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水是宝中宝》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水是宝中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名称:
1.引导幼儿通过小实验活动,发现水的性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3.了解水资源的的珍贵,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小实验用的小瓶、颜色、醋等若干。(保证幼儿实验够用)
脸盆、水壶。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以引出“水”的问题,然后让幼儿体验学习
(1)你最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想到怎么办?
(3)妈妈下面条的时候,首先将什么倒进锅里?
(4)你喜欢玩水吗?今天我们就来玩水。
2.操作学习—水有什么特点
实验一:水是流动的,教师提壶倒水,让幼儿看到水会从壶嘴中流入盆中。
展示盛好水的容器(杯子、盆)讨论:怎样让水动起来?
总结:用手拨、搅,把瓶子倒过来、拍桌子等方法都可以让水动起来。
实验二:水是没有颜色的。
方法:两只透明的玻璃杯,一只倒入清水,一只倒入牛奶,(xiexiebang.com)让幼儿发现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三:水是透明的。
方法:在清水盆中加入一块玩具,让幼儿发现水是透明的。
实验四:水是没有气味的。
方法:让幼儿闻一闻水和醋,判断水是没有气味的。
3.开动脑筋想一想:水与人、生物、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关系,认识水的用途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什么地方需要用到水?
我们的生活需要水,动物、植物也需要水,那么水从哪里来呢?
小结:地面上有江水、河水、海水、湖水、地底下有地下水,山上有流下来的瀑布,还有天上落下来的雨水)
4.“从我做起”小讨论
(1)地球上的淡水湖够用吗?
(2)不够用怎么办?
(3)小朋友应该怎样做?(不能浪费、不能污染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5.欣赏儿歌,加深认识水的用途和珍贵。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水是宝中宝》这篇文章共1975字。
第二篇:《水是宝中宝》说课稿
《水是宝中宝》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设计的思路
《水是宝中宝》是一节活动课。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选取这节活动课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因此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通过学习这节课让幼儿知道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乱丢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坏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点水将是人的眼泪”。
二、说目标与准备
活动的目标有三个方面:
(一)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二)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用水。
(三)引导幼儿通过小实验活动,发现水的性质。
重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了解水的珍贵及节约用水。
难点:通过小实验活动,发现水的性质。
准备:小实验用的小瓶、颜色、醋等若干,淡水资源的录象或课件,儿歌录音带。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枯燥的说教会让幼儿腻烦。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会使幼儿感到上这节活动课有意思,愿意学,积极的去接受知识,让幼儿和教师互动,成为上这节活动课的主体。这样要达到的效果比幼儿被动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识,也能更好的应用到各科的教学中。
四、说过程
每节课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把教学的过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1、用提问导入——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几个问题是从幼儿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入手:
(1)你最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想到怎么办?
(3)妈妈下面条的时候,首先将什么倒进锅里?
(4)你喜欢玩水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时一环扣一环,幼儿从回答问题到提出问题,从提出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表现积极主动真正引发了幼儿发自内心的兴趣。
2、操作探索——水有什么特点
教师运用操作探索的方式来学习水有什么特点,幼儿可以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吸取知识。把水的性质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会流动充分掌握起来。操作学习时用了四个实验去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实验
一、水是流动的。
实验
二、水是没颜色的。
实验
三、水是透明的。
实验
四、水是没有气味的。
实验时,幼儿是主体,教师主导。运用了观察法、引导法、亲身体验法、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去完成这四个实验。例如:作实验一时,教师提壶把水到入脸盆中,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当盆中盛满水后继续到水,盆中的水会是什么样的?观察后让幼儿提出自己的见解,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发挥。例如:做实验四:让幼儿亲自闻一闻水和醋,判断水是没有气味的。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更能掌握知识。这四个实验的过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做的设计。学习时,幼儿对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学习水的性质,3、开动脑筋想一想:水与人、生物、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关系,认识水的用途。
教师利用挂图及幻灯片等教具来认识水的用途,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事先请幼儿观察平时所见到的水有什么用途:妈妈做饭的时候需要什么?农民伯伯浇庄稼的时候需要什么?盖房子的时候需要什么等等。让幼儿把观察到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挂图或幻灯片,对幼儿讲述他们所不知道的水的用途。例如;水
能发电、利用水来搞运输等等。最后放录音儿歌《水是宝中宝》进一步让幼儿认识到水有许多用途。
4、“从我做起”小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意见。讨论从四个方面进行:
(1)地球上的淡水够用吗?
