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习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习本文的学习计划。
二、读练一 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那些人物,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型,理解词义。
3、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知一
1、请四生试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2、分别请三生汇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要点如下:
(1)“碑”注意右半部份的写法。“豹”注意左边的写法。
“覆”注意右下角不要写成“复”字。
(2)恶劣:本文指环境很坏。
袭击:出其不意的打击。
愣:因突然发生的情况,显得失神的样子。
镇定:在紧急的情况下不慌不忙的样子。
军需处长:负责办理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部门负责人。
安详: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的样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本文指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3、一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划出重点段落,说说各段大意。
学生读、想、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一生汇报课文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六、读练三自学课文第一、二段
教师提示:借助旁批,逐句读懂课文第一、二段,说说红军行军途中有那些困难。
七、知三
1、一生说说红军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描写严寒的词语。
2、请一生说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及红军在行军途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点拨: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说明红军行军的艰难,不得不使将军思索。
八、结
回顾本节课时学习过程。说说第一、二段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三段、四段,完成自学程序四、五、六。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教师提示:
1、精读第三部份,按“读-思-议-说”的方法自学;
2、找出描写有关老战士的段落,结合旁批和插图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
3、说说将军神态有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自学第四部份,结合旁批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请一生汇报第三部份的主要内容。
2、一生读描写老战士的段落。
3、生读描写“老战士”神态的句子: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教师插话:课文是如何写老战士的镇定、安详的呢?(出示插图)
4、一生读出有关的句子:“右手……左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5、生汇报划横线的句子及“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对体现人物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问: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大家想想,军需处长是负责部队生活的,他没有棉衣穿,说明了什么?
6、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7、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一段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他十分镇定、安详,一动不动地好似一尊塑像,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他那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8、生继续汇报将军感情及神态的三次变化。
9、生汇报旁批,说说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体现军需处长的精神的。
教师小结:将军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课文从“愣”、“快步”、“严峻”、“吼”、“愣住”、“湿润”等词语体现了将军当时的心情是由焦急、愤怒、自责、崇敬而变化的,从侧面突出了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
(出示句子)师读句子:“这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如何理解?
10、生汇报这句话的解释:这句话中,“晶莹”的意思是光亮透明;“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这里比喻不朽的功绩。这一句是比喻句,把军需处长比作石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他的身体,确实象一座石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小学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之四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1、师小结,并指导学生齐读这一句。
12、生继续汇报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及旁批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的开头与结尾都提到了风雪,首尾相呼应,“大步走进”说明将军先前的疑虑已完全消失了。他坚信,在红军队伍中还有无数象军需处长这样好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读练知二
教师提示:
1、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完成课后练习1、4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汇报文章中心思想及课后练习题1、4题。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五、结
1、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结学习方法。
3、结学生情况,表扬后进生。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第二篇:丰碑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设计以读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丰碑”的含义。学习红军将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释题导入,引读课题
1.大家都见过碑吧?(板书:“碑”字)谁来说说碑的作用?2.老师又写一个“丰”字,想一想,“丰碑”又指什么?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与同学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各种纪念碑的图片,以加深学生对“丰碑”的感性认识。
4.教师引读:谁来把“丰碑”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丰碑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
2.整体感悟:丰碑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
三、研读“愤怒”,静心对话,感悟可贵
1.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同学们都认为丰碑指军需处长冻僵的身体。(播放军需处长冻僵的画面)理解是否到位,还需大家细细品读课文。
同学们,作为一个军队的统帅——将军,当他亲眼目睹这一画面时,会有什么表现?(自学标画)
2.读后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的是哪些句子?
(交流所画句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1)感受“愤怒”:抓住“严峻”“抖动”及将军的语言。
(2)体验“愤怒”: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走来的军需处长,会对他说什么?
(3)有感情朗读:当看到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冰天雪地里,战士因为穿着单薄破旧、竟被活活冻死的场面时,将军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愤怒、悲伤与自责!当我们体会到这些,又会怎样读这段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
分可怕。
(1)理解形象:“发怒的豹子”是什么样子的?
