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五年(2011-2015)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一、培训的措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21号)和《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教师【2013】31号)为指导,着眼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建全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创造提高培训条件、优化培训资源、改革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形式等措施,使全县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五年来,我县教师培训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建设梯次发展、结构合理、师德过硬、专业精良、乐思善研、具有风格的研究型、专家型品牌师资队伍,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帮助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为目标。
2、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了教体局局长任组长,各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研师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运行机制。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学校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之一;结合省市相关规定,教师五年内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时不得少于
360学时(集中培训90学时,远程培训120学时,校本研修校150学时),教师的培训情况与教师个人的转正定级、评模选优、职称晋升、调资晋级、岗位竞聘等直接挂钩。
3、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尤其是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学习、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实行领导包片教研员包校制度,实现了包括教学点在内的网络全覆盖。开展“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以“三区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和研训平台,实现资源互补,优质资源共享。
4、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建立了专家培训团队、名师工作坊、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5、改革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形式。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的要求,实行了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建立了与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培训项目及内容的新机制。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了培训吸引力、感染力。
二、培训的成效
1、转变了观念,更新了理念。通过培训,教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明显转变,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抓学习助教学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实现了凭经验主宰教学到学习创新教学的转变;
教研氛围更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2、参训意识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2011年以来,我县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3205人次,“国培计划”项目培训2834人次,参加校本研修学时登记(2013、2014两年)3647人次,1783人参加“名师大篷车”送教到县活动。此外,组织全县教师开展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以及《课题研究方法》培训。教师参训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显现了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增强。
3、变革学习方式,实现了多元化获取信息的途径。近几年的培训使教师学会从“封闭式”被动获取知识走向“开放式”主动摄取营养的学习方式。受地域、环境、办学条件等的限制,教师学习、交流的范围很有限,通过“派出去”、“请进来”以及网络远程培训、“三区一体化”建设等途径,极大改善了教师学习的机会,搭建了更优质的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构建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学习、交流和业务能力提高创造了便利条件。
4、积极践行课改,提高教学质量。大力进行教师培训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在我县积极倡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题下,全县中小学教师在专家、骨干教师的引领下,以先进的理念为支撑,以坚定的信念为动力,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保障,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导学导教”、“跨越式”等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们践行课改之产物。
5、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普遍提升。我县“ 双高双普”、“教育强县”的创建,极大地改善了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信息化办公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被教师广泛运用,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纵观我县近几年师资队伍建设历程,一方面,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日益增强,创新能力的迅速提升,学习氛围日趋浓厚、课改成果不断涌现而倍感欣喜;另一方面,也深感教师培训工作在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个性化需求、教科研的示范引领以及教师研修平台的搭建上还存在的突出问题。
1、从宏观上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充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课改要求。少数教师仍然对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自我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思想落后,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
2、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3、教师受训后的跟进管理措施不力。特别是对参加国培、省培、市级培训的教师跟进管理措施不足,他们的示范性效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4、幼教师资的培训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县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师资队伍的素质满足不了岗位、社会及家长的要求。
5、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冲突的矛盾。一方面是参加脱产研修与各校人员较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受训教师返岗后的教学实践与工作环境及工作平台的矛盾。
6、多元化教师研修平台构建滞后,限制了教师自主研修、结对帮扶、区域协同研修的开展。
三、目标和措施
十八大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总要求。结合 2013年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 6号),本着“构建平台,提升引领,促进发展”,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针对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实际确定如下工作目标:
一、做好训前调研,以需定训,按需施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改革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完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参训的内驱力。
四、搭建多元研修平台,构建教师自主研修路径。
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六、强化后拓性跟踪指导,巩固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全面提升。
为保证目标的有效实施,特拟定如下措施:
一、认真做好训前调研,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深入农村学校,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培训重点。根据新
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增强培训的科学性,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服务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一直以来,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靠行政推动和培训机构推动,忽视了教师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也加大了培训的管理难度。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校相对独立的培训形式也制约着培训质量度提高。为此,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尝试“行政推动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机构推动与自主选择相结合”、“集中+远程”、“集中+校本”、“远程+校本”、“集中+远程+校本”等培训模式。采取“现场研修”、“案例讨论与分析”、“专家讲座”、“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培训形式,从而使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高效。
三、科学的培训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师自主参训、产生高效的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完全靠行政推进不仅制约着教师参训的主动性,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的提高。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推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因此,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评价制度势在必行。规定教师在五年一周期任职期间内,除按规定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校)完成360学时外,同时建立将师德、业务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也纳入教师资格审验内容的评价体系,这样,就会大大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四、加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实现教师研修平台多元化。结
合我县教师研修现状,积极推进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打造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校整合,推进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建立校本研修校良性运行机制。