(2)为什么不够用?
(3)不够用怎么办?
(4)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让幼儿进行讨论。讨论的中间可利用幻灯片或课件进行,当看到有关的地方教师定格、抓住画面让幼儿讨论破坏环境对水的影响,把水与人们日常行为、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教师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也告诉幼儿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号召全世界的人都要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舒适的地球上。
五、说活动延伸
活动的延伸是本节课后,对幼儿进一步进行水资源教育的又一个很好的时机。所以我让幼儿从二个方面进行活动。
(1)课后用各种塑料瓶玩水,感知水的流动。
(2)利用其他活动环节,反复提示幼儿,水是宝中宝,不能浪费、不能污染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1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2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
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从刚才的实验来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那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区域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活动反思】
对于科学实验活动,孩子的兴趣永远是那么高涨。在教师演示环节,孩子们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对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也是因为他们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探索实验环节中,表现得很认真。但由于教师在交代注意事项时,有些幼儿已经被实验材料吸引,听不清楚注意事项,使得在操作实验时出现了把三种调料倒在一个碗中的情况。今后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教师应该把全部幼儿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确交代,让孩子在正确的方法中去实验探索。但换一个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他们前面的出错,后面会更加认证努力。总之,不论什么情况,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写卡片,写出自己知道的内容,把自己写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的网状图中,完成书中的网状图,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对粘贴自己写的卡片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兴奋。之后,我进行了小结,整理了学生粘贴的有关水的知识,发现学生对水的特点了解不够,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研究水的特点环节中来,进入探究环节——哪个口袋中是水。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7个黑口袋,里面分别装了树叶、石头、木块、水、牛奶、醋精7种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猜测、辨析哪个口袋里是水,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很高,对口袋里装的东西很好奇,还有特别喜欢猜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小组同学讨论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时,意见不太统一,最后才定下来,填写在记录单中。在小组汇报辨析结果时,我让学生不仅说出物体名称,还要说出辨析的依据,最后两组同学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测结果出现了分歧,用了摸和闻的方法。由于黑口袋里还有一个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显,另外,课前准备时,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带有醋味,很难分辨。最后,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开了,让学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别出牛奶,因为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无色的。剩了两个无色物体,这个时候学生说用闻的方法就可以辨别哪个是醋精,哪个是水了。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4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及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溶解性。
2、乐于在操作活动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得到的结果。
3、有初步的环保概念,懂得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1、两个透明杯子(一杯内装一彩球,另一杯内有沙,沙内埋一玩具),一玻璃杯清水
2、每组一份奶粉、白糖、果汁、咖啡,用碗装好。(溶解实验使用)
3 、每组一套操作材料: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验证水的流动性实验使用)
4 、水污染视频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看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两个透明杯子,一杯装水,一杯装沙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杯水和一杯沙,我现在要将两个神奇的宝贝藏在它们里面,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老师藏了什么宝贝在里面
3、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水和沙里都有什么宝贝
4、师:为什么我们能很快的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宝贝,却不知道沙里有什么呢?(水是透明的,能一眼看到)
二、游戏:水宝宝搬家
1、出示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盆和碗
师:水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家搬到面前的小碗里,你们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水宝宝呢?(幼儿自主回答)
2、师: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几样好玩的工具,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提供的工具,分别为:小筐、漏网、塑料袋、有洞塑料袋、小杯子)。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帮助水宝宝,大家动手之前请先卷起袖子,如果桌子上面有积水了,可以用边上的抹布来擦干净。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试验的过程
师:我们来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帮水宝宝搬家的经历。(用的什么工具?发生了什么情况?)
