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九个单元:科学家的故事、植物、动物、资源与环保、气象与科学、科学与幻想、科学与生活。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
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第二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杨春山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五官”兄弟共三课:
1、“五官”兄弟,2、观察水果,3、不一样的豆子;第二单认识小动物共3课:
1、兔子,2、金鱼,3、蚂蚁;第三单元我在哪里共3课:
1、我的前后左右,2、太阳和东南西北,3、逃离冒险岛;第四单元磁铁“魔法”城堡共3课:
1、磁铁小屋,2、磁铁游戏3多种多样的磁铁。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学进度表
第2—4周: 第一单元
第5—9周: 第二单元
第10—14周:第三单元 第15—18周:第四单元
2017年8月28日
第三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植物特征,学会比较和测量,逐步学会用科学地眼睛去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 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六、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七、课时安排
共计26课时,每周2课时,每课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
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教学重点:多了解生活中的植物。
教学难点:会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并简单的说一说。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兴趣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引入新课。二.探索新知
1、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让学生说一说。
2、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3、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简单说说植物特征。
4、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让学生先观察,互相说一说,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指名回答。
5、拓展思考:塑料花是植物吗?
三、巩固练习
找一找课件中哪些是植物?哪些不是?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回家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记录成长规律。
六.板书设计
第1课
我们知道的植物
植物:叶,茎,根
长在土里,需要阳光,能结果,第2课时
填写活动手册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课
观察一棵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步骤观察身边的大树。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大树。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5、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说一说生活中的植物。二.探索新知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观察课本上的植物,说一说你在大自然中那些地方看见过这种植物? 它是什么样的?观察它的茎和叶?
三、巩固练习
1、简单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
2、拓展练习:观察一棵树,你有什么发现?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回家画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简单说一说植物的特点。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观察一棵树
观察大树 描述大树
第4课时
填写活动手册
第四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人,经过学前教育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共四课:
1、走进大自然;
2、我有好奇心;
3、我们来观察;
4、学会运用工具;
第二单认识水果和蔬菜共3课:
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2、美味的水果;
3、蔬菜长在哪里;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
1、各种各样的文具;
2、铅笔和彩笔;
3、常见的尺子;
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
1、凉爽的秋天;
2、寒冷的冬天;
3、温暖的春天;
4、炎热的夏天。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
《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始业课:科学家这样做
2-1-1发现物体的特征
3-1-2谁轻谁重
4-1-3认识物体的形状
5-1-4给物体分类
6-1-5观察一瓶水
7-机动
8-1-6它们去哪里了
9-1-7认识一袋空气
10科学阅读
11-1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2-3观察一种动物
14-2-4给动物建个家
15-2-5观察鱼
16-2-6给动物分类
17科学阅读2
18期末考查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一班,学生为名。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我们的地球”主要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科学发展史)以及对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等。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班风。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石头》《玩泥巴》《沙子与粘土》。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单元水,本单元包含三课内容,分别为《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单元空气,本单元有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三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泥土、石头、水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的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动物·人》先比较人和动物的异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异同之处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
2、喜欢玩石头、玩泥巴并从中有所发现,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4、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的乐趣。
5、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并且意识到人类离不开空气。
6、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类比描述出空气的特点,并且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分享。
7、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喜欢动物和植物。
8、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石头12
2、玩泥巴13
3、沙子与粘土14单元复习15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16
5、玩转小水轮17
6、盐和糖哪儿去了18—9单元复习1机动1课时10
第三单元空气
7、找空气111
8、这里面有空气吗112
9、空气是什么样的113单元复习114
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
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5
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6
12、动物·人117—18单元
复习1机动1课时19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在观察蜗牛、金鱼等活动中,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等现象,会有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等问题。为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备注
1
2.28—3、6始业课:科学家这样做
2
3.7—3.131—1发现物体的特征
3
3.14—3.201—2谁轻谁重
4
3.21—3.271—3认识物体的形状
5
3.28—4.31—4给物体分类
6
4、4—4.101—5观察一瓶水清明假期
7
4.11—4.17机动
8
4.18—4.241—6它们去哪里了
9
4.25—5.11—7认识一袋空气劳动节放假
10
5.2—5.8
科学阅读1
11
5、9—5.15
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
5.16—5.22
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
5.23—5.29
2—3观察一种动物
14
5.30—6.5
2—4给动物建个家六一、端午节放假
15
6、6—6.12
2—5观察鱼
16
6.13—6.19
2—6给动物分类
17
6.20—6.26
科学阅读2
18
6.27—7.3
期末考查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3)科学态度目标
①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②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②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③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④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⑤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③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④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⑤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⑦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⑧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②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③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⑤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③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
(1)单元词汇
①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③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2)材料清单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
2.第二单元
(1)单元词汇
①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②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③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④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⑤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⑦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2)材料清单
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5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进度表(略)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以德立校,明德立人”的办学宗旨而努力。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3人,学生分别来自周围九个村庄。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目标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我是小学生啦祖国的生日美丽的秋天我爱我的家冬天来了五个单元。
五、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友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友探索的兴趣。
六、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天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七、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3、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4、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6、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7、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分析
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五、教学措施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用教教材”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其实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种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空气占据空间吗9月1日开学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评价
4热水变凉热往哪里传
5热往哪里传
6国庆节放假
7吸热和散热
8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水的变化
9水的变化单元评价
1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1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期中测试
12快乐的小乐队单元评价
13我们吃什么怎样搭配食物
14食物的消化
15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6单元评价
17假设搜集证据
18小小纸飞机元旦放假
19汇报自由研究
20汇报自由研究
21整理档案袋
22期末评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 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课题组计划。
2、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四月份
收集相关资料和经验,互相听课,进行一
次学生知识检测。
五月份
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六月份
1、归纳收集资料,检验实验效果。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
6、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单元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单元
