没有话要说而不主动发言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对所要探讨的学习问题还缺乏理解和发现,这可能跟学生课前的准备不足或缺乏生活经验有关。新课程倡导的是主动学习,提倡发现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课前准备除了要预习课文,预备学习用具外,还要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是探究问题的材料依据。可见,问题的提出是否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在课前能否搜集到一定的信息资料很重要。
其实,课堂中学生不爱发言的类型还有,各人都不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有许多:比如教学模式单一;教材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学评价比较专制等。另外,由于目前班级学生太多,一节课的四十分钟不可能全部叫到,即使都举手,能起来回答的学生顶多不会超过一半。所以长期以来,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受到了挫伤。
二、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对策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多多思考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问题与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有何联系。只有经常反思自己,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尝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为学生找到表达的乐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意义,那些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是因为他们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有思维敏捷的头脑,有在人面前表现的欲望,他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胆量越来越大,越来越想回答问题,他们尝到了回答问题的甜头。其实,这是一个能力锻炼的过程,当一个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勇敢地站起来,他会发现一切并没有他想像的那么难,同学们的认真倾听,老师的鼓励,将使他们从中认识到,积极回答问题一方面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这种能力是自己的一个本领,是谁也抢不去的,无论回答得对错,能勇敢地站起来本身就是对自己挑战的胜利,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们会慢慢从中感受到表达的乐趣。
2.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给他们一个充满友爱的课堂,让他们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发言的学生可以不必担心自己会说错,不必去理会太多的规矩,让他们在别人面前发言成为习惯。要营造这种学习氛围,教师必须掌握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一是要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提问要有一定的启发性,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兴趣,注意力集中;二是要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角色转变,把时间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反思者,不可以专制的、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意志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觉得放心,觉得轻松,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消化的时间。
3.正确看待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切中主题。而有的回答问题表面化,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有的甚至离题太远,对问题缺少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对于这样的学生,更应保护他们发言的欲望,并加以引导,给予更多思考方法和抓住问题关键的提示。也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匪夷所思,可从思考过程来考量一下的话,发现也不是全错。因为一题多解,殊途同归的例子很多,解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教师不全面考虑,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可能被扼杀了,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克服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倾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定会经过一番思考才举手回答。这时教师简单的给予否定性的评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其实,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而这一错误的暴露,正说明了学生需要帮助。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多从思考过程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把握学生课堂发言的“度”
应当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教师做好引导,把握好学生发言的“度”。记得有一次上作文课,主题是写一件让我尴尬的事。审题:什么样的事才是尴尬的事呢?有学生脱口而出:就是有点说不出口的事。我马上追问了:为什么会说不出口?学生说了:因为不好意思,有点丢脸,有点倒霉。本想着借此打开话茬让学生说说。有人举手说:自己逞强眼看下雨也不带伞结果淋了个落汤鸡。这一回答简直给全班同学指明了“方向”。接着,这个说没带笔,那个说没带红领巾。全钻一个胡同里了,而且事情也没显得有多尴尬。于是,我把自己晾出去了,说起了小时候裤子破了如何躲避同学耳目上厕所的事。这下好,学生也开始回忆自己那点不好意思说的事,有的说食物过敏,有的说让别人背黑锅的事,有的说对大蒜的恐惧等等。有的结局是好笑的,有的结局是悔恨的,有的结局是难过的„„尴尬的事何止一箩筐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或形式没有兴趣,他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老师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则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演员拍戏进入角色才能很好地表达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现课文中内容,是他们所喜欢的,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亲身体会课文的内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石壕吏》时,我请四名同学上台表演(分别扮演老翁、老妇、差役、诗人杜甫)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有的同学甚至举着手站起来喊:“老师,我吧!”连那些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也很踊跃,我指定了四名同学,先让他们设计了一下台词、动作就上台了。通过表演,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在学习《核舟记》时,我指定三名同学扮演核舟上三个人(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三个人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的神情、动作。适合表演的课文还有《孙权劝学》、《皇帝的新装》、《木兰诗》等。
二、竞赛式教学法的尝试。
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我在教学中把竞赛活动适当引进课堂教学,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强。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在学习古诗时,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同学背诵古诗的情况都将影响到本小组的成绩,同学们都想为本组争光,全身心投入到背诵当中,连平时最不爱背诵的同学也非常专心。半节课后,由我当主持人开始比赛,第一轮:自告奋勇。由我指定一首古诗,每组出一名同学背诵,大家非常踊跃,往往一个组好几名同学站起来,每组都背得特别熟练,我给他们每组加上十分。接着第二轮比赛—老师点将开始了,这次由我指定同学,其他小组同学指定诗歌。第三轮:对方点将。由其他组的同学指定同学,这次被点的同学往往是平时最不喜欢背诵的,可是,由于他们都做好了充分准备,都背得很熟练。我表扬了他们,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一个个美滋滋的,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表扬和鼓励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表扬和鼓励可以使蠢才变天才,批评和谩骂能使天才变蠢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始终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用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心中充满勇气和豪情,充满信心,学习兴趣更会大大提高。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言之成理,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就提出来加以肯定和表扬。如:“太精彩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在批改作文时,我总是用鼓励性的语言,从不给学生“泼冷水”,学生作文中哪怕是很小的一个闪光点,我也在讲评时点名表扬。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也突飞猛进。可见,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兴趣。我们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长久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失去了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呢?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
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所以讲授新课之前一定要注重课堂的导入。
(二)、教学方法上,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学就是要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利用我校“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让学生产生想说、敢说、能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拓宽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想的概念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吸引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既脱离社会发展实际,也脱离学生个体发展实际,是对中学生缺乏吸引力,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大量的成功经验证明,改进、丰富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以增强吸引力