三、游戏:会变化的神奇水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
师:老师又把水宝宝请来了,这次,要和水宝宝一起变个魔术。
2、教师将奶粉放入杯中搅拌
师:谁来告诉我,水宝宝怎么了?(变浑浊了或者变成牛奶了等)为什么水宝宝变色了?(因为奶粉溶到水里了)
3、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神奇材料,我们一起和水宝宝来变魔术吧!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5、幼儿坐在操作台边,教师进行提问
师:你们的水都发生变化了么?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告诉我们大家,你的水宝宝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尝一尝变了魔术之后的水宝宝。
四、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1、师:我们今天和水宝宝做了这么多的游戏,大家都喜欢水宝宝么?
2、师:小朋友们还知道水宝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作用?
3、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视频中的水宝宝怎么了?
4、师:水宝宝怎么了?什么样的行为会让水宝宝生病?我们应该怎么爱护水宝宝?
5、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且爱护好我们身边的水宝宝,不让脏东西污染了它们。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教室,继续和水宝宝一起做更多有趣的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5
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幼儿讨论:
B、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需要在丰富一些,应提前与家长做好生活观察活动,这样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创新。操作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一步一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6
活动目标:
1、感知容器内水压和水速的关系。
2、用实验的方式验证实验结果,并大胆用语言描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大水盆,饮料瓶子(瓶身有洞)人手2个,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水,引起兴趣。
(1)教师:喜欢玩水吗?今天可以用什么来玩水呢?玩水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玩水时注意观察,看看谁能发现一些秘密或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由结伴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谈话交流自己发现的事情。
(1)发现了什么?(有洞或沉浮)
(2)教师也试试:水从洞里喷出来,像什么?
(3)水喷出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开始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教师就用动作暗示孩子)
(4)幼儿小结: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
(5)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操作后小结:瓶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
(6)幼儿喷水比赛,小结。
3、提供新材料(每个瓶子上有两个孔),让幼儿再次操作,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秘密?
(1)出示瓶子(有上下两个洞),这个瓶子上有两个洞,这两个洞里都会有水喷出来,你猜一猜这两个洞的水水喷的远?请幼儿说自己猜想的结果并记录。
(2)动手试一试,结果怎么样?
下面的洞喷的远,为什么下面的洞喷的远?
(3)共同讨论,小结:上面的洞离水面近,水少,力量小;下面的洞离水面远,水多,力量大。这种力量叫水压,下面的洞水压大,喷的远,上面的洞水压小,喷的近。
4、幼儿延伸游戏。
(1)幼儿带着问题回去探索操作思考,怎么让瓶子里的水从洞里流不出来?总结提升日常生活经验。
(2)科学区或水区投放各种大小不一的瓶子,上面有不同数目的洞,让幼儿自由探索。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重在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在选材上,我选择了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水是孩子常见的,幼儿都喜欢玩水,每次他们洗手,洗澡时都要好好地玩一番,把手压在水龙头喷水或让水顺胳膊流下来等等,如何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对生活中的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思考,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水>>。
2、提供足够的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不同瓶盖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所以孩子在玩中很自然,兴趣浓厚,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探究,交流的平台。<<有趣的喷水>>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兴趣被激发,自主探索是本活动的精髓,先玩身上有一个洞的瓶子,探索发现瓶子装进水时有哪些变化,通过操作得出水压和水速的关系,接着的喷水比赛游戏,让幼儿再次感知了水压和水速的关系,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让自己瓶中的水喷的远,随后在已有喷水经验的基础上,再让幼儿玩有两个洞的瓶子,并围绕哪个洞的水喷的远这一问题,让孩子由猜测——操作——验证,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4、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提问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双手和大脑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位积极、有效的参与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兴奋,同时教师又是一位良好师生互动的创造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活动的结尾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游戏,为本次活动做了一个有效的提升,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玩,在玩中学,在玩中建构提升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
活动中的不足: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兴趣浓厚,有一些小节地方还可以再改进。
1、活动中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探讨再多些,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更好。
2、操作材料可以更丰富些,结尾时加上水枪等会更有趣。
小百科:喷水是一种液体压强导致流动性液体从小孔向外喷射的物理学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7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用辅助材料让纸片入水不湿的方法。
2、探索垂直杯口扣入水而纸不湿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并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皱纹纸、塑料包装纸、透明塑料袋、可封口塑料小袋、牛皮筋、一次性塑料杯、玻璃小瓶、剪刀、宽透明胶带若干、清水5盆、干毛巾若干。(每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透明一次性杯人手一只,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不让小纸片潮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纸片不怕水的游戏。我要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小纸片沉到水里而纸片不湿。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请你思考一下自己准备怎么做?你想选择什么材料呢?