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5人,他们的有效注意只有8—10分钟,很多学生还不懂课堂的规矩,不懂提问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法,通常对感兴趣的问题说起来就刹不住车;学生在幼儿园里、家庭里都有经验多少接触过……教师要耐心组织课堂教学,随时表扬好的提问、倾听、回答等习惯。还要注意通过问话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探究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玩玩具等活动,引导从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用眼看身边事物的颜色与形状、用耳辨别各种声音、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与干湿、用鼻闻物体气味、用舌尝物体味道等活动,来感受物体外部特征及现象,初步学会运用感官去认识周围事物。并综合运用观察、比较与分类法进行探究活动,学会用简单语言初步描述所观察物体或现象的信息进而得出结论的意识。
3、通过认识和使用放大镜、削笔刀等工具,初步认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会运用简单工具的功能和方法,结合身边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4、科学探究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课内充分参与活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课外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参与家庭实验探究,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材分析
本套教科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富先进行整体建构;将“探究技能”、“方法指导”、“安全提示”等多种探究元素融合在探究过程之中,提高探究水平;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设置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内容
1、本册书共有5个单元,共计16课。《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第一单元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方法单元,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方法来认识事物。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用感官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四单元借助水让学生发现和多有趣的现象;第五单元初步了解实用工具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继续遵循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想中学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配合科学教研组举办的创“海洋知识多少”吉尼斯纪录活动,将继续坚持课前五分钟的科学小知识问答,小知识大学问,培养学生读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第五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有三课内容,分别为《石头》《玩泥巴》《沙子与粘土》。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第二单元水,本单元包含三课内容,分别为《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一课和第三课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单元空气,本单元有三课组成《找空气》《这里面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本单元对空气的观察和描述采用先感知再观察的设计思路,层层递进,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三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一组活动,发现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以及空气会流动,再运用前两单元认识泥土、石头、水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尽可能多的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动物·人》。《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多姿多彩的植物》在认识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归纳出植物的主要特征。《动物·人》先比较人和动物的异同之处,归纳出共同本质特征,再比较人和黑猩猩的异同之处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人是最具智慧的动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
2、喜欢玩石头、玩泥巴并从中有所发现,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通过观察把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知道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4、制作小水轮,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动手的乐趣。
5、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找出空气,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并且意识到人类离不开空气。
6、能够积极参与对空气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类比描述出空气的特点,并且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分享。
7、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喜欢动物和植物。
8、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石头12
2、玩泥巴13
3、沙子与粘土14单元复习15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16
5、玩转小水轮17
6、盐和糖哪儿去了18-9单元复习1机动1课时10
第三单元空气
7、找空气111
8、这里面有空气吗112
9、空气是什么样的113单元复习114
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
10、形形色色的动物115
11、多姿多彩的植物116
12、动物·人117-18单元
复习1机动1课时19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7人,21个男生,16个女生。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体验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
2、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体会团结力量大。
3、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分析
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
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假设与搜集证据”的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兴趣,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五、教学措施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用教教材”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用教材教”。其实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种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假设与搜集证据”,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一直是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空气占据空间吗9月1日开学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评价
4热水变凉热往哪里传
5热往哪里传
6国庆节放假
7吸热和散热
8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水的变化
9水的变化单元评价
1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1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期中测试
12快乐的小乐队单元评价
13我们吃什么怎样搭配食物
14食物的消化
15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6单元评价
17假设搜集证据
18小小纸飞机元旦放假
19汇报自由研究
20汇报自由研究
21整理档案袋
22期末评价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3)科学态度目标
①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②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②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③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④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⑤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③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④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⑤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⑦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⑧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②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③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⑤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③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
(1)单元词汇
①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③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2)材料清单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
2.第二单元
(1)单元词汇
①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②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③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④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⑤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⑦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2)材料清单
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5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进度表(略)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⑤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②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动物是地球家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九个单元:科学家的故事、植物、动物、资源与环保、气象与科学、科学与幻想、科学与生活。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课题组计划、
2、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四月份
收集相关资料和经验,互相听课,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五月份
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六月份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人,经过学前教育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以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5人,他们的有效注意只有8—10分钟,很多学生还不懂课堂的规矩,不懂提问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法,通常对感兴趣的问题说起来就刹不住车;学生在幼儿园里、家庭里都有经验多少接触过……教师要耐心组织课堂教学,随时表扬好的提问、倾听、回答等习惯。还要注意通过问话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探究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玩玩具等活动,引导从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用眼看身边事物的颜色与形状、用耳辨别各种声音、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与干湿、用鼻闻物体气味、用舌尝物体味道等活动,来感受物体外部特征及现象,初步学会运用感官去认识周围事物。并综合运用观察、比较与分类法进行探究活动,学会用简单语言初步描述所观察物体或现象的.信息进而得出结论的意识。
3、通过认识和使用放大镜、削笔刀等工具,初步认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会运用简单工具的功能和方法,结合身边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4、科学探究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课内充分参与活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课外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参与家庭实验探究,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材分析
本套教科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富先进行整体建构;将“探究技能”、“方法指导”、“安全提示”等多种探究元素融合在探究过程之中,提高探究水平;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设置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内容
1、本册书共有5个单元,共计16课。《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第一单元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方法单元,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方法来认识事物。第三单元引导学生用感官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四单元借助水让学生发现和多有趣的现象;第五单元初步了解实用工具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继续遵循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想中学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配合科学教研组举办的创“海洋知识多少”吉尼斯纪录活动,将继续坚持课前五分钟的科学小知识问答,小知识大学问,培养学生读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 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
6、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单元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单元
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