中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城市、农村都是如此,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乡土教育内容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三、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做文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正如一杯水摆在口渴人的面前,会给他带来愉快,那是因为他需要;同样,一杯水摆在口不渴的人面前,他会无动于衷,如果强迫他喝就会造成不愉快,甚至敌对。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必须把握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和“用”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广泛的用途与实效性,而其广泛的应用和实效性又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驱力,从“为用而学”到“越学越有用”,再到“越有用越要学”,从而形成了“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力求用现实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去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既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觉悟,真正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四、注重师生感情的培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作为课堂教学应努力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情感的功能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关心学生成长,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建立良好生关系,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博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政治课教学一定要增强其吸引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还有很多方法,俗话说“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方法不一,形式多样,但我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六年级第一学期已近结束,在学校领导、教导处、教科室的直接指导下以及六年级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协助下,我成功得完成了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的教学,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感慨万千。现将我在本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感触和体会谈一谈:
一、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工作中我全力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工作扎扎实实。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意,并能正确书写;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含意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联系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正确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能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的速度,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了作者观察事物方法和表达的方法。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逐步养成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有礼貌,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试着修改自己习作。养成了较好的语文能力。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要根据教材、因材施教,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讲解式、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根据教材而采取的多种形式的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课堂上的教师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尊重他们,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这样学生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希望大家能够指出不足,使我再学习、再改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
三、语文工作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
1、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入手,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逐步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勾通,让学生觉得老师更爱自己,也让学生觉得教师是良师又是益友,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如对于优生,加以了严格的要求,使其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加鼓励,且认真进行了辅导。如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收效较好。使大部分学生顺利地达到了目标。
4、加强了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与家长取得了联系,争取了家长的支持,共同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5、开展了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调节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疲劳,使许多学生觉得是在愉快中学习语文。
四、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情系学生,诲人不倦,使之学而不厌。树立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紧跟教材、拓展教材,扎牢“双基”,形成能力。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表扬,激励学生不断奋进。
3、注意因材施教,狠抓薄弱点,不断总结,采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方法,加大力度全面复习。
4、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教学,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心得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心得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较为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较为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班交流所得及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但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学习语言最关键,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缺少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
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二、写作指导不够充分
作文是需要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作起来部分孩子很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空泛、不生动。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三 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
本学期我校提倡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深入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六(3)(4)班语文教师:程松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期我班共有学生
名,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学生胆子较大,个性淳朴。从语文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日渐扎实,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对一些简单的抄抄写写的作业都能较认真地完成,但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一学期,我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期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阅读训练: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事。
习作训练: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先概括后举例写一个人,把自己的作文改具体。
听说训练:听广播说感想,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写文章要注意用词造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标要求:
本册教材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为此,大纲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本册的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感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感受关心他人、自觉经受锻炼的良好品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志趣;初步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憎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师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本计划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干事创业、放开手脚抓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