(二)实验一:幼儿探索做用多种辅助材料使小纸片不怕水的方法。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你们都想好办法了吗?好,下面就来试一试吧!如果你试了一次还想试第二次,必须用毛巾把工具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第二次实验的成功。试完一种方法,你可以再试一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教师及时点评。
(1)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法,同种方法的幼儿进行补充讲述。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
(2)没有成功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同伴帮助寻找不成功的原因。
”有谁没有成功的,让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
4、教师小结:成功的幼儿做实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败的原因了,是因为材料有缝隙,水进去了,纸也就湿了。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片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刚才是用了桌上的材料,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找到了原因。现在老师要出难题了,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小纸片沉到水底而纸不湿呢?
2、幼儿取出杯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倾听幼儿的方法,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5、幼儿讨论寻找原因纸片不湿的原因。
”刚才我们把纸严严实实包起来才不会湿,而杯子口这么大,纸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总结】
是空气把杯子密封起来使纸不会湿的。现在,我们把这个魔术带到教室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8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3、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把红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老师边讲述过程,边着重提出:将有颜色的水慢慢的缓缓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这杯透明的水还跟刚才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红色的水现在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2、试一试:
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你们透明的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想知道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实验成功了吗?为什么?(因为和老师的水一样分为上下两层)
他是怎么做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观察老师这杯有颜色的水与你们有颜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没融化的糖,水很稠)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饱了糖,再也吃不下去,变成了饱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会变得重起来。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饱了糖的饱和溶液才会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有颜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5、分享
将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师的桌上摆好,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是很清晰的分层,或是浅浅的一点点分层,或者没有分层)
6、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饱和溶液?回家自己动手尝试下。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观察记录
参加本活动的幼儿共44名,每位幼儿在实验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第一次将普通的红色的水放透明的水里时,幼儿没有看到分层的现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几个幼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教师分了层的水。在第二次制作糖水的过程中,幼儿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儿用小勺搅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几名幼儿不敢大胆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点点糖,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放了一些糖。大部分幼儿将制作好的糖水倒进了透明的水里,有二十三名幼儿成功了,他们高兴地叫着:“老师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儿本来也成功了。可是他们用小勺在水里搅了几下,结果本来已经分层的水又变成了一杯红色的不分层的水。十七名幼儿没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没有饱和,水的密度没有太大的增加,所以两种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没有发生分层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9
知识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1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水滴在不同纸上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玻璃缸,纸花,各种纸片,白纸两张;记录纸每人一份,水、布、箩筐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发现纸吸水的现象
1、出示纸花,现在把纸花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花打开了,花瓣湿了)
2、为什么纸花会在水中开放呢?
3、小结:因为纸会吸水,纸做的花吸了水以后就会开放了。
(二)比较水滴在不同纸上的结果
1、设疑纸都会吸水吗?教师交代实验方法:将水滴在纸上,耐心地观察一会,然后在吸水的纸旁作个记号;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讨论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把幼儿的讨论结果贴到纸上,分成吸水和不吸水两类;
4、小结:生活中的各种纸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渗透进去了,那这些纸会吸水的;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那这些纸是不吸水的。
(三)发现纸的吸水速度不同
1、设疑纸的吸水速度一样吗?