五、创造条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县将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针对教师现状,继续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进行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六、完善训后跟踪指导机制,加强训后跟踪指导,巩固培训效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旨在领会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学习风尚。所以,为达到培训初衷,使参训教师学有所获,学以所用,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为巩固培训效果,由教研师训中心建立确实可行的跟踪指导机制,通过:①实行导师制;由学科专家巡回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能力。②实践课题研究;指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③开展网络平台专题研讨,指导教师实践研讨。④建构专家引领型学习共同体;实现共赢。⑤评价成果资
源化;为教师向专家型转化提供平台等途径,使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教师培训五年规划
教师培训五年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我校将做好对教师的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我校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制订我校2012--2016年教师培训五年总体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新课改,紧扣培养、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培训目标与任务 以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渠道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班主任和教研组长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课程改革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并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完成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制定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研究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进行骨干培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捉高。加强学科组长培训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教导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教研组长队伍。 新教师及青年教师培训。制定新教师、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特别是抓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各种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教导室、各教研组都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对象和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措施。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带动工程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
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评选制度确实形成对班主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
四、培训内容
1、政策法规、师德教育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规范》为依据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依法施教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材。
2、教育理论、新课标学习 为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我校将对所有进入新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优先保证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再开展教材教法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体研修相结合;要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
3、课堂教学技能培训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即充分内部挖潜内部人才,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导师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以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渠道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班主任和教研组长的培训。集体备课活动,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对教育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共享,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效能性的特点。
4、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新时期的教育需要创新型、科研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加大力度对课题组成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使我校的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
五、教师培训的途径
1、远程培训
根据国培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远程研修培训。如班主任培训、远程研修学科培训、校长远程培训等。
2、专家讲座
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级培训及送教下乡等活动,与校内外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名师、能手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的远程教学手段,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经验交流
学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各教研组及教师个人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观摩学习
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组织培训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为教师学习搭建平台。
6、以老带新
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通过“青蓝工程”及“青蓝课堂”,进一步完善“一对一,结对子”的“导师制”培训方式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六、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
1、组织领导
成立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丁海兴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唐毓敏为副组长,教导处成员、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
2、制度、经费保障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计划。学校将完善教学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走上规范化的轨道,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3、考核评估与奖励
(1)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师成长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之处,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2)教导处依据本规划制订每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将作为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对无故不参加校本培训的,学校将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的处理。
第三篇:教师培训五年规划(模版)
田家寨九年制学校教师培训五年规划
(2013-2017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适应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榆林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和《榆林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细则(试行)》,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师队伍基本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面对生源并不看好的大部分留守儿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虽然教师工作热情较高,态度也很端正,但总体趋于年轻化,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有待提高。这种教师队伍的现状有令人堪忧之处: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2、专业教师的数量不够充足,整体看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较少,影响同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师德建设有待大力提高和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
4、学校各类人才比例较小,不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自主性、选择性和实效性,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向“师德高尚,业务精谌,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积极开展以教师发展需求为着眼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指为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包括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也可纳入专业发展培训范围。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努力使教师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规律熟悉,教育技能扎实,教科意识强烈,个体风格显现,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着力打造一支讲师德、爱学习、肯钻研、有品位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阶段目标 1.2013学年:分析校情,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与学年计划。初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启动培训工作。安排好各位教师参加集中培训。
2.2014学年:继续分析教师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不断完善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继续实施培训工作,安排各位教师参加集中培训。
3.2015学年:阶段性总结两年来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根据规划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积极整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探究培训特色。继续实施培训工作,安排各位教师参加集中培训。
4.2016学年:在阶段总结基础上,拟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继续有效实施培训工作,安排各位教师参加集中培训。
5.2017学年: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安排各学科未参加外出集中培训教师参加集中培训,顺利实施完毕五年培训工作。做好工作总结,评比先进教师。
四、培训任务
1.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120学时。教师周期内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48学时。
