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分糖果》及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分糖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在摸摸、看看、抓抓、尝尝中,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2、能够快乐积极的进行操作活动。
3、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糖果,标有形状标记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猜一猜,引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好吃的甜甜的礼物,我来摇一摇,你们听一听,猜猜他们会是什么?
幼:糖,糖果。
师:哦,糖果是甜甜的,你吃过甜甜的糖果。
2、糖果大聚会
师: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糖果呀,好可爱的糖果宝宝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
请幼儿取出一颗糖果,展示给大家看,并引导幼儿说一说糖果的形状、颜色,如红色的、圆圆的、方方的等。
二、抓糖果,数一数。
1、抓糖果师:等一下请宝宝们抓一下糖果,记住,只能抓一次,一只手抓哦!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数一数抓了几颗糖?(教师边说边示范)。
2、幼儿自由抓糖果,并数一数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抓糖,指导幼儿数一数糖果的数量。
师:请数好糖果的宝宝拿着你的糖果回到位置上来吧。
师幼交流拿到了几颗糖果。
三、认识标记,分一分糖果,送糖果回家。
1、出示空的盘子,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标记(圆形、正方形)师:这些糖果都混放在一起了,超市阿姨没办法卖掉了,她想请小三班的宝宝帮她分糖果,这个盘子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标记,那你们觉得这个盘子里应该装什么样的糖果宝宝呀?
幼:圆圆的糖果宝宝。
师:哦,这是圆形糖果的家。(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画有圆形标记的是圆形糖果的家,放圆形糖果,画有方形标记的盘子放方形的糖果)教师可以边说边示范放置糖果在不同标记的盒子里。
2、幼儿自由分组分糖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超市阿姨说糖果宝宝要回家了,帮他们找一找吧。每个小朋友拿着自己刚才抓到的糖果,回到桌子旁,帮他们找到家吧。
(先分完的幼儿可以和身边朋友说一说帮哪个糖果宝宝找到家了。)(.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师:请大家看一看我们小朋友都为糖果宝宝找到家了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验证)师:每颗糖果都找到家了,超市阿姨感谢大家的帮助,这下阿姨可以在超市里卖了,为自己鼓鼓掌吧!
四、最后教师要奖励幼儿品尝糖果。
师:每组的宝宝都帮糖果宝宝找到家了,谢谢你们,今天糖果宝宝要感谢你们,送给你们每人一颗糖果,糖果的味道有很多种,我们以后还可以按照他们的不同味道给他们分分家,但是糖不能多吃,要注意保护牙齿。
(幼儿品尝糖果,引导幼儿感受糖果有多种味道,并体验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班数学教案《分糖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543字。
第二篇:小班数学教案:大家一起分糖果
【设计意图】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此活动正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分糖果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
【活动目标】
数学是科学之母,学习数学需要的是数学思考与沟通。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概念,就是体验数学的趣味。幼儿的数学学习,主要注重于学习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我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
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
【活动重难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认识各种颜色,会按颜色分类,认识点卡,小旗标记
(二)课堂准备:
1.幼儿分组参加游戏,每五名幼儿为小组。
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一样的小动物,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小盒。
3.每组配备相应的食物糖果或图片糖果,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
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小动物家(能站下五个小朋友)。
(三)幼儿准备:课前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准备中的1)
【活动过程】
1、按颜色分类及点数,玩找朋友的游戏。
师:(小动物分散在地上)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玩游戏吧,请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放进同样颜色的家里,宝宝坐到家里。请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圆圈坐好,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有多少人,多少小动物。
2、按动物上面的点子数匹配相应的糖果。
师:能干的宝宝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请他们一起来分享糖果吧!动物上有几个点子,我们就请他们吃多少糖果。
教师为每组提供糖果,宝宝按各自动物上的点子数,取同样数量的糖果,点卡与实物卡对应,要求将实物放在动物卡下面的盒子里。
3、按点子数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数字宝宝看到我们玩得好开心,它们也想找朋友来做游戏了,动物卡上有点子.数字1就和个点子做朋友,动物卡上有三个点子,数字3就和三个点子做朋友
教师为每组小朋友提供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根据各自动物卡上的点子来找相应的数字卡并将数字卡放在动物卡下的盒子里。
4、给点卡排序。
师:听!小动物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按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顺序来排队,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快!想一想谁应该排在最前面,谁应该跟在后面?