2、教师操作实验:纸的爬色比赛,幼儿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纸片有什么不同?请个别幼儿摸摸看看(厚薄、光滑粗糙之分);
3、小结:不同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材料不一样,吸水的速度也不同,比如餐巾纸绉纸很薄又粗糙吸水快而多,白卡纸光滑又厚吸水慢又少。
(四)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
2、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精选)
屈老师教案网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精选汇编)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幼儿交流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蚂蚁找家
活动目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四、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探索人体
情况分析:
人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类个体的存在、生长、发展变化、死亡、繁衍后代等等新陈代谢过程,具有丰富、美好、奇妙的内容。进行人体知识的教育,不仅能满足年幼儿童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和愿望,并对幼儿了解自己,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与幼儿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是幼儿很熟悉的人体器官之一。对皮肤的探索,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可见、可闻、可触摸、可操作。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人体的兴趣。
2、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触觉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不受到损伤。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人体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热水、夹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绒毛玩具、木块、放大镜、印泥、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幼儿互相找身上的皮肤,知道皮肤的重要性。
1)小朋友,你们觉得人体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注:在幼儿已认识了人体一些器官的基础上,我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人体哪种器官最重要?其目的在于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人体器官的知识,同时也促使幼儿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进幼儿的思维活动。
2)请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肤。(幼儿观察议论,得出人的身体上每个地方都有皮肤。)
注: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幼儿看来,这是很好玩、有趣的一件事,它唤起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使幼儿能专心致志地去寻找、去观察。
3)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那我们如果没有皮肤会怎么样?
注:如果我们没有皮肤会怎么样?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说:没有皮肤,血都流出来了;有的说;没有皮肤,我们会死的;有的说:没有皮肤,人会变得很难看„„他们善于思考、积极表达,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是非常难得的。
小结:皮肤就象我们的外衣一样,人身上不能没有它。
2、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
1)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材料安排
第一组冷水、热水第二组夹子、羽毛
第三组石子、玻璃球第四组绒毛玩具、木块
第五组放大镜、印泥、白纸第六组记号笔
注:操作物体、触摸是儿童获取科学经验、形成和运用科学概念的源泉,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他自己的探索、操作物体、感知来建构物质世界的观念,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材料,使每个幼儿有多次接触材料的可能性。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轻松而无拘束,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发现、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与同伴交流。
2)请小朋友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注:孩子们的回答是这样的:一只脸盆里的水是冷的,一只脸盆里的水是热的;夹子夹在手上很疼,羽毛碰在手心上痒痒的;石子是粗粗的,玻璃球是滑滑的;玩具是软软的,木块是硬硬的;用放大镜可以看见手上有毛孔、汗毛,手上还有指纹和手纹;用记号笔画一条线在手上,把皮肤拉紧,线条就变长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与材料的充分作用,已经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了有关皮肤的构造与功能,它是靠幼儿自己去理解的。幼儿得到了乐趣,活跃了思维,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结:皮肤上有细细的毛孔和绒绒的汗毛,热了,毛孔能帮助身体排汗、散热;冷了,毛孔就缩小,不让冷空气进入体内。手上有指纹和手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和手纹是不一样的;它还能感觉出冷、热、痛、痒,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皮肤还具有弹性。
3)小朋友去玩一玩刚才没玩过的材料。
注: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能力较差的幼儿能够去操作尽可能多的材料,发现、感受刚才未知的经验。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更深入地进行观察、探索、思考,寻求多种方法。
3、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启发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要勤洗澡、洗脸、洗头、换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损伤皮肤,伤了要及时擦药,要加强锻炼,使皮肤更健康。