(2)丰富形象:他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在等待的时候,将军又做了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3)体验“可怕”:假如你是将军,面对匆忙而至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1)品读比较:由“叫来”发展到“跑步过来”,由“抽动”转化为“抖动”。
(2)深究原因:将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体会“怒不可遏”: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跑步过来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4)重现愤怒: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军需处长也迟迟不来,而纷飞的大雪悄无声息地覆盖着冻僵的战士的身体,将军愤怒了。谁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显示所画句子)
(5)感受可贵:将军一次比一次更加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6)感悟可贵:将军对战士的关爱还表现在哪里?
四、研读形象,静心对话,感受伟大
感受军需处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镇定、安详的形象。
1.指名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2.细读推论: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3.想象坚强:大家知道,当时的云中山已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漫天飞雪。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他是怎样在风雪中步履艰难地前进的,让我们想象一下。
4.想象写话:(出示军需处长冻僵的画面)我们可以想到,在冰天雪地里,军需处长肯定瑟瑟发抖过,手脚麻木过……他都挺过来了,可现在,他饥寒交迫,无力站起,只好倚靠在树干上。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对战友叮嘱些什么?对远方的亲人寄托些什么?请把自己当成军需处长,把他崇高的内心和美好的灵魂展现出来。
5.师生对读:就是这样一位掌管着这支队伍所有物资的军需处长,却因为衣服单薄破旧而被活活冻死,多么令人肃然起敬!
五、品读“变化”,静心对话,感悟不朽
当有人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什么表现?
1.理解内容: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2.体会变化:将军内心情感有哪些变化?
3.指导朗读:读出此时将军复杂的内心世界,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4.感悟不朽:一位掌管军队物资的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因为穿着单薄破旧,竟被活活冻死。(出示军需处长冻僵画面,体会“晶莹”的含义)假如你是将军,在即将离开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时,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你是红军战士,在即将离开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时,会对他说些什么?
六、揭示内涵,升华情感
1.加深理解。
(1)当初在这气候恶劣的云中山中行军,将军曾有过什么样的忧虑?从两处省略号,你又能想到什么?
(2)同学们,此时的将军还有担忧吗?为什么?
2.揭示真谛:学到这儿,说说“丰碑”指什么?
3.升华情感:老师相信将军与军需处长的形象一定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他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语,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请你写一句能表达此时内心情感的话语,写在这座“丰碑”上作为献给英雄们的碑文吧!(交流后感情诵读)
七、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两项作业:
1毙春炀战士人格魅力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一下,举行一次“红色经典”故事会。<
R> 2庇懈星榈乩识粒能背诵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英雄形象的段落。
3卑颜飧龈腥说墓适陆哺爸爸妈妈听。
第三篇: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3.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2.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1.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3.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2.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1.doc 《有趣的汉字》教案.doc 《学会看病》教案3.doc 《学会看病》教案2.doc 《学会看病》教案1.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3.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2.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4.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3.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2.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1.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2.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doc 《我爱你,汉字》教案.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doc 《松鼠》教学设计3.doc 《松鼠》教学设计2.doc 《松鼠》教学设计1.doc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3.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2.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1.doc 《七律·长征》 教案2.doc 《七律·长征》 教案1.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3.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2.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1.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3.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2.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1.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3.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2.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1.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3.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2.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1.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3.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2.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1.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3.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2.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1.doc 《开国大典》 教案3.doc 《开国大典》 教案2.doc 《开国大典》 教案1.doc 《鲸》教学设计3.doc 《鲸》教学设计2.doc 《鲸》教学设计1.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2.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1.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3.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2.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1.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 《斗笠》第二课时 教案.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doc 《慈母情怀》教案3.doc 《慈母情怀》教案2.doc 《慈母情怀》教案1.doc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doc