2.班主任周期内应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3.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4.新任校长到岗一年内须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90学时。新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校长周期内在职提高培训时数。
5.在培训周期内退休的教师(退休前)每年应参加24学时的校本培训和不少于24学时的其他短期培训。
五、策略措施
(一)培训内容
1.师德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的专题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讲师德,树师风”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深入学习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教育规划纲要》、《陕西省义务教育条例》,更新教职工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
2.教育理论培训。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入手,通过专家引领、教育理论专著自学、学校统一购买书籍学习交流等途径,主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最新理论成果,对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3.学科实践培训。着眼深化素质教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运用专题教研、教学竞赛、知识竞赛等有效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把握理念、驾驭教材,并将其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育科研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科研的先导地位,带领和指导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帮助教师确立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课题,同时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5.技能拓展培训。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开展以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技能拓展培训。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培训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汉字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层次
1.全员校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更新与扩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突出课程教材改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重点培养。2.班主任培训。按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有关要求,围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等方面内容,帮助班主任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青年教师培训。对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政策法规、新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训,使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在试用期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熟知教育教学常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指导青年教师科学制订并认真执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积极创设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学术环境。
4.骨干教师培训。既要着眼培育县级骨干教师、名师,又要探索校级骨干教师的培育选拔。学校要把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设计不同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法,为富有潜力的教师掌握前沿教育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层面、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都能立足自身基础得到有效发展,切实提高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水平。
5.其他分组培训。其他分组培训主要指教师所在的学科组、课题组、不同发展阶段组、学术组等培训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各小组的教育培训功能,让教师在组内互帮互学、内化成长。小组活动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三)培训形式
从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出发,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专题培训﹑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主要采取主题培训、协作交流、教学竞赛、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形式,积极探索“教师讲坛”这种教师自主参与、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四)主要策略
1.教师成长规划引路。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教师个人实际,制订个人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及计划。面向全体教师,狠抓青年教师培训,突出骨干教师培养,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提升师德修养,改进教育行为,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质队伍。
2.校本培训形成联动。继续加强调研力度,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坚持学校组织培训和自主参与培训有机结合。开展重自主,讲实效的校本培训,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要求教师每周读一篇案例或论文,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年上一节公开课,每年上交一篇论文,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后反思。还要求教师做好一个博客,积极在论坛中发帖、跟帖。
3.师徒结对共同发展。实施“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系列培训模式,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条件。完善岗位设置中全面师徒结对制度,制订师徒结对计划,完成师徒共同成长目标。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新老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
4.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优先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参加各个层次的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学术活动等,使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加大培训、讲究实效”原则,发现培养人才。5.学历进修自主提高。我校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以改善教师智能结构,加快学习型学校建设。
六、培训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和负责科室,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形成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及早开展科学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要求,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与分学年计划,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制度保障。学校从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出发,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规范管理。专人负责做好教师参加集中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登记、备案等工作,尤其要重视制订科学规范的集中培训申报制度与规范的培训学时登记制度。制定考核、评比制度,加强对校本培训的考核与管理,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3.经费保障。除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外,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提取教师培训经费。教师在区域内自主选择参加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360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培训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经学校批准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凭培训结业证书和实际培训课时数,在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内报销培训经费。教师培训资金须专项用于教师培训,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4.多元保证。为保证教师的有效学习和适时发展,我校实行“六多”的学习培训机制:
(1)、多方法:自学和组织学习相结合;(2)、多时段:学期内学和假期内学相结合;(3)、多形式:教研组学习和集中业务学习相结合;(4)、多内容:规定内容学习和自选内容学习相结合;(5)、多渠道: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6)、多层面:学历培训和职后培训相结合。
第四篇:五年教师培训总结
五年教师培训总结
五年教师培训总结
XX年至XX年的五年,是全面和谐有效发展、巩固提高成功的年份,所以是非常关键的五年。在以往努力基础上,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市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积极参加以教师发展需求为着眼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指为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包括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促进自身向“师德高尚,业务精谌,智能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培训目标
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着眼点,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根本,认真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使自己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规律熟悉,教育技能扎实,教科意识强烈,个体风格显现,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在学校打造一支讲师德、爱学习、肯钻研、有品位的教师队伍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培训内容
1.师德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的专题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师德推进年”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深入学习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教育规划纲要》、《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