注:在已经认识了皮肤的构造和功能的基础上,我很自然的把问题引到了自我保护上。在这里,我并没有运用传统的说教法,而是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讨论来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性与幼儿的主体性处理得恰到好处。
4、游戏:对与错
请小朋友仔细听,如果我说得话是对的,就举起手中的红卡,如果是错的,就举起手中的绿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们的皮肤变得不健康。(错)
2)喝水对皮肤有好处。(对)
3)皮肤被划破了,就再也不会好了。(错)
4)小朋友用了化妆品能使皮肤变得更漂亮。(错)
5)最薄的皮肤是嘴唇,最厚的皮肤是指甲。(对)
注:在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活动达到了高潮,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游戏,来增加、加深对皮肤的认识,显然是成功的,它抓住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起到了扩展、补充的作用。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
2.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景,体验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事宜,察看参观路线。(参观农科院、农村或果园)准备交通工具和幼儿必备的生活用品,提醒幼儿穿合适的服装、鞋袜。制订参观计划。教学挂图“丰收的金秋”。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参观农村的兴趣与愿望。
2.组织幼儿观察、认识各种农作物。
“请你们看看农田里有哪些农作物。”(如稻子、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引导幼儿观察稻穗、玉米苞、豆荚等果实,并相互讨论,知道它们是人们的粮食。“田里还有哪些作物也丰收了?”(引导幼儿观察棉花,摘几只棉桃,知道棉花可以用来做衣服)
3.组织幼儿观看成人劳动、观察收获过程
“农民伯伯现在在干什么?”(如收割、脱粒、扬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干吧!”(组织幼儿参与,如拾稻穗、拾山芋、搬玉米等)
4.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高兴吗?为什么?”“我们参观了农田,知道很多作物丰收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还参加了劳动。”
“农民伯伯为了给我们种粮食,辛苦了一年,我们要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预期目标: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此活动中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资源收集及环境创设:
1.每人两个杯子(内装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个;
2.人手一块抹布。
3.各种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组一个大的塑料盆(供幼儿玩水用)
5.教室周围粘贴有关水的各种图片。
活动流程:
一、组织幼儿玩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幼儿可以自由地用各种器具玩水,启发幼儿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水是什么颜色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让幼儿分别品尝水和牛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让幼儿分别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请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盆子里,让幼儿观察水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感知“流动”。
三、小结水的特性,自由观察教室周围的图片或自由玩水。(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精选汇编)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幼儿交流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 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蚂蚁找家
活动目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四、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探索人体
情况分析:
人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类个体的存在、生长、发展变化、死亡、繁衍后代等等新陈代谢过程,具有丰富、美好、奇妙的内容。进行人体知识的教育,不仅能满足年幼儿童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和愿望,并对幼儿了解自己,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与幼儿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是幼儿很熟悉的人体器官之一。对皮肤的探索,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可见、可闻、可触摸、可操作。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人体的兴趣。
2、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触觉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不受到损伤。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人体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热水、夹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绒毛玩具、木块、放大镜、印泥、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幼儿互相找身上的皮肤,知道皮肤的重要性。
1)小朋友,你们觉得人体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注:在幼儿已认识了人体一些器官的基础上,我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人体哪种器官最重要?其目的在于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人体器官的知识,同时也促使幼儿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进幼儿的思维活动。
2)请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肤。(幼儿观察议论,得出人的身体上每个地方都有皮肤。)
注: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幼儿看来,这是很好玩、有趣的一件事,它唤起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使幼儿能专心致志地去寻找、去观察。
3)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那我们如果没有皮肤会怎么样?