第四篇:《丰碑》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丰碑》教学设计 重庆万州区河口小学 张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学习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来表达主要意思的写法。2、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引入。1.新课开始,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爬雪山的行军画面,同时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然后满怀激情地导入新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是:齐(老师手势示意生齐读题目)。生 : 丰碑 师:请读出气势来,(生二读课题)师:读得好!读出了气势,读出了感情。师 : 同学们见过碑吗 ? 生 : 见过 师 : 一般指什么? 生 : 石碑 师 : “ 丰碑 ” 是指一块怎样的石碑呢? 生 :(高大的石碑)师 : 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 ? 生 : 不是.师 : 课文里的丰碑指的是谁 ? 生 : 军需处长(师板书)师 : 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 请同学们快快速流览课文 , 画出相关的句子.生 : 十三自然段。生读.师 :(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画面 , 画面下出示句子 :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 , 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 : 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 齐.生 : 有感情的齐读这一句话.师 : 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 ? 生 :1.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为什么说他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 师 : 你们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生 : 想
二、自读、质疑,合作、探究。师 : 就请同学们自由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生 : 读课文 师 :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 : 交流.三、感受丰碑。师:现在,我们来展示我们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我们开始吧。谁第一个?(抽生读 7 自然段)。师: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 : 军需处长是被冻死的。书上用了一个词“冻僵”。生 : 我还知道为什么会冻僵?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我从“单薄破旧”“贴”看出他穿得少 , 所以被冻死了.师 : 理解得真不错 , 谁接着说.生 : 我还从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知道环境恶劣。天气恶劣,装备很差,遇到很多困难。师:真能干,还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借鉴。你能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师:我们接着交流。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那镇定安详的神态。说明他无怨无悔,不怕牺牲,愿意为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板书:镇定、安详)生 : 我们知道军需处长是专管部队供给的,他牺牲了 , 我体会到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师: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教师相机点拨:把不明白的问题带到课本以外去,带到生活中去,带到成长的道路上去)。生 : 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老战士牺牲时为什么却是那么镇定安详? 师: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生: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 b 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 搅酥霸稹 c 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 „„)⑵巡视参与讨论。师: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谈谈你的感想。生:此时此刻我觉得军需处长很高大。生:我十分敬佩这位军需处长。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家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你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生:练习读。师:谁来读?(抽生读)老师给你配点音乐,配乐播放《沉思曲》 师:谁还想通过读老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抽生)师: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生:齐读。师: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啊!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把军需处长的形像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同学们自由的练习背诵这一段。生:读,背。师:同学们,会背了吗? 生:会 师:会背的同学都站起来试一试好吗? 生:起立。师:闭上你们的眼睛,边背边在你头脑里勾画出军需处长的形像。生:背诵。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背得这么熟,真不错。师:我们继续读课文。你准备读哪段? 生:我读 12 自然段(生读 12 自然段)生:我读了这一段,我体会到了将军很难过,很自责。师:为什么会自责? 生:因为将军错怪了军需处长。课文前面说“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愤怒 ] 他以为军需处长没尽到职责。生:我想是因为自己作为将军看到自己的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而难过。生:我是从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体会到的。生:我体会到将军很敬佩的心情,从“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知道。生:我从这里还体会到将军自豪的心情,他为军需处长的精神而自豪,为红军队伍有这样的好同志而自豪。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将军,此时此刻可能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小组讨论)生:回答。师:将军说了些什么? 生:将军什么也没说。师:他怎么做的? 生:(十二自然段)师:出示将军敬礼的画面。师:将军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军需处长,心情十分复杂,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总心情,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师: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师:读得好啊!来一点鼓励。(带生鼓掌)。师:谁再来读读?(抽生读)师:男生、女生分别读,看谁读得好。师: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以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向军需处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敬礼!(生敬队礼,师敬礼)礼毕!坐下!师:同学们,将军这般地感动,是因为他知道了眼前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让我们怀着跟将军同样的心情齐读这段课文吧。齐!(出示 7 自然段的字幕)(生齐读)(配乐)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说“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请大家分组讨论。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略)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先前将军有这种信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有关句子。生:读第 2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师:现在将军怎么想。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换个说法怎么说? 生: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师 : 为什么胜利只属于这样的队伍,不会属于别人 ? 生: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 生:他听到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 还会于属于谁呢 ? 生: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 生 : 我还知道了“这样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困难、怕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队伍,所以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师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 :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有很多话想对军需处长说,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生写碑文,回答。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终升华主题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 , 中国革命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让我们带着必胜的兴心,(放影片《长征》片段),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课后收集红军长征故事,准备参加班上的“再走长征路”故事会。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课时安排】www.xiexiebang.com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
www.xiexieb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第三次沉思》。
www.xiexiebang.com