3.学科实践培训。着眼深化素质教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运用专题教研、教学竞赛、知识竞赛等有效形式,促进自己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理念、驾驭教材,并将其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育科研培训。充分认识科研的先导地位,带领和指导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帮助教师确立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课题,同时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5.技能拓展培训。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参加以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技能拓展培训。努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和汉字应用能力,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六、主要策略
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1.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经常翻阅党的十七大报告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文献、党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
2.经常浏览报纸、收看电视新闻及一些专题片,了解国内外最新时事政治。
3.加强师德理论及教育政策的学习。购置书籍,经常学习反思《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类文章,以此警示自己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不断增强教育能力
1、钻研教育教学技能。按规定担任足够工作量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按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备课,教育教学业绩争取在同年级或同学科中名列前茅。
2、努力自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在宁波大学函授本科学历基础上,高度关注自身文化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把自学当作提升自己的有力武器,认真研读《人民教育》、《浙江教育科学》等教育杂志,坚持做读书笔记。
3、积极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主动参与校本培训。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课,勤做笔记,善于思考。虚心向专家与同行学习,不耻下问,取长补短。
4、坚持教学反思。对每节课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反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并充分利用新浪博客和温岭教育博客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写教学杂感,加强同行间的教学交流。
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1.继续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科研先行,使“科研兴校”、“教育教学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理念扎根心中。坚持学习先进的理论,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
2.扎实开展“真”课题研究。坚持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开展行动研究,积极探究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注重研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争取开出高质量的校级、市级示范课。举办一次校级培训讲座活动。
2.做好带教指导工作。根据实际制定的完整的带教方案,做好详细过程记录。
第五篇:“五年一轮”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一轮”教师培训计划
(2012—2017)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依据,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在我校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
2、培训原则
校本培训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需要,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立足本职、本岗、本校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导原则是: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寻求先进地区师资援助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习书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
2、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培训主要包括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通识培训在学校培训机构组织集中专题培训基础上,同时要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各教研组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培训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要在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书目:《新课程教学策略与艺术》、《现代教育技术常规操作及应用》、《小学教学典型课案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新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与技能提升》、《新课程教学案例》等。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要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在教师中继续开展五项通用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要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书目:《新课程校本教研与名师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
4、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尚未取得教师信息技术初级和中级培训合格证书者,启动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培训,40岁以下的教师要在两年内取得高级培训合格证书。学习书目:《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程》等。
5、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首先带头,全体教师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书目《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导写》等。
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
通过政治理论、国情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坚持人本管理、校本管理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习书目:《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教育政策法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等。
四、培训形式
由于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学校将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其基本形式主要有: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于旗内、外有影响的学校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外地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课题研究:学校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7、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8、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专家型的教师。
五、实施步骤与考核要求
学校将分四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实践部分考核合格者记20学分,各项培训内容理论考试合格者,按有关规定另记学分。
第一阶段(2012年):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考核要求:以学校将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市、区推荐的教育理论学习读本、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反思性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总结。
第二阶段(2013—2014):开展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核要求:对教师的教育创新实践阶段考核内容为学科教学创新总结和学科教学创新案例(包括不少于两堂课的教案、说课、创新课堂实录和活动后自评)。
第三阶段(2015年):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考核要求:本阶段考核包括教育科研方法基本知识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实践考核为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提交科研论文或研究成果,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本人教育教学特色,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字。
第四阶段(2016--2017年):总结提高,检查验收。
考核要求:组织教师对学习和反思、实践、科研三个阶段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培训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校本培训的管理、督导和评估检查力度,2016年8月底前,完成本单位校本培训工作的自评检查,并写出自评报告.六、保障措施
1、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
学校将加大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实施、评价和检测,落实校本培训的规划。
学校是校本培训基地,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校内教研机构,教务主任直接具体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和教师需求这个中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负责本单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制定校本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校长又是参与者、实践者,要积极投身到校本培训中,自主学习,率先实践,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
2、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制
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实行“三级两线一体”的管理体制,“三级”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全体教师的三级化管理;“两线”即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校本培训机构,“一体”即以教师为主体。学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培训质量、培训效益进行考评和督导评估;聘请培训机构进行协助培训,学校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3、实行激励机制,推进校本培训健康发展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有效方式,学校将对参加校本培训考核合格者,按学校奖励规定折算继续教育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审、考核、评优“三挂钩”制度;将校本培训纳入学校的政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