注:如果我们没有皮肤会怎么样?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说:没有皮肤,血都流出来了;有的说;没有皮肤,我们会死的;有的说:没有皮肤,人会变得很难看„„他们善于思考、积极表达,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是非常难得的。
小结:皮肤就象我们的外衣一样,人身上不能没有它。
2、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
1)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材料安排
第一组 冷水、热水 第二组 夹子、羽毛
第三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组 绒毛玩具、木块
第五组 放大镜、印泥、白纸 第六组 记号笔
注:操作物体、触摸是儿童获取科学经验、形成和运用科学概念的源泉,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他自己的探索、操作物体、感知来建构物质世界的观念,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材料,使每个幼儿有多次接触材料的可能性。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轻松而无拘束,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发现、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与同伴交流。
2)请小朋友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注:孩子们的回答是这样的:一只脸盆里的水是冷的,一只脸盆里的水是热的;夹子夹在手上很疼,羽毛碰在手心上痒痒的;石子是粗粗的,玻璃球是滑滑的;玩具是软软的,木块是硬硬的;用放大镜可以看见手上有毛孔、汗毛,手上还有指纹和手纹;用记号笔画一条线在手上,把皮肤拉紧,线条就变长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与材料的充分作用,已经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了有关皮肤的构造与功能,它是靠幼儿自己去理解的。幼儿得到了乐趣,活跃了思维,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结:皮肤上有细细的毛孔和绒绒的汗毛,热了,毛孔能帮助身体排汗、散热;冷了,毛孔就缩小,不让冷空气进入体内。手上有指纹和手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和手纹是不一样的;它还能感觉出冷、热、痛、痒,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皮肤还具有弹性。
3)小朋友去玩一玩刚才没玩过的材料。
注: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能力较差的幼儿能够去操作尽可能多的材料,发现、感受刚才未知的经验。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更深入地进行观察、探索、思考,寻求多种方法。
3、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启发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要勤洗澡、洗脸、洗头、换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损伤皮肤,伤了要及时擦药,要加强锻炼,使皮肤更健康。
注:在已经认识了皮肤的构造和功能的基础上,我很自然的把问题引到了自我保护上。在这里,我并没有运用传统的说教法,而是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讨论来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性与幼儿的主体性处理得恰到好处。
4、游戏:对与错
请小朋友仔细听,如果我说得话是对的,就举起手中的红卡,如果是错的,就举起手中的绿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们的皮肤变得不健康。(错)
2)喝水对皮肤有好处。(对)
3)皮肤被划破了,就再也不会好了。(错)
4)小朋友用了化妆品能使皮肤变得更漂亮。(错)
5)最薄的皮肤是嘴唇,最厚的皮肤是指甲。(对)
注:在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活动达到了高潮,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游戏,来增加、加深对皮肤的认识,显然是成功的,它抓住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起到了扩展、补充的作用。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
2.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景,体验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事宜,察看参观路线。(参观农科院、农村或果园)准备交通工具和幼儿必备的生活用品,提醒幼儿穿合适的服装、鞋袜。制订参观计划。教学挂图“丰收的金秋”。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参观农村的兴趣与愿望。
2.组织幼儿观察、认识各种农作物。
“请你们看看农田里有哪些农作物。”(如稻子、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
引导幼儿观察稻穗、玉米苞、豆荚等果实,并相互讨论,知道它们是人们的粮食。
“田里还有哪些作物也丰收了?”(引导幼儿观察棉花,摘几只棉桃,知道棉花可以用来做衣服)
3.组织幼儿观看成人劳动、观察收获过程
“农民伯伯现在在干什么?”(如收割、脱粒、扬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干吧!”(组织幼儿参与,如拾稻穗、拾山芋、搬玉米等)
4.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高兴吗?为什么?”“我们参观了农田,知道很多作物丰收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还参加了劳动。”
“农民伯伯为了给我们种粮食,辛苦了一年,我们要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预期目标: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此活动中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资源收集及环境创设:
1.每人两个杯子(内装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个;
2.人手一块抹布。
3.各种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组一个大的塑料盆(供幼儿玩水用)
5.教室周围粘贴有关水的各种图片。
活动流程:
一、组织幼儿玩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幼儿可以自由地用各种器具玩水,启发幼儿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水是什么颜色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让幼儿分别品尝水和牛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让幼儿分别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请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盆子里,让幼儿观察水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感知“流动”。
三、小结水的特性,自由观察教室周围的图片或自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