教师提供排序标记,请每组幼儿在各自的排序标记上按要求给点卡排队。
5、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真能干,玩累了吧!让我们一边休息一边和小动物们分享糖果吧!
【活动延伸】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游戏区,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操作、学习。
第三篇: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这节课是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先用PPT展示主题图,并让全班齐读题目,让学生思考2分钟。
我拿出20个糖果,请5个学生到台上来,再叫一学生分,这位学生便一人分4块,没有猜也没有试,理由:四五二十,我心喜:学生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不错。但一回想,20数目不大,四五二十的口诀又是学生学过的,如何引导策略的多样性,我转念一问:“很多同学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聪明,可对于还不懂口诀或没想到口诀的同学,你又怎么建议他来完成这题的呢?生纷纷举手,于是我便依次另请5位学生上台,另请一位学生来分,呈现了每次分一块,共分4次;每次分2块,分2次;第一次分3块,第二次分1块这三种方法,我依次板书在黑板的表格里,通过实物演示,演示与表格对应,学生一时间体验了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感受了分法的多样性。有了上面的师生合作,接下来的小组活动,我放手让小组合作完成。
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1)说一说可能怎么分
(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由于我班共31人,分组中有的小组5人,有的小组6人。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小组很快有了答案,我下去巡视,惊喜地发现学生合作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虽然每组人数不尽相同,但同学并没有因此混乱。我发现学生合作很有步骤,在组长的组织下,他们先写姓名,然后数出50根小棒,便开始平均分给组员,分完后再填表,每个小组的分法各不相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已慢慢学会了试商,由于小组活动后,学生对用表格记录平均分有了切身体验,因而本课的练习做得不错,对于用表格来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掌握不错。
深刻体会:往往我们会认为小组合作太浪费时间,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总省了小组活动,而用师问生答来代替,这样表面看起来是节省了时间,但其实之后我们老师要花更多倍的时间来无休止地重复,学生还未必掌握得好,而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小组合作将事半功倍。
因此提高课堂实效,小组活动必不可少。
第四篇:小班分糖果教案
设计意图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此活动正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 分糖果 ”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
说目标
数学是“科学之母”,学习数学需要的是数学思考与沟通
。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概念,就是体验数学的趣味。幼儿的数学学习,主要注重于学习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小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我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
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重难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认识各种颜色,会按颜色分类,认识点卡,小旗标记 课堂准备:
1.幼儿分组参加游戏,每五名幼儿为小组。
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一样的小动物,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小盒。
3.每组配备相应的食物糖果或图片糖果,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
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 小动物家”(能站下五个小朋友)。幼儿准备:课前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准备中的1)活动过程
1、按颜色分类及点数,玩“找朋友”的游戏。
师:(小动物分散在地上)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玩游戏吧,请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放进同样颜色的“ 家”里,宝宝坐到“家 ”里。请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圆圈坐好,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有多少人,多少小动物。
2、按动物上面的点子数匹配相应的糖果。
师:能干的宝宝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请他们一起来分享糖果吧!动物上有几个点子,我们就请他们吃多少糖果。
教师为每组提供糖果,宝宝按各自 动物上的点子数,取同样数量的糖果,点卡与实物卡对应,要求将实物放在动物卡下面的盒子里。
3、按点子数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数字宝宝看到我们玩得好开心,它们也想找朋友来做游戏了,动物卡上有“点子.数字1就和个点子做朋友,动物卡上有三个点子,数字3就和三个点子做朋友
教师为每组小朋友提供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根据各自 动物卡上的点子来找相应的数字卡并将数字卡放在动物卡下的盒子里。
4、给点卡排序。
师:听!小动物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按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顺序来排队,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快!想一想谁应该排在最前面,谁应该跟在后面?
教师提供排序标记,请每组幼儿在各自的排序标记上按要求给点卡排队。
5、结束。
师: 宝宝们今天真能干,玩累了吧!让我们一边休息一边和小动物们分享糖果吧!
延伸活动: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游戏区,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操作、学习。
第五篇:分糖果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反思如下; 1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猜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 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让学生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他们会说,但不一定会填,这时,我在示范后又设计了同桌合作,看看别人的记录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吗?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在解决分5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5.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真希望听过此节课的同仁们,给我一些意见。
《分糖果》教